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校工作計劃 >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精選19篇)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精選19篇)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精選19篇)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則。為了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我校的辦學目標“打好基礎,和諧發展”,確定校本課程的主題為: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學會自我防護,擁有健康體質。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提高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校本課程是根據自己學校特色開發的課程。完善課程體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開發校本課程的最終目標。通過校本課程的不斷完善與實施,使學生打好“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身,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的基礎,以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要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正是本着這一原則,中華美德故事、古文學鑑賞課中我們蒐集了許多經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斷,讓學生賞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點,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吸收民族精神的營養,使之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在校本課程的設置中,低年級重視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中年級我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理解能力的培養。高年級主要學習以後在社會上生存的知識、方法。總之,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的發展。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台的,課程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我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築具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校本課程。我們在各年級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需求,設置了不同的課程內容,滿足了不同學段的發展要求。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5、學校安排專職教師,做到有課程方案、教學計劃、教學進度、階段總結、跟蹤紀實等材料。

五、校本課程開發框架:

(一)領導小組:

組長:a

成員:b

(二)工作小組:

組長:c

成員:d

(三)編委分工情況:

(四)校本課程開發要求:

1、每學期按15課時開發,有總體目標。

2、每課有課題、教學目標(必須有情感目標),最好設有習題。

3、按每學期訂一冊,有課本封皮、目錄。

4、單元題目為小一號字,課題為小三號字,其他為四號字。

5、根據課程需要,可有插圖。

六、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按要求撰寫校本課程教案、計劃。

2、任課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採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並作好展示彙報工作。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導處具體負責課程的階段檢查。

2、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4、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國家要求方式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2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實踐,克服課程脱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繫,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際,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教材植根於現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對象。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我們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學習鄉土知識,而是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得到鍛鍊培養實踐能力。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沒有教師積極主動的工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十分困難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在編制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優化校本課程。

2)開放性原則: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選擇具有自主權。教材本身在實施中,教師要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不斷反思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教材隨時予以補充、調整。

3)量力而行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4)個性化原則課題組從實際出發,挖掘、發揮地域文化優勢,並以此打造學校特色。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我校有一批有志於從事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他們有較高的積極性和潛在素質。據此,可開設聲樂、器樂、美術、舞蹈、書法等藝術類課程;朗誦、演講、寫作等文學類課程;籃球、乒乓球、象棋等體育類課程。

2)西安豐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遊——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西安豐鎮是個千年古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經古文化調查發掘了一大批文物古蹟和歷史史料,有520xx年以上古建築22座,古橋樑3座等,有諸葛亮後裔、劉備後裔、李頻後裔等家普和珍貴史料計10姓、12套,20xx餘萬字,有國家級旅遊風景區——西安豐“江南懸空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新葉古民居、裏葉十里荷花等景點。利用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瞭解古文化,讓學生通過參觀欣賞、考察等方式,更深地瞭解家長的歷史,指導學生進行寫作,進行美的薰陶,以及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教育。

西安豐鎮地理環境優越,土壤肥沃。蓮子產業已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先後建成了杭州市蓮子產業化生產基地和浙江省蓮子出口創匯示範基地,裏葉白蓮獲浙江省名牌、省農博會金獎。還有西瓜、紅花菜、柑桔等農特產品也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利用這些資源可以讓學生了解種植蓮子的方法、蓮子生長的過程、蓮子的功用等常識類課程,瞭解家長的特產。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等活動)。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而大型的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如春遊、秋遊等由少先隊大隊部負責組織。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1)評價內容多元化;(2)評價過程動態化;(3)評價個體主動化;(4)評價方式的質性化;(5)評價行為日常化;(6)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工作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研究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開發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課程,以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學科素養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中華經典的博大精深、數學思維的靈活創新、英語情境的生動有趣,陶冶情操、發展個性,保持最佳學習狀態,提高人文素養。

2、通過生活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術和禮儀規範,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過藝體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髮展特長,樹立自信,豐富精神生活,實現全面和諧發展。

三、基本結構

以校本課及活動小組為載體,確立以下三類內容,每學期視環境、師資等具體情況添減部分內容。

1、學科素養類——經典誦讀、英語口語、習作、數學思維

2、生活技能類——摺紙、生活勞技、生活禮儀、法伴我成長

3、藝體技能類——舞蹈、聲樂、器樂、兒童畫、裝飾畫、國畫、剪紙、書法、十字繡、橡皮泥、陶藝、圍棋、武術、乒乓球、田徑等

四、實施原則

1、現實性原則:充分考慮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及學生髮展狀況,兼顧學校其它方面因素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

國小校本課程實施方案5篇2、基礎性原則: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3、發展性原則:着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着眼於開發學生的潛力,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

五、保障機制

(一)成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戰元川,全面負責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樑娟、王成芹,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成員:呂壯君、劉洋、丁春鋒、畢聖傑、邵娜、曲春賢、於宏偉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編委:王成芹、呂壯君、於愛芳、苗文靜、谷靜、高娃、高濤、欒魯華、曹正、鄭曉峯、紀水英、韓傑、曲春賢。

六、實施過程

(一)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1)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標準》等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形成正確的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2)多方合力,共同協作。教導處負責制定整體方案,審議課程綱要、教材、學科評價體系,負責過程管理、分期、檢查實施、培訓指導等工作;總務處負責課程開展所需的物質保障,協調資料的徵集和保養、場地的建設,場地活動的設施供應等;發揮家長委員會的紐帶作用,取得家長的幫助與支持,挖掘家長資源、社區資源,使校本課程融於生活、融於社會,促進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認真落實課程目標

1、校本教師針對學校已有的校本課程資源,依據學生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交流反思,不斷完善內容,豐富課程體系。

2、任課教師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按時上好校本課,並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3、每學期以年級組為單位,至少開展校本課程專題研討一次,活動要有目的、有準備、有記錄、有實效;每學期末組織面向全校師生的校本課程成果展示評比一次,全面參與,形式靈活。

4、學生需要外出調查、參觀時,由分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起組織,確保師生安全。

(三)完成課程實施水平評價

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課程評價由任課教師擬定學科評價方案,教導處具體負責方案的指導審核及校本課程教師實施情況的總體評價,評價注重多元化和個體化

1、對教師的評價注重過程性

從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對教師的課程方案(附件1)、課堂教學(附件2)進行評價。學校採用調查問卷(10%)、聽課記錄(20%)、檢查教師教學方案計劃及教案(20%)、博客(每月)(20%)、教學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實。

2、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學生上課出勤率評價,佔學業總成績20%。

(2)課業完成情況評價,佔學業總成績的40%。包括平時上課聽講、學習態度、作業的完成情況。

(3)課程結業成績,佔學業總成績的40%。

學生校本課程學業總成績按A、B、C、D分四個等級

為促進學生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態度,採取觀察、考查、現場彙報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進課程有效實施。強調以下兩點:

一是組織階段性作品展覽。開展多種形式的年級、校內學生作品展覽,如,學習筆記、手抄報、手工作品、照片、徵文等,加強宣傳和對學生進行及時鼓勵。

二是要有學習結果的評價,採用等級制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期結束,教師根據校本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地參與的情況,採用開卷考查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成績,給與學生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合理的等級成績。(見附件4、5)

