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稱讚教學反思(精選22篇)

稱讚教學反思(精選22篇)

稱讚教學反思 篇1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篇課文內容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寫了小刺蝟和小獾之間相互真心實意的稱讚,使對方增強了自信,消除了疲勞,真誠的稱讚為他倆之間搭起了一座友誼之橋。可見,"稱讚"的效果是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稱讚教學反思(精選22篇)

教學中,我沒有過多地分析,講解課文,而是充分創設情境,以問題為引領,以情感為紐帶,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重點詞句,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並展開想象,感悟稱讚的真誠和因此帶來的神奇效果。如:教學"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時,我先讓學生給"你真能幹"換個説法,再讓學生結合圖片理解"一個比一個好"是什麼意思,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進而抓住"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接着,讓學生想一想:小刺蝟説這句話時是什麼樣的語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最後,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小刺蝟當時沒有稱讚小獾,而是嘲笑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結果可能會怎樣學生在想一想,説一説,議一議中,深入地走進了文本,走入了課文情境,與小動物同命運共呼吸,最後有感於心,化而言之,實現了自我超越。

學完《稱讚》這篇課文,學生收穫了許多許多,有的説:"我知道了,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學着去稱讚別人。"有的説:"當別人做一件事,做得並不好時,我們不能嘲笑他,應該鼓勵他,給他自信,這樣他才能做得更好。"有的説:"我們要學習小刺蝟和小獾,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聽到學生的一番話,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為我知道,稱讚的種子已經種在了他們的心中。希望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每個人人的正常需要。作為老師,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如果我們也能不吝嗇我們的稱讚,一個滿意的笑容,一個讚許的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或許都能讓學生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稱讚教學反思 篇2

《稱讚》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所以稱讚的效果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自然揭題,營造氣氛

在課伊始,我對學生每一個積極的表現都給予真誠的稱讚,創設輕鬆愉悦的氛圍,如:課始,我對學生積極準備上課的狀態進行了稱讚(你坐得真端正、你回答得很準確)。這樣,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到輕鬆,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讀中悟意,讀中悟情

朗讀是二年級學生一項重點訓練項目。為此教學中,我充分創設情境,以情感為紐帶,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重點詞句,採用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使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讀書中領悟到稱讚帶來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這兩句話。同時還抓住了小刺蝟和小獾對話的其它句子,培養學生從朗讀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進而抓住“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也就是看到別人的長處。學生從中學會了欣賞和稱讚,體驗到了稱讚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三、閲讀教學中關注詞語教學

詞語是語言的基本材料。詞語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句句話,一篇篇文章。因而,詞語在發展語言為根本任務的語文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始終。準確地理解詞語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然而,現實中閲讀教學中的詞語教學一直是那麼枯燥無味。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中,要麼就讓學生從字詞典等工具書中找到答案公佈於眾;要麼就是老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而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往往只是一知半解,效果甚微。那麼,如何讓詞語教學變得生動而高效呢?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因詞而異,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悟,可讓詞語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節課我採用了以下幾種詞語教學方法:換詞理解法漢語的詞彙極為豐富,幾乎每個詞語都會有一個或幾個與之意思相近的詞。根據這一特點,在閲讀教學中理解詞語時(特別是低年級的詞語教學),我們可以靈活地採用“換詞法”來理解文中出現的新詞,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詞彙來替換與之意思相近的新詞,以聯繫舊的知識來啟迪新的知識。這樣,既能深刻地理解詞意,又能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認真)生活體驗法所謂生活體驗法,是指字詞教學要和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接通,讓學生在聯想中調動起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記憶,以身體之,以心驗之,使一些字詞打上學生各自鮮明的個性烙印。(粗糙)朗讀理解法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個永恆的主題。閲讀教學中一定要以讀為本,只有多讀,學生才能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個性化的體驗。讀,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就是這個道理。在詞語教學中,靈活、巧妙地運用朗讀時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朗讀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詞語意思及詞語中藴含的豐厚的人文內涵。

稱讚教學反思 篇3

《稱讚》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如何讓文本迅速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呢?

