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通用20篇)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通用20篇)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

第一,雖然我意識到了“讀”在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性,也採用了不同方式進行朗讀。但我發現在課堂上,還是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初讀課文時,很多學生並沒有把課文讀好,有加字漏字的,也有打疙瘩的,而我就匆匆過場了。在指導有感情朗讀時,我抓住了“神氣、激動”兩個詞進行指導。通過朗讀來體會貓頭鷹和袋鼠當上大王之後的心情。但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沒有層次感。我指導也不夠具體,沒有因人施教,只是籠統地説:“你能讀出激動的心情嗎,誰來試試?”以至學生並沒有用朗讀把貓頭鷹和袋鼠當上大王之後的心情體現出來。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通用20篇)

第二,上完課後,我仔細回顧了自己在課堂上所説的話,感覺太過羅嗦,課堂語言不夠精練。再則,我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孩子,課堂語言不夠親切。這些都是自己在以後的課堂上隨時要注意的。

由於這是我的第一節公開課,難免心情有點緊張,所上的公開課感覺不是太好。從特校調到福泰國小來,也是我人生的轉折,我所面對的完全是一個嶄新的環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以學生的姿態面對每一天,不斷向老教師請教、讓有經驗的教師指點,學習他人的講課套路,努力鑽研教學方法,使自己不斷進步。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2

《從現在開始》這個故事中,獅子王讓動物們輪流當萬獸之王,結果只讓貓頭鷹,袋鼠,猴子三個動物走馬上任後就終止了。因為獅王認為猴子的方法最好,於是也就不管沒輪到的動物有沒有意見,這個決策是不是公平,就馬上把這事給定了。

很多老師在教學時,讓學生扮演各種小動物,然後老師當記者採訪他們在接受貓頭鷹,袋鼠這兩位臨時大王的命令後的感受,學生們各抒己見,真正讓他們體會到了"議論紛紛"和"叫苦連天",被採訪的"各種"小動物很多,但往往忽視了去採訪一個人:猴子!可以肯定,當貓頭鷹神氣活現地宣佈"白天休息,夜裏做事"這一決定後,深受其苦的小動物中就包括有猴子,此時,他一定也在思考,這種只關注自己生活習慣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當然,此時,也有一個人物也值得采訪,這個人也是讓大多"記者老師"忽略的人,他就是袋鼠!此時的袋鼠會想些什麼呢推測袋鼠的想法也有利於理解他上任時是用激動的語氣宣佈的:"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跳着走路。"對於這兩位臨時大王的決定,猴子是深受其苦的,叫苦連天的人中一定有他,他也一定參與了大家的議論紛紛,經歷了這兩星期的"水深火熱"的生活,瞭解了很多的民情民聲,猴子上任時才作出了他的英明決定:"從現在開始,每個動物都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3

本課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複習生字,包括讀字和讀句子兩部分,目的是複習鞏固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第二個環節是學習新課,在情境中理解童話中藴含的道理;第三個環節是學寫生字。針對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總結反思如下:

一、強基固本重視生字教學

雖然本節課以閲讀教學為主要內容,但生字教學也不能丟,而且在形式上要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複習生字的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讀生字卡片,對生字有個回憶的過程,然後將剛剛認讀過的生字放入句子中,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生字有更深刻的印象,繼而掌握生字。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還是很樂於這樣去複習生字的,不僅可以認識字,還可以通過讀句子的形式來培養語感,增強對生字的感悟。

在寫字的環節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讓學生觀察四個左右結構的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在寫結構相同的字時還要注意的問題,使他們在寫字的同時鍛鍊了分析字形的能力;另一種形式是範寫,本節課我範寫的字是“第”字,因為這個字下半部分的筆順較複雜,學生不易掌握。通過這種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形式,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方法。