以上課程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體,同時呈現合理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課程《經典誦讀》《走進威海》《名曲名畫欣賞》等重視人文薰陶和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田國小子因此洋溢着書香高雅氣質、自強創新品質和模範小主人風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及年齡特點分年級選修的橡皮泥、陶藝、摺紙、剪紙等課程,遵循了由易到難,漸入內涵的規律,旨在發現和培養一批有興趣、有悟性的小藝術家;而在此基礎上,補充開設了二十多個興趣小組,引領孩子發展特長,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盡情飛翔。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4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1、學生興趣和需求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國小,地處城鄉結合部,近幾年來借讀學生人數佔到了學生總數的75%,生源大多是外地來秦打工人員的子女,他們的家長做小買賣的居多,其中有父母離異的,孩子寄養在爺爺奶奶家,還有的乾脆就花錢寄養在別人家,一週才能見到一次父母。父母為了生計奔波,根本無暇顧及孩子,不能對孩子盡到應有的監護責任。他們租住的多是平房或下房,孩子沒有太多的活動空間,每天上學的時候,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覺得很快樂,一到星期天或放假,他們就更可憐了,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裏,還要自己煮飯吃。這羣特殊的孩子處於無人管教的真空地帶,家庭教育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學生羣體,我們在思索:我們的學生最需要什麼教育?我們的學生家長最需要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我們的校本課程應補充什麼,才能成為對學生 “真正有意義”的課程。儘管我們的學生也有和城裏孩子一樣的需求,渴望快樂學習的指導,幸福成長的體驗,創新思維的養成,但他們更需要的是安全健康的成長。

所以我們以“安全、質量、發展”為學校教育主線,把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掌握在各種危急情況下自護自救、互救的技能,作為提高生命質量,謀求發展的基石。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確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讓學生在擁有知識的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擁有美好的生命,基於這種定位,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決定把孩子們最需要的《安全伴我行》作為校本課程的必修課,在一至六年級開設,由班主任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授課內容。在《省教育廳關於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評估的通知》的指導下,我們深入學習了《走進新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等書籍,從而使我們對校本課程開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校要想辦出自己的特色,必須有明確的育人目標;要使校本課程具有生命力,挖掘本土資源的優勢是最好的開發途徑;要想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學校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於是在校本課程中增設滿足學生需要的選修課,成為我們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目標。

我們在學生中進行了意向調查,陳列了籃球、乒乓球、田徑、象棋、圍棋、英語、舞蹈、腰鼓、剪紙、聲樂、繪畫、科技、採訪、導遊、鋼琴、二胡等二十多種不同的科目,交給孩子們去選擇,然後,根據學生的人數和教師資源情況,確定了校本課程開設的興趣科目。

2、學校現有課程資源

首先我們就校內的教師專業特長進行了全面分析。通過調查檔案、看資料、個別交流等形式,瞭解到我校有一批藝術、體育、手工、學科業務專長的教師。為此,學校精選了部分校本開發的理論書籍和文章推薦給老師學習;邀請市區教研室專家到學校做課程改革和校本課程開發的專題報告;由本校領導做校本課程開發座談會的主講人。通過系列措施,使他們對校本課程開發有了明確的認識,強化了教師的課程意識,為校本課程的成功開發提供了師資保障。

其次我校與派出所、交警支隊、看守所、村委會建立聯繫,聘請相關人員到校講座,有進行活動指導的便利條件。

此外,我校還對校外的社區、自然環境、學生家長等資源進行反覆的調查、評估,尋求資源支撐。

二、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範圍

1、校本課程開發的範圍

根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要求結合學校教育資源辦學特色等要求,滿足學校對學生髮展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課程建設需要,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範圍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課程方案的選定;二是其它課程與校本教材的滲透。考慮到當前校本課程的開發尚在初級階段,我校校本課程設置建議以必修課《安全伴我行》和選修類《各興趣課程》學習為主。

2、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①、校本課程開發目標

學校將加大力度、採取積極措施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師隊伍、教育教學資源、環境、設施設備狀況和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等);全體任課老師至少完成一個《課程綱要》。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形成具有時代特徵、地方特點、鮮明的鄒小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創新學校課程建設,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②、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

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形成一支勤鑽研、會合作、能奉獻業務精良,一專多能,有較強課程建設能力的整體教師隊伍。

③、學生個性化健康發展目標

通過校本課程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瞭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社會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安全防範意識,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中國小生造成的傷害,保障中國小生健康成長;

初步具備新的課程觀;學會審美;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1、推動素質教育改革,有利於學生多元智能和諧發展。

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它應該體現在各科教學中,校本課程的開發具有推動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諸多潛在優勢,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手段。

2、有利於形成學校特色。

我校地處城鄉接合部,生源多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家長文化水平低,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只停留在説教上,滿足吃穿,對學業關注甚少,更談不上孩子興趣的培養,為我校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阻礙。為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校領導班子經過廣泛的論證,同時針對我校的師資優勢和所處的地理位置,確定了開發校本課程主導思想,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學生所學知識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通過學生作品展示搭建的平台,使學生有成功感,從而改變學生的認知態度。

3、有利於滿足學生有差異的學習需求。

校本課程開發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課程開發主體性及選擇性決定了課程開發的方式及內容,學校必須發揮引導和管理職能,必須立足於現實,放眼未來的需要,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的實踐、動手能力。

4、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中,必然提升其課程意識,課程開發及創新能力,以及行動研究能力與合作精神。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特色形成的新局面,正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所在。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5

一、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1、校本課程開發是我國基礎教育三級課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它是在多年實施活動課、選修課和興趣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的課程開發策略,意思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實際情況自主開發一部分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是為了使課程更加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實際需要同,從而提高課程的實效。

2、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一項具有持續性的專業活動,它需要有一種理性、民主、科學決策的過程。這一過程一般有4個主要步驟:

中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5篇活動方案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學校教育哲學、調查學生需求、分析學校資源、把握社區發展需要等等。

②確定方案(目標與計劃):包括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課程結構、科目、課程綱要。

③組織和實施:包括選擇安排知識或活動序列、班級規模、時間安排、資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事項。

④評價與改善:涉及教師、學生與課程方案三方面:評價內容與方式、結果處理、改進建議。

二、校本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1、委員會名單及工作職責

①委員會名單

主任:

副主任:

委員:

執行委員:

②工作職責

(1)策劃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委員會成員負責講座研究學校校本課程的課程設置計劃、實施方案、規章制度、開發方向等。

(2)管理校本課程實施過程。委員會成員負責監督管理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評估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落實校本課程委員會的決策、措施。

(3)對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的教學負全責。以身作則,直接參與校本課程的教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帶動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開發的不斷深入和優化。

(4)協調、組織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活動,瞭解和反饋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信息,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學性。

(5)執行委員負責操作校本課程管理的具體事宜。

2、導師團名單及其工作職責

①導師團名單

曹衞東、範桂湘、李洪波、陳永興、汪輝、朱校鬆、陳志偉、陳利民、王洪軍、吳衞軍、仲崇文、盧振、樊君明、張麗豔

②工作職責

(1)積極思考:深入研究,大膽實踐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做法、成效。

(2)積極參與校本課程教學,並在教學活動中發揮骨幹作用,能將自己的教學經驗、體會在校內外推廣交流,通過實驗探索和理論總結,寫現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校本課程教學論文。

(3)參與校本課程遴選,課題審批,研究性學習指導,專題講座,學習成果評定等學術性活動。

(4)參加研究性學習的全程指導和管理,對學生研究必申報、開題報告、研究方案、中期報告、結題報告進行審批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活動、實驗、調查、採訪等環節進行具體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撰寫、成果體現進行指導和學術評定。

三、校本課程的編寫與教學實施

學校在近幾年已成功開設了《大語文》、《大南之魂》、《愛您以心》、《池塘養魚》、《英美文化介紹》、《英語閲讀》、《英語書面表達》、《感受生活中的化學》、《走進社會中的化學》、《趣味數學》、《蘇州歷史名人》、《蘇州歷史名鎮》、《自然災害及防禦》、《環境保護》、《園林綠化》、《電子元器件的認識與測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課程。學校將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對已開設的校本課程進一步充實、提高和完善,同時根據學生的舉愛好、發展狀況和學校實際情況開設部分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學原則外,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給學生裝以儘可能多的時間及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校本課程的科目時,教師應新生學生的意願,按各自選擇重新組班開展活動,並且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允許學生重新選擇課程項目,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發揮學生裝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人學生的能力、基礎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宿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校本課程每週2課時,以年級為單位按原班級組班,將選修的校本課程排入課表,每週安排兩次。上課地點包括原教室、各活動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操場等,由教務處世哲學統一編排並相對固定。

