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個人禮儀 >

各國談判時的特殊禮儀

各國談判時的特殊禮儀

談判是有關方面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互相磋商,交換意見,尋求解決的途徑和達成協議的過程。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各國談判時的特殊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各國談判時的特殊禮儀

各國談判時的特殊禮儀

1、法國禮忌:到法國洽談貿易時,嚴忌過多地談論個人私事。因為法國人不喜歡大談家庭及個人生活的隱私。

2、俄羅斯禮忌:俄羅斯及東歐諸國,對西方商人的禮待是極其熱情的。在同俄羅斯人洽談貿易時,切忌稱呼“俄國人”。

3、美國禮忌:與美國人洽談交易時,不必過多地握手與客套,貿易談判可直截了當地進入正題,甚至從吃早點時即可開始。

4、東南亞禮忌:與東南亞商人洽談商務時,嚴忌翹起二郎腿,乃至鞋底懸着顛來顛去。否則,必引起對方反感,交易會當即告吹。

5、南美禮忌:赴南美洲做生意的人,為了入境隨俗,在洽談交易的過程中,宜穿深色服裝,談話宜親熱並且距離靠近一些,忌穿淺色服裝,忌談當地政治問題。

6、中東禮忌: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館裏洽談貿易。與他們會面時,宜喝咖啡、茶或清涼飲料,嚴忌飲酒、吸煙、談女人、拍照,也不要談論中東政局和國際石油政策。

7、英國禮忌:到英國洽談貿易時,要有三條忌諱:a.忌繫有紋的領帶(因為帶紋的領帶可能被認為是軍隊或學生校服領帶的仿製品;b.忌以皇室的家事為談話的笑料;c.不要把英國人稱呼為“英國人”。

8、德國禮忌:德國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因此,同他們洽談貿易時,嚴忌神聊或節外生枝地閒談。德國北部地區的商人,均重視自己的頭銜,當對同他們一次次熱情握手,一次次稱呼其頭銜時,他必然格外高興。

9、瑞士禮忌:若給瑞士的公司寄信,收信人應寫公司的全稱,嚴忌寫公司工作人員的名字。因為,如果收信人不在,此信永遠也不會被打開的。瑞士人崇拜老字號的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建於是1895年之前,那麼你應在工作證件上或名片上特別強調出來。

10、芬蘭禮忌:與芬蘭商人洽談時,應重視行握手禮,應多呼其“經理”之類的職銜。談判地點多在辦事處,一般不在宴會上。談判成功之後,芬蘭商人往往邀請你赴家宴與洗蒸汽浴。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禮節。如你應邀赴宴時,忌諱遲到,且不要忘記向女主人送上5朵或7朵(忌雙數的)鮮花。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前,客人不宜先行自飲。在暢談時,應忌諱談當地的政治問題。

