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精選16篇)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精選16篇)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1

學生們在讀書上的問題不是在這節課才發現的,原本在之前就已經存在,但尚未成功解決。通過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二年級的學生應該以讀為主,在這之前,我一直擔心度把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讀書,就勢必會減少識字和理解課文的時間。但在上了這節課之後,我明白了他們應該通過反覆地朗讀來找到問題的答案,來理解課文。我想,今天過後,我會將適當的時間還給學生來讀書。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精選16篇)

通過這堂課的課後座談,可以説受益匪淺。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更深地瞭解了二年級的學生,更生地瞭解了二年級的語文教學。

通過這堂課的座談和反思,我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主要矛盾,下一步就要制訂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它們。

首先,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做到每節課都能按照語文課堂教學常規進行,以達到深化的目的。

其次,與此同時,保證每課書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們讀書,理解課文,訓練學生的讀書能力。

再次,在平時多應用一些教學手段,不僅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也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2

《日記兩則》是一片以“夢”為主線,以“助人為樂”為教育思想的課文。通過自己在對這篇課文的備課,以及教學活動過後的反思。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需要繼續發揚,並要做得更好的方面。我會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繼續認真對待每一節課,抓住每節課的知識點,把握每節課的思想,並讓學生們在讀中感悟課文,在感悟中昇華。此外,繼續在平時要求學生們的坐姿,拿書等學習習慣。從學習習慣中培養學生的認真態度。

我還有一些不足,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改正:

首先,對語文課堂教學常規尚有盲區,頭腦裏不清楚一節語文課應該是怎樣進行的。通過自己的備課,發現自己對語文教學活動的流程有些模糊,流暢地設計一節語文課有些困難,這樣會在教學活動淡忘一些教學環節,影響自己的教學思緒,同時我的語文教學語言不夠成熟,經常發生有些話不知道該怎麼説,不知道這句話在語文課上該怎樣説出來才像是在上語文課。

其次,對特定年齡段的學生能力和適應他們的學習方式方法瞭解不到位。在今天的教學活動中,由於一些原因,其中也包括由於對語文課堂常規的模糊,導致對下一步教學活動的含糊,自己竟畫蛇添足地讓二年級的學生在課文中準確畫出問題答案的句子,我發現在這個特別的年齡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是不能信手拈來,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能力水平。在這裏不僅表現出自己對語文課堂教學常規的空白,同時也透露出新教師沒有教學經驗。

再次,讀書。學生們在讀書上的問題不是在這節課才發現的,原本在之前就已經存在,但尚未成功解決。通過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二年級的學生應該以讀為主,在這之前,我一直擔心度把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讀書,就勢必會減少識字和理解課文的時間。但在上了這節課之後,我明白了他們應該通過反覆地朗讀來找到問題的答案,來理解課文。我想,今天過後,我會將適當的時間還給學生來讀書。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3

讀書。學生們在讀書上的問題不是在這節課才發現的,原本在之前就已經存在,但尚未成功解決。通過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二年級的學生應該以讀為主,在這之前,我一直擔心度把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讀書,就勢必會減少識字和理解課文的時間。但在上了這節課之後,我明白了他們應該通過反覆地朗讀來找到問題的答案,來理解課文。我想,今天過後,我會將適當的時間還給學生來讀書。

通過這堂課的課後座談,可以説受益匪淺。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更深地瞭解了二年級的學生,更生地瞭解了二年級的語文教學。

通過這堂課的座談和反思,我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主要矛盾,下一步就要制訂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它們。

首先,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做到每節課都能按照語文課堂教學常規進行,以達到深化的目的。

其次,與此同時,保證每課書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們讀書,理解課文,訓練學生的讀書能力。

最後,在平時多應用一些教學手段,不僅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也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4

朗讀本課,要重點領會作者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並對日記的內容和寫法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1.自由朗讀。抓住“‘我’做了一個什麼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悟。先比較這兩則日記有什麼相同點?夢中情景有什麼不同?讀第一則日記,要注意指導點撥學生,因為“我”的夢想沒有實現,心裏埋怨媽媽,因而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最後一段朗讀的難度較大,要多指導。並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麼?讀第二則日記,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什麼?同時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容上和情感態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後來“我”為什麼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4.教師出示日記格式,並啟發學生: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5

