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

《魯班和櫓板》是一篇傳説故事,講的是魯班根據鴨子的腳發明櫓板的過程。為了讓孩子們更清晰地瞭解發明的整個過程,我採用了簡筆畫的方式: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一、先畫腳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感受了老艄公撐船吃力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朗讀課文,一起體會魯班的困惑。學習第三自然段,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圖,並結合生活記憶,想想鴨子的腳蹼的特點,通過交流,我在黑板上畫下了鴨子的腳蹼。隨着腳蹼的成型,孩子們的嘴裏發出了“呀”的聲音,顯然覺得很有趣。畫好了腳蹼,我帶領着孩子們學着鴨子的樣子一起用腳蹼進行划水,感受鴨子游水的輕快。

二、在腳蹼外圍畫上櫓板的樣子,清晰記住櫓板的成形過程

學習第四自然段,先讓孩子們讀課文,瞭解櫓板的整個形成過程。還是採用簡筆畫的方式,讓孩子們更清晰地記住櫓板的樣子,並記住它的成形過程。重點出示句子: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圓形,就像鴨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鴨子的腳蹼。先讀,再一邊讀一邊在起先的鴨子腳的外圍慢慢畫櫓板的樣子。隨着櫓板樣子的出現,孩子們的眼睛發亮,他們説:好像啊!我問:像什麼?他們齊聲説:像鴨子的腳。接着,我們又反覆朗讀着出示的那句話,記着櫓板的樣子。

《魯班和櫓板》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這篇課文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優美的意境,學生對這樣的文章一般都不太感興趣。但這樣的文章最能培養學生靜思默想的好習慣,我們教師一定要好好把握。

魯班如何發明了櫓板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讓學生仔細閲讀第3、4自然段,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髮現好詞好句:“出神地”、“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然後讓學生做動作,發揮想象,身臨其境地體會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造的美好品質。接着我再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可以邊讀邊看圖,藉助插圖讀懂課文;可以讀讀課文,再動手畫畫魯班發明的櫓板,也可以用橡皮泥捏一捏;可以同桌互當講解員,以講解介紹的方式來讀課文……充分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邊讀邊動手,這樣學生在寬鬆、民主、合作的空間裏,帶着好奇心自主探究,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學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由課堂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進一步閲讀探究:1.魯班是一名能工巧匠,收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為大家講一講有關他的故事。2.魯班受鴨掌的啟示發明了櫓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動物的啟示而製造出來的嗎?可以去查查資料,問問爸爸媽媽。適當滲透少許仿生學的知識,打通課內外、學科間的界限,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發展。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2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敍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你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後,我問學生:通過課下的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為什麼要發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裏。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裏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着,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後怎樣想的?最後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彷彿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我先把“盯”換成了“看”,讓學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樣嗎?學生都説不好。為什麼?郝子龍馬上站起來説: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説到這裏還要老師講嗎。在指導朗讀時就感覺特別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鬆。在這段中我沒有講,把時間全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動手畫一畫鴨子的腳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沒見過鴨子,能畫出來嗎?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數孩子都畫得非常像。當問他們怎麼畫得這麼像時,好多孩子都説在電視上看過,在書上看過,在奶奶家看過……就這樣不講他們明白了鴨子為什麼會在水裏輕快地滑行。進而朗讀這段,讀得特別生動。

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此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麼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麼呢?學in生説:眼前一亮,説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為什麼要馬上去做?”田炎生: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胡從政:“老師我知道他為什麼找的是粗木棍?因為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 是呀,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為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最後,為什麼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學生説得更是精彩。鍾文昊:人們為了時刻想着發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來命名。這樣讓不知道的人們都能知道這個工具是魯班發明的。太好了,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學完了全文,我問他們,你還知道魯班發明了什麼嗎?孩子們小手紛紛舉起,他們情不自禁喊出來:傘、鉅、雲梯、刨子等等。當我問他們怎麼知道的時,他們有的説從課外書上,有的説是從網上,有的説是爸爸媽媽告訴他們的。我真為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叫好。最後我又留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作業,課下收集有關魯班的故事,下節課我們來交流。看得出他們是喜歡這樣的作業。

