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6篇)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6篇)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1

數字0的認識一課安排在數字1—5的認識之後,我想學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認數知識的基礎,於是在教學0的認識之前,我先複習1—5的認識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6篇)

第一環節:教學0表示沒有的含義。讓學生明白“0”的初步意義就是“沒有”的意思,事實證明學生對於0並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畫了3個桃子,小猴吃掉1個,還有2個,又吃掉1個,還有1個,再吃掉1個,沒有了,用0表示。學生也很容易接受。我發現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説能把這幅圖的意思講明白講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會其他學生學會聽。這些課堂常規的建立在低年級是非常重要的。同樣的“學會坐”“學會站”這些也需要在課堂裏慢慢的養成。接下去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説“0”的用法和含義。在這個小環節裏我發現雖然學生會舉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講的有點換湯不換藥的感覺,比如我舉的是“媽媽買來5個蘋果,吃了5個,還剩0個”。叫了好多學生回答也是跟我類似的例子。很難發現跟我不一樣的例子。

第二環節:教學0表示起點的含義。我讓學生自己觀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發現在這裏表示一段也沒有,這裏還可以表示起點,學生的回答往往是在這裏是第一,(他們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開始就是數字0,從0開始)這個表述是不準確的。需要老師來引導,然後再讓學生們指着尺子齊讀0—5,再倒數從5—0。

第三個環節:教學0的書寫,這個環節注意先老師自己示範,再讓學生自己寫,要提醒孩子寫字的姿勢。現在的孩子寫字姿勢很不雅觀,人坐不直,頭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視。

四,0的加減法運算;學生的普遍現象就是做做會做,讓其看圖説説,説清楚那三句話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練習。算式中各個數字的意思最好也讓學生説一説。要照顧到全班同學。

最後就是通過練習來加深對這節課知識的回顧。在這節課我覺得學生對於説話方面能力的培養還需加強。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2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是國小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個知識點。安排的教學內容是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兩塊內容。在這之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數字1-5、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對加減法的含義有了一定認識,能看圖列加、減法算式,並能看圖説出圖意。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初步體會0的兩個含義,表示沒有的含義和表示起點的含義,初步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

在教學安排上,首先,我先通過三幅圖展示一隻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過程來説明0可以表示沒有的含義,揭示了0的第一個含義。然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找0,學生髮現生活中的0還可以表示別的意思,體會0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次,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0,説明0表示起點的含義,最後進行0的書寫教學。第二課時才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0表示沒有的意思。

在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時,有一個情境分別出現2片荷葉,一片荷葉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葉上沒有青蛙。接着兩片荷葉靠近,求一共有多少隻青蛙。這個情境出現後,要求學生説説自己看到的,並提一個數學問題。就是在這個情境的敍述中,(1)班的學生不能正確地表達圖意。

求一共有多少?這樣的看圖敍述提數學問題在之前的加法學習中已經落實,並且在作業時也要求學生説。可是為什麼在今天我的手勢已經很明顯的情況下,學生還是那麼頑固地去説減法的意思呢。

從課上第一個學生回答來看,她的表述是“本來有……,後來……”緊接着就是“還剩下……”其實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前面一題中。在出現荷葉上青蛙圖之前的一個情境是“原來有3只小鳥,後來3只都飛走了,還剩下幾隻小鳥?”在以前學習的內容來看,加法那課學習的都是加法內容,減法那課都是學習減法內容。而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些學生並不去仔細領會圖意而是想當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題的圖意一樣。還不適應加減混合放在一個課時。再説這個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想當然以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個數字相加越加越大,而這個圖意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聯繫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課的過程中,學習完幾減幾之後,我改變了教學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圖作為練習。而另外的先從老師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來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學生能夠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問:這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學生能夠快速的回答4根,也從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給青蛙的情境圖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節內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學之後發現,學生對於幾加零,幾減0掌握的還是相對不好。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會算成幾+0=0。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提醒改正。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3

《5以內的減法》這一課是主要的基本減法運算,要求學生在理解掌握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一,結合課件,理解減法含義。

而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我還是先讓學生從基本出發,從認識減法的意義出發,讓孩子自己通過理解來説出為什麼用減法來計算?什麼時候要用減法來計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件演示“原來有5個小朋友,後來走了兩個”和“鞦韆上有3個小朋友,走了一個”等等這樣的情境,讓孩子們看圖來説一説他們看到的,進一步讓他們去理解,“飛走了、掉下來了、開走了”等等要用減法來計算,滲透減法的意義。當孩子們把減法的意義理解了,計算起來就會明白多了。