通過自己在對這篇課文的備課,以及教學活動過後的反思。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需要繼續發揚,並要做得更好的方面。我會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繼續認真對待每一節課,抓住每節課的知識點,把握每節課的思想,並讓學生們在讀中感悟課文,在感悟中昇華。此外,繼續在平時要求學生們的坐姿,拿書等學習習慣。從學習習慣中培養學生的認真態度。

我還有一些不足,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改正:

首先,對語文課堂教學常規尚有盲區,頭腦裏不清楚一節語文課應該是怎樣進行的。通過自己的備課,發現自己對語文教學活動的流程有些模糊,流暢地設計一節語文課有些困難,這樣會在教學活動淡忘一些教學環節,影響自己的教學思緒,同時我的語文教學語言不夠成熟,經常發生有些話不知道該怎麼説,不知道這句話在語文課上該怎樣説出來才像是在上語文課。

其次,對特定年齡段的學生能力和適應他們的學習方式方法瞭解不到位。在今天的教學活動中,由於一些原因,其中也包括由於對語文課堂常規的模糊,導致對下一步教學活動的含糊,自己竟畫蛇添足地讓二年級的學生在課文中準確畫出問題答案的句子,我發現在這個特別的年齡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是不能信手拈來,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能力水平。在這裏不僅表現出自己對語文課堂教學常規的空白,同時也透露出新教師沒有教學經驗。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6

《畫家鄉》一文以五個孩子畫自己的家鄉為內容,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説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

從課前談話引出“家鄉”,讓孩子們感受自己家鄉“大洋”的美好,從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從家鄉大洋導入,原意是想從身邊導入,激發學生情感,並帶着這種情感進入學習,但從實踐操作來看,這一環節效果不是很好。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這一環節,重點學習“寬”、“蝦”、“腳”、“撿”、“貝”、“殼”6個生字。學習生字時,我創設過關遊戲,讓學生先讀準字音,再讀詞語,再讀通課文,最後走進課文。生字教學到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這節課重點學習6個生字,這6個生字貫穿讀文,讀句的各個環節。在課中操中也有所體現。為了讓學生可以輕鬆愉快地鞏固生字,編排課中操,正好是課文5位小朋友的家鄉,以一問一答式展開。但課中操的內容有點長,我讓學生邊拍手邊讀了2遍,有些疲勞,如果可以在第二遍的時候,以師生問答的形式出現,可能會更好。

在研讀課文時,讓學生讀準句子中生字的字音,讀好大海的“寬”,記住“寬”字,用一句話把“寬”字的形和義結合在一起。

(把看見的東西全都包括在裏面了,連水草都在內。

)除了“寬”字講解比較仔細,還有“撿”字,做做動作,“提手旁”和手有關,這一隻張開的手就像“撿”。説一説用手撿過什麼?聯繫生活説話。像“貝”字教學,露出的“撇”和“點”,就是貝殼的小觸角,讓孩子感受貝殼的美麗,學寫“貝”字,從而注意起“貝”字的寫法。貝殼的觸角長在什麼地方,這在造字上可能有歧義,我自認為形義的結合會讓孩子們容易識記,可是語言的規範還是需要注意的。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低段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在語言、行為上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語文教學允許學生犯錯,但不允許教師犯錯。

低年級語文教學,生字教學是重點,如何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這將是我一直追求的。這次的大洋行,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比如:生字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創設學習生字的情境,把一課中孤零零的生字編成句子,編成兒歌,讓孩子可以換個語境學習生字,只有紮實的生字教學,才會有繽紛多彩的閲讀天地。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7

在本課教學中,齊齊樂互動軟件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按點的設計有所創新。但在實際課堂中,感覺自己對學生的預設還不夠到位,致使對學生的反饋不夠及時甚至有所忽略,特別是在學生在段落中抓關鍵詞體會人與象的親密與和諧時,引導與體會還不夠深入,造成學生朗讀沒有顯著提高。

