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善行是真善(辯論材料)

善行是真善(辯論材料)

善行真的是真善嗎?在做這個辯論時我們要怎麼進行辯論呢?是不是還在找資料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善行是真善(辯論材料) ,歡迎閲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辯論賽欄目!

善行是真善(辯論材料)

善行是真善(辯論材料)

正方立論

一、對方辯友可能認為善心是一個人對某一特定事物的發自內心向善的思想和意識,善心源自真情,源自內心,源自根本,而善行是做善事的行為。善心和善行都會含有真善的成分,但是相比之下,善心的善更純粹,且由於善行的不純粹、不確定性,我們很難以用善行來評判其是否是真善。

二、對方辯友可能認為善心是“真”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善心做基礎,所謂的“善行”只能是偽善,強笑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笑不和,偽善者雖善不真。社會上有些人打着行善的旗幟去捐款與樂善,其實是為了掩藏其罪惡。

三、對方辯友可能認為善心是真善的可靠保障。真善是出自靈魂深處最隱祕的角落,發自人本性的一種情感。一個擁有善心的人才能真正説得上是善,一次、兩次的善行不足稱道,善心是出自人內心的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這才是我們應當宣揚和倡導的,也是社會所需要的。

一辯立論

謝謝主席,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對方辯友以及在場的各位觀眾,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今天能與對方辯友對善行是真善還是善心是真善這個辯題進行探討。開宗明義,我方對善行的定義是指社會公認的產生對他人或社會有利影響的行為,真善是指能夠推動社會積極發展並且創造物質及精神價值的價值事物。我方判斷善行與善心哪個是真善的標準是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有實際功效並且可以為社會羣體準確接受和評價。下面,我將進一步闡述我方觀點:

首先,善行是具有創造力和表現力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勞動實踐力,人存在於一個客觀的物質世界,人可以通過行為來改變世界,創造價值。善行是可觀可感的好事,它客觀地存在着,只有把客觀產生的效果作為評價標準,才能更好的體現善,逼近真善。而善心是內在的,潛藏於人思維的一種想法,是人們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感受不到的,“心”的主觀性使我們無法判斷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善心。所以,惟有從善的行為才可以表露出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善,才能對他人有實際功效。

其次,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善,惟有父母和老師從行為來表現善,使他的主觀意識裏有善的樣子,用善行來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並且當一個人將自己內心的想法付諸於行動並得到了一定成效後,那麼他就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俗話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付出實際關愛的温暖,如何融化人性的冰川,沒有身體力行的施善,何來真善的盛開!

最後,善之所以為人們所肯定是因為它們可以有效的作用於社會,幫助他人,並通過這種行為為他人作出榜樣,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人類社會的善從古至今得以維持和延續,在於善行對其傳遞、宣揚、交融。善行正是被社會風尚所倡導,行善也是被社會所推崇的一種價值取向!我們國家大力倡導發展和諧社會,可是當今社會仍存在不和諧現象,只有去行善,才能知道什麼是善,也只有讓善的行為充滿生活,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的進步。

綜上所述,我方堅信善行才是真善!

四辯總結

謝謝主席。評委。親愛的對方辯友以及各位觀眾大家好,我很高興給大家帶來我方的四辯總結。從剛才的比賽中可以看出對方辯友那雄辯的口才和機智的稱述讓我方着實佩服,但我本着“友好交流”的原則給對方辯友提一些友善的建議。

一. 對方辯友犯了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真善是一種屬性,而善心是無法被感知的,正如我方二辯口袋裏的東西,如果你不知道他是什麼如何給它定一種屬性?那不是強扣帽子嗎?但如果他把東西拿出來給大家看,哦,原來是一片巧克力,那麼這才可以認為我方二辯那堆滿脂肪的身軀不適合再吃了。

二. 對方辯友不該混淆善行和善果,用結果去論證過程。那些好心辦壞事的例子,請問您如何判斷的?善行是一個行動過程,對方辯友用不利結果來給我方強行論證,這讓我方尷尬之極。善行本是一件好事,當它變味時我們應該批判捐款或幫助別人的這種行為呢?還是批判背後那顆摻雜私慾的“善心”呢?

三. 對方辯友一直強調真是根本、本源之意,所以善心是真善。先不論善心是根源是如何論證的,但我想問如果善心沒有昇華為善行,體現不出善的意義,這個基礎還有作用嗎?

下面請允許我從我方觀點出發表明立場。

所謂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善行的偉大還在於它有導向性。我們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猶如一張還未上色的白紙,是非善惡更加沒有評判標準,只有善行才可以教會我們何謂道德,使善發揚光大。大家還記得那一則廣告嗎?一個小孩子看到母親給奶奶洗腳,他便邁着踉蹌的步子打了一盆水,當媽媽回來時,他説了一句:“媽媽,洗腳。”這樣單純而高尚的愛不正是由於這位母親的善行嗎?説到這裏,我們便更加明白盧梭的那句話:“只有善良的行為,才可以使人格更為高尚,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這才是真善。

“紅頂商人”胡雪巖開設錢塘江義渡,“文財神”范蠡三散千金,東吳名醫董奉杏林春暖。他們為什麼會萬古流芳?因為他們樂善好施,而並非樂善好想。

我們不妨轉眼看一下現代社會吧,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的優良道德觀受到了巨大的挑戰,見死不救越來越多,見義勇為逐漸稀缺,你能説他們沒有善心嗎?不,他們只是被其他客觀的限制性因素而牽絆。我們需要的是你能站在受困者面前伸出温暖人心之手,而不是跑的老遠黯然神傷,這種冒着閒言碎語,捨得一身剮敢把道德扶上馬的善行,不正是我們真正想看到的真善嗎?不正是體現了善的意義嗎?不正是社會對我們的期望嗎?

綜上所述,我方堅信,善行是真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kr6v3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