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婚禮禮儀 >

彝族結婚禮儀

彝族結婚禮儀

彝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人口眾多,分佈廣的一個民族。彝族的結婚習俗形式眾多,別具特色。下面就來領略一下彝族的結婚習俗到底是怎樣的。

彝族結婚禮儀

彝族結婚習俗有哪些

盤縣彝族婚嫁習俗

結婚時,彝語男方叫“且克”,女方叫“阿謀且”。男方家要組織兩個“措説”(新郎的姐夫或老表)、一個新郎的弟弟或侄兒(為新娘拉馬),其餘數青年作伴,揹着禮物、酒、肉、米(數量不限)、新娘的衣物及供奉祖宗的祭祀品。起程前,由拉馬人把馬拉到堂屋內,新郎用一盤子端着糧食餵馬繞火塘三圈再出門,出門後新郎親自上馬走出一程後,把馬交與接親隊便轉回(新郎不會去接親)。

快到女方家門口時,姑娘伴(阿謀措)們站立兩旁,用潔淨的盆端着水,拿着青竹葉把水撒向接親的隊員們,表示為之接風洗塵(措説低)。兩個“措説”進門坎時,新娘用自己的嫁裝新盆端着的水迎面潑出,意是你們進門時我就是潑出去的水了。“措説”進門後得先給其祖宗磕三個頭,期間任何人不準逗鬧,否則就是對祖宗的不尊敬,屆時,放好行旅賜座,聽從主事人的安排。

飯後,由主事人安排,把各位長輩集於堂屋就座,“措説”提着帶去的離娘酒“木嘔之”敬以長輩們,同時按新娘對長輩的稱呼,一一介紹,由拉馬這個人向每位長輩磕頭表示敬意,就在這時,屋外新娘和姑娘伴們已在外面唱起了酒令歌“措説誅”。其內容是訴説自己勞作耕織,將要離開這個家了,對家人依依不捨的情懷。姑娘伴們也會罵“措説”,意是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情深意長,今天你們就要把我們分開了,是多麼狠心,對此表達各種不同的感受。然後安慰新娘,祝福今後的日子將會更美好,更幸福,同時共同跳起舞、唱起歌,盡情地歌唱娛樂至深夜。

第二天,按定好的時辰,請屬命相合、壽緣好、福氣好的老人為新娘梳粧打扮,準備起程,同伴由主事人安排。新郎的父親在祖宗靈位前點上燈燭,供上酒、飯、菜等,完後再安排客人吃飯,然後就安排送客。新娘出門時,在祖宗靈位前磕頭,向祖宗拜別,再向就座的各位長輩告別行禮,由哥哥揹着出門,到門前扶上馬,走上一程,交與接親的攙扶(接親的兩個“措説”已在新郎出門前就在堂前磕頭拜別後來到路上等候)。

新娘組織好的送親隊伍也隨之護送,送親的人員是新娘的舅舅一個“歐妮”、大爹或叔叔一個“歐抹”、兄或弟一個 “阿歐”、姑母一人“阿謀木”、伴娘“阿謀措”數人組成(姑母必須騎馬)。到了男方家時,由主人和“畢摩”安排,在村寨門口退喜神“色婁”,意識是把路上凶氣邪神退回去,具體做法是用兩棵枝葉茂盛的竹子挽好一道門,上面掛些倒鈎刺,不同色的布條,燃些香紙,奠上酒,用一隻小雞仔或一枚雞蛋,“畢摩”念些咒語退之,青竹門內只許新娘的人、馬鑽過,其餘人員繞道而行。

進門:行至門前,“措説”一個把新娘從馬上抱下放在另一個人的背上扶着進門。第一步跨門坎,務必將放在門腳下的一個碗、一支木勺踩爛,此意是把碗、勺踩爛後,新娘會慢慢的忘了對家鄉的思念,專心建立這個新的家庭,背入洞房,接着由伴娘(新郎的伯父、伯母或叔、嬸擔任)攙扶到屋外找一棵果樹或常青樹腳拜過天地,掀頂帕。具體做法:在樹腳安放一張桌子,點上蠟燭香燈,擺上孃家備好帶來的一半豬頭和酒,新娘面向東方跪下,“畢摩”念詞,然後用秤鈎把頭頂上的蓋頭掀起,此意是拜過天地後,一對新人的配合如日月相交,地久天長。做畢,伴娘帶着新娘回到堂屋和伴郎陪同的新郎拜過祖宗,新郎新娘向各位長輩一一拜過後,送入洞房。禮節結束,主事人便安排開席。

