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1

熱機是“熱與能”的最後一節,本節的教學內容屬於應用性的知識,與生產、生活有密切的關係。熱機本質上是將化學能轉換為內能,再由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能量轉化器。就其相關知識的外延而言,熱機的教學可以和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環境保護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等相聯繫,可拓展的範圍相當廣泛。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基於生活經驗,學生對於“發動機”的概念並不陌生,但對於“熱機”及其工作原理的瞭解卻基本上都是空白。本節內容的學習要以機械能、內能、能量的轉換等知識為基礎,通過實驗進行引入,幫助學生複習了過去的知識的同時,引出了新的一課:熱機,邏輯清晰嚴密。再通過熱機歷史的瞭解,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的同時感受物理學給人類帶來的巨大作用及艱辛的演變道路,幫助學會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凡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改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再通過熱機工作原理的講解,幫助學生深入地瞭解熱機,由於本節內容熱機屬於知識性內容,不易進行實驗操作演示,固我結合了flash,ppt等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重點,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本節內容教學的不直觀,不容易理解的困難。配合一定數量的練習,幫助學生在課堂之中就把所學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時間分配合理,下課正好打鈴,課上時間充分利用,效率較高。板書設計以樹狀結構進行展開,很好地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狀結構,吸收消化知識。這些就是本堂課的優點。用一個詞語概括本堂課,那就是:順利。

當然本堂課還是有一些不足的,第一:flash不是原創作品,都是借鑑了他人的成果,如果能自己製作flash就更加好了。第二:本堂課實驗不多,不能體現物理課作為一門實驗性課程的課程特色。

我希望能有更多老師對我的這堂課進行點評,幫助我找出我課中的一些問題,促進我的提高,本次彙報課同前幾次彙報課一樣,對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我作為一名老師的綜合能力。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2

導入:不要小看本節的小實驗,人們通過認識這類現象引發大的發明。帶着這樣的好奇學生觀察本節課的演示(課本圖15.4-1所示

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它所包含的物理知識:酒精燃燒放出熱量(化學能轉化為內能),通過熱傳遞將一部分內能轉移給水,水的內能增加使其温度逐漸升高直至沸騰,產生大量水蒸汽,水蒸氣越來越多,對軟木塞的壓力越來越大,最後水蒸氣將軟木塞頂出試管口,這就是水蒸氣膨脹對軟木塞做功。這個實驗揭示:可以利用內能來做功。熱機就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出示預習提綱:明確通過自學找到熱機的種類,分析內燃機的含義,工作原理。

在一班我先讓學生結合預習提綱自己分析四個衝程,沒有交代各個部件,在後續的教學發現學生有些糊塗,給教學人為的帶來了障礙,在其他班的教學中我調整了一下順序,先讓學生認識各個部件,明確氣缸,再讓學生小組內互相討論分析四個衝程工作的特點,結合FLASH動畫讓學生對一個工作循環有個感性的認識。

教師點撥提升:吸氣衝程為什麼會吸入空氣和汽油的混合物?壓縮和做功衝程都是進氣門和排氣門關閉,它們有什麼區別?排氣衝程為什麼能排出廢氣?學生能很好的回答出做功衝程會有火花,活塞運動的方向不同 ,能的轉化不同三個方面加以區分。第二部分燃料的熱值,通過閲讀指導,認識熱值的意義,熱機的效率,分析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

本節課備課中不足的是:沒有弄清書上圖中氣門下方的彈簧下的的很小的一個位置是什麼,回來問愛人才知道那個叫凸輪軸,其設計的目的在於保證汽缸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氣門的開、閉動作。感歎學生好問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本節課中學生對曲軸的活動認識的不好,在最後一個班中發現用手做道具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説老師再給我們説説曲軸的工作吧,把書放到學生桌上比劃講解起來,我把左手掌舉起來,這是曲軸在吸氣衝程的位置,活塞向下運動,連桿帶動曲軸轉動,到最下端時,曲軸運動到這個位置,我把右手掌舉起,可以看出曲軸轉了180度,既半周,這樣一亮相,學生很好的認識一個工作循環,曲軸轉了2周,。

在課後一個很愛思考問題的學生問我:老師不對呀,怎麼了,燃氣在內部燃燒應該爆炸呀?我説事實上它沒爆,而且還很好。這為什麼?它的氣缸耐壓能力強。學生似懂非懂,後來我説我們倆回家都上網查查它的耐壓能力是多大?又一次成長的機會。

