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閲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課文的能力外.還重視學生説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我把課堂這個大舞台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説。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懷念》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一、畫一畫: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勾畫出來,並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孃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二、説一説:文中自己最感動的句或段落讓學生各抒己見,説一説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説自己最喜歡之處。這時,有的學生説最喜歡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説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有的學生説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還有的學生説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等等。然後我把學生各自喜歡的段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説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自己感動,只要他們説出來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行。

同時,有的同學對以上同學的看法會有不同看法,可以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見解。説出來,感染其他沒有發覺的學生。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2

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下面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談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堂課的教學中,為了避免音樂課教學中單一傳受知識、枯燥無味的教唱等,老師用“聽音樂式步步深入導引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思維隨着“真善美”這根主線進行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又充分採用激勵性學習方法,使教學環環相扣,緊湊而不散亂,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較為科學合理,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通過觀察發現、感受到生活的美,並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3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及時地、有效地進行反思,科學、全面地分析教學過程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反思,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計劃更迎合實際需要。這對提高教師個人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學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優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綜合素質都有着重要的意義。那麼,怎樣寫好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反思。

1.思效——自我評價

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課後反思要做到“當堂思效”。即上完課後要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作一個自我評價,比如分析學生哪些內容掌握得好,哪幾部分有困難,哪些學生學得成功,還有多少學生需要指導等;同時,還要堅持“單元思效”,即對一單元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如在學習用英語問候他人時,我根據課文內容作如下的安排:

1、學生聽錄音,感知課文。2、聽音,識圖。3、聽音,重複課文。4、分角色朗讀課文。上完課我發現學生非常的聽話,總是跟着我的思路走。老師讓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狀態,我就思考這樣的學習會不會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呢?答案是否定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教案做了重新調整,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在熱身複習之後,我展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多學一些禮貌用語。我告訴學生要開展評比“禮貌之星”的活動。比一比看誰能獲勝。任務的提出,給了學生一個學習的動力,讓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的積極性就高了。當我組織學生參加“找朋友並問候你的朋友”的活動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高潮。他們拍着手,興致勃勃的去交朋友,用英語問候朋友。

2.思得——總結經驗

一節課結束後,回顧教學過程,體會學生學習的成功之處,教師一定能從中受到啟發,總結成功的經驗,如能及時記錄,可作為日後教學工作的借鑑,有助於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如我在教“cock(公雞)”一詞時,突然有個男孩子怪聲怪調地説:”有沒有母雞呀?”頓時,全班一片喧譁。我沒有馬上批評那個學生,而是平靜地説:”有,不僅有母雞,還有小雞這個單詞。”接着一一講解,並表揚了那位學生好學好問,但也批評了他説話的態度。我覺得這樣機智的處理,既沒有干擾正常教學,還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受到了教育。

3.思失——及時補救

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必定會有所失,學生的性格各異,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如教法的運用,知識的講解,例子的選用,板書的設計,學生的反應等方面,課後都會覺得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對於教學工作的不足,要反覆思考,仔細琢磨,採取措施,及時補救。例如在上完《thisisourschool.》這一課時,我進行了反思:時間的把握不好,精神緊張,生怕不能夠上完自己準備的內容而提前講課,而在感覺時間有餘時又沒有及時地調整教學進度,還是快速地講完內容,這對整節課影響很大。因此覺得以後再上這節課,可讓學生仿照課文自編對話,時間可控制得當。或在備課時就要預防時間過多的情況出現,準備音樂或短片,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讓學生欣賞,既讓學生放鬆了身心,緩解了孩子的疲勞,又將時間把握得合理有度。

4.思改——得出新法

“思”的最終目的是“改”,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得失的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提出改進教學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思“改”對我們從事多班教學的英語教師來講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授用英語問候他人時,因為有了前一個班教學後的反思,所以在後一個班的教學方法就改變了,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高。

5.思疑——提升自我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學生當堂提出的與課外知識相關的問題,我們未必能當堂一一作答,出現“卡殼”現象在所難免,這種“教然後知困”值得我們深思。如在教《atthezoo》這首小詩時,我講到了袋鼠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動物,當時,就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你知道考拉嗎?英語怎樣説呢”,就這個問題我確實是不知道的。我對學生們説等老師回去查到了再告訴你們,或者你們也可以從網上找到答案再告訴老師。聽我們這麼一説,學生們回家後就積極查找資料並在第二天告訴了我。當然,我也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