二、創設情境增強情感體驗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怎樣讓學生體會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我用一段歡快的音樂來導入故事,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創設森林裏動物聚會的情境,為了與學生們融在一起,我也扮演了一個小動物,與學生們一起去體驗。通過各種輔助手段,我將學生帶入了文中童話的境界。課堂上,學生們真的把自己當成林中的小動物,他們各抒己見,用自己的體驗去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當然,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指導閲讀方面不夠到位,沒有達到教案預設的效果。課堂上,幾個動物的話讀得並不好,脱離了文本,如果在學生沒有讀好的情況下,通過範讀、齊讀等形式來幫助學生體驗角色的語氣,效果一定會更好。因為只有把文本讀熟、讀透,學生才能真切地進入文中的情境,才能製造出符合文本的課堂氣氛,文中的道理也才會自然顯現。

總之,經過對這節課的認真準備和教學實踐,我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瞭解了更多教學手段,鍛鍊了自身素質,受益匪淺。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4

把音樂與美術結合起來是為了更好地拓展藝術審美空間,增強藝術趣味,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而欲達此目的,貴在把二者靈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學生把音樂形象描繪下來,教師應該啟發每個學生用各自獨特的畫面構思去表達同一音樂主題。當我們啟發學生描繪一幅圖景的時候,不應當無形地誘導學生一起去尋找同一種圖解,而要鼓勵他們去積極尋找各式各樣的屬於自己的圖解。

最後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追求。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5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閲讀教學生活化。在閲讀教學中,教師僅僅把自己對文本的感受、理解、體驗傳授給學生是不行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閲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閲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課題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導入課文“這裏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閲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説、敢做),使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的理解。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6

讀書。學生們在讀書上的問題不是在這節課才發現的,原本在之前就已經存在,但尚未成功解決。通過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二年級的學生應該以讀為主,在這之前,我一直擔心度把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讀書,就勢必會減少識字和理解課文的時間。但在上了這節課之後,我明白了他們應該通過反覆地朗讀來找到問題的答案,來理解課文。我想,今天過後,我會將適當的時間還給學生來讀書。

通過這堂課的課後座談,可以説受益匪淺。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更深地瞭解了二年級的學生,更生地瞭解了二年級的語文教學。

通過這堂課的座談和反思,我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主要矛盾,下一步就要制訂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它們。

首先,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做到每節課都能按照語文課堂教學常規進行,以達到深化的目的。

其次,與此同時,保證每課書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們讀書,理解課文,訓練學生的讀書能力。

最後,在平時多應用一些教學手段,不僅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也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7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收穫頗多,和學生一樣,我也懂得了許多有關郵票的知識,和孩子們又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講課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鍛鍊。

我們班有許多小郵迷,我藉此機會請他們把自己珍藏的郵票帶來給大家看,全班同學都承認郵票確實是“微型的小百科全書”,小郵迷們也高興極了,決定把集郵進行到底。

我認為課文教學並不能拘泥於課堂,而應時刻與生活聯繫起來,這樣才能長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我和學生們一起學完這篇課文,在要結束課文時,我説道:“學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説什麼?”幾隻小手高高的舉起。

我點了許家誠,他説:“我想説一個詞,那就是‘創造’”。聽了他的發言,我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誇獎道:“説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啟發和我的誇獎下,小手舉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説“智慧”,有的説“觀察”,有的説“動手動腦”,還有的説“勤思勤問”,這時謝培又站起來説:“老師,我想説句話,‘觀察才能有創造!’”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8

注重了朗讀,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白楊禮讚》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讀。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叩住學生的心靈,引起心靈的共鳴。教學時,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朗讀。如:讓學生找一找文中相應的語句,讀讀相關的段落;提出問題,讓學生幾個人一組邊讀邊討論;學生自己練讀,集體朗讀。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給學生的朗讀營造了情感氣氛,而且又變換了朗讀方式,既使學生有新鮮感,又使學生與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產生心靈的共鳴。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閲讀教學不應該人為地設置出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來限制學生的思維。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閲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整體性的閲讀或個性解讀,這樣便於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的空間。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迸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就會使學生的思想飛揚、閲讀能力得到提升,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9

《敬畏自然》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語文課程規範把七至九年級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段。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於同學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並處於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並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考慮,《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同學從整體上掌握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保護自然。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局部,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説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堅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身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着自身的私利由着自身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身。