選修課程原則上由本年級的老師擔任,每門選修課程根據參與課程開發的情況和教育教學能力由學校確定一位負責人。

四、課程評價與改進

1、課程方案的評價

建立較為規範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是由學校自主進行的,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問卷調查及必要的專家指導,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在課程定位、學生學業負擔、教師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國家課程計劃以及相關的政策?是否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校本課程目標是否科學、合理、有效?課程結構和門類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學習方式的改變或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課程評價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體現實用性、可行性、適切性、準確性等等,及時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運行。

2、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強調過程性評價,綜合考慮以下各項,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類,以此人微言輕學生獲得該課程學分的依據及評選優秀學生裝的依據之一,具體由任課教師負責執行和落實,在該課程結束時由教務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學生如有不同意見可向學校提出,學校負責核實並及時反饋。(1)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3)學生的小組評議意見和任課教師的評價;(4)學生家長的反映;(5)學習成果(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記錄於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內)。

3、教師評價

(1)教師對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2)教師平時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學常規的執行情況;(3)教學的實際效果,學生的反映;(4)學生家長的反映;(5)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工作小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工攻小組負責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師資培訓、師資整合,對教師或教師工作組上報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進行集體審議及指導,將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議。

2、學校聘請教育局、教研室及有關專家等來校操作校本課程的指導工作。

3、教務處、年級部、備課組積極協調、安排和組織教學計劃的執行。

4、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並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的工作實績進行考核,並載入老師的業務檔案。

5、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場地、器材、經費等物質條件,嚴格做到從時間、師資、內容、評價、保障各各個方面落實到位。

一方面評價校本課程要充分考慮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諸方面的綜合因素,多方面採集和收集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提出豐富、補充校本課程的方案。另方面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進行評估。特別要重視發展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為終結性評價奠定基礎、提供依據,使終結性評價具有客觀性和説服力。進而提出改進工作的思路和計劃,作為下一階段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既是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評價改革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6

一、校本課程開發指導思想

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我校“尚德、博學、篤志”的校訓,“以德育人,文化立校,科學定位,錯位發展”的辦學思想,牢牢把握“講究道德情操,追求文化品位,崇尚科學精神,涵養民主風氣”的校園文化建設核心理念,貫穿“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的學生學習理念和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發展。以我校“文峯文化”課程基地創建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學校品牌、創出學校特色、提高辦學水平,最終促使學校特色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個性發展的和諧統一。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總目標

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深化課程改革,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豐富學生的生活,涵養學生的性情,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增強學生的學習幸福感。以校本課程建設推進學校課程體系建設,以學校課程體系建設拓展學生髮展的空間,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實施

1、贛馬高級中學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宋繼民副主任委員:吳來業李大鬆張宜民

委員:萬發興王翔董洪斌張怡發

職責: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規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2、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萬發興(兼)副組長:董洪斌

成員:聘請的專家、各科教研組長,部分高級教師

職責:組織實施校長決策,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並根據情況在實施過程中進行適時調整,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進行督查。

3、學校校本課程審核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王翔副組長:劉洪海

成員:各備課組長部分高級教師

職責: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核。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4、學校校本課程評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吳來業副組長:張宜民

成員:各功能室負責人部分高級教師

職責: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負責對各年級校本課程教學實踐、研討活動和成果評比。

5、學校校本課程學生選科指導小組

組長:董洪軍副組長:李軍

成員:各班主任部分學生會成員

職責:對學生的選科進行指導

四、校本課程開發基本原則

1、人本性原則。校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發展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台的,課程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築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鑑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實驗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5、靈活開放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內容的寬泛性、綜合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課程類型及內容指向

(一)校本課程結構類型

概括分類有講座型,特長型,指導型,興趣型等。

(二)課程開發大類

1、科技與生活

主要指科技知識普及、科學精神培養、發明創造能力等方面的課程,如科學課堂、學習方法、演講等。

2、傳統與文化

主要指有利於學生關注祖國文化、民俗民情、校園文化、文學藝術欣賞。

3、健康與人生

主要指有利於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增強耐挫折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如:運動與訓練、禮儀與形體、心理健康、禮儀與交往等。

4、實踐與服務

主要指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與操作能力,提高為社會、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如:參觀考察、社區服務等。

(三)課程開發細目(建議)

校本選修Ⅰ。該板塊課程依託我校“文峯文化”課程基地建設,完全由學校自主開發的、結合並體現贛馬高級中學文峯文化特色的課程模塊構成,具體包括:“三生”教育模塊,贛馬高中校史研究模塊,文峯名人模塊,文峯詩詞模塊,文峯風物模塊,文峯碑記模塊,龍山文化模塊,贛榆戰役模塊等。

校本選修Ⅱ為學生自選課程,由各教研組、備課組或教師個人開發模塊。每生必須完成2個模塊的學習,學校鼓勵學生多選多學。校本選修Ⅱ由學校課程委員會確定的八大類學生綜合素質課程模塊構成,具體包括:學科專題輔導類,學科拓展延伸類,科學素養類,人文素養類,人文素養類,藝術類,身心健康類,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類等。

六、校本課程課時計劃

我校的校本課程分為校本選修Ⅰ和校本選修Ⅱ。每門課程共開設9周,每個課程總課時數不超過18個學時。校本選修Ⅰ每週1個學時,共9個學時;校本選修Ⅱ每週2個學時,共18個學時。

七、校本課程開發的途徑與要求

根據課程開發內容的來源,我們把課程開發活動分為三種類型:選用、改編、新編。課程選用是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制定出課程選擇的標準,依據標準從眾多可能的現有課程資源中選擇比較適合的課程;課程改編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自身的現實條件,對已有的課程進行局部的內容修改或結構調整;課程新編是指所有的課程成分都是依據學校現有的師資和校本特色資源由教師新開發的,不依賴現有的課程材料,例如可以圍繞學校“文峯文化”課程基地建設進行拓展挖掘。

具體要求:

1、應有明確的課程和發展目標、規劃及綱要。

2、在開發過程中,要進行課程要求評估和課程資源分析。

3、課程開發的個體內容應以教案、教材、資料袋等形式確定。

4、教師應不拘泥於某一內容某一類型,應按課程設置方向,綜合本人和學生特點,選取適當形式與內容開發並開展實驗。

八、校本課程開發程序

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五個階段:

1、建立領導機構由校長、中層領導、高級骨幹教師、課程專家共同組成校本課程開發相關機構,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為校本課程開發提供組織保障和領導保障。其職能是:諮詢、把關、審查和提供幫助。

2、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整個開發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學校通過問卷、訪談、觀察等多種形式,調查和分析學生的發展需要,明晰學校的育人目標以及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並且在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還要進行階段性的調查,以不斷改進和調整課程設置。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

①學生的需求和建議。

②地區需求和社會需求。

③社區和學校教育資源的狀況;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④學校的優勢。

⑤家長對學校開發課程的願望和建議等方面。

3、確定目標。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領導小組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訂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4、組織與實施。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自主申報課程。學校課程審議領導小組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對教師申報的課程(附課程介紹)進行審議。審議通過後,編入《學生選修課程目錄與課程介紹》。學生根據自己的志願選課,選課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後,才准許開課。在此基礎上,學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包括需要評估、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課程結構與門類、實施與評價的建議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前或過程中,撰寫自己承擔的《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內容:

一般項目:包括主講教師、教學材料、課程類型、授課時間和授課對象等內容。

具體內容:

(1)課程目標的陳述(要求寫3~5點;必須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要求突出重點,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涉及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以及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或安排什麼樣的活動,處理好均衡與連續的關係);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5、評價。包括課程的設計評價、實施評價和學生學習的評價,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要貫穿在課程開發的各階段。通過這些評價,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修改學校課程的設計,以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和水平。