其實本節課在會考中出題的機會很少,我們通過本節的教學希望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學生的求知慾。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由於物理組的重視,課前集體備課,本人積極參與,認真準備,鑽研教材,熟悉多媒體的各種使用方法,本節課獲得優秀評價。但通過本節課上後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如還不能把傳統實驗和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發揮其最佳效果,對學生能力培養還不夠,通過這次督導充分顯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以這次檢查為動力不斷學習,轉變課堂教學觀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推行素質教育,實施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45分鐘課堂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教師要積極地去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堂上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探索。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考慮到在教學中如何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如何引導學生去對知識進行橫向聯繫和縱向探究。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樂於探索自然現象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還有欠缺。探究活動應成為點亮學生智慧火花的過程發現、創新是人的一種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發展這種天性。作為教師,就是將學科知識的內容與人類文化的長鏈聯結起來,使學科知識具有整體性和發展性,使文化富有歷史感,成為學生探索真理、創造世界的動力。注重學用結合。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感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為理論與實踐脱節的緣故。因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的能力,把物理學活學透。每當向學生傳授新的物理知識時,都應聯繫它在實際生產或生活中的某些應用,同時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找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事例。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主要知識目標是使學生認識槓桿,瞭解槓桿的作用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我在對於槓桿五要素的教學過程中,改變了過去直接講授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和對影響槓桿平衡因素的認識中,通過師生交流合作,引出槓桿的五要素。特別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慮了很長時間,如果直接引出,可以節省時間,但不利於學生對力臂的理解和記憶,最後我通過在對“影響槓桿平衡因素”的簡化合並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這樣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對“槓桿平衡條件”採用探究式教學。通過漫畫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產生疑問,提出了要探究的問題,然後,通過等式觀念的講解,使學生在明白“如何處理幾個量之間的關係”的方法中,對槓桿平衡條件進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學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

上完這節課,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悟: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又要適時點撥、引導、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幫助。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還給我一個感觸是上課時教師一定要有時間觀念,要隨時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方案,使課堂變的靈活,本節課最大的缺陷就在於我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在應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過一個小遊戲讓學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為省力何為費力,再進行實驗探索,效果會更好,考慮的也不夠全面。還有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忽略了學具的使用,這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與反思。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初步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過實驗與觀察,培養學生髮現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身邊的學習或生活用具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觀察聲音發生時的振動現象,體驗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在探究活動中,進行合理的推理,學習並培養學生從物理現象歸納出簡單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究身邊的聲現象,對物理有親近感。

二、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通過實驗和生活實例的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條件是本節的知識重點。

三、教學器材:

揚聲器在外的錄音機、紙屑、小鼓、音叉與小槌、盛有水的大燒杯、鐵板琴、帶塞子的試管、注射器、音樂芯片(能放進試管裏)、細線、裝有金魚的魚缸。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你們還在教室外快樂的活動,是什麼信號使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走進教室準備上課呢?(學生回答:鈴聲)許多科學家都曾經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學們對剛剛響過的鈴聲能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提問題,教師選取其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 “提出問題:聲音是怎麼產生的?聲音是怎麼傳播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學習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新課教學

(1)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下面我們就來探究第一個問題: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①進行猜想:

讓學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並説話,體會手指的感覺。並進行猜測:物體的發聲可能與什麼有關? 學生回答後教師評價並板書:“進行猜想:物體的發聲似乎與振動有關。”

②進行試驗與收集證據:

先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想通過什麼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學生彙報後教師對正確的實驗進行充分肯定並讓學生進行實驗:

(自己沒有器材的學生利用教師準備的器材,其中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一,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二、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三)

實驗一、把小紙片放在正在發音的揚聲器上,觀察現象並思考説明了什麼問題。

實驗二、把敲響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觀察現象並思考説明了什麼問題。

實驗三、將小紙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擊鼓面,觀察現象並思考説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分組彙報,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總結:小紙片在發生的揚聲器裏“跳舞”是因為發聲的揚聲器在震動;發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為發聲的揚聲器在震動;小紙片在鼓面上做“自由體操”是因為發聲的鼓面在震動。

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師:在這些不同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共同的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④學生活動:

舉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發聲時振動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樂器的發聲是靠弓和絃的相互摩擦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的,笛子是靠管內的空氣柱的振動發出聲音的。

師敲擊鐵板琴並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鐵板琴是怎樣發出聲音的?鐵板琴發生時並不是直接貼着你們的耳朵,為什麼你們還能聽到聲音呢?(學生回答)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本節課的第二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①進行猜想:

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聲音是通過什麼傳播的? ②進行試驗與收集證據:

先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想通過什麼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學生彙報後,教師對正確的實驗進行充分肯定並進行實驗:

實驗一:(演示試驗)教師把音樂芯片用細線吊在軟木塞下,塞入試管中,芯片不能與試管壁接觸。先將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將針管插入軟木塞內。緩緩向外抽出活塞,聽到音樂聲有什麼變化?

設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氣完全抽出來,我們還能聽見聲音嗎?

