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精選19篇)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精選19篇)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

情景描述:又到了區域活動時間了,幼兒像往常一樣,拿了區域牌,開心地進入自己喜歡的活動區遊戲。而我就在旁邊當一名觀察者,觀察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瞭解他們在語言、交往方面的表現,並且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適時得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精選19篇)

今天和往常一樣,娃娃家還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活動區,來這裏的人也最多。毛毛進入娃娃家後拿起玩具手機給媽媽打電話,雯雯進了娃娃家後看見毛毛手中的電話,上前就搶,嘴裏還説着:“我打一個,我打一個。”兩個孩子開始爭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要一塊兒玩、和小朋友商量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後。我等了一會兒,兩人還是僵持不下,誰也不肯讓,而且看情形,她們馬上就要來告狀了,看來非要我出馬了。於是,我馬上走過去説:“雯雯,毛毛是小妹妹,先讓她打行嗎?”雯雯雖然停止了爭搶,但是仍不甘心地看着毛毛的手機。這樣不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靈機一動,去其他班上又借了一部電話,並大聲説:“鈴……鈴……雯雯快來接電話,媽媽找你。”只見雯雯滿心歡喜地跑去接電話,並和媽媽聊了起來。矛盾化解了,雯雯也投入到愉快的遊戲中去了。看來我這招轉移注意力的辦法還真是有效。

評價反思: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與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可以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地介入並加以引導,使“糾紛”很快化解。這樣,既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的遊戲情緒,真可謂一舉兩得。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2

每個孩子都愛玩區角活動,但是由於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會成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目標的玩!孩子什麼都學不到,而且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因此區域活動時更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開學初我們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學期活動區的內容,平時工作活動時大家各自做什麼,相互怎麼合作,什麼活動需要怎麼樣的配合我們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項活動在開展時都比較順利、有頭有緒。

在活動中我們幾位老師還是比較會觀察孩子的,活動時我們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裏,隨時糾正,或下次改進。活動評價完了我們還會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瞭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一個月來,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地方是:

1.活動有目標性

我們把開學初定的特色計劃中關於遊戲、區域活動的目標細化。3月份,我們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幼兒熟悉區域,瞭解區域活動。4月份1.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2.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通過兩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其他象美工區,3—4月份我們的重點是撕紙,4月份是學習使用剪刀,比如學習剪紙、學習紙帖畫等等。音樂區3—4月份願意參與音樂表演,5月份學習使用打擊樂器等參與表演。有目標活動才能順利開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動區規則

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幼兒能夠在區域中自由活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通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不足的地方: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開學初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活動。

3.注重講評工作

小班幼兒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也能讓幼兒養成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習慣。一個月下來,已經會有孩子評價同伴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了。

比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畫、固體膠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比如剪紙小組內大家一起剪紙,撕紙大家一起撕紙,這樣雖然活動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3

一、班級中區域活動的情況:

因為教室的侷限性,小班的區域活動多少會受到一些阻礙,比如:區域的擺放不能長時間固定、區域的佔地面積較小、區域材料投放的侷限等等。

但是,老師們還是根據現有的條件為孩子們創設了較好的區域環境,這學期,我們也可以從各個班級的區域中看到老師們的創設與理念的轉變。

班級中的各個區角是孩子們最喜愛玩的地方,但是因為他們是小班的孩子,生活經驗欠缺,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不能很好發揮它的正確作用,從而使孩子們亂玩,什麼都學不到,或許還會染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二、本月區域活動的創設:

在活動中,我們是在觀察孩子的同時,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裏,及時給予幫助解決。活動結束後要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瞭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

這次的區域我們根據孩子們在前幾次各區域的活動情況,進行了刪減和擴充。比如把建構區進行了擴充,把原來的娃娃家也納入到了建構,為孩子們的建構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間。另外把閲讀區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就這樣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活動的需要我們重新進行的規劃,今天是我們新區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們的活動中我發現了重新佈置之後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區域活動的重點:

(一)區域活動開展的優勢:

