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望江南教學反思(通用19篇)

望江南教學反思(通用19篇)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望江南教學反思(通用19篇)

1、現代詩與古典詞巧妙結合,用相同的方法賞析現代詩與古典詞,最大 限度地讓學生獲得一種品味詩詞的親切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感受閨怨 悽美的永恆,潛移默化地祛除學生對詩詞學習的畏難情緒,讓他們放下 思想的包袱走進詩詞,只有樂學才能學好。

2、注重圍繞詩詞充分開拓挖掘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在想象中增強對 詩詞的感悟力,在想象中獲得自我創作的審美情緒。

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和訓練。新課標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教會學 生終生學習的方法和技能,學習方法的指導能讓學生更高效的自主學習 。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和訓練要以學生為本,即教師要開動腦筋,摒 棄傳統教法,大膽創新,讓方法與興趣並駕齊驅。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2

《望江南》以登台遊春起筆,勾畫了一幅細風斜柳、春水鮮花、萬千人 家的祥和畫圖。登上超然台四處眺望,護城河裏春水漾漾,密州城內滿 目鮮花,濛濛細雨沐浴着萬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靜。作者筆 鋒一轉,由眼前之景喚起思鄉之念,寒食節暢飲之後,如今酒醒,故鄉 何在?內心不由得發出一聲嗟歎。然而,面對同遊的老朋友,還是不要 去懷想故鄉吧,來呀,讓我們重新生起火來,品嚐品嚐剛焙制的春茶, 吟詩飲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華!作者以一種樂觀而豁達的人 生態度對待心中的鬱悶,以一種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內心的矛 盾,灑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現實。

這首詞頗能代表蘇軾此一時期的思想特點,在他看來,“凡物皆有可觀。

苟有可觀,皆有可樂”,“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如果能摒棄對物慾 的孜孜追求,“遊於物之外”,便能超越塵世的擾攘,做到“無所往而不樂 ”了。蘇軾的這一思想貫穿了他後來不幸的一生。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3

最大的優點是導入設計學生談談國中學了的詞及其名句,學生紛紛發言 ,課堂氣氛較好,師在這裏融入易錯字詞的書寫與訂正,有助於學生加 強正確記憶。

最大的缺點是老師講得太多了,其實完全可以導入5分鐘,後讓學 生讀2分鐘,默寫2分鐘,讓學生説説本詞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誦讀5 分鐘,然後讓學生寫10分鐘賞析,剩下10分鐘欣賞彼此佳作,最後10分 鍾老師總結,並談談作者其人。因文識人,更加表現對作者的重視,拋 磚引玉,讓學生課外賞析作者詩詞。

範例五 由於在這個環節上用的時間過多,以至於到下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 學內容,但是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 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本堂課由於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設計,取得了不 錯的效果。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 ,教師也不應拘泥干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 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 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力!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我採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了許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結果的快樂中,主動學習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第一個教學環節,完全放給學生,學生根據主體圖,自主提出問題,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提出了不同問題(有一步的,有兩步的)。學生們積極動腦,思維活躍。在解決問題的環節中,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研究出了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即加減混合、帶小括號。正是因為給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現了出來。解決問題要體現出學生思維的個性,這一點特別重要,往往思維的火花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為了更好地體現這一點,我採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習熱情高漲,學生的思維打開了,競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閃光點。例如:教學例1,有一個學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題中直接給出的條件,而是學生在心中將第一步計算出來的得數直接應用到了算式中,這時,其他學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沒有表示出來,這樣解答不行……通過其他學生的補充,這名學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問題。再如:從教材的編排來看,例1處理加減混合,例2處理連減和小括號。但今天,學生在解決木偶戲的過程中就想出了帶小括號的解答方法,這在試講的過程中是沒有出現過的,於是例1、例2的重難點內容,學生全部在例1中通過自學自悟理解、掌握了。

此外,本節課中我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通過課堂教學的過程性的評價語言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5