歐洲商務禮儀

A、問候

1.握手,應該結實有力

2.當到達或者離開的時候,與每一個人握手以示禮貌

3.從職位最高的或者最年長的人開始

4.與女士握手時,應該由其主動伸出手

5.對他人的頭銜應予以尊重,除非另外告之,應在稱呼別人時使用這些頭銜

6.對別人的名字要求發音正確

7.名片應印有兩種語言

B、談話

1.對訪問國家的情況要有所瞭解,為談話內容做準備

2.避免宗教或者過多涉及他人隱私的話題

C、餐桌禮儀

1.由主人給你安排座位

2.將餐巾放在膝蓋上,照着主人的樣子做

3.把雙手放在桌子上

4.西式就餐

5.從外往裏依次使用餐具

6.用湯匙取湯,從湯匙邊上吸吮湯,注意不要發出聲音

7.吃海鮮類食物,如蝦,蛤,牡蠣時,使用海鮮叉

8.右手拿刀

9.左手拿叉,叉取食物

10.一次切一塊

11.中途放下刀叉,應將刀叉呈"八"字形分別放在盤子上

12.用餐完畢時,刀和叉平行地斜放(時鐘上10點與4點的位置)在盤子上,刀刃相內等菜上齊了以後,才開始用餐

13.在歐洲國家,吃飯時發出咀嚼聲和打嗝是不禮貌的行為,因此,咀嚼時應該閉嘴,儘量避免發出聲音

14.先品嚐食物口味,再決定是否添加調味品

15.喝酒精類飲品時,不要喝得過多

D、商務禮儀

雖然歐洲各國之間商務文化呈現差異,但是,如上所説的,我們可以從他們與中國貿易行為的區別裏,找到他們的共同點。

1.你會發現歐洲人很乾脆,當他們認為所有的重要因素已經談妥時,就會很快的把交易確定下來。

2.在很多歐洲國家,一旦交易談妥確定後,他們就極少對交易裏的條款提出變更,出現再反覆商議的情況。

3.歐洲人在交流上比較直接坦白,當他們不贊同的時候,就會説"不"。在歐洲,這樣做不是不禮貌的表現,更多的是誠實和直接的表現,而且也會更得到貿易伙伴的讚許。

4.中國人習慣説"再看看吧""或許",因為他們覺得直接的説"不"是不禮貌的表現,但是多數的歐洲人會理解為他們就要同意達成協議了。

5.雖然貿易雙方的關係跟情感很重要,但是很多的決策都是以事實和數據作為基礎的,"生意就是生意",即使你的歐洲客户跟你關係很好,不見得他們就會接受你的提議。

6.歐洲人通常對顏色,數字,迷信活動不是很敏感。

E、歐洲各國禮儀

正如前面所提的,由於歐洲文化的多樣性,使我們很難給予它一個全面的概述。你會發現,相比於荷蘭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資歷和等級在德國、法國和英國顯得更重要,在這些國家做生意十有八九更加正式,並更注重禮貌和正確的社交行為。你會發現,與荷蘭或德國相比,在南歐國家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個人情感和直覺因素在簽訂合約的過程中起着更大的作用。你會發現,前東歐國家的文化和進行決策的過程和西歐國家相比就完全不同。如我們所説的,我們的服務就是幫您深入分析所有歐洲各國的商務文化。下面是我們節選的一些內容,目的是先讓您對歐洲大陸各個國家的商務禮儀有個大概的瞭解.

在比利時-需要重點提醒的是,在比利時,語言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在瓦龍地區。在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做決策的過程都是相當長的,這點需要有思想準備,而且當你不得不為他們的決定而等待的時候,請不要太悲觀。在捷克共和國-在捷克做生意的時候,穿着的關鍵在於"適度"。在英格蘭-相對於其他由掌權者做最後決定的國家,英格蘭人更注重團隊的意見。在法國-在法國人看來,你的個人形象是你身份地位和事業成功程度的象徵。在德國-如果你已經獲得了學士學位或任職於一家有很長經營史的公司,將這些印製在你的名片上會對你有所幫助。德國人對那些業績良好的公司的印象最深刻。在希臘-你會發現跟希臘人發展貿易,很重要的一點是先跟對方熟悉起來,有共同語言。在匈牙利-互換名片是匈牙利人在雙方的初次見面和問候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愛爾蘭-在穿着上要注意得體,選擇保守的顏色搭配,而避免太過於花哨的。在意大利-遞名片要看場合,只有在商務的場合下才合適,避免在社交場合遞名片。在荷蘭-荷蘭對個人的穿着外表不是很強調,相對於正式的着裝,他們更喜歡得體舒適的裝扮。在波蘭-去波蘭要確保帶上足夠的名片,因為在那裏,每個你見到的人都會和你互換名片。在葡萄牙-要想跟葡萄牙人做成生意,跟他們建立良好的個人情誼是非常重要的。在俄羅斯-俄羅斯的商務領域要求規範嚴謹,等級制度在他們內部的關係及決策的制定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蘇格蘭-在會議結束後,務必儘快對會議結果進行總結,併發給蘇格蘭方看。這表示您做事負責,有始有終。在西班牙-把你的名片翻譯成西班牙語,印在背面。在瑞士-瑞士人需要時間來進行最後決定,因此你必須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同時,不要表現得過於急躁。在土耳其-土耳其的公司有明確的上下級次序,公司中的決策都是由最高職位的人來決定的,因此瞭解該公司內部的結構很重要。