課後反思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一位優秀的教師,上完課後必然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反思。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課後反思都必須用文字記述下來,寫成手記。教學手記記的應當是有價值的東西。下面三個方面可供參考: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了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如在上《新標準英語》第二冊第十模塊第一單元時,我採用了歌曲鞏固句型,即用《兩隻老虎》的旋律,把句型whereis…?it’son/in/under….編成歌詞。同時把學生喜歡的“福娃”當作詢問的對象,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高漲,教學效果非常好。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吸取的教訓。在一節公開課上,由於擔心時間不夠,在學生做遊戲時,對於個別學生違反規則時沒有把他指出來。過後我進行了反思,認為這個環節成了這節課的“敗筆”之處。因為這個活動除了鞏固三個方位介詞之外,同時旨在培養學生的誠信理念。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總之,寫課後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只要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會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4

本課已“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站立式起跑、跳高、前滾翻的基礎上展開教學。以障礙跑為主要內容,投地球為輔助內容,着重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強烈的競爭意識,以及為小組爭光的團隊精神。

一、準備部分

在課開始利用談話的方式與學生交流特種部隊的軍旅生活、軍人風範,感受特種部隊的吃苦耐勞、乾脆利落、乾脆利落、不輕言放棄、保家衞國的優良品質。然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一名特種兵的身份完成一次野外越野演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躍躍欲試。為使學生快速地進入角色,並起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我安排了站軍姿、原地三面轉法、集體行進和基本功練習。但由於學生的興致非常高,紛紛表示這節課要如何如何表現,造成了講解時間的耽誤。

二、基本部分

1、障礙跑

在嘗試障礙跑中,我設置了體育超市,讓各組學生自主選擇障礙物、自主設計路線和商討通過障礙的方法並進行嘗試。由於講解不清,學生的調節、組織能力較差,使課堂出現了混亂。通過我的引導使學生掌握障礙跑的方法後,開始遊戲。由於學生急於觀看比賽,為本組加油出現了圍攏,隨意走動的現象,使跑動受到阻礙,沒把特種部隊應有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貫穿於遊戲中。

2、投地籃

我利用特種部隊投彈演習自然過渡,引出遊戲投地籃。受器材的限制,課前讓學生準備紙球代替壘球將球投入籃中,既環保又使廢舊物品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分兩組組織學生圍成圓形進行投籃練習,多者為勝。

三、結束部分

為慶祝演習成功,帶領學生扭秧歌,讓學生擺出不同的造型進行“拍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地放鬆。由於組織障礙跑時浪費了時間,使放鬆活動顯得倉促。通過自評、互評反思演習成功的原因,激勵本節課聯繫生活中的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體育來源於生活。但整堂課的語言繁瑣,如何實現體育課的精講多練把握和使用好激勵性語言、口令性語言、指導性語言,是我今後教學中需要不斷學習的方向。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5

複習課是英語課教學中的一個基本環節,是學生所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點來作簡單的自我介紹

本節課我通過學生對話複習所學句型,閲讀示例,根據示例作自我介紹,學生能説並寫出簡短的文章。

本節課第一環節學生對話,我感覺設計的不是很合理,一一對話浪費了不少時間,效果不是很好,以至於寫作不能在課堂上完成。第二環節閲讀示例,未能給學生示範,也未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讀。第三環節學生自我介紹展示較少,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整體銜接不是很緊湊。

反思後,我對本節課進行了修改,我認為第一環節可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練習,然後兩兩對話進行展示,這樣就不會使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第二環節的閲讀可讓學生領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來強化。第三環節可讓學生先寫後讀,這樣可適當降低難度。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不論是複習課,還是新授課,教師都應注重學生的基本功,而且教學設計是應: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更加註重學生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而不僅僅是認知目標,要把學生看成是全面發展的整體。

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生特點來靈活安排,可適當作一定的調整和取捨。

三、教學設計時,不能以教師的思維來代替學生的思維,要給學生留一定的空間。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設計課堂的每個環節,多關注每位學生,不斷的反思總結,真正達到課堂的高效。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6

孔子説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由此可見思考的重要作用了。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搞好教學工作。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

即備課階段的反思。從目前的現狀看,主要有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慮班級和學生實際情況;二是有些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不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憑藉原有的經驗設計教學,依然“穿舊鞋走老路”或“穿新鞋走老路”,要克服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條件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教訓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為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教學中的反思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樣的話,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就不再是“人、物”關係,而是“我、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更是老師與學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因此,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在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設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和“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從而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提到有效備課,大多數人想到了集體備課的開展、個人備課的完善、教學目標的設臵、教材考綱的分析、重點難點的突破。而要想使上述內容能夠在備課過程中順利完成,離不開教學反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可見反思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有一句話説“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其實對於我們教師來説這種情況同樣存在。自己所接手的學生,最長是教他們三年,短的只有一年。每年的學生不一樣,所發生的教學事件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師的工作不是説教完一輪從高一到高三就結束了,以後就可以按照上一輪的模式再來,而一種充滿變數的工作。

