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倡議書 >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通用4篇)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通用4篇)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 篇1

各位x氏宗親: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通用4篇)

我先祖自明末由江西九江遷居熊莊,經朝歷代,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曆史。現在欣逢盛世,政通人和,熊氏族人子孫興旺,人才輩出。然而人之有本、水之有源、木之有根,飲水思源,尊宗念祖是我們共同的心聲,為及時修整家譜,恐年遠代湮,後人欲識水源木本之誼、昭穆宗支之別,且不可得。前些時日,家族鄉紳執事多方努力,發掘、整理出珍貴的熊氏古碑10餘塊(在全市自然村莊尚屬罕見),並舉行了隆重的立碑祭祖儀式,在方圓鄉鄰引起較大影響。

目前根據碑文、入譜登記正在開展家譜修編工作,我們這次編譜與時俱進,摒棄了舊時家譜“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把熊氏姑娘及男性的配偶全部堂堂正正列入了世系表,並作詳述。還將按照世系概況、世系圖、世系表、藝文志等篇目精心設置體例。根據眾多族人提議,理事會決定修譜的同時在立碑處修建熊氏祠堂,以此作為熊氏族人崇宗祀祖,垂教訓導、商談族事之基地,這將是熊氏家族文明友孝,興旺發達的象徵,也是庇佑家族鼎盛、促進親宗睦祖,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功業。

擬修建祠堂東西長10米,南北寬7米,坐北朝南,帶有小院大門。目前修建一座上檔次的古建式祠堂造價在30萬元左右,就是按最低標準修建一座簡單的祠堂,加上院牆、地面,預算也在10萬元左右,為表達眾族人之孝意,在家的族人每户集資50-1000元不等(共1.6萬餘元),會長熊士亮個人捐資4萬元,但除去修譜費用,缺口仍然很大。鑑於此,理事會決定特向在外工作、經商、事業有成的熊氏眾位後裔發出倡議:為振興家族事業,光宗耀祖,希望各位熊氏宗親賢達、男女長幼,慷慨解囊,踴躍捐款。目前,我族續譜建祠的大幕已經拉開,在這個舞台上,人人是主角,讓我們羣策羣力,以進取之志,奉獻之心,務實之風,把這項追本溯源,弘揚祖德,凝聚族親,激勵後人的大事做實做好。我們將匯聚各方之力,根據捐款數額確定建祠堂標準,力爭讓熊氏宗祠早日開工,使先祖早日安卧於華堂,了卻熊氏裔孫崇宗敬祖之心願!

從即日起理事會接受認捐,捐款數額根據個人能力及心願多少不拘,所有捐款數額在200元以上者,將在祠堂功德碑及家譜上鐫刻芳名,以彰其德。捐款到帳將開具收據,並由專門的會計、出納統收統付,賬目公開,嚴格管理,歡迎各地宗親監督審查。請各位捐款人匯款後務必通過電話告知已捐款項,以作第三方核實、監督。

南陽市xx區氏宗親理事會

x年xx月xx日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 篇2

尊敬的社會各界人士:

您好!

首先感謝您多年來對鄭氏宗親教育事業的關心和大力支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發展的基石。為了的明天更輝煌,為了人才輩出、羣星璀璨,為了尊師重教成為每個鄭氏宗親的自覺行動,我們倡議成立“鄭氏獎學助學基金會”,為掀起政府重教、社會助教、老師樂教、學生勤學的新風尚,創造教育事業的新輝煌。

基金會的宗旨是以發展公益事業為目的,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奉獻愛心,共同促進鄭氏宗親教育事業的發展,激勵鄭氏學子勤奮學習,成為祖國棟樑之材。基金會執行《鄭氏獎學助學基金會章程》的要求,選舉成立“鄭氏獎學助學基金會理事會”。理事會管理基金會,制定、修改、核審獎學助學金髮放標準。基金會的資金嚴格實行理事會專管專用,獨立賬户,全部用於獎勵大學聯考期間品學兼優的學生和扶持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高中以上的在校學生。

積善成德功垂千秋,助人成才惠及萬代。授人玫瑰,手有餘香。謹此,我們向在全國各地的籍成功人士,向熱心於教育事業的愛心人士、社會賢達、企事業單位的朋友們發出真誠的呼喚,伸出您的援手,獻出您的愛心,踴躍捐款,為鄭氏宗親謀福利,為鄭氏學子的成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我們的鄭氏獎學助學基金會注入您的真摯情懷!

