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

1、避免重複複習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和厭學感,採取靈活、形式多樣的複習策略,提高有效複習。第一輪複習不搶進度,紮紮實實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觀點的複習、整理,對簡單的知識點要加強記憶,對較大知識點要幫助學生進行簡明扼要的歸納。第二輪複習應該注重讓學生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髮散型思維,提高學生全面、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第三輪以當年重大時政為背景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強調答題規範化,增強學生的應試解題能力。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2篇)

2、要求學生對知識點做到了然於胸,解決好解題盲點。這隻有一個方法,就是反覆,再反覆,達到熟能生巧。幫助學生做好規劃,每天讀哪些考點,怎麼讀,哪些考點要求背下來。考過的試卷不僅僅是訂正,而且要把失分的原因找清楚,並且隨時對學生進行抽查,督促學生對疑難問題落實到位,避免再考再錯。

3、利用好輔助資料。對《時事》國中版不僅要從20%的時事考查出發,幫助學生把握重點,而且要指導學生熟悉《時事》中各個文章材料裏可能涉及到的考點,加以分析和設問,因為會考試卷中絕大部分試題的背景材料均來自於《時事》。同時要注重《時事》中的“會考熱線”和“名師導學”欄目中的試題解讀。另外,在組織學生做《時事》和《小龍人》報中的習題練習時,要向學生強調一點,就是這些材料中所附的答案部分不可用,不要隨便採納它的答案,要求學生養成迴歸《複習叢書》和教材組織答案的習慣。

4、做好邊緣生的個別輔導。正像説的那樣:“只要你關注他,他就會產生信心和動力。”很多老師在輔導中對此也深有感觸。這些邊緣生在考試時總是差一點點,其實就差在審題不認真和平時不自覺上。所以,只要我們多關注他們一些,經常找他們談談話,不時抽查一下某些重點問題,抽空多檢查幾次他們的練習和試卷完成情況、面對面幫助他們訂正、分析和查找試卷失分的原因,他們的成績都會穩步上升。

以上四點是我在本學期畢業班複習過程中思考最多的問題,也是感覺自己還沒有做到位的地方,今後當多和同事們探討和學習,努力提高會考的優秀率和上線率。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2

我從事了多年的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我認為面對現在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對象是全體學生。

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承認,一定會受學生愛戴。這一定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着眼於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通過自己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自我覺察,來達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效能。在從教的兩年當中,本人就一直在進行教學反思,以求促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人説:“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 ”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在教案書寫中,除了符合學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過的教案,我都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這些教學“病理”的對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時我還非常珍惜並利用進修等渠道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爭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分析他們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與自己的課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名家名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啟動問題多,學生啟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3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幾年了,我校廣大政治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經過努力,政治課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彎路。如: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以至於在一段時間裏課堂上活動雖然很多,形式也豐富多彩,熱鬧是熱鬧了,可是熱鬧過後留下的卻微乎甚微——各種各樣的活動及其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課外相關信息,讓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自己最喜歡、最感動的內容,並闡述為何選擇這些內容的原因,不管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課堂的“標準答案”,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讚揚和認可。甚至有時,教師還會被學生的某些與課堂毫不不相關的觀點牽着走,進入了盲目討論的誤區,而政治教學中最基本的字詞標點、句子段落的具體分析,文學創作手法及規律的講解在政治課堂上漸漸隱退了。一段時間後學生在作文中的錯別字、病句數不勝數,他們甚至分不清什麼叫表達方式,什麼叫寫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結構與順序有什麼區別,因此學生在政治學習的閲讀、寫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1政治教改感悟

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政治學習中用什麼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

②“政治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裏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説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於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政治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鑑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於學生。

③關注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並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藉政治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④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政治學習中的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採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 “動”。相反,如果學生在熱鬧的形式下內部的思考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這樣的“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政治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2課堂教學注意問題

①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完成,會更有收穫。轉貼於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②教法。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或在枝節問題上爭論不休;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政治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做秀之嫌”。

③師生關係。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後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3課堂教學避免誤區

①不能讓政治課變成朦朧詩,即閲讀文章不求甚解籠而統之,瞭解大意即可。

②不能將政治閲讀變成警句摘讀,即讓學生只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最感人的語句,任意闡述緣由即可。

