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1

《撈鐵牛》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裏的八隻鐵牛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令我十分興奮的環節。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一、“老師,我有問題。”

當我出示課題後,學生的小手馬上舉起來,顯得十分激動。“你有什麼問題?”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們。有的問:“是誰從哪裏撈鐵牛呀?”有的問:“這是件很困難的事嗎?他是怎麼撈的?”有的問:“為什麼要撈鐵牛呢?”我高興地説:“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如果我們再開動腦筋,通過自己讀書,不用老師講,我們都能把這些問題解決好。”“真的嗎?”學生有點半信半疑。“當然是真的!你們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點點頭。課堂頓時活躍而輕鬆起來。學生邊讀邊想邊畫;邊看課件演示邊小組討論學習,學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第二課時,我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個學生站起來説:“老師,課文中懷丙明明説‘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可後面卻説‘把水裏的鐵牛拖上了岸。’這不是矛盾嗎?“我聽了沒有急於回答他,而是讓學生找到懷丙説的話,理解”送“的含義再反問學生:“你們覺得矛盾嗎?”有的學生似乎不知道怎樣回答,有的學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麼理解的?”我連忙追問。然後引導學生從第四自然段撈鐵牛的過程中找答案,最後學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為懷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鐵牛拖上了岸,所以説是懷丙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的。

二、“老師,我有辦法。”

學生從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上鐵牛這件事中獲得了啟發,學生在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讚歎的同時,如何撞擊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這樣引導學生“除了懷丙的辦法之外,現在的你,還有什麼辦法嗎?”學生創新的思維一下被點燃了,紛紛舉起手説“我用起重機。”“我用吊車。”“我用直升飛機拉。”還有的學生説:“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橋,也用不着笨重的鐵牛。我們的橋樑建設者們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如:建造水上房屋,讓水上汽車在水上行駛……“幾十雙眼睛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教師裏一會兒安靜,一會兒有熱鬧起來,太美妙了!

課後反思:

下課後,我很激動,也想了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學生一提問我生怕浪費了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涉及到質疑問題總是放不開,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我想教學的任務其實就是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那麼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呢?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説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裏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不管學生提出什麼問題,我都不指責、批評他們,而是加以鼓勵與引導,使他們充分享受參與的樂趣,讓他們的思維最大限度活躍起來,從而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説過:打開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從心理學角度講,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放飛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徵之一。在過去,教師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本課教學中,學生大膽設想的撈鐵牛的方法以及他們想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誇讚,他們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創新的快樂!在這種想像思維的對話中,放飛了兒童的創造天性。

從這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充滿疑問的課堂,只有那種給足學生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執教了長春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撈鐵牛》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裏的八隻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所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和具體撈鐵牛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理解船能“把鐵牛從淤泥裏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從而懂得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為了使以後的教學能揚長避短,特對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取得優點

1、在突出重點部分,也就是撈鐵牛的準備工作部分,學生理解、掌握較好,學會了抓住關鍵詞概括小標題。準備工作的第三步,並船搭架,學生不易理解,我有效地利用課件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如何並船搭架,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準備工作。很好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2、做到對學生適時地鼓勵,在課上曲偉、郭海豐同學膽子小,不敢回答問題,在我的鼓勵下,能勇敢的回答問題,我想經過這節課的鍛鍊,對他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二、存在不足

1、還不能準確的把握課堂時間,在難點的突破上,不夠到位,沒有達到水到渠成。由於學生年齡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識,這段時間用的少,有些操之過急,過於牽強,因此學生感悟説得少。尤其是運用“因為所以”句式説話時,如果多找幾個同學説一説,然後教師在適時地幫學生一把,就會很好的突破難點。

2、我對教學課件雖然知道適時出現,但演示還不夠熟練,還需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學會自己製作課件,才會得心應手。

3、同學們課堂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的調動,這與這是一篇説理性文章,課文比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文本中分不開的。

三、改進措施

1、我需要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實踐。

2、平時抽時間學習課件製作,爭取早日能自己製作課件。

3、以後不斷研究説理性文章的教學方法,使自己儘快的成長起來。

以上為我教學這一課的粗淺感受,還很不全面,還需各位領導、老師給予點評。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3