美國商務禮儀

A、禮儀

美國人性格外向,熱情直爽,不拘禮節,他們的風俗禮儀存在着許多與眾不同之處。美國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不禮貌的。同美國人約會聯繫簡單,打個電話,對方會很高興地同意在盡短的時間內見面。美國人也有禮尚往來的習慣,但他們忌諱接受過重的禮物,一則是美國人不看重禮品自身的價值,二來法律禁止送禮過重,從家鄉帶去的工藝品、藝術品、名酒等是美國人喜歡的禮物,除節假日外,應邀到美國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飯一般不必送禮。美國社會有付小費的習慣,凡是服務性項目均需付小費,旅館門衞、客房服務等需付不低於l美元的小費,飯店吃飯在結帳時收15%小費。

美國人請客吃飯,屬公務交往性質多安排在飯店、俱樂部進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費用,關係密切的親朋好友才邀請到家中赴宴。美國人的食物因地區、民族不同而種類繁多,口味各異,漢堡包、“熱狗”、餡餅、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雞等都是風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國人待客的家宴則是經濟實惠、不擺闊氣、不拘泥形式的。通常的家宴是一張長桌子上擺着一大盤沙拉、一大盤烤雞或烤肉、各種涼菜、一盤炒飯、一盤面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飲、酒類等。賓主圍桌而坐,主人説一聲“請”,每個人端起一個盤子,取食自己所喜歡的菜飯,吃完後隨意添加,邊吃邊談,無拘無束。

美國人將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鄉間別墅共度週末作為一種交友方式,並不一定要求對方做出報答,如有機會請對方到自家吃飯就可以了。吃完飯後,客人應向主人特別是女主人表示特別感謝。

B、介紹

美國社會風俗跟別國社會風俗大不相同的一點,就是名字的稱呼。美國人不重視“地位”,尤其是社會地位。大多數美國人都不願意自己因年齡或社會地位的關係而特別受人尊敬,這樣會令他們覺得不自在。許多美國人甚至覺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稱呼太客套了。不論年齡,大家都喜歡直呼其名。“別稱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薩莉好了。”稱呼名字,往往是表示友善親近。不過,你如果覺得直呼其名不好,儘可用比較客氣的稱呼。你可以向對方笑笑,説你已經習慣成自然,初與人見面的時候總是比較拘謹,過一陣就會直呼名字了。

介紹的時候,往往是連名帶姓:“瑪麗史密斯,這位是約翰瓊思。”遇到這種情形,你可以自己決定該稱呼那位女士為“瑪麗”還是“史密斯小姐”。有時你們兩人交談,開頭是稱呼對方的姓,但沒過多久,其中一人或彼此就直呼對方的名字了。你儘可自己選擇,假若你不願意一下子就直稱別人的頭字,而要依照你自己的習俗稱呼別人,誰也不會覺得你沒有禮貌。

你可能會注意到,美國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幾乎從不提彼此的頭銜。如果你平時聽慣了不離頭銜的談話,就會覺得美國人説話不客氣,不近人情。你高興的話,儘可依你本國的習慣稱呼別人的名銜。美國人聽你這樣説話,只是覺得有趣,覺得特別。不過,假若他們談話時不稱頭銜,你可別不高興。

C、頭銜

社會階級的差異,在美國是不受重視的,所以美國人沒有家庭世襲的頭銜,雖則他們對於用慣了頭銜的外來客也會以他的頭銜相稱。美國人反而有時用職業上的頭銜。這種頭銜有別於家庭頭銜,因為它是靠自己“掙來”的,而不是由祖先傳下的。有頭銜的職業,最常見的是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宗教領袖。這裏且舉幾個例子: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博士(教授)、懷特神父、科恩老師(對猶太人的尊稱用語)、格雷主教等。