4課堂教學建議

①把預習、導讀、複習、練習都納入課堂。教師指引,讓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則畫龍點睛地突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與指導和解決,使整個學習過程能把握重點,易化難點,激發疑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可以讓師生始終聚焦於教材,同時也節省了大量課內外學習政治的時間,以便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更多的課外閲讀。

②要把握好課堂討論。在近幾年的政治課堂上,我們常見“你覺得哪裏寫得最精彩”,“文章的哪裏令你最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本身提得很好,但我們在設計這些環節時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得到什麼?是對寫作手法的瞭解?還是對內在含義的領悟?學生應該從哪個角度,用什麼方法和思路去闡明“精彩”、“感動”的緣由呢?漫無目的的提問,隨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勞動。因此,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此外教師面對學生的討論時要注意適時調控。

③朗讀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朗讀是品味文章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朗讀是建立在瞭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語言和體會文章情感基礎之上的,這些基礎,只是反覆朗讀或空泛地評價朗讀的好壞都是無效勞動。多問幾個“這裏應該怎樣讀”,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讀” ,“為什麼要這樣讀”等,這樣在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情感,可謂一舉兩得。

以上是我們在政治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現,實行課改並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脱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鑽研新課程標準,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政治課改教師。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4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要求教師要善於給學生時間、給學生問題、給學生懸念、給學生難題、給學生機遇,使學生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自身的不斷髮展。這就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比過去更多更高的要求。作為政治教師,要能達到這個目標,我覺得在教學中應當注意三個“不要”。

政治課教學中曾經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把知識點講得很清楚,很詳細,但教學效果卻又不怎麼盡如人意。後來經過反思明白一個道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老師説得詳盡了,學生就沒有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只是識記知識,而沒有提高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沒有熱情。相反,如果我們在政治教學中,設置鮮活的熱點材料,多問學生幾個為什麼,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如:在講授九年級政治第六課時,針對學生的知識層面,我讓學生課前收集了相關的資料,並讓學生從收集的圖片中自己去思考、討論提出問題,進而得出答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當然,反對老師講得太多,並不等於説老師就什麼都不用講,任由學生去漫無邊際自由發揮了,我們清楚,教學內容有難易之分、主次之別,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帶領學生主攻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要點,對於學生能自行解決的內容可以點到即止,這樣,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了要點、解決了難點,弄清了重點,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5

新課程改革的展開與深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及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已經悄然走入了我們的課堂。課堂教學也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責任感、健全其人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使之成為一代宗師;我們不斷地反思,實際上就是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昇華自己的過程,就是走向合理教學、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我的過程。

一、教師角色的改變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但並不是徹底否定過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認為不能當“知識的傳播者”,要當“學習的促進者”,不能當“教學的管理者”,要當“學生的引導者”……,如果學生是主體,整個課堂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就會各行其是,像一盤散沙,雖然他們各抒己見,但對須掌握的知識模稜兩可,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新課改是要求我們必須打破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習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但不是全盤否定講授法,講授法並非全是“灌注式” 。其實講授法自有它的優勢,簡潔高效,在單位時間內信息輸出量大。正確運用講授法,對發展學生的智能也是有益的。如: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在學習時,什麼是生產社會化就需要老師加以適當的講解。不然學生就很難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一直注重的是結果,所講給學生的是生硬的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以一個學習者、尤其是一個成功的學習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即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生硬的結果。

作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我認為仍然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因此我們不應以否定一切的態度來看待教師角色的轉變,而應該多一點辯證觀點,教師既是知識的呈現者,也是信息的組織者;既是學習的引導者,也是學習的促進者;既是課堂的管理者,也是課堂的合作者;既是學業的評價者,也是學生成長的記錄者。在這裏,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是不能忽略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把各個教學環節有機地連接起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重組、加工,使學生能在積極、有效、高質量的多向、互動、探究中掌握知識。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熱鬧”、“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當前的課堂中,新的學習方式的應用,學生自主意識比以前得到增強,合作願望不斷提高,探索熱情持續高漲,熱熱鬧鬧的討論場面已經不難見到,學生幾人一組,七嘴八舌的開始了討論研究,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然而,相當一部分討論只要老師深入其中,就會發現這種流於形式的討論,只是表面熱鬧,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各行其是,説的、做的很多都與老師要求的無關,出現了活動的形式化、淺層化傾向,並無實際功效。我們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注意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千萬別讓課堂變成一個沒有秩序的課堂。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秩序、規矩並沒有束縛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正相反,它能有效地保護學生正常地學習和平等交流。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動,多一些探究。我們説的民主並不意味着一味的遷就,自主也不等同於放任自流,尊重更不能演化成放縱。學生思維的發展和遵守井然的秩序並不矛盾,一個形式上有秩序的而內容上突顯個性追求思維發展的課堂才是我們想要的課堂,讓孩子們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學會合作、學會探究,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2、自主學習