我在課前設計了“啟發談話”,先出示一些表揚學生的話語讓學生讀一讀,並讓得到過這些稱讚的同學談談受到稱讚後的心理感受。在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從課文找重點詞句,採用自由讀、同桌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使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讀書中領悟到稱讚帶來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這兩句話。

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從讀中悟情。課後,我還讓學生們找找身邊的人的優點,用筆墨寫下來。這樣的實踐,讓學生更加體會稱讚能給人帶來快樂。

稱讚教學反思 篇4

《稱讚》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所以稱讚的效果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是上的是《稱讚》的第一課時,其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字詞方面: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打好識字基礎。課堂開始,先請出了文中的兩個任務小刺蝟和小獾,要刺蝟和獾帶着生字寶寶來和大家見面,然後,我列出了課文中的4個關鍵詞來進行認讀。這個挑選的四個詞語來認讀的方法來引出課文的方法,有些許的不足,這樣就會遺漏其他比較難的生字認讀。同時,優點就是可以緊緊銜接着課文內容。然後請同學識記這些生字的時候,提出了同是"木"字旁的"椅""板"兩字,但是這個環節裏有點不足,我沒有給同學識記其他生字的時間,有同學正好説到了我要距離的生字,我就直接跳過去了,太倉促。在課堂裏,開火車比較常見的遊戲還是很吸引學生的,舉手來認讀生字的小朋友也比較多,同學們也比較積極合作。

稱讚教學反思 篇5

《稱讚》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 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所以稱讚的效果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 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自然揭題,營造氣氛

在課伊始,我對學生每一個積極的表現都給予真誠的稱讚,創設輕鬆愉悦的氛圍,如:課始,我對學生積極準備上課的狀態進行了稱讚(你坐的真端正,你們的學習用品擺放得多整齊啊等)。這樣,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到輕鬆,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讀紅悟意,讀中悟情

在講授本課時,我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這兩句相互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老師在評價中不時地稱讚和表揚學生,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的好心情,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身臨其境地朗讀,指導朗讀第二句話時,我拿出了一個大蘋果引導學生讀,把蘋果的香味通過學生的朗讀瀰漫在了整個教室。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

本 節課中我還充分體現了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架起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生、教師, 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最後拓展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稱讚稱讚周圍的人。如:同學、老師、警察、父母、消防員等。來體會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幫 助。學會感恩,在這一民主、平等、和諧、温馨的氛圍中,激勵了學生敢想、敢説、樂説的學習精神,促進了情感的交流,人性的體驗。

當然,本課中我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應改進: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2、預設與生成有一點距離。

3、學生在課前對教材的熟知度不夠,導致學生開始對文本理解不深。

其實,諸多的不足和遺憾,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程的關係重大,我會緊隨教改之路,繼續學習進取,努力讓自己的課堂煥發有內而外的生機。

稱讚教學反思 篇6

通過教學,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以前教人教版教材久了,總覺得新版不如老教材系統性強,練習量也不夠。但是我在教學中感悟出,新教材非常人性化,生活化,靈活性強,新教材的編排自有它的道理。所以如何使用好教材,使之發揮其特長和優勢,是我們應該認真反思的問題。

2、教材中雖沒有提及分數比的形式,但是在一個化簡比的例題中出現了分數比 ,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時要滲透分數比的知識,並注意強調分數比在讀法上的不同。

3、在教學中發現不少學生對化簡比與求比值區分不清。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在備課時要預設問題,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講解,讓學生去發現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這樣學生對化簡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4、什麼是最簡整數比?化簡比有什麼標準?這些問題困擾着不少同學,教材中也沒有明確化簡比的要求,我以為在教學時,我們應該把這個知識點明確出來,讓學生明白:當比的前項和後項為負質數時,這個比老式是最簡整數比。

5、在教學中發現當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小數位不一樣時,學生使用商不變性質就比較容易出錯。如:0.7∶0.08在這方面老師要多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並多舉這方面的例子讓學生加以鞏固。

稱讚教學反思 篇7

20xx年5月19日上午第二節課在學校四樓電教室,我參加了學校“適度教育綠色課堂優質課比賽”。從以往教學來看,一年級的孩子對《口哨與小狗》這節音樂欣賞課興趣濃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歡這首樂曲,所以我重新將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整合並拓展,參加了這次優質課比賽。

