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通用19篇)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通用19篇)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

一、課前遊戲鋪墊巧設伏筆。上課前我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手印,並引導觀察這手印像什麼。這一設計,一方面為理解“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提供思維借鑑,使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而且遊戲的形式,暢所欲言的氛圍又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奠定了整堂課的感情基調。一下子就把學生從課間玩耍的情境中吸引了過來。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通用19篇)

二、電化激趣導入新課。大理學家朱熹認為:“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起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隨着錄像播放,我説:“下雪了,下雪了!大樹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孩子們,厚厚的雪地在召喚着你,你最想做什麼呢?”這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會在雪地裏做什麼嗎?”進而導入新課。

三、講授重點,巧用電教。孩子對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認識,他們的熟悉來源於生活、電視、動畫片和書本等,但對這些動物們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卻不怎麼清楚。同時,瞭解這幾個動物腳印的形狀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授這段時,結合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不過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輕鬆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在孩子深深地被小畫家們的作品感染的時候,我巧妙設問:“他們能輕輕鬆鬆的畫出這樣美麗的畫,這是誰的功勞呀?”接着我回頭來學第一句,不用多加指導孩子就讀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高興、欣喜、若狂之情。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2

一、課前遊戲鋪墊巧設伏筆。上課前我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手印,並引導觀察這手印像什麼。這一設計,一方面為理解“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提供思維借鑑,使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而且遊戲的形式,暢所欲言的氛圍又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奠定了整堂課的感情基調。一下子就把學生從課間玩耍的情境中吸引了過來。

二、電化激趣導入新課。大理學家朱熹認為:“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起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隨着錄像播放,我説:“下雪了,下雪了!大樹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孩子們,厚厚的雪地在召喚着你,你最想做什麼呢?”這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會在雪地裏做什麼嗎?”進而導入新課。

三、講授重點,巧用電教。孩子對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認識,他們的熟悉來源於生活、電視、動畫片和書本等,但對這些動物們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卻不怎麼清楚。同時,瞭解這幾個動物腳印的形狀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授這段時,結合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不過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輕鬆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在孩子深深地被小畫家們的作品感染的時候,我巧妙設問:“他們能輕輕鬆鬆的畫出這樣美麗的畫,這是誰的功勞呀?”接着我回頭來學第一句,不用多加指導孩子就讀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高興、欣喜、若狂之情。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3

1.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對四個小動物在雪地上如何畫畫,怎麼畫一目瞭然。

2.適機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如讓學生用"有……還有……有……和……"的句式説説雪地裏來了哪些小畫家,規範了學生表達的語言。

3.在理解第四句時結合圖片理解了小畫家的畫與自然界裏的一些景物是多麼相象,然後結合四個小動物,反覆誦讀,這句話。

在課堂上,老師那富有兒童化的語言和優美的肢體語言帶給學生們的更是一種享受。老師範讀課文後,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讀,培養了學生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適時機地向學生拋出便於討論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議一議中統一思路,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逐步得到培養。另外能引導學生在朗讀後進行自評,互評,學生的評價水平逐漸增強。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老師讓學生展開想象,小雞畫的像竹葉,還像什麼還讓學生想象雪地裏還會來哪些小畫家,會畫什麼這樣的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4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語文上冊最後一個語文園地的第二篇課文。

一,教材

這一課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鑑於本課是本冊教材最後一單元的一篇課文,因此在全冊便起着"鞏固識字,用學到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朗讀課文,能提出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並能討論解決"等作用。

一,課時劃分合理:

正確朗讀全文,理解課文1—4句,感情朗讀,瞭解不同動物的腳印特點。會認其中的5個生字,學寫2個生字。對於5,6句只要求讀準字音,讀正確就可以了。

二,整堂課"趣"字當頭

無論老師言談舉止或各環節教學設計,都圍繞一個"趣"字。應該説一節課四十分鐘對一年級來説是很漫長的,但這節課卻緊緊地抓住孩子們的心,學生們至始至終處於一種高亢的學習狀態中,課堂效率極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本節課開課環節創設了如下情境,用課件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句話。自然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產生了自主學習課文的慾望。

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課堂的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5

中國民居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閲讀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説明文,介紹了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學習這課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發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説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在教學之初我先看了去年我曾寫的教學反思,我知道了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和民風民俗很簡單,因此,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學瞭解。