新課程倡導自主的學習模式,但有人主張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上台,老師下台”,我認為這樣帶有片面性。提倡學生自主活動,不等於放棄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自主學習在倡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同時,並不排斥學生作為教育對象接受教師指導的必要性。如:調查你所在的學校或居住小區周邊的環境問題,並向有關部門提合理化建議。學生對回答身邊的環境問題不困難,但提合理化建議就很不易説全面了,這時就很需要老師的指導。教師引導解決此類問題要從國家和個人該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等方面入手即可。但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學習,講究促進自主學習的策略。( 1)要建立積極的課堂環境,真心實意營造寬鬆、安全的氛圍。(2)使教學生動有趣,並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在九年級政治總複習中,我展示了這樣一個材料:從“神舟”一號至四號順利升空到成功發射“神舟”五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研製和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在到“神六”實現雙人多天飛行,我國航天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很多情況下都是出示問題後,學生討論回答。這次我是讓學生自己聯繫材料設計問題,由於對這個材料學生很感興趣。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①當你在電視上看到“神舟”號騰空而起,直衝雲霄及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着陸後,你的感受如何?這一問題具有開放性,提的不錯。②請你為神舟六號飛船升空設計一條廣告語或標語。這個問題設計的也很新穎,當時我追問了一句:能展示一下你設計的廣告語嗎?那位同學的回答是:神舟再登九天,科技創造強國。儘管學生的問題和答案還不是盡善盡美,但還是很有創造性的。(3)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樂於給予學生需要或渴望的額外幫助。(4)以某種建設性、激勵的方式給予學生快速、準確、詳實的反饋。(5)使學生感到自己有價值、與他人有聯繫和被尊重的感覺。(6)培養學生選擇能力、履行責任的能力。(7)鼓勵學生提出有深度、開放性的問題,並且鼓勵學生相互回答。

3、合作學習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轉變時,合作學習不應該理解成狹隘的課上討論學習,合作學習還包括學生在課下與夥伴、老師、家長、同學等的交流,學生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有所獲,應該都是有效的合作學習,因此,合作學習應該滲透貫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現在教學中有這麼幾種傾向:( 1)合作學習主要適宜比較簡單的學習任務的完成,因而課堂中呈現出來的合作學習,往往只是同學們“合作”找出老師佈置的問題的答案。如:九年級教材第一課《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的問題:①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是什麼?②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標誌是什麼?③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是什麼?……這些問題的回答就屬於這個類型。(2)不僅在教學的難點、重點處要討論,而且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也提出來讓學生討論,結果導致課堂教學表面上是全員參與,實際上沒有任何創新和實效。(3)還有的教師在一節課就安排多次討論,熱鬧的討論聲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這些都具有片面性,我們應明確以下幾個方面:

( 1)首先,要明確什麼問題適宜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應該是在學生個體無法完成,或個體無法有效完成的任務;或者是學生對自己產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與他人討論,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設計的合作內容要有利於促進動腦、有吸引力,同時還具有挑戰性,有利於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能產生積極的態度,對合作學習產生強烈的願望。

( 2)其次,什麼是真正的合作學習?

衡量學生是否進行了合作學習,關鍵不是看有沒有組織小組討論,而是看學生的活動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識,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於傾聽、述説、交流、分工與協作等),是否產生了合作的效能。如在課堂合作前,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工,並在組內安排學困生優先發言,讓他們先説出最容易想的解題策略,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合作時,要求他們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意見,細緻分析一下過程,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教師巡迴指導過程中,應重點指導學困生學習操作活動,瞭解他們的學習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操作困難。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體會到:同學之間的積極的相互依賴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啟發中共同學習,而不是消極地依靠某個學生或某一部分學生解決全組問

