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校工作計劃 >

中學教育教學工作規劃大綱

中學教育教學工作規劃大綱

隨着新一輪經濟的到來,蒼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實際,打造優質教育資源,服務社會成為我們最迫切的任務。近年來,縣政府提出“後發崛起,全面跨越”的宏偉構思,縣教育局也要求我們打破常規,走在前列,成為蒼南教育第三極和温州市窗口學校,並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起到示範和輻射作用。為此,我校制訂《錢庫高級中學教育教學工作規劃》。

中學教育教學工作規劃大綱

第一部分 歷史和現狀

學校創辦於1956年,始為“平陽縣第五初級中學”,後為完全中學,1990年成為蒼南縣第一所獨設高中的學校。

XX年1月,全校教職工總數為152,其中在編教工139人,高級教師49人,一級教師68人,3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720人。

1985年首屆教代會確立以“嚴謹、友愛、勤奮、求實”為校訓,提出“立足蒼南,躋身温州”的奮鬥目標後,學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8年被評為温州市文明單位,1998年被認定為浙江省a級普高,1999年被評為温州市首批重點中學,XX年被確定為温州市體育傳統學校,XX年確定為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XX年被認定為浙江省三級重點中學,浙江省依法治校先過學校等榮譽稱號。XX年升格為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近十年大學聯考成績位居温州市普通高中前茅,受到社會和各界的好評。

但是面對激烈的教育競爭,從整體優化辦學水平,提升辦學檔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辦特色學校,成為更高層次的優質資源的要求出發,我們清醒地看到,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管理、課程設置、教育水平、學生素質、師資培養、教育科研、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經費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如何解決目前的困難,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效益等方面都有待加大探索力度。

第二部分 辦學目標與培養目標

一、辦學目標

確立“民主和諧,創造適合師生共同進步的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德育為首位,以教學為中心,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優化師資隊伍,提升辦學水平,整體推進素質教育,使學校成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南知名”的示範性重點高中。

1.“民主和諧,創造適合師生共同進步的教育”的理念理解為:

(1)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建立新型、互動、活潑課堂教學模式,建立新型、透明的管理方式,使師生、學校處於一種和諧的氛圍之中。

(2)關注全體學生的進步,關注學生人格的全面進步,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關注教師的進步,關注教師的個性化發展。

2.近期辦學目標——“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南知名學校”

(1)在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的基礎上,學校再用3-5年左右時間成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2)學校要在辦學指導思想、學校組織管理、師資水平、教育科研示範作用、辦學條件、教育質量等六方面全面達到浙江省教育廳頒發的《浙江省一級重點普通高中評估操作標準》的要求。

(3)在管理模式、教育設施、師資(隊伍)素養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在浙南地區有較大影響,成為市內名校,在全省處在領先位置並有一定知名度。

二、育人目標

學生培養目標:秩序、友善、智慧的有個性的學生羣體。

1.思想道德素養

(1)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民族自尊感、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和環保意識,有較強的現代公民道德意識。

2.文化科學素養

(1)具有較好的人文科學素養:人文知識面較寬,有較強的閲讀、表達和分析能力,有較豐富的歷史、現代、國際知識,具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

(2)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瞭解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和現代科學的主要發展趨勢,初步掌握科學方法,具有科學態度,形成科學信念和科學習慣,具有科學的創新精神、培養主動參與、團結合作的精神。

(3)具有初步的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學生要人人學會上網,會做主頁,會初步編制計算機程序。

(4)具有一定的外語素養:具有較好的英語文化知識和聽説讀寫水平,具有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

3.社會實踐能力素養

(1)具有較強勞動觀念,自覺的勞動習慣和基本的勞動技能,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

(2)具有獨立生存、生活能力,善於合作和組織各類實踐活動。

4.身體心理素質

(1)具有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學會各種體育技術,能掌握常見的預防和簡單治療知識,學生體能達到基本指標要求。

(2)具有健康的心理,善於自我調節,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有較強的意志力與適應性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5.人文藝術素質

(1)具備一定的人文藝術知識,培養學生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專項特長。

(2)具有較高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藝術鑑賞能力。

(3)具有一定的歌唱水平和其他藝術表現能力。

第三部分 實施策略

一、形成校園文化特色,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一)物質文化建設

1.潔化:校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淨土。

2.綠化:規劃先行,依規建設,具有一定的品位。

3.美化:設置人文景點,拓展內涵,體現教育性。

(二)制度文化建設

1.健全管理體制:①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遵照“決策→實施→反饋→決策”循環原則施行學校管理;②加強黨建工作,辦好學生業餘黨校,建立各年級和學生支部,發揮黨支部的核心堡壘和模範作用;③強化民主監督,充分發揮教代會在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中的作用。

2.落實崗位責任制:完善學校切實可行、完備齊全的崗位責任制,定編、定崗、定員,進一步加大聘任力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3.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修訂規章制度,依規辦事,按章處事,依法治校。走上制度治校的軌道。