波利亞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

《撈鐵牛》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陷在河底淤泥裏的鐵牛的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真正瞭解懷丙是怎樣把鐵牛打撈出來的,從而感悟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那該怎樣來突破這一課的重點和難點呢?如果把撈鐵牛所做的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告訴學生,我想學生不一定理解,不一定會有深刻的印象。於是我就讓學生走進文本,自己去發現,讓他們帶着“撈鐵牛做了什麼準備工作”這個問題去自己閲讀文本,自己去文本中找關鍵詞,自己去理解概括,甚至可以一邊讀一邊演示。學生積極性很高,有些同桌還開展合作學習,一人講述一人演示,在彙報交流環節時,學生講得非常好,很多學生還能脱離書本把撈鐵牛所做的準備工作講得清清楚楚,因為他們已經走進了文本,還消化了文本,內化成了知識,甚至還有個別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還能一邊講述一邊演示。我想:這比我直接交給他們現成的知識要好的多。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與理解得到的知識是最難忘的。接下來我也讓學生自己自學4-6自然段,瞭解打撈的過程,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學生竟然用三個字概括出了整個打撈過程:鏟—劃—拖,我想:學生能用這麼精煉的詞語概括出來。打撈的過程應該已經在他們的頭腦中放過無數次電影了。

引導學生走近文本,讓生大膽地走進文本,這也許就是教師的一種解放,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真正體現吧!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4

《撈鐵牛》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裏的八隻鐵牛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令我十分興奮的環節。

一、“老師,我有問題。”

當我出示課題後,學生的小手馬上舉起來,顯得十分激動。“你有什麼問題?”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們。有的問:“是誰從哪裏撈鐵牛呀?”有的問:“這是件很困難的事嗎?他是怎麼撈的?”有的問:“為什麼要撈鐵牛呢?”我高興地説:“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如果我們再開動腦筋,通過自己讀書,不用老師講,我們都能把這些問題解決好。”“真的嗎?”學生有點半信半疑。“當然是真的!你們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點點頭。課堂頓時活躍而輕鬆起來。學生邊讀邊想邊畫;邊看課件演示邊小組討論學習,學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第二課時,我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個學生站起來説:“老師,課文中懷丙明明説‘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可後面卻説‘把水裏的鐵牛拖上了岸。’這不是矛盾嗎?“我聽了沒有急於回答他,而是讓學生找到懷丙説的話,理解”送“的含義再反問學生:“你們覺得矛盾嗎?”有的學生似乎不知道怎樣回答,有的學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麼理解的?”我連忙追問。然後引導學生從第四自然段撈鐵牛的過程中找答案,最後學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為懷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鐵牛拖上了岸,所以説是懷丙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的。

二、“老師,我有辦法。”

學生從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上鐵牛這件事中獲得了啟發,學生在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讚歎的同時,如何撞擊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這樣引導學生“除了懷丙的辦法之外,現在的你,還有什麼辦法嗎?”學生創新的思維一下被點燃了,紛紛舉起手説“我用起重機。”“我用吊車。”“我用直升飛機拉。”還有的學生説:“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橋,也用不着笨重的鐵牛。我們的橋樑建設者們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如:建造水上房屋,讓水上汽車在水上行駛……“幾十雙眼睛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教師裏一會兒安靜,一會兒有熱鬧起來,太美妙了!

課後反思:

下課後,我很激動,也想了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學生一提問我生怕浪費了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涉及到質疑問題總是放不開,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我想教學的任務其實就是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那麼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呢?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説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裏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不管學生提出什麼問題,我都不指責、批評他們,而是加以鼓勵與引導,使他們充分享受參與的樂趣,讓他們的思維最大限度活躍起來,從而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説過:打開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從心理學角度講,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放飛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徵之一。在過去,教師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本課教學中,學生大膽設想的撈鐵牛的方法以及他們想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誇讚,他們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創新的快樂!在這種想像思維的對話中,放飛了兒童的創造天性。

從這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充滿疑問的課堂,只有那種給足學生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5

