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0乘5教學反思(精選16篇)

0乘5教學反思(精選16篇)

0乘5教學反思 篇1

“0×5=?”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乘法”中有關0的乘法教學。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1、探索並掌握“0乘任何數都等於0”這個規律。2、根據這個規律,掌握乘數中間有0和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0乘5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在教學時,我畫了5個方框,每個盤子裏有3個圓圈,問學生一共有幾個圓圈?用乘法怎樣列式?然後擦掉一個圓圈,剩兩個圓圈,再問學生一共有幾個圓圈?用乘法怎樣列式?……直到方框中一個圓圈都沒有。然後讓學生計算 3×5=,2×5=,1×5=,0×5=這幾個乘法算式,並讓他們根據乘法的意義來找規律,説明0×5為什麼等於0?讓學生明白“0×5表示0個5相加,也可以表示5個0相加。0個5相加是0,5個0相加也得0,所以0×5=0”。講到這裏,有的學生説“5個方框都是空的,一個圓圈都沒有,當然0×5=0”。當時我就覺得孩子們根據教材中的實際情境再結合乘法的意義去理解為什麼0×5=0,比老師單純地利用乘法的意義去講解,學生應該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對他的説法我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和鼓勵。

通過這個小小的教學情節,讓我進一步明白了情境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起到的作用真的是很大的。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它更能幫助孩子理解所學知識。

在探討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算式時,我逐步引導讓學生自己比較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算式的積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能正確處理乘數中間的0。

探討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我讓學生小組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後比較怎樣算最簡便。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與人合作,還親自經歷了計算的過程,最後我加以小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最簡便的算法。

練習中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算法,還讓學生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美中不足的是,在最後的練習中,由於自己的疏忽,解答題的問題出現了問題。這讓我非常自則,不過整體還是很成功的。

整節課環環相扣,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的開心,特別是開始的情境教學,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情境的引入,要在情境中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儘可能地從身邊的實際例子中去探索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感受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數學就在我們的周圍。

0乘5教學反思 篇2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使學生經歷用分數連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用分數連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方法,並正確掌握分數連乘的計算方法。2、在研究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例6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分數連乘,既為學生提供練習分數乘法計算的機會,又為學生學習分數連除以及乘除混合運算作準備。教材在呈現實際問題之後,先通過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分步解答之後,再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教學三個分數連乘,教材通過具體的示範,告訴學生:計算分數連乘時,要先約分,再把約分的結果相乘。學生已經掌握的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主要突破2個重點內容,一是解決分數連乘的實際問題,二是對於3個分數連乘可以先進行約分,再計算出的數。在突破第一個重點時,要注意資源的有效利用,學生的資源要注意典型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問題出示之後讓學生直接在黑板上寫出來。要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可以在出示例6之後,讓學生自己來分析題意。而不要老師説什麼,學生就跟着做什麼。學生自己可以寫寫數量關係,也可以畫線段圖來理解題意。在學生自己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學生可能會出現分步式,也可能會出現綜合式。在進行3個分數連乘約分時,要注意約分時策略的指導,比如説以分子為準約分,或以分母為準約分,約分時也要有序思考,而不是胡亂約分的。最後教會學生約分的書寫格式。

0乘5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節以計算為主的課堂,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分數連乘的方法,能快速正確的計算分數連乘運算;藉助已有知識,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堂是按照這樣的幾個環節設計的:

一為複習鋪墊,為新課做準備;二為提出和課本同步的嘗試題;三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本;四學生嘗試練習,檢查自學效果;五學生討論交流嘗試練習,説説為什麼這麼做;六教師評講、引導總結歸納;七為課堂反饋練習提高。

整節課,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探索新知。

課前備課,雖不是挖空心思,但也費盡腦力了。課本78和79兩頁知識點較多,有連乘、連除、乘除計算,還有分數混合運算應用。為了便於學生自主嘗試學習,我認真研讀教材,翻閲人教版相應的課題,仔細研讀教學用書和他人教學案例,翻閲自己的以前所做的筆記,最後把課本濃縮的知識一一挖掘出來,讓課堂目標變得單一明瞭。

課堂回顧:

