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習計劃 >

2023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精選3篇)

2023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精選3篇)

2023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 篇1

一、闡釋教材,着重加強揭示歷史的階段性特徵,構建歷史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的教學。

2023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精選3篇)

為適應大學聯考歷史以考查歷史思維能力為主的要求,第一輪複習應從微觀入手,基本按章節順序把教材劃分成若干單元進行教學,在注重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的本質內涵,認識歷史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所產生的影響等方面知識的同時,着重應幫助學生認識和揭示歷史的階段性特徵,構建知識的有序結構,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形成歷史知識體系。具體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點”及面,構築章節的歷史知識結構體系。

在教學中,為突破和深化教材重點、難點,以這些“點”為核心,把與之相關的知識點納入其知識結構中,形成一個知識鏈或知識面,然後引導學生尋求各知識鏈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將章節內部紛雜的歷史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構成反映歷史發展內在規律性的知識結構體系。

第二,單元複習,揭示歷史的階段特徵,構建單元知識結構體系。

所謂歷史階段特徵是指特定歷史階段的重大歷史事件所反映的本質屬性和根本趨向。它揭示了歷史不同時期各個方面發展的共性。在教學教程中,可把教材內容按時序和歷史不同階段特點劃分成若干個單元。中國古代史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五個階段共七個單元;中國近代史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劃

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初步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成”、“北洋軍閥的統治”等幾個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可按四個時期劃為四個單元;中國現代史可按四個時期劃為四個單元;世界近代史可劃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工場手工業時代)、自由資本主義大發展時期(蒸汽時代)、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等幾個單元;世界現代史可劃分為戰後革命時期、20年代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30年代大危機時期、“二戰”時期和二戰後的世界等幾個單元進行復習。

單元複習不是章節知識的簡單重複,應重在揭示歷史的階段特徵、構建單元知識結構體系。複習時,可按“基本史實——歷史概念——知識體系——階段特徵”的內容結構,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在對基本史實進行微觀分析後,再從宏觀上進行系統綜合,把單元知識平面的“廣”度、垂直“深”度和理論“高”度有機統一起來,揭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規律性,形成單元知識結構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準確地歸納概括這一特定階段歷史的本質屬性和根本趨向,提示歷史的階段特徵。

單元複習還應注意分析提示單元與單元之間、各歷史階段特徵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把某一歷史階段特徵納入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加以動態考察和把握,保持歷史教學的連續性,使歷史階段特徵成為通向歷史規律的“階梯”。

第三,以縱橫聯繫法構築立體的知識框架結構體系。

歷史知識點的縱橫聯繫是構成知識結構的紐帶。在教學中,以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為基點,按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對其前後的同質問題加以分析或把歷史事件發展的過程分階段加以分析,這就是縱向聯繫分析法。例如,分析戊戍變法運動,可以聯繫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分析近代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道路的歷程。同時可把它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印度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運動進行橫向對比,從而揭示19世紀晚期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之間的相互聯繫及其反映的時代特徵。

通過這種縱橫聯繫分析法,可以幫助學生構築起一個立體的知識框架結構,提高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能力,學會把歷史事件、人物或觀點放入特定歷史時期的立體框架結構點上認識評價其地位、作用。

現行高中歷史教材,可以構成三個相對獨立的知識結構體系,即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知識結構體系,而三者之間又可以通過古今中外的縱橫聯繫對應構成一個立體的知識框架結構。通過運用縱橫聯繫分析法教學,學生掌握的就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並能從構建知識體系中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本質特徵。

二、鑽研《大綱》和《考綱》,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加強對抽象知識理解的教學。

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歷史史科《考試説明》(《考綱》)是大學聯考歷史命題的基本依據。《考綱》對大學聯考歷史學科能力提出了四項九條要求,注重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歷史學科及選拔性考試的特點。1997年大學聯考歷史試題進一步突出了這一特點,突出了考查對教材重點內容的理解,着眼於考查“為什麼”、“還有什麼”,純知識考查越來越淡化了。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應深入鑽研教材《大綱》和《考綱》,挖掘教材中的抽象隱性知識。