● 活動目標明確

我們區域活動多樣化、目標詳細化。

五月份的常規目標是:1、引導幼兒利用手中的區域牌自主選擇區域活動;2、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通過這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五月份的活動目標是:1、角色扮演:逐步明確自己的角色身份,學習模仿成人對自己的關愛;2、建構區:在搬運、取放、堆疊平衡積木的過程中,可幫助幼兒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獲得理解空間的關鍵經驗;3、探索區:嘗試用瓶蓋蘸上顏料蓋印,感知數量的一一對應。

● 區域活動的遊戲規則化

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幼兒能夠在區域中自由活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通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

● 及時的評價

小班幼兒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也能讓幼兒養成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習慣。一個月下來,已經會有孩子評價同伴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了。

(二)區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動內容:

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畫、固體膠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比如剪紙小組內大家一起剪紙,撕紙大家一起撕紙,這樣雖然活動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三)區域中的不足之處: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我們設置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活動。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4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教育是一種創造教育,每個幼兒都有美術創作的潛能。在幼兒的美術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到既可笑又可愛的形象。這些都是幼兒從自身經驗出發,經過大膽想象而創造出來的。因此,幼兒美術教育應當鼓勵和指導幼兒以自己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形成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表象,並通過大膽想象、手、眼、腦協調的操作,表現自己的體驗,也是感受和創造美的過程地。而美術活動“有趣的小烏龜” 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而且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大膽想象、好動手操作特點。為幼兒提供充分操作的機會,幼兒通過手、眼、腦的協調活動,用腦去想象、理解、創造,為他們提供了美的體驗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二、評析

1、分組教學的運用

在分組過程中,老師分成3個小組,每一組的材料都是不一樣的,這樣分層了三個層次,難度也各不相同,讓孩子自由選擇,體現了孩子的主動性和自我需要以及情感支持。活動中老師尊重孩子的選擇,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使孩子們積極地投入到活動設計中去。

2、材料的運用

在活動中教師能提供三種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能依靠材料特點,通過觀察、摸索來調整怎樣更好的操作、利用。如在用皺紙來做烏龜的背殼中,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把皺紙編成繩子,一圈一圈的繞上去,有的把皺紙按顏色一圈圈貼在烏龜殼上,還有的做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殼。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

3、活動的內容設計方面

每個環節都是精心準備與設計的。如第一環節的活動,教師出示製作好的“烏龜”讓幼兒説説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第二環節,教師邊講解制作方法邊完整示範一遍過程。並圓上添畫烏龜的頭和四肢。第三環節,幼兒自己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讓幼兒説説它們是用什麼做成的。最後,大家互相欣賞作品,也讓幼兒有了集體完成作品的成功體驗。這樣有趣的自由探索活動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的,也是適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這也體現了新的教育觀。在活動中,孩子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三、反思

1、有趣的小烏龜不光體現在單個上的有趣,也可以將幾隻烏龜組合在一起進行創作,這樣將會讓幼兒的想象力更加擴展。

2、結束的講評活動可以讓幼兒來介紹本組的作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人翁意識,與前面的討論活動也相互呼應了。

3、可以多多嘗試一些好的活動形式,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又是教師也覺得很好玩的,真正的做到玩中學,從而來總結經驗。

4、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較少,對新材料的介紹與操作要點講解不夠。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5

户外活動,在我以前的工作中一直是一件非常頭疼的、比較難組織的活動,為了孩子的安全户外活動很少;為了減少教玩具的準備,很少開展。

《玩墊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幼兒理解活動規則很重要,同時讓幼兒對探索玩墊子感興趣。活動開始教師以拿墊子當方向盤,邊開汽車邊唱歌進入活動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的最後環節教師還準備了墊子做成的大火車,幼兒通過開火車的遊戲結束本次活動。

《玩椅子》,活動形式很新穎,幼兒探索創新興趣強。幼兒活動道具貼合幼兒生活,日常生活中幼兒就可一玩,通過不同擺放椅子的方法探索不同的方式和椅子玩耍。活動中唯一缺陷:有部分的動作相對可能安全不是很有保證。而且可能由於活動安排時間過長,到後面基本幼兒已經失去對活動的興趣了。