教學中我重點指導了《各具特色的民居》這部分的學習。

首先我讓孩子們掃讀寫客家民居的部分,找出這部分的中心段。孩子們很迅速找出了“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着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然後引導孩子們理解課文“奇葩”,“葩”我先讓孩子們觀察字型,然後猜到底指什麼,有的孩子很乖巧,馬上猜出“葩”就是“花”。此時我讓孩子們再次朗讀這個句子,這裏把什麼比作奇特的,特別的,非凡的花呢?孩子們都知道了把客家民居比作奇葩,通過這個過程的學習,孩子們也知道了這個自然段採用了打比方和列數字的説明方法。

接着,我讓孩子們圍繞“奇”去體味課文。孩子們從客家民居的地理位置、材料、作用、文化特徵這幾個方面去認真朗讀品味了課文。

最後我讓孩子們動筆寫了寫“我們村的房子”。大多數孩子都能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村裏房子的特點,比如做房子的時候要請風水先生看地,擇黃道吉日動工;房子一般是主體房和附屬房兩部分,主體房主要是休閒卧室,附屬房裏餵養畜生,做飯……孩子們的觀察比較仔細,介紹某個方面的特點比較具體。但是在孩子們的小練筆中我發現孩子們的介紹比較枯燥,不能應用多種多樣的説明方法使文章顯得形象生動。孩子們的習作能力還要進一步提高啊!這個任務也是任重而道遠啊!

《傣家竹樓》我讓學生自學,抓住竹樓的“美”去學習體會。當然,體會竹樓的美不勝收,詩情畫意主要是通過朗讀去體現的。

教完這課,感覺有些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我總是在課中才發現孩子們的注意力不太集中,神遊得太遠,然後才採取措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在一開課就牢牢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啊!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6

真正的品就在學生對文章優美佳句的欣賞上。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行找出自己喜愛的地方,然後説明喜愛的原因。許多學生都喜歡寫三峽夏季水的畫面。於是便抓住機會,誘發聯想,想起一些與此地情景相似的詩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比如:遠程教育 資源中的課程資源中的有關的詩句,夏季水流湍急,學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還想到了許多寫水的詩句。這既是一種對課文的理解,又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有的學生欣賞遠程教育 資源中的課程資源中“清榮峻茂”的圖景,於是課堂上對這四個字進行展開擴寫,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四種圖景描摹出來,結果,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擴寫不滿意,認為自己的擴寫使原文那種深遠的意境變得平淡了,好多豐富的內涵也沒有了。

經過比較,學生深深體會到了資源魅力所在。還有的學生喜歡秋季的悽清,面對兩岸高峻的山嶺,聆聽悲哀婉轉的猿的叫聲,遠程教育 資源中的課程資源中,有這樣的畫面,學生一看,觸景生情。這種直接面對文本的傾聽和思考,拉近了學生與古代時空的距離,彷彿聽到了作者曠遠的呼喚,彷彿看到了作者對壯美河山的歎仰。如果説《三峽》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麼學《三峽》,利用遠程教育 資源中的課程資源,人也與自然景觀成為一體了。在此基礎上,練習寫導遊詞應該是信手拈來了,完成了聽説讀寫能力訓練的全過程。

總之,本節課,氣氛和悦,學生既參與了課堂,又學到了知識;既懂得利用遠程教育 資源中的課程資源,又提高了學習興趣。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7

生動的評價語。課堂是學生和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富有趣味性的生動的評價語能給課堂增色不少。以往我總能給予那些朗讀動人或回答問題準確、精彩的學生以肯定、生動的評價,但對那些朗讀不到位的學生卻不知如何應對了,又不能太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只能説“哪個小朋友想跟他比比”。其實這樣對於他的朗讀指導沒有落到實處,這次教學中針對我的這個不足點,同事們告訴我,貼合孩子心理的評語既能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也很有趣味,讓孩子能立馬能領悟到自己讀的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着人民英雄紀念碑。

”如果孩子讀得太快,我這樣評價道:“呀,這廣場有點小啊,這紀念碑也有點矮,誰能把它讀得又高又大?”比如“道路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孩子讀得太快了,我又可以這樣評價“這麼美的景色一晃眼就過去了,你能慢慢地讀,讓我們慢慢地欣賞嗎?”這樣形象生動的朗讀指導和評價對孩子朗讀的進步很有幫助。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8