九、校本課程的評價

(一)學校評價

學校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目標確立評價準則,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對課程實施定期進行評價,評價的結果定期向教師、學生、家長及相關人員公佈,接受社會對校本課程實施的監督。

1、定期評價《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提出改進建議,為制定新學年的課程實施方案服務

2、定期組織教研組評價教學進度計劃,並對照實施情況調整與完善教學進度計劃,為制定新學年的教學進度計劃作好準備。

3、定期檢查部分教師的教案,組織教師經常交流自己的教案,並能為教師的後續教學提供建議。

(二)教師評價

學校發揮評價對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嘗試建立一種全面評定教師教學業績的體系。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把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改變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業績。

1、教師教學必須有計劃,有進度設置,有教案,有考勤記錄。

2、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的成績資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核實工作及津貼並納入月常規、終結性考核,成績優秀者評先、評優優先。

(三)學生評價

學校要發揮評價對學生素質發展的激勵功能。評價的內容應側重態度與能力,減少量化,多進行分析性的評價。要在學生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1、側重於態度與能力,減少量化,多進行分析性評價;

2、在學生活動情景中評價學生,學生自我評價;

3、採用學分加記錄,每名學生每學期要選學一門校本課程,完成規定內容給2分。

4、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和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5、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評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作為評“優秀幹部”“優秀學生”的依據之

6、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記入學生學籍檔案並上報推薦參加市級以上各項活動。

十、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與保障

1、組織管理與保障。成立相應的領導組、指導組,加強課程的實施管理與保障。

2、制度保證。制定課程審議制度,教學管理條例,教師培訓制度、校內評價制度,校內課程管理職責,激勵制度。

3、課程計劃管理。學校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並在每學年實施前遞交上級主管部門審議。每學年的8月底前為校本課程開發準備工作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學校校本課程進行需求評估調查、制定方案、培訓教師等準備性工作,9月份正式實施。

4、課程實施管理。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性、探索性、創新性;學習方式的活動性、實踐性、綜合性;教學過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構性;教授方式的靈活性、針對性、創造性。保證各類課程的合理比例,充分發揮它們對學生髮展的不同價值。

5、教師管理上,以備課組、教研組為單位,聯合開發管理。

6、教材管理。校本課程領域可選用教師指導用書,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動器材,原則上不允許要求學生購買人手一冊的教科書或資料。

7、課程評價管理。要建立和完善課程評價制度,每學年必須審定一次校本課程,以不斷改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要納入學生檔案管理。

備註:請各學科教研組在本指南的基礎上,根據要開設的校本課程,制定具體的計劃和選課指導。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7

一、技術顧問定期來校上課。

二、三至五年級學生聽課、學習。

三、專任教師分章節備課,上課。

四、校本課程每週一節課學習。

五、定期組織學生到田間、温棚實地學習。

譚坊國小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舞台。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方案,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脱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繫,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能力,提供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表現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於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對象,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

2、譚坊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遊-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為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8

一、校本課程開發需求評估

1、學校特色建設的需求

開發校本課程,首先要有明確的學校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即學校根據師生特點、教育資源、學校教育傳統以及教育者的辦學宗旨,確立自己的獨特的發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學校的個性,體現的是學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辦學指導思想,以“學陶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為辦學思路。作文教學是我校辦學特色,十多年來,我校開展了以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研究為主題的系列課題研究,包括《作文教學中培養國小生審美能力的研究》《農村國小作文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研究》兩個蘇州市級規劃課題,《作文教學策略研究》《農村國小生活作文教學中審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學中實踐“教學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個陶研會、教育學會省級課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讀寫結合能力的研究》《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作文實踐活動中挖掘作文教育資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滲透新時代榮辱觀教育的研究》《網絡環境下國小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5個吳江市級規劃課題等。作文與學生學校生活、與社區活動聯繫緊密,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與我校作文特色相結合。

2、綜合實踐活動的需求

新課改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國家課程由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構成,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小至高中的……必修課程”。同時規定: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在課程定位、學習主體的地位、學習方式、學習內容上存在區別,但兩者又有聯繫,綜合實踐活動依託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

3、學生髮展的需求

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的,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個性的充分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心國小,學校中外來民工子女佔了將近三分之一,學生家庭文化素養普遍較低,行為習慣普遍較差,校本課程應該能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服務,讓每一位學生樂於讀書、勤於作文、真誠做人。

4、學校及社區資源分析

學校與社區都是學生幸福成長的搖籃,是他們實踐與體驗生活的基地。我校環境優美,校園內草木華滋,翠綠掩映,亭台錯落,小徑通幽,是一所花園式農村中心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特色鮮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內張貼着學校特色建設的活動剪影,是學生、教師表現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華亭、舒逸亭、韻讀亭,每個亭子都製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質匾額、對聯;“四園”——含英園、咀華園、舒園、逸園,地球儀、荷花池、藍竹亭、九曲橋、翠竹林等景點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學校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小中高教師4人,高級教師45人,市名教師2人,吳江市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24人。學校硬件設施到位,有各類專用教室23間,各類器材齊全,達到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國小標準。

學校所處八都社區,雖地處偏僻,但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民營企業眾多,華鑫集團、通鼎電纜、丹龍紡織、苗圃場等企業為我校學生德育實踐基地。社區內河網密佈,“小橋、流水、人家”隨處可見。社區周圍,風景名勝眾多,社區北端有雙塔橋,震澤鎮有慈雲塔、師儉堂,接壤的南潯更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二、校本課程開發總體目標

根據需求評估,初步確定我校現階段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為:

1、熱愛生活,喜歡讀書,勤於實踐,樂於寫作,在“讀書、實踐、習作”中豐富素養,健全人格。

2、有廣泛的興趣愛好,至少學習一門形成自己特長的課程。

3、學會觀察與思考,學會探究與質疑,在探究性課程的學習中,形成創新意識。

4、學會交往與合作,誠實、自信,生機勃勃地享受成長的快樂。

三、校本課程的結構與門類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設想

1、課程實施

(1)制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指南》與《學校課程審議制度》。

(2)培訓教師,學校將新課程實驗的校本課程開發作為課題來研究。

①培訓內容。

主要是對我校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技術的培訓。

A、確定課程目標的培訓。先引導教師研究學校的內外部環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體的學生”及其發展需要,在此基礎上確定我校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B、校本《課程綱要》撰寫技術的培訓。具體內容:一是課程目標或意圖陳述。要求寫實4-6點;必須全面、適當、清晰;要貫徹學校教育哲學、校本課程總目標要求、涉及新課程目標三大領域。二是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要求重點明確,按從易到難排序;涉及選擇什麼樣的內容與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或安排什麼樣的活動;處理好均衡與連續的關係。三是課程實施建議。涉及課程實施的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人數等。四是課程評價建議。現階段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C、選擇、組織課程內容的技術培訓。一是選擇、組織課程內容的活動方式。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和課程新編等幾種不同的開發活動方式的技術要求。二是選擇、組織課程內容的基本標準。即知識的結構性,觀念之間的邏輯性,實現目標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兒童學習需要的適應性。

D、課程評價技術的培訓。包括評價的內容和評價標準、如何設計評價工具、收集改進和分析反映校本課程教學情況的數據與證據、明確改進教學的要點並制定改進計劃與評價的具體操作等環節。

E、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自我培訓。包括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教師撰寫的《課程綱要》如何審議、教師的課程實施與學生學業成績如何評定皮鞋審議委員會自身價值的評定等內容的培訓。

②培訓模式。

課題研究模式,即學校將新課程實施的校本課程開發作為課題來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臨牀診斷”模式,針對校長、教師在校本課程的管理和開發中的問題進行診斷。如對學校教育哲學的認同、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教師《課程綱要》撰寫中存在的問題等。“案例教學”模式,即通過對單元校本課程教學情境的描述,引導受訓者對這個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培訓方法。其操作程序為:課前準備、案例引入、案例討論、結論。“師徒制”模式,讓年青教師跟隨一些熟練教師特別是優秀的專家型教師學習。此外還有個性化培訓模式、自選式培訓模式、實踐性培訓模式等有機結合。學校主要是從校本課程實施的實際出發、採用以上培訓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來提升我校教師的專業素養。