( 3)真正讓學生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應該注意的問題:①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合作。②明確學習中當多人合作的效果確實比一個人好時,才進行討論合作。合作時要處理好組內組員之間的關係。③合作前要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作好合作的準備。④合作學習的時間、頻率要控制適當。⑤引導學生善於總結,準確表達小組討論研究的結果。

4、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相對的是接受學習。有的老師認為有了新型的學習方式,傳統的的學習方式就應棄之不用了,也就是接受學習被全盤否定。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接受學習,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探究學習,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① 我認為接受學習還應分兩種:被動接受式學習和主動接受式學習。主動接受式學習不同於學生單向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式學習,也不同於科學家發明創造所採用的發現式探究學習方式,而是一種通過類似探究的方法或途徑來獲得或體驗知識結論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既包括探究式學習的特徵,但實質上又仍然是接受式的學習,不過是通過探究和體驗而獲得知識結論的主動接受式學習(因為知識結論已經由前人發現並加以概括形成理論,並構成課程內容了)。而這樣一種兼容兩者的主動接受學習方式,恰恰正是普遍存在於我們學校中的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不可能每節課都探究,每個問題都探究,那樣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應引導學生就某個章節、某個問題讓學生體會探究方法,學會對問題的探究。可見,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都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彼此應取長補短。當前我們在大力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時候,既要看到探究學習是師生在課堂中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又要看到這是一種受學習內容、學習條件限制的學習方式,是一種不能普遍適用於任何內容的學習方式。

三、 多元化的課堂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學習。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有的老師為了追求課堂的活躍氣氛,片面地運用了肯定為主的教學原則,幾乎課堂只要學生回答了問題,老師總是面帶微笑地表揚“不錯,你動了腦筋”“你真聰明”等鼓勵性語言,但對一些錯誤的回答,老師卻沒能及時地引導學生認識領悟,回答究竟是“錯”,還是“對”。過分的模糊評價將導致學生的知識缺陷和是非不分,一句由衷的讚譽,或是誇獎,可能使他們終生受益,但教師的評價如果很隨意,不明確,學生聽了之後就猶如喝涼開水 ---索然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過多的廉價表揚會默然處置,學習的積極性又從何而來?我認為,當學生的回答很好時,我們教師要給予真誠的表揚;當學生的回答殘缺不全時,教師要指明努力的方向;當學生的回答背道而馳時,我們應委婉地進行批評指正,只有這樣明確的、求實的評價才有利於學生學到知識,獲得發展。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評價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多元評價,多方面開發學生的潛能。

實踐證明,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適時作出評價,可以充分滿足學生受表揚的心理需要,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但學生需要的是帶有真情的、恰倒好處的、中肯的表揚。這種表揚才顯得珍貴,才能深深打動學生的心靈,才能成為學生內在的、不竭的學習動力。

這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表揚注意適當的時機和場合;表揚要講究“度”;表揚要真實,要發自老師的內心、真誠;表揚要因人而異;表揚要講究方式。教師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運用自評、建立自信。學生自評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因,啟發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運用自評有利於減少對學生的傷害,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和改進自我。如:在聯合國主辦的一次關於環境問題的全球徵文中,獲得最高獎的是一篇只有一句話的文章:“當地球上只剩下一個人時,他(她)聽到了敲門聲……”⑴請你展開想象,續寫這篇文章(不超過 50個字)。⑵續寫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感想。學生在完成續寫並談完感想後,讓他們對自己的答案自評時,學生自評為“我覺得我寫得不錯”“我覺得我想得不夠完善”“我覺得我做得還行”等等。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發展。教師在引導學生互評時,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從夥伴的優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勵學生共同發展。例如:一個學生是這樣續寫的:他走到門前,打開了門,沒有看見任何人,只有那荒涼一片,風帶着沙在空中飛舞,沒有花,沒有草,只有那沙漠。當這個同學讀完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評價,一生説:“你寫得非常合理,真好,我要向你學習。”另一生説:“你寫是風沙在敲門,我寫的是幻覺,我想跟你比一比。”接着就很有感情地讀到:當他打開門時,他看到了以前的景色,到處是綠綠的草,鮮豔的花。當他走出去時,這景象便消失了,他對自己以前破壞環境的行為是多麼的後悔!多麼懷念以前的時光!這位同學剛讀完便贏得全班肯定的評價----熱烈的掌聲。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總之,我們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探討適合學生髮展的評價方式、評價角度,建立完善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評價機制。

隨着新課程的逐漸推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不斷深入,會隨時地暴露出一些問題,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能正視這些問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採取對策,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必能達到中學思想政治課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所追求的新境界。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6

我今年擔任八年級政治課教學,已經經歷了兩年的政治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我感觸頗深.我漸漸認識到,在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上好政治課.