回想這節課的得失,遺憾的是讀書還少,給孩子的機會還是不能照顧到學習較差的學生。這是我以後應該注意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為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3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敍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一、緊扣字詞,理解文本

複習時,我設計了兩道填充題,讓學生填出帶拼音的字,並讀通句子,這樣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7個生字,又回顧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緊扣“十分吃力”、“滿頭大汗”,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滿頭大汗”,從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撐船的辛苦,為下文魯班的“想”作鋪墊。第二自然段我緊扣魯班的動作“兩眼盯着”,“默默地想”,讓一個孩子上台來做“兩眼盯着”的動作,幫助孩子理解“兩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看着一個地方。在講解鴨子撥水時,讓學生抓住“往後撥水,身子向前”來明白鴨子撥水的輕快,第四小節抓住“眼睛一亮”再現魯班思考的過程。

二、演讀重點段

課文的第三小節講鴨子在水中用腳蹼撥水的樣子,是魯班發明櫓板的關鍵之處,這一小節我先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鴨子的“腳蹼”,然後邊説邊示範鴨子腳蹼撥水的樣子,接着讓學生走入情境:“現在你們就是那羣小鴨子,你們的手就是腳蹼,快來撥水吧!”學生用手做撥水的樣子,同時提醒學生把手並起來會遊得更快些,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着提高難度,請學生帶上表情,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一次,兩次……學生的情緒高漲,在遊戲中將文本的朗讀提高到了一個層次。

三、通過視頻解讀文本,化難為易

課文的第4小節是全文的重點。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那麼輕快,“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做櫓板的過程用視頻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明白了櫓板的製作過程。

另外,用“竹篙撐船“的吃力和用“櫓板搖船“的輕鬆學生不易理解,這兩種場景學生在生活中幾乎沒有見過,同樣通過視頻的演示,學生也能輕而易舉地明白兩種行船工具的好與次了。

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不足,對於字的教學只設計了教學“忽”和“安”兩個字,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為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早上,帶着學生繼續學習11課《永遠的白衣戰士》。講到“非典”,講到那段特殊的歲月,我的情緒就忍不住激動了起來。

也許是因為親身經歷過,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那的確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結合着護士長葉欣那句名言:“這裏危險,讓我來吧!”結合着讓學生理解詞語:白衣天使、玉潔冰清、救死扶傷、處變不驚、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捨生忘死……我給學生講起了當時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封封自願書、一次次的主動請纓,面對着死亡,面對着拿自己的命換別人的命……我已經無法流暢的説下去,我知道此時的我已經要熱淚盈眶……教室裏變得出奇的安靜,孩子們沉靜而又肅穆,空氣中瀰漫着一種異樣的氣氛……

我不認為自己失態,只要具備起碼的良知的人,面對着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着無聲的戰場上,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英雄,都無法無動於衷。我知道孩子們能夠理解,所以才能夠和老師產生感情的共鳴。在那一刻,知識不重要了!學習也不重要了!我和孩子達到了教學的最高境界!我帶着孩子超越了平凡的生活,用心靈看到了崇高,看到了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我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5

《趙州橋》是介紹著名的橋樑建築——趙州橋的説明文,文章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在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我以生字詞為重心,並帶入文中,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前能夠初步理解簡單句子的意思;在朗讀課文中去理解,初步感知文段,在感知時收集信息。

一、簡化教學程序

“趣味教學”這一觀點近來常被各界教學專家提倡。課堂中的“趣味”是教師對文本深入解讀後的深入淺出,是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我們的“趣味”就應讓學生學得更簡單、更快樂些,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些。為了這個“簡單”的趣味,我背後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深入地解讀文本,收集有關趙州橋的資料。使趙州橋的形象、特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我感歎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更感歎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後我引出課文中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這三個特點去引導學生學這三個重點句:(1)“趙州橋十分雄偉。”(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以此為線索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激發學生興趣