(3)申報與審議。需要申請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必須寫一份簡要的《課程綱要》,並附《課程簡介》交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經初審通過後,列入《校本課程門類目錄》,分必選與自選兩大類,提供給學生選擇。如果選修這門課程的人數少於15人,則此門課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決策後形成《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學校根據審議反饋結果實施校本課程。

(5)教師撰寫《課程綱要》。確定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必須按校本培訓《課程綱要》撰寫的格式要求,撰寫詳盡的《課程綱要》。

(6)實施《課程綱要》。學生開始選修課程,教師進一步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研究。①學校課時計劃安排為:校本課程課時比例佔學校總課時的10%,暫無地方課程。具體安排為:每週五下午第二與第三節為校本課程任選課時間;各年級每週一至週五各有一節必選課程:1—2年級為《圍棋》,3至6年級為《生活與習作》。②教師運用選用、改編、新編等多種開發方式,根據校本課程的特殊性,按照綜合性和針對性原則選擇、組織符合《課程綱要》的校本課程內容。③教學組織形式:採用班級集體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形式。④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教法,必選課程分層教學(按年級認知水平);任選課程倡導因材施教(按學生個體發展需求)。學法,小組合作學習、小夥伴互動式學習、自主探究式學習相結合,學生在多種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快樂學習。⑤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開展一系列的審議活動,建立科學的工作程序。分別對《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校本課程綱要》及其實施、《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及其執行等進行民主參與與科學決策的價值判斷,促進校本課程的健康成長。

2、評價設想: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必須對校本課程進行學校內部評價,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課程綱要》、教師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

(1)《課程綱要》的評價要素:主要有:①課程目標是否與學校教育哲學相符合,是否明確清楚;②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是否具有針對性和綜合性。(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年齡特徵,多學科綜合,內容融為一體,而且內容的設計有彈性。)③課程組織是否恰當,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④課程評價是否標準明確,評價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測量性。

(2)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有利於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同時重視學生、家長、教師同行、校長對教師的評價。其主要方法有觀察、調查、問卷、課堂實錄與案例評析。

(3)學生學業成績評定: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作出評價。在評價中,學生是評價主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方法主要有觀察、調查、測驗、學習成果展示等。

(4)《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主要通過校本課程的多種反饋信息,評估開發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並提出修訂方案,改進實施的建議。由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組織階段性評價,一般一年進行一次。校本課程評價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據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目標和相關《課程綱要》,明確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

②編制評價工具,設計一種獲得教師、學生行為記錄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課程學與教的信息,建立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檔案袋”。

④反饋評價結果,提出改進校本課程的教與學,完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計劃和重點。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

一是校長樹立民主開放的學校管理意識,全面負責學校組織機構的建設,而且學校的組織管理機構成民主化的狀態。二是建立健全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制定校本課程審議制度,使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成為民主決策的過程。三是學校其他課程管理的行政機構(如教導處)實行人本管理,並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團結全校教職工民主決策的作用,確保優質、高效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

2、建立良好的課程決策結構和溝通網絡

一是學生在家長和社區的支持下確立自己希望學習的內容,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定學習的課程;根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教師有權決定課程目標、內容、實施途徑和評價方法;課程審議委員會根據學校教育哲學和相關文件對教師提交的《課程綱要》進行評估審議,並交由教師和學生自行選擇實施,從而形成三個層面、各方面人員廣泛參與的課程決策結構。二是學校提供教師與課程專家溝通的機會,為參與課程開發的各團體或小組之間交流提供時間和空間保障,並認真計劃溝通交流的內容和形式,讓校本課程開發的參與者皆能有效地獲取相關信息,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立體溝通網絡。

3、持續的校本培訓

除了校本課程開發之初,對校本課程實驗教師進行專項培訓外,學校應鼓勵所有教師都參與力所能及的課程開發研究,並保證他們有較充足的時間獲得各種學習機會。學校還應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持續不斷的培訓策略,讓老師們在行動研究中養成課程開發的意識、反思課程開發的能力。

4、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建立支持系統

一是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必須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不斷對學校的師資、設施、經費、器材、場所等課程資源進行積極的評估、利用,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並且積極努力,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二是主動積極爭取大學課程專家的指導,積極爭取與社區、政府對話,獲取廣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區教育信息網獲取相關課程資源,從而建立校內、校外兩個支持系統。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

一是健全學校課程審議制度,如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職責、校本課程教師培訓制度、校本課程教學管理條例、校本課程評價制度和校本課程開發獎勵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二是系統研究,認真實施校本課程的各項評價,逐步建立和完善學校自律的校本課程內部評價機制,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

6、學校文化的建設,構建校本課程開發學習共同體

積極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學校發展之路,努力構建從下到上、主動參與、集體學習、相互信賴和尊重、能各抒己見、共同支持校本課程開發的“學習共同體”,將校本課程開發與學校文化建設同步推進。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9

一、學情分析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通過校本特色美術興趣小組的活動,鍛鍊國小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發展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了國小生的好奇心和審美情趣,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繪製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製作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繪製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美人格。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美術興趣小組的活動,使學生的美術特長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瞭解美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三、教學內容

1、使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美術常識知識,(美術種類、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嘗試幾種兒童繪畫方法)。

2、以兒童畫為主,以手工製作為輔,以創作畫為主進行教學。

3、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4、欣賞名人名畫名作提高欣賞水平。

5、進行手工創作教學,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教學安排

要辦好美術興趣小組,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將美術興趣小組辦得有聲有色。所以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着手。

(一)組織健全美術興趣小組。

美術興趣小組人數不宜過多,大約20名左右。活動固定,通常每週一、兩次,活動制度化。參加這次興趣小組的人員除了自願以外還應是美術方面比較有特長的學生。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教師要做到精心計劃,精心備課,精心上課,這樣才能保證興趣小組的深度、廣度和力度。

(二)具體計劃小組活動內容。

美術是一個很廣的課程,設計、繪畫、欣賞等都是學習的內容。學的多不如學的精,所以教師應該給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內容,而這次的興趣小組學習的內容主要從巧用油畫棒方面着手,以刮蠟畫為主,基礎課程(素描、色彩等)為輔。所以,小組具體的活動內容分為三個:(1)重點輔導學生刮蠟畫方面的學習;2)重視基礎方面的學習,從素描、色彩、速寫等方面入手,從而來解決課堂中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3)、指導學生從事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熱愛生活的習慣,以校園中的好人好事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旋律,創作出內容積極向上,催人奮進,有一定的藝術品味的作品。

(三)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

舉辦我校興趣小組成員美術展覽,交流、回顧、總結學習成果,可以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實力,增強自信心。作為教師則要精心指導,嚴格把關。學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內展出以起到示範作用。對於一些才華出眾、個性鮮明的同學,提供條件為他們舉辦聯展和個展,努力培養出色的藝術人才。

(四)舉行美術繪畫比賽。

美術比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到一定的時期,可以讓學生進行繪畫比賽,通過訓練比賽,能夠促進學生快速、準確、熟練的技能。

(五)活動資源

1、配置活動使用相關教具、工具、材料;

2、加強利用多媒體教學設置輔助課程;

3、有效的利用校內外自然環境資源進行繪製。

(六)活動評價建議

1、隨時評價。對積極參加和投入活動,表現出色的學生給予獎勵。

2、對活動中學生想象力豐富、設計獨特、有新的構思和創意的作品,教師及時鼓勵表揚。

3、學生互評或自評作品,學會欣賞別人。評價也是觀察、反思、提高的重要環節。

4、鼓勵有合作、探索精神的小組給予獎勵。

5、展示學生作品,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開展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老師應該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膽實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美術興趣小組開展得豐富多彩、富有特色。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0