在教學設計中,我意在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發展音樂的感受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會聽、會想、會説、會演。按照這個思路,課堂上我一是引導學生進行對“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創編的樂趣;二是在打擊樂演奏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段使學生初步瞭解樂曲的結構、旋律和內容;三是把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喚起學生對於寵物的愛心情感,這種體驗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孩子們沉浸在了一種遊戲般的歡快之中,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堅持以音樂為本,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並將其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聽覺體驗。但是,要培養一年級學生認真、安靜聆聽的習慣,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是個很大的問題,對此我主要採用“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興表演等與音樂相關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聆聽的興趣。而培養聆聽音樂的好習慣,最主要就是讓學生會聽音樂,熟悉音樂。於是在課的一開始,我沒有過多的語言介紹,也沒有運用過多教學手段,採用開門見山式的導入,設計問題,直接讓學生坐端正安靜的初聽全曲,奠定了學生安靜聆聽的基礎。

當然聆聽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帶着問題去聽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欣賞時,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隨着遍數的增加問題逐漸加深難度,讓學生不斷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後,我先讓學生對樂曲結尾的口哨聲和狗叫聲,進行想象討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讓學生熟悉A段主題音樂,用動作表示聽到主題音樂的次數,孩子們很喜歡這樣聽節奏走動,會跟着音樂的變化做一些自編自導的動作,甚至表情。讓孩子們自由、自主地活動,能在很大程度地減少學生的習慣性模仿和從眾,真正輕鬆愉快的學習。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講故事時,樂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隨身話筒,這個環節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為了追求節奏的動態效果,我採用了在黑板上隨音樂直接展示圖譜,夠直觀但不夠美觀。這些細節都是以後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總體來説,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

稱讚教學反思 篇8

這篇小説的篇幅雖然比較長,但內容卻很貼近學生的思想生活。所以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由學生當堂誦讀一遍,完全可以理清故事情節。另外,學生在讀時就加進了自己預習時對人物的認識,將這種情感轉化為讀書時的語氣,那麼聽的同學在看課文的同時也聽了其它同學的看法,產生了對課文內容的比較認識,我認為這點也達到了宋體欣賞文學作品,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再語言環境中的意義的作用。

為了使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感受較深的句段,並説明理由,這有助於學生再次瀏覽全文,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由學生獨立進行,自由發言,這樣更容易聽到更多不同的見解。但鑑於學生個體差異,所以在最後的 課外思考練筆環節,讓學生用筆闡述自己的看法。可以彌補大班教學中無法顧全每個學生的缺陷,當然,這就需要課後的落實,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上完課後,學生的發散思維給了我很大啟發。語文課堂中的文本就是件藝術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來認識它、評價它,然後得到自己知識的充實和思想的進步。這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如果分割來分析,就會破壞它的整體美。

稱讚教學反思 篇9

反思《貓》這堂課的教學,對於“無提問設計”的嘗試,我有如下的幾點收穫 —— 一、課堂既然可以“提問”,那麼,也應該可以“不問”。

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並沒有因為“不問”而鬆散,相反,學生圍繞三個話題,充分進行説讀活動,讀得動情,説得到位。也因為老師的“不問”,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讀得透徹,説得精要。二、教師可以“不問”,但是必須“有為”。

這種“無提問設計”課型,着眼於學生的課中活動豐富,課堂時間幾乎全部交給了學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師的“無為”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師的 “有為”隱含在教學的設計中:“説貓、説人、説文”三個話題的設計,是逐層深入的,且三個話題涵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這三個“切口”,是到達文本深處的捷徑;教師的“有為”還表現在課堂的點評中:對學生的“説”,教師或概括,或校補,或提升,或總結,或追問……我覺得我的對於學生髮言的點評,能夠推動話題向着更深入的目標前進。

三、教師要做到“不問”,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加工”、“精加工”。 “無提問設計”的課堂,要求教師改變角色,由以講析為主改變到以藝術設計、藝術調控、藝術指導、藝術點撥為主,因此,教師的深入研讀教材、找準話題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點示就顯得猶為重要。這篇課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艱苦,可以説,前期的研讀教材花了9分力,後期的教學設計只花了1 分力。也正因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證了後期的活動實效。

稱讚教學反思 篇10

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生活中存在着挑食和浪費糧食的現象,所以我設計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難點是讓學生樹立珍惜糧食,從小就養成不挑食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

在講解這首古詩前,我還補充了李紳的《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旨在使學生們通過這首古詩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農民生活的艱辛。由這首詩導入到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了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並讓學生們試着想象在酷熱的夏天的中午,在農田裏辛勤勞作的場景,並由此展開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們雖然能感受到那種炎熱,但卻很難體會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那怎樣使學生説樹立珍惜糧食的意識呢?這個瞬間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該從那説下去。畢竟現在的物質生活很充裕,刻意地要這些幼小的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我又覺得太過殘酷。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只是舉了日常生活中的幾個例子,比如生日宴會等讓學生們討論。

不知道這節課有沒有在學生心中烙上烙印,也不知道在他們內心深處有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我想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一定能夠體會並理解父母的辛苦,也一定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吧!