至於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則稱他為“先生”、“小姐”、“太太”(音密西斯)。“Ms”(音密絲)對已婚和未婚的女士都可適用,近年來在美國已甚為通行。假若你跟一個美國人第一次碰面,不曉得他的頭銜,但又要對他表示尊敬,那麼可用“先生”或“夫人”稱呼。被你這樣稱呼的人也許會想到你不知道該用什麼稱呼,於是會把正確的名稱告訴你。不過,一個人除非是從事某種特殊職業,否則正式的頭銜是不常用的。美國人注重友好的、不拘禮節的關係,而不注重地位頭銜。美國人相信自己即使直稱一個人的名字,仍一樣可以對他表示尊敬。

D、服務

頭銜之外,美國生活中還有別的事情,是平時受女傭、司機、廚師侍候慣了的遊客,可能發覺和他在本國的情形大不相同。有的遊客也許想到自己是有身份的人,但在美國所受的待遇即跟普通人一樣,因此覺得自己被怠慢了。不過,美國是個“樣樣自己動手”的國家。一般美國人,不管是醫生、教授、商人、律師,都是自己煮飯、洗衣、上市場買東西或做其他工作。在美國,服務是要錢的;誰都可以“買”服務,只要付得起錢就成,地位是不相干的。一個人不管幹的是什麼職業,如果自己動手做家務,絕對不會被人認為有什麼不對。其實,許多美國人都花得起錢請廚師、司機,但他們不那麼做。他們寧願享受家庭寧靜,如果家裏有個請來的幫手,寧靜感可能多少就會喪失掉。也有人寧願把錢花在旅行或其他方面,而不願付出高昂的美國工資僱人幫忙料理家務。

E、找漱洗間

一位新到美國的遊客,最近有人問他,在美國第一天最麻煩的事情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答:“找漱洗間。”

有些國家在大街上有明顯可見或在小建築物裏面標誌明顯的公眾漱洗間,美國可沒有。在美國,公眾漱洗間均設於加油站(都是乾乾淨淨的,免費的,不過可能要向站員索取鑰匙)。機場、公共汽車站、火車站、餐館、圖書館、大商店、戲院,以及一切歡迎大眾光臨的場所,都有漱洗間,你還可以走進任何一家旅館借用“女漱洗間”或“男漱洗間”,即使你不是這家旅館的住客。

不要被漱洗間門上的名稱弄糊塗了。有時上面寫着“男”或“女”以及“女士”或“夫人”,或乾脆叫“漱洗間”。有的在門上可能畫個圖形或其他標誌,以示男女之別,餐館尤其採用這種方式。女用漱洗間有時稱為“化粧間”。歐洲人使用的“方便處”或“W.C”,在美國是少用的,但一般人都明白是什麼意思。

F、對你國家的認識

你可能會遇到一些對貴國知之甚少的美國人。假若有這種情形,請容忍他們。很遺憾,美國學校很少教授他國的文化風俗。美國東西兩面是大洋,跟其他國家隔得很遠。結果,美國人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和不同的工作方式都不大熟悉;這在其他國家也是常見的。假若美國人用你所不熟知的辦法來幫你的忙,假若他們把貴國誤認為是千里以外的另一個國家,請多包涵。跟別的國家相比,美國發展成為現代國家的時間極短,只有320xx年的光景。美國人一直忙於本土的成長,忙着修建公路,忙着建立城市,忙着為千百萬的孩子制定免費教育制度,忙着發明,忙着發現,忙着為全球的利益而發展。在這320xx年間,有大部分的時候全國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美國本身,而不在世界。直到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美國人才開始對世界其他地區發生興趣。