(三)精神文化建設

進一步形成“友好善良、純樸進取、勤奮智慧”的學校性格,為師生進步創造空間和條件。建設“團結、開拓

”的領導作風,“敬業、民主”的教師教風,“刻苦、求真”的學生學風。

二、優化德育工作模式,促進學生全面進步

(一)明確德育目標

1.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規範學生的言行舉止,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行為,使學生具有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2.落實中學德育任務,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嚴守社會秩序的公民,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確定德育主要內容

1.結合校史資源,進行愛校愛鄉愛國教育。

結合地域特色,以校史長廊、鄉賢走廊為基地,發掘整理鄉賢、校友、校史資料,重視發揮鄉賢、校友的正面典型模範教育作用,培養學生愛國、愛鄉愛校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2.通過自主參與、自我教育活動,進行基礎道德教育。

以學生自主參與和自我教育為主要方式,以日常行為規範為基本要求進行品德教育指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交往、學會自理自立,增強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提高學生整體的道德水準。

3.通過心理輔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心理輔導課程建設,加強心理聊天室與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的聯繫,提高心理諮詢質量,引進和推廣優化課堂心理環境的課題研究成果,提高班主任對個別學生心理輔導的技巧,改善和優化師生關係,抓好共青團組織、班級心理委員隊伍,在面上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培養學生健康人格。

(三)改進德育工作方法

1.採用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性學習等生動活潑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政治覺悟水平;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能力;通過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2.分年級確立德育工作重點

高一年級:軍政一體化訓練和習慣養成教育,做有良好習慣遵守秩序的人。

高二年級:紀律和安全法制教育,做帶頭守法守紀的人。

高三年級:理想和信念教育,做有遠大抱負的人。

3.加強學生會、團委工作

構建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鑄人格的教育體系。

健全學生幹部參加教代會和學校校務會議制度,學生參與學校管理。

(四)構建德育評價體系

1.構建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的評價結構。

2.從校內到校外,從集體到個別,從學得到習得,對學生進行全面、全方位的評價。

3.建立具體可行的學生道德品質與日常行為習慣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方法。

三、構建科學課程體系、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一)集中精力貫徹課程改革精神,領會實質,構建新的科學課程體系。

1.開好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礎性學力,同時為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打下基礎。在壓縮與精簡必修課程的情況下,努力提高必修課程的教學質量。

要加大英語和計算機學科的改革力度,逐步提高學生這方面的基本素養,縮短與城市學生的差距;在學科教學中重視人文精神的滲透;重視理、化、生等學科的實驗教學,增加實驗內容;重視語文閲讀、作文訓練,指導課外閲讀,增加閲讀量;樹立大課程觀,充分利用教材、音像資料、計算機教學軟件、多媒體手段、網上信息、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2.開足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體現學科知識拓展和綜合能力發展的課程,是學生終身學習精神、方法、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也是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重要載體。

要根據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特點,開設各種各樣的拓展課程,形成涵蓋科學、人文、技能、綜合各方面的選修課程格局。

3.開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基礎上,着重在專題性與綜合性的研究過程中,讓學生得到體驗,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程。

要理清選修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係,鼓勵發揮學生在選修型課程學習過程中提出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新方法,提高研究性學習效果,探索並制定研究性學習評價方法。

4.開發校本課程、地方課程。

繼續圍繞學校已經開展的省級課題人文教學研究,發揮教師潛力,進一步開發校本課程系列,建立有人文教育特色的校本課程系列。

(二)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始終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教學要堅持改革之路,常改常新。

1.轉變教育觀念

教學改革是在教育觀念轉變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觀念轉變是教師教育行為轉變的基礎。教師要實現“三個轉變”,即變單純傳授知識在傳授知識過程中重視能力培養;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主體;變重教法輕學法為教學。

2.優化教學過程

進一步規範教學基本行為,改進教學基本環節。大力加強對教師的備課、導入、板書、提問、課堂管理、課堂小結、作業佈置批改、課後輔導等教學基本功方面的要求。

優化課堂教學心理環境。課堂教學貫徹“民主、和諧”的原則,創建“陽光課堂”,課堂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倡啟發式下的教法多樣化,各學科努力探索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並運用於課堂教學之中。

3.發揮教研組的“研究”功能

教研組以“研”為核心,“研”的重心放在優化師生關係、提高教學藝術、探索學科教學規律等方面。

教研活動要採取“導師帶教”、“觀摩研討”、“專題討論”、“課題研究”“反覆磨課”等方式進行,促進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4.整合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備課,加大課堂教學的技術含量,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標。

5.健全教學評價制度

評價制度是學校的主要激勵手段,要繼續構建科學、合理、全面、公正的評價機制。

首先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發展性評價。既要做到重視知識測試,更要重視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養成。把評價重點放在學生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單純重視考試結果,探索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第二,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既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又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教務處、年級組要認真深入分析好每次考試數據,使考試分析對教學起到引導促進作用。