在課堂上,我也嘗試授以學生方法:透過課文中很突出的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以及全文大量關鍵詞語、句子等表達出作者對大象的喜愛,展現人象共處的和諧景象。但這些方法的滲透總顯得呆板、生硬。以至整節略讀課上僅有寫法的牽引,而沒有學生的自主實踐和運用過程。

“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滲透自主學習的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應是略讀課上教師為培養學生讀書能力所追尋的途徑。而閲讀與寫作的有機聯繫與滲透在課文教學中沒有完全貫徹始終,這不能不説是種遺憾。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8

《華北明珠白洋澱》是冀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令人賞心悦目。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閲讀上,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讓學生在讀中充分感受到白洋澱的美。

在初步感知課文前,我們一起誦讀上冊《水鄉歌》讓學生再次領略水鄉秀美迷人的風光,感受水鄉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這樣的感情積澱下,我通過範讀課文,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環境中,為學生快速全面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然後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內檢查讀等方式,使學生快速地對課文內容有所瞭解,並達到正確、流利。

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時,或查閲資料,或文段配畫,或提出問題,探究討論等都由學生自己去完成,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對於學生的提問回答,不管它們是否符合常理,是否與課文內容有很大的關係,是否影響了教學進程,我都及時給予評價。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並用多中形式的朗讀,學生的朗讀有滋有味。

在交流“覺得荷葉很多”時,我引導學生説一説,是從哪些詞句知道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因為一片片荷葉挨挨擠擠的。我説:“他是用書上的句子回答的,誰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隨後我找了陳文超,他説:“因為他們是擠在一起的,所以就多了”。我看着學生們只是在這些答案中反覆徘徊,於是,我換了一種形式問,“挨挨擠擠的荷葉是什麼樣的?”郭靜潔説:“荷葉都挨在一起了,一點縫兒都沒有。”張安琪站起來説:“甚至,一片都搭在另一片上面了。”“説的真好,這麼多,這麼美的荷葉,誰想讀一讀。”這樣,讀起來,學生就入情入境了。

課後我又給學生推薦了孫犁的《白洋澱》讓學生進行閲讀,使課內教學和課外閲讀有機地結合,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9

一、設計意圖

本次數學月考檢測試卷主要以教材為依據,着重考查了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比較突出地考查了學生理解分析、問題探究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淡化與減少機械記憶性的內容,情景力求生活化,貼近學生的實際。重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和基本運算及畫圖操作能力的考查,同時滲透了數學思想的考察和應用。按照新課標的總體要求,試卷整體難度屬於中等程度,體現了“雙基”考查的基本要求。

二、試卷內容分析:

本次試卷主要考查了第十一章一次函數及第十二章條形圖與折線圖的內容。題型以填空題、選擇題、解答題為主,全卷以百分制命題。

三、失分原因分析

1、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試題基礎題所佔比例大,容易題佔60分左右,從答題情況看,選擇和填空題失分較多,導致成績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基礎不紮實,對課本知識生疏,或不能熟練運用,相當一部分後進生表現尤為突出。例如,有個別同學對一次函數的性質不能熟練掌握,造成答題失誤。

2、審題不仔細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在填空題中第3道題:已知一次函數y=kx+b,請你給出一個k的值:______,使 隨 的增大而減小..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寫出答案,純粹屬於答題不細心所造成的。

3、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過死,靈活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現在對課本上的一些變式問題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死搬硬套,照貓畫虎,因而得分率較低。

4、整體表現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題的習慣。在考試過程中,發現仍有部分同學解題不用演草紙,直接在試卷上答題,缺乏對解題過程的佈局和設計,解題思路混亂,塗改現象嚴重,答題結束不能認真檢查。

5、平時檢測密度不夠,只注重了新課程的教學而忽略了對舊知識的複習和鞏固,尤其對課本知識掌握不熟練,對規律探究性問題缺乏歸納和分析的能力,不能正確運用整體的數學思想解決問題。

6、轉差工作不夠細緻,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對學生的輔導而忽略了對學習效果的檢測,方法過於死板,學生負擔重,反而降低了學習效率。