稱讚教學反思 篇11

課文中一共寫了三個故鄉:一個是現實中的,一個是過去的,一個是理想中的,回憶中中的故鄉是過去時的,而現實中的是現在時的,而理想中的,則是將來時的。

回憶中的故鄉是充滿神異色彩的圖畫,這裏有生機勃勃的西瓜地,這裏有兒時的玩伴,這裏有希奇古怪的事情,這裏有鮮活的世界,這裏更有作者美好童年的記憶。總之這裏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是“我”少年時代的天堂。這個“故鄉”是一個美好世界,是少年美好心靈的反映,更是我記憶寶庫裏的珍寶。而現實中的“故鄉”則是一個“蒼黃的天底下橫着的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在現實社會裏失去活力的故鄉,是一個讓作者覺得悲涼的故鄉。物是人非事事休,更何況不光這裏的物非,人也非了,原來是童年的好夥伴的閏土,卻與自己有了很深的隔閡,讓自己禁不住打了一個寒噤,原本性格開朗的閏土,中年的時候卻變的吞吞吐吐,原本與自己是兄弟相稱,而今卻是形同陌路人……原來是文靜的豆腐西施而今卻是畫圖儀器裏的細腳伶仃的圓規,原本終日不説話的,而今卻是尖酸刻薄的化身,這怎麼能夠不讓作者傷心 ……不管是閏土,還是楊二嫂,他們的身上都反映一個時代的印記。他們的遭遇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寫照,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了這篇文章,因而更加具有代表性。

稱讚教學反思 篇12

1、目標明確,方法落實:

瞭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老師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紮實進行,落實有效。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並創設平台,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藴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紮實到位。

2、循環反覆,螺旋深化: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覆中提高。

第一,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詞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反覆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

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體會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台,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結合教材特點,選擇學法,但切入點的問題缺少討論的價值:

這節課環節清楚緊湊,老師以“問題:養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分別是什麼?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組裏交流。還有就是老師對養羊人有一種評價,不知對不對,待你們解決完第一個問題後告訴你們,幫我分析一下。”為切入點,引導孩子讀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學習和師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讀懂了故事,體會了寓意。這種探究合作學習在此運用得如此自然與高效。體現了三維目標的“過程與方法”,但是我覺得作為切入點的問題過於簡單,因此關於這個問題的小組討論的意義不大。

4、教學無小事,更應關注細節:

課後,學生向我指出課堂上我出現的問題,例如:甲同學在讀“則”時,發音不準,我沒有及時糾正;乙同學在對養羊人評價時,説了一個同學們不理解的成語,教師忽視了這一環節,含糊而過,給同學帶來了學習上的陰影。這些只是學生給我提出的,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出現了紕漏,作為“當局者”的我也沒有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悉心聆聽、快速分析、及時指出。

稱讚教學反思 篇13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憂傷不已,後來在爸爸一席話的啟示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從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的故事。

在講授時我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體驗,來突破這個抽象的時間觀念和生活啟示,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報刊、電視、網絡、或生活中)瞭解“一分鐘可以造多少東西(農業、工業、科技、體育、軍事等各個方面的例子都可以)?”接着,聯繫課文重點詞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體會時間的寶貴和飛快。尤其是抓住“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結合“我”的生活經驗(看到太陽下山,知道一天就這樣過完了;看到鳥兒飛到天空,想到鳥兒即使明天飛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去理解,讓學生從這些生活經驗中真切的感受到“時間一去不復返”。

最後讓學生説説你準備怎樣和時間賽跑?從多各方面來談。可以是學習上的,可以是生活上的。佈置家庭作業時,我進行了思考,不能讓學生光寫生字生詞,還應該背過課後那些珍惜時間的名言。繼續滲透珍惜時間的意識。

稱讚教學反思 篇14

通過這節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命力。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麼?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説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麼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假如你身邊發生了意外的事,你會怎麼辦?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説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稱讚教學反思 篇15

上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我樂意學”。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本節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但還有個別同學在學時不能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還需要老師繼續多關注他們,並給予他們幫助,使他們也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快樂學習,暢所欲言。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做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學得更好。

