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通用19篇)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通用19篇)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

今天上了國寶大熊貓之後,覺得深受啟發,以後我得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來提高學生的習慣養成了。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通用19篇)

二是覺得學生的勇於表達的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過原來一些很優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這就是一個問題了,説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這也是我有所忽視的內容啊,今後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後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鐘拿出來讓學生來談感想,講故事,薦精文都是可以訓練他們的能力的,相信學生,他們一定是最棒的!

三是小組的評價差得仍然太大國小一年級語文《大熊貓》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的好處不用多説了,但是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今後一定得注意這個問題了!可以在上課時採用記五星的形式來表現,對於評價的結果要做好利用,除去在班上應該有一個好的表現外,在學校的層面上也應該體現,比如可以評選優秀小組、小組長、發證書獎品、計入綜合素質評價、舉行優勝小組野遊、電影會等,讓學生有一個小組活動的動力。畢竟孩子們都是喜歡爭強好勝的啊!

深感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們認真學習啊!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2

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描寫形象生動。通過介紹大熊貓的可愛外形,小的時候和長大後的不同生活習性,最愛吃什麼,以及大熊貓的珍貴和受歡迎,一隻可愛的大熊貓形象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 同時, 通過對話,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正確情感和態度。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

備課時,我覺得有這麼幾點必須落實:首先讓學生學會積累,如AAB重疊詞,“胖胖的、短短的等,還知道ABAC詞在課文中的意思,並學會運用,如:‘跑來跑去’,於是,我設計了“1、小魚在水裏—來—去,可開心了。2、小鳥在……等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一邊運用,一邊積累。其次,讓學生學會介紹一種動物,應從那幾個方面去着手,讓文本充分當好範本,抓住重點詞句,仔細品味,知道怎麼抓住特點來寫動物外貌、生活習性,飲食等。第三學習仿照課文寫一段話。當然,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費點勁,好在平時就是這麼訓練的,教學進行的很順利,效果挺好的。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3

一、以物激趣國小一年級語文《大熊貓》教學反思國小一年級語文《大熊貓》教學反思。

在導入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奠定了學習文本的感情基礎。

二、以讀為“本。

國小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於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鬆,真是其樂融融。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隻又一隻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展了特長,培養了創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4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覺得有這樣幾點要特別注意,也是今後要糾正的:

1、課堂教學要合理安排時間,重點內容要突出。字詞教學重要,作家作品知識也重要,但他們只是為課文教學服務的,文本的解讀才是課堂的重中之重,要把它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學時要突出,時間的安排要向它傾斜,否則,課堂教學便是本末倒置。

2、關注學生預習,加強對學生預習監督。語文教學預習非常重要,她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順逆與成敗。以前,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數量,沒有關注學生預習的質量,不能讓學生為預習而預習,除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預習方法指導外,還必須警醒學生不能抄襲參考書,要自己誠信預習,真正為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服務。

3、備課要細讀文本,課前要熟悉程序(環節)。有效教學提倡細讀文本,教師課前一定要細讀文本,對文本有自己深透的理解,並努力化為自己的東西;上課前要再次熟悉教學環節,以抵抗遺忘,這樣對教學過程的流暢起很大的促進作用,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4、課前要釐清教學思路。雖然備課時已經梳理了教學思路,根據文本與學生實際確定了教學的方向,但時間一久,很容易遺忘,因此,課前教師要再次釐清教學思路,對教學的課件要進行細緻深入的審視,把教學的各個環節與有關問題都逐一做細做密,並用過渡語勾連起來。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5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義的學習時,分為三個階段: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及除法的關係。比的意義教材是從富有教育意義的神五飛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聯繫,是一種以“倍比”為基礎的比較關係。教材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提出了比值的意義,它既是一個知識點,又有助於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是本節課的又一教學要點,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後繼學習特別是綜合應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理解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認知基礎。

學生在已學過和掌握分數、除法的意義,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比的意義”。雖然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到了一些“比”,但並不瞭解數學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內在聯繫和區別。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6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用以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然後,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閲讀文章,讓學生儘可能地獲取更多信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後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兩個要求,一是以讀引讀,拓“玩”出名堂例子;二是交流玩中收穫;要求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然後選出一名同學到台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説清楚,然後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穫寫下來。這在教學中是個難度,大多數學生有內容寫,就是表達不出,寥寥幾句就結束了,往往寫不出什麼發現。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7