我在教這篇課文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引導同學學習。一是考慮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身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久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説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同學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着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測。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籠統的道理説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0

《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但在這下面,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後,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1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註釋】

馬嵬:原

共有兩首,都是諷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馬嵬(wéi),地名,楊貴妃縊死的地方。《通志》:“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二十五里。”《舊唐書·楊貴妃傳》:“安祿山叛,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帝不獲已,與貴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

海外徒聞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意,指楊貴妃死後居住在海外仙山上,雖然聽到了唐王朝恢復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經不能再與玄宗團聚了。“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聽説。“更”,再,還有。“九州”,此詩原注:“鄒衍雲:九州之外,復有九州。”戰國時齊人鄒衍創“九大州” 之説,説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國之外如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地方還有九個。這句詩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楊貴妃死後,有方士説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見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但神仙傳説畢竟渺茫,不能給唐玄宗什麼安慰,所以説“徒聞”。

他生未卜此生休:陳鴻《長恨歌傳》:唐玄宗與楊貴妃曾於七夕夜半,“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執手各嗚咽。”但來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經完結了。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追述玄宗逃蜀時的情景。“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宵柝”,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衞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衞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此日六軍同駐馬:是敍述馬嵬坡事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當時七夕笑牽牛:意思是説當年七月七日李、楊在長生殿夜半私語的時候,還以為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只能會面一次,不及他們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兩句嘲諷唐玄宗雖多年做帝,並不能長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終相守。“如何”,為什麼。“四紀”,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為一紀,此指玄宗實在位四十五年,將近四紀。“盧家莫愁”,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樑,中有鬱金蘇合香。”這裏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照。

【解釋】

空蕩蕩的馬嵬坡下,獨見玉顏空死處。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深情,已然成空傳説。

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當年導師尋訪楊妃蹤跡,想必去過此處.當年唐明皇與楊玉環在長生殿中,兩人發誓,在天願作比翼,在地願為連理.恐怕他們的今生,緣分已盡,而來世,尚且未知.相守與分離,有與誰知。

回想明皇當年,暫駐馬嵬,空聞金沱聲,不見宮室繁華.短短几夕間,物是人非,斗轉星移.豈料玉顏已成空.胞弟不正,三軍怒斬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長生殿嗤笑牛郎織女的天.誰料,竟然連牛郎織女也不如。

想來,天子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人都無法保護.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鑑賞】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鋒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開頭夾敍夾議,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妃的傳説,而用“徒聞”加以否定。“徒聞”者,徒然聽説也。意思是:玄宗聽方士説楊妃在仙山上還記着“願世世為夫婦”的誓言,“十分震悼”,但這有什麼用?“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婦關係,卻已分明結束了。怎麼結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聯用宮廷中的“雞人報曉籌”反襯馬嵬驛的“虎旅鳴宵柝”,而昔樂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處境和心情已躍然紙上。“虎旅鳴宵柝”的逃難生活很不安適,這是一層意思。和“雞人報曉籌”相映襯,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樂,這又是一層意思。再用“空聞”和“無復”相呼應,表現那希望已幻滅,為尾聯蓄勢,這是第三層意思。“虎旅鳴宵柝”本來是為了巡邏和警衞,而冠以“空聞”,意義就適得其反。從章法上看,“空聞”上承“此生休”,下啟“六軍同駐馬”。意思是:“虎旅”雖“鳴宵柝”,卻不是為了保衞皇帝和貴妃的安全,而是要發動兵變了。正因為如此,才“無復雞人報曉籌”,李、楊再不可能享受安適的宮廷生活了。

第三聯的:“此日”指楊妃的死日。“六軍同駐馬”與白居易《長恨歌》 “六軍不發無奈何”同意,但《長恨歌》緊接着寫了“宛轉蛾眉馬前死”,而“此日”即倒轉筆鋒追述“當時”。“當時”與“此日”對照、補充,不僅其意自明,而且筆致跳脱,藴含豐富,這叫“逆挽法”。玄宗“當時”七夕與楊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兩相映襯,楊妃賜死的結局就不難於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出二者的因果關係。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聯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聯也包含強烈的對比。一方面是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寵妃,另一方面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盧家能保住既“織綺”、又能“採桑”的妻子莫愁。詩人由此發出冷峻的詰問:為什麼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還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詩,其批判的鋒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許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問作結,更豐富了批判的內容。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2

一位老師告訴我,每一節課後都問問自己,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説實話,很多時候我不敢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為無法面對良心的拷問。《信客》之後,我不得不問自己對學生的給予,結果汗顏不已,因為我無法給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説法。也許除了語言的薰陶、形象的積累之外,那節課我給予學生的真的寥寥!