《趣味玩球》,活動中氛圍很輕鬆,教師營造了一個很温馨、和諧的互動環節整個過程顯得很有趣,比如説剛開始就有一個把球當地雷圍成一個圈,讓幼兒在活動時繞開地雷,然後在讓幼兒説説球還可以怎麼玩…整個過程很流暢。孩子玩的也很投入興致也很高,是我值得學習之處。

而好像她們的一切都是為孩子的成長服務,只要有需要的活動都可以大膽的去搞,也許是她們的一貫的培養,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表現得非常出色。也並沒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樣可怕,孩子自我保護的很好。從而我就想到了:孩子的一切習慣都是在老師的培養下形成的,佔有了就會有收穫,放棄了只能留下遺憾!同時也領略到:他們的户外活動形式多樣、更加豐富。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6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開展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為了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鍛鍊和學習,我省開展了幼兒園區角活動評比.三月份我們鐵東區選取了8所幼兒園參加評選,教工幼兒園和旭虹早教幼兒園被省裏抽檢.這次活動從去年開始就進行了,我們除配合市初檢外,還多次下到幼兒園進行指導. 通過這次檢查指導,使我對幼兒園活動區的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升.下面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教師活動前的用心準備使我很受觸動

準備是第一環節,其中包括區域環境的創設和區域材料的準備。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教師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間和四周牆壁展示與課的主題相關的資料、照片或孩子的美術製作作品。比如“巧手區”:使用湯勺勺豆子、繫鞋帶、編辮子等;“益智區”: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塊做成快板等進行打擊樂等。教師的用心準備給孩子提供了創造和學習的空間。

二、教師有目的的組織與指導使幼兒玩得開心

組織與指導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在這個環節裏,活動完全是自由的。幼兒自主地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在活動中教師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使區角活動變得更有興趣性和教育意義.幼兒玩得非常開心!

三、活動後的總結評價恰當好處

總結評價是開展區域活動的第三個環節,也是區域活動的結束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地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激發其參與再次活動的慾望。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影響到幼兒以後活動的情況,評價對幼兒進一步發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在評價中很注重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教師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總結,有全班進行的,由分組討論的,還有讓幼兒自己評價的,也有老師指點迷津等。 幼兒的自主評價和教師的全面評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區域活動的過程感覺很完整。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是我們幼兒教師努力要做的.作為教研員我們要給教師創造更多的平台進行展示和交流,不斷地進行研究,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學習和發展.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7

大班了,我看待孩子的眼光也越發不同了。第一,他們都長大懂事了,可以和我們成人有更多的交流。第二,和他們分別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也越來越捨不得他們。回首這三年中的光景,我甚至覺得孩子的“錯誤”都是美麗的剎那!那我當初有沒有享受那個剎那呢?

小班的時候,他們不能將碗中的飯菜吃完,將湯灑得滿桌都是。我呢,每次繃着臉、拿着抹布趕緊擦掉,用行動很強烈地暗示他們“做錯了事情”。中班的時候,他們上課講話、插嘴,我嚴厲地批評他們:“哪來那麼多話?”大班的時候,他們因為玩得太興奮將玩具灑滿地,我又會責備他們説:“教室怎麼那麼亂?”

這樣地對待孩子是否合適呢?當然我不是説他們應該這麼做,只是應該提醒我自己,他們或許是犯了錯誤,但是犯的是“美麗的錯誤”。和桌子、玩具、教室的整潔相比較,孩子的發展價值當然要高出很多很多。可是我對他們的反應,只會告訴他們:老師更在乎的是安靜,是整潔。

人生有許多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們既可以欣賞老年的慈祥、中年的成熟、青年的魅力、兒童的天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欣賞幼兒的一些“錯誤”呢?

孩子們來到幼兒園,是需要一片純真的樂園,在老師的扶持下、呵護中,在這片樂土中慢慢成長、慢慢懂事,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者、幫助者。孩子幼小的心靈,軟軟的手,軟軟的腳,都需要我們去呵護!需要我們給他們永遠不嫌多的愛和安慰。

作為老師,應該提醒自己:和孩子們相處是上天給予我們的一種特殊的權利,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為他們的進步歡欣,給他們的錯誤指路。我們和孩子相處的這段時間是人生開始的最初幾年,是多麼的難得和重要啊!