這個實驗能説明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強調: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實驗二:(演示試驗)將裝有金魚的魚缸放在講桌上,在一邊拍手,觀察金魚的運動。這説明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實驗三:兩個學生合作,一個學生把耳朵靠在課桌的一端。另一個同學用手輕輕敲擊課桌的另一端,感覺聲音的傳播。(學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實驗方案更好)

這個實驗能説明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思想滲透:據説,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後,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命運》等一系列名曲就是這時候創作出來的。他這樣做有什麼道理?(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因為木、骨都是固體、都能傳聲。)

師:同學們要學習貝多芬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優秀品質。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鮮花也有荊棘,不論何時何地,希望同學們都能堅定、堅強的面對生活。

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師:在這些不同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共同的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④學生活動:

同學們之間互相討論。舉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關聲音傳播的事例。

(3)相關知識介紹:

①人耳的結構與聽力的關係。

② 聲音傳播的速度與壓強,温度的關係。 ③ 天壇迴音壁的介紹。

3。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由學生自己小結)

①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②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它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③聲音的傳播速度與壓強和温度有關。

4。課堂練習

(1)指出下列發聲現象是什麼振動的結果: 悠揚的鐘聲——;

海浪的波濤聲——;

氣球破裂時的爆裂聲——‘

水沸騰時發出的聲音——;

下雨天聽到的雷聲——;

用嘴貼着空瓶口吹氣發出聲音——。

(2)把正在走動的鬧鐘放在密閉的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抽去罩內的空氣,在抽氣過程中,聽到鬧鐘的“滴答”聲是( )。

A 越來越響 B。越來越弱 C沒有變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曠野裏常用“伏地聽聲”的辦法來判斷有無軍隊、馬羣到來,這是應用了 的知識。

(4)動畫片《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的一聲被炸燬,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這段描寫符合科學道理嗎?為什麼?

(5)有一個足夠長的鋼管(兩端開口),一個人在鋼管的一段用鐵錘敲擊一下。另一個人在另一端聽到幾次聲音?為什麼?如果知道聲速,再給計時器,能知道聲音在鋼管中的傳播速度嗎?

五、佈置作業

課本第36、37頁1,2、3題。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探究型的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相信學生的思維能力,相信學生集體智慧,決不能將教師思考的結果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動腦的權利。本節重點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採用了大量的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試驗,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通過這一節的教學使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傳播以及接收有了一個全面的理解。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通過實驗和生活實例的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條件是本節的知識重點。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6

為響應和貫徹上級的“課內比教學”工作的號召,我校九年級年級從上星期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比武。今天上午第三節課,我按計劃講了一節比武課——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三節《比熱容》。總體上來説,講得不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如評課時周校長所説,這節課不好的根源是我駕馭教材的能力有欠缺。雖然課講得不好,但下課後,學生都説這節課講得好,確實聽懂了。看來,比武課應不同於優質課、示範課,只要是學生歡迎的課就是好課,這又讓我高興了起來——老師也需要鼓勵和賞識。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優劣思考,説的不對的,希望行家裏手多多指正。

(一)優點

1、導入設計有特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物理,社會的物理”。我在設計此課時,從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感覺不同入手,引入新課;緊接着讓學生聯繫着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後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藴含着物理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教學設計有創新。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實驗中採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等等。這些創新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讓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到相同的熱量,不僅學生信服,而且博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同。

3、學生情感激勵效果好。這一節課我一直注重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並且最後的板演,很好的發現並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雖然有些學困生耽誤了我一些時間,但能在這麼重大的講課中露面,肯定對他們是一種最大的激勵,值了。另外我還採用了生評、師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讓展示的學生獲得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了不斷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

(二)缺點

1、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課堂結構不完整,沒有講完。關鍵在於引入探究實驗時花費的時間過多,至少耽誤了15分鐘。這裏主要是我沒有把教材吃透,即教材中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與其前面的“對於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不能銜接。現在反思,當時提出“對於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後,應直接説“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從而直接進行實驗,實驗做好後,分析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從而得出水吸熱能力強這一結論後,再寫出這個探究課題“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就很好地解決了不能銜接的問題。

2、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夠明確。在引入新課時,由於語言沒組織好,導致提問不明,學生無從回答。如我提的“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麼感受?”就不明,應改為“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麼不同感覺? ”,這樣學生易於回答。

總之,這一節教學比武課讓我收穫頗多。過去的教研活動,以專家開講座、名師聽課、評課居多,採用了各種高難度的信息技術,雖然效果較好,但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不能真正參與,問題很難暴露出來。講者總是想方設法“給觀眾講點什麼”,“讓觀眾學會點什麼”,教師們“聽得感動,想想激動、回去想動動不了”,教學實踐依然故我。而本次“課內比教學”工作以“裸課”為主,從最初的組內集體研討---組內説課---執教比武課----打分評課-----提出建議、談談聽課感想與收穫-----選拔參加校級説課比賽----集體評議打分,這一個完整的系列教研活動從形式到內容到實際效果都與以往的教研活動大為不同,在暴露了教學中各種問題的同時,也使我們的業務水平在短期內有了一個較大的、快速的提升。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7