1,充分樹立政治教學新理念,多多運用情景教學模式.

隨着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新的教學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師的心靈,它使得教學成為人的解放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的本質看作是學習者調適心理的過程,這種心理,既包括規範的擁有內在邏輯系統的,可以從多種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體情景中所形成,與具體情景直接關聯的不規範的非正式的知識和經驗;建構主義教學觀也要求師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並通過合作性探討建構起世界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以學習者和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或支架式教學的模式,主動創設開放的,充滿着意義解釋和建構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裏,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體驗快樂,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2,注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培養.

在情景教學中,運用各種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誠然,在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電視,廣播,多媒體教室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解決了形式上的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還得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

堅持啟發式教學,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特別是在實施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貫徹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近幾年,一些有責任感的教師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因素,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

②理論聯繫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3,倡導研究性學習,以問題解決貫穿課堂始終,抓好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習者通過對所要學習的對象進行探索,體驗,分析,提煉,總結,以便獲得知識,並在這一過程中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與技能.這顯然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問題解決為核心.要能解決問題,始終是學習的中心任務.思想政治課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我們可以主導學生自己去通過閲讀教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列出提綱(搭起知識的支架),分析探索問題,尋求問題的最終解決,自主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和世界的意義。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7

20____年7月,本人從湖南科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到如今已從事教育工作五年時間。在這五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感觸頗多。

一.政治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水平都很高的課,要想讓學生堅定信念學習,就必須叫學生知道學習政治課的重要意義。大多數人對政治課的學習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要能記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課學好,考試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實,這裏存在一個偏差,國中階段,正是青少年的一個關鍵階段,國中政治的開設,一個最關鍵的任務是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他們正確處理自己的關係。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到兩點:

1.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不僅僅是教學,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養,對學生不僅僅要幫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而且要分析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這就要注重平時多與學生談心,這是瞭解學生的第一步。與他們談心就是談心,不能帶有目的性,隨便談,可以談家庭、談社會、談他們的同學,在談話中瞭解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學習觀、家庭觀。通過談話瞭解他們最想要的是什麼、通過談心瞭解他如何與家人相處、通過談心瞭解他們對學習的看法與做法。而分析是全面瞭解學生的金鑰匙。通過與同學的談話,瞭解其內心世界,通過家訪瞭解他們在家的表現,通過其他同學的反映瞭解他們的日常行為,通過對這些的綜合分析,就可以對學生有一個基本情況的大概瞭解。要知道了解學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在每一次的瞭解後都要做好記錄。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去正確認識學生,掌握學生的變化,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2.我們要明確,國中政治的教學不僅僅是背誦的教育,它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主意加強學生學習的體驗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作為終極目標的教育理念,要擺正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綜合知識和學生的親身體驗為載體,不斷地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動機。

二、政治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水平都很高的課,因而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

教師平時要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備學生,堅持新課改。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還課堂於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教學的重點、難點。

首先,可以通過讓學生根據自學後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來完成,先讓學生預設學習目標,然後,學生在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初步達成預設的目標,並讓學生找出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這樣通過形式多種多樣的師生、生生的互動學習、感受交流。最後,讓學生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羣體”,讓他們説、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而教師作為主導,就是要做到及時點評,做好引導和解惑工作。把課堂交給學生,並不是老師就沒有事了,而是工作難度更大了。老師要宏觀調控,這就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有對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則,課堂給了學生,就會一放就亂。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要調控學生的學習方向和探討問題的切題性,在上課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髮展的潛能和性向。學生講得精彩的地方,要給予及時稱讚。對於講的不太好的學生也總是鼓勵。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也會受社會上不良影響,反映在課堂上,想法有錯誤有偏激,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要有關愛之心、理解之心、寬容之心。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學生,對他們的缺乏和錯誤要理解、寬容,很難想象一羣互不尊重對方的人能將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時需要教師要具有親和力(包括課內課外),不要居高臨下。