感謝上天,我在還未成為母親之前便有了這些感悟,在我工作的第三年便開始了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現在和孩子們相處會更加輕鬆。當他們犯一點小錯時,我會問自己:他們真的“犯錯”了嗎?我應該批評他們嗎?我這樣的批評會在他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嗎?於是便會改變自己的態度,用真誠的心去和孩子交流。畢竟,他們只是孩子!相信我可以更好地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最主要的是既能做小朋友們的老師,又能做小朋友們的朋友,家長的朋友。用愛心,真心,細心,的去與她們溝通。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8

活動在孩子們愉快的遊戲中結束,從孩子們開心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們是玩得開心,學的快樂的,本次活動是圍繞合作這個概念而開展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縱觀整個活動,整體感覺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波的,從活動效果來看,預設的教學內容是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的,活動通過幾個亮點有效促成預設目標的達成。

首先是材料的準備和利用,本着低成本低結構的原則,我收集的材料是一些日常用品及玩具,如:皮球、毛巾、筷子等,這些材料雖簡單常見,可在活動中卻被充分利用,孩子們易於操作,並在體驗中獲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自制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簡單明瞭,既能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畫面故事中的道理,也讓幼兒很好地得到啟發,進一步理解合作的道理。這個環節,教師無需作多的解釋,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較好地掌握了知識,達到預設目標。

其次,就是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我始終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一起探索、學習。

在一些過度環節,我也做了巧妙設計,環環相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活動流暢。如:在開始部分,讓幼兒幫老師搬桌子環節,就直接導入了活動,而且直指活動內容,無需過多的提示。多媒體課件“螞蟻搬豆”,直觀易懂,讓幼兒進一步瞭解團結合作的意義。在討論活動時,我讓幼兒聯繫生活實際,説説發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搬牀、做值日等,用切身的體會,詮釋合作力量大的道理。每個環節都緊扣主題,結束活動,我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愉快心情。

最後,本次活動遵循了由淺到深的原則,對於重點和難點,我運用了一些啟發性、開放式、遞進式的提問進行處理,這種提問方式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也使活動更活潑有趣。

但是,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它很難十分完美。因為預設的教案與現場教學往往難以達到一致和同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惑,在這個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些環節還有待去調整和改進。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我班孩子比較活躍,在課前我強調了紀律,在討論活動時,孩子們有點約束,這種限制束縛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使幼兒討論時不夠積極主動,氣氛不夠熱。

2.幼兒操作環節,應先讓幼兒自己探索,讓幼兒有一個人完成任務和兩人、多人完成任務的對比情況,讓幼兒自己從中領悟到,要完成這些任務,做好這些事情,必須團結協作才能完成好,兒不要直接讓幼兒兩兩合作演示。

3.在活動結束環節,我設計的是遊戲,孩子們玩的太高興,有些鬧,應該要求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對個別喜歡人來瘋的活躍孩子,要有及時提醒,讓孩子懂得無論在哪兒、做什麼都應守規則,讓孩子時刻有規則意識,這樣活動的內容也就更豐富。

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除了有許多的亮點部分,還應該是有一些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正因有了這些缺憾,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充滿了活力。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一些反思,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9

手指點畫是一種新的作畫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不同作畫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樂趣。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蘋果是小朋友們經常接觸的水果之一。《手指點畫:秋天的蘋果樹》這節美術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習用手指點畫蘋果,使用不同的方法繪畫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蘋果,同時讓幼兒對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興趣,體驗點畫活動的快樂。

在課前我作了充分的材料準備,如:幼兒操作材料是人手一份畫有蘋果樹的A4紙、紅色顏料每組一份。當我出示範畫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全被我吸引了,有的説"這是果樹"還有的説"哇!好漂亮啊!"。整個活動構思我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使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本節活動中,我親自示範點畫蘋果,重點講解了點畫蘋果的技巧和做完畫後的注意事項。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畫的也很不錯。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後總能總結出自己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教案設計方面、過程、教師迴應等都存在着許多問題,看來自己應該在不斷的努力與學習、實踐、反思中錘鍊自我,才能更好的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和我一起快樂的成長。

