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華語辯論賽中的防禦底線

華語辯論賽中的防禦底線

辯論賽大家都喜歡觀看,喜歡參與,大家知道辯論賽知識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華語辯論賽中的防禦底線文章,歡迎閲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辯論賽欄目!

華語辯論賽中的防禦底線

辯論賽中的底線防禦

前言

讓我給辯論賽除了語言外的三大要素(邏輯、事實、價值)打一個比方:對於一場比賽來説,邏輯能力相當於你的近身格鬥能力,邏輯好的馬來西亞辯手僅憑肉搏就可以讓你血濺三尺;事實則相當於你的兵器,一個極其有利的事實論據可以讓你輕鬆擊敗同段位的辯手,當然如果對手段位比你高很多,也許他拿一把木劍就可以擊敗你的玄鐵劍;價值則有點像施放魔法。值得一提的是,現在許多小朋友直接拉一個價值判斷就敢上去打比賽,殊不知沒有近身能力、沒有兵器,你可能還沒有來得及吟唱就被對手砍翻了。要知道,即便是最有名的大魔法師黃執中先生,他的近身格鬥能力也不弱。

2019年之前,辯論賽純粹是邏輯的比拼,直到2019年我們為了打比賽都會去看《邏輯學》之類的著作,摸索演繹推理、三段論、同一律、排中律等枯燥無比的概念。個人以為,把辯論賽純邏輯化會導致許多惡果,所以我2019年大三時在華語發表過一篇文章,叫《邏輯不該是辯論賽的核心》,質疑當時流行的“邏輯中心論”。近幾年來,隨着價值辯和政策辯理念在大陸的推廣,邏輯中心論不再被視作主流。相反的是,越來越多的小辯手不再重視相關的邏輯訓練,他們更願意把時間花在研究一些“技術”上。那天和謝宇學長聊天,聊及現在小朋友們對於邏輯的漠視,覺得這有些矯枉過正了。邏輯不是中心,但邏輯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因此,我才委託羅斌寫了那篇《十四個邏輯錯誤》。

好了,説了好多廢話,回到正題。

底線的意義

邏輯底線是本方立場成立的最核心、最基本的理由,是基於對方必然性前提之下一定要成立的命題。換句話説,如果之後的論證採取分點闡述,則邏輯底線是這些分論點的概況;而如果之後的論證採取分層推導的方式,則邏輯底線是這些層次當中最後一環,或者,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環。説得簡單點,就是你的立論框架中,最堅固也必須死守住的那一座堡壘,一旦底線被打穿,其他打得再好也可能輸掉比賽。

一條好的底線可以讓對手全部的進攻失效,從而起到廢掉對手立論的奇效。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9年世辯決賽,“這是一個文明/野蠻的世界”,反方蘇大抽到了劣勢立場“這是一個野蠻的世界”。於是他們架設了這麼一個底線“我們不能因為這個世界有文明的現象就説這是一個文明的世界,因為這個世界還有野蠻的現象;我們也不能説這個世界比過去更文明,就説這是一個文明的世界,因為站在未來的角度,我們這個世界更野蠻。”這條底線大大出乎了正方的意料,讓對手大亂陣腳。賽後馬來西亞名宿林國文點評道:蘇州大學的進攻並沒什麼力度,但這條底線實在太頑強,用強大的防守贏得了比賽。

同樣的情況在南審杯也出現過多次,比如17屆南審杯複賽,“大學綜合排名是否應該提倡”,外國語學院面對實力比自己強很多的會計學院,堅持“所有現存的弊端都是可以通過制度完善解決的,現狀存在弊端不等於綜合排名本身不值得提倡”。會計學院沒有意識到這條底線的威力,依舊按部就班打論點,最後輸掉了比賽。

今年的市賽也是一樣,“研究生全面收費合理/不合理”,反方南農的底線是“公費制度有存在的必要,就算比例再小,也不應該被廢除”。正方完全沒有質疑底線的意識,依舊強推全面收費的利益,導致了比賽的失利。

相反,底線一旦失守,整場比賽就可能兵敗如山倒。

史上最精彩的辯論賽,01國辯決賽“金錢是/不是萬惡之源”,反方馬來亞大學採用了純反打法,以“源不是錢”為進攻核心,用四個層面反覆進攻正方武漢大學的底線,最終攻破,奪冠。而到了2019年的國辯決賽,武大的底線設置不再那麼剛硬,馬來亞大學的攻擊就遇上了棉花,被反殺。

03海峽決賽,“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弊大於利”,反方西交用了詳盡的數據論證了“大學生創業影響學業且失敗率高”,結果被黃執中以“人生歷練”的演講擊破了西交“容易失敗所以不值得提倡”這一底線,這場比賽也成為了價值辯論興起的標誌,讓黃執中聲名鵲起。

04全辯半決賽,人類是不是大自然的保護者,廈門大學一共拉了兩條底線。第一條底線是“不能因為人有保護行為就是保護者,因為人還有破壞行為”,第二條底線是“不能因為人説自己是保護者,人就是自然的保護者了,因為自然沒有説話。”在實戰中,第一條底線被電子科大突破,第二條底線電子科大沒有突破,所以這場比賽結果非常膠着,引發了當年的大討論。