為響應和貫徹上級的“課內比教學”工作的號召,我校九年級年級從上星期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比武。今天上午第三節課,我按計劃講了一節比武課——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三節《比熱容》。總體上來説,講得不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如評課時周校長所説,這節課不好的根源是我駕馭教材的能力有欠缺。雖然課講得不好,但下課後,學生都説這節課講得好,確實聽懂了。看來,比武課應不同於優質課、示範課,只要是學生歡迎的課就是好課,這又讓我高興了起來——老師也需要鼓勵和賞識。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優劣思考,説的不對的,希望行家裏手多多指正。

(一)優點

1、導入設計有特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物理,社會的物理”。我在設計此課時,從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感覺不同入手,引入新課;緊接着讓學生聯繫着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後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藴含着物理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教學設計有創新。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實驗中採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等等。這些創新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讓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到相同的熱量,不僅學生信服,而且博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同。

3、學生情感激勵效果好。這一節課我一直注重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並且最後的板演,很好的發現並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雖然有些學困生耽誤了我一些時間,但能在這麼重大的講課中露面,肯定對他們是一種最大的激勵,值了。另外我還採用了生評、師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讓展示的學生獲得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了不斷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

(二)缺點

1、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課堂結構不完整,沒有講完。關鍵在於引入探究實驗時花費的時間過多,至少耽誤了15分鐘。這裏主要是我沒有把教材吃透,即教材中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與其前面的“對於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不能銜接。現在反思,當時提出“對於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後,應直接説“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從而直接進行實驗,實驗做好後,分析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從而得出水吸熱能力強這一結論後,再寫出這個探究課題“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就很好地解決了不能銜接的問題。

2、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夠明確。在引入新課時,由於語言沒組織好,導致提問不明,學生無從回答。如我提的“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麼感受?”就不明,應改為“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麼不同感覺? ”,這樣學生易於回答。

總之,這一節教學比武課讓我收穫頗多。過去的教研活動,以專家開講座、名師聽課、評課居多,採用了各種高難度的信息技術,雖然效果較好,但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不能真正參與,問題很難暴露出來。講者總是想方設法“給觀眾講點什麼”,“讓觀眾學會點什麼”,教師們“聽得感動,想想激動、回去想動動不了”,教學實踐依然故我。而本次“課內比教學”工作以“裸課”為主,從最初的組內集體研討---組內説課---執教比武課----打分評課-----提出建議、談談聽課感想與收穫-----選拔參加校級説課比賽----集體評議打分,這一個完整的系列教研活動從形式到內容到實際效果都與以往的教研活動大為不同,在暴露了教學中各種問題的同時,也使我們的業務水平在短期內有了一個較大的、快速的提升。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8

通過參加講課比賽,給我很大啟示:

一、設計理念要“新”

1、教學設計要符合市教研室推出的“三五X教學策略”。

該策略是在課改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能夠體現“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交流、共享—學會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身價值”的教改目標。

2、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體現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展示、總結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出色的教學是提出正確的問題,而不是給出正確的答案。”

3、教師一定要精講。

要做到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個體解決不了的,要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生合作也解決不了的,老師再引導、提示。

4、學習內容要聯繫生活實際

知識來源於生活,也要應用於生活。

5、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要突出學生的活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生活動可以是探究性的活動,也可以是練習活動。

二、教學目標要“準” 。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學目標的確定對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等起着重要的導向作用。

三、導入、練習設計要“亮”

課堂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戲曲中的序幕,起着醖釀情緒,啟迪思維,喚起探究慾望的作用。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巧妙地設趣布疑,能抓住學生的心絃,把學生置身於探究問題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使之成為一節課的亮點之一。

學生學的如何,要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來檢查。精彩的練習設計不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最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師要努力進取,業務素質要“精”

1、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教師要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

2、要想使課堂教學出眾,教師就要認真備課,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3、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開闊眼界,及時瞭解教改動態。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5、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激情,不斷感染學生。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不少新鮮的東西,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學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9

要學好任何一門課程,都要有適合自己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會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下面就如何學好國中物理提出幾項建議:

1.學會使用物理課本。對於才開始接觸物理的八年級的同學,從課本瞭解國中物理課要學習的全部內容是什麼?物理課上老師會先講些什麼、後講些什麼?作為學生,是被動地等待答案,還是主動地探求去尋找答案,當然是做後者。

2.物理學中的概念和規律很重要,在物理課的學習過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學習是重要的,這在學習過程中是非一日能掌握的。同學們在學習每一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時,要使自己由“機械記憶”轉為“意義記憶”,最終上升為“邏輯記憶”也就是需要理解記憶。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探尋好的學習方法。第一要學會“預習”,第二要學會“有目標、有重點的聽課”,第三要學會獨立完成作業,這裏所講的獨立完成作業,不單純指不抄他人的作業,而且是指做作業時不對照課本、不對照課堂筆記寫作業。是指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是要在同學們在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信。基本原則是:學會有意識、有目標地觀察,豐富個人的感性認知;把握好學習過的“預習、聽課、作業”的三個環節;定期進行所學習知識的小結或總結。

4.加強訓練,需掌握兩方面的能力,一是用物理用語表述問題和規範書寫物理公式、解題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實驗基本操作能力。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需要一定的記憶,例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稱和表示字母;每一個物理規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陳述原則。但是這些內容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每個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數都是用物理名稱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同樣,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範和熟練。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

5、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週期,使知識信息貯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學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1)理解透徹,記得牢

理解是提高記憶質量的前提.對國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額定功率”、“實際功率”、“比熱”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更易發生混亂.