鄂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學期第7課《寓言兩則》包括《濫竽充數》和《畫蛇添足》這兩則寓言,我選擇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它講的是戰國時候,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裝會吹,混在齊宣王的樂隊裏騙取報酬,齊湣王繼位後他怕敗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這個故事諷刺了沒有真本領,混再行家裏充數的人。告訴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一些寓言故事來讀一讀,在第一個環節導入中讓學生回憶過去的或者讀過的寓言故事進行交流,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閲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並再全班提出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學此環節時,我將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歸納小結,最後落腳再三個問題上: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裏混的?為什麼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現呢?後來他為什麼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課文的學習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根據學習要求,再讓學生充分、自由地閲讀課文,並在有收穫的基礎上到小組中進行交流,然後抓住由這三個問題引出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裏充數。”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悟到南郭先生那不會裝會的醜態,我用老師的朗讀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大膽地發揮自己的現象,把自己腦海裏浮現出的南郭顯示描述出來,然後讀出來,這樣將文本語言轉化為形象畫面,課堂效果非常不錯。再理解“講排場”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找出“排場”再這裏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場面;再理解“濫”字時我又用了選擇字義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詞語的方法都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具有學習的能力,並且注意訓練學生用概括、簡練的語言敍述和回答問題,不要複述課文,體現了教學的文本性和工具性,也充分體現了“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也。”

整節課我覺得用創設情景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想象感悟寓言小非常好,學生能夠大膽發揮想象,積極融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非常積極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我覺得還不夠理想,老師的語言顯得比較貧乏,缺乏對學生指導性的評價,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

這節課上完後,受到了劉主任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安家都説是一節成功的課,都誇我肯積極鑽研教材,備課本、備學生,但是我明白,這節課不僅僅是我自己刻苦鑽研的結果,它包含了許多老師的無私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董老師,上課之前,我一直壓力很大,董老師一再鼓勵我説:“不要受別人的影響,自己又自己的風格,相信你一定能上好!”董老師耐心地,一句一句地教我怎麼説過渡語,怎麼評價學生的回答……聽完試教後,董老師又鼓勵我説:“上得不錯,下次一定會上得更好!”然後又逐字逐句地給我分析、講解、修改,反覆錘鍊,正是又了董老師細心地指導和鼓勵,我才能夠比較成功地上好這節課。再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把這種鑽研精神放再每一節課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爭取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6

有專家將語文味界定為“在語文教育過程中,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係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位等手段,讓學生體驗到的一種使之陶醉的審美快感。”所以,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缺一不可。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着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制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2、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是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並從學生實際出發,確立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1、理解“找碴兒”的意思,知道反問句表達的意思。2、能正確流利讀出狼和小羊不同的語氣變化。現在重新審視我的教學設計,其中不乏成功之處,當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語文課很簡單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是基礎,是內化的過程,怎樣引發學生內在的閲讀動機,讓學生滿懷激情和思考到課文中去神遊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想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孩子們讀出語言的形象,讀出語言的情味,讀出豐富細膩的語感,讀出對語文的興趣。

如第2自然段中“很想”一詞表現了狼看見小羊時的心態,我讓學生通過給“很“換一個詞來體會這種心態,從而為後面對小羊的找碴兒作了情感鋪墊。在指導讀第一次找碴兒時小羊反駁的話時,我抓住了兩個表示小羊神態的詞語“吃了一驚”、“温和”,來讓學生讀好小羊的話。可喜的是孩子們不僅體會到了小羊説話時語氣很温和,而且還很有禮貌。他們一下子就從小羊的話中找到了“親愛的狼先生”、“您”等詞,跟我的意圖不謀而合。

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必須建立在學生能正確理解詞語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當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受到感染,課文中抽象的文字 彩繪變得富有感情的色彩。而低年級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及應用能力是比較差的。在課堂上,這就必須得從引導學生從正確理解詞語開始,這樣才會逐漸地使學生的朗讀水平有所提高。

二、學法指導,自主學習。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文講了狼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3次碴兒。在學習第一次找碴兒(課文第2、3自然段)時,我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而且指導得比較詳細。先投影出示狼説的話:“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你安的什麼心?”我讓學生注意一下標點符號,第一句用的是——(!)第2句是一個問號,那應該怎麼讀?自己想想練練,自由試讀。學生能從標點符號中體會出狼兇的語氣。在理解完小羊説的話後,提問:“面對狼的胡攪蠻纏,小羊有沒有生氣?哪個詞看出來的?”學生馬上找出“温和”一詞,我立即讓女學生温和地來讀一讀小羊的話。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對對話朗讀的方法已有所瞭解。於是,在學習第二此找碴兒(課文4、5自然段)時,我又對剛才的學法進行了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文中的標點符號、提示語來體會狼和小羊的對話,讀得很不錯。對話朗讀就要這樣體會。下面就請小朋友繼續用這種方法自己學習4、5自然段。怕有學生不懂,我又解釋了“提示語”,在説之前的一些詞語,比如剛才的“温和”一詞就叫提示語。學生們若有所悟地讀起來。當請學生來朗讀狼説的話時,他們抓住了第一句話後的“!”和“氣沖沖”一詞讀出了狼比第一次找碴兒時更兇的語氣。而小羊的話則是從“可憐、喊道、啊、呀!“等詞中逐漸體會出害怕、驚慌的表情和語氣。