於是我為自己追加了一個問題:《信客》的賽課令我學到了什麼?概括説來只消兩個字:震驚!為了一節比賽課,我會查那麼多資料,進行那麼多的嘗試,不妨回頭看看日常的語文教學,不外乎就是看看文章,讀讀參考,想想技巧,之後便欣然登場了……有多少節課留下過遺憾我已經説不清了,現在想來除了震驚也只有震驚了!

課堂評價語應該充滿詩意。本案例中,課堂評價語單一,“很好”“太好”重複出現,使得課堂缺乏詩意。作者是用詩意典雅的語言來構築質樸風雅的人生,如果教師的課堂評價語也充滿詩意,那麼實際上是在強調一種詩意的人生,引導學生髮現美,感受美,這也正是語文人文性和審美性的具體體現。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3

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

這篇文章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着冷靜、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和寬大的胸襟。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雖然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瞭解到許多優秀人物的英雄事蹟,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體驗。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的發展需要。那麼我們如何讓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呢?

課前,我先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如從報紙上看到,從別人那裏聽説的,自己親眼看到的……,然後説給班上的同學聽。這是課前“熱身”,使文本漸漸貼近學生的生活。上課的時候,我先給學生講幾個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課堂上學生的情緒最大程度地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的話語都發自內心,朗讀充滿了深情,這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才能夠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此時教師已無需再説“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老漢的人物形象早已成為一種偉大精神的象徵深深根植在學生心中,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流暢。真實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量。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4

1、讓學生自主地感情朗讀

學生在感悟課文內涵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明白在讀小鴨的話時,應該用有禮貌、請求、商量的語氣;在讀鴨媽媽的話時,應用親切、温和、鼓勵性的語氣。每個學生都讀得很有感情,好像身臨其境。

2、讓學生自主地表演課本劇

學生在感情朗讀課文之後,教師讓學生帶上頭飾表演小鴨、鴨媽媽,個個學生爭先恐後地要求上台表演。有些學生在表演時還能增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把小鴨、鴨媽媽的神態、動作、語言表演得非常逼真。教師又順勢引導學生明白學本領要自己努力去學,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不依賴父母生活。

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已去吧》這篇課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大膽地質疑,豐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從而為新世紀培養會學習、會思考、會創造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礎。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5

為迎接4月份的學校教學比武,我選定了敬一丹的《不用攙扶》這篇課文。從備課到上課,冒紅姣校長、易春林主任、王偉老師和我的師父趙芬琪老師以及組內的老師們為我聽課、評課,先後上了四次,試教三個班。在這裏對她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將此次上課的收穫記錄如下:

一、 課堂教學應注重實效性。

聽了《中彩那天》這堂課,感覺流程很清晰,原來課還可以這麼上。匆匆準備了一下,在104班試教了第一次《不用攙扶》。感受是太亂,想抓的知識點太多,用鄭老師的話説是“頭大尾大身子小” 。自己也感覺重點不突出,講究花架子,不實在,就是走流程。直到第三次在105班試教,才真正做到,重點段重點説。先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悟,再進行全班交流,接下來帶着體會讀書,讀得流利,正確,有感情。還是要實在,正如冒校長説的,一堂課,只看學生,不看老師。只看課堂,不看錶演。還是要注意課堂的實效性,課堂的生成性。所謂的花架子是行不通的,課堂要講究實在。讓學生在一堂課裏確實要有提高,才是一堂好課。