(2)語言簡煉,記得快

可將一些重要知識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編成:“一物一線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編為:“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哪來哪去,角度不變”;電路識別可編為:“簡單電路四元件,源器線加電鍵,逐個順次是串聯,電路分__屬並聯”.

(3)反覆強化,記得準

對有些知識,需反覆強化記憶.即凡涉及到該內容時就不斷強化剛形成的條件聯繫,並及時運用、鞏固,以加強記憶。

6、廣訓練,精練習,提高學習成績

練習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練習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在練習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1)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適量練習.既要有知識覆蓋面,又要有適當的知識梯度。

(2)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抓住關鍵的詞句和物理過程仔細分析,同時應反思解題過程,勇於修正錯誤,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思維效率。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10

摩擦力是物理力學中的一個較難的知識部分。摩擦力是指在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由於發生了相對運動,或者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在接觸面上產生的一種阻礙物體間相對運動的力。因為摩擦力是在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它只是對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有一種阻礙作用,而物體間的相對運動和物體實際所表現出來的運動往往不是一回事,所以從物體表面上是往往直接看不出是否有摩擦力存在的。

通過對摩擦力一節的教學,我作了如下幾點反思:

1、靜摩擦是教材上沒有的,但需要對學生進行補充。因為靜摩擦發生在兩個有相對運動趨勢但沒有實際相對運動的物體之間,所以物體間表現為相對靜止。靜止是一種典型的平衡狀態,靜摩擦力的學習一是對二力平衡可作一個鞏固,二是對於學生在物理學中的受力分析起很大提高。

2、因為有靜摩擦力的補充學習,所以本節課內容的教學時間有些緊張,可建議將教學時間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靜摩擦力和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基礎上補充適當練習並學習摩擦力的分類及增大與減小摩擦的方法。

3、在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根據課本的要求是用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在木板上運動,通過測力計拉力的示數間接地反映出摩擦力的大小,但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到讓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有些資料就提到為了避免因不勻速對實驗的影響,將用測力計拉木塊改為拉木板,這樣使測力計產生示數的力就是因為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從而使木塊對測力計產生的拉力,所以測力計上顯示出來的示數就是真正等於摩擦力的大小,而且改進後實驗不受拉力是否勻速的影響。這樣改進後確實對實驗現象有更直觀的表現,但不足之處在於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加深,或者説初次接觸很難理解,同時不利於二力平衡的鞏固。所以建議還是採用教材所給方法。

4、在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應多設計幾個探究因素,比如接觸面積、是否勻速等等。這對學生理解 摩擦力大小是有好處的。

5、在學完摩擦力後,可將力、彈力 彈簧測力計、重力、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作一次聯合測試,以便綜合瞭解學生對於力學基礎知識的學習程度。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11

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學校的生命,要切實落實減輕學生負擔,一定要致力於構建高效的課堂。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老師們越來越認識到課堂教學不僅要有效,而且應該高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教學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進步或發展,具體看四個指標:一是學生走出課堂有否獲得新知,二是學生是否獲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學生是否產生了積極的情感態度,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動發展的意識和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合理處理教材,教學內容必須從簡單到難,讓學生從不會到有點會再到完全會。所謂“高效”主要是指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之間相吻合,使全體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

一、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聯繫生活,濃縮各種物理現象、題型等

新授課是學生學習某一知識點、物理現象的第一印象,這入門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瞭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新授課過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現象通過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再應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結論解釋生活現象,可以説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

二、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在課堂上“生不動,我動”是一廂情願,“生動,我也動”才能和諧高效發展,師生才能取得共贏。因此在課堂上通常要關注學生的動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經常用目光或微笑掃描到課室的每一個角落去與學生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體會到老師的關注、温暖和支持;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關注每一個學生。點點的關注對學生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三、要想課堂變得高效,集體備課要做好、做足。

備課是講課的起始環節,“備課”意義非比尋常,它是教師圍繞教學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性活動,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無論自己如何絞盡腦汁備課,到上課時總有不足的感覺。這時,就需要用到集體的智慧了。中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強調的正是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集體備課正是通過發揮教研組的羣體力量,互取所長,使組內教師資源共享,能取得較好成效的一種備課方式。

