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交際禮儀 >

民間外交的禮儀大綱

民間外交的禮儀大綱

民間的國際交往,或稱“民間外交”,對於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瞭解和友誼,促進國際間的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建立和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間外交”面向社會,接觸面寬,渠道多,方式方法靈活多樣。它有力地協助和支持“官方外交”,與“官方外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民間外交的禮儀大綱

“民間外交”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中國對外關係的歷史上,玄奘西行,鑑真東渡,都起到了“人民使者”的作用,促進了中印、中日友好關係的發展。著名的“絲綢之路”,通過民間貿易,開拓了東西方相互往來的渠道。在現代,民間的國際來往,更加廣泛活躍、豐富多彩。1971年,當美國乒乓球隊惡化訪問時,周總理曾對他們説:“你們這次應邀來中國訪問,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來往的大門。”“乒乓外交”從此飲譽全球。中國同日本在1973年建立外交關係之前,也是民間貿易先行。廖承志同高琦達之助在1962年簽署了兩國民間貿易備忘錄,隨後又設立了“備忘錄貿易辦事處”,兩國人民之間進行了多方面的民間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並且“以民促官”,有力地推動了兩國關係的發展。

在我國,自從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民間的國際交往,在更廣闊的領域,以更大的規模,多渠道地進行着。1997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就接待了來自5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人代表團、派出友好代表團訪問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民間外交”,同“官方外交”一樣,也應當講究國際禮儀,遵從國際禮儀的一般準則;待人接物應當彬彬有禮,不亢不卑,落落大方。“官方外交”與“民間外交”在禮儀做法上是相通的。“民間外交”的禮賓工作可以借鑑並參考“官方外交”的禮儀準則。當然,由於“民間外交”自身具有的特點,在禮儀的具體運用上,應當與“官方外交”有所區別。主要有下述幾點:

一、在禮儀規格的掌握上,“民間外交”既要講求適當的禮儀規格,又要注意“從簡求實”的精神。

為了表示對交往對象的尊重與友好,對他們的迎送、會見、座談、宴請、參觀訪問以及生活接待等方面都應掌握適當的禮儀規格。有時候,還應注意把這些活動安排得更加親切一些,以示相互關係的親近友好。當然,由於民間人士通常是以對華友好組織或社團、公司的代表或個人的身份出現,他們一般不具備政府官方代表的身份。因此,在接待這類客人時,就不能套用給予國家元首、政府首 腦、議長、外長等國家正式代表的那一套禮賓待遇。這是國際上遵行的通則。

1994年1月,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應邀來我國訪問。在他訪問期間,xx會見了他,同他一起在中南海小花園中散步;李鵬總理會見並宴請了他;萬里前委員長宴請他,同他共敍了“網球球友”的舊誼。這次對他的接待是誠摯的、友好的。但是,同他5年前作為美國在職總統來訪時相比,這次沒有正式的歡迎儀式,不舉行隆重的國宴,也不舉行雙邊的正式會談。這種禮儀安排簡化多了。這樣的禮遇規格,對於一位以個人身份前來訪問,並同中國有老關係的美國前總統,無疑是完全適當的。

同民間人士交往的禮遇規格,不但同“官方代表”有所區別,而且,還應按照交往對象的不同情況,做出切合實際的安排。民間交往對象,數量多,範圍廣,上至前總統、前總理、議員等上層人士,下至一般民間人士,各行各界的人士都有,情況很不一樣。其社會的影響,同我方的關係也有差別。因此,對禮賓規格的掌握,不但要考慮他們的現在身份、地位和影響,而且要顧及他們的歷史 地位、社會背景、相互關係、來往性質等許多因素,以“求實”的精神,做出恰如其分的安排。

1990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設立了“人民友好使者”的稱號,頒發證書和有綬帶的獎章,以表彰長年為與中國友好而奮鬥並做出卓越貢獻的知名人士,迄今已授予十餘人此稱號。這種做法對一些老朋友是一種鼓勵,能更好地團結國際友人。下面列舉幾位獲此稱號的朋友:

1.盧森堡的旨朗克,是盧森堡中國友好協會前主席,是第一位榮獲“人民友好使者”稱號的中國老朋友;

2.英國的李約瑟博士,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積極地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古今的科技成就;

3.日本的井上靖,是日本著名作家,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前會長;

4.日本的西園寺公一,是一位世界和平運動的鬥士,日中友好的掘井人,曾被周總理譽為“中日民間大使”;

5.印度的陸文星,30多年來為印度中國友好做了大量工作,著名英籍女作家韓素音的丈夫;

6.加拿大的文幼章,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一貫同情和支持中國的革命事業。

7.弗蘭克•佩斯塔納,美中友協創始人,為中美兩國之間的友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民間外交”既要有廣泛性,又要注意專業性。