二、 文本鑽研要深入。

要引導學生學習好文本,作為老師,自己應該先吃透文本,這是本次上課的最大收穫。上課應該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對文本的獨到見解。以往上課,總是師父手把手教,一個一個環節改,一句一句話改,我很有依賴性,加上自己聽課聽得少,總以名師的幾堂課依葫蘆畫瓢,沒想到是東施效顰,不但效果不好,還丟了自己的教學特色,上課就在背教案,記教程,只想快點把教程結束,學生收穫少,如蜻蜓點水,教學沒有落在實處,上課顧及的學生面太窄,總是幾個學生在唱獨台戲。自己對教材沒有吃透,也就不知道該讓學生學到哪個層面,心中沒數。比如,在理解帕爾曼四次站起來這一舉動時,要從中體會到帕爾曼不怕困難,頑強,有毅力的精神品質。當時,我也不理解,我只粗淺的認為這應該只是作秀,只是帕爾曼不想在大眾廣庭之下丟面子,故意不要別人攙扶。我自己都沒理解,學生怎會有深刻的體會。為了更好的理解這一舉動的背後,我查找了不少資料,包括帕爾曼的身平和個人事蹟,我這才瞭解到:帕爾曼4歲患小兒麻痺症,雙腿殘疾,但他的腿疾沒有阻礙他對音樂的痴愛,反而更促使他加倍努力學習電子琴,終有成就。在成名之前,他只是在小酒店為人演出,人們邊吃點心邊聽他的演奏,簡直是對他的音樂的褻瀆。在這裏,人們是來欣賞他的音樂會,是對他高超琴技的一種莫大肯定和尊重,他當然要感謝每一個來欣賞他演出的觀眾,以表達他對觀眾的尊敬。這樣一來,我就更好了把握了文本。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6

魯迅以“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留給世界一個鬥士的背影。他激情地吶喊: “掀掉這吃人的筵席”!“毀掉這廚房!”“打碎這鐵屋子!”“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他的文章被稱為匕首和投槍,因為他總是那麼無情地解剖自己的醜陋(如《風箏》)、解剖社會的醜陋(如《狂人日記》)、解剖民族的醜陋(如《看客》)給麻木的國人看。他給人的感覺是冷峻的,是犀利的。然而,魯迅畢竟不是天生的戰士,他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所以,魯迅自有他温情的一面,象戰士在未褪盡的硝煙中遙想和平。

七年級上冊《社戲》是魯迅作品中少見的充滿温情的文章。魯迅是文學大家,他的深刻不是瀏覽所能體會的。《社戲》中的情趣以及道不盡的“人生經驗通感”是它令我產生鑑賞教學嘗試的根源。

看社戲是《社戲》一文中的中心事件,也是最令“我”難忘的。那麼,社戲真的很好看嗎?學生從文章中發現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渴望看的能連翻84個跟頭的鐵頭老生偏不翻跟頭,蛇精和套了黃布衣跳老虎也始終沒有出現,最怕看到的老旦卻令人頭疼地唱個沒完。我是不是煩躁之下義無返顧地拂袖離去呢?學生從“回望”一詞中讀出了“我”的留戀。我追問學生,除了抱有“老旦也許已經進去了”的幻想之外,難道沒有別的原因了嗎?學生聯想自己生活的實際,讀出了戲前波折的鋪墊作用,如此難得的看戲機會,“我” 付出瞭如此多的期盼、焦慮、失望、欣喜,就算戲不好看,“我”也不可能走得頭也不回啊!更何況期間還有夥伴們的熱情、關懷、體貼、照顧,這所有的真心真情,怎一個“走”字了得?“我”回望的不僅僅是“飄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似的”戲台,更是因想看社戲而產生的種.種經歷和體驗!反觀自己,我們誰不曾有過費盡心血擁有卻悵然若失,但決不肯輕易拋棄的情感經歷?瞧,魯迅先生的一個“回望”,能勾起我們多少似曾相識的回憶啊。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7