一、在自學環節,總是擔心學生自己學不會,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本78頁的內容。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有點動搖。還好,堅持了原來的想法。回顧以前的課堂和這節課,發現一個問題:學生不善於向同學或老師提問題。比如“這個是怎麼計算的”、“這步計算,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在碰到不理解問題的時候,不敢甚至不會求助。這除了師生關係影響外,更多是“提問”這個學習習慣的培養上沒有做好。如何讓學生學會求助,這是一個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二、這一個關於學生討論交流引發的問題。習題做完後,學生的一個鮮明舉動是高舉小手並“老師,是這樣做的嗎?”。在你的課堂中,請留意這一點。當然,學生完成練習後,問老師是很好的一件事——能把想法告訴老師,從而得到肯定——這是一種被動的肯定。我們能不能針對這個“被動”再做些動作呢?比如先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來自其他人的肯定。這種肯定就先來自他的同學、好朋友、好夥伴,而不僅僅是他的老師。這就需要有時間有空間讓學生去討論交流。

我是這樣處理的:當學生完成練習之後,就可以自由下座位,找自己想找的同學討論交流解題方法和過程,最後統一答案。當然,整個課堂需要學生做到令行禁止,不然課堂紀律會比較亂。和學生約法三章,當聽到老師説回座位等停止討論的信息時,沒有馬上按要求做的,下次將不能在課堂上離開座位。學生也是願意接受的。如果學生直接來找老師交流答案,當然你可以建議他先和其他同學討論交流,統一答案後再回來和老師交流。

上面有些是本節課的額外語。今天的課堂,只看到那麼一兩個人敢離開座位,説明學生還是很守紀律卻又比較膽小的。總想:公開課也讓學生大膽離開座位討論,而不是僅僅侷限於同桌或前後四人。

三、本節課的連乘計算脱離了情境題,為了計算而計算,沒有讓學生結合例題説一説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雖然學生學會了連乘計算,但沒有聯繫實際問題解説,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課堂教學機智不足,缺少有效調整。在絕大多數學生熟練掌握連乘計算之後,還是按着教案上課,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跳開教案上課,導致後面的練習趨於簡單,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

五、教學語言趨於平淡,教學環節處理不夠有趣、不夠活。針對這點,覺得我們是否應該多看一些綜藝節目等節目,向主持人好好學習呢?因為我們也是整節課的“主持人”。

0乘5教學反思 篇4

在計算分數連乘的算式時,學生往往會犯如下的錯誤:

如計算4×8/9 ×3/5 時,學生經常會把4跟8約分,所以為了使學生認識到4不能跟8約分,防止學生犯這樣的錯誤,我引導學生在約分前,做了如下的改變:把4×8/9 ×3/5 化為4/1×8/9 ×3/5,這樣學生就能意識到4是分子,8也是分子,就不能約分了。

課堂反映的效果還不錯哦!所以,有時,一個小小的改變,足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0乘5教學反思 篇5

分數連乘本課的教學,學生因為具備了分數乘法前3節課的基礎,所以我在教學時主要把時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當學生髮現錯誤時,我便適時地加以引導。特別是學生在遇到約分的困難時,我提醒他們約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讓學生明確約分要注意做到有序和不遺漏。

關於這方面我重點照顧班級中的學困生,因為這部分學生找公約數的能力比較弱,往往約分的時候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約數,有的約分比較混亂,造成最後計算的繁瑣和錯誤。

0乘5教學反思 篇6

探究時,我們該怎樣“扶”和“放”?在學生探究時,過去我們往往“扶”得過多,容易出現打乒乓球式的“滿堂問”,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很小,更多的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新課程提倡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於是我們又看到:老師在課堂上該講的不敢講,該引導的不引導,有時任憑學生信馬由韁,有時任憑學生無動於衷,探究流於形式。因此,在課堂上,我一方面保持足夠的耐心,耐心傾聽,耐心期待;另一方面,在學生處於憤悱狀態時,及時“扶”他們一把。“扶”不是告訴,而是啟發和引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逐步到達了“真理的彼岸”, 作為教師,要能夠從一定的高度認識教材,把握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

0乘5教學反思 篇7

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嗎?我個人在閲讀完這篇文章後想到了這個問題,也不停地問自己。老師們閲讀這篇文章會發現阿聯酋人把沙漠變成綠洲花的代價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是許多國家的人無法想像的事實)、“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炎,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鹹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還有為園林澆水的“黃馬甲工人”。讀到這些內容,會讓我們想得很多。