G、社會習俗

美國人的祖先來自全球各地,所以在美國境內“認可的”社會習俗,比有些國家的社會習俗要多得多。因此,到美國旅遊的人如果要照自己國家的風俗習慣去做,也不必覺得難為情或有什麼不對。雖然美國人不拘禮節,但是,如果你願意在社交場合中穿着打扮得很正規,你儘管照你自己的方式做好了。你周圍的人一定會接受的。

中東商務禮儀

中東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約旦、黎巴嫩、蘇丹、突尼斯、索馬里,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毛里塔尼亞等國,中東主要的民族組成是:阿富汗人、伊朗人、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埃及、黎巴嫩、敍利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性情很固執、脾氣很倔強,不輕易地相信別人,比較保守,家族觀念很重。在阿拉伯人的社會裏,等級制度依然根深蒂固,主人絕對不做傭人乾的事,即使這個工作極為輕而易舉。封建主義的色彩十分濃厚。

在阿拉伯國家做生意,不可能通一電話就可以談妥一樁買賣。想推銷某種貨物而訪問客户時,第一、第二次是絕對不可以談生意的,第三次才可以稍微提一下,再訪問一兩次後,方可進入商談,就是説,要先建立朋友關係,否則,不管條件有多成熟,他們也不會理睬你。

土耳其人不善於做生意,在土耳其的3500萬人口中,常備軍有55萬,佔相當高的比例,是一典型的尚武之國。在土耳其,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大都是希臘人和以色列人。伊朗人天性樂觀,但又善感而缺乏應有的靈活性,虛榮心最強,喜歡裝腔作勢。一般伊朗人體格健美,又很講究儀表,商人與伊朗人做交易往往受其外表所迷惑。所以總的説來。伊朗人的生意比較難做。

中東國家除了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色列等非阿拉伯社會外,在講阿拉伯語的地區裏,回教控制着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經濟等。所以從事商業活動之前,必須首先了解宗教。在回教教規中,最重要的禮拜、獻金、絕食、朝聖四項。疏忽了這些,就會鬧出麻煩來。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位頗有身份的日本商人在完成了禮節性拜訪後,坐進等候在外邊的車子裏,懂得阿拉伯語的司機去提冷卻水了,他只能在車子裏稍候片刻。他忘了那正好是在當地的絕食期間,因此拿出香煙來吞雲吐霧。當地居民很快發現了有人在車子裏押煙,立刻聚集在車子周圍,其中還有些人用手指着他大聲吶喊。由於語言不通,他莫名其妙,顯得一籌莫展。後來,他以為是這些人覺得好奇,便微笑着和他們打招呼。結果,當地居民的吶喊聲更大,終於成為一觸即發的不可收拾的狀態。最後,還是警察前來解釋之後,才曉得當地居民是在指責他抽煙,而他不明所以,反而以笑臉回報。結果,他們更覺受到侮辱,以至於火上加油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朝聖季節是生意最好的時期。因為按他們的習慣,在前往麥加參拜時,都會購買家庭用品及衣服之類。所以當地的商人就會趕在朝聖季節之前,辦妥貨物,一般以日用消費品為主,所以要記住這個季節。

在中東的商業活動中,有一個經常出現的語句——IBM。I指的是“神的意志”,B指“明天再談”,而M的意思是“不要介意”。比如在商談中訂立了契約,但後來情況有所變化,對方想取消契約時,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説這是“神的意志”而很簡單地取消之。在商談中,好不容易談出苗頭,正想進一步促成交易時,他們會突然聳聳肩説:“明天再談吧。”這樣一來,話頭就只好打斷。到下回再談時,必須從頭開始。最後是M,當碰到前面I與B的情形,或其它令人惱怒的事情,他們會拍拍你的肩説:“不要介意”,使你哭笑不得。所以在中東從事商業活動時,重要的是要記住“IBM”,配合對方悠閒的步伐,慢慢地向前推進才是上策,絕對不可急促從事。

韓國商務禮儀

韓國位於亞洲東北部朝鮮半島南部,面積9.89萬平方公里。人口4230萬,35.3%居民信仰佛教。1976年宣佈佛誕為國家節日。朝鮮語為官方語言。幣制為圓(Won)。