我針對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了導入和朗讀過程。導入效果出乎地預料得好。揭示課題後,問學生:“看到這兩個字,你想起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孩子們對雪的印象太深了,所以,談得也很不錯。

我讓孩子自己描述學的樣子。有的同學説:“雪像棉花一樣白,落在臉上,像冰激淋一樣涼。”(多好的感覺,説出了他對雪的喜愛。)還有的同學説:“雪軟軟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談到玩雪,更是興奮,打雪仗,堆雪人,滾雪球,在雪地上畫畫……。大家沉浸在美好回憶當中,這時,我話鋒一轉,用緩慢的語氣説:“可是啊,在我國台灣省,是很難見到雪的。”(課文第一句話)學生靜了下來。我捧着課本動情地讀課文,有的孩子打開了書,邊聽邊看,有的只是坐着聽,我都沒有説什麼。從安靜的氣氛和孩子們的眼神看得出,他們沉浸在課文描繪的情境中了。讀完後,我問:故事講了什麼?他們很快就能三三兩兩地補充着説出課文大意。

這個環節,之所以成功,一個是上課伊始的導入緊扣孩子的生活,又把他們正在談論的話題和課文開頭巧妙地銜接在一起,使學生自然地進入課文的學習。其次,老師的範讀起了很大作用。範讀課文的時候,我不是平鋪直敍地讀,而是讀得動情,讀得投入,如同回憶我自己的一個美好的記憶,把學生帶入了情境。在後面的指導朗讀中,同樣發揮這個特長,我採用了情景對話式朗讀。創設情境,告訴學生:現在,你就是這些中國台灣的小朋友,你們從來沒有見過雪。過春節了……(進入課文,有的地方不是讀原文,稍作改編。)接下來,我做文中那個中國台灣的老師,和孩子們進入對話。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語言,如“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尤其是中國台灣的老師回憶自己小時候玩雪的情景這一段,我有意朗讀得特別深情,使孩子體會到了深情地、輕聲地朗讀才是美的。接下來指導孩子嘗試也這樣讀。這堂課從效果看,學生基本上體會到了,部分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變化。從這點上來説,教學目標達到了。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9

這節課,基本完成教學設計。在每節課的課七年級兩分鐘,都是詩詞欣賞時間。這節課教授的是冰心先生的散文,所以讓學生學習冰心的一首小詩《成功的花》。

課文《憶讀書》,雖然行文平易,但字詞和文化常識較豐富,基於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我在設計基礎知識的教學環節上,多花了些時間。而後,在梳理課文內容方面,我希望以冰心文末"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為突破口,但效果不佳,學生還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而後,我又針對本課的教學建議的提問,引導出一個新的文學概念"線索",在解釋了概念之後,讓學生説説本課的"線索"時,學生也較難回答得出。後來評課時,我才知道"線索"是九年級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可以説,這節課暴露出自己教學上的一些問題,自己在轉型中,對教學的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對國中學生的準備不足,對國中教學法的理解不夠,還沒從高中重思辨的課堂模式中走出來。

當然,課上,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受到了同組老師的肯定。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時常讓學生聽名家朗讀,鼓勵學生模仿,並給學生表現的舞台。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0

《凡卡》一課篇幅較長,文章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在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由於本課的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提高教學效率,抓住重點和難點朗讀、體會、想象。

早讀時,學生提前讀了課文,上課伊始,在快速瀏覽課文後,使學生對文章內容和寫法有個大致的瞭解,理清課文“準備寫信----寫信------寄信”這一線索。然後對作者及寫作背景跟學生做了簡單的介紹,因為這是一篇外國文學作品,時間久遠,學生對當時的沙皇俄國黑暗的社會現實不清楚,瞭解後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體會會更深刻。課外資料的補充,孩子在課堂上更感興趣。孩子們靜靜地聽完後,我直奔中心,讓他們把文中信的內容的部分做上標記,然後重點去朗讀8、10、11、12、15自然段,先説説對凡卡的瞭解,從學生的回答中,我感受到孩子們能夠從語言文字中感悟凡卡生活的悲慘,他很可憐,他渴望美好、幸福、自由的生活。有了整體的認識以後,小組交流:凡卡在信中寫了什麼內容?細讀信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瞭解到凡卡在老闆家過着怎樣的生活,從捱打、捱餓、睡不好覺感受凡卡痛苦悲慘的生活。九歲的凡卡在鞋匠家裏過着非人的生活,沒有自由、沒有尊嚴,所以他才寫信乞求爺爺趕快帶他離開。學生還從“第八自然段中給爺爺下跪、兩個感歎號、兩處省略號、十一自然段中寫到莫斯科是個繁華熱鬧的城市、十五自然段中説自己的生活連狗都不如”等很多點滴的細節中體會到凡卡所受的折磨和痛苦達到了極致。偌大的城市,卻沒有一個孩子的生存之地,由此折射出的是沙皇俄國黑暗的社會現實。

