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學生評語 >日常使用評語 >

學校評價在課改中的意義大綱

學校評價在課改中的意義大綱

建立科學的學校評價體系,通過合理的評價手段,促進教師健康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校評價是對師生勞動成果的體現和認可,不僅可以發揮鼓舞、激勵作用,更重要是能使管理者發現行為與目標的差距,以便及時調整決策,爭取達到工作的最優效果。因此,我們必須改革過去片面的評價目的、狹窄的評價思維、單一的評價手段和主體評價的落後觀念,充分發揮評價在課改中的功能,促進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學校評價在課改中的意義大綱

一、更新評價觀念。怎樣實施科學的評價,關鍵是轉變評價者的觀念,提高其素質。有一位國小教師,在給本班學生作行為鑑定時,憑主觀印象把學生分成a、b、c類型,編寫幾套固定的評語,分別套在幾種類型的學生身上。這種荒唐的評價,不但引起學生和家長的極大不滿,而且失去了評價的教育功能。

大部分農村學校,採用的都是極端量化和生硬的客觀評價方式。師生整天同分數較量,不管你是多麼優秀的教師,如果接受了幾名成績較差的學生或因家庭某種特殊原因稍有不慎,量化時沒有別人分數高,就會讓你抱恨終生。因此,眼睛盯着積分的指揮棒,教師無心鑽研教學,造成個體資源浪費,嚴重影響農村基礎教育質量。

有一位年輕教師,主動承擔創新教育的課題研究,積極探索國小語文開放性教學的新路子,她制定了全面的教改計劃,並且已開始在課堂上實施。結果在期末考試時,所教與所考不一致,出現了學生考試成績下降的現象。這位教師最終因得不到理解與支持,只好放棄美好的研究前景,入鄉隨俗。象這種片面的評價方法不改變,教師和學生都很難在教與學兩個方面有較大的突破。

許多中國小校,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把對學生的綜合評價盡在考試中。某校"六一"兒童節被表彰的200名"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學習積極分子,全部是由教師在考試分數冊上點的"將"。這種簡單、粗暴的評價方法,完全違揹人的成長規律,從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少年兒童的發展積極性。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中國小校、教師,平時對學生的成長過程不作評價記載,待學生畢業時,臨時趕製資料,甚至張冠李戴。殊不知,這種不負責任的評價,可能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巨大的傷害。

不合理的評價方法,不僅不能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還可能成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個瓶頸。學校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學校評價在課程實施、教育教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去分析師生在成長和發展中的需求,從理論和實踐中尋找科學的評價方法,遵循公正、合理、實事求是的評價原則,充分體現評價的實用性和可信性。

二、改革評價方式。評價不是單一的主體活動,應是多方位,多層面的綜合過程。比如:評價一個國小生是否熱愛學習,不能光憑一、二次考試,要從他努力的程度上去分析,分析過程中至少要有家長的參與。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我們對學生只看重分數,對一個考試打90分的學生,就肯定他學習積極,對一個只得了60分的學生,就認為他學習態度不好。通過到學生中調查,到家庭走訪,發現後者比前者付出的時間要多得多,因為打90分的學生只准備了一個晚上,打60分的學生卻複習了5個晚上。後來,在家長的配合下,我們找到了那名學生低分的原因,主要是學習方法欠妥,並有心理障礙等因素。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矯正,他後來進步很大。對那名打90分的學生,我們認為他努力程度不夠,通過鼓勵和幫助,使他的學習成績達到了更優效果。

實踐證明,如果學校實行簡單的分數評價,學生的努力得不到充分肯定,容易產生負面影響,可能會喪失他們的自信心。

評價是一種激勵手段,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嘗試成功。靠老師的權威評價是遠遠不夠的。不久前,在一所鄉鎮國小,發生了65名學生聯名彈駭一名"三好學生"的事。起因是班主任向學校上報一名"三好學生",並在全校千人大會上表彰授獎。這個班的其他65名學生認為,該生不善於交際,也不樂於助人,與他們心目中的另外一名同學相比,除了考分高一點外,其他方面都不是最優秀的。因此,同學們向校長提交了"彈駭書",學校非常慎重地對此事進行了處理,即尊重同學們的意願,對他們推薦的人選進行認真評價,確認他們推薦的侯選人符合"三好"學生條件,並更正了以前的錯誤評價。這種公然向教師權威挑戰的現象,是對我們長期以來"霸權"評價體系的抨擊。

學校評價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我意識,某校每學年結束時,強調學生每人交一份自評報告,並且形成了制度。有一名"三好學生"在自評中説:"我的成績有許多是弄虛作假來的,比如‘拾金不昧'就是我自己拋出的10元錢,所以至今沒找到失主......,因為我太想當一名‘三好學生'了"。