“老師覺得你長得一副誠實的樣子,你能讀讀這句話嗎?我發現一個小男孩表情嚴肅地坐在那裏。“我了孃的話,沒有理會大毛。”“你讀的真不錯,讓我聽出了你的誠實與正直,你能再讀一遍嗎?”他認真地點點頭。“很好,你是一個誠實和正直的人嗎?面對蠱惑你會怎麼做?”“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我不會做。”他拿着話筒認真地説了一遍。“了不起,你能當做全場這麼多人的面大聲説一遍嗎?”他清了清嗓子大聲地説:“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當他説完的時候,底下聽課的老師們給與了熱烈的掌聲。我請他坐下去,我知道在這個孩子的心中,他已經懂得了人生的開關怎麼去操控了,按好人生的開關需要我們內心的那份力量。課堂上我的每一句評價的話,都想給學生他一份力量一份鼓舞,課堂上我也努力地嘗試着。正如姜寧老師評價的:“老師的評價語言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既有鼓勵的,又有針對問題巧妙提出建議的,形式多樣語言豐富。”也許我沒有做得這麼好,但是我在極力地實踐着。

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從來就不是割裂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之間交融促進,螺旋上升的。如何落實這一點呢?學習了大毛對我説的話之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大毛的話對我來説是什麼呢?”“我覺得是誘惑。”“你説的很對,能用文中的一個詞嗎?和誘惑的意思差不多。”“是蠱惑。”“很好啊,老師把它寫到黑板上。”我拿起粉筆在黑板上書寫,“誒,這個蠱怎麼寫啊?有誰能提醒我一下。”“上面試個蟲,下面是器皿的皿。”班上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起來。“很好,那你們知道蠱是什麼意思嗎?”我轉頭問學生們。這個時候學生有點迷惑了,我笑着説:“大家剛才説的很對,把蟲子放到器皿裏。古時候人們把許多毒蟲子放在一個器皿裏讓他們互相撕咬,最後沒死的就是蠱,可想而知是多麼毒了吧,你們知道這蠱惑的厲害了吧。”學生們聽了點點頭。“孩子們,大毛的話對於我來説不僅是誘惑,更是什麼?”“蠱惑”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隨後請大家再讀讀大毛説的那幾句話,再體會別人華麗的“勸告”有時是蠱惑,是危險的。“那面對這樣的蠱惑,作者是怎麼樣對待的呢?他心裏怎麼想的呢……

課結束了,永遠沒有完美的課,課堂上留下歡聲笑語的同時也留下許多的遺憾。這節課希望給老師們能留下一些思考和印象是我的期望,更是我的目的之所在。對於語文教學,我也會一直思索下去,努力做一個勤奮的行者。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6

反觀這節課,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努力做到聲情並茂,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爭取做到抑揚頓挫,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去,讓自己的情感吸引學生。課堂總體感覺良好,氣氛活躍,學生都能踴躍發言,積極配合教學。教學重點、難點貫穿課堂始終,師生共同探討,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教法的選擇,靈活多樣,我主要採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講解法以及探究歸納法,把課堂充分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極力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現了很好的“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的活躍氛圍,是學生飽嘗了語文課堂的樂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得當,這節課,我精心製作了影音課件,圖文並茂,既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性,有豐富了課堂內容,感性與理性得到了有機結合。板書設計一目瞭然,充分展示“大同社會”的特徵。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7

學二年級的語文園地三。主要有這麼幾塊組成:我的發現:這個地方如果只是緊緊的告訴學生是反義詞,那麼會使課堂的教學效果非常之差。學生也很難理解,這個反義詞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在教授這一個地方的時候,我先叫兩個學生上來,一個長的高的,一個長的比較矮的。然後,我告訴學生,你在這其中看出了什麼東西呢?學生會興高彩烈的説:那個人的長的更高,這個同學長的更矮。好! 這個時候,你把高和矮寫在黑板上。接着,你又叫兩個同學上來,一個長的比較胖點的,一個長的比較瘦一些的。然後再問學生:你們看出了他們倆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學生肯定會説:一個長得胖,一個長的瘦。我又把胖——瘦 寫在黑板上。