在每一個活動中,只要能讓孩子們處於歡樂之中,能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這也讓我無比欣慰。我是經常告誡自己:一個活動,不在於教師如何的精彩,而在於孩子在學中的快樂,這樣我也會感到滿足了……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0

反思一: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反思:《小馬過河》

1.營造童話意境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1

聽了中班年級組的同題異構活動,感動於兩位老師認真的教學準備與精心的教學設計,聽後讓我深受啟發。同一個音樂活動,可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演繹,z老師的細心沉穩,q老師的活潑生動,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整個活動都能以小青蛙的動物形象吸引住孩子們的興趣,z老師路線圖設計新穎、q老師的遊戲情景化貫穿始末這些都特別適合中班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和年齡發展特點。在活動後,我們聽課的老師和兩位執教老師也進行了説課評課的互動交流,雙方都頗有收益。

一、摒棄花俏,讓活動返璞歸真。

z老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注重了“環保教育”,在圖譜中也運用了香蕉皮,可是縱觀整個音樂活動,環保目標的加入總覺得有點牽強,與音樂的歌詞似乎也沒有什麼聯繫,所以我覺得可不作為本次活動的目標來達成。而可以針對歌唱或者加入樂器來合奏方面的要求來制定目標更為恰當。

q老師多次利用青蛙的教具,讓幼兒一次次的學習送小青蛙回家,從而加深對“説”部分節奏的掌握,這樣的想法是比較好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家的圖形譜和小青蛙的圖片最後沒有再被利用起來,顯得有點多餘。所以我建議邱老師可以再考慮一下圖形譜的設計與利用。圖形譜可以再活潑形象點,那樣更吸引幼兒。

二、尊重自主,突出幼兒歌唱學習的主動性。

兩個活動都有一個小小的不足,就是在歌曲的説唱部分都關注了“説”部分的學習,但對“歌”部分的學習,有點過於倉促了。歌曲的前面部分的歌詞其實還是有一點的難度的,在讓幼兒傾聽一遍或者兩遍以後就讓幼兒學會演唱,還是不太實際的。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注意到幼兒演唱時候出現了一定的困難,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幫助與練習。如能讓幼兒真正切實地去發現問題從而自主的學習演唱,那樣的話就更棒了。

另外,q老師在活動中多次請到個別的孩子來表演,對幼兒來説壓力是比較大的。我覺得邱老師可以在演唱形式方面再注重點變化,鼓勵更多的孩子自主的加入演唱。在創編部分則建議提供一個小動物形象加以創編練習即可,更多的小動物則可以作為延伸活動開展。

z老師在讓幼兒進行樂器演奏方面花費了較多的時間空手練習、模仿演奏。這部分幼兒的自主性學習也不是很突出,建議老師在這個環節的樂器打擊演奏方面可以加以簡化,不必再讓幼兒認識樂器,學習樂器演奏方法,只在最後用樂器作為伴奏來加深歌唱效果即可。

一個活動的成功與否,往往有很多細小的因素決定。所以不管是座位的安排佈局、圖形譜的設計、環節的設置等等方面,都要做到充分的考慮和準備,這次聽課活動也讓我從中獲取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感謝兩位老師辛苦的付出!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2

幼兒園户外活動已經快兩個月了,五月份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最佳時期,為此幼兒園還在本月開展了“朝陽鍛鍊活動”,每天清晨,孩子們早早的來到幼兒園,讓孩子通過做遊戲、做早操、滑滑梯等活動,讓孩子得到充足的活動量,達到鍛鍊的目的。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而體育遊戲孩子們似乎更加鍾愛,在鑽、爬、跑、跳中孩子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得到鍛鍊。但是在“安全”這一背景下,我們有時不能最大限度的放開讓孩子們活動,所以有時沒有達到鍛鍊更好的效果,在今後的活動中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老師的組織與指導能力也會在遊戲中得到提高。