一、課程開發背景

耀華國小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光明路68號。始建於1931年,原是一所廠企學校。20xx年初歸屬秦皇島市海港區,20xx年初被教育局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定點學校”。

學校總佔地面積14631平方米,校舍及其他輔助用房建築面積共計7101平方米。教學樓建於1995年,有24間教室;有大小辦公室16間。科藝樓建於1978年,有12間教室,最多可容納1300多名學生。學校配置的功能教室有:衞生室、音樂室、勞動室、體育室、美術室、少先隊室、科技室、科學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室,建立了校園網,正在籌劃標準圖書、閲覽室。各個專用教室配備了基本的設備設施,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條件。

我校現有在編教職工65人,其中管理人員3人,工勤人員4人,支教教師3人,專任教師55人。

學校現有教學班20個,在校生總數789人。現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弟523人。我校自從被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後,外地學生逐年增加。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天南地北,有的孩子行為怪癖,有的連普通話都不會説(只會方言);家庭環境比較複雜,家長大多隻顧做買賣,沒有時間管孩子,與家長溝通也非常困難。我們老師們付出的辛苦是難以想象的——學生不會説普通話,就一遍一遍教;他們隨時轉入,我們的老師就隨時給他們補課,有時一補就到燈火通明的夜晚;與家長溝通困難,請不來,我們的老師就一遍遍打電話、發信息,家訪不在家,接着再去,什麼時候堵住什麼時候算。所以説我校教師是非常不容易的。

通過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學校組織各班學生學習《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結合經典誦讀活動,將《弟子規》列為校本課程。德育處每週定出一個行為要點,進行重點規範。加強各種文明禮儀的培訓,增強學生文明意識。通過反覆訓練,檢查督導,以及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內化,達到知行的統一。引導學生感受道德、付諸行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

二、課程目標

1、總目標:以課改為載體,堅持創建“科研興校”與辦出“特色學校”相結合,努力實現學校課改總目標。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靈魂,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把學校辦出特色。

2、具體目標:

⑴、讓學生在“興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學會做人;在實踐與體驗中,學會學習;在美的藝體活動中,學會健體。

⑵、提高學生品德、審美、團結協作和社會交往能力,使學生熱愛生活,適應社會。

⑶、讓老師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中發展專業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教師隊伍。

⑷、形成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科學管理隊伍及評價體系。

三、課程結構與門類

我校校本課程堅持科學與人文整合,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是《弟子規》,1——6年級每班必學,課時按課表每週一節。選修課以興趣特長類為主,包括《十字繡》、《書法》、《毛衣編織》、《摺紙》、《唐詩宋詞欣賞》、《舞蹈》等。面向1——5年級,每雙週校本課上。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建立三級領導小組(校級、中層、年級組或教研組)和耀華國小校本博客網。

組長:王豔秋

副組長:張美鴿

組員:李豔傑 呂廣衞 杜紅 1——6年級語文教研組長 校本教師

2、抓好教師培訓,開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培訓班,調動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學習掌握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法;懂得實施校本課程;搞好校本課程的評價。

3、根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學校做好開發、實施的協調、安排實施、檢查等工作。

4、建立分層分項管理、檢查、評估制度,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工作。

(二)、課程評價

1、對課程的評價

針對課程的有效性、設置的合理性、內容的完整性及課程開發的效果等內容進行評價,每學期一次,學期末進行。

2、對教師的評價

(1)教師的積極開發意識和有效指導方法。

(2)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3)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4)看教師的經驗總結。

3、對學生的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者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認識既參與態度進行等級評價,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成長冊內。

五、課程實施保障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校本課程理論指導小組。

2、經常組織學習和培訓,促進教師課程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提高。

3、定期進行課程的教和學的評價,推進其深入持久進行。

4、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考的新機制。

5、每位教師開學初擬寫好《課程綱要》,每學期結束時組織學生成果展示。

6、建立制約和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

7、每學期學校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8、教導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1

一、 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國小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週活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國小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 “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説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設備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幹;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區參與學校辦學的願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係,學校有一定的號召力。

4、社區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關於校本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藴,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 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區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儘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內容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 設置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着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考慮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慮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考慮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置:

a) 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築等課程。

b) 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課程。

c) 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 課程名稱 涉及年級 課時 開發時間 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 民族工藝 三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樂 四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飾 五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築 六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七、 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3、校本課程編輯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 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

成員:、。

㈡ 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 通過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置的內容。

3、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願。

㈢ 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內容。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 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類型、授課對象、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內容: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符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6、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 學校正式開題,編輯教師自主選擇。

學校向編輯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編輯。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項目。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項目、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項目開發小組修改項目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項目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本,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本、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學本站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內容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本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況,從學習內容的選取、誦讀內容的數量上不斷對文本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2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羣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裏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內容編排: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2、校本課程的授課時間:

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

3、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3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學校的優勢和風格,進而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形成特色。 社會在發展,課程在進步校本課程就是在我校課題的指引下,結合我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而開設的。近年來我校的校本課程一直在實踐和探索,本學期計劃如下:

一、在學習中提高,強化理論修養。

校本課程不是教學層面上的一種教學活動,而是課程層面上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面對校本課程的挑戰,我們對教師進行了校本課程的培訓。因為我們感覺,教師真正的成長不在於崗前培訓和脱產培訓,主要是在教學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觀念必須也只有在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實驗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確立,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最初發生在課堂上,最終形成於研究之中。為了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進行,我們向全校老師徵集了學習指導課案例。

二、在實踐中感悟,提高校本課程課堂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常常是靠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學生從中得不到收穫。而學習指導課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記硬背、靠灌輸學生是根本無法接受的。因此我們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達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創設生活化、問題化的課堂情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評價中成長,創建校本課程特色 。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的特點,明確了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目標程度,更是為了對我們的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和分析,以利於改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師個性的、有班級及課程特色的、兒童喜聞樂見的評價方式、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的創新。嘗試"寄語型評語"、"心理健康建議"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時代特色的新型評價方式,以實現新課程評價的最大效益。

總之,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目標,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條件,學校的特色形成是結果。。我校雖然在校本課程開發上紮實地開展工作,但與先進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會不斷努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討,不斷提升我校校本課程的水平,使校本課程--學習指導課真正能成為童話中的點金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4

一、課程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發展教師專業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教師隊伍,形成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科學管理隊伍及評價體系。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教學原則:

1、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適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差異性、主體性。

三、課程設置:

《海濱城市----膠南》

《國防教育》

《研究性學習》

《學生心理健康》

《識字教學》

四、具體措施:

(一)切實做好培訓工作:

為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我校將以講座、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為校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二)切實抓好實驗進程:

我校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廣、可開發空間大,課程研發組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實驗的管理與督導,不斷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實施。

(三)切實搞好教學大賽:

本學期將組織全體校本課程教師的教學展示課活動,通過大賽的評比,使每位教師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課程,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的同時,更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課程。

(四)切實組織好學生展示

依據不同年級所學校本課程內容的不同,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使用和管理,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此促進我校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質教育再邁上一個新台階。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5

一、 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國小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週活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國小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 “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説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設備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幹;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區參與學校辦學的願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係,學校有一定的號召力。

4、社區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關於校本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藴,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 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區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儘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內容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 設置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着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考慮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慮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考慮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置:

a) 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築等課程。

b) 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課程。

c) 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 課程名稱 涉及年級 課時 開發時間 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 民族工藝 三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樂 四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飾 五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築 六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七、 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3、校本課程編輯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 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楊繡川(校長), 副組長:紀萍、沈春燕、張素琴

成員:徐英麗、胡立榮、張歧、孫向偉、彭興傑。

㈡ 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 通過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置的內容。

3、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願。

㈢ 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內容。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 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類型、授課對象、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內容: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符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6、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 學校正式開題,編輯教師自主選擇。