這時,我們請學生們的注意力全部回到黑板上。剛才我們從我們的同學身上找到了不同的地方。那麼有沒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兩個詞有什麼關係呢?同學們! 你們也可以看到書上也有很多像老師這樣寫起來的字。我們一起把他們讀一下吧!齊讀我的發現 分別叫小朋友到黑板前來做表演,一下子學生們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學生變的十分的興奮。表演完畢後。

我們告訴學生們。像剛才我們那些做的動作都有一個共同點,不知道哪位小朋友發現了沒有呢? 想到的小朋友請舉手告訴老師。老師也沒有發現,你們肯定比老師更聰明的。趕快想想吧? 這時可能會有小朋友説:他們的意思是相反的。那麼,這時我就請這位小朋友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並且表揚這位小朋友。我就把“反義詞”三個寫在黑板上。告訴小朋友們。像這樣的就是反義詞。我並用一句話總結性的概括:反義詞就是意思相反或者相對的。可以是一個字的相反,也可以是幾個字的相反,都是反義詞。並且説説兩個字的反義詞怎麼寫反義詞。這時候教室肯定是很吵鬧的,那麼為了平靜課堂紀律。我就説“吵鬧—— ”的反義詞是什麼呢?學生會想來想去。看來看去不知道怎麼去寫。我就提示像我們現在這樣很吵,那和這個相反的是什麼呢? 學生肯定會説“安靜”。那我就告訴學生,兩個字的反義詞。我們應該是根據兩個字的意思連在一起才能寫它的反義詞的。不能像我們寫一個那樣,只是對一個字寫反義詞就可以了。這樣學生對這個反義詞就有了深刻的理解。按着順序,把字一個個的教學。

日積月累:我開始就舉我們班的某個同學長的很漂亮。接着,我又説我們班的某個同學長的很美麗。 然後,我問學生們。這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一樣嗎?能不能這樣把“漂亮”換成“美麗”呢?學生告訴我是可以的。那我就問學生了。為什麼呢? 老師舉得這樣是不對啊!不能換詞的。 那麼有的學生就説:這兩個詞意思好像差不多的。 一下子把話題引入我們要講的內容裏來了。那麼請同學們把課本上的那幾個詞放在水果上,找到他們的位置吧?學生一下子就把他們找到了位置了。接着,我讀前面,學生讀後面。把詞填好了。並要求學生把這些全部讀一遍。我讓學生這時坐端正,我進行了總結性:近義詞是兩個詞相近或相同。如果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可以在一句話中把一個詞換成另外的一個詞。

讀讀説説:儘量多的讓學生讀,先讀有啊字的, 接着讀沒有啊字的。不斷的讀,提示學生在讀完之後。你有什麼感受嗎?然後告訴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口語交際:以學生的一次到外面去玩為例。讓學生們先自由舉手的説,然後在自己本子上進行書寫。對個別不怎麼懂的學生。我對他進行了個別的輔導。告訴怎麼寫,按照怎麼樣的順序。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8

教學中加強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朗讀訓練也是本課教學的重中之中。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讀三隻小螃蟹的語言,不僅要讀出他們的可愛,還要讀出他們愛動腦筋、善於思考的學習態度。這樣層層點撥,學生慢慢就讀出味來了,也能體會他們不同的心情,讀出恰當的語氣。

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學習課文,帶着問題,展開想象,教師以教材為載體,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沒有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灌給學生,而是啟發學生自己去閲讀,去感悟,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我在指導學生朗讀後,啟發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站在大海邊上,我想大海那邊是____?”……

但是在這個教學環節上,學生受課件影響思路沒有打開,侷限在“大海那邊是鳥”這類答案上。我在教學過程中沒用進行相應的引導,成為我的遺憾之處。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9

長期以來,古詩教學採用的是串講法。這是傳統的講解古詩的方法,即先解詩題,然後釋詞,最後講解詩句的意思。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教師講完,課就上完的過程,形成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不要説學生不感興趣,教師自己也覺枯燥膩煩,更別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了。更何況,我面對的是一羣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所處的時代距離李白實在是太遠了。新課標要求一、二年級對古詩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所以,為了讓我快樂地上課,學生快樂地聽課,我嘗試着:

一、談話導入

以交朋友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想和大家交個朋友願意嗎?你們比我小我叫你們(小朋友),我比你們大,你們叫我-—(生接大朋友。)

二、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趣味故事:涇縣農民汪倫十分欽佩李白的才華,想和他結交為朋友,便寫信邀請李白説: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早就聽説汪倫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見面後,李白説:“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 汪倫卻笑着説:“‘桃花’者,一潭之名也,並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自己“受騙上當”,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説:“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後,汪倫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兩人一起遊覽當地的名山勝景,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三、學習古詩

俗話説:“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來完成。《贈汪倫》這首詩本身較淺顯,詩意較明朗。當我要求他們説出詩句意思時,學生就覺得有些難了,師生一起梳理詩意,並告訴學生這是“連詞成句解釋”的方法,為後續的故事學習奠定基礎。

四、重點感悟,體會感情

重點體會“踏歌聲”和“深千尺”,運用表演、動作、想象的方法,讓學生體會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

最後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體會,領會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還設計了句式訓練,體會詩人的表達,體會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

五、背誦

六、拓展作業

本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讀得太少,學生説得、理解的還不到位,這都是指導不夠。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0

《灰雀》講的是列寧與小男孩都喜歡灰雀,但表達方式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它自由,而小男孩卻想佔它為己有,但最後小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了錯誤。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列寧作為一個偉大的領袖,他不僅愛鳥更愛下一代的好品質。更讓學生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重點介紹了這三隻灰雀的樣子,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了讀列寧説的一系列話,並對每一句話進行了情感處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現灰雀不見時的那種着急、擔心、惋惜的複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後,提問:那聰明的你們知道灰雀去哪了嗎。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就是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課文中的幾句簡單對話,卻包含了許多的感悟點,各自人物的內心都在活動,都在思考,心情都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以“列寧是否真認為灰雀飛走了或是凍死了”引發了學生對全篇課文的閲讀整合,感悟到列寧觀察的細緻、分析嚴密、教育循循善誘,以及對鳥類喜歡方式的探討。平時我總擔心他們想不到,不會説,原來是我自己放不開,只要相信學生,善於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展示空間,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在無疑處設疑,有疑處點撥,學生的思維就會走向深入,就會還你無數個驚喜!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1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實施了在閲讀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詞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上成有語文味道的語文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把握文章“感情線”,進行品讀、感悟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説:“教育之沒有情感,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拋開以往以分析課文為主,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而是採取了以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主線,引導學生抓住有關語句品讀、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蒲公英“不快樂”,作者是由蒲公英的不快樂來喚起人們的同情心,喚醒讀者的環保意識。於是,我就以這一個“不快樂”作為引導學生們學習文章的線索,讓學生們找到有關的句子去進行品讀和感悟,從而理解課文,從小樹立環保意識,重視環保。

(二)、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讀的訓練,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感情薰陶。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把學生帶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景中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地產生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的意識。這篇文章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把蒲公英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蒲公英開花時的快樂與被環境困擾時的悲傷那些語句,蒲公英的“快樂”與“悲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有一些“唉”、“哈”、“啊”這些語氣詞,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來理解課文,以讀貫穿整節課,層層進入蒲公英的感情世界,從而對蒲公英產生深切的同情,對污染環境的行為產生痛恨之情,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三)、聯繫實際,引起共鳴

讓事實來説話是最後的論證方法。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興奮與激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對學習內容表現出興趣,進而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蒲公英的遭遇很多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讓學生聯繫實際來理解課文,那樣會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特別是學習蒲公英被空飲料罐砸這一部分,我問學生“你們平時有沒有被空中砸物砸過啊?時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想上前跟那些亂扔垃圾的人理論,有的説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地樹立環保意識。

(四)、品詞品句,訓練詞句

學習語文,其中一個任務是讓學生積累詞彙,豐富學生的語言。在這篇課文,重點訓練三個詞語“愁眉苦臉”、“迫不及待”、“震耳欲聾”。這些詞語都是讓學生通過品讀句子,在語句中去理解,去學會應用。