稱讚教學反思 篇16

在課中,我拋出這樣一個話題。當我今天想獨自體驗海灘上捉螃蟹的樂趣,家長麼你會怎麼做?孩子們活靈活現地描述,可能會百般阻止,可能會去市場買幾隻螃蟹來替代。可見我們中國家長的愛近乎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同時,我詢問,你在希望獲取這種體驗的同時,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孩子們搖搖頭。可見,我們中國孩子的獨立性也是比較欠缺的。

最後老師給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説些什麼呢?”雖然下課鈴聲響了,但我們知道,這節課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研究的問題,從上述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何使用教材將直接影響到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也影響到語文的感染作用。因此,我們應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用好教材,靈活疏導,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稱讚教學反思 篇17

《景陽岡》是五年級第五組課文的一篇閲讀課文。在授課時,我先讓學生理清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弄清楚這個問題以後,便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文中哪些內容寫得最精彩?學生異口同聲的説:武松打虎。

我順勢就開始了本課最重要的教學要點“武松打虎”,然後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劃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

“閃”、“揪”、“按”等動詞。再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然後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

當賞析完這段精彩內容後我又問學生: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麼關係。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落在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品讀課文,邊讀邊寫批註,體會人物性格。學生找到了很多有關武松語言、心理、神態的句子,通過全班交流,集體講讀這些句子,學生對武松的性格特點有了較全面的瞭解。

通過此次教學,我認為,將激情地、設置懸疑的語言置於濃郁的情感氛圍之中,能喚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學生的感情一旦進入精神層面,人物的形象就會在他們的心中就鮮活起來。學生只有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思想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才能走進文本、感悟文本。

稱讚教學反思 篇18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着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隻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儘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瞭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籤、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稱讚教學反思 篇19

這堂美術課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

我發現小朋友對機器人的概念很侷限,認為機器人都是機械身體,走路很慢,長得很醜。這樣會限制他們的想象更會消減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在開課時,就讓學生欣賞更種各樣的機器人,例如:機器貓,阿拉雷……在啟發他們機器人功能時,則播放機器人比賽:機器狗足球比賽,機器人跳舞比賽……這樣徹底打破了他們對機器人不好的印象,激發了他們的創作力。雖然能很好的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許多畫面對於孩子來説還是比較複雜和抽象的,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教師不能面面俱到的指導,就使得有些底子差的孩子構圖不是那麼的好。但是從美術的角度而言,他雖然用畫筆表現不出美麗而富有創意的畫面,但是他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出精彩的內容,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收穫呢?

稱讚教學反思 篇20

本文語言準確、形象、優美。全文突出一個“美”和一個“趣”字。如何讓學生感受美,體驗到趣呢?除了讓他們直抒胸臆的談感受外,就是通過多樣的美讀來加以體會。因為後面的“趣”讀可能比“美”讀更貼近學生生活吧,所以不論學生“表演”是否到位,情感是否都抒發出來,由於我用了許多激發性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使課堂氣氛的確因此而變得輕鬆愉悦。

本文是一篇文筆亮麗的抒情類寫法的文章,加上已具備一定讀、説、寫能力的高年級學生,再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必須要進行寫法的滲透。

課上我觀察了一下,發現學生自主預習的內容也不少,但為什麼課堂上不積極舉手發言呢?我想或許是自己剛帶這個班學生對教師不瞭解不敢輕易舉手發言,或許是怕他們所預習的內容不合要求,或許是不知道該怎樣彙報的緣故吧!但不論怎樣我都得儘快努力改變這種局面,使他們想學會學得有效。

學生能力培養遠遠重於知識傳授,所以我們得儘快使學生動起來、活起來,使他們掌握一些學習方法,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這樣他們才會學得更自主、更開心,我們的課堂也才會更有效。在以後的教學之中我會繼續努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

稱讚教學反思 篇21

《牧場上的家》是一首旋律優美,感情豐富的美國鄉村兒童歌曲。它給學生們勾勒出一副在美麗的牧場上,美國少年兒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畫面。這節課我主要是結合了工作室課題研究的要求,以展現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來上的研究課,教學內容以體現自主學習方式方法以及對歌曲體驗為主,在自主的基礎上思考、在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在感受的基礎上表現,在表現的基礎上升華。