本學期物理科組在備課前都在認真學習和掌握《課程標準》的內容、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還必須閲讀同類的其他教科書與自己講授內容有關的參考資料,綜合各家的論點,充實補充教材之不足。做到 “五個定”:①定時、②定內容、③定人員、④定場所、⑤定記載(指定專人記載,記錄研討時間、地點、參加者、研討內容及遇到的困惑等),同時留出一定時間,讓不同教學點的教師交流教學設計,評點各自教學設計的優缺點。同時把集體備課內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後使用。每週四在辦公室集體備課;固定備課內容:主要討論下週上課的內容,重點、難點、注意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員整理:每次組內均安排一名教師執筆,把備課內容整理成教案並交打印室打印,在下週四之前發到組內教師;固定修改:各教師領到教案後,根據本班情況對教案進行適當修改;固定反饋:在下次集體備課時首先討論上次的教後感,以利於今後改進教學。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就要調動學生的五官參與到課堂中。

“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事”,從哲人的話中我們可以明白,教學是要調動學生參與到你的活動中去,當學生體驗過後的內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調動學生的參與,誰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也就成了成功的關健因素。

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指導思想,每門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當堂佈置作業,當堂檢查,課後不留作業。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老師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判,個別不會做的由教師指導。教案與學案互為一體,學生根據“講學稿”預習時往往能解決新授課50%以上的問題,於是當學生帶着對新知識的初步認知與感悟走進課堂的時候,知識對他們就從原先的未知轉變為“已知”,而課堂學習在一定意義上就成為知識的“再現”,如此,課堂就不單單體現單向傳輸知識的功能,而成為師生探討問題、交流觀點的場所;並且此時的學生更樂於表現,更能體現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這些過程中教師通過多練、實驗、比賽、表揚等多種手段,讓學生自學、自練、自教,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因而學生和主體地位被調動起來了,手到、口到、眼到、腦到、耳到,學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學習上,自然成績也就出來了。

隨着課改的縱深發展,“有效”、“高效”已經成為理想物理課堂的孜孜追求。讓我們拋開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為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物理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而努力,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讓物理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的目的是通過複習上一課的結論,引出比熱容。

第一,幫助學生構建比熱容的定義、單位、符號、意義。這個過程要求學生通過自學來基本完成教學任務,通過練習來鞏固比熱容的物理意義。

第二,通過舉出物質的質量不同,温度不同,來判斷物質的比熱容,即物質吸收熱量的能力會不會改變,總結出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第三步,通過查閲比熱容表中的數據,對比水和煤油的比熱容的大小,幫助學生強化水的吸熱能力是最強的,建立物質的吸熱能力是利用比熱容來表示的。第四步,教師講授水不僅僅吸收熱量,同樣會放出熱量,同一種物質吸收熱量的能力和放出熱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讓學生練習運用這樣的定義來表述比熱容的物理意義。這一步也要通過學生的練習來鞏固教學任務。

第五步,引導學生髮現水的比熱容是最大的,同等條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熱量都是最多的,讓學生學會利用比熱容,尤其是水的比熱容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有關比熱容的物理現象。最後,通過練習判斷不同質量和不同變化温度下的物質吸收或者放出熱量的多少,總結出計算物質吸收熱量或者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練習運用公式來解答,通過板演來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第五步在實際教學中不成功,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教師教學設計中不能充分的估計學生的實際表現和能力,所以在設計中害怕學生不能夠分析出水的比熱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師的活動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幫助學生分析了比熱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於估計不足,以及害怕學生活動停滯,所以僅接着教師又代替學生進行了下列的活動,即幫助學生分析比熱容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教室取暖、機器冷卻、稻田對稻苗保温,並且幫助學生解釋了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晝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活動,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一環節上是忠實的聽眾。

總體上這一節課個人感覺還是成功的,大體上一直是在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並且最後的板演,很好的發現並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以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13

作為實驗中學一名年輕的老師,我非常關注學校的每一步發展,也在努力的充實着自己,促使自己能有更大的能力來為學校為學生,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下面是我寫的《九年級物理教學反思》通過這次的反思,我認識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我會努力完善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

一、利用課堂教學,打好學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九年級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着重把握好“預習指導--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小結--評閲作業”幾個有機的環節,結合實驗精講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氣氛當中掌握、消化所學知識,力爭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鞏固好每一堂課,使物理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講授新課當中,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選精講例題、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本來很有趣味的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由於做實驗麻煩,很多老師不願做實驗,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教學中,應遵循物理教學規律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啟動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啟發積極思維,提示物理現象的本質。組織好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研究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智力、素質的參差必然導致教學的不統一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兼顧全體學生,難易有度,激勵先進學生,鼓勵後進生。一期來,在培養好尖子生的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幫助、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趕上先進生,讓差生在老師的激勵、關心下不斷取得進步。、

四、重視德育滲透,培養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科學態度教育。介紹科學家的事蹟,介紹歷史上和現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作風。

五、積極探求教學改革

着眼於素質教育,為達到最終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針對傳統封閉、固定化的教學模式的弊端,尋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學方法。該期嘗試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程式,和諧地展開雙邊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此教學模式較常規教學更易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該教法的特點是強調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的學習。

學生的狀態特別的好--上課的指導思想

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天天給學生在上課,都在上些什麼?上完課學生有什麼收穫?平常所説的提高能力又指的是什麼呢?