學生體會得比較到位,但是感情朗讀卻不敢誇獎。從第8和15自然段的朗讀,聽不出凡卡生活的悲慘,感受不到凡卡很痛苦地在向爺爺訴説。通過指導,把“揪、拖、揍、撈、直戳”這幾個詞讀重音,心裏想象着自己就是小凡卡,你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向人傾訴自己心中的痛苦。讀書,就要走進文本,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身臨其境才會想人物之所想,説人物之所感。

接下來的環節比較簡單,讓學生了解:課文除了凡卡的信,向爺爺訴説他在鞋匠家的痛苦生活,還寫了什麼?默讀信以外的其它段落,知道了凡卡還回憶了鄉下生活:和爺爺一起守夜、回憶了家鄉美麗的夜景、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的快樂時光。讓學生明白作者這樣穿插着寫,更突出了凡卡在城裏當學徒的痛苦生活。這部分的穿插描寫,對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討論故事結局的時候,通過寫信封的幾個自然段,知道上面沒有寫明具體的地址,爺爺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會來接他的,與信裏凡卡渴望,乞求爺爺接他的心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了凡卡命運的悲慘,就這一點小小的夙願都實現不了。那麼,凡卡後來的命運到底會是怎樣呢?文章最後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以做着甜蜜的夢結束了,但夢總會醒的,凡卡醒來後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佈置作業,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寫。

閲讀時,有學生提問,為了不打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體會,課堂上我沒有解釋。想專門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再讓學生讀一讀課文,説説後來發生的故事。然後把一些問題放在最後解決。也便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以後,今天回家通過查資料等方式先自己解決。

問題1、文中凡卡為什麼有兩個不同的名字?

問題2、文中10、11自然段,只有前引號,怎麼沒有後引號?

第一個問題,凡卡有兩個名字是因為:俄羅斯人的姓名書寫時,名在前,姓在後,中間用間隔符號隔開。“凡卡”是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伊凡”的愛稱,相當於我國小孩名字前加個“阿”字或者“小”字,叫成“阿—”或“小—”。這種愛稱一般只限於在親人或者親戚之間使用,故凡卡在給爺爺寫信的末尾署名為“伊凡?茹科夫”。

第二個問題,是因為10、11、12這幾個自然段連續引用凡卡寫的信,所以第11、12自然段只有前引號,沒有後引號。要告訴學生,這是在連續使用引號的段落時,中間的段落只用前引號,後引號可以省略。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1

《畫楊桃》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啟發我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我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對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上。而同學的兩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兩次回答內容相同,但是語氣卻不同,我讓學生先説説自己有什麼發現,為什麼會這樣?這一環節中,學生在課文中找得很準確,這裏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從中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而且在朗讀時孩子們的語氣很好,讓聽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讓我很高興,這達到了我對學生文字理解和朗讀的訓練目標。

本節課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理解詞語的意思,從而造句。比如講到“父親經常叮囑我……”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體會“叮囑”的意思,然後想想什麼情況下用“叮囑”這個詞語?然後請同學造句。學生順理成章地造出了許多合理、精彩的句子,我覺得造句的設計很成功。

然而,在教學這一課時,由於缺乏教學的機智,導致教學過程不是很流暢。還有就是我設計的內容過多,使整堂課顯得很緊,沒有過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朗讀課文。

今後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指導鼓勵那些讀得不好的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在教學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通過上《畫楊桃》一課,我認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處,提高評價的能力。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2

本文的重點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環境美、生活美,體會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我先讓學生感悟桃林美景,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居然沒有舉手,出示了桃林的圖片,才有一個同學妙語連珠,描繪了桃林美景。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時,我認為這是較難的,並且是教學的重點,就設置了合作探究的環節。但學生的掌握情況看,桃花源的美這個問題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個問題偏難,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