雖然趙州橋是一篇説明文,文中包含了豐富的信息,但它的字裏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學説明文的課堂也是書聲琅琅的課堂,所以在第一課時中我鼓勵學生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透過朗讀表達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跟着一齊思考:趙州橋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它憑藉着什麼而聞名於世呢?學生一時語塞,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之後第二課時我創設旅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三點體會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首先從“1400多年”、“五十多米長”,“九米多寬”中體會這些數字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感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其次從千年來利用沒有橋墩,只有一個大橋洞,四個小橋洞的設計存留至今,體會它的堅固。引導學生體會趙州橋的的美觀時,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然後出示了課件圖片幫忙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最後抓住關鍵詞“抵”、“回首遙望”,做動作體會橋的圖案的傳神,並指導把該段讀好,把橋上的龍讀“活”,直接切入地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為了一體,兩個字------自豪。

三、引導學生感悟

在通篇文章中,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不僅僅是在遊覽橋,讚美橋,同時也是在讚美造橋的人,我們更能夠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時充滿着的驕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讀課文時,我們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達出作者所要表現的情緒,也表達出自我從文本中體驗到的情感。

“趙州橋十分雄偉。”這是一個總起句,後面介紹了趙州橋的長度、寬度、建築材料、形狀特點等,都是圍繞“雄偉”展開的具體描述。引導學生在朗讀中仔細體會這些數字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把“雄偉”的氣魄讀出來。

“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在理解課文時,提出這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什麼是‘創舉’?為什麼説趙州橋是一個‘創舉’?”學生能夠從前面的學習中瞭解哪些説明了趙州橋的設計師“創舉”,也能夠用舉例子的方法説説對“創舉”的理解。然後聯繫上下文中對趙州橋的描述,如,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談談自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並在理解這句話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激發出自豪的情感。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是一個過渡句,巧妙地將兩部分資料緊密地聯繫在了一齊。課文表現趙州橋的美觀,刻畫得十分細膩,描述欄板上雕刻的圖案,生動活潑,我採用抓住重點詞的方法,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的方法。透過讀書,讓學生抓住三種龍的獨特之處,“相互纏繞,回首遙望,雙龍戲珠”透過重點詞語想象他們的樣貌,動作把龍的形態表現出來,從而體會雕刻的圖案是那麼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多姿多彩。從而引出“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的一樣。”引導學生想象圖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資料用語言來描述,並出示了圖片幫忙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學生對精美一詞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些精美的圖案是1400年前,勞動人民在石板上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十分費時光費精力很不容易。之後,朗讀課文,帶着想象去體會趙州橋的欄杆上那些精美的圖案。

四、拓展學生寫作潛力

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對趙州橋的側欄三幅關於龍的描述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排比方式聯繫起來,使三幅圖聯繫得自然有序,學生在學習寫作文時若能夠用到這一方法,必定使作文在邏輯上有所增強,文章的層次也能有所提升。所以,講課時我特地突出這個資料,並請學生用其造句,在這自由發揮中,學生學到了知識也體驗到了快樂。

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朗讀的指導和朗讀量還欠缺,課堂結構還略顯緊湊,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改善不足,努力提高語文閲讀教學的潛力。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首充滿了純真幻想的兒童詩,語言純淨優美,富於韻律美。全詩以:“我想”為主線,以獨特的視角,親切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們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個純真的精神世界與想象世界……字裏行間充滿了童心、童趣。詩中的“我”熱愛春天,熱愛自然,對生機勃勃的春天充滿了熱切的嚮往。於是“我”的願望在春天萌發了:身體的一部分與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後自己融進春天的大地……詩歌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朗讀。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是尤為重要的。

首先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通過導語的精心設計,力求與文本、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

其次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想像、評讀、賽讀、對讀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結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發掘心靈中的真、善、美,並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達出來,深入進去感悟詩歌的美、生活的美。在這個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我們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我與他們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讓自己的情感進一步被激活、被淨化、被昇華。