第三,採取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方法。自評指教師的自我評價,讓教師反思教學工作,

瞭解教學得失。他評指同行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專家評價等,以發展的眼光客觀地評價教師教學得失。

四、加強教育科研,實施“名師”工程

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學生的成長髮展進步在相當程度上都寄託在教師的態度及其敬業精神上,建設一支“秩序、友善、睿智和個性張揚”的教師隊伍,對學校進一步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校本培訓

建立師資自培基地。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加強與強校合作,探索新的包括專題培訓、觀摩研討、專家點評、課題研究、學術沙龍等培訓形式、逐步建立自培體系。培訓內容着重落實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和應用、現代教育理念學習、高層次學歷培訓等方面,使師資面向課堂教學,教師主動參與,達到“教、研、訓”一體化的培訓目的。

(二)開展課題研究

教育科研在課堂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起着先行的作用。從我校現狀來看,科研落後教研,落後於教育教學以及管理的改革與發展。為此,我們必須加強科研工作,努力營造人人蔘與科研的氛圍,建立一支教育教學與科研能力相長的骨幹隊伍,開展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完成一系列能夠推動學校科研進步的科研課題。

(三)重視青年教師培養、大力實施“名師”工程

培養一支樂於奉獻、德才兼備、高效精幹的教師隊伍是學校長期的主要任務。學校堅持走“鼓勵冒尖、允許平凡,營造有幸福感的氛圍”的路子,使教師安心工作,快樂工作,有成就的工作。

1.青年教師培養

形成學校、教研組、指導教師三級培養網絡、確立師德、教學、教育、科研四個方面基本能力的培養內容。培養一批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青年教師,建立培養幫教制度,繼續實施青年教師一年適應教學,二年站穩講台,三年初見成效,六年教學成功的一、二、三、六工程,使青年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嚴謹的教風,紮實的業務能力。

2.重視教師的學習與反思,構建合作交流平台

(1) 重視教師的學習與反思:

每位教師在學期開學前均需制訂個人的學習與研究計劃和發展目標,學習理論知識,寫教後記,整理優秀教案,聽課開課,參與課題研究,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等成為教師的常規項目,所有個人成果資料均以電子文本的形式上網,記入教師的個人成長檔案。學校將對此進行考核,作為對教師工作全面評價的依據。

(2) 同伴合作交流制度

①備課組:進行集體備課,協調教學進度,分析教材結構,明確重點難點,研究訓練的質與量。

②教研組:教研組要重視課程建設,以教研組為單位開發校本課程,指導研究性學習活動。教研組應針對教學實際問題,組織開展行動研究,每個教研組都應有自己的研究項目(課題)。教研組應重視課堂教學研究,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教研組的歷次活動均應有專門記錄。教研組的工作情況應及時製成電子文本,供校園網交流,並列入教研組工作檔案。

(3)培養一批省、市知名的教師

在建設優秀教師羣體的基礎上,培養若干名教育教學骨幹,使他們成為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和專家型教師,造就一批省、市知名的教師,形成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人文精神、師德高尚、業務精湛、不斷進取、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的教師羣體。力爭在近5年內有10%的教師省、市知名,並逐年有所增加。

五、改善辦學條件,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創建省一級重點中學和浙南知名學校,必須有相應的保障體系予以支持。

(一)通過學校管理改革落實規劃

學校堅持“民主和諧,創造適合人進步的教育”管理理念,堅持師生雙向成才,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實行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現代化管理。

(二)增加投入,改善環境和設施設備等辦學條件

要合理調整學校支出結構,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先進的人文環境。擴大綠地面積、增多人文景點,逐步體現學校環境的教育性。

要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規劃期內要完善體育館、圖書館、科藝館等設施。圖書館要電腦化、網絡化管理,改造學生閲覽室的設施和佈局,讓學生在文化氣息更顯濃厚的環境中專心攻讀。改造教師辦公室,改善教師的辦公和生活條件。建立學校網管中心,重新打造學校校園網,發揮現有硬件設備的教學效益。

(三)加強後勤服務隊伍建設

重視後勤人員素質提高,重視後勤工作的有效性,做到服務育人,使後勤人員成為學校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科學決策、帶好隊伍、團結協作、敢於進取,使規劃實現有領導保證。

繼續推行骨幹治校原則,繼續將教有所長的教師充實到班子中來,帶動和激勵教師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繼續推行精簡的原則,務求高效的工作效率,體現領導就是服務,切實為隊伍建設、質量提高當好領頭雁。

教育事業是關係到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的事業,任重而道遠。在五到xx年內把我校打造成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南名校,是一項偉大、光榮而艱鉅的使命。讓我們團結進取,艱苦奮鬥,為建設一流學校而努力!為培養一流人才而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xiao/ekk0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