伸出您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手挽手鑄成愛的長城;您捐一分錢,我捐一分錢,讓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曖流;您盡一份心,我出一份力,讓我們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您的慷慨解囊,將被社會銘記;您的樂善好施,將永遠被他人尊重;您的義舉善行,將激發教與學的進步;您的援助之手,將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一份感動,也為您的生活增添一份温馨。您撒下的是點滴温情,成就的卻是高尚人生!

也許您並不富裕,但廣廈萬千,眾匠所營,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鄭氏的歷史上,將鐫刻有您獎學助學的芳名。悠悠萬事、助人為善;茫茫人生,慈悲為懷。愛心温暖他人,慈善澤被桑梓。

我們真誠期待,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的您,將傾情奉獻、熱心捐贈。我們堅信:有您的鼎力襄助,有您的誠摯關心,鄭氏獎學助學基金會一定會蓬勃發展,教育事業的明天將會更加絢麗多彩!

在此,我們謹向您再次倡議:捐資興學,德厚功高!慷慨解囊,奉獻愛心!讓我們共同攜手,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 篇3

各位族人:

國當盛世,百業俱興,耕無賦税,學有成就,山清水秀,家園美好,安居樂業,各奔小康!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要感謝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政府的英明決策,更不忘祖先根脈,父母給予的生命和養育之恩。人只有瞭解過去,才能開拓今天,啟迪未來,否則不免會留下終生遺憾。家事乃萬事之基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相聯。後梁賢能族人陳永祿82歲不忘祖先,費盡心思,不遺餘力找回祖上被毀40餘年的殘碑,是族中一件幸事。

為我輩報本而追遠,方便祭祀祖先,進而發揚本族優良的傳統文化思想,特倡議如下:

1、在後樑原址豎祖先墓碑四塊。(始祖母府老太君、先祖陳國榮,陳兆基,陳兆祥)

2、由族人陳永祿、陳寶勤具體負責編撰後梁陳族家譜。(後梁陳族發展主脈清晰,但部分支脈有斷代現象,為使譜序完整,望相關族人積極提供情況。聯繫人:西鄉縣檢-察-院陳寶勤)

以上兩項計劃需要一定資金,敬神、祭祖各憑誠意、多少不限,望本族人即日起積極捐款為盼!計劃落實之後將收支情況公佈,捐款百元以上者刻碑留名。

倡議人:

x年xx月xx日

家族祭祖捐款倡議書 篇4

尊敬的各地宗親:

我萍鄉地區藍姓後裔,為了增進族誼,共謀發展,曾於公元1993年發起倡議,聯絡萍、瀏、醴、蓮花、上慄等地宗親,聯合續修了家譜,從此以後,加強了各地宗親的相互聯繫和往來,增進了族誼。

近年來,全國各地為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在各姓氏中,聯修族譜,修建家祠,已是蔚然成風,而我們藍姓同樣是我國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藍氏宗族的每一位宗親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振興我們的民族而努力。

現經我萍鄉地區部分家族宗賢一起共同坐談商議,根據我族的實際情況,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特點,又沒有一個比較集中的聯繫地點和方式。決定以我們江西贛西北地區為首要發啟地,倡議修建一所比較完整的祖祠,地點確定在上栗縣雞冠山鄉圳上村,那裏地處萍北著名的楊岐山麓,地勢雄偉,四面環山,門前河水懷抱,風景秀麗,該地的藍姓宗親是福建始祖吉甫公的後裔,當地的始祖藍和一是福建祖總第一百二十六世熙三公的長子,據老譜記載,和一公於公元1331年由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五福鄉徏居此地。至今已有六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歷代以來這裏就有所祠堂,解放前祠堂側邊還有兩幢支祠現已毀壞。由於後來人口分居各地,故歷代稱此為祖祠,六百多年來,也不知道修了多少次,據家譜記載,現在這個祠堂是公元1810年(清嘉慶15年)大修重建的,到今年剛好兩百年,由於年久日深,房屋毀壞嚴重,當地宗親準備重建,經與萍鄉地區部分家族宗賢共同商議,為了更有利於加強與各地宗親的聯繫,實現家族大團結,決定在此基地上承建一所祖祠。

倡議人:

x年xx月xx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changyi/7gkv3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