這段時間每天户外活動次數很多,我發現户外活動前的站排成了“頭疼”的一個環節。每一次我説:“要下樓了,小朋友們排隊開火車了”這句話就像是混亂的導火線。有的孩子連椅子也顧不上擺好,就擁到我身邊來。你擠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陳老師,他擠我!”特別是得得小朋友,每次站排總會擠在前面,總是對我説“我要排第一個。”我忍不住問:“站在第一個和站在後面有什麼不同嗎?”他還挺能發表自己的意見:“能拉到老師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説:“那不能每次你都排在第一個,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他有些不高興的説:“我要站第一”。於是,我換了個口吻説:“那請你當班長,幫老師管理後面的小朋友,別讓他們掉隊了,好不好?”他馬上很樂意的接受了。可見,在這小小的“排隊”裏還有這麼多的內涵,看來孩子的小腦袋中還真藏着不少的祕密等着我們來發現呢。老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第一”。那怎麼讓大家不爭搶呢?我想了幾個辦法:1、可以看誰進步了,表現的好,就讓誰站第一;2、可以輪流站第一;3、遇到不講理的孩子,教師可以用轉移的方法,鼓勵他幫助老師一起管理小朋友。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3

組織小班角色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灶、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知道了。”可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着鍋子,娜娜説:“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説:“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着跑過來:“老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着:“他是弟弟,我才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為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

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小班幼兒模仿和從眾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着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角色、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

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籃子、洗菜盆等。峯峯從菜籃裏拿了一個蘿蔔,望着滿桌子的東西不知道往哪兒放,最後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裏;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裏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內容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那麼,如何科學地為小班的角色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 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為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為宜。隨着遊戲開展的需要和孩子經驗的豐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種類和數量,以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豐富遊戲內容。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4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為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為……所以……”的句式。“因為……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為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為……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説出不同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5

昆蟲的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大餡餅這個故事發生在有趣的螞蟻家族,藉助這個故事可以讓幼兒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更多的瞭解,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瞭解螞蟻家族團結合作的搬運過程和有趣的分工情況,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以遊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帶領幼兒用報紙當作大餡餅,學習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裏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把握得比較合理,但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啟示。

1、第一環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沒有引導好,當幼兒回答螞蟻在搬石頭時,我沒有很好引導,導致幼兒以為真的是大石頭。其實我可以引導他們,“這真的是大石頭嗎?”引出這是一片香腸,不是石頭。

2、在講述第三張圖片時,應該重點講述,上課時我有點急,“螞蟻為什麼要吆喝着把大餡餅運回洞?”這個問題我沒有拋出去,導致這張圖片沒有講透,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螞蟻們的吆喝聲“嘿喲,嘿喲”。

3、講述故事時,我一張張地出示,讓孩子一張張地看,一張張地講,讓他們猜測下一張圖片的事情,幼兒不太會猜對,有點難度,其實,可以把圖片一起出示,讓幼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

4、最後環節遊戲《運餡餅》,讓幼兒切身體驗小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將分工與合作在遊戲中體現出來。遊戲,能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但是我在遊戲前沒有講清楚遊戲規則,導致孩子都拿着刀,不知怎麼玩了,要是能講一下6人一組,二人當兵蟻,四人當工蟻,那麼他們就清楚了。可能是用了玩具刀的緣故,導致孩子對刀非常感興趣,看起來也有點危險,刀可以不用。《運餡餅》的兒歌一時半會不大可能學會,我想:不要也可以,就讓他們一邊搬大餡餅,一邊吆喝:“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就可以了。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留給我的啟示會一直引領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6

生活環節是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幼兒一日生活的養成有助於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的點滴小事對於孩子來説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教委領導的組織下,我們一起觀看了視頻中幼兒園裏幼兒的一日生活情景。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平時我們給孩子的束縛太多,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也可以在有秩序的情況下變得如此豐富多彩,而不是一味的按部就班。

首先展現的是入園好時光。核心理念是要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來到幼兒園要有一定的安全感,能積極愉悦的參加入園活動。怎樣才能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呢?就是在於老師們平時怎樣和孩子進行溝通教育。視頻中,幼兒來到幼兒園在老師的引領下觀看圖片,看圖片裏的小朋友是怎樣疊衣服、疊口罩、疊圍巾的。之後老師和孩子一邊説兒歌一邊疊衣服,孩子們從中找到了樂趣,而不是單純的去疊衣服。細想我們平時是怎樣做的,我們只是幫助孩子脱下衣服然後代替他們疊好,久而久之就有了依賴。我們的工作量增多,從而覺得工作枯燥、乏味。

