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個人禮儀 >

古人日常禮儀

古人日常禮儀

中國人日常中使用筷子用餐這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在古時候又稱筷子為“箸”,在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用法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古人日常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古人日常禮儀

古人日常禮儀

使用筷子的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完畢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但是,就有前面的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還有許多禁忌在使用筷子時要注意的,以下就是十二種忌諱的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 這個意思就是説在用餐前或者用餐過程當中,如果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它叫做“三長兩短”。它的意思就代表着“死亡”。因為,在中國古代,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棺材以後,在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就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和底部一共三塊長木板,這樣一共就是五塊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由於當時的風俗習慣,就説那“三長兩短”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令別人不能接受的,這個詞語描述的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當時的北京人眼裏就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的時候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着別人,當時的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多數都有指責和責罵的意思。由於當時的風俗,這樣一來,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這是在指責別人,這和罵人是一樣的道理,是不能理解和允許的。除了用手指人,另一種情況也描述的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的時候,和別人交談並且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 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裏,用嘴來回去嘬,而且不時地發出噝噝的響聲。在古代,這種行為被當作是一種下賤的表現。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本身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再加上又發出一些聲音,更是令人生氣、討厭。所以,一般情況下,出現這種做法的人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家教不嚴之類的,同樣是不允許。

4.擊盞敲盅 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出現這種行為會被看作是乞丐或者要飯的。因為,在過去只有要飯的和乞丐才用筷子敲打要飯盆,敲打發出的聲音在加上嘴裏的哀告,引起過路人的注意並且給它施捨。這種做法也被看作是特別下賤的事情,其他人會不能忍受這樣表現的。

5.執箸巡城 指的是手裏拿着筷子,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裏尋找,不知道在從哪裏下筷子為好。這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而且還目中無人,令人非常反感。

6.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裏拿着筷子在菜盤裏扒拉,尋找獵物,就像盜賊盜墓刨墳的一樣。這種表現和“迷箸巡城”特徵有點類似,都屬於缺乏教養和修養道德的做法,也令人非常的厭惡。

7.淚箸遺珠 這就是所謂的用筷子往自己的盤子裏夾菜的時候,手裏不乾淨利索,將菜湯流落到其它的菜裏或者桌子上。出現這種的人會被認為是嚴重失禮,沒有修養,同樣也是不能出現的。

8.顛倒乾坤 用餐的時候把筷子顛倒的使用了,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瞧不起的,也就是所説的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顛倒了,這也是用筷子要忌諱的。

9.定海神針 指的就是在用餐的時候,只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裏的菜,這也是不允許的,這是情況會被認為是對同桌用餐的其他人的一種羞辱。假如在吃飯時出現了了這種舉動,就等於在當時的歐洲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切記不能出現的。

10.當眾上香 就是有些人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的時候,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就插在飯中,然後遞給對方。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被別人認為是對他的不尊敬,因為在北京的傳統思想中,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就等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的意思,所以説,把筷子插在碗裏也是要忌諱的。

11.交叉十字 這一點在人麼的生活中,往往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就是在用餐的時候將筷子很隨便的交叉放在桌子上,這是不禮貌的。在當時中國的北京人眼裏,在飯桌上打叉子,就是對同一個桌子其他人的全部否定,這種情況和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模一樣的,也不能被別人接受的。除對他人的不尊敬,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在過去吃官司的時候畫供才打叉子,這也就是無形中在否定自己。

12.落地驚神 “落地驚神”就是所謂的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很嚴重的一種失禮的表現。在中國古代的北京,當時的人們認為,祖先們全部都長眠在地下,不應該受到打擾和騷擾的,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長眠的祖先,這是對祖先的不孝,所以,這也是要機會的。但是也有破法,假如筷子落地了,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依照自己所在的方向,在地上畫個十字。畫十字的方向為先東西后南北。這樣畫十字的意思就是説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的,然後再撿起筷子,在這同時嘴裏同時説自己該死。

標籤: 禮儀 古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gerenfanwen/xo30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