二,結合説圖意的過程,列減法算式。

減法列示相對於加法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讓學生結合圖意,用三句話説説圖的意思,並根據圖意列出算式。“原來有( ),走了( ),還剩( )”並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哪部分減?減去那部分?總結要從原來的一共當中去掉飛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減。雖然有一定的好轉,但仍有錯誤,需要多加鍛鍊,養成説圖意列算式的好習慣。

三,運用多樣方法,練習口算,提高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發現口算方法不是難點,而口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是重點。因此,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上。通過創設情境、進行各種競賽等手段來進行,在教學中,利用口算卡片,採用搶答、開火車、小組比賽、男女擂台賽等遊戲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4

1、 教學重點把握準確。

教學重點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並能熟練掌握10的組成,形成一定的規律和方法。我覺得在實際教學中較好的落實了,教學中知識點的生成是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和訓練之下完成的,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精彩的展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兩者的作用發揮恰到好處。

2、 學生思維的訓練體現出層次性.

對於學生思維的訓練,一直是學校教學的新主張。這節課從學生探究10的組成的過程,到後面的練習設計,思維的訓練點是層層推進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通過語言上的有序訓練,最終形成掌握知識的能力,並會運用這種能力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練習的設計體現的先是加法,再是減法,再是加減法的綜合,直到最後的解決應用問題,核心的體現都是思維訓練的層次性和完整性。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5

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和好動,喜歡做遊戲,因此在教學中我計了一些遊戲活動:找朋友、歌謠、搶答等等。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

我是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的,一是檢查複習:利用找朋友的遊戲練習學過的加減法,使用口算條練習,全員參與,體現了面向全體,又極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第二個層次是授新知:這部分教學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圖説圖意,再説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然後是看算式直接計算結果,讓學生們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在肯定了學生們説出的各種方法後,指出想數的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後通過口算條鞏固計算方法。第三個層次是利用各種形式考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書上的練習10的減法,最後搶卡片的遊戲,培養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6

《8、9的加減法》是國小數學第一冊第六單元第二小節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學習了7以內的加減法和8、9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是進一步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冊書的重點內容。

本節課一開始,複習和鞏固了8、9的組成,為今後熟練地口算打基礎。在新課環節,我用孩子最喜歡的卡通人物來設立三關,在學生闖關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我通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一圖四式”。由於學生已經有了看一幅圖列出兩個算式的基礎,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對容易一些,而列出減法算式則是這部分的難點。利用老師的語言和動作引導,讓學生以看圖説話的方式蒐集相關數據,初步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通過擺小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四式”,並掌握了8和9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計算,提問: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鼓勵學生説出多種計算方法,使計算方法多樣化(如:數數、想數的組成與分解、調換加數的位置、算減法想加法等)。最後,通過送信遊戲和課堂練習來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指導學生從小養成善於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用準確、簡潔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良好習慣,並通過學生説三句話以及算式中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思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加減法的算理。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個環節,讓孩子説的還是不夠,8,9的組成不夠熟練,在教學中,引導得多,放手讓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時間不夠。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7

這節課新授的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剩下的時間做了大量的訓練,我覺得這與學校倡導的精講多練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個教學環節不宂長,更有節奏感。

存在的問題

(1)部分練習題的訓練方法應該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學生一看到同類問題,腦海中呈現的是老師引導的思路和方法。

(2)反饋應該更注重實效,對錯誤的學生的訓練跟進不夠。

(3)有的教學資源沒有盡力發揮他們的作用,體現了資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總之,每一次相同的課例都會上出不一樣的感受來,從中不斷地錘鍊與改進,會讓自己不斷提高,也會讓別人有所收穫,共同學習,共同思考,共同進步!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8

《5以內的減法》這一課是主要的基本減法運算,要求學生在理解掌握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而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我還是先讓學生從基本出發,從認識減法的意義出發,讓孩子自己通過理解來説出為什麼用減法來計算?什麼時候要用減法來計算?在教學過程中,在黑板上畫出“樹上原來5只小鳥,後來飛走了兩隻”和“樹上有5個大蘋果,給風吹下了一個”等等這樣的情境,讓孩子們看圖來説一説他們看到的,進一步讓他們去理解,“飛走了、掉下來了、開走了”等等要用減法來計算,滲透減法的意義。當孩子們把減法的意義理解了,計算起來就會明白多了。