三、突破難點,貴在無痕

常常很欽佩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指導朗讀,還是理解難點,都是那麼的不露痕跡,在自然而然中生成。本課中的“找碴兒”一詞對學生來説理解有困難,我也效仿了一把,自覺頗為成功。“找碴兒”一詞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就已經出現了,但我沒有直接問學生它的意思,也沒有急於把詞的意思(找藉口)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一步步的學習中逐漸得出。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説的話時,學生們已經明白它是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的,理由是: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於是,我趁勢提出:“所以小羊怎麼可能把狼喝的水弄髒呢?明顯狼是在沒事找事,用書上的一個詞兒就是——?(找碴兒)”並出示這個詞語再次讓學生朗讀,此時已無需多説,學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我又追問:“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有學生回答出了。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出了它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明確本課是狼不斷地在找碴兒,當學完4、5兩個自然段時,我又再次提及:“(因為去年小羊還沒有出生呢,怎麼可能説他的壞話)狼這樣沒有道理地捏造瞎編,就叫——(找碴兒)。”這樣,再次讓學生鞏固了詞的含義,也更讓學生加深了印象。

四、閲讀感悟,培養能力。

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而,閲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解。在本課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如小羊説的那句:“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當我問學生這句的後面是問號,那小羊是在問狼嗎?學生不理解,有的説是,於是我讓學生自己朗讀,在數遍後問小羊的意思是——學生明白過來: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其次採用多種形式的閲讀,如:自由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當學生自學完4、5自然段後,我採用了這樣的問法:“小朋友,從他的朗讀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並引導學生參與朗讀評價,做到了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説”。既培養了閲讀的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給學生讀書的時間還不夠充分,尤其是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另外,學生們對文章的結尾很感興趣,一個……讓他們猜測不已,他們很想知道最後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沒有。由於教案中沒有設計,故而繞開了這個話題,學生有些失望。對於全文的分角色朗讀,可讓學生帶着表情加上動作來讀,可能更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效果也會更好。

理解決定設計,設計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的確,要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中得到深刻的感情體驗。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7

《彩色牛奶》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一個活動,這節語言課有兩個目標,分別是:1.理解故事中有關“彩色牛奶”的變化過程,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2.關注蔬菜的顏色特徵,嘗試根據故事中的句式進行仿編,表達“變”的過程。

這個活動共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引起幼兒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中“變”的過程。第三個環節是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感受“變”的神奇和有趣。第四個環節是遊戲“餵奶牛吃蔬菜”嘗試仿編故事情節。第一個環節中通過提問你認識嗎?他有什麼本領?這頭奶牛神奇在什麼地方,引起幼兒的興趣。但是前期經驗準備不夠,導致幼兒覺得奶牛能擠出奶是神奇的地方,因而沒有關注到牛奶顏色的不同。第二個環節,主要是請幼兒分段欣賞故事,為下面的創編做準備,同樣也是為了達到目標一:理解故事中有關“彩色牛奶”的變化過程,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在這個環節中小朋友們看的時候興趣還是比較濃的,注意力也很好,很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很樂於動腦筋。但位子安排似乎欠妥當,有幾個小朋友看不見,因此就站了起來,有幾個乾脆走神,效果不是很好,但這頭奶牛的神奇和有趣小朋友還是感受到了。第三個環節完整欣賞故事。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對故事有個完整性的理解,並嘗試跟着一起説説,回憶第二個環節中的“彩色牛奶”的變化過程。可是在正式進行的時候,我發現這樣的設計對幼兒來説有些難度,部分幼兒根本跟不上flash的語速,以至於幼兒説的少了。第四個環節是遊戲“餵奶牛吃蔬菜”,嘗試用故事中的句式結構仿編,是為了達成目標二:關注蔬菜的顏色特徵,嘗試根據故事中的句式進行仿編,表達“變”的過程。由於幼兒的前期經驗不足,蔬菜圖片有限,不足以豐富幼兒的認知要求。在這個環節的材料準備不夠充分,如蔬菜圖片是由課件呈現,而動物圖片是掛在黑板上的,因而體現不出“喂”的過程。或者改成全部由課件呈現,完善課件製作,體現“喂”的過程,或者改成每個幼兒都能選擇一張蔬菜圖片,進行餵奶牛吃並嘗試仿編句式結構。