案例:機體的免疫調節一課課前反思中對學情的反思

免疫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過的一種生理活動,有時候經常提到對某病產生免疫力了,或者學生親身經歷的注射疫苗等,所以學生對於這一部分知識並不陌生。但是由於在國中的生物課中對免疫的內容只是很少的一點介紹,所以學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於機體中的免疫是如何發生的,具體過程是怎麼樣的,有哪些器官、組織、細胞參與等問題並不明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在於免疫的具體過程。

另外,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有:體液調節、免疫調節的基本過程圖記憶困難;哪些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的作用容易混淆;一些細胞(如T 細胞和效應T細胞)的作用出現錯誤等。這些內容在授課時要重點解決。基本過程可以通過學生相互之間複述、自己書寫相互檢查等方法加強記憶理解;對於細胞的作用既要求學生整理總結,同時教師也要進一步強調,並且輔以相關的練習更加鞏固。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備而來方能胸有成竹”,縱觀目前的課程改革,它改的是不適合時代進步的教學模式,而提倡的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直接目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效率,那麼作為一線老師如何去上好課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上課對於老師而言是一件事,那麼做這件事的“預”和“備”是什麼?那就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備課,對於教師而言,備好了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是要想上好課,卻必須要備好課,所以備課對於老師的上課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在新形勢下的有效教學中老師應該如何備課就顯得格外引人注意,為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和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己任,老師們要做到有效備課。

我們的備課是否能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用到,而不是成了一種華麗的擺設,如果那樣有如寫文章出現“形” 與“神”分家,結果備課和上課成了兩張皮。二是出於個人利益而言,老師的備課要對自己的上課有幫助,怎樣的幫助呢?一致認為是有 利於 老師用較少的時間並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另外,教師有效地備課還有助 於 老師個人的發展,叢自身利益出發,沒有老師不希望自己能更快的獲取高級職稱,所以有效備課是很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水平的迅速提高。三是教師這一行業被賦予“教書育人”這一神聖的光環,“做一名老師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師更不容易”,“好老師”不能只圖個人利益而誤人子弟,尤其處於知識時代的教育改革,因課時數少則要求老師要想方設法把知識讓學生快、紮實的掌握,這就要求老師要有效備課,向課堂要效益。以上是在前輩教育工作者的成果基礎上,我略説了個人對有效備課的認識。那麼有效備課都要“有效備”哪些內容呢?用我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並結合資深專家的經驗來淺談一下。

有效備課主要從這麼幾方面入手:教學目標、學生學情、深挖教材、資源準備、框架內容、過程安排、練習準備等,下面我就逐一來説一下我個人對這幾方面的認識及處理情況。

教學目標是規定教與學全過程的綱領,也就是老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新課改下的課標已經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大綱,老師要想做好有效備課就必須先做好教學目標的有效確立,因為教學內容始終是圍繞教學目標來確定的,所以備一節新課老師先熟悉這一節課要上的內容有哪些,然後分析思考通過上這節課學生要達到怎樣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等,這裏的“怎樣”是一個“度”,如若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無效或低效的備課,類似蓋大樓結果卻畫出了一間平房的草圖。此外,目前有些學校老師用的書中有一本叫“三維設計”的,裏面每一節 都為 老師準備好了三維目標,雖然如此老師們不能把其上的照抄下來,但老師可以參考此書和教參來規劃自己的教學目標,因為有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共用相同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通過思考形成有助於自身教學的教學目標不僅利於自身的發展還響應課程改革,何樂而不為呢?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7

本學期學校在第二課堂開設了乒乓球課,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收穫很大,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總結有以下幾點:

1、在教學中,應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教學內容、手段、方法、組織形式要因人而異,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體質健康發展需要,發掘學生的潛能。根據學生的能力,將學生分組,掌握不同難度的技術動作,使學生都能完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在教學中,應力求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思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學生求知慾望。本次課的教學主要是學生自我探索技術動作的重難點,在練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老師的幫助提示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3、在教學中,應以興趣愛好的一致性為前提和基礎,注重培養“骨幹”併發揮其“骨幹”作用,以起到“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在分組教學中,選擇技術比較好的同學作為組長,幫助指導其他同學的技術動作,並起到示範的作用。