《小露珠》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一篇優美的童話。表現了小露珠外表美麗,心靈美麗,她在美化、滋潤萬物的同時蒸發,犧牲了自己。讚揚了小露珠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我緊扣教學目標、佈置學生預習、抓住教學重難點,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在上課開始,首先提出研究主題: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小露珠?使學生把握研究主題,激發探究問題的熱情。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小露珠形成這一抽象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使學生對露珠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體驗,以圖促背,陶醉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學生強烈地閲讀課文的願望,為學習全文創設良好的意境。

創設生活化的言語實踐情境。引導學生打開生活積累的“倉庫”,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多彩的想象,讓學生根據自己平常的生活經驗,演一演小露珠和小動物們打招呼的情景,把語言交際和理解課文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使學生真正體悟身邊之美,領悟到身邊世界的可愛與親切。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聯想。安排説話練習,想象植物們怎樣自己美麗的身姿?思考小露珠快要消失了,為什麼還在笑?想象小露珠當時的想法。意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體會植物對小露珠的依戀之情。引領學生在感受文章語言美的同時,深入地領悟文本的情境之美、人情之美、精神之美,使學生的思想沉浸、陶冶在文本的思想、情感之中。

但是課堂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我的語言缺乏感染力,沒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感,沒能讓他們的情緒被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另外組織學生表演時,在學生的評價之後還應該讓學生再次表演,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8

在我校的語文教學研討活動中,我上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過程中,我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的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圍繞新課程改革觀念中教師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現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進行反思:

古代詩歌教學一直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活的素材,中國幾千年來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名家名篇。這些詩詞不但有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而且藴含了豐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學習他們就要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培養他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水調歌頭》就是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她是描寫中秋的一朵奇葩,通過學習她,可以讓學生重新感受我國傳統節日的魅力,這節課,應該是描寫傳統節日的薈萃,可以培養他們學習我國古典文化的興趣。

在課下,我首先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利用上網、查工具書等形式,收集資料,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在日後的詩詞閲讀和鑑賞中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 因為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要做”和“要我做”的差別是非常大的。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被調動起來後,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9

本文教學遵循略讀課文的原則,以學生自讀為主。學生邊讀邊想,知道了哪些天山的信息,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有關方位變化的句子,弄清遊覽的順序和地點的轉換,瞭解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樣一番景象,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峯、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在品讀、感悟優美語句這一環節中,先是讓學生默讀思考,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獨立感悟優美語句的前提下,進行同桌交流,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這樣的訓練一是為了滲透單元訓練重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範文教給學生自主閲讀的方法,為今後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0

剎那的猶豫矛盾之後,還是決定按預設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範圍內。可越往下,越覺得兇險茫然。這個詞語賞析已經在朗讀指導時淺嘗輒止了,關鍵是學生再怎麼找詞語替換其實質都差不多。“奔”、“掀”、“劈”、“滾滾”、“狂瀾”等等都展現黃河的氣勢力量之美。這一賞析環節實質上進入了無聊重複階段。馬老師的點評一針見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實質品析的朗讀指導如空中樓閣,“品”與“讀”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為我的人為割裂,浪費很多課堂時間,而這些本可以用來聯繫現實,拓展深度。我已經設計了在結尾階段引入正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長關於否定南京大屠殺”事件,我想學生的愛國熱情一定會在詩人的點燃下,在現實的衝突中熊熊燃燒,那麼這節課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還是我這個教者缺乏應變的智慧,文本解讀的深度吧。

一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説教學不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這一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1

《我的信念》用點撥教學法教授效果可能會更好。教者可引導學生利用書上註釋和工具書獨立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互相啟發,讓學生感知語言,揣摩居里夫人性格特點和人格美。至於文章結構上、內容上的疑難點,教師要點撥到位。

《我的信念》這一課是居里夫人晚年的自傳體散文,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居里夫人高貴的品質與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教材中是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我採用我市大力倡導的“三步四環節五課型”中的閲讀課形式進行教學的。在我設計的教學案中,預習學案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與整體感知;在課堂探討案中注重對課文重點——感受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探究討論和難點對語言的品味、賞析。

在課後拓展案中既有對課文內容的回顧又涉及課外的相關閲讀 ——名人眼裏的居里夫人。每一步都充分的展現學生的自學能力。尤其在整個課堂上,學生的自主互助探究學習的水平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老師僅僅是一個導向,起個引導的作用,真正的讓學生自學。同樣,學生的自學過程中小組合作開展的活躍而有序,對於問題的討論與解決更是超出了我的預想。