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及表現能力的不同,同樣的一段文字反應在不同的孩子頭腦中,可能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可能是一首短詩;可能是一段熟悉的生活……這些不同的反應,也帶來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面對優美的文字,有些孩子高聲誦讀,通過讀表達來表達理解;有的孩子拿起畫筆,寥寥幾筆,文與圖巧妙結合,文趣盎然;有的孩子用詩一樣的語言對文章進行再創造,有的孩子默默凝思,在內心深處反覆品味……此時,我便趁此機會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小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達到聽説讀寫相結合的訓練目的。如我班王潤茁寫的:“我想把水彩筆掛在柳樹枝上,拿一支支水彩筆,畫呀畫—— 畫出五顏六色的圖畫,把我們的祖國裝扮得更加美麗。”再如王文卓寫的:“我想把腳丫連接在大輪船上,伸進清涼的水中,劃呀,劃——劃到遼闊的太平洋上…… 還有好多孩子也都寫出了自己美好的願望。

整個教學過程,各種不同方式在課堂上所呈現:一句句優美的小詩,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聲聲飽含激情的朗誦……使學生不僅在閲讀中學到了知識,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在這種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被激活了,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使閲讀成為一種享受,使課堂成為他們自我表現的舞台。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7

《小露珠》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一篇優美的童話。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本文語言精當優美,生動形象,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例,要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可愛,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樣用語言來表現小露珠的可愛的,因此我根據教材的特色,立足教材,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通過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與小露珠打招呼,輔助以聲情並茂的圖片,提煉出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隨之引導學生能否用別的詞替換其中的動詞。因為學生日常生活中很清楚以上動物的生活習性,學生立即回答出不能替換的理由,進而也就明白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並指導學生在以後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2.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展開想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在教學第2——5自然段時,最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除了文中這三種小動物,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小動物喜歡小露珠,願意跟小露珠打招呼?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跟小露珠打招呼,表達對小露珠的讚美。

3.抓住關鍵詞句,品讀課文。

課文的第六自然段寫小露珠美化、滋潤了植物。教學時,抓住“格外精神”這個詞以及相應的中心句子,讓學生由句子感悟到植物為什麼喜歡小露珠。還有抓住“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等詞句進行對比練習,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

4、利用文本資源,有效進行課堂整合。

課文第7自然段講了小露珠的消失,而第1自然段寫了小露珠的形成。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小露珠的形成與消失,我大膽創新,抓住一個問題,還有哪些句子寫了植物喜歡小露珠呢?從第6自然段直插第7自然段,並把兩個自然段進行了整合,合二為一併適當插入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由於時間有限,我準備的也不是特別充分。所以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課後,我仔細地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各位評課教師也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讓我獲益匪淺。例如,在教學2—5自然段中,指導學生朗讀很不到位,學生氣氛比較沉悶,沒有給足學生朗讀的空間。在學生回答錯了以後,沒有進行鍼對性的指導。第6自然段在設計時總感覺有些欠缺,但總找不出原因。經各位教師一評,我恍然頓悟。原來自己在設計時找出了重點句子,但是沒有利用多媒體出示出來,再加上自己由於緊張,忘記了總結本自然段的內容,所以使人感覺到很散亂,沒有中心。

總之,本節課我以讀書訓練為經,以語言訓練為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饒有興趣地説、演、評、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8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佈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放在了整個文本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作者寫作手法的體現: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

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為體驗後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並進一以貫之。最後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的思考,過於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9

本課不足以及今後的努力方向:教學反思不是“坐而論道的玄思”,“思”的最終目的是“改”,只有不斷地勤於實踐、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實現反思到實踐的跨躍。

1、加強小組合作學習,進一步創建“各抒己見”、“不懂就問”、“相互質疑”的學生言論氛圍。

課堂剛開始時,有些孩子稍有“膽怯”,出現思想顧慮,擔心問題的回答不得要領,有失“面子”,也明白自己的言行舉止應該更規範,平常課堂上的爭搶發言明顯消失。孩子們想保持好紀律,卻丟失了生動活潑的本性。