四、教學啟示:

通過檢測的閲卷分析和表現出來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作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進一步把握好具體目標要求,深入分析教材,重視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落實,重視過程與方法的學習,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通過多種方法,突出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操作探究、表述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2、在平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養成教育,教師還需在教給學生“嚴謹、勤學、善思、好問”等方面的發展多做探究。

3、重視課本,夯實基礎,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動腦,樂於探究,儘量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反思和矯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進一步細化課堂結構,強化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視課堂轉差。轉差工作要進一步細化,尤其作好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從培養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入手,避免學生心理牴觸情緒的產生。

5、增加平時檢測密度,多出好題、新題,拓廣學生知識面,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充分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教學理念,力求使學生學習數學像學習其他課程一樣生動有趣。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10

記得崔巒老師曾經説過:每堂語文課都應該讓學生寫寫字,這一説法,我是十分贊同的。尤其是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識字、寫字更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最大的“書”》這節課的教學中,識字、寫字環節也成為這節課的重點。在這課時開始時我還是以生字教學進入,在寫字方面我讓學生自主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哪個筆畫重要。需要提醒同學寫好哪一筆才會讓字更美觀。這種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把本節課要求寫的6個生字任務順利的完成了。在此環節的教學我還是很滿意。

在處理課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自己讀文,然後提出這樣的一個主要問題“最大的巖石書裏都有什麼”。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然後再到小組去交流。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巖石書裏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礦物。巖石書裏有畫。畫是樹葉、貝殼和小魚。然後隨之問學生這樣的字和畫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受讀文。讀流利了再來分角色人物對話。學生明顯讀的非常有興趣。隨之學生們再來彙報。書裏面告訴我們這些字和畫怎麼來的。我讓學生再來讀86頁的“我知道”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讀“我知道”。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這些奇妙的字和畫是如何來的了。這點設計我認為很值得推介。以往我在教學當中,經常忽略“我知道”的內容。這回的深入備課讓我知道了,“我知道”的內容是為我們課文服務的。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把它背進去。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11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説,並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裏學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還能改變學生期待老師最後給個正確答案的傳統思維,形成這樣的意識:哦,這些答案都是我們想出來的,並不難呀!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時刻關注這一點,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12

幸福是什麼?這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到底什麼是幸福,學生理解上會有些困難。

《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故事的基本點就是幸福,抓住了幸福,也就抓住了文本的核心要素。因此導入就可以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對幸福的思考。課一開始,我與學生交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説自己過生日時父母買了蛋糕、送了禮物感覺很幸福;有的説自己生病了,媽媽細心照顧自己覺得很幸福;還有的説每當考試考得好的時候家長表揚自己時也是幸福的……孩子們説了很多,越説越興奮,似乎他們都感覺到了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當中。但我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孩子只知道接受愛,不懂得去給予愛,不會感恩的孩子將會是多麼可怕呀!想起去年曾經上過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貴的沉默》,裏面也講到了感恩,講到了向父母回報愛,短短的一個學期就忘了嗎?是教育的缺失還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

同學們,《幸福是什麼》的童話故事中,對於幸福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別人給予自己的幸福,自己因享受而感到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給予別人的幸福,自己因付出而感到幸福。課前你們對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淺層次上的,現在學完課文之後你對幸福又是怎樣理解的呢?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再來説一説自己對幸福的感受。之後我讓學生聯繫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説説自己對幸福的看法,自己什麼時候感到最幸福,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説有一次在路上幫助了別人,人家對我説謝謝時,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説我在家裏幫媽媽作家務時,媽媽誇我時,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的教育。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感受比課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純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感受,一直把這種通過幫助他人或勞動來獲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做一個懂得感恩、對社會有用的人!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13