引導學生閲讀,學生會被“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裏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園林工人高興地笑了,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説:‘你看,它們更漂亮了!’”、“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些話感動,因為他們讀到這些語言,想到現狀,會發現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老師反覆引導學生讀課文,引導他們抽取文章之筋,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想這些話的意思,他們一定會慨歎阿聯酋的偉大,會慨歎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因為良好的生存環境是需要花代價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只能讀到建設,讀不到一點破壞,建設是要花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壞只需要一剎那。人們為什麼不去破壞?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覺遵守的規則,他們把花草樹木當作人來看待,當人來培育。美是怎麼來的?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探討這個沙漠變綠洲的過程中,其實也美育之過程。人怎麼創造美?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具體,那就是要花大代價,要真心地去保護,最後才能永恆地享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這種美的訓練,是非常好的。我們應該抓住!

中國小語文教學在美育方面重視的是不夠的,我們也清楚美育的內容並沒有寫入語文課程標準,當然我們在實施三維目標時,那情感的訓練,其實內涵着美。這一課,我們把美育的內涵引進來,通過反覆的閲讀引導,學生就能感受到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體的,美是要靠人類創造、保護,美是有規則的……

我們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時才能有綠洲?我們能創造如此的綠洲嗎?這是這一課的閲讀起點,學生沿着這個起點走,帶上綠洲之美前行,那未來就是“生活更加美麗!”。

0乘5教學反思 篇8

除了朗讀課文以外,我還注重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課文後,請學生用上“因為……所以……”,説説全家人為什麼喜歡蘭蘭的小手。“爸爸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媽媽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姥姥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在教學中我還穿插了完成課後的説説做做。課堂上,我儘量把機會留給孩子,讓他們多説,我少説,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有機會説,有思考的空間。

反思自己的教學中,有成功之處,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比如在讀的指導方面還做的不夠到位,有幾處當學生談得不太好時就急着請別的同學來試試。有的教學環節,忽略了學困生。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到成功。

0乘5教學反思 篇9

四年級第四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在同一單元中同時出現了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一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會出現的,而這些“鵝”在不同作家筆下既具有同性又具有個性,在教學中進行對比教學,學生會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這兩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都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體會“鵝”的特點。如果能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調,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將會使教學事半功倍。《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上敍述鵝的高傲的特點。《白公鵝》是從鵝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和爭搶淺水灘的趣事寫出它“海軍上將”的特點。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但敍述的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椰揄,而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頗有調侃的味道。

通過對比,總結出兩隻鵝都具有“高傲”的特點,但豐子愷筆下的白鵝是“架子十足”,葉諾索夫筆下的白公鵝是“派頭十足”。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這樣,不僅讓學生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還教會了他們運用反話寫作文的方法。

0乘5教學反思 篇10

對此節課的處理,我在原有課型的基礎上,加上了對宋濂的簡介,其中借展示宋濂的書法,又見縫插針的提示了寫字的重要性,學生似有感觸。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又聯繫了《孟子兩章》中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並又聯繫學生現在的會考,對他們的進行了思想教育,我想一堂課如果只有知識的傳授而沒有思想的啟迪,應該不能算是一堂好課吧……應該説面臨會考學生對這番引導還是認可的,從他們默認的眼神中,我看到了這點聯繫的益處,心樂之。

課後我對這節進行了反思。學生的預習很紮實,口語表達能力也相對有了提升。本課突出了課文的教育意義。宋濂的學習精神是值得充分挖掘的,他的事例給“知識改變命運,奮鬥成就未來”這句話作了有力的詮釋。通過教學讓學生受到教育,從而勤奮學習,不怕吃苦。

0乘5教學反思 篇11

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數學活動過程的教學,留有探索與思考的餘地;營造一種合作交流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體參與,還學生學習主動權,自我挖掘其創造潛能。

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通過創設文物考古的情境,估算出出土文物或古遺址的年代,引導學生研究對數函數,一方面體現了“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另一方面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其次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指數函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完全可以放開學生讓學生對比指數函數知識來研究對數函數。“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構造知識”。還有本節課可以採用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小組看書總結,講解例題,效果很好。使所有參與的學生都有成就感。最後以人為本,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創造的樂趣,領悟數學的本質。