綜上,我認為日後在上《我的信念》時應注重“讀”,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拓展,注重自讀程序安排的優化。可採用“導入-示標-初讀( 整體感知課文、質疑)-再讀(討論、答疑)-遷移-小結、模仿寫作”的自讀程序,以使“設計”更加優化。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2

本冊第一組課文的主題是:我愛閲讀。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地圍繞着閲讀。我也是愛閲讀的人,所以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所講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愛上閲讀。

讓學生從讀書的角度談自己的體會,這樣更直接,避免拐彎抹角,把學生轉糊塗了。

課前通過調查,我發現,喜愛讀書的同學有不少,問他們為什麼喜歡?有的説是為了寫好作文;有的説是喜歡裏面的故事:有的乾脆説是父母規定要讀的……我又問他們讀書以後有什麼收穫?有的同學把握了故事情節;瞭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有的同學記住了裏面人物的言行……感覺學生讀了,但是真正熱愛書,並能真正讀進去的人不多,這可能也跟學生的年齡和閲歷有關係。所以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新入選教材的文章,這篇課文圍繞的是這樣一個核心──“人的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歲月成長都應該以書為自己的伴侶。”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3

學生在第一輪的自學過程中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從字面上似懂非懂的理解一下詩歌大意,在這一輪自學的過程中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自學中存在的主要困惑和問題,作為交流、質疑的重點。保證充分的自學為交流研討和質疑答疑張本。

通過學生的展示,我們發現了學生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自學指導後緊接着的就是交流研討與質疑答疑。第一輪自學主要關注的是生本交流和生生交流,然後進行生生和師生的交流。交流研討是對話,是生本之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是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合作學習。通過思維的碰撞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化,從而形成能力。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4

《鄧稼先》是一篇人物傳記,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回憶性散文。執教完這篇課文後,我感到有所得亦有所失。

先説教學中的“得”。這一課的學習我採用了“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和“研讀評價”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影像資料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文的環節比較成功,很好地切入到了課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得到了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滲透在其中;班級交流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們的概括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課堂上得到了儘可能地鍛鍊。

本節課亦有所“失”。一方面,比較重要的“合作探究”環節教師指導不夠,“ 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閲讀”這一學習要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使個別學生有些盲目或者無所事事,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另一方面,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諸如“我口説我心”這樣的環節,本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想説、願説,大膽地暢所欲言,説出自己的體會和理解,可是略微嚴肅的課堂氣氛未能激發起學生活躍的思維,表達得不夠。 結合本節課的“得”與“失”,在今後語文教學中,我認為自己還應作如下努力:

第一、優化教學設計,體現新課程理念。要富有創意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其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到教學相長、師生雙贏。

第二、要使課堂教學中呈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鮮活局面。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離不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要成為 “催化劑”,努力營造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促成一種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5

《一面》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敍述的。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

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裏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緻,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着魯迅,觀察更細緻,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6

《灰雀》講的是列寧與小男孩都喜歡灰雀,但表達方式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它自由,而小男孩卻想佔它為己有,但最後小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了錯誤。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列寧作為一個偉大的領袖,他不僅愛鳥更愛下一代的好品質。更讓學生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重點介紹了這三隻灰雀的樣子,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了讀列寧説的一系列話,並對每一句話進行了情感處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現灰雀不見時的那種着急、擔心、惋惜的複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後,提問:那聰明的你們知道灰雀去哪了嗎。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

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上來,大家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儘管説,有一半的學生還沒真正的讀懂這篇文章,還把思維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許多學生都已經能夠找到答案並有依據來論證,思維的火花與情感的渲染髮生了碰撞,學生是真正的意識到了列寧對鳥的愛與男孩對鳥的愛的不同,同時,也為男孩知錯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就是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課文中的幾句簡單對話,卻包含了許多的感悟點,各自人物的內心都在活動,都在思考,心情都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以“列寧是否真認為灰雀飛走了或是凍死了”引發了學生對全篇課文的閲讀整合,感悟到列寧觀察的細緻、分析嚴密、教育循循善誘,以及對鳥類喜歡方式的探討。平時我總擔心他們想不到,不會説,原來是我自己放不開,只要相信學生,善於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展示空間,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在無疑處設疑,有疑處點撥,學生的思維就會走向深入,就會還你無數個驚喜!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7