經過老師們耐心的評課,我對自己的課做了如下總結:首先,對於這節課的教案我感覺寫的不夠清晰,雖然自己心裏還是蠻清楚過程的,每個環節的設計意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在教案上沒有明確的體現出來,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在聽課老師的反映來看是不夠具體的,經過胡老師的詳細講解,算是徹底明白教案、案例與實錄的區別了。

其次是要學會對教學進行深度思考。包括課的設計、對學生的全面關注、教學過程時間的合理分配及多媒體的運用,這些看似比較細碎、繁瑣的部分其實對一節成功的課來講起着不可磨滅的作用。我們總是講要關注學生、全員關注,其實這個做起來還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年輕一點的老師,像我自己就有點,其實我不是不去關注部分孩子,而是某些時候自己真的忘記要去更多地關注孩子,感覺不敢鬆動自己的上課狀態,怕多看一眼眾多的孩子們,心裏就沒底了,或許還是不夠自信吧!這個還是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慢慢經驗積累的。有些相對於弱一點的學生特別渴望被關注,可我們老師真的有時候在上課上到投入時“因為害怕某些學生的犯錯”而對其“視而不見”或者“乾脆不見”,造成孩子漸漸對我們的課失去信心。不可否認的説李老師在這個方面確實做得很好,孩子們那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齊刷刷地凝聚在李老師的身上,這種教學狀態是值得我們工作室所有成員學習的。

還有一方面就是關於評價的問題。我們正在做的課題剛好是與這個“評價”直接關聯的。我上的研究課是“唱歌課”,光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從我們老師方面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引導他們對聲音的處理、歌唱的狀態、音色的調整以及因各種原因導致大部分學生提前進入變聲期的嗓音保護策略等等問題,教師要學會針對教學事件靈活的處理,以便及時的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各個環節的有效性。其中教師的評價要客觀,不要一味的鼓勵表揚,當學生出現問題時,像音準問題、音色問題我們在鼓勵的同時也要給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概念,怎麼唱是準的,怎麼唱是不準的,什麼聲音是美妙的,什麼聲音是有缺陷的,當然教師如果可以以身示範效果會更好,畢竟面對面心靈與心靈的撞擊和機器與心靈的撞擊效果是很不一樣的。我們的孩子需要鼓勵、需要表揚,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老師就需要更好的運用評價手段,特別是教學改革之後,我們的評價更重要的體現在其診斷的功能上,我們要學會運用評價的診斷功能來促進孩子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以及逐漸的提高。在這課當中我還是感覺學生對歌曲的總體感受不夠深刻,以至於演唱時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難怪胡老師會説:“唱的還是少了點,感受不深刻是無法更好地表現歌曲。”

沒有什麼公開課是完美的,我們要在不完美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並從中吸取教訓得到成長,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可能今天想的寫的還有些不夠全面,但在今後中的教學中我還是會努力將教學工作做得更細緻一些,儘可能的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音樂的王國中去盡享學習和創造的無限快樂,讓音樂能伴隨他們一生!

稱讚教學反思 篇22

詩句淺顯易懂,並涉及到家喻户曉的神話傳説故事《牛郎織女》,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1、借吟誦悟情,提高學生閲讀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為了提高學生閲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在教學中,我對讀的設計有範讀,吟誦,個別讀,齊讀,師生合作讀,引讀,邊讀邊議,邊讀邊評,邊讀邊想象。有的地方為了突出詩情詩境,強化讀,採用“一讀、再讀、三讀”,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每首詩都有某種情調的表達。《乞巧》這首詩就表達一種喜悦的情緒,所以,問題“牛郎織女日盼夜盼,終於盼到了相會團聚的時刻,你覺得他們此時的心情會如何?”的提出會使學生自主的去讀,讀出心情,也會讀得更動聽,讀得更動情,讀得更感人。這樣也勢必會提高學生閲讀古詩的效果和能力。

2、借畫面補充,提高學生閲讀能力。

要想提高閲讀古詩的實效,就得讓學生理解古詩的背景。教學時,我首先由以前積累的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引入新課,為了達到補充資料、豐富閲讀信息、瞭解古詩的背景的目的,我播放了學生喜愛的神話傳説《牛郎織女》動畫片,讓學生走進與乞巧相關的一個家喻户曉神話傳説,領悟“牽牛織女渡河橋”的來由,體會它千古傳頌的魅力,繼而出示織女的資料,一步一步深入孩子們的內心,感受七夕節又叫乞巧節的原因及盛況,品味對幸福的嚮往之情。

標籤: 反思 教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8v0n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