以後教學中以此為目標,使學生在提問、交流、爭議、補充、修正中解決問題,在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力量,以達到“和諧課堂”的完美境界。

2、體現課堂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佳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鍵在於,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創造一個“和諧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個別孩子沒有完全進入狀態,問題的回答銜接不緊湊。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也是我永遠追求的目標。

3、加強孩子們課堂言行舉止的規範性,使之“習慣成自然”。

最後我想説:“業精於勤,荒於嬉。”只要我們對教學活動勤思,勤學,勤寫和勤行,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不斷提高對教學的認識,發展教學實踐智慧,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0

在組內課中我上了《杜甫詩三首》一文,課後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進行總結。

總體來説,那節課的效果較好,自己比較滿意。首先,自己準備的比較充分,認真揣摩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想好設計的每一個問題,甚至是要説的每一句話。有了這樣的準備,在教學中發揮的就十分自如,得心應手。

其次,令自己較為滿意的地方就是讀,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讀,如教師範讀,讓學生受到感染。學生自瀆體會感悟,指名朗讀尋找差距,通過各種讀,讓學生認識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讀出來。

第三,詩句的理解分析,詩是高度精練的語言,是作者情感的體現。析字析詞中表達出作者語言的精練,如《春望》一詩中“破、深、濺、驚、連、抵、搔、勝,字字珠璣,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情感。在分析過程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特點,如把“感時花濺淚”中 “濺”改為“流”、“落”,“烽火連三月”中的“連”改為“正”或“整”都不及原來的詞。原詞更能表達作者傷痛之及的情感。把連”改為“正”或“整”戰爭的時間變短了,讓人認為戰爭只有三個月,而“連”字卻能體現出三月不斷卻不只是三個月,可見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從中向學生滲透古人寫詩的態度,如講解“推敲”故事體現古人此種推敲精神。

第四,本節課對學生積極性調動的較好。教學中注意了激勵語言的使用,課堂氣氛較為輕鬆,為學生的表現創造了條件。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1

我把課堂導入的環節和調動學生的興趣緊緊結合在一起,在課堂的初始階段創設輕鬆的學習情境。因為“興趣”是最好的學習驅動器,學生有了學習積極性,就會產生了探究的慾望,就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你看過馬戲嗎?向大家介紹一下。”馬戲是小朋友所感興趣的,因此學生也比較喜歡學習。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我就儘量多地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發言。

在朗讀上,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了朗讀指導,如:範讀、領讀和引讀等,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2

1、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

3、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質疑,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和孩子們學習了課文9《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在 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沒有按照常規的學完課文後再領着孩子們練習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而是將這個環節放在了課的開始,採取和孩子們聊天的方式,請同學們説一説 自己在數學課上都知道了那些方位,孩子們馬上就告訴了我“前後左右”還有“上下”,於是我藉機將“前後左右”寫在了黑板上,然後請同學們用“我的前面是 ____,我的後面是____,我的左面是____,我的右面是____”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孩子們説得非常好,張淼和姚蘇航在介紹的時候還非常幽默地説, 我的右面是一面牆,我的左面是一面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

檢查生字時,孩子們對於輕聲“子”讀得不是很好,我及時地進行了指導。昨天我們 組討論:如果在第一課時就把所學的生字講完,看看是否可行。今天我試了一下,很困難,讀寫生字整個環節下來就用了30分鐘,拓展材料沒有及時讀,這一環節 學生完成的不好,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剩下十分鐘我就安排了説話寫話,讓學生在會寫的生字中任選一個組詞,再用所組的詞進行説話練習,這一環節學生完 成的較好,而且能寫在本子上。劉佳瑞等幾個小同學把三個字都組詞並寫成了一句話。我對他們進行表揚,其他同學也紛紛舉手説自己也能都寫出來,起到以點到面 的作用。在學習生字時採用小遊戲,老師説出“2號2號什麼字?”,學生快速地説出“2號2號影字”,學生的積極性高漲,看來必要的遊戲在教學中的確起到積 極的作用。