口算是計算的基礎,所以在國小數學中必須十分重視口算訓練,特別是低年級階段,“20以內的加減法”是必須要熟練過關的,而“5以內的加減法”就是其中的基石,這基石越穩對下面的學習就越輕鬆。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發現口算方法不是難點,而口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是重點。因此,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上。通過創設情境、進行各種競賽等手段來進行,在教學中,利用口算卡片,採用搶答、開火車、小組比賽、男女擂台賽等遊戲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了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多練。另外,要與家長配合,每天讓家長給孩子練習一定數量的與教學內容同步的口算題。

如果這樣去落實的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肯定可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9

5以內的加減法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要求掌握了10的分與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是後面學習加減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基礎,部分孩子都讀過幼兒園,大部分孩子對這部分內容掌握得較好。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繫,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這一內容上來,具體如下:

1、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無處不在:

課堂上,我儘量列舉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如教學5以內的加法時,首先出示小雞的場景圖,引導學生獨立觀察,同桌交流討論,交流認識到:把原來的3只和又來2只合起來共有5只。在老師小結的同時,學生用手勢表示進一步體會加法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其次,在學生讀算式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理解“要把兩部分合起來”需要用加法來計算,這樣即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又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決問題。

2、實踐運用,鞏固對加法的認識。

首先,出示“想想做做”實物圖,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所獲得的信息後列出加法算式;在此基礎上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邊畫圖形邊計算,一方面繼續鞏固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其次,深化練習,在擺脱具體圖形後學生直接應用合起來的思想計算第3題,在交流中,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算法,同時通過練習,規範學生的書寫格式,給人以數學美的欣賞。

再次,實踐應用,出示第4題的主題圖,在學生自由表達題意的前提上獨立完成,全班交流中培養學生完整表達的能力;另外,還通過計算後投信件的遊戲,不僅幫助學生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法,而且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享受數學成功的快樂與價值。

總之,教學中,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於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運算方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思維的訓練。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我在《10的加減法》一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下面談談我的具體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

這節課課一開始,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 於是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這時,信息技術作為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我把每種關於10的加減算式都以創設生活情景展現給學生,突破教課書上的利用點子圖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如在講授10-1=9這一算式時,在課件的畫面上出現一棵大樹,上面有10只可愛的小鳥在嬉戲,突然一隻小鳥飛走了。這時我在讓學生充分觀察畫面後,讓他們説説發生了什麼事,並提一個數學問題,提問的學生有權利叫另一名學生回答他的問題。這樣,既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在教學內容中我設計了“開放題”環節——巧填數,題目是:+=10 10-=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於孩子思維發散性的發展。

(四)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在課程結束之前我設計“小小神算家”這一教學環節,在課件中出現關於本課的口算題卡,並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這既是對本節課內容的複習,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孩子們都躍躍欲試。

此時,我感受到:教學資源無處不有,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與能正確計算得數在5以內的減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和推理能力。

1、在情境中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在教學開始,我直接出示情境圖,讓學生依次觀察兩幅圖(其中第二幅圖中的三個小男孩用紙遮住),有意識地讓學生用三句話來説説圖意,實現生活情境向數學問題的轉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然後讓學生思考“可以用怎樣的算式來表示?”“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把抽象的算式與具體的情境聯繫起來,賦於減法算式具體的含義。

而對於試一試,我讓學生直接用三句話來説圖意,並根據圖意列出算式,並説説算式是意思,讓學生經歷觀察圖畫——語言表述——列出算式——理解算式的問題解決過程,實現具體到抽象的提升,進一步深入理解減法算式的意義。

2、在交流中進一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如果僅靠兩幅情境圖來理解減法的含義那是不深刻的,因此在教學例題與試一試後,讓學生比較觀察,並思考:為什麼這兩題都用減法來計算呢?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也要用減法來計算呢?通過這些問題的交流,把學生對減法認識的視野擴展到了生活中,在教學中有學生説:“我帶來2個蘋果,吃了1個,還有幾個?”還有小朋友説:“上面有5個字,擦掉了1個,還有幾個字呢?”……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生活中的數學),使生活數學與學校數學有機結合,為學生學習減法提供了豐富的表象支撐。