(五)、不足之處,有待完善

一節課下來,總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在時間安排上,把握得不夠好,以至於後來的總結部分內容講得不夠完整。再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夠。這些都有待自己以後改進。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2

垂線是國小階段所學的初步幾何知識之一,也是學生最難接收和掌握的知識之一。怎樣使學生掌握這一知識要點,我沒有按教本上的概念和定律説教,而是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了解並知道生活中的垂線。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了解垂線的特點。我是從以下幾點進行教學的。

1、學生動手引出垂線

我在講這一課之前讓學生自制學具。也就是用兩根木條或硬紙條製成能旋轉的活動角。讓學生將準備好的學具放在桌面上,旋轉其中的一根,使其中一個角成直角,再量一量其他三個角,看是不是都是直角.由此引出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 這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3、學畫垂線

先學畫過直線上任意一點做它的垂線,再學過直線上給定的一點畫垂線,最後學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這樣有易到難,循序漸進,便能水到渠成。指導學生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應注意以下幾點:(1、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再沿着另一條直角邊畫直線。2、畫垂線時應先重合邊後重合點。)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3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悦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4

要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於課堂教學,要使網絡課能夠在各學科教學中普及開來,建立系統的豐富的資料庫極為重要。雖説現代網絡幾乎為人們提供了應有盡有的信息,但真正要在短時間內從網上收集到與課文相關的資料還是十分困難的。

我為製作《太陽》一課的網頁、課件,光花在收集資料上的時間就近一個月。有時,從網上下載的資料説明過於成人化,那就還得經過加工和整理,使其成為淺顯易懂、富有童趣、適合國小生閲讀的內容。我想,如果每上一節網絡課都得花上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那麼,大多數的教學者都將會對此望而卻步。

我們學校領導也正是從這一點上受到觸動,從本學期開始,除要求教師做好傳統的業務摘抄外,還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寬帶網設備,每月從網上下載一定數量的與本學科有關的素材,以逐步建立起學校的小型資料庫。如果上至領導、下至教師都能齊心協力,致力於教學資料庫的創建,那麼,網絡課將不再是那麼的高不可攀。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5

《青蛙看海》一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我在教學此課後,頗有感悟。

1、在情境中教學,趣味貫穿始終;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而恰當的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這一特點,在教學時,創設了一個“童話天地”的情境,將相對枯燥的語文學習和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有機聯繫。藉助多媒體課件,在導入時,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個色彩豐富、畫面生動的“童話天地”,然後由大家熟悉的“智慧老人”發出邀請:“歡迎進入童話天地”,緊接着,“童話天地”之門打開,課題“青蛙看海”躍然畫面。短短二三十秒的時間,一下子扣住了學生的心絃,迅速激活了學習熱情。在課堂即將結束時,“童話天地”重現,向大家展示其豐富的內涵,既首尾呼應,又將趣味貫穿始終,使整個教學融入一個完整、和諧的情境之中。這樣的情境設計,使學生感受到的學習的樂趣,喚起了學習的慾望,樂於學習。

創設情境,也有助於人與文相融。根據低年級學生樂於表演這一特點,在引導學生體會青蛙和松鼠登山的辛苦、感受他們頑強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時,創設了“青蛙登山”的情境。師生共同參與表演,佩上標誌,師扮演“松鼠”,生扮演“小青蛙”,在“松鼠”的帶領下,“小青蛙”一級一級往山頂跳。在表演活動中,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彷彿置身於童話故事中。他們把自己想象成一隻登山看海的小青蛙,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小青蛙登山的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品質。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人與文融合在一起,情感得到了昇華。

2、落實基本功訓練,凸顯語文本質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本次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抓住本站的本質,落實了學生的語文基本功訓練。教學中以讀為主,通過反覆閲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薰陶學生的情感。此外,詞句訓練也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展開。如在教學“蒼鷹指路”時,聯繫蒼鷹的話“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進行“只要……就……”的句式訓練;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文中詞語“一級一級”、“不知不覺”的意思……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建構知識,將理解語言、積極語言、感悟語言融為一體,知、能、情的培養在相應結合中進行。