因此,一般的隊伍都會選擇將底線隱藏,作為殺手鐗最後打出。

底線的包裝

一般情況下,底線都是需要做足夠的包裝和保護的,不然遇到了強大的對手,他們立刻會反應過來並予以攻擊。因此大部分的隊伍,在陳詞中並不會暴露底線,即便暴露也會做好包裝。

2019年第一屆亞太大專華語辯論賽,輔仁大學連續多場採用了同一個打法,叫“三辯出論”。他們的一辯和二辯環節基本不説東西,到了三辯才把殺手鐗打出來,好廢掉對方一二辯的火力。這種戰法風險和機遇並存,南審今年打武大也是這麼幹的,這裏就提一下,不值得推廣。

2019全國大專辯論賽半決賽,“網聊有聊/無聊”,電子科大第一次使用了“釣魚打法”擊敗了2019年全辯最大熱門中國政法大學(這裏對這種黑暗辯論術就不詳細介紹了)。他們用了一個很腦殘的定義,即“有表存在,所以網聊有聊是指網上存在有聊天這個活動”,這個定義立刻吸引了反方中國政法大學的猛烈進攻。但實際上,電子科大在立論後就再也沒有打那個定義,那個定義純粹是為了吸引火力用的,他們真正的底線是“網聊的主體是人民,人民整體是積極向上的,所以網聊整體是有聊的”。這就是電子科大之後多次使用的“用小詭辯吸引火力,將核心立論暗度陳倉順利打出”。

但另一方面,底線在恰當的時候也需要主動展現(不推薦)。

2019年華語錦標賽複賽,楊皓在賽評中提到“南審在三辯環節將底線徹底暴露”,覺得這很危險。其實這是針對我們個人能力不足以及武大風格特點而故意設計的。一方面,我們個人能力沒武大強,我沒信心在不暴露底線的情況下讓評委聽懂我們的意思,因此必須在三辯環節將“水滴石穿”打出;另一方面,武大的特點是擅長將比賽拖入自己準備好的節奏,因此在前兩個環節他們以為攻擊得手後,即便我們在三辯環節暴露了底線,他們在接下來的自由不會捨得放棄原有的戰場。一來一去,就能賺到便宜,但機遇同時帶來風險:自由時潘澤學長的及時突擊差點就攻破了我們的底線。

有的隊伍一上來就會暴露底線,還是那個例子,13華語錦標賽小組賽,馬國能打“泰囧熱映不是中國電影之福”,他們的底線是“任何單一電影的熱映都不是中國電影之福”。這個論點有嚴重不合題的嫌疑,但也導致了正方準備的攻擊全部失效,最後在一團混亂後,馬國能獲得勝利。

河海大學辯論隊在2019年全辯以“路徑依賴”為底線打過兩場很有教學意義的比賽,第一場是對江蘇大學的“手機拉近/疏遠人的距離”,河海大學的底線是“手機作為一種中介工具,本身不會拉近和疏遠人的距離,那是人本身的交流所拉近和疏遠的。”而在半決賽與暨南大學的“電腦使人更聰明/更笨拙”中,河海大學的底線是“不是電腦使人更聰明,是人自身的思維活動使人更聰明,電腦就像汽車一樣會給我們帶來方便,但過度使用汽車會導致機能退化而不會導致身體強壯”。

這裏額外提一句,底線越低,防守越容易,但評委接受度可能也就越低;底線很高,防守壓力會很大,但是評委好感度也會增強。2019年名校杯初賽,上海交大VS武漢大學,“拼車出行利大於弊/弊大於利”,反方武大的底線是“任何交通工具都會帶來環境污染,因此任何交通工具都不是弊大於利的,拼車出行雖然減少了污染,還是弊大於利”。這條底線違反了評委的常識認知,因此雖然武大在場面上取得了優勢,卻還是0:5輸掉了比賽。

底線的打法

最後,關於底線的場上操作,除了包裝以外,還有兩種打法:

第一種,叫做底線壓迫:這是一種主動暴露底線的進攻型打法,常見於馬來西亞的隊伍或者大陸喜歡肉搏的隊伍,詳見剛才提到的泰囧的例子。這裏説一句題外話,大陸很少有隊伍敢用“單點利益最大化”這種打法,在大陸的評判體系下,大陸辯手一般都會選用較為穩妥的“高大全框架慢慢展開推進”的做法,但在海外,單戰場突擊是很常見的,效果也還不錯。

第二種,叫做壓迫底線:也就是2019年馬來亞大學所用的,在可以預判對手底線的情況下,針對對手底線找出各種反例和反駁邏輯進行壓迫式攻擊,直到突破對手的底線。甚至還有一種情況,叫做“用底線壓迫底線”,是一種非常暴力的肉搏打法。在實戰中,如果沒有預判到對方的底線,也必須想辦法在賽場中評估並找出反例去反駁、壓制對方的底線,否則後果堪憂。

最後

總得來説,如何採用底線,和賽制、辯題、隊伍實力、風格都有關係,不能一概而論。但不變的,是對己方底線的必須的死守,和對對方底線的必須的攻擊。

當然,對於一般隊伍來説,我還是建議老老實實找一條很好的底線,然後包裝保護好,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太早暴露。畢竟作為最後的堡壘,它應該發揮出最有力度的效用才對。至於底線怎麼找?轉述一下吳鈺龍博士的回覆:要強迫自己去思考,退一萬步説,己方還怎麼能成立,退到的那個地方,就差不多接近是底線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lnee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