作為教師,對學生要耐心引導。久而久之,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態度,自然願意和教師親近,課堂上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無保留地和教師同學交流。學生處於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中,他們的思維也處於活躍、流暢的狀態,這樣才可以使各種觀點自由暢通,可以為個性的發展提供最為廣闊的空間。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教師要拋棄所謂的“師道尊嚴”,要把自己作為平等活動的主體,學生才可能在課堂上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讓課堂洋溢出寬鬆、和諧、愉悦的氣氛,學生才會把課堂當作吐露自己心聲的場所,這樣才能啟動學生的積極性、自發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情投入,有話説、想説話;真情流露,説真話,説心裏話。教師要無偏頗、無成見、無條件地關注全體學生,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平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課上,要讓不管是什麼層次的學生,都願意起來交流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輕鬆和諧的,從而形成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教師真正的起到主導作用。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8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進行教學反思的實踐,終會有所收穫,使自己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領域不斷取得進步。新課程改革在我市的全面推行,對全體教師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下面我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國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階梯。

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強調備好課、上好課,但上完課之後能否寫好“教學反思”,卻未引起足夠重視。所謂“教學反思”,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因此,寫好“教學反思”,不僅不是額外負擔,還是備課的好“幫手”。它有助於積累教學經驗,加深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而改進和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效果,以此達到教師成長。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並對後續產生影響。他為此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一名合格或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是一名教育家,同時也應該是一名研究者。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幹不善於理性的反思、總結、再反思、再總結的教師也許憑自己的經驗能維持一陣子,但是他到底能走多遠,的確讓人難以做出肯定的回答。教師要自主發展,就必須有“反思”作前提,這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個良好的階梯。

(一)反思是為了立足教學實際,創新解決問題。

事實上,教育具有多重屬性。教育的這些特性決定了教育實踐不可能只是一個純技術層面的過程,把教師等同於教書匠的觀念從根本上來説是錯的。教師終日只專注於應付上課,也無興趣去系統地思索,作為一種生活的教育過程的“傳統型的教師該下崗了”。然而,“新課程動了教師的奶酪了”,經過新課程的培訓後,經常聽到教師們這樣的議論,其中擔憂和困惑多於滿腔熱忱的殷切盼望。許多教師在新課程面前覺得茫然。這種茫然提示了一個問題——教師應怎樣將更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使自己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加快思想品德教師成長的步伐,使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立足教學實際創新解決問題呢?

1、運用多元解讀觀,尋找反思創新的增長點。

對“教材文件”的解讀是多元的,因為學生是發展的、獨特的、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我們應當鼓勵學生“見仁見智”地從教材文本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特殊感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合理的假設推理,甚至想象。因此,教學反思立足於教學實際,才能找到反思教學創新的增長點。

2、迴歸生活,尋找反思創新的伸展點。

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求我們打破“以本為本”的教科書壟斷地位,對於課本和教參,我們除了使用它外,還要學會建設它,甚至也可批判它。我們還應該把自身的人格素養融入教學反思中,來引導學生學做負有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使教學過程獲得一種獨立、自我有別於他人的教學體驗。

生活的多樣化、人性的多面性和課程資源的豐富性,為我們的教學反思提供了創新的廣闊天地。當你在不斷反思中找到了創新的基點時,面對新課程就可以瀟灑地説:“誰也動不了我的奶酪。”

(二)反思是為了“兩個學會”,加速師生共同提高。

除了教師的知識面、人生感悟外,還可以是學生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經常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各種媒體收集材料,在教學中形成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共享共進。這樣,教學反思才能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教學是一種生命活動,生活有多廣闊,教學的空間就應該有多廣,教學反思應該向社會生活延伸。可以通過一些與教材相關內容的社會實踐、調查訪談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學會教材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做好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每一位成功的教師必定是一位反思的實踐者,一位積極進取、永遠向前、敢於嘗試、不斷總結的進行者,而不是一位原地踏步的、機械重複的教書匠。只有在繼續的基礎上,不斷總結、不斷創新,專業化實踐的水平才能不斷提升,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步入新境界。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9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進行教學反思的實踐,終會有所收穫,使自己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領域不斷取得進步。新課程改革在我市的全面推行,對全體教師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下面我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國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階梯。