3、教學手段靈活,重視點撥學法;

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習枯燥乏味,學生易疲勞。為了避免這類現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中採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分角色讀、師領讀、演一演等,使課堂氣氛保持活躍,結構有張有弛。其中多媒體起到了明顯的優化課堂的作用。《青蛙看海》是看圖學文,加之二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強於抽象思維;因此,課文插圖、重點語言訓練都藉助多體展示。尤其在教學“松鼠幫助青蛙登山看海”時,設計了課文錄音配上動畫。多媒體聲、情、畫並茂的演示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刺激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感知。在聽聽、看看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有了感性認識,再讀讀課文,就不難想象松鼠幫助青蛙的情景,體會出青蛙由失望到又充滿希望的心情變化。教學採用了圖文式板書,課題、高山和大海的簡筆畫,三張動物圖片構成了美觀新穎的板書,它和教學環環相扣,最大發揮了板書的功效。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老鷹、青蛙、松鼠圖片,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圖片的移動,形象展示了教材內容,並且起到了引導和控制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定向注意和定向思考的作用。隨着講解,老師廖廖幾筆勾勒的“高山”、“大海”,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物,一經圖示,則一目瞭然。既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原文,還發揮了激發情感、入情入景、指導朗讀的功效。

教學中還強調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點撥,如朗讀指導。“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謝地朗讀課文”是第一學段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朗讀訓練也是本課教學的重中之中。在指導朗讀對話時,引導學生要讀好蒼鷹的話,就要把自己當成一隻蒼鷹來讀。“指路”要讀出指路的語氣;而蒼鷹有強有力的翅膀,飛上高山很容易,所以它的話還要讀得輕鬆。這樣層層點撥,學生慢慢就讀出味來了。同樣,要讀好松鼠和青蛙的話,也要把自己當作松鼠和青蛙,體會不同的心情,才能讀出恰當的語氣。在指導朗讀“就這樣……”一段時,我就告訴學生要一邊想象一邊讀,才能讀出感情來。

4、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課堂得到延伸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認為,閲讀教學不是教師通過教材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教師以教材為載體,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沒有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灌給學生,而是啟發學生自己去閲讀,去感悟,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在理解“青蛙跟着松鼠登山”時,課文只提到“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我在指導學生表演、朗讀後,拓展學生的思維,啟發想象:除了“累了、渴了”,青蛙登山時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受傷了,咬交牙堅持住;”“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向上跳”……品讀完課文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讀了這個童話故事,你有什麼感受?你想説點什麼嗎?”這時,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説:“我想誇誇青蛙”,有的説:“青蛙不怕困難”、“青蛙一心想着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有的學生的回答令人拍手叫好:“是蒼鷹和松鼠幫助了青蛙,還有自己的毅力幫助了青蛙”,“我要學青蛙不滿足於湖邊想看大海,我也不滿足於學一點知識,而要學很多很多知識。”這樣的答案比“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更豐富、更貼切。由於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超越了教材,陶冶了情感。

最後,藉助“童話天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像這樣既生動有趣又能讓我們受到啟發的童話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小朋友們利用課外時間去盡情地閲讀!”通過老師的引導,逐步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的習慣,使課堂得以延伸。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6

《酸的和甜的》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閲讀課。它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把握生字學習的時機,分散識字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低年級的新課程改革也正以此思想推行。死記硬背的識字方式已悄悄退出教學舞台。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識字的規律,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生字的能力。課前交流時,我讓學生猜猜我最喜歡的水果是什麼?接着出示“葡萄”圖片及詞卡。“葡萄”是形聲字,而且考慮到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使用,因此,沒有把它們分開進行教學,而是整體認讀、識記。告訴學生上面的草字頭就像高高的葡萄架,下面的部分,就像沉甸甸的葡萄。這樣,學生對生字有了大致的輪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我引導學生從像什麼的角度去識記,自然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樣子聯繫了起來。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點,初步學會象形字的識記方法。在識記“猴”、“狐”、“狸”三個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觀察這三個生字有什麼共同點,並出示甲骨文中“犭”的寫法。像一條蹲坐在地上的小狗,學生自主習得“犭”愛和動物交朋友。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閲讀教學中。在學習“轉來轉去”一詞時,我告訴學生“轉”是一個會變魔術的多音字,表示繞圈子的時候讀“zhuàn”,由此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判斷出“轉”在本課中的正確讀音。並能舉一反三地得出“電風扇會轉”、“大風車會轉”……