“民間外交”有極其深厚的羣眾基礎,這正是它的優勢所在。應該發揮這種優勢。廣交朋友,不斷拓寬相互交往的領域。對於長期致力於友好事業的國際組織和得高望重的國際友好人士,要珍視、保持和不斷加深相互關係;同時還應廣泛開展同各國年輕人的友好工作。要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1986年12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召開全國理事會會議,當時擔任名譽會長的鄧穎超大姐因在外地未能出席,但她委託祕書轉達了她對友協今後工作的幾點意見,特別談到交友之道,説:“在交朋友時,要注意穩定性、連續性、長期性,使老朋友更加了解我們,新朋友發展為深交,從少數擴大到多數,增強友誼,發展友誼。”鄧大姐的這段指示,言簡意深,為“民間外交”要結交更多的朋友,指明瞭方向。

1984年,中日間成立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其目的就是要在兩國年輕一代中開展頻繁的友好活動,促使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能跨越世紀,世世代代留傳下去。這的確是一件面向未來的有意義的創舉。

當今世界下面臨着和平與發展兩大任務,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着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任務。“民間外交”在這方面有着巨大的潛力。為此,大力發展國際間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體育運動、醫療衞生等方面的專業對口來往,將為我國同世界各國之間的友好事業打下良好基礎,促進相互間友誼的深入發展。我國從1963年至1993年的31年中,先後向非洲的39個國家派遣了醫療隊員1.1萬人次。中國醫生以妙手回春的高超醫術,為非洲人民治療各種覺疾病和疑難雜症,並積極培訓了當地的大批醫務人員。在醫療條件極差的非洲農村,中國醫療隊滿腔熱情,克服種種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為非洲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贏得了非洲人民的交口讚譽。中國醫療隊不僅是一支“白衣天使”的專業隊伍,而且是播種友誼種子的“人民使者”。

三、地方和基層的“民間外交”,應注意表現出地方和民間的特色。

奧地利總理弗拉尼茨基曾經指出:“奧中之間不僅政府要有渠道,民間也要有渠道。不僅中央層次,地方層次也要有經濟合作和往來,使兩國關係更密切,為下一代的友好打基礎。”確實,“民間外交”必須有地方的積極性和基層的積極性,多層次地進行,才能廣泛和深入地開展下去。到1997年底,我國與世界各國建立的友好城某地的關係已超過800對(其中包括友好某某、州、某地關係),這方面的交往中,除了必須遵從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國際交往的基本準則外,應當儘可能表現出地方和單位的特色。各地方還可利用地方的特點向對華友好做出突出貢獻的友好人士和一些國家領導人授予“榮譽某地民”的稱號。例如,廣州某地就曾向對中國十分友好的美國洛杉磯廣州友好城某地委員會主席阿曼森夫人授予了“榮譽某地民”稱號。又如,1993年10月底喀麥隆共和國總統保羅•比亞訪華時,他的喀麥隆家鄉的某某份南方某某同我國湖北某某建立了友好某某關係,贊比亞總統訪問武漢時,湖北某某向他授予了“榮譽某地民”稱號。地方和基層招待外賓,宴請時,切忌追求豪華和糜費,而要多注意地方風味;為外賓介紹情況,宜着重介紹本地方、本單位的特點,少説一般性在套話;組織參觀訪問,要注意安排有特點的項目。

送禮,不要一味追求價格高昂,而可多考慮送些地方特產。這些做法,不但會顯得更親切友好,不落俗套,而且有助於相互學習借鑑,以及經濟信息上的互補,文化上的交流,達到較好的實際效果。

四、“民間外交”在禮儀安排上,應當具有更多的靈活性。

“民間外交”與“官方外交”不同,禮儀上的條條框框不多,固定的禮儀程序較少,機動的餘地較大,更便於因地、因時、因人制宜開展活動。無論是“上中下”“左中右”都可以交往。在活動的方式上,也不必拘泥於常規俗套,可以多采取靈活、多樣、簡便的方式。除了有迎送、宴會等一般方式外,開展民間外交活動還可以彩座談、演講、茶敍、打球、下棋、打橋牌、共同出遊、音樂欣賞、吟詩作畫、小型演出、小型展覽等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有的民間團體,財力有限,更宜於不事鋪張、比較某某錢的活動方式。“官方外交”代表政府,個人來往機會較少。民間交往則不妨以“個人交誼”的方式進行。總之,各部門應當適應形勢的需要,抓住有利時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實事求是、勇於開拓地開展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我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最近率團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積極推動了我國與這些國家及歐盟的關係。全國政協包括了我國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它“亦官亦民”,對外交往中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發揮統一戰線組織獨特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jiaoji/98ej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