在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生總結講解,師生關係是平等的,學生有很多發言 的機會。也暴露了不少思維過程的問題和語言表達方面的問題,充分展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從學生的作圖到性質的探究與變式練習,基本上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學生主動參與。如比較 與 的大小,學生一共想出了用計算器,轉化為指數式比較,利用函數的圖象,利用對數函數單調性等四種辦法。教師因勢利導,充分利用了圖象法引導學生回到利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比較兩對數式的大小。在教學過程中知識、方法的歸納是教師指導學生歸納,然後學生講解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還是讓學生在實踐後提煉,也值得教師精心設計。轉化為考慮兩個指數式的大小比較,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展示,下來自認為這是本節課的一大失誤,以後的教學中要儘可能多地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要給學生機會,不要低估他們的創新潛能。總之,教學不僅僅是告訴學生一個結果,而應該讓他們看看老師的思考過程等等。

基本上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基本上實現。有評課教師指出,如果能將指數式與對數式大小比較放在一起研究就好了,我同意這個觀點。其實我剛開始的教學設計中有“回顧指數式底數為字母時大小的比較,完善認知結構”,但考慮課時限制,後來就刪除了這部分內容,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這是這節課的第二個遺憾。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我要更充分地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思維過程,讓出充足的時間與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索。在平等的師生關係上和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之中給所有學生有暴露自己思想的時間和空間。

毋庸置疑,繼續推進新課改將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堅定不移的方向,但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數學教學中不但要鼓勵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數學課遠離虛偽的美麗,真正體現新課改理念,還要鼓勵學生自覺改變學習方式,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0乘5教學反思 篇12

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將《白公鵝》《白鵝》合起來,寫寫讀後感,在寫的思路上,學着分析文章與文章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此表達自己“兩面”感情。這裏的“兩面”就是以同類文本表達自己不同思維與感情。在這過程中,我做了全面牽引,我想,學生就是能將我的思路記錄下來,也是有收穫的。語文學習沒有太多的邏輯性,只要對其中一點感興趣就行。比如,有基礎好的學生這樣寫到:我們剛學習了兩篇課文都是作家對白鵝的描寫,從《白鵝》與《白公鵝》在寫法上的相同點,都是先介紹鵝的總特點,再具體描寫。在寫法上都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都是用反語來表達自己對鵝的喜愛之情。兩篇課文的不同點是,在語言風格上不同,豐子愷把鵝稱作“鵝老爺”而葉.諾索夫説鵝“理當榮鷹海軍上將銜”《白鵝》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這是貶義褒用的修辭手法,而《白公鵝》是欣賞,可我更喜歡的是豐子愷筆下的“鵝老爺”……

學完本課,我在想,每篇課文並不是侷限於某篇課文的語文知識,綜合學習是最能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是寫作實踐訓練,針對國小中偏上的學生,作為老師,別怕學生的習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堅持,寫的多了,學生的積累與語文能力就會越來越豐富,到一定的時候,學生的習作自然會“新舊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0乘5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課標中提出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精神。學生自主學習是本節課中的一個特點。新課標中提出語文課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習活 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課文的閲讀理解應該是學生的自主行為,學生在閲讀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整節課中,從開頭的“獲取信息,到學習説明方法、説明語言”,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捕捉分析點,自己去獲取問題的答案。教師在過程中只起到引導、總結、啟發進一步思考的作用。這就比由老師去將現成的結論“喂”給學生要好得多。在語文課上,一些結論並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投入了、經歷了就有所得,有收穫。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不僅在課外學習中得以體現(如:小組搜尋海洋資料、介紹海洋資源),而且在課堂也真正得以體現。學習説明語言時兩組句子的對比,在分析中得出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方法。 本課還設計了多次學生互相討論、交流,主要在於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取長補短,從中感悟、理解、提高。學生間互相學習、互相感染、互相吸納,營造了濃烈的讀書氛圍。?

0乘5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試圖體現以下兩點:

一、抓住基點,覆蓋全文,簡簡單單教語文。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故事性強,文中令人感到意外的地方很多很明顯,但我並沒有以“幾個出乎意料”來組織教學。因為我覺得文章很美很感人,是重在讓我們從字裏行間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靈的,並從中體會“給予是快樂的”這一情感體驗。再説文章內容淺顯易懂,應該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因此,我從學生的學習情感和體驗出發,抓住“小男孩最令人感動的兩處話”,展開教學過程。通過“找出最令你感動的話語”,讓學生總體感知文本內容並引發感動情緒;然後給足時間,在學生潛心會文後交流“為什麼小男孩的話深深地感動了你?”讓他們在情感上與文本產生共鳴,從字裏行間感受到小男孩一心關愛弟弟的美好心靈。最後通過“找快樂”、“説快樂”的説話訓練,引導學生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的真切感受。這樣的流程既體現了教學過程的簡潔與整體性,又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較好地落實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這樣簡簡單單地教語文,引導學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讀到文字裏去,也能讀出濃濃的語文味的。