4、在教學中,要側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練習手段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能力,懂得自己如何鍛鍊的方法。在教學中學生自我練習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自練意識,讓學生從中得到樂趣。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8

本節內容是教學畫垂線,在以前教畫垂線的方法比較單一,教師講得“苦”,學生學得“累”學生對圖形的平移和垂直的過程弄不清楚,過去教學只能憑粉筆畫出的靜態圖來講解比較費勁難解。現在教學畫垂線的畫法時,我利用計算機在操作上動態顯示重合、平移、畫線和標上符號整個過程,既直觀又形象,同時學生的視覺被調動起來,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學後的一些個人體會。

一、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中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畫垂線的意義,培養學生 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

二、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作圖過程

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積累,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衝突而引發認識結構重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探索“畫垂線”的方法。

三、 自主探索,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含義。

學生在本節教學中不是簡單的用耳朵聽數學,而是用眼睛觀察數學現象,用身邊的數學現象理解數學知識,同時用數學知識解析身邊的現象.

在接受學生理解“點到直線距離”的含義時,我深知這個內容是這節課的一個教學關鍵點,所以在講授的過程中,我把直線外一點設為我們學校,直線設為馬路,直線上的點設為馬路上的建築物,然後讓學生通過觀察屏幕,找一下從那裏到學校距離最近,這時我把所有成功的機會,表現自己的機會都給了學生,請學生用尺子到屏幕上量一量,從而發現“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學生理解了這個含義後,我再出示剛上課時的跳遠情境圖,接着讓學生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馬上覺得學有所用。都能準確地測出題目中小明跳遠的距離。再出一個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練習。通過知識的鞏固,加深了學生對“點到直線的距離”這個含義的印象。

在教學中,自我感覺有些地方還有待加強,如課堂上鞏固應用安排的少,如能再安排一個開放的練習題拓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效果會更好些。另外,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一直都比較注重從正面去教授學生,如果能舉些反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學習的話,知識掌握更會更牢固些。總之,整節課從跳遠情境圖引入,到體驗畫垂線過程,再到探索“點到直線的距離”等,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了活動,使學生們主動快樂地構建數學知識,認識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9

今天和孩子們學習了課文9《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在 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沒有按照常規的學完課文後再領着孩子們練習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而是將這個環節放在了課的開始,採取和孩子們聊天的方式,請同學們説一説 自己在數學課上都知道了那些方位,孩子們馬上就告訴了我“前後左右”還有“上下”,於是我藉機將“前後左右”寫在了黑板上,然後請同學們用“我的前面是 ,我的後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孩子們説得非常好,張淼和姚蘇航在介紹的時候還非常幽默地説, 我的右面是一面牆,我的左面是一面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0

《孔明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 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落實的不盡如人意,現總結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處,感知人物形象

1、我以複習 舊知為突破口,讓學生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小説的三要素不外乎:情節、人物、場景。我把重點放在了人物上。先從結尾周瑜的感歎入手,抓住“神 機妙算”一詞,在學生並不完全理解詞義的情況下,不急於查字典,而是直接讓學生在全文中去找諸葛亮神機妙算體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為什麼你覺得他這麼做很 好。學生踴躍發言,基本能夠把這些句子找到,還説出了自己的理由,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並沒有完,本文人物既然是重點,那麼,怎樣才能夠在不偏離中心軸 的前提下挖出人物形象諸葛亮呢,我把諸葛亮知人心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通過讀,通過交流知道諸葛亮怎樣識人心的,我把課文的2、3、7、8自然段作為重 點,以讀代講,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

2本課我教學的重點之一放到了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於這篇課 文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以對話形式組段。在教學中我提出:“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表演有關情節,給周瑜和諸葛亮兩人加上他們説話時的動作、語氣、神情。並想 想為什麼這樣加?他們在説話時想些什麼?”我希望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研讀與合作探究交流,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3、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

1、情境採訪,深化認識:

如,教師作為《三國週刊》的記者採訪“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現我佩服不已,請問您在向周瑜立下軍令狀時,怎會有如此把握?”學生會自然地對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總結,並加入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2、作業設計,拓展延伸:

在 課的結束部分,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 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後,總結出: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講完時,我佈置學生課餘時間再讀《三國演義》,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讓學生 在文學名著中去學習和積累,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二、整體來説這節課還算順利,我卻從這節課中看到了許多不足。例如:雖然説在我的引 導下,學生認識了周瑜的陰險狡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這並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我感到學生只是再讓我牽着走,缺少自己的看法,對文本只是盲目的服從,沒有 質疑能力。課堂看起來比較活躍,可是缺少思想的孩子會讓課堂顯得沒有靈魂,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思考,會思考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課題。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1

學完課文,我還讓孩子們同桌合作,一個做影子,一個做小孩,表演書本的內容。其他孩子邊看邊念課文。這似乎讓學習變成了遊戲,孩子們非常投入地準備,又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鞏固了課文。

思考:

1.教學內容如何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教學目的?