韓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特別是在與長輩握手時,要再以左手輕置於其右手之上。“是”與“否”要明確表示。在晴天時,於傍晚時分舉行降國旗的儀式,街頭、辦公室的人們肅立齊唱國歌。

“四”字在朝鮮語中發音、拼音與“死”字完全一樣,認為是不吉利的,因而樓房沒有四號樓,旅館不稱第四層,宴會裏沒有第四桌,醫院裏絕不設四號病房,軍隊沒有四師團,吃東西不吃四盤四碗,喝酒絕不肯喝四杯。朝鮮有李姓,但決不能説“十八子”李,因在朝鮮語中“十八子”與一個淫蕩詞相近,絕不能在女子面前説此話,否則會被認為有意侮辱人。

按照韓國的商務禮俗,宜穿着保守式樣的西裝。商務活動、拜訪必須預先約會。韓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時,是準時的。宜持英文、朝鮮文對照的名片,可在當地速印。商界人士多通曉英語,老人多通曉漢語。決策均由最高層作出。進主人的屋子或飯館要脱鞋。他們很重視業務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館或酒吧間舉行,他們的夫人很少在場。宴請招待甚為頻繁。吃飯時所有的萊一次上齊。到朝鮮人家裏作客,最好帶些鮮花或一些小禮物,要雙手遞給主人。主人不當着客人的面打開禮物。

口味偏清淡,不喜油膩,但特別喜歡吃辣味萊餚。他們通常吃烤、蒸、煎、炸、炒、湯類萊,喜食萊餚有乾燒桂魚、豆瓣魚、肉絲炒蛋、細粉肉絲、香乾綠豆芽、四生火鍋、炸蝦球、辣子雞丁、幹炸牛肉絲、紅魚水餃等。辣飽菜和湯,這兩種食品是不可缺少的。漢城當地土產有壁飾和沈萊(韓國泡菜類浸漬物)。

韓國人對長者有必須嚴守的規矩。他們在社會交往、日常生活(在家庭)中,無不對長輩表示敬重,不敢怠饅。如:跟長輩同座的時候,他們總是保持一定的姿勢,絕不敢掉以輕心;若要抽煙,一定要先得到長輩的允許;用餐時,切不可比年長者先動筷子;小孩決不會吃得比父母快,或比父母早離開坐位。韓國人絕不説長輩的壞話,更不會背地裏批評長輩。

有的人習慣説一句話就施禮一次,往往在分手之前要敬禮5~6次,以示親切。男人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或用雙手,或用右手,關只限於點一次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無論在什麼場會,韓國人都不大聲説笑。婦女笑時用手遮掩住嘴。韓國不談婦女解放,進門時男人走在前面,婦女幫着男人脱大衣。韓國人對日常的禮節相當重視。當幾個人在一起,要根據身份和年齡來排定坐次。身份、地位、年齡都高的人排在上座,其他的人就在低一層的地方斜着坐下。男女同坐的時候,一定是男士在上,女士在下。要抽煙的時候,他們總是問上座的人:“可不可以抽煙?”

韓國人重視對交易對象的印象,從事商業談判的時候,若能遵守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對你的好感倍增。用餐時,不可邊吃邊淡。他們認為,吃飯的時候不能隨便出聲。如不遵守這一進餐的禮節,極可能引起人們的反感,因此務必小心。

韓國人以其文化悠久為榮,進入他們的住處或飯店須脱鞋,相處時,宜少談當地政治,多談韓國文化藝術。如11世紀的灰綠色陶瓷器,13世紀的活動鐵模,大邱保存的珍貴全套大藏經桃木原版等。

訪問韓國,最好選擇在2~6月,11~12月,10月假日太多,聖誕節前後兩週都不宜去訪。一般勿喝生水(飯店裏的水除外)。喝“波利茶”(以小麥製成的茶)比喝其他飲料更好。送禮選擇外國煙酒最受歡迎。