二、潛入文本,充分感悟,真真切切教語文。

閲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不斷叩問文本,品味語言,與文本展開充分對話,由此產生情感共鳴。在叩問文本、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在情感陶冶的過程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因為我們的目標在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此,我努力引導學生潛入文本,在讀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説話中感悟。比如:通過談體會,多種形式的朗讀,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給予、不是炫耀而是關愛弟弟”的美好心靈躍然紙上;然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讓他們進入角色去經歷去體驗“小男孩、弟弟及保羅他們是如何度過了這個難忘的夜晚的?”最後通過“找快樂”、“説快樂”的説話訓練,既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了發展,更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並加深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體驗。

在教學中,由於教學過程還不夠簡潔,學生讀得還不夠,所以悟得也還不夠,還須改進。

0乘5教學反思 篇15

我是懷着忐忑不安的心上這節見面課的。一來我剛調到新的學校,對環境還不太熟悉;二來我幾年沒帶語文了,任教學科改來來去,似乎對語文教學的套路又陌生起來;三來我家鄉方言重,勉強説普通話又很不自然,而我總想讓課堂顯得自然親切,不故意雕飾,不為了公開課而公開課。於是,我在接到學校上見面課的通知後,對文本和文本所延伸出來的知識作了大量的準備。

本文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針對愛情這一既深奧又簡單的問題,身為父親的作者沒有選擇迴避、敷衍,也沒有教條式的説教,而是採用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去闡釋愛情的真諦。由於這篇課文是篇略讀課文,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我們不可能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學,因此採用學生自學與研讀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為主,老師適當提示。課前,我利用朝讀佈置學生自己查找作者的簡介,自己熟讀課文,掌握課文的生字詞,並且要求他們自己蒐集有關愛情的故事、古詩、名言警句。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對於愛情這種既神祕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如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會產生早戀等不良現象。因此,我把本課的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上,通過課前一系列的問題突破重點:如你瞭解童話中的愛情故事嗎?你敢描繪一下你心中的愛情嗎?你能説出歷史上幾個著名的愛情故事嗎?本課的難點是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理解愛情真正的內涵。在難點的突破上,針對學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又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對早戀的敏感,使他們不願就這一話題發表看法。課中,我們只能及時引導,將問題分解變細,從身邊最親的人父母身上認識什麼是愛情,名人又是怎麼理解愛情的,這些活動中,去突破難點。

重難點的突破必須是在對文本的把握和解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對文本的輪廓有個瞭解,對作者層層推進的寫作有個瞭解。文本中的故事就是上帝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三種不同的東西,這三種不同的東西,彼此都有聯繫,他們共同來解釋“愛情”。我用“讀了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想一想,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你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從而引出“文中作者對待女兒的問題的態度如何?”“作者為什麼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説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麗婭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説明了什麼?”“五十年裏,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深入瞭解文本。在文本的解讀和把握上,我認為至少要達到這麼一個標準,就是學生閉上眼睛要知道文本的大致內容,能夠把全文寫了什麼清晰地説出來、回憶得出來。課上,我把對文本的把握的幾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一目瞭然。也可以説,這些(包括課前要求預習達到的目標)是這節課最起碼要掌握的知識。

另外,課上,我試圖極力通過一些有關愛情的資料,抓住學生心理讓學生深化與拓展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大膽的討論,引導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內心,從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反正,這節課是這麼設想的。至於課上對課堂的把握,有沒有達到預期的設想和效果,我總感覺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説開始講愛情故事這個環節,也許學生不敢説,不能大膽的説,用的時間太長;還有起初的“童話中的愛情故事有什麼內涵?”這個問題放在開頭,我是想通過學生熟知的童話感知愛情,突破重點的學習。但由於我對班上學生的學情認識不足,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學生對這個問題十分陌生,覺得這個問題太難。這些都影響了後面的教學,特別是影響了後面對早戀問題的討論,後面的探究顯得十分倉促,這些都是很明顯的問題,聽課的明眼人一看就能得出來。並且上完課就能夠感受出來。至於評課中有人説的“到底是把文本的探究和學習語文知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探究愛情的真諦放在第一位”這個問題是個老問題了,探討了很多年,各科教學都有這個疑惑。我還是那句話,對文本的把握要到的要求是學生閉上眼,大致能勾勒出故事的情節即可。一節課也就40分鐘(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每節課40分鐘),如果面面俱到,什麼都只能是蜻蜓點水,反而把握不住教學的重難點,這又是何必呢?僅是演給觀眾看而已。