2.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培養他們的“質疑問難”能力,這個要求會不會過高?

教學這個課時後,我有如下體會

1、注意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應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如教學一開始,我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然後説説:我的左邊是,右邊是,他們都是我的好朋 友。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2

河水像一位温柔的母親,緊緊擁抱着小船。小船在河水媽媽的懷抱裏慢慢地飄遊。由此,作者聯想到他們像一對母子,又像一對無話不説的好朋友。詩歌的第一節和第二節形式相近,從內容上相互承接,比喻貼近自然。

詩歌的內容雖然短小、通俗易懂,但如何讓聾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到母與子女之間的平等與關愛仍是個難點。教學中我採用了表演法。第一小節中我飾演了寬闊的河水,找了一個學生飾演小船,我抱着小船輕輕地流淌。第二小節中我飾演了一位媽媽,找學生飾演孩子,我抱着孩子一起玩耍遊戲。通過這樣的情境表演,聾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母子之間的關愛之情。我認為這一教學內容是成功的。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3

反思一:

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 ,玩 ,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説、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説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説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反思二:

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彙,英語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包天仁語)俄羅斯通常在國中一年級開設英語課(相當於我國的國小5年級),每週3節課,第一學年即要求掌握約1300個英語詞彙,學生到高中畢業時要掌握1萬以上詞彙,基本可以讀懂英文原著。而我國現在對高中畢業生的要求是掌握20__詞彙(包括詞組),新研製的'課程標準'要求掌握4000個左右的詞彙。我們應該借鑑國外的經驗,儘快解決英語教學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現狀。

而目前在國小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説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國小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國小生學英語的瓶頸。

反思三

國小英語教師應有發展意識

一向以來,人們國小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為國小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為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現代英語的變化,特別是口語方面的變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1、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更因為國際互聯網的形成,人們之間的交際變得越來越簡捷。説話簡單快捷,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徵。現代英語在這方面的變化表現為“一字多用”。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英語詞彙急劇增加,並且我們發現,現代英語詞彙有相當一部分是取得新義的舊詞,如,“input”(輸入電子計算機的數據),“store”(電子計算機的儲存器),“drive”(計算機驅動器)等。

3、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也許是美國對世界政治、經濟影響日益強大的原因,美國英語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以使用美語和發美國音為時髦。

4、口語不斷侵入書面語。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有正式、非正式、書面語,口語,方言,俚語之分,然而當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我們的英語教師不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堅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不瞭解現代英語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那麼,我們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他們會發現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多麼bookish(書呆子氣)。而教師自己則可能甚至連國小生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些常用語也可能會出現理解性的錯誤。

反思四:

國小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

在國小英語的教學中,因為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緣故,很多國小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一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彙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濃縮。對英語詞彙的準確理解,和對語言環境的認識和創設和把握,需要對文化的比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對該族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學習,通過對該族語言文學作品的研讀,通過對該族文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瞭解。而讀原版英語經典著作的學習,是達到這三條的捷徑。

反思九:

目前,國小英語作為了主課.讓我幾多歡喜幾多憂愁.驀然回首,自己已經工作了14年了。以前的輕鬆日子一去不復返."有壓力就有動力."我要積極調整好心態.把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反思就有進步.我們要經常反思我們的工作。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會存在着一些問題。一、小組合作沒有生成,變成了簡單的機械重複。二、課堂激勵語言和方式不地道。三、課前與學生交流使用的語言無意義。四、教學方法和手段缺少目的性和實效性。五、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的關注不夠,兩極分化。六、缺少教學反饋,讓學生運用學到的語言進行自主表達(即説和寫)的教學效果檢驗過程不夠。七、提供給學生的語言太少。