最近,看着班內孩子積極主動講題的神情,我忽然有了對上述想法的解答:

第一,教師在課堂上要傳遞積極的信號,讓學生倍受鼓舞,這一點可以稱得上是精神教學。課堂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作為教師,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受到積極因素的影響,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創造各種讓學生積極成長的機會,如講題成功了、受到表揚了等成功案例。

第二,教師要利用好知識這個載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生活。國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從來不是枯燥的,但前提看這位老師能不能把生活搬進課堂,讓學生的思路飛出課堂。

第三,教師要重視思路教學,對物理來説,思路教學包括兩方面:學習思路和解題思路。教師首先要提教給學生學習思路,具體來説如新課、複習思路等。以20__河北會考物理試題為例,甚至是國中階段的物理學習為例,每年的類型題特別的固定。如果能引導學生認識到在考試前把相關的問題如巧測密度、力學綜合題等相關問題鞏固住,不僅學生的考試成績會大大提升,學生的能力將會有驚人的改變。另一點是解題思路。從某種意義上講,解題思路關係到學生的前進距離,關係到學生成績的高低,對物理來説每天的解題訓練就是能力提升的一個方面。

在現階段授課過程中,如果要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必須做到以下三個步驟:所用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什麼?怎樣在試題中找到相關的規律?怎樣在計算中鞏固這相關規律。比如在考察槓桿平衡條件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基本的概念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到哪個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實現了這一點,學生對待相關的物理問題就顯得透徹了很多。類似的例子還包括電學綜合題中的電路分析、根據電流比找電阻比等。

提升後進生興趣---複習課有感

第二節課在6班講的是功和能和機械效率的相關例題,自己採用“建築材料”做滑梯這一話題引入的。通過講解這個現象,班裏的很多孩子都有特別濃的興趣,跟着我回答出重力勢能與動能的相關概念,自己也趁着學生的熱乎勁給他們講解了什麼叫能的轉化,他們聽的還是比較認真的。在講解機械效率概念時,也是採用先講相關概念,再進行試題練習的方式,大部分學生能夠聽進去,僅有個別學生出現了走神現象。

這一結果證明了自己對成績較低孩子的授課策略“採用身邊典型的物理事例調動興趣,讓學生在高高興興的狀態中學習”是有效的,在下次授課時應該儘可能的尋找這類素材。

雖然自己在本節授課中嘗試了這種方法,但是一些孩子在課堂上還是出現了亂説話和走神的現象。如何看待這個現象,我覺得還是自己的授課沒有引起這部分孩子的興趣,或者説自己準備的素材與這部分孩子的水平不太適應,或者難了,或者容易了。又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我覺得必須對這類學生摸一摸底(拿名單問問班主任,或者底下與這類孩子私下裏談一下),看一看他們的具體水平,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相信通過這些努力之後,這部分學生的能力將會有大幅度提升

該停就停、表揚、檢測---物理複習的一點體會

看着講台下的孩子“艱難”的寫着力學考試題,我忽然發現自己正在犯一個錯誤:淨忙着給學生講題,卻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消化時間。這種“捨不得時間”的做法直接導致學生解題速度變慢了。

當別的老師正在一個勁的往前衝的時候,我忽然有一種想法,是不是可以稍微停頓一下,讓學生把他們出現的錯題真正的想明白呢?比如功率練習中與簡單機械結合的部分,在講解這部分知識時,如果能踏踏實實幫助學生把相關的原理分析清楚,肯定會有利於後續的教學。

對於這個方案,自己準備進行實施。

在考試前,自己想給學生15分鐘的自己複習時間,但是臨時又想説點什麼,於是就給學生講相關的錯題了,在講的時候匆匆忙忙,語言飛快,也沒能給學生講出什麼,純粹就是給學生“對答案”。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時索性提前給學生定位,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在做什麼:對答案或講題,或者乾脆把時間都給學生自己支配。這樣做之後,肯定不會出現囫圇吞棗現象。

在看着學生複習時,很多孩子的基本概念出現了錯誤,出現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回到家不積極記憶基本概念造成的(當然也包括教師課堂對概念的講解)。針對學生不復習的特點,結合學生手中練習冊比較富裕的實際,自己必須在最近的複習課上對學生的基本題進行檢測,幫助學生逐漸養成提前複習的習慣。

當然,使用這種辦法促進學生學習僅是下策,如果能把學生內心的動力激發出來才是上策。這一點提醒自己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讓學生真的行動起來去學習。