教學是快樂的,和孩子們交流更是快樂的,多用心,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相信我和孩子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更快樂!但是因跨越式課堂教學模式純屬嘗試階段,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後在這方面我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爭取實現自己在教學質量上的跨越式發展。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4

我講授了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七課《秋姑娘的信》第一課時,課型是講讀課。課後專家給了我很多教學建議,具體如下:

1、缺乏教育機智,課堂出現的新問題抓不住,比如在學習教學目標要求會認的字這一環節中,教師提問學生怎樣記住“摘”這個字時,有一個學生回答“摘”是由提手旁加上一個商字組成的,這是錯誤的,但教師卻沒有察覺到,也沒有及時指出、糾正學生的錯誤。沒有充分關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加強處理課堂問題的能力。

2、識記生字時,多媒體出示拼音不應出錯,把“秋天”的“天”注音時注成了“tān”,有些字的注音不夠規範,比如“g”注成了“g”, 再如在蘇教版中“朋友”這一詞中“友”讀輕聲,教師教學生讀“朋友”這一詞時,並未指出“友”讀輕聲,也沒有在出示的詞中標出輕聲,這就導致學生再讀課文時讀錯,説明對細節關注的不夠。

3、在出示課題時,就應該把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姑娘”和“信”講解一下,沒必要都要在認字的環節一起講,也應該強調“姑娘”的“娘”字在什麼時候讀輕聲,這樣學生在讀課文時就不會讀錯,也為下面認讀生字環節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4、在通過各種形式識記“綠色通道”的字這一環節中,應把要求會寫的字也加進來,即把“四會字”也加進來,通過各種方式來記憶,“四會字”才是重點,要時刻突出重點。在指導書寫生字這一環節中,如果在教寫字時讓學生組詞,對於國小生來説很可能就把之前學的字怎麼寫很快忘掉了,所以給生字組詞可以拿到識字教學環節,或者由老師送給學生幾個“詞”,幫助學生拓展詞彙量就可以了。

5、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讀文方式要多樣,不要單一,可以指名讀、同桌互相讀、分組朗讀,分男、女生讀,齊讀等,還要分層讀,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可以分層朗讀指導。教師如果要讓學生在讀之前聽課文,最好不要放錄音,而是由老師範讀,這樣讓學生近距離感知朗讀,示範效果會更好。

6、不要將前一階段學的拼音丟掉,在識字環節上,要讓孩子藉助拼音來讀,這樣即學會了生字,又複習了拼音。

7、教學寫字時,要把展示環節加上,及時展示寫得好的學生的字,及時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於《秋姑娘的信》這一課,課前我做了很多準備,自認為很充分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不盡如人意,出現了很多問題,現反思如下:

首先,要把知識咬死,不應該出現“硬傷”,如在多媒體出示拼音不應出錯,把“秋天”的“天”注音時注成了“tān”,造成了知識性的錯誤,這説明了自己備課時太過粗心,這樣的錯誤以後絕對不允許出現。

其次,課件製作不夠嚴謹,多媒體出示拼音時,有一部分注音用的是英文形式,如“g”注成了“g”,這樣會給孩子造成誤導,對孩子拼音的鞏固非常不利,今後的教學中要時刻注意。

再次,這一課的教學只注重了每一個環節的展開和完成,並沒有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再次,有些環節安排的不當,比如在出示課題後,就應該強調識字“姑娘”這兩個字,“姑娘”的“娘”字在什麼時候讀輕聲,也應該指出,在識字環節中就沒必要再認識這兩個字了。

對於細節還關注的不夠,課堂教學還很不靈活,按部就班,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都應該時刻關注、改進。

在經過專家給我的意見後,我有進一步結合專家的意見對這一課進行了反思:

1、要時刻注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向一堂課要效率,不要浪費時間。

2、教師要關注每一個細節,設置的問題一定要精。

3、多媒體運用要恰當、實用,運用多媒體有時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但並不一定每節課都要使用多媒體。