學校向編輯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編輯。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項目。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項目、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項目開發小組修改項目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項目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本,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本、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學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內容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本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況,從學習內容的選取、誦讀內容的數量上不斷對文本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6

一、 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國小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週活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國小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 “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説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設備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幹;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區參與學校辦學的願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係,學校有一定的號召力。

4、社區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關於校本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藴,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 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區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儘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內容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 設置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着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考慮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慮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考慮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置:

a) 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築等課程。

b) 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課程。

c) 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 課程名稱 涉及年級 課時 開發時間 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 民族工藝 三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樂 四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飾 五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築 六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七、 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3、校本課程編輯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 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楊繡川(校長), 副組長:紀萍、沈春燕、張素琴

成員:徐英麗、胡立榮、張歧、孫向偉、彭興傑。

㈡ 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 通過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置的內容。

3、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

的意願。

㈢ 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內容。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 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類型、授課對象、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內容: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符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6、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 學校正式開題,編輯教師自主選擇。

學校向編輯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編輯。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項目。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項目、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項目開發小組修改項目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項目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本,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本、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學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內容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本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況,從學習內容的選取、誦讀內容的數量上不斷對文本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7

新課程的理念已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並付之於教學實踐。我校校本課程活動也積極投入課改,並探索符合學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課程內容設置、學習活動方式改變、評價標準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斷創新。在管理方式上採取由校長室→教科室的管理網絡,最大限度發揮人力、物力資源優勢,為學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學生興趣的培養、技能特長的錘鍊不斷努力,為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而積極探索。

二、確立目標、制訂計劃。

1、確立目標

本學期我校校本課程將被分為選修校本課程、必修校本課程兩類。必修校本課程直接反映我校課改效果和辦學特色,每班每週將開設兩節校本課程,課程列入課表;選修校本課程共開設6個小組,被安排在每週三下午的兩節課。各活動班組都要結合課改要求,及所帶班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擴大視野,動手動腦,提高綜合素質;發展興趣特長,豐富精神生活,增進身心健康。

2、制定計劃

各輔導老師要在認真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樹立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效益意識。結合新課程理念,根據學科特點及班組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計劃。在制訂計劃前要反思上學期活動課存在問題,考慮好改進方法,再從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成果展示幾個方面入手,確定活動目標時,要寫清質量目標、效能目標,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標要合理可行,並在活動過程中體現。

活動內容與方式這塊要圍繞目標,寫清開展哪些活動及活動進程,通過什麼方式方法、採取哪些措施來達成目標。內容的確定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知識的習得、技能特長的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協調發展而服務。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組織競賽、彙報演出、作品展覽、檔案袋展示等,各輔導老師可結合組特點在制訂計劃時指明。在制訂計劃過程中要讓學生共同參與,讓學生明確活動目標,使之成為師生共同的活動計劃與奮鬥目標。活動計劃制訂好後上交教科室審核、修訂後,作為教師校本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全心服務、打造品牌。

要圍繞學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質量提升這個核心,確立服務觀念,以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對待工作,以愛心、真心、誠心面對學生。

1、輔導老師要提前5分鐘到崗,預先準備好活動器材、工具等,保證學生活動時間,下課鈴未響,學生不得提前脱離活動狀態。建立點名制度,每次都要確保每位學生參與活動。缺席的學生要把情況反饋給班主任,協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學生活動期間輔導老師須自始自終擔任組織指導工作,活動巡視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坐堂批改作業或幹其它有礙於指導工作的事。

3、要確保每次活動課的質量。嚴格按照計劃內容上課,同時要發揮創造性,活動方式要靈活多樣,可結合趣味遊戲、趣味故事等,激發學生的活動情趣,吸引學生,留得住學生。要能讓學生在活動課上形成的興趣和熱情擴展延伸到課外、家庭,使校本課程更富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興趣特長。

四、規範管理、提高質量。

1、輔導老師要做好活動班組學生活動期間的常規教育和管理工作。去專用教室上課的小組,輔導老師更要加強管理和教育,不得隨便動用室內物品,一經損壞、遺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輔導老師責任。活動結束,要做好室內衞生打掃,門窗關鎖工作。

2、分層管理,提高質量。由校長、教科室人員組成管理層。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教科室審核各活動班組計劃及班組學生名單,然後由教科室對照計劃及小組名單監督檢查,記錄情況。管理人員還要以參與者、研討者身份深入課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時和活動組老師一起解決活動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還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聽好部分班組老師的課,做到對組內每位老師平時的活動質量有一個清晰地瞭解。

五、多元評價、嚴格考核。

1、校本活動課的評價重視過程評價勝於重視結果評價,對學生評價的主要着眼點應放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態度的變化上。評價方式採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

2、對教師的評價重視過程與成果呈現兩方面。過程評價將從態度、責任心、事業心、常規管理、課堂質量幾方面入手;成果顯現通過現場展示、實際操作、競賽評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應資料、檔案袋檢查、學生問卷、座談等多種方式、方法考核。

六、日常工作安排。

1、學習校本課程計劃,結合實際在兩週內製訂好計劃、落實好各小組人員,第二週正常開展活動。

2、加強過程研討,解決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管理層教師做好檢查記錄工作。

4、校本課程期末考核工作。

5、學生考核評價工作。

説明:專職老師所輔導內容作為工作內容之一,成果顯現作為重要考核依據。所以除學校安排這些訓練時間外,自己還需利用時間進行訓練,以保證學生特長、技能形成。

七、課程設置

1、必修課程 硬筆書法 經典誦讀(普通話)

2、選修課程 舞蹈 軟筆書法 繪畫 籃球 科技

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四:應村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計劃(1231字)

1、體現國小生年齡特點的原則。

2、校本課程開展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的原則。

3、與學生養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校本課程的開展服從學校整體工作的原則。

5、不擠佔國家和地方課程計劃,每班每週只安排一節校本課程。

六、校本課程的有關措施: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學生相應的學習內容:

1、低年級的學習以《三字經》內容的背誦為主,不要求學生深刻理解。

2、中年級學生背誦《三字經》以外,還要求學生對有關的內容進行理解。並能大致説出中國歷史的大致過程。此外,對《弟子規》的學習進行理解和背誦。

3、高年級學生除中年級基礎以外,要求對《論語》的有關精選內容進行理解,體會其中的思想精華。

(二)、實施細則:

1、一定要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各班要有嚴格的監督措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要求內容。

2、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相應的指導與教學,其工作量納入教師的工作量考核。對於教學老師要有充分的準備,做好備課和計劃。在學期結束時學校將對此項內容進行相應的檢查。

3、各中隊的建設要有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的相應記錄(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記錄),體現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4、成立校本課程研究小組,制定相關的學生評價內容與方式。

5、教學內容的安排以教導處的規定為準。

(三)、主要要求:

1、老師對於校本課程首先自己要理解,學校在一定時間裏將對其中的內容設立對教師的掌握程度進行相應的檢查和監督。其檢查方式包括對校本課程的理解和記憶,利用卷面檢查方式。

2、對班級校本課程的要求:

(1)要有具體的計劃和準備,結合自身學習和學生學習書寫計劃。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的進程安排計劃。計劃要有可操作性。

(2)檢查學生的校本課程是否真正開展。主要檢查校本課程的備課和抽查。

(3)是否有相應的教學實間安排。根據教導處的安排,切實進行。學校以抽查教學實間的保證為依據。

(4)學生的學習情況監督方式是否切實可行,學習內容是否到位,學生的學習進程是否有相應的記錄反應。查學生的學習筆記和有關的記錄。低年級查學生的背誦情況。

(5)各班對校本課程的教育要設立專門的記錄,在教室佈置中添加校本課程的記錄或成果展示。

3、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要求:

學校校本課程組在每年的4月和11月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測試檢查(包括對學生的抽查)。