利用浮力巧測密度---幾點遺憾

今天給學生講解的內容是巧用浮力測密度,雖然有去年的課件可以參考,但是由於時間比較緊,沒能夠把課件上的內容調整成適合學生思考的思路,所以就放棄了使用課件。

在這節課上,自己遵從這樣的思路:以測量物體的密度原理公式引出測量,如果缺少相關天平和量筒,我們還能測量物體密度麼?提示浮力知識與物體密度聯繫緊密,能不能利用浮力知識測一下物體的密度呢?這時就給學生引入相關試題了。

在第一班上完課後,感覺學生的思路還可以,反應比較及時迅速,課堂比較流暢。思考課堂流暢的原因,我覺得主要是試題中有相關的提示,學生的思考難度比較小,他們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但當自己翻開學生的試題筆記,對比自己的課堂,覺得有些地方讓人感到遺憾:

首先,今天寫的板書實在是太差,圖畫的有點歪,字寫的不好,這樣做可能難登大雅之堂。

第二,自己只是幫助學生講解了一點試題,並沒有給學生進行相關的總結提升,所以擔心這樣做是不是會降低學生的思考水平。

第三,這些試題大部分沒有提前讓學生思考,所以又覺得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接受水平。

第四,通過翻看學生的筆記,發現孩子只是記了一些基本的結論,並沒有記錄相關的圖形或分析過程,這又提示自己必須對學生筆記內容有所強調。

20__九年級物理期末考試帶來的思考

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思考一下原因,覺得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授課過程中效率不高,給學生講的試題比較少。回想本學期的授課,自己每節課都落下一些內容,最後一算總帳,丟下了不少東西。在下學期的授課過程中,必須要對所講內容進行精簡,只要是自己講解的內容,學生必須做到聽會。

第二,有一些學生在教師講課過程中聽講並不是很認真,出現了低頭脱離教師講解的現象,這樣的孩子一般成績都下降了。針對這一問題,自己在下學期授課的時候必須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只要自己講課的時候,學生必須要認真抬頭看教師,而且要形成固定的聽講習慣。

第三,對一些成績比較低的孩子沒有具體的幫扶措施。在教學過程中,自己早就發現一些孩子理解水平極其的低下,也發現個別孩子在課堂上迷迷糊糊,根本就聽不下去講。面對這些嚴重問題,自己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糾正,比如單獨給這些孩子打印一些作業,代替統一留下的作業,或者對這些孩子的筆記記憶情況進行檢查等。

第四,自己不能保證班級孩子的作業獨立認真完成。每次自己進入班級裏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些孩子在匆匆忙忙的抄着作業。自己應該思考一下怎樣對這個不良現象進行糾正。

第五,自己在教學中投入也不夠,有一些分神的現象與做法。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學生出現了分神現象。

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實踐總結分析自己的教學和教育,不斷的反思,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老師。

國中物理熱機教學反思 篇14

開學初,代表我們國中物理教師到西寧市參加了新課程標準的培訓,主要學習進行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__版》總體框架的解讀,下面就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

作為一線的國中物理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物理學科而言,原來的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物理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國中物理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是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五個課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非精英教育。過分強調學科中心或學科本位,將課程設置的重點放在學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導致學習內容難、繁、偏、舊等,並且物理教學也容易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無疑會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的情緒。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等。

理念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國中物理課程是學生在綜合科學課程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物理分學科課程,因此,該課程的設置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即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要依靠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自學式、探究式等。已有證據證明,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新課標從過去單純強調知識的傳承變為全面落實課程的三維目標。於是知識本身的重要性相對下降,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性相對提高。

理念四: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福音,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傳統科學教育強調科學的萬能、神聖以及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也正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欠缺深思熟慮,我們的星球正面臨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應、人口膨脹、自然資源枯竭等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類開始客觀地評價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理智的思考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而肩負培養學生科學觀的科學教育應重視及時反應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使學生在涉及科學技術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從它對社會的正反兩反面的影響去考慮,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過多地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或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科學精神、積極的學習情緒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有關評價指標單一,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評價結果則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忽視各個時期個體的進步狀況,因此不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為實現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如:1.進行發展性評價。例如建立成長手冊(也稱檔案式評價)。2.積極探索書面考試題型的改革。

對一線物理教師提出的兩點基本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理念。

新教材對物理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更高,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沒有創造性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我認為為適應新教材的需要,應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素質:①有敬業、樂業、勤業的精神;②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在整體把握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同時,能居高臨下地分析和處理教材;③掌握教學藝術水平。因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⑷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教學進行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

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物理知識,而且滲透了大量的物理學思維方法,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從通電在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發現了電流的磁場等。學習物理,應該學習物理敏鋭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維能力,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學習物理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宏觀到微觀是思維方法。同時還應該學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虛擬假定法等。並自覺地運用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與眾不同新觀念,新思維,然後歸納總結,從中篩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樂於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國中物理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能有一番新的景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er4w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