這篇課文記敍了1984年2月16日,小作者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小作者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和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有關鄧爺爺的事,從而引出了課題《難忘的一天》。接着,提出問題: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這一天的什麼事讓他難忘?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思考回答以上兩個問題。解決了生字詞,回答了問題後,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為什麼緊張?又為什麼激動?到心情平靜下來,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情為什麼一下子會平靜下來?通過體會“我”心情的變化,鄧爺爺的慈祥、和藹可親的樣子漸漸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裏;從“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鄧爺爺的遠見卓識也深深的刻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8

《蘇州園林》是葉聖陶寫的一篇介紹蘇州園林圖畫美的典型説明文。文章先指出蘇州園林在全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國園林的標本。接着指出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徵___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那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副完美的圖畫。從四個大的方面指出體現圖畫美——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依次對應文章3—6段。7—9段又從注意角落美、門窗雕琢美、色彩搭配美細部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的特徵。主體部分採用從總到分的結構方式,分部又採用從主到次的邏輯順序。文章結構井然。

文章還綜合運用多種説明方法,如作比較,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等。今天的課最大的問題是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沒有考慮學生是初學文言文,特別需要對説明文的基本知識掌握,如説明事物的特徵,説明方法,説明語言,説明順序很好地落實。文章的3—6段,應該透過語言文字,如關鍵性詞語,説明方法體現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可以給學生這樣設計問題:1.那些詞語體現了蘇州園林的美;2.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總而言之,今後上公開課要注意以下幾點:1.吃透教材,深刻理解教材;2.掌握學生學情情況;3.一定要先試講,發現問題及時作出調整;4.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5.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6.考慮當堂所學內容學生需要對課文理解的程度,課前要預計好,並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好,如預習,導學案等。7.注意好好和學生溝通。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19

課後我一直在思索,到底問題出在哪裏?幾天後的一箇中午,一份音樂雜誌上的一段話使我茅塞頓開:雙線交織,缺一不可。雙線,是指以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為“顯性”的“明線”和以音樂知識與技能為“隱性”的“暗線”。如果課堂教學缺少明線,則容易扼殺學生走進音樂的情趣;如果音樂課堂缺少暗線,整堂課則看似“花棉襖”,其實“一團草”。所以,音樂課堂教學應該牢牢把握“雙線交織”的原則,從而逐步達到“音樂審美”和“雙基”的雙向目標。

根據國小五年級的認知情況和教材分析可以得出,本課的“顯性”目標是愛的教育,“雙基”目標是幾個休止符處的處理。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的同時,應該創設形象生動的、適合五年級學生特點的音樂實踐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明線”(這一點是做到位了)正因為過分關注於這“顯性”目標,忽視了隱性目標的設計到位,如可安排隨音樂節拍傳遞愛心、四分休止符的節奏遊戲、聽辨帶有休止符的旋律、分組討論、創編、歌表演等等。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務必注意每項活動都要緊緊圍繞所確立的“暗線”——休止符的韻律感覺而進行。否則,就導致“盲目的、散亂的活躍”,價值和成效過低而失去音樂課的意義。所以我認為音樂課必須要突出音樂的特點,凸顯音樂性。“萬變不離其宗”,只有緊緊抓住音樂本位,以音樂為載體,以豐富的音樂藝術內容,絢麗多彩的音樂表現形式為學生體驗,探究,學習的主要目標,主要內容和主要過程.緊緊圍繞音樂特性,展開音樂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煥發出”音樂性”這一生命的活力。

從現在開始反思總結 篇20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

是愛,是喜歡,還是感興趣,多數時候我可以辨認清楚。你呢?你是女人的話,則更有必要總結一套方法,以分辨一個男人對你是愛,是喜歡,還是感性趣。——許嵩

只有在人羣中間,才能認識自己。——德國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增廣賢文》

莫笑別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蘇聯

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毛澤東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莎士比亞

管理者需要不斷地分析、綜合,不斷地行動、。——卡斯特

努力學習,讓上司殘廢。老闆絕對不會有錯,他是你的老闆就不會有錯,相信這點不會錯。每三個月(星期)要檢討自己,誠實的總結,看有沒有要改進的地方。要壓迫下面的人,其實可以做出來,“都是被逼的”自己。——餘世維

標籤: 反思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k3xq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