回門:住上兩夜,待第三天早上,主事人把父母和各位長輩請在堂屋坐定,新娘便把早已做好的鞋發給各位長輩,一是展現自己的針線本事,二是給長輩們的見面禮,同時長輩們也回贈些錢作見面禮,給予祝福。吃完早飯,送親的隊伍就要回程,新郎家要給一大塊豬肉(必須是一半豬的前半截,頭連着前腳),此意是款待感謝為此件婚事盡力幫忙的村鄰們,新郎要和送親人一道過去。第二天,新娘父母(其中一人)親自送女兒和新郎一道回來,住上數天,把女兒託付給了這個家庭便回去了,整個婚嫁程序全部結束,這一對新人開始他(她)們新的生活。

彝族婚禮習俗

彝族羣眾很講究禮節,特別是對待婚姻大事。因此,在舉行婚禮的頭一天,男方要請人把一定數額的食品送到女方家,若是路程遠的則要提前送去。第二天,親戚朋友、鄉鄰到男女雙方家幫助清掃庭院,鋪松毛,備辦宴客的食物和用具。彝族羣眾婚禮要舉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在吹鼓手和大號師傅吹奏慶婚樂聲中,舉行獻天地、敬祖宗、拜父母、拜姑舅和本家親戚儀式,並且在舉行拜堂儀式時新郎要給親友果品、食物,親友們回贈給金銀首飾、錢財、衣服等物,以示祝賀。第二天,即迎親,新郎到女家娶新娘,根據路程遠近來決定往返時間。

在出發前,都要舉行獻祖儀式,然後備6匹馬,在鼓號聲中去 迎親。到女方家後,在一位上輩人的指點下,把帶來的服飾擺在女方家祖堂前,然後請阿閉唸經文,並由他領着新郎去敬天地、獻祖宗、拜父母。然後由女方父母給新郎右手繫上紅綢絲帶,而後設宴招待迎親的人們,席散後新郎由媒人領着叩拜女方舅、叔等長輩,收拾嫁粧後,便接新娘。這時的新娘臉遮紅綢子,胸佩明鏡,由哥哥背出門上馬,然後便鳴放爆竹歡送迎親的隊伍返程。有的地方彝族因迎親路程遠,娶親人便把男方為女方準備的衣物用具背到女方家,到晚上女方父母請歌手來唱“娶親歌”或“送親歌”,唱到一樣拿出一樣,如果歌手唱錯了,娶親的人把東西拿出來踉歌手嬉戲一番,把東西不給新郎新娘,卻笑着裝進自己包裏,歸娶親的人所得。而歌手唱準的東西娶親人拿不出來,他同樣受到歌手的嬉戲,用簸箕在娶親人頭上打三下,在這歡歌交接聲中,由於唱與拿的差錯,引得人們鬨堂大笑,充滿喜慶氣氛。

迎親的隊伍剛進村,男方家門口早已有人在迎候。油阿閉 或長輩念“兩朵彩雲相結合,新郎新娘下馬來”的退喜辭之類 的詞句,有的地方還要請歌手唱“迎親歌”。新郎新娘進門後進行拜天、敬地、敬諸神後,新郎新娘爭相進屋開堂門,據説 誰先開門,今後就讓誰當家。然後在洞房內還要獻祖拜牀,喝 交杯蜂蜜甜茶,並向雙方父母獻敬糖或茶。

彝族婚禮上的宴席,除用豬、羊肉及其它食品加工的菜飯外,在南澗地區彝族羣眾婚禮上宴請賓客時還有一道獨特的菜,當地羣眾稱之為“跳菜”。這“跳菜”就是當人們八席坐齊後,在一聲“上菜”聲中,隨着大號、吹吶、鑼鼓齊鳴聲中,只見一對對上菜的人,有的手持擺滿菜餚的托盤,有的把盛滿菜餚的托盤須在頭上,從廚房裏一步一步地跳着歡快的舞步把菜餚敬獻上。上某人不時地變換着舞姿,有的用頭頂,有的徒手端十來個大碗茶,有的用手臂抬,腳踏舞步,邊舞邊敬獻萊飯,菜點滴不撥,使人讚歎不已,無不欽佩這種雜技與舞蹈集於一身的“跳萊”。 宴請賓客完畢,男女雙方親友按輩份就坐進晚餐,新郎新 娘和陪郎、表兄妹們坐一席,席上的萊用紅線串連着,新娘新 郎須備刀帶剪使用,否則處處受難,逗人笑鬧。晚上,要舉行鬧房慶賀。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東山寨彝族羣眾中,新婚晚上有由叫花子鬧新房的習俗,即由三位男青年一人裝者五,一裝少婦;一人裝未婚姑娘,相互取笑説鬧,然後即由蘆笙頓路,帶着男女青年連同親友們打歌到通宵。因此,新婚之夜新 娘和陪女同睡。第三天內新娘酬客,首先向賓朋端送洗臉水, 送糖果,然後又酬謝陪郎、陪娘和相幫的親朋好友,以及歌手,並向他們贈禮品送糖果。早飯後雙雙回門,回門要當天返 回.若路途遠的,則繞房一圈,可在孃家過夜,三天過後夫妻 方可同房。有的地方結婚後,新娘不落夫家,待新娘有“喜” 之後,經男方多次請求,才落夫家開始夫妻生活。