為了進一步的啟發引導,我也出示了相關的圖片,但這些圖片所起到作用不大,我又在黑板上畫了桃源美景圖,但由於水平有限,畫畫的效果並不是很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時,啟發引導她們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去分析理解。還沒用我去啟發,學生就很順利的回答出來,(可能是他們已經講過的原因)。

在拓展遷移的環節我讓學生暢談現在美好的生活,但由於講課剩下的時間已經很短,只讓一個學生來回答,這裏缺少過渡語,“我們已經過上了桃源般和平寧靜幸福美滿的生活,”8、由於課堂時間後半節課比較緊張,學生配合又不是很好,複習鞏固的環節丟掉了,這也是本節課最大的失誤!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3

課後我反思這節課覺得自己收穫了很多,有成功之處,也略有不足,總結反思如下:

舊瓶換新酒 楊柳發新枝——潛心文本,設計創新

本課是國中語文教材中的“元老”級課文。許多教師都上過這節課,在百度上只要輸入篇名,就有各式各樣的教學設計展示眼前,傳統的教學設計一般都要幾課時,精煉的也要兩課時,如何在九年級緊張的教學中,將“元老”級課的教學設計得更科學,更富有新意,更有實效性呢?唯有“潛心會文本”,在傳統教學環節設計上進行創新。為此就首先要找準切入課文的“點”。

在反覆研究教材後,我將切入點定在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稱呼上,於是我先讓同學找出課文對於勒稱呼的詞語,然後畫線並思考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稱呼,由此理出一條小説構思的情節線索——小説情節可分為于勒有錢時和沒錢時;這其間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由此又理出一條人物情感變化線索——害怕→盼望→躲避。

再以“兩線”串全篇 ——小説是從人物的哪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態度變化的,這樣最後挖掘出小説隱含的深刻主題思想。在品析語言同時鏈接會考考點——人物形象的分析。

同時,在每個環節的過渡上改變傳統的過渡語,而是分別以引用教參書上“本文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醜陋形象。”過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 引用網上評論“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是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過渡到挖掘小説主題;引用作者莫泊桑的“生活永遠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美好,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糕。——莫泊桑”的語言過渡到對“我”這個人物的評析上。並且顛覆了傳統教學設計的環節,將作者莫泊桑的簡介放在本課的最後讚歎高超寫作技巧小結環節時。整個教學設計一環扣一環既流暢又有一種“舊瓶換新酒楊柳發新枝”的感覺,讓人耳目一新。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4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呼吸器官,瞭解呼吸的過程;二是通過比較呼出和吸入氣體的不同,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本課的課堂設計的程序是:發現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歸納結論。本課在設計時以實驗探究呼出和吸入氣體不同為重難點,為突出學生的自行探究設計實驗為本課的教育特色,設想學生先利用教師準備的材料進行自行的實驗探究,然後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通過相互交流和教師的適當指導,讓學生掌握實驗方法並完成實驗。經過試教和正式上課,對這一教學目標體現的較好,同時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現就這節課的研究體會做出反思。

在教學中,從開始的憋氣競賽到以後的反覆呼吸體驗、感受呼吸時身體的變化等活動,讓學生能在一種輕鬆愉悦的環境下進行感知,實際效果不錯,學生通過多次的體驗活動和相互交流,能認識到人的呼吸器官名稱。在學生不能觀察的情景,讓他們在反覆的體驗中進行猜想,再借助人體模型和肺呼吸時變化的模擬實驗,使他們能直觀的認識呼吸器官在人體中的位置和肺的變化,使他們對人的呼吸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知,學生在各種體驗活動中比較輕鬆的達到了教學目標。

在收集呼出和吸入氣體的時候,最開始並沒有對他們進行啟發和引導,而是讓他們利用教師提供的器材去自主探究、在嘗試中想辦法,再通過相互的交流和教師的引導來學會收集氣體的方法。課堂中,學生都很積極的進行探究和嘗試,在相互交流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基本掌握收集氣體的方法。在後面的實驗中,還是進一步的讓學生自行去實驗,讓他們在實驗中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5