所謂隱性知識是指在課本文字和試題材料中沒有直接表述出來,而實際上又隱蔽在其中的那種知識內容和知識聯繫。它既包括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的本質內涵,教材本身縱橫交錯的網絡化的知識結構;也包括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整個學科體系和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基本的理論觀點。這些抽象知識是構成學科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學中如果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了這些抽象知識,那麼學科能力就一定會提高。如何挖掘教材中抽象的隱性知識呢?可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論從史出,透析理論原理。

中學歷史教材中隱含着系統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第一輪複習教學中,應以歷史知識為依託,通過對基本歷史史實進行歷史理性分析,闡釋出隱含其中的基本理論觀點。具體可以兩個方面進行:1、引導學生從史實中提煉觀點。例如,複習《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一章,①通過分析其爆發原因,闡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必然性與偶然性”之間的關係。②通過大量史實論證“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③通過分析法國曆史上“共和制”與君主制、復辟與反覆闢的鬥爭過程説明“人類社會是曲折地前進,歷史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規律。④通過分析歷史意義説明歷史現象的普遍聯

系性。2、以觀點駕馭史實。如在複習中國古代史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時,先把本章中所隱含的史學理論,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逐條列出,然後引導學生從教材中找出史實對號入座加以論證,這樣使學生做到觀點與史實的辯證統一,掌握史論結合的學習方法。

第二,對比分析,揭示共性和規律。

許多歷史現象存在着不同點和共同點。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加以分析綜合,使學生在認識歷史發展具有個性特點的同時,揭示歷史發展的階段特證和共性規律。例如,通過對比分析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史實,既可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又能揭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共性特徵和規律。

三、講、練、評相結合,鞏固知識、培養能力。

《歷史教學大綱》規定了歷史教學有三大任務,即基礎知識、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1995年修訂過的大學聯考歷史《考試説明》明確地把能力要求規定為四項九條。因此高三歷史的第一輪複習必須完成《大綱》和《考綱》規定的任務,具體可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精講知識重點,以能力培養帶動知識的複習鞏固。

近幾年的大學聯考歷史試題日益重視對歷史概念、發展線索、階段特徵和知識結構的考查,與它們聯繫密切的知識往往就是考試的知識重點。因此第一輪複習教學中,必須精講這些知識重點,引導學生準確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明確歷史發展的各階段特徵,掌握各單元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在複習、

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於思想教育,根據《大綱》的要求,應當滲透到各堂課的歷史教學中去,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理論水平。

第二,精編練習,適量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在複習完每一章節或單元后,應精選一些思維含量高,具有啟發性和典型性的各類題型的練習題(包括近幾年的某些大學聯考試題),進行適量訓練,使學生在複習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和提高解答各類題型的方法和能力。一般地訓練量為每個單元進行一次限時的書面練習,每講完一大部分(共五大部分)進行一次測評考試,整個第一輪複習結束後進行一、二次大型綜合檢測。

第三,及時“評”講,啟發提高。

對每次書面訓練,檢測性考試卷及時評講分析,針對學生在審題、解題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學生在講評中受到啟發,提高解題能力。

第一輪複習中,講、練、評要有機結合,要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為目標,這樣紮紮實實地搞好了第一輪複習,就能為第二輪的專題複習打好基礎,從而在大學聯考中立於不敗之地。

2023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 篇2

一、回顧總結XX年和XX年大學聯考試題特點

1.強調基礎知識,重視對教材的使用。

XX年試題中的第12、13、16、19、21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與再現課本知識能力,分值有20分, 全卷在識記與再現方面的分值達33分。整卷答案來源於教材的分值佔48分。

XX年卷中的第12、14、16、17、19、20、21、22等題均來自於對課本知識的識記與再現,分值共32分,第15、18、21、23雖然屬於理解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但相關的知識均屬於基礎題,整卷答案來源於教材的分值超過了XX年,達到了62分,可見,總結兩年大學聯考試題,立足於教材,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