3、在練習中掌握減法的算法。

教材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層次是看一看,如想想做做的第一題,讓學生在觀察與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列式計算,溝通情境與算式的聯繫,進一步加深對減法意義的理解。第二層次是動一動,想想做做的第2題,讓學生動手去劃一劃,通過圖形的操作去理解算法。第三層次是想一想,如想想做做的第3題,第5題,讓學生直接運用計算方法去計算結果,當然在此過程中,由於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不同,學生可能採用的不同的算法,如有學生可能採用扮手指,也有學生可能用數的分成去解決,對於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暫時不進行優化,讓學生自己去體驗與感受。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1、以問題為出發點,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

雖然兩節課都是設置一定的教學情景,但是兩堂課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的深度、挖掘度不同:前一節課是在教師設想上設置問題;而後一節課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話題,進而進行問題設置,學生有切身的體驗——從而讓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確立問題為新課服務的意識,而且應始終關注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認識,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上課反映上做出相應的變動,而不是演事先準備好的教案劇。

2、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可以不必拘泥於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學,只要以新課程為依據,達到新課程規定的整體性理論和目標就可以了。同時指出教師要有獨立性,要能根據自己教學實際情況去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特別是後一節課的整個教學引入與教材都有明顯的差異,這樣開放性的處理使學生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思考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必然更好。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我在《10的加減法》一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下面談談我的具體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

這節課課一開始,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在教學內容中我設計了“開放題”環節——巧填數,題目是:+=10 10-=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於孩子思維發散性的發展。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 於是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這時,信息技術作為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

我把每種關於10的加減算式都以創設生活情景展現給學生,突破教課書上的利用點子圖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如在講授10-1=9這一算式時,在課件的畫面上出現一棵大樹,上面有10只可愛的小鳥在嬉戲,突然一隻小鳥飛走了。這時我在讓學生充分觀察畫面後,讓他們説説發生了什麼事,並提一個數學問題,提問的學生有權利叫另一名學生回答他的問題。這樣,既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1.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圖兩式”。

我們把課本中小朋友擺小棒的圖,變成學生喜歡的卡通小動物(小雞和小青蛙)。由小動物在草地上盪鞦韆的畫面,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1只小雞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個組的草地鞦韆上,求一共有多少隻小動物?通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並讓學生説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初步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

2.獨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圖兩式”。

我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圖兩式”。而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地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在鞦韆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擺幾隻小雞和小青蛙,並看着自己的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這樣便出現了兩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學進行講解怎樣看圖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合作能力。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的概念。這樣處理,既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間和充足的思考餘地,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用數字意識。可能是讓學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開始開小差,亂説,今後,還要加強這些學習習慣的培養。

3.建立表象,由具體操作到看圖列式。

第三個環節,便是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直觀圖,自己獨立列算式。使學生能夠由具體的實物抽象到看直觀圖列式,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遵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4.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材內容。

在教學設計中,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紮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後的練習中,再出現加法和減法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如:在綜合練習中,出現了四道看圖列式。由於難易程度不同,可以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一幅圖,進行列式計算。這樣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學習選擇機會,而且練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5.活動形式多樣化,語言貼近學生生活。

課堂上,我們設計了這樣幾個活動:a.你還想讓幾隻小青蛙和幾隻小雞來玩鞦韆,自己擺一擺;b.你們草地上的小動物也累了,你想讓哪種小動物先回去呢?c.綜合練習讓學生在這四幅圖中任意選一幅圖,喜歡哪一幅就做哪一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習靈活地選擇,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孩子們的學習興致較高,只是由於放得太開了,有的孩子説不到點上。

0的加減法教師教學反思 篇16

教師在備課中經歷了學習新課標,探討新教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自制電腦課件等艱辛的過程。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實際教學中“表演”成功,收穫很大,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合作探究,發現新知—鞏固應用,體驗成功—開放訓練,拓展思維—小結反思,佈置作業。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導入,創設情境,集中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學習動機。探討有理數減法法則時,學生經歷了利用舊知計算温差,對比觀察,發現、總結、驗證規律的過程。從而發展學生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師生共議例題,兩輪比賽,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有理數減法法則。趣味數學題的設計,培養多向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學生參與設計精美的鐘表時熱情十分高漲,較好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利用數學知識有服務於生活。作業“超市”,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反思小結,濃縮知識要點,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融合。

通過本節課,使我深深感悟到實施新課標,必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活動來看,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形式看,學生口答,筆答,搶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好朋友間探究等形式多種多樣,氣氛活躍,積極性高。比較充分的體現課堂是學生的學習天地。

回顧平時教學,雖然有了新的教學理念,但實際教學中卻經常不知所措。今後應繼續鑽研,不斷探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8z6n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