我在設計這篇課文時,將它劃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這一點課時的重點主要放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了解松鼠的外形,並學會遷移,學會如何具體的、有順序的描寫一種動物的外形的方法。本次我執教的是松鼠的第一課時,根據三年級的閲讀教學的要求,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只有先從整體上把握了,才能體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因此在對課文的指導中我首先叫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接着點讀課文,思考問題:這是一篇描寫什麼的課文,全文共分幾個自然段,每段分別介紹了松鼠的哪一方面的知識。這樣一來,先從文章的整體入手,經過必要的字、詞、句、段的瞭解,然後落實到篇章具體的理解、感悟、欣賞、運用上。在這一點上學生基本是達到要求的。

接着我開始指導學生具體的學習第一自然段,先讓學生看看有關松鼠的圖,激發他們喜愛這種小動物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這美麗可愛的小動物,這樣一方面可以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學生平時的積累能力。然後,我請學生回到書中去看看作者是這樣寫的,和大家説的比一比,為什麼會通過這短短的五句話使我們彷彿看到這樣一隻活靈活現的小松鼠呢?這樣導入主題:原來作者不但有優美的詞句,而且還有順序。接着,進行鞏固的練習回顧《翠鳥》一文,出示填空題加深印象。

最後,在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將松鼠描寫的具體、生動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共同對一種小動物的外形進行描寫,這一練習如果時間充足,可以評價一到兩篇的習文,如時間不夠,可佈置為課下練習。

我個人認為本堂課目標是比較明確的,學生在理解課文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足之處就是由於時間過於倉促,對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的訓練不夠到位,應該把它分為兩次進行訓練。那麼效果會更好。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6

首先從備課談起——備課要充分,但備課也要備到點子上。對於教師而言,從教材內容、作者情況乃至寫作背景等各方面來熟悉教材是必須的,然而往往因為駕馭過多的資料,也讓我常常考慮過多、上課追求面面俱到。這樣下來就造成了顧此失彼的後果,整節課下來,《驚弓之鳥》的教學目標不明顯,我本想借着這堂課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大意,明白更羸作為射箭能手比他人更勝一籌的因素在於他善於觀察、勤於動腦而實現正確推理。然而整節課上下來,才發現自己最大的誤區是作為第一課時,這麼來上的確不適合。一邊是儘可能的讓學生熟悉教材,一邊是熟悉教材後才能做的拓展提升,我太急於求成了,乃至沒有預設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課文。備課不等於上課,我至今尚未把握好上課要有所取捨、有所側重這一要領,抓大放小、提綱挈領的功夫在我今後的備課中還要不斷加強。

在教學設計環節,我本打算設計一個以“通緝人物令”引出更羸的人物介紹並進而引導學生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以及通過“動物法庭”學生在書本上找出根據為更羸辯護驚弓之鳥並非死於更羸的弓箭,而是在於受驚嚇等形式來串接課文,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想是好的,但由於備課時間倉促,我只做到大體框架的勾勒,而沒有細化如何操作以及明確每一個環節要實現什麼目標。因為自己的不以為意,讓我在課堂上顯得手忙腳亂,而學生也無法跟上我的“跳躍性思維”。這一點我要作深刻的反思,上課像拳擊賽一樣,我們不能肆意揮灑,而要拳拳命中。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該是滲透語文味兒的設計,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語言文字訓練。羅老師提到我們新教師一個通病就是喜好拋開文本去進行説教。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7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這一課教學時,我先從孔子的言行入手,將重點放在體會孔子的品行上。語文課必須具有語文味。突出詞,句的品悟,體現語文咬文嚼字的傳統特點,語文味便呼之欲出。語文味濃了,語文課就不再只是單調冷峻的環節設計,語文課也就變得豐滿了。

本堂課中,對於詞語的處理,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語境,以"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完全走進孔子的內心,讓學生成為孔子,與他們對話,説説當時自己在路途中是碰到什麼困難,是怎麼做的。

孔子這一路,在風裏吃飯,露天睡覺,旅途生活多艱苦啊!這就是——風餐露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這就是——日夜兼程。

這樣的教學,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説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對於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就水到渠成了。至此,兩個本來平凡普通的詞彙因着學生的想象移情,角色體驗和教師的有效點撥而變得充滿生命活力,詞語成了可以觸摸的有温度和質感的生命體。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8

通過本次講課,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覺自己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處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進步,現反思總結得與失,以便指導以後的教學。