0乘5教學反思 篇16

一、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

這節課,我注重激活學生頭腦裏的詞彙,讓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如:聽完錄音朗讀後我問:你最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也可用文中的)來形容凡卡的生活?一個個鮮活的詞語出來了:悲慘、可憐、悽慘、沒有指望、連狗都不如、生不如死等。可一個學生卻説“豬狗不如”這是我課前根本沒有預設到的答案。我愣了一下,這不是我們平時罵人的話嗎?“ ______, 你豬狗不如!”這時,我分明看見所有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等待着我評判這個答案正確與否。“凡卡的生活豬狗不如。”“凡卡過着豬狗不如的生活。”這兩個句子迅速在我腦中閃現,顯然後者才符合語言規律。於是,我告訴學生“應説成凡卡的生活連豬狗都不得不如,課文中也講了連狗都不如。”別看就這樣一個詞語,它關係到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即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這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潛移默化的,以後他就會在準確上下工夫了。所以,平時上課與學生對話時,我們老師一定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表述,充分肯定或糾正學生的説法。 

再如:講到具體描寫凡卡學徒生活那一段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讀了這段話,你眼前出現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當一個學生談到眼 前彷彿出現了一個成天只吃一點稀飯和麪包的凡卡時,我順勢引導:你想到了什麼詞語來形容此時的凡卡?“面黃肌瘦、面如土色、骨瘦如柴、皮包骨頭、弱不禁風”學生一個個站起來説。還有讓學生探究“即使爺爺收到了信,凡卡能否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一問題時,一學生談到:“爺爺不可能去接他,因為他自己的經濟狀況並不好。”我又引導“你從哪裏看出不好?”“他爺爺已經65歲,這麼老了還要去當守夜人,像他這種年紀的老人是應該在家享福的,可他卻------”“是啊!即使爺爺有這份心,也無這份力呀!”這時學生馬上就説出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愛莫能助、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我驚訝了,學生竟能一下想出這麼多詞語!我感動開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又在運用中積累了詞語。

二、在取捨之間徘徊

課後,總覺一種遺憾在心頭。雖然自己抓住了課文重點(第八自然段)的教學。學生也融入到了文本之中,通過有層次、有梯度的朗讀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了震撼,體會也不是架空的。確確實實學到了語文知識(用詞的準確及表達方法)。但是,後面為了把所有內容上完,設計了“凡卡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和“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即使爺爺收到了信,凡卡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三個問題探究凡卡鄉下的生活和寄信後的內容。這樣,雖然也有探究學習的痕跡,細而一想,這不是又按照我的教路讓學生鑽嗎?難道學生就沒有自己獨特的感悟?自始自終就沒有一個問題要問嗎?這就是我對教材的處理不夠大膽,要懂得取捨,有舍才有得。特別是這篇文章很長,就更應在取捨之間作出決斷。我完全可以在學生讀完苦苦哀求內容後問:“學到這,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這時定會一石激起千層浪:“老師,我想知道為什麼凡卡一定要讓爺爺帶他回鄉下?”“鄉下的生活真的那麼美好嗎?”“爺爺會來接他嗎?”------對這些問題老師加以整理,然後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去探究閲讀,這樣就真正把學生當成了學習的主體、個體,樹立了學生本位意識。只有走進學生的心裏,才能真正知道學生想什麼。這讓我想起課伊始,聽朗讀信的內容錄音時,大部分學生都在凝神聽着,只有一個學生在竊笑。我想他肯定在想:有這麼苦嗎?可隨着課文學習的深入,他後來再也沒有笑。我想他或許走進了凡卡的心靈,被文中的描述深深吸引了。但我疏忽了,課結束時,應讓他起來談談為什麼他會有此變化?那對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應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標籤: 反思 教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l78r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