韓國有關方面規定,旅客每次入關,可攜帶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半膀),酒2瓶。韓幣禁止攜帶出境。外幣不限,但入關時須申報數額,出關可攜出。計程車最方便,但遇到下雨天、下雪天,傍晚至午夜11點這段期間,較難搭乘。計程車收取10%的小費,飯店已在帳單內附加小費10%。其他服務每次給200~300元即可。公共汽車四通八達,但不懂朝語買票乘車是有困難的。

非洲商務禮儀

A、非洲人的進餐禮儀與飲食特色

在非洲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因氣候、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獨特的飲食特色,在非洲,原產的香料與蔬菜、水果較多,且品種多樣,所以自古就形成了將許多種食品混在一起烹飪的方法,對於肉食大多采用烤制之後,再用咖喱、奶昔、番茄汁等淋拌的製作方法,對於麪食則採用與其他水果相拌過油微炸的方法。

由於歷史的因素,非洲菜式在保留傳統的烹製方法外,也吸納了很多法國菜式的做法,另外還受來自意大利和中東阿拉伯國家的許多影響,從而形成了風味獨特的食物結構。從北非到南非,由於種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其飲食的主要風格在於以烤煮燴燉等方式下的各種食物的“雜燴”。

非洲食物向來以調味的藝術而聞名,將各種香料與調味料,如辣椒、豆蔻、肉桂、丁香等,運用得淋漓盡致。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飯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飯。吃飯時,大家圍坐一圈,一個飯盒和一個菜盒放在中間。每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盒或菜盒的邊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飯和菜,送入口中。此時,你會無所適從,甚至抓得滿手沾飯,而非洲人自己抓飯、吃飯時個個動作乾淨利落。

客人吃飯時應注意的是,切勿將飯菜撒在地上,這是主人所忌諱的。飯畢,長者未離席時,晚輩要靜坐等候;子女離席時,須向父母行禮致謝;客人則應等主人吃完後一道離開。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飯時有着嚴格的禮儀,甚至連牛羊雞鴨的每個部位歸誰吃都有規定。如在馬裏,雞大腿當年長的男人吃,雞胸脯肉歸年長婦女吃;當家的人吃雞脖、胃和肝;雞的頭、爪和翅膀由孩子們分食。又如在博茨瓦納,在公眾大型宴會上,賓客和男人吃牛肉,已婚的婦女吃雜碎,兩者分開煮,分開食,不得混淆。隨鄉入俗,須瞭解為宜。

B、拜訪朋友要講規矩(投資非洲)

中國企業家到非洲開展商業貿易活動,拜訪當地朋友,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社交活動,有利於增進同非洲朋友的感情和提高商務活動的效益。但是,非洲人的拜訪活動中有許多傳統做法和約定俗成的規矩,中國人需要注意熟悉並予以尊重。

中國人到非洲廣交當地朋友,進行拜訪活動,無論是商務性的、禮節性的,還是私人性的,均要注意選擇拜訪的時間和地點。掌握的基本原則應當是,純屬商業性質的,儘量選擇在對方的辦公室;屬於聯絡感情性質的,最好能夠到對方家裏。計劃到對方辦公室去拜訪,應當儘量避開星期一這一天,因為星期一往往是非洲人最繁忙的一天;打算到對方家去拜訪,最好選擇節假日的前一天晚上,因為這個時候一般都是非洲人情緒最好的時候。無論是到辦公室拜訪,還是到家裏拜訪,均應當事先通過寫信、打電話或者捎口信的方式,將自己拜訪的目的、時間、地點等提前告訴對方。這樣做,一則可以避免自己到時候吃閉門羹,二則可以讓對方有所準備並提前作出安排。