趣味點名環節。幼兒每人扮演一種小動物,老師點幼兒的名字,點到的幼兒要説出自己是一種什麼動物,然後模仿該動物的基本特徵。這樣既鍛鍊了幼兒的積極參與的表現能力又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得點名環節更生動有趣了。想想我們的點名,平時只是形式,毫無興趣可言。

趣味盥洗。核心理念是懂得盥洗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並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感受盥洗所帶來的舒適和愉悦的心情。視頻中的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唱着兒歌輕輕鬆鬆就把小手洗乾淨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在盥洗過程中就把衞生習慣慢慢養成了。在今後我們和幼兒盥洗時也要吸取別人的優點,爭取把好的習慣引領到我們的孩子身上。

温馨用餐。在進餐過程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喜歡吃多種食物,不挑食。

視頻中的孩子在吃飯時會自己介紹今天的飯菜,説出它們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孩子們吃得很開心。看到這裏想起我們的孩子在吃飯時的種.種,要想有好的改進不去反覆的重複現狀,就要在今後的一日生活中下足功夫,使之眼前一亮。

看了以上的幾個案例,使我真正明白了一日常規並不是只用來約束和管教幼兒的。而是在活動中協助幼兒能更好的融入到集體生活中,讓幼兒能自由的投入、參與、嘗試到日常常規中。活動時要挖掘孩子的亮點,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每個孩子的事都不是小事,老師要耐心的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孩子的進步都要盡收眼底,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為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我們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愉快、輕鬆的學習環境。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7

一、細節描述:

“1…3…5…1…3…5…”孩子們聽到了這個音樂馬上就從自己的小椅子上站了起來。又是一個音樂響起,孩子們立刻向後轉面朝小椅子站好,接着孩子們根據聽到的不同音樂做起了不同的動作:拿起小椅子、按照音樂活動中的隊伍排好隊,坐在座位上拍手。

二、評價分析:

《親親熱熱在一起》是一首表達孩子和爸爸媽媽美好感情的歌曲,歌詞看上去有些複雜,但是由於之前學了兒歌《敲門》,所以這樣就降低了歌曲的難度,幼兒學起來會容易一些。在幼兒學唱歌曲的同時我還讓幼兒做了一系列配合歌曲的動作,以此來幫助幼兒學習歌曲。小班幼兒的活動帶有明顯的情緒性,他們常常在興趣的驅使下自發地進行多種活動。我在開展小班音樂活動時發現,小班幼兒大都喜歡唱一些熟悉的歌曲,新授課時,他們一般興趣不太高,第二節複習課時,他們由於熟悉了音樂節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就像《親親熱熱在一起》,因為歌詞就是之前學習的兒歌《敲門》,所以幼兒在學習歌曲時就有了興趣)這主要是幼兒在上新授課時,不能完全理解所授課的內容,當然更談不上接受有關信息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幼兒的興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樂活動。

三、所思所悟:

根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我也想了好多激發幼兒興趣的辦法。就像讓幼兒通過表演來激發自己的興趣從而學習音樂。因為幼兒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音樂活動能充分滿足幼兒這方面的要求。通過表演,幼兒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能作出較積極的外部反應,能從與他人合作的動作表演活動中獲得交往合作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我啟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創造性表現,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開展音樂活動中儘量採納幼兒的意見和建議,不照搬書上的動作方案,幼兒在創編表演中鍛鍊了自己,增強自信心,獲得了成功感,這有利於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8

新《綱要》精神明確指出幼兒科學活動的目的在於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因此我們的科學教育應使孩子的探究更專注,更富有熱情;孩子們的思考更嚴謹而深刻;孩子們的學習更生動而有效;孩子們更熱愛科學,更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那麼現狀如何呢

一,目標定位模糊

幼兒對知識點的瞭解是一個操作感知的過程,能否説出知識點(科學原理),並不是活動的最終目標。而有的教師總是讓幼兒説出活動的知識點,如果幼兒回答不出,就認為活動目標沒有達到。例如:讓幼兒瞭解水的浮力現象,活動結束時,教師讓幼兒説出為什麼有的物體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面對這樣的提問,幼兒不知如何回答。而事實上,幼兒在操作中已經感知到物體的沉浮。