4、要培養孩子的個性化閲讀,閲讀是孩子的個性化體驗,每一次讀都要有目標,為高年級的與閲讀打基礎。還要關注默讀。

5、要錘鍊自己的語言,語速均勻、語言準確、用詞規範。

6、要及時抓住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注意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要培養自己的教育機智。

7、講課要充滿激情,一節課要有高潮。

8、教學時要有側重點,尤其是教寫字時,要有趣味性,保護孩子的學習慾望,形式要多樣。

9、一定要關注孩子,注重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話。

10、還要繼續向老教師學習,同時自己摸索,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5

前不久,執教了《秋遊》這一課,頗有感悟,現總結如下:

一、提供動口的平台

讓孩子興致勃勃地説,讓孩子一吐為快,讓孩子能説會道,這是孩子的需要,是語文教學培養的一項目標,也是主動學習的一個標誌。本節課通過想象填空:天上的白雲有時像( ),有時像( )。看圖填空:同學們有的( ),有的( ),有的( )。等一系列形式,喚醒孩子的思維意識,拓展孩子的想象、説話空間。

二、創設動手的條件

“動腦又動手,才能有創造”。讓孩子充分動手,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感悟。本節課為了增強孩子對秋天“色彩斑斕”這一認識,我採用了讓孩子為簡筆畫“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填空等方式,在發揮孩子主動性的同時使其創造性也得以展現。

三、 拓寬動腦的空間

“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語文學習中要讓孩子多動腦、能動腦、愛動腦,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本節課中,我進行了如下設計:(1)運用“螞蚱”圖片,直觀感知,鼓勵其多方查找資料,增長知識。(2)讓孩子在讀詞中釋詞,在釋詞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給默讀的方法,學會集中注意力默讀。……

四、營造寬鬆的環境

低年級孩子因年齡限制,注意力易分散,針對這一特點,我結合課文意境,採用了吟誦“秋”詩,放聲唱“秋”,配樂讀“秋”等手段,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和諧、優美的意境中好學、樂學、善學。

語文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6

《騎牛比賽》這篇課文比較短,結構凝練,意義深刻。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運用了“野性大發、只……就……、儘管……還……、瘋狂地上下蹦跳、牢牢”等許多詞句突出了騎手的技藝高超。因此,抓住這些詞句,幫助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感受比賽的精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騎手的話雖然簡單、平淡、但發自肺腑,意味深長。領悟騎手的話意是教學的難點。

在整個第二課時中,我在三處地方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感悟。 一是課文的第一小節介紹南美洲人特別愛看騎牛比賽。我讓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並讓學生思考:“你從哪句話知道南美洲人特別愛看騎牛比賽?”學生很快找到“賽場周圍擠滿了人,大家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比賽。”我又追問“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南美洲人特別看騎牛比賽?”學生又準確地找出是“擠滿了人”和“興致勃勃”。接着我讓學生把這兩句話讀一讀,學生很自然的在朗讀時重讀了這幾個關鍵詞。朗讀效果較好。 二是理解騎手的技藝高超。先讓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然後讓學生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主要是“好幾個騎手騎在野性大發的公牛背上,只兩三秒鐘就摔了下來。只有一個騎手技藝高超,儘管公牛瘋狂地上下蹦跳,他還是牢牢地騎在牛背上。”這兩句話,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不過由於課前準備不充分,沒有給學生提供一些影像資料,學生對一些詞的理解並不到位,如“野性大發”、“瘋狂地上下蹦跳”。導致學生對“技藝高超”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 三是騎手最後説的話“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 我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的回答並沒有我預設的那麼理想,學生只是回答説“我知道騎手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我引導學生説“為什麼他會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呢?”學生不作答。我又追問“如果他坐在家裏還會從牛背上摔下來嗎?説明他平時一直在幹什麼?”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才説出騎手平時在家裏經常練習騎牛。接着我總結“做任何事,只有經過刻苦練習,才能取得成功。”從這個片段中看出我班學生的表達能力還不強,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培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77vk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