約定拜訪的時間、地點,非洲人也有一些傳統性的表達方式。約見的口氣應當是友好式的和商量式的,説出的話語應當是真誠的態度和請求的方式。採用命令式口氣或者強求式方法,肯定會碰釘子。“不速之客”在非洲最不受歡迎,會被非洲人恥笑為不懂禮儀道德。如果對方的回答是“對不起,正好這段時間我另有安排,恐怕應酬不過來”,則應當有禮貌地同對方商量,選擇對方認為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如果知道對方並沒有什麼重要的活動安排,僅是託詞而已,也不要向對方表現出不友好的語氣,應當理解對方可能有什麼為難的地方,可以講一些諸如“我們有機會時再商量吧”、“請您認為合適的時候通知我一聲”等客氣話,體現出中國人富於修養,通情達理。一旦同非洲朋友約定訪問的時間和地點後,應當準時赴約。如果遇有特殊情況和特殊原因不能準時赴約,應當提前告訴對方,如實地講明是什麼原因,讓對方感到真實可信,取得對方諒解。

非洲人感情豐富,性格外向,講究儀態美,注重服飾美,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總是希望通過美的服飾、美的行為、美的語言、美的人格,展示現代非洲人的社會交往的優等化。中國人應當熟悉並理解非洲人的這種強烈的民族自尊性格。

C、埃及習俗與商務禮儀

埃及地跨非、亞兩洲。埃及伊斯蘭教是國教。埃及人正直、爽朗、寬容、好客。他們往往以幽默的心情來應付嚴酷的現實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後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有約會是失禮的。埃及伊斯蘭教徒有個絕不可少的習慣:一天之內祈禱數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發酵的平圓形埃及麪包)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併食用。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蘿蔔、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們的佳餚。

他們習慣用自制的甜點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謝絕一點也不吃,會讓主人失望也失敬於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時,忌諱交談,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神的褻瀆行為。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蘭教教規,忌諱喝酒,喜歡喝紅茶。他們有飯後洗手,飲茶聊天的習慣。忌吃豬、狗肉,也忌談豬、狗。不吃蝦、蟹等海味、動物內臟(除肝外)、鱔魚、甲魚等怪狀的魚。

男士不要主動和婦女攀談;不要夸人身材苗條;不要稱道埃及人家裏的東西,否則會認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談論宗教糾紛,中東政局及男女關係。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點之後,人們大都忌諱針。商人決不賣針,人們也不買針,即使有人願出10倍的價錢買針,店主也會婉言謝絕,絕不出售。

在埃及,進伊斯蘭教清真寺時,務必脱鞋。埃及人愛綠色、紅色、橙色,忌藍色和黃色,認為藍色是惡魔,黃色是不幸的象徵,遇喪事都穿黃衣服。也忌熊貓,因它的形體近似肥豬。喜歡金字塔型蓮花圖案。禁穿有星星圖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圖案的包裝紙也不受歡迎,禁忌豬、狗、貓、熊。3、5、7、9是人們喜愛的數字,忌諱13,認為它是消極的。吃飯時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論送給別人禮物,或是接受別人禮物時,要用雙手或者右手,千萬別用左手。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儘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説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説:"請真主寬恕。"

而打噴嚏認為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如果在眾人前打噴嚏,則説:"我作證: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邊的人説:"真主憐愛你"。他接着説:"真主寬怒我和大家"。

埃及人稱親吻為"布斯"。嘴對嘴的接吻侷限於情人和夫婦之間,而且在公開場合是禁止的。據報道,曾有一對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在公園中情到濃時禁不住擁抱親吻,恰好被警察看見,被帶到警察局,在交付罰款後釋放。夫妻一方出遠門,在車站或機場送別和迎接時,丈夫只能吻妻子的臉頰。

有一種吻可譯為"吹吻",方法是將右手掌張開,用嘴向手掌吹一口氣,把"吻"吹給遠處的人。

此外,有表示喜悦感情的吻,如兒女考試成績優異或獲獎,父母摟抱兒女,邊説:"謝謝,謝謝",邊親吻他們的臉頰。

表示尊敬的吻,則是吻手背,兒女對父母、弟弟對兄長,年輕人對長者、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或有權勢威望的人實行吻手背。

標籤: 禮儀 談判 各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gerenfanwen/v9np6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