語言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幼兒説,如果老師準備的材料不夠充分幼兒覺得沒什麼可以玩的,會讓幼兒覺得很沒意思,不感興趣,但是如果幼兒的前期經驗也不夠充分的話,也會失去説的機會,也同樣會讓幼兒無話可説。這個問題是以後的語言課中非常值得我去思考的。通過了這個活動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訓,同時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學到了一些語言課的技巧。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8

《年月日》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教學這麼多新的知識點呢?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呢?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本節教學的重點定位於: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構成的過程,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潛力。透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讀出這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並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此時巧妙引導開始本課的學習。在練習環節出示問題。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已經圓滿結束了,你明白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麼時候?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__年8月8日這個歷史好處的日子的記憶火花,並藉機練習大月小月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最後知識拓展環節出示以全班羣眾照為背景的月曆,讓同學們興趣再一次提高期盼一次的數學課,製作月曆,為下節課知識作鋪墊。

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忙他們記憶,這一資料本來很枯燥,但透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個性是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説,更貼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練習中還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資料,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帶給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能夠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潛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再就是課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潛力還需鍛鍊,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9

在《竊讀記》的教學中,從課題入手,以記字為線,串起課文,扣住竊讀,體味作者對讀書的喜愛和竊讀的滋味。

一、以記字為線,串起課文

記,即記敍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結果。抓住這六個要素,就理清了課文的線索。

二、扣住竊讀,理解課文重點,體味作者竊讀的滋味

1、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體驗文本的語言特色。課堂上讓學生直面文本,品讀重點詞句,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竊讀過程中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並結合文中語句,聯繫自身感受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複雜感受。然後再次研讀課文,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為散發點,從具體語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的滋味,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述的細膩傳神。

2、關注學生言語現象,讓學生學“語”習“文”。語文教學的主目標是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欣賞、品悟課文語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交流中充分體現了高段語文的表達特點,不是片言隻語,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課文的語言進行大段語言鋪陳敍述,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在這過程中,訓練了語感,培養語文素養。

3、教師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主角,引領着學生思維和話題的走向,使課堂問題討論焦點化,始終圍繞“竊讀的感受“展開。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10

《稱讚》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 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所以稱讚的效果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 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自然揭題,營造氣氛

在課伊始,我對學生每一個積極的表現都給予真誠的稱讚,創設輕鬆愉悦的氛圍,如:課始,我對學生積極準備上課的狀態進行了稱讚(你坐的真端正,你們的學習用品擺放得多整齊啊等)。這樣,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到輕鬆,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讀紅悟意,讀中悟情

在講授本課時,我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這兩句相互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老師在評價中不時地稱讚和表揚學生,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的好心情,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身臨其境地朗讀,指導朗讀第二句話時,我拿出了一個大蘋果引導學生讀,把蘋果的香味通過學生的朗讀瀰漫在了整個教室。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

本 節課中我還充分體現了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架起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生、教師, 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最後拓展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稱讚稱讚周圍的人。如:同學、老師、警察、父母、消防員等。來體會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幫 助。學會感恩,在這一民主、平等、和諧、温馨的氛圍中,激勵了學生敢想、敢説、樂説的學習精神,促進了情感的交流,人性的體驗。

當然,本課中我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應改進: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2、預設與生成有一點距離。

3、學生在課前對教材的熟知度不夠,導致學生開始對文本理解不深。

其實,諸多的不足和遺憾,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程的關係重大,我會緊隨教改之路,繼續學習進取,努力讓自己的課堂煥發有內而外的生機。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11

《醜石》一文通過發現一塊醜石其實是隕石的前前後後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真美、大美可能深藏於大丑之內,不能完全用世俗的、淺陋的眼光去評判事物的美和醜。