首先,為了本次講課,我深挖教材,參考了眾多的設計,最後制定了切合學生實際的、更為學生所接受的引課和難點突破的方法。在引課上,我採用了以前學過的《盲人摸象》,這樣就使大象的樣子很清晰的出現在學生的腦海裏,解決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這部分內容,也使學生產生了稱象怎麼稱的興趣。在突破難點上,我採用的是通過學生默讀、勾畫描寫稱象動作的詞語、交流彙報和課件展示的方式來理解稱象的步驟,體會曹衝稱象的巧妙和學習曹衝遇事多動腦筋想辦法。

其次,在字詞教學上,我採用了通過字義識字(比如教學“稱”時,讓學生想自己看到過稱什麼的。教學“秤”時,通過秤字 右邊的“平”説明秤的含義)、換偏旁識字(比如教學砍,學生們想到了次、歌、吹、歡)、結合具體情景識字(比如議論,是在出示官員們的話時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場景來理解的,還擴充了詞語議論紛紛)多種識字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和熱情,同時積累識字的方法,為以後讀書識字打好基礎。

第三,在學習了曹衝稱象的方法後,我擴展瞭如果是你,怎樣稱象的問題。沒想到學生們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製作大的蹺蹺板、用地秤來稱等方案,發散了學生思維,不把曹衝當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樹立了學生的信心。

我認為本節課中處理不當的環節有:在學生勾畫稱象的動詞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一來是自己着急了,二來怕學生們説不好,所以想降低學生的難度直接播放了課件。另外在教學“稱”和“秤”時應該再次比較一下兩個字的區別,這樣在以後的讀課文過程中就不會有學生誤解了。還有在學習曹操和曹衝時,做一下簡介會更好。

總之,通過這節課使我認識到,要想講一節成功的課除了需要精心備課之外,更需要一個教師多方面的素質(調控課堂能力、處理生成問題、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與積累、改進與創新,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雪地裏的小畫家反思總結 篇19

讀進去,跳出來,佟丹丹老師這節課自然真實,教師情緒飽滿,對教材的處理取捨得當,詞句訓練、朗讀訓練紮實到位,特別是讀寫結合,讓閲讀可內容更加豐富,卓有成效。結合這節課,我想圍繞六個字談談感受,那就是“讀進去,跳出來。”

我們都知道,閲讀教學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學會閲讀。其實,每篇課文的意義都包含着內容意義和形式意義兩個方面,兩者統一,教學得法,才能真正達到語文閲讀教學的目的。多數情況下,特別是高年級閲讀教學還是要走一個來回,也就是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看看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內容的。簡單説,就是先讓學生讀懂內容,再讓學生體會人家是怎麼寫的,逐步完成由讀到寫的知識、能力上的遷移。也就是“讀進去,跳出來”。

佟老師這節課就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首先説“讀進去”,她很好地運用教材這個例子,以“搶鴨子”一段為例,引導學生讀書體會這段場面描寫讓你感受到什麼,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像描寫勇士動作神態的句子等體會到搶鴨勇士的勇敢和機智,應該説老師對學生的指導是很到位的,比如當學生只是讀出重點句子而不會抓住重點此體會時,同老師不急不躁,引導學生想一想“跪蹲”是什麼意思,做一做動作,再説出這個詞在這裏能看出什麼,我們的語文教學缺少的就是這樣細緻的指導,這節課應該説給我們做了個樣子;然後佟老師再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進去,特別是老師的範讀起到了引領示範的作用,使學生能夠入情入境地讀進去,感受到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活動場面的熱烈。

正是由於有了充分讀書的基礎,有了很好地“讀進去”的過程,佟老師才能又引導學生“跳出”課文來看課文,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會把場面描寫得這麼精彩紛呈、引人入勝,這樣,充分發揮了教材這個“例子”的作用,從這一篇、這一段、這一句的學習中得到了“法”,再遷移到其它文章的閲讀和自己的寫作中去,從而形成舉一反三的閲讀和寫作能力。略有遺憾的是,由於改寫片段的時間短了,所以學生只説了一處改寫的句子,而沒有説出穿插描寫活動場面的方法,如果時間再充分些會更好。

總之,語文課是基礎課程,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希望我們的語文課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不僅要上的情誼濃濃(讀進去),而且要上得紮紮實實(跳出來),真正落實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

標籤: 反思 畫家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dqgd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