在閲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把難讀的句子劃下來,並鼓勵多讀幾遍,把句子讀準讀好。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創設情境,感悟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驗小狐狸的角色,問問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幹什麼,並讓學生演一演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轉來轉去動腦筋想辦法的樣子。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悟了詞語的感彩,朗讀時,自然能做到聲情並茂。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7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敍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繫。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接着重點教學《完璧歸趙》,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學習方法,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抓住人物特點”的學習方法指導。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廉頗很不服氣。我讓學生體會廉頗為什麼不服氣,有個學生説要站在廉頗一邊,他説:“廉頗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對抗敵人,多危險啊!所以廉頗不服氣,我能理解。”被他這麼一説,個別學生一致贊同他的看法,都覺得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就爬到廉頗頭上,覺得不公平。於是,我拋出探討的問題:“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説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找出句子説明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我就跟你拼了”這是捨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這體現了不畏權勢。

當我問到課文中你更喜歡誰的時候,很多學生説喜歡兩個人,並且能細緻地説明喜歡的理由,特別是説藺相如的,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説得很全面、很到位。比如有:政治眼光長遠,懂得權衡利弊,不與廉頗爭執,心胸寬廣,機智勇敢,一心為國,維護國家尊嚴。而説廉頗的基本是英勇善戰和勇於認錯。

通過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本課的課本劇表演有進步 ,孩子們能夠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比如藺相如説話時的理直氣壯和廉頗的不服氣和後悔、慚愧都能奶好地表現出來。

通過演課本劇,學生們對人物性格的感受越來越真切,但同時也會對廉頗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產生偏差。所以我最後安排了小練筆“廉頗深夜靜思”。孩子們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廉頗認識轉變的過程。練筆之後,廉頗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樹立起來了。此時,他們明白了:藺相如也好,廉頗也好,他們的偉大就在於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8

針對當今社會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倍受寵愛,在父母的溺愛呵護中長大,他們只知道索取,卻不知付出,養成了自私、不願與人分享的性格特點,結合我園開展的《弟子規》特色經典教學特選擇《小豬家的桃花樹》這節教材。《小豬家的桃花樹》是一篇清新優美、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童話中的小豬住在一個如詩如畫如仙境般優美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小豬是一隻快樂,樂於分享的小豬。小小的桃花瓣給各種動物帶來了驚喜,使人感受到快樂是無處不在的。這教材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及幼兒語言發展水平。通過這個活動可以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興趣並且本次教學活動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那就是讓他們知道與人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及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我設定了以下3個目標

1、目標:1)引導幼兒觀察,想象,表達,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豬將快樂帶給大家的情感。

2)激發幼兒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鼓勵幼兒説一句完整的話。3)認讀詞語:快樂。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激發幼兒理解分享快樂,現就本次教學活動作以下反思。

亮點:在整個活動中,我有意識地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他們觀察、想象、表達、表演,營造氛圍,體驗快樂,使幼兒的認識經驗、表達經驗及情感體驗得到整合,其次,我把故事教學與手工製作有機整合,進一步激發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第三,體現了融洽的師幼關係,具體表現在: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和欣賞,對孩子興趣、意願、想法的尊重,對孩子活動的熱情參與和支持、以及留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把幼兒 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有機地融為一體。

不足:

1、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內容是讓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想象、表達來理解故事中小豬是如何把快樂帶給其它小動物、其它小動物收到禮物後的快樂心情,激發幼兒產生與人分享快樂的慾望。接着通過欣賞故事、表演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最後通過製作花瓣禮物、送禮物讓幼兒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可是在今天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分析情況可以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考慮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可以通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可以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己講,或講給同伴聽,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集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就能想説、敢説、有機會説了。