有了前面句式學習的基礎,幼兒在猜測小黑貓變色的時候,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而我並沒有侷限孩子的思維,只要他説出的是綠色的食物,我都給予肯定。在最後總結時,我也以孩子的立場改編了故事內容:“小黑貓給奶牛吃綠色的食物,就擠出綠色的牛奶,小黑貓喝了變成一隻小綠貓。”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同時,在四次變色後,我並沒有結束第二環節直接進入完整欣賞,而是繼續追問:“怎樣才能變回原來的顏色呢” ?孩子們能夠從故事的邏輯思維中立刻推斷出:小白兔只要再喝一杯白色的牛奶就能變回去了……”我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出方法“只要再喝一杯和自己原來一樣顏色的牛奶,就變回去了”,及時有效地迴應,體現了故事的完整性。

當然,活動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

1、最後環節,要求幼兒以“我餵奶牛吃______擠出______的牛奶…”這樣的句式來仿編,突然的角色變換和任務要求,容易讓幼兒無所適從。有一些孩子還是一小動物的身份來仿編的,而有的孩子會説:“我給奶牛吃綠色的青菜,就擠出綠色的牛奶,小黑貓喝了變成一隻小綠貓。”人稱的不統一容易讓幼兒混淆。

2、同時,本活動的重點在“彩色”,作為一個語言活動,與彩色有關的成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等)可以在教學中有機地進行滲透。

3、故事的情境營造的不夠,教師的語言沒有體現神奇色彩。

我會將這些思考帶進下一次的教學中,以期到達預設的效果。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14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中國台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在教本組課文時,我就讓學生去閲讀《同步閲讀》的相關文章,學生學習了本組課文中的《觸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兩篇文章後,已經有了對生命的一些認識。在上《生命生命》這一文前,我讓學生了解了“足球女孩”身殘志堅的事例,瞭解張海迪堅強的生命意識;讓學生閲讀張曉風的《敬畏生命》除了讓學生弄懂中心外,還讓學生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從事例引發對生命的思考。在學習中我發揮學生的讀悟能力,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悟中昇華。

在教學中,我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並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此外,我還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無論是自讀自悟,還是小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整節課下來學生對生命這一內涵深刻的主題,感悟也較深,同時也被作者嚴肅的生命態度深深地感染了,有關生命的名人名言也相繼成為了學生的左右銘(學生把相關的名人名言做成了美麗的書籤)。雖然,這節課上學生朗讀的效果還沒達到我的預期效果,但是,看到學生的進步,學生的投入,學生眼裏流露出來的勁頭,我深感環境氛圍的重要性,知識的感染力是那麼的強大的。只有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充分與文本進行對話,才能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文段內容。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15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山中訪友》教學反思。在敍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至第三自然段,我們會猛然發現作者通篇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將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為此,我在開篇的時候設置了這樣的環節。“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幾位朋友?”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內容以及結構。接着是讓學生默讀的基礎上思考“你覺得作者與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裏體會到了?”

以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感受文中語言文字的情感。學生在默讀、彙報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運用了許多優美的修辭句子。在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的同時,一併讓學生體會當中的表達方法特點。在第一課時裏,我就讓這兩個問題作為主線問題,讓學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文中表達方法的特點。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於作者是怎麼展開想象與聯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説出了 “鳥兒、露珠、樹” 對作者的知心話後,我本來可以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説……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説……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樹,作者卻説……每一棵樹都在望着我。”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説?──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當時我能體現這一環節,相信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可惜當時上課時,我就直接將想象這種表達方法跟他們講了,而側重點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時還會到林子裏去和朋友們做什麼?”或許是缺乏前期對錶達方法的深刻理解,導致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展不開。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時體會表達方法,然後再學以致用,在體會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拓展思維訓練。

日記兩則反思總結 篇16

為了讓學生引導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結合實際説説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於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説了很多,有的説很難過,有的説不去上學呆在家裏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後,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並茂了。這些是我在執教的過程中感覺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但也還是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學生已能相當好的歸納文本所描寫的內容和闡述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我對部分學生的語言沒有做進一步提升,如果此時能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行為,我想在這裏的教學會更出採,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會更深刻。還有就是因為擔心時間關係在這節課的尾聲課上忽略了學生的回答,導致一個説話內容的重複與一個想像訓練太簡單。

總之,遺憾總是有許多的,不過我想正是這些教學中的不足,才能激勵我前進,為我今後的教學帶來方向。

標籤: 兩則 反思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qyex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