對於課堂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我們一定要加大語言的輸入量,注意語言的積累。“語言是有聲的,所以語言的積累是聽和説的積累;語言是有形的,所以語言的積累是讀和寫的積累;語言是有情的,所以語言的積累是情感交流的積累。”我們的教學設計要“可言可語”,教學方法要“有言有語”,教學過程要“又言又語”。我們要使用準確的教學語言,注意語音語調,尤其是句子的重音;減少機械性模仿和重複,給予學生更多時間和更多的學習內容;聽力訓練時使用清晰、地道的聽力材料,聽的同時不要讓學生看材料;不提倡書空,建議讓學生用紙、筆來書寫,以便教師檢查等等。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教學技能和教學智慧。令英語課堂教學既具科學性、有效性,更具藝術性。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4

記得上這一篇課文我準備得還比較充分,上課的前一天晚上鑽研教材到很晚。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一節課結束。在短短的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困難比較大,而且這篇課文比較長。怎麼辦?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精選教學內容!首先,我已經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了課文,把認識生字的問題解決掉,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其次,對教學內容要有取捨,不能面面俱到,要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疑難所在取捨教學內容。

一開始,簡單的一兩句話就切入到課文:清明節,我們緬懷先烈,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兩萬五千里長徵的途中,在過草地的時候,有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金色的魚鈎》。我讓學生跟我一起板書課題(目的是注意“鈎”的寫法);如何讀題目,哪個詞語應該讀重一點?學生有説“金色”,有的説是“魚鈎”,我讓他們試着讀一下,他們發現還是應該重讀“金色”。看到題目,你有什麼問題?有學生舉手問:“為什麼這個魚鈎是金色的呢?”還有一個同學問:“為什麼用‘金色的魚鈎’作為題目呢?”我對他們敢於提出問題表示讚揚。隨後,進入初讀了解大意,提出自己困惑的階段。我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學生概括大意的積極性不是太高,舉手的僅一、兩個。下面讓學生提出自己閲讀中的困惑。有一兩個學生重複了剛出示題目時的問題,即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另外有兩個問題是對課文中句子的理解:1、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為什麼有千斤重?2、還是這一節,最後一句“……最後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我知道。這個意思是什麼?這兩個問題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讀書,然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掉。另外一個問題是:“我,我早就吃過了。看到碗裏的還有沒吃乾淨,扔了怪可惜的……”這個最後的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一個學生認為是語意未盡,另一個學生馬上反對,認為是説話被打斷,因為下文有我打斷説的話,應該是説話的省略。我當時都肯定了他們的觀點。但是現在想想,不應該是語意未盡,第二種觀點更有根據。學生的這幾個問題解決掉,時間只剩下4分鐘。我預設的幾個問題只好擱置起來,例如,課文是抓住老班長的什麼來表現他的精神的?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深情地朗讀出來。……最後,我回到課文最後一節,結束了一堂課的教學。

我在反思,略讀課文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處理?是全部在課堂上解決,還是部分解決?如今天,把學生的全部問題放到課堂來解決,就出現自己預設的一些重要的教學內容被耽誤掉的情況。看來,要客觀看待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對他們的問題進行梳理和歸併,對於個別的問題(遠離教學目標的)可以讓他們課外去解決。要把學生的問題和自己預設的問題整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具備靈活的教學機智,這一點我還做得不夠需要進一步提高。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5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角度”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記敍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緻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最後,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第二課時在處理重點詞句的引導方面,我抓住“掙脱”“連飛帶跳”“落”等詞語讓讓學生感受鵝的害怕以及“飛快”“提”“握住”等詞語感受金奎叔對鵝的不害怕,並採用多形式的朗讀內化詞語加深體會。另外在設計中能始終圍繞文本思想內涵組織教學,語文人文性特點落實到實處。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6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説,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國小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篇17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敍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説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如: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後的思考題:“過河後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説些什麼?”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説:“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着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的問:‘孩子,你怎麼了?’小馬抬起頭委屈地説:‘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媽媽聽了小馬的話後,説:‘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為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後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小馬聽了媽媽的安慰後,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説:‘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説,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才會明白。’老馬高興地點頭稱讚:‘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穫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説:‘媽媽,今後你有什麼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這時,我班的另一位同學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緒了,索性站起來説:“老師,再來聽聽我的故事吧。”“小馬馱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對媽媽説:‘媽媽,我回來了,面磨好了。’媽媽稱讚説:‘你真是個能幹的好孩子。’小馬這時又忍不住對媽媽説:‘媽媽,今天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親自去試一試,才會找到正確的答案。’老馬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這位同學一邊説一邊用手比劃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樂的小馬。“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錯。”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裏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ejw7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