(1)低年級以學生對《三字經》的背誦為主,由科任教師對學生的背誦內容進行監督與記錄為主,記錄要真實。

(2)中年級和高年級以書面測試和學生的知識競賽為主,其考查內容

A中年級以《三字經》的理解,《弟子規》的理解與記憶。

B高年級除此以外,還包括《論語》有關精選的理解。《朱子家訓》等有關名句的記憶。

附:第一學年主要安排

1、校園的整體規劃和佈置,讓教室和校園洋溢着傳統文化氣息。

2、校本課程的刊出以及課程時間及教學指導老師的安排。

3、教師學習彙總(心得體會的交流)。

4、校本課程公開課與明星教師評選。(20xx年上半年)

5、校本課程大家談。(家長開放日與相關活動相結合)

6、一學年校本課程教學總結。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8

一、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文化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以適應社會進步,科教發展,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為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着眼於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所以要充分考慮本校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生的發展情況,還有學校的設備資金等因素,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三、實施內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校本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學校要形成開發校本課程的組織網絡,形成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的開發網絡,通力合作,共同創建“學習化校園”。

1、成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馮青梅(總體計劃與管理,課程審議)

執行組長:王娟(具體組織實施)

副組長:課程管理

李俊卿負責地方課程管理

王娟負責必修課、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管理

祕書長:資料收集彙總出版

李俊卿負責地方課程類

王娟負責音體美學科拓展與興趣小組類

賈國珍負責寫字、閲讀、綜合實踐類

侯建龍負責爭章奪星類

督導考評組長:課程檢查、展示與評價。

許紅梅負責“六一”組織綜合性展示與評價活動

侯仁芝負責檢查教師上課情況與集學生與家長的反饋意見

2、責任分解,進行具體分功

3、確定課程實施責任人與相關課程

(二)、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的師資培訓和課題研討

1、在校本培訓中設立校本課程開發專題,進行講座輔導和自學研討,深入領會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和作用,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2、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學校狀況、及目標導向等因素,研究開發校本教材,將此作為教研組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3、強化科研意識,以“校本教材開發”為課題展開研討,使校本教材的開發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學軌道。

4、創造條件,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的技能培訓。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

1、成立組織。

2、通過學生座談等了解學生各種需求。

3、全面評估分析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5、培訓教師—教師申報課程—對教師申報課程進行審議—編訂《學生選修課程目錄及課程介紹》。

6、向學生公佈《學生選修課程目錄及課程介紹》。

7、組織學生選擇課程。

8、確定校本課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10、任課教師擬訂具體的《課程綱要》。

(四)、校本課程的結構

根據學校實際,完全靠自己開發的校本教材

必修課程:爭章奪星、寫字、誦讀與閲讀

選修課程:各興趣小組

綜合實踐活動:3-5年級不同學科與教師自主研發課題

(五)、校本課程的評價

1、學生學習評價:問卷調查

2、學習效果評價:家長、學生信息反饋

3、綜合展示評價:“六一”文化藝術節展示活動

3、課程評價評價:施實教師的計劃、方案、教案、教材修訂情況等

(六)幾點注意事項

1、加強校際間的校本課程交流借鑑

2、注重特長生的培養

3、體現特色課程設計

2022年國小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篇19

一、指導思想

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搞好以學校為基地的課程創新,特別是校本課程的規劃研究,成立以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組成的校本課程規劃組織機構,經過對校本課程的規劃反覆研究、探討以及嘗試,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規方案。

二、需要評估

1、學校的培養目標:

學校遵循“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素質為重、育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堅持全面育人,張揚個性。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多年來,學校在教學中不僅注重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還注重對學生進行特長培養:校園乒乓球隊、趣味跳繩隊、舞蹈隊、繪畫隊訓練有序,小主人系列活動轟轟烈烈。讓每一個孩子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個性張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合格+特長”已成為學校明確的培養目標。

2、學生的發展需要

“我羨慕馬琳,多麼希望能像他一樣在賽場上大展國人風采。” “我喜愛音樂,總是讓自由的思緒和音樂一起放飛,什麼時候我能自己作詞作曲,寫出心中的話,唱出心中的歌?” “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翻開學生的民意調查,走進孩子的世界,傾聽孩子的心靈呼喚,詮釋孩子的興趣需求,關注孩子的個性發展,學校將盡量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校本課程。

3、學校及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校以人為本,強調課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以校為本,注重課程的統整化、彈性化,形成學校特色,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讓學生學會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讓學生學會交往,做社會活動的小主人,與家庭、社會積極配合,開設“玩中樂、樂中學、學中樂”系列課程,為學生提供主動發展的機會,讓學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為具有時代特點的國小生是社區與學校的共同期望。

4、學校的課程資源

學校活動場地很大,乒乓球、跳繩都有專門的訓練場地,有兼職的教師,較齊全的硬件建設為學生多樣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學校擁有一支敬業愛生、業務精良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畫會描,有的能説會道,有的思維敏捷,有的能揮毫潑墨,有的心靈手巧,寥寥幾筆,精緻的圖案便躍然紙上。學校豐厚的人力資源為選修課程的開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總體目標:

依據教育局指導性文件和學校的育人目標,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發展需要和學校的課程資源,突出本校課程特色,經學校校本課程組織機構集體審議,初步確定我校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是: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改變傳統的課程觀,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靈活安排的課程,構建學校新文化。

2、通過校本課程內容的實施,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自主選擇意識。

3、面向每一個學生,堅持全員參與,拓寬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4、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動手、創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力度。

5、提高學校教師的課程開發意識和課程開發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6、通過學校、家長、社區民主參與開發,豐富具有學校特色課程資源,形成學校特色。

四、校本課程計劃:

校本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

科學素養類:中華經典誦讀

技能類:花樣跳繩、中華武術操、快樂乒乓、小小歌唱家、快樂小畫家、寫字等

五、實施步驟:

(一)課程開設

1、課程委員會制定調查表,評估學生興趣發展需要,研究學校課程資源。

2、根據學校教育哲學,討論制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

4、委員會對教師申報的課程進行審議。

5、學生分年級根據自己意願選擇課程,統計人數,填寫《選修名單》,有20人左右的學生選擇的課程就允許開設。人數偏多的課程,委員會根據情況適當調整。

6、開課老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撰寫《課程綱要》。

(二)組織實施

1、課程老師分析學情,確定目標,選擇內容,撰寫《課程綱要》,交課程委員會審議。

2、每次課前備出簡案,委員會定期檢查、督促。

3、每次上課時間,委員會進行檢查,登記上課人數,檢查課堂紀律,瞭解教學內容,切實保證校本課程質量。

4、針對課程實施中的具體問題,定期召開校本課程教師的研討會,進行總結、交流、探討,確保課程內容順利實施。

5、每學期召開一次學生、家長代表會議,傾聽他們對課程內容及實施的意見,並反饋給帶課老師。修訂、完善課程內容,調整實施方法。

6、對個別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委員會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共同商量解決辦法。

7、每期末教師對自己執教的課程進行自我評價、總結經驗、撰寫論文。

六、評價設想:

1、對學生的評價

制定《校本課程評價方案》,從“課前準備、參與態度、知識技能掌握、階段成果展示”四方面進行綜合測評。

2、對教師的評價

① 每一堂課都有簡案,內容和形式受學生喜歡。

② 認真登記學生出缺勤,課堂組織紀律較好,不讓一個學生流失在課堂外。

③ 課堂實施中隨時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及效果,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

④ 制定校本課程獎勵制度,對參與積極,成績顯著的老師給予適當獎勵。

七、保障措施:

1、學校要有堅定明確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獨特的發展方向。

2、學校要組成以校長為核心的校本課程規劃組織機構,羣策羣力,民主開放。

3、經常組織學習和培訓,促進教師課程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提高。

4、學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課程管理制度和改進制度,建立校本課程內部監督機制。

5、定期進行課程的教和學的評價,推進其深入持久進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xiao/kgdy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