二,材料投入不妥

材料的投入是否恰當,關係到能否調動幼兒參加科學活動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而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教師對材料的投入考慮不周。例如: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變色的蘿蔔水"時,沒有買到紫心蘿蔔,隨意用芹菜來代替,使用的杯子也是半透明的。結果,實驗過程中,芹菜汁與白醋和鹼反應後變色不明顯,幼兒很快就失去了實驗興趣。

三,直接指導過多

教師應根據活動內容選擇

活動的形式,在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的教師無論什麼內容總習慣於集體教學,根據設計的環節帶領幼兒一步一步地進行,讓幼兒規規矩矩,不許亂動。有些活動比較適合分組教學或區域活動,教師本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材料後,讓幼兒盡情地玩一段時間。但某些教師直接指導過多,當幼兒在活動中出現錯誤或者產生不會的現象時,教師就迫不及待的暗示幼兒,甚至直接告訴結果,剝奪了幼兒自己探索的權利。

四,忽略活動過程

教師過於注重科學活動的結果,對科學活動的過程有所輕視。每次活動只要幼兒在活動中沒有得出結果,教師就認為活動沒有成功,忽略了幼兒在

活動中的興趣和操作學習,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把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定位於為幼兒終身的學習和發展作準備上,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時,優先考慮的是知識的灌輸,而不是情感態度的培養,沒有把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以及重視孩子探究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放在首位,不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出現和產生不會的現象,沒有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去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

2,教師專業科學知識欠缺

許多幼兒教師日常工作時間長,工作比較瑣碎,涉及幼兒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很少主動的,有意識的獲取科學信息。因此,不具備把科學知識與幼兒教育新觀念互化的能力,不能把科學知識變成容易被幼兒接納的,感興趣的內容,因此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教育技能知之較少決定了教師的指導水平,科學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不是過分國小化就是常識教育的移位。

3,不能很好的營造幼兒學習科學的氛圍。教師對幼兒尊重不夠,不能自覺放下教師的架子,總是按自己的意識主宰幼兒,把教師的權威凌駕於幼兒之上,不能在心理上給幼兒提供自由的空間,使幼兒在心理上沒有安全感,處於緊張焦慮狀態,遏制了

>幼兒的思維。

4,教師不能把科學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只注重每天集中活動,教育目標的計劃性強,靈活性差,教師缺乏隨機教育的組織能力。

幼兒改進科學活動的方法,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教育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另一方面就是將新觀念滲透到幼兒科學活動中去,以幼兒主體為先,以幼兒發展為重。以我園為例,我園在對幼兒科學活動進行了深層次的反思以後,提出了幾方面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篇19

一、背景: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於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麼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於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説:“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抬頭看看我,搖搖頭説:“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抬頭對我説:“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裏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麼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着呀?於是我從櫃子裏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着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抬頭看着我説:“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

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並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瞭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麼辦呢?於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台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為,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後,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後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並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着於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着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為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並不能達到,怎麼辦呢?小林他通過自我的調整,徵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在這個案例中,正是因為後來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發展水平、能力和經驗學習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興趣的滿足,使他第二天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第一層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應靈活多樣。

在《指南》中説“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指南》,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當小林在開始活動時,我首先運用了觀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樣進行嘗試的,當發現他有困難時,我進行了指導、幫助。一開始,我從預定目標出發,想轉移小林的興趣,但這個困難實在是很大,於是我用了示範的方法進行幫助,但這個效果也不大,最後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讓他用調羹來舀,從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進行提高,這樣既保護了小林嘗試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靈活控制能力,這樣和樂而不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學會積極等待。

積極等待是指對消極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動中教師至始至終關注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困難時,不是急於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小林在我轉移他的興趣時,追隨了我,那麼可能小林的困難就不

存在了,他的興趣將因着一次的活動而告終,值得慶幸的是小林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並支持了小林的選擇,這樣才更好地讓小林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瞭解了自己的困難,產生了矛盾衝突,從而進行了自我調整,自己來想辦法嘗試解決。

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分析的能力,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特點,及時調整目標,進行支持、合作、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滿足和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8l9l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