獨特的南澗彝族婚戀習俗

求親 當男方相中某女後(含男女暗中相好者),男方即請媒人到女家公開求親。一般需要去三次,首次去主要是向女方家長表明求婚,並討取被求之女的生肖(俗稱“八字”),以備“合婚”;二次去是奉告此對配偶的“合婚”情況,並要求女方家給予成全;三次去,主要是商討“定婚”事宜。男方每次去女方家去求親,拜求婚事都必須帶有一份禮品(一般是帶酒、糖、麪條、茶葉等四色禮,並且每件皆需為雙數)。在求親中,女方是否同意為門婚事,往往有一定的暗示:如首次去後,女方用雞蛋醃菜湯招待男方並將禮品全都退回,即表示此婚事沒有希望了;如二次去後,女方用青菜湯招待南方並退還一半禮品(或近半數禮品),則此婚事已基本允諾。

獻酒 彝族婚俗中獻酒是很莊重的。獻酒當日,男方必須到女方家祭拜女方先祖;女方則請族中長者及重要親戚請到家中宴席。男方在女方家祖宗神案前在女方家長的帶領下對女方家族親戚中的長者按女方的稱呼一一拜認。獻過酒後,即向社會公開表明此婚事已成定局,女方家長公開認求婚之男為“女婿”。意在行過此禮,婚事已定,當事人不得再有他念,別人更不得插足。

通信 主要是向女方通報結婚日期和送給女方一定的彩禮錢以資籌辦婚事。

迎親 男方必須準備馬匹以供新郎、新娘乘坐及運輸女方嫁粧(如今多已改為車輛)。 迎親隊伍出發前新郎必須祭拜“宓戲”(南澗彝族各家各户都供奉有一枝三杈並生的松枝作為象徵的“宓戲”神,按古書“宓戲”多寫為“虙虥”,據考解,“宓戲”二字均有“虍”,故俗稱的“宓戲”,實乃是彝族“虎”圖騰的一種形式,婚俗中視“宓戲為“保婚之神”)。迎親時,必須打旗,敲鑼,吹奏喇叭、嗩吶,迎親來回途中必由吹鼓手引導。迎親時,男女雙方迎親送親隊伍均安排單數,合為成雙成對。新娘到達男家門前時,要舉行"退喜神"之儀,即在大門口擺一張高桌子,上面放一個大托盤,盤裏裝有一個豬頭、一根豬尾和一些糕點、五穀、鹽、茶等物,再放一個裝滿糧食的升或鬥,再放上小秤、紅色毯子之類的東西,由“阿閉”誦一些禱告語並領着新郎、新娘,面對桌子磕三次頭(第一次磕3個,第二次磕6個,第三次磕3個)。然後,新郎、新娘才能進門。當天晚上,大多在新郎家院子裏舉行"打歌"活動,來自四面八方的歌手和客人一起盡情歡歌,通宵達旦,以表示對婚禮的祝賀。

婚宴 南澗彝族的婚宴,往往以“跳菜”助興。彝家人辦喜事,桌子迎廚房兩面擺開,中間留路,賓客三方圍坐。“跳菜”開始,只聽數聲鑼響,大號,嗩吶齊鳴,主持辦事的“”一聲令下,兩位跳菜大師從廚房相繼而出,他們頭頂托盤,口含飯勺,勺中擺有三至五手裏還撐着托盤,托盤裏裝滿了菜碗,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緩的音樂聲中,一前一後,踏着音樂,緩緩入場,把菜擺放在桌子上。盤碟的擺放也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結婚當晚,擺成圓形,第二天早上則擺成梅花形。婚宴中,吹鼓手不得與客人同席,必須單獨進食。

拜堂 拜堂認親禮儀在婚禮第二天早上舉行。即由“”主持,在正房祖宗神案前,在吹鼓手演奏的喜樂的伴奏下進行。新郎、新娘雙雙向男方家族長者及主要親戚行拜認親之禮,跪拜時,新郎、新娘必須向受拜者敬雙杯喜酒及奉送一份糖果,受拜者也必須給新郎、新娘饋贈一定的磕頭錢。

回門 “回門”必須選擇最近的雙日。新郎、新娘帶着喜糖、喜酒等禮品同送親的人回到新娘家。並再拜父母及本家長者親戚。晚餐後,新娘、新郎要在當天落日前返回男方家。

標籤: 彝族 禮儀 結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hunli/owve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