回顧整個教學的過程,比較成功的地方和啟示有:

一、遵循規律,引爆情感

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發展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積累、厚積薄發的過程。這個過程最終要達到的境界應該是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尤其是語文學習的規律。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當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當學生的參與狀態熱烈,當學生的情緒狀態亢奮,當學生的思維狀態活躍,這些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混合在一起並達到一定程度時,教師的點撥引導就如一顆火星,隨時隨地都會點燃學生心中即將爆發的學習激情,這時候,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和頓悟片刻便會形成燎原之勢。在這一教學課例中,正是有了課堂上前面諸多環節的蓄勢鋪墊,才會有後面學生思維火花的閃耀和智慧激情的迸發!而這,幾乎不是經心的預設所能達到的!

二、穿插引進,巧用資源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中,穿插引進同類詩詞,從教法上來説,配合了教學內容,有機地“切”入一些與課文學習有關的內容,能夠讓閲讀教學變得豐滿厚實,情趣盎然,優化了教學內容,完善了課堂結構,讓學生透過文本,看到更加深刻、更加廣闊的世界。本節課當中,適時的拓展延伸,讓教學內容適當“增容擴面”,幫助學生開展同類作品的“聯讀”,既為原文找到了充足的配讀資料,又能讓學生體會到跨越文體的詩文在取材角度、語言表達、情感流露、辭格運用、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獨到之處,更重要的是,資料的切入,“聯讀”的運用,不僅成為課堂教學後半部分生成性學習的助推器,更在不經意間,為學生創造性的寫作閲讀提供了方法的指導和思路的借鑑,有力地推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有效提高了閲讀的質量和表達的能力。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8

教學時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第一自然段此處想像:小樹看到小花鹿在樹林裏蹦蹦跳跳地玩,非常羨慕,它心裏會怎麼想呢?這樣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 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培養。第三自然段體會根的重要作用。此段引導想象,培養創新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小花鹿又來到了樹林裏蹦蹦跳跳地玩耍,小樹 看見了,心裏想什麼?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學習學生學會了懂得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長處,自己的特長也是好的這個道理,學生想不到這一 點,教師做到點到即可。

教學時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第二自然段藉助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小樹夢見自己沒了根,可以像小花鹿一樣蹦蹦跳 跳,在樹林裏自由地玩耍。通過直觀的課件感受小樹多高興啊,該怎麼讀呢?引導學生通過師讀、學生讀、評讀等方式讀出句子的語氣。第三句出現了轉折,在小樹 玩得正高興的時候發現自己喝不成水了,提問:這時怎麼樣了?應該怎麼讀?引導想象:小樹沒有了根,離開了土地會怎麼樣?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讀出小樹 由高興到着急的心情。

生字“渴”和“喝”的區分是難點,在學習時利用順口溜“渴了需要水,喝水要用嘴”來記,寫字時重點要用偏旁聯繫字義。“沒”字中的新筆畫橫折彎容易寫成橫折彎鈎。重點進行了指導。

國寶大熊貓反思總結 篇19

在這整堂課中,學生聽的比較認真,基本的教學環節我都貫徹了下來,課堂中的基本思路就是從身邊的案例從故事中讓同學們得出啟發,明白生命於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愛我們的生命 。這節課我是分成兩大部分四小部分進行的。一: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1,要有求生的意志 2要掌握求生的方法策略。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1,對待別人的生命的態度 2,對待自己的生命的態度 在講到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的時候我給同學們引用了課本上的伐木工人的故事。同學們自己講述了海倫。凱勒的故事,繼而又給同學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時一位媽媽用自己的血保住了自己女兒的生命。

一個個的故事吸引學生的同時也達到了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當生命遇到威脅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信念:“活下去”!接下來,結合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平安校園建設及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威脅生命的現象,讓同學各抒己建談談應該掌握那些求生的方法和策略,比如遇上歹徒,家裏着火,遇到交通事故該打電話給誰?向誰求救?。當身陷火災現場或有人溺水我們該怎樣自救和他救?學生們回答比較踴躍。在講到第二大部分的時候,我進行了情景教學,請一個學生假扮成一位因為生理殘疾失受到別人嘲笑失去生活勇氣的小佳,小佳因為自己的兔脣而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準備自殺。但自殺前她想最後給自己的“知心姐姐”打個電話訴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3epw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