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強調備好課、上好課,但上完課之後能否寫好“教學反思”,卻未引起足夠重視。所謂“教學反思”,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因此,寫好“教學反思”,不僅不是額外負擔,還是備課的好“幫手”。它有助於積累教學經驗,加深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而改進和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效果,以此達到教師成長。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並對後續產生影響。他為此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一名合格或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是一名教育家,同時也應該是一名研究者。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幹不善於理性的反思、總結、再反思、再總結的教師也許憑自己的經驗能維持一陣子,但是他到底能走多遠,的確讓人難以做出肯定的回答。教師要自主發展,就必須有“反思”作前提,這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個良好的階梯。

(一)反思是為了立足教學實際,創新解決問題。

事實上,教育具有多重屬性。教育的這些特性決定了教育實踐不可能只是一個純技術層面的過程,把教師等同於教書匠的觀念從根本上來説是錯的。教師終日只專注於應付上課,也無興趣去系統地思索,作為一種生活的教育過程的“傳統型的教師該下崗了”。然而,“新課程動了教師的奶酪了”,經過新課程的培訓後,經常聽到教師們這樣的議論,其中擔憂和困惑多於滿腔熱忱的殷切盼望。許多教師在新課程面前覺得茫然。這種茫然提示了一個問題——教師應怎樣將更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使自己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加快思想品德教師成長的步伐,使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立足教學實際創新解決問題呢?

1、運用多元解讀觀,尋找反思創新的增長點。

對“教材文件”的解讀是多元的,因為學生是發展的、獨特的、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我們應當鼓勵學生“見仁見智”地從教材文本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特殊感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合理的假設推理,甚至想象。因此,教學反思立足於教學實際,才能找到反思教學創新的增長點。

2、迴歸生活,尋找反思創新的伸展點。

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求我們打破“以本為本”的教科書壟斷地位,對於課本和教參,我們除了使用它外,還要學會建設它,甚至也可批判它。我們還應該把自身的人格素養融入教學反思中,來引導學生學做負有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使教學過程獲得一種獨立、自我有別於他人的教學體驗。

生活的多樣化、人性的多面性和課程資源的豐富性,為我們的教學反思提供了創新的廣闊天地。當你在不斷反思中找到了創新的基點時,面對新課程就可以瀟灑地説:“誰也動不了我的奶酪。”

(二)反思是為了“兩個學會”,加速師生共同提高。

除了教師的知識面、人生感悟外,還可以是學生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經常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各種媒體收集材料,在教學中形成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共享共進。這樣,教學反思才能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教學是一種生命活動,生活有多廣闊,教學的空間就應該有多廣,教學反思應該向社會生活延伸。可以通過一些與教材相關內容的社會實踐、調查訪談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學會教材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做好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每一位成功的教師必定是一位反思的實踐者,一位積極進取、永遠向前、敢於嘗試、不斷總結的進行者,而不是一位原地踏步的、機械重複的教書匠。只有在繼續的基礎上,不斷總結、不斷創新,專業化實踐的水平才能不斷提升,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步入新境界。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1、抽象內容變生動化和生活化。科學發展觀內容比較抽象,列舉學生身邊的經濟現象,幫助學生理解;

2、整體教學與分組任務搭配有機結合。落實科學發展觀措施有五條,在整體要求基礎上,分組完成,尤其是論述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內容時,身為農村學生説出很多農村新變化實例,小組之間競爭達到高潮。

3、學生情感昇華。教材只是闡述了國家層面科學發展觀,我們在處理完教學任務同時,將科學發展觀要求上升到個人層面,要求學生如何進行環保,從思想和做法兩方面環保,學生談到節約用水、及時斷電、珍惜糧食和研發替代能源等,達到教育學生效果,符合學科特點。

4、擺事實,講道理。教材中正確觀點,藉助學生列舉經濟事實材料,論證充分,避免空洞説教。

5、發放激勵卡,調動學生求知慾和競爭性。因為是籃球生,擁有很強競爭意識,依據課上表現適時發放激勵卡。

6、依靠文科綜合學科組教研力量,發揮集體智慧。週一下午第八節課,我們政史地三個學科組舉行研討活動,郭立山老師和董偉老師分別提出寶貴建議。我們組董慎兵、鄭海濤和王芝老師給予大力幫助。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我在經歷了多年的思想政治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後,漸漸認識到,在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課。