2、 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我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閲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因此根據這種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邊看課件,就可以安排幼兒講述、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再安排幼兒的欣賞、複述活動中,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觀察順序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嘗試運用其它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同時也希望各位專家老師給予指導幫助,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做的更好。

望江南教學反思 篇19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艱難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確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艱難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導感情朗讀。

課文生字中“治、制”這兩個同音字,我知道學生肯定要混淆的,一次我確定了本課的第二教學目標:學寫生字:治制

在教學新課前,我複習了課文中的生詞“滔滔、淹沒、衝倒、無家可歸;決心、治理、帶領、千辛萬苦;制服、安定、偉大、代代相傳。”看似簡單的三組詞,其實是統領全文主要內容的詞語。接着,我又拋出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大禹為什麼要治水?這裏的治水指的是什麼水呢?”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都能明白大禹治的是洪水。可為什麼要治理洪水?學生就有點似懂非懂了。而我的一段洪水的視頻正好幫助學生明白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我緊扣“滔滔”二字讓學生理解,因為洪水的大、洪水的兇猛,所以衝倒了房屋、淹沒了農田,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最後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

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我為了讓學生體會治水的艱辛,緊緊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朗讀,我覺得可能學生理解的程度不深,因此,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山太高,禹爬不動了,他_____。水太深,禹趟不過了,他_____。沒有吃的,禹餓 得兩眼發花,他_____。天太黑,兇猛的野獸出來了,他_____。”通過學生的口頭填空,讓學生深深的理解到大禹治水的不易,真的是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禹這樣辛苦地觀察水流和地形,他才能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順利的將洪水引入了大海”。這裏的兩個“九”字又是第二自然段理解的一個難度,學生肯定會一位真的只有“九條大河”、“九座大山”,我就告訴這裏指很多很多,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禹治水的艱難。最後一個填空練習“禹下決心要,他吃盡了,走遍了,仔細地察看,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 ),劈開了( ),引導洪水。”我採用了你填、我填、大家填的方式,讓學生對這一自然段的內容得到了鞏固,對大禹治水的艱難再一次深深地領會了。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原本想通過老師像講故事一樣的講述,邊講述邊填數字來引出這段文章,讓學生從這一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可是當我出示了填空,還沒説完,學生就接着説下去了,我只好改變策略,改成提問“看了這些數字,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禹的?如果你是禹,你的心理是怎麼想的?”學生提了一些問題,我又做了一點補充,我説:“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麼樣子。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禹在外治水13年,那是七千四百多天哪!”從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學生也對大禹的英雄壯舉敬佩不已。最後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讓學生説説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個老百姓,你會怎麼感激大禹,以此來理解為什麼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

詞語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添加了一個“送詞語”的設計,我送給了學生“千難萬險、千言萬語、千恩萬謝、千家萬户、千秋萬代”六個和課文內容相關的成語。

本課生字中的“治制”為同音字,為了使學生能很好的區別,我找來了古代的字,讓學生形象的分辨清楚“治”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旁,“制”與刀有關,所以是立刀旁。又通過學生自己組詞加深理解,最後通過填空“禹下決心____理洪水,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終於把洪水______服了。”加以鞏固。

本堂課,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時,我知道學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促悟,使學生對人物的高尚品質有更深刻的體會,悟又帶動了讀。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朗讀自然就更出色了。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位:

1.時間把握不好。在觀看洪水的視頻時,視頻播放的時間太長了,有的學生都有點坐不住了,也浪費了一點時間,以至於後來時間來不及了,還有一個對“治制”的鞏固理解的填空練習“禹下決心理洪水,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終於把洪水服了。”都沒有做,對這兩個字的描紅也沒來得及反饋,還拖課了。

2.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注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個練習:“山太高,禹爬不動了,他____。水太深,禹趟不過了,他____。沒有吃的,禹餓得兩眼發花,他____。天太黑,兇猛的野獸出來了,他____。”的教學時,一看學生説不出來,我急了,就講了很多,還有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教師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己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自想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以上就是《大禹治水》教學反思全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gkyl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