2.試題呈現方式變化不明顯。

“直接呈現”類題仍維持。卷“直接呈現”有五題--12題“隸書”、13題“生產科技”、16題“明代內閣”、19題“到民間去”、21題“國際共運”

卷“直接呈現”也有五題--13(道家)、16(科舉制)、19(多民族)、20(孫中山)、22題(史前史),卷材料呈現有四種形式:文字、圖片、表格、地圖,比XX年增加了一項“歷史地圖”。

“情境呈現”類題沒有明顯增加。且情境表述比較簡單,如卷12題“論文關鍵詞”、14題“農耕技術”、17題“理學辯論”,18題的“南澳一號”內容較多,但還需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

3.注重歷史學科特點,考查歷史意識。

考查歷史的時序性。

以選擇題為例,XX年卷中的12、13、14、18、19、20題,其中第14和19題選項直接以時間表述。XX年卷中,考查時間和明確時代特徵的有第14、16、18、19、21、23,排列時間順序的有第20題,

注重各模塊間的交融,重視遷移能力考查。

卷主要體現在選擇題部分,如13題“中國古代生產和科技”(必修二和三),18題“穿西裝的孔子”(必修三和1B模塊),19題“到民間去”(必修一和三),20題(必修一、三,選修4),21題“國際共運”(必修一和選修4)。非選擇題中沒有延續這理念。

相比之下,卷除了選擇題有12題(該人物必修三,選修4),22題(史前史:必修三,選修4),非選擇題有較多涉及,如38題(經濟危機影響:必修二、選修3)39題(美國憲法:必修一、三)。由此可見,近兩年的試題通過試題的精心設計重構通史體系。

4.個別專題知識點考查十分集中。

兩年試題的考點集中於某個模塊(如卷38題“工業革命”題,卷第38題“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更多是集中於某個專題(單元)內甚至是某課內。

5.充分發掘材料考查功能。

(1)獲取和解讀信息

卷有15題“ 北宋賦税結構變化表” ;39題(1)“工業革命滿足的三項因素”

卷中的15題“賣新絲”18題“南澳一號”,都體現了這一點。

(2)調動和運用知識

卷38題(1)問、(2)問等

卷38題(2)問“(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1927--1937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態勢,並分析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影響。”

(3)論證和探討問題

卷38題(3)問;卷第39題--

(2)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美國“三權”在實踐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評價美國三權分立的制度設計。

6.各個模塊知識點考查分佈穩中求變。

從表中看出:必修 基本穩定,而必修 和必修 起伏較大。選修3不變,選修4略有增加。總之,仍以必修三冊為主。

二.備考指導思想:

在認真研究浙江省20xx年和20xx年大學聯考命題的特點的基礎上,吸取文科綜合科目考試的成功經驗,以《考試大綱》和《考試説明》為指導,以三個必修模塊內容為重點,立足教材,夯實基礎,落實考核目標和能力要求,加強學生思維訓練,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辨識概念、拓展聯繫、完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記憶、運用和理解知識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屆高三文科班共四個班級,人數共220人,生源是在一中,二中錄取後的第三類,加上高二分科時學校大力倡導學生選讀理科,使文科班鮮有優秀生,而級段後五十名大都選讀文科混日子,因此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薄弱,整體落後面大。

四、備考對策

1.統籌安排複習進度:(後附進度表)

2. 立足教材,夯實基礎。(以第一輪複習的一課時安排為例)

課前要充分準備:

首先將涉及到本課知識點的近兩年浙江省各地市的統考模擬卷和近五年的大學聯考真題都研究一遍,大致瞭解命題方向和規律。其次,仔細研究課標、考試大綱、考試説明,尤其是學科指導意見中對知識的要求,逐點落實,釐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同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導語、課前提示、“學思之窗”“材料閲讀與思考”以及各類圖表等資源,儘可能挖掘材料中的信息,適當合理地用於理解正文的知識點,對於知識拓展類的材料可以選用教材外的名家名著引文,以便使學生能較快領悟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課堂教學力求踏實緊湊。