1、充分樹立政治教學新理念,多多運用情景教學模式。

隨着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新的教學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師的心靈,它使得教學成為人的解放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的本質看作是學習者調適心理的過程,這種心理,既包括規範的擁有內在邏輯系統的、可以從多種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體情景中所形成、與具體情景直接關聯的不規範的非正式的知識和經驗;建構主義教學觀也要求師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並通過合作性探討建構起世界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以學習者和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或支架式教學的模式,主動創設開放的、充滿着意義解釋和建構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裏,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體驗快樂,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2、注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培養。

在情景教學中,運用各種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誠然,在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電視、廣播、多媒體教室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解決了形式上的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還得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

堅持啟發式教學,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特別是在實施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貫徹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近幾年,一些有責任感的教師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因素,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一個較好的啟發性問題,應該具備下列的條件:

<1>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

<2>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

<3>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②理論聯繫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闡明教材理論知識階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實際材料使學生感知與理解教材。這時我們要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前提下,聯繫學生比較熟悉的、易於理解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又能準確反映教材理論知識的實質的實際事例進行教學。

(2)在運用理論分析説明實際問題階段,即課本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們要着重聯繫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實際,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為問題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比如,在進行科教興國這一基本國策教育時,我聯繫到20__年10月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重大時事政治,説明我們黨和政府對科學技術工作的重視,以及這一事件將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和科學技術的強大力量,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國為什麼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3、倡導研究性學習,以問題解決貫穿課堂始終,抓好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習者通過對所要學習的對象進行探索、體驗、分析、提煉、總結,以便獲得知識,並在這一過程中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與技能。這顯然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問題解決為核心。要能解決問題,始終是學習的中心任務。思想政治課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我們可以主導學生自己去通過閲讀教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列出提綱(搭起知識的支架),分析探索問題,尋求問題的最終解決,自主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和世界的意義;而在教學實踐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為學生理訂好知識學習提綱(即知識支架),讓學生帶着所列問題去預習教材,並試着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帶着尚未解決的問題參與課堂學習,以最終解決“所有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理解和世界意義的建構。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業也很重要,要正確發揮作業本後面的參考答案的作用。時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師都是把思想政治作業本中的參考答案直接撕掉的,這當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這個參考答案,讓學生根據課內、課外學習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首先試着做完作業,再行對照訂正,並在錯誤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麼;或者也可以直接參考解答作完題目,但要求必須在作業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與過程。這種做法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實際效果也不錯。

九年級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回顧走過的路,收穫很多。研修教會我如何指導課堂教學,如何把自己的熱情投放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喜歡我,喜歡政治。通過這次學習,我覺得枯燥的政治課教起來變得有趣了。我感謝遠程研修,感謝遠程研修給了我這樣一個學習鍛鍊的機會,讓我體會到了我與遠程研修共成長的魅力。現將我學到的經驗總結如下:

一、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説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學習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幫助我和眾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通過培訓,夯實了專業知識基礎。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應該是全面系統的學科本位知識。以往,我只是研讀一些與之相關的資料,習慣於積累一點一滴的知識素材。通過學習,在這裏所有的學習內容一目瞭然,科學系統,有標可依,有律可循,學習起來方便至極。這個學習頁面的課程設置,突現了以學科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的特色。在這個學習頁面上,通過專家引領,幫助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我對學科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通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幫助我準確地把握了學科的主要教學內容及教學的重難點,幫助我認識並掌握了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且能夠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

三、通過學習,學會了交流。

新課程倡導的主旋律是“師生互動,師師互動”。而平時,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多數情況下還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過這次學習,我徹底打開了固步自封的思想,無所顧慮的和學友們、同事們共同交流,共同研討,開拓了教研視野。通過這次培訓提高,真是感受頗深,更顯終生學習的重要性。

從教20多年了,感覺到自己身心發生着不斷的變化,當然是苦惱、疲憊多於快樂,悲觀、失望多於勤勉,狂怒、焦躁多於平淡,尤其是在教學工作中和處理一些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時難免會帶有情緒,有時候工作方法也會流於簡單,粗糙。通過反覆學習後,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對教育教學的影響非常大,教師必須要學會調試自己的心理狀態,使之處於健康,和諧的狀態,這樣才會有利於自身的健康,有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也才能培養出健康,全面發展的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vqq0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