教完這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我樂意學”。

同時,也讓我感受到這種對比託理的教學方法的好處所在,對於高年級的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滲進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和推動的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做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於創新的緊迫,提高課堂駕馭的能力,與學生同進步前進,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教學是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例1的搭配問題,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搭配問題教學反思。與二年級上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內容更加系統和全面,突出用符號方法表示搭配結果。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主要通過簡單的搭配體現有關的組合問題,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分析、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上述基本理念,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中,注重創設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即從課前聽《喜洋洋與灰太狼》引出美羊羊要去遊樂園玩需要為自己精心挑選衣服的問題),設計一些趣味題型(如遊樂園中“兩人三足題、繪畫塗色題、拍照等”),既貫穿整節課,又讓學生在一種愉悦歡暢的氛圍中展開學習。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敍了毛澤東在1948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的幾件事,表現了毛澤東熱愛羣眾、關心羣眾、和羣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深刻反映了毛澤東既是偉人,也是普通的羣眾。

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到略讀課的特點,主要讓學生以自學自悟為主,於是設計了初讀—再讀—總結寫法三步教學。初讀後初知課文大意,瞭解毛主席在花山發生了哪幾件事。再讀時讓學生説説通過毛主席在花山的幾件事,你體會到了什麼?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畫出來,並做簡單批註。最後快速瀏覽課文,想想作者是如何寫出毛主席的這種高貴品質的,從而小結寫法,並用剛剛學會的寫法進行小練筆。

但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雖然很快找出毛澤東的花山的三件事,但彙報從這三件事中體會到了什麼,談感受的時候,學生的體會非常片面,單一,不夠深刻。反思其原因有二:第一,原本以為經過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在講授本課時,並未補充相關歷史資料,但在談感受時,發現學生對當時人民的生活、環境的瞭解非常有限,也就無法從“沏茶給羣眾”以及“給煙警衞員抽”這兩件事體會毛澤東關心、熱愛羣眾的高貴品質了。第二,對於毛主席本人的介紹沒有進行必要的補充。雖然在課文的第一句提到了毛澤東“夜以繼日地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着”,但沒具體資料的補充介紹,學生無法理解毛澤東是如何日理萬機,就更無法理解毛澤東在為解放全中國事業操勞着的同時仍惦記着普通羣眾的日常生活瑣事這樣一種普通羣眾的情懷是何等的值得敬仰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14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針對教學內容枯燥的特點,我從幾下方面如手:

一、利用情境圖,用講故事方式進行教學。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對與一年級孩子來説,講故事是教學手段之一,特別是童話故事。我利用情境圖創設情境,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課,一下子就吸主了學生。在老師和學生共同講故事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 ”,由“吃”到“ ch”,由“獅”到“sh ”,由“日”到“ r”的過程,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建立新的聯繫,將拼音教學化難為易,大大地提高他們對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

二、聯繫表音形圖,讓學生探究字母讀音。

在教學這個環節中,我利用學生自主與合作的精神,同時也給學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題,讓學生自己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點,從而產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

三、利用順口溜記住字母。

要把漢語拼音記住,記得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不讓豪語拼音忘記,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要自己的方式記住字母,這對已有些識記豪語拼音經驗並喜歡探究的小朋友來説無疑又是一個好機會。他們都會躍躍欲試。如:人耍獅子sh 、sh 、sh ,老師老師sh 、sh 、sh ,獅子獅子 sh、sh 、sh ,s +h = sh 、sh 、sh。。。。。。

四、利用遊戲,鞏固字母。

對與本地孩子來講,要發準平舌音與翹舌音很難,因受地方語音的引響。利用遊戲“看誰聽得清”,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來掌握知識,鞏固知識。

五、利用“師帶徒”形式教學。

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的方法來學習新的音節,並且利用我當“小老師”互教互學,重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讀好整體認讀音節及它的四聲。

六、不足之處。

回想整堂課,不難發現有些欠缺之處:1、個別學生對sh 與r 的發音不準,shi 與ri 的發音不準,在以後教學中,要多關心後進生,要用放大鏡來發現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悦,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2、s 和 r的書寫不正確,需要耐心和細心,多練是關鍵,但是還有個別學生書寫得較差有待多多練習。

《撈鐵牛》的教學反思 篇15

鞏固訓練我設置了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申奧成功視頻、“我撥你説”同桌遊戲,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就在同學們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並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在探求時分的關係及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雖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掌握不好,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但有的已經遺忘,造成教學上的困難。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稍有點欠缺,在探討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時花得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練習環節有點匆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oj40y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