校長根據他的自評,瞭解了他想當一名"三好學生"的需求,認為他的動機是正確的,行為是錯誤的。對他採取了特殊的評價形式:"預備‘三好學生'"。這名學生受到鼓舞和教育,後來成了一名真正的"三好學生"。

這種真知灼見的評價,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產生了再嘗試的慾望和成功的決心。

家長和社會的參與也是學校評價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實踐活動要到家庭和社會上去進行。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下評語,讓社區對學生個人或羣體作某個方面的鑑定等,都有利於提高學校評價制度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三、落實評價活動。學校對師生所有的評價,都是為實施課程管理服務的,課程開始實施,評價機制就要隨即啟動。因為不論是對一門課程的評價或者是對一個人的評價,都必須有始有終,評價的意義只有在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中才能體現出價值。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終結性評價,更要重視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所謂形成性評價,就是對學生某項目標在終結前所發生的一系列行為表現進行階段性評價。這樣評價,有助於對學生成長過程中防微杜漸。

怎樣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我們可以在學生啟蒙時期,建立跟蹤評價資料。採取一 人一卡或一人一袋的方式,把學生平時的學習和行為表現記錄在案。校長和教師要用一定的精力去研究學生的成長資料,因為把一個時期的有關評價資料整合起來 ,能凸顯一些教育現象,發現自己工作的不足,以便及時調整工作計劃。

有一名國小校長,受命於學校幾乎面臨關閉的危難之時,教學質量差,管理混亂,社會的支持率為零。這名校長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分析該校六年級學生的成長檔案,他從大量的學生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中整合近些年來學校工作中的一次次失誤,找準了切入點,很快使該校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第一年,學校經上級綜合評估,各項辦學指標合格,第二年學校被評為縣級辦學先進單位,第三年學校被評為縣級"示範學校",成了當地的一所名校。這位校長成功的經驗,使許多學校管理者受到啟迪。

建立學生的成長檔案,就是把學生各個時期的作品、行為表現、本人的反思和外部的評價資料收集起來,在適當或必要的時候集中展示出來,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成長曆程產生積極的思維動機。成長檔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我意識。對於國小生,教師可以交給評價的範圍,但不要提出評價指標。學生自評過程可以不拘形式,對自己一件作品的説明,對公益事業提出建議,更多的應是對自己短則一週長則一個月的行為表現、學習情況作事實求是的回顧。這種對學生的持續性考察方式,能給學校和教師提供十分有價值的資料,使一些無形評價更具合理性。

只有在完成形成性評價的基礎上,才能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也不是教師的主觀評價,而是遵循形成性評價的客觀反映。

四、處理好考試與評價的關係。考試的確是檢測學生某階段學習成績的有效手段。它的功能是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的檢測功能被畸形化。考試分數成了衡量學生與教師勞動效益的唯一標準。教師和學生都疲於應付。這種教育現象的害處是,以短期利益換取無謂的犧牲。因為象這樣獲取高分對學校和老師都成了一種虛榮或利益的驅駛,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

某地教育行政部門,隨心所欲向下屬學校發出抽考通知,並明文規定,此次考試作為檢驗學校這段工作的標誌。各學校只好向老師下達"鋼性"指標,並制定了獎懲措施,老師只好打亂教學計劃,拼命應考。一些國小生因承受不了高壓手段而產生厭學情緒。結果,這些學校的教學計劃都無法按時完成,嚴重影響了整體質量的提高。這種考試完全與評價的意義背道而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考試情況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不得公佈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列名次。"一張考卷定優劣的現象不應該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重演,我們應正確把握考試的維度。教育部門規定,每學期只進行一次期末考試是完全符合評價要求和教學規律的。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學習、上課、完成作業,經常得到分數--這一切絕對不應當成為用來衡量、評價一個人的唯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學生是年齡尚小的人,他對這種日常的衡量的體會和感受,特別敏鋭和極其脆弱。應當使學生親身體驗,深信人們是用許多尺度來衡量他們的,是從各個方面來看待他的。"因此,評定學生,考試分數只能算其中的一部分,要把多種考查結合起來,才能較合理的評價學生的素質,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評價是一種技術,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同時,也能體現自己的綜合素質。比如:有的國小低年級老師在考查學生觀察能力時,設計了這樣的課堂問題:你對我們班上的情況知道多少?學生可以從很多方面回答。觀察能力不同,回答問題的深度不同,對學生評價的結果也就出現了因人而異。又如: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學生都能回答是春天!老師接着提出了一個多層面的問題,你是怎麼知道現在是春天的呢?學生的思維立刻進入了大自然,由於觀察、感受、環境各不相同,學生不僅人人有話可説,而且展示出了各自不同的觀察能力。這種靈活、開放的考察方法有其更具科學性、實效性的評價功能。

學校評價的含義十分豐富,但其重點是課程評價。在彰顯評價功能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加強校本評價內容的研究,使其有效地為本校發展服務。

標籤: 改中 大綱 學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pingyu/richang/vlvy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