課前五分鐘提問:主要內容是學生上節課複習內容要點,其中包括課前提示,黑體標題,重點知識概述等,每次抽查五位學生,並將答題情況以ABC等第做好隨時記錄,雖然這個記錄是很隨意的,也説明不了什麼實質問題,但學生很重視自己在老師前面的表現,為此課前往往會力求做好充分準備,這樣就有利於學生能及時將上節課的課本知識進行鞏固。

梳理基礎知識(約十分鐘):根據課標、考綱和考試説明的要求內容,打破教材原有的順序,梳理重整本課的基礎知識,一般用圖文並茂的材料引出,或表格填空,形式不等,將學科指導意見中的有關“瞭解”、“知道”類的淺顯知識再現一遍,為後面的理解分析熱身。

理解和運用知識(約二十分鐘):精選近幾年的各地的模擬卷或大學聯考真題以一個主題將本課的知識串接起來,講練結合,使學生用新視角去理解課本知識,不是一味的重複。

拓展知識(約五分鐘):選取合適的新材料引出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給學生構建一個簡單的知識網絡體系,一般不深入分析,點到為止。

在後兩個環節中,是立足於教材的,不是為了練習而練習,其間往往組織評價答案時會聯繫所學知識,繼而需要回歸教材,認真仔細地閲讀文本知識,粗者課前提示、課本黑體字大小標題順序及邏輯關係,細到每段的首句之間的聯繫,甚至有時精確到詞語。從學生的調查情況來看,普遍學生認為精讀課文特別重要,平時自己一個人很難會看得這麼深入仔細,相信長期堅持下去,學生逐漸地學會閲讀歷史課本,而不是把課本當工具書用。當然,並不是每節課的每個知識點都需要精讀,具體視內容、時間而做適當調整。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也視各課內容特點有所不同。

課後要適當訓練、及時釋疑。

學生人手一份輔導用書,06-XX年大學聯考真題彙編;每單元結束後及時講解練習釋疑。捨得花時間,講透典型題目,及時收集錯題,可以在單元測試再反覆變式一下加以利用,以達到舉一反三,這對於基礎普遍薄弱的學校來説,不斷強化反覆比較有效。

3.加強學法指導,提升能力。

“態度決定一切”,首先讓學生明確高三學習的特殊任務,作好一定的心理準備,要有堅毅的意志力和樂觀向上的心態,只有這樣,才會使逐漸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達到舉一反三之功效。

閲讀課本三步曲。

第一步:泛讀:不是隨便讀,而是“從厚到薄”,每冊的前言、每單元、每課、每一目的標題,按教材順序看下來,並思考編排的內在聯繫。必要時在每單元相應內容要了解大致標誌性的時間,以此構建重大事件的知識網絡。

第二步:精讀:“從薄到厚”。多問幾個為什麼。如課前提示的廖廖數語是對課文的主旨的概括,為什麼課本內容繁多,為什麼精選了這些事件,其中一定有其內在邏輯關係。每一目的標題遣詞造句都應經過精雕細琢,這必是正文的中心所在。每一自然段總會有一整句,甚至有些課文中前後連續的段落首句出現有規律地以排比的句式,這往往表明這些段落之間的並列關係,而非總分關係。長期養成這樣的閲讀習慣,不需要整天“死”記“硬”背,效率會加倍,看書更有趣。

第三步:合書回憶,刺激記憶。這一環節往往學生最不願意去做,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合上書本,默記默寫,盡力回憶剛才看過理解過的內容,確屬不會去翻書印證一下,印象也會特別深刻。

通過對班級學生的調查來看,學生堅持這三步看書的很少,實施第三環節的更少,因為他們更歡迎老師在課堂上直接指點閲讀,但通過前一段時間的複習,這種方法比較實用,今後還將繼續下去,以課堂指導和課前提問相結合,加強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督促閲讀習慣的養成。

學會動手整理知識:

建議學生動手先按時間順序整理必修三冊,最好用活頁紙;其次對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名目整理一下,需要整理的比如方針、政策、路線類的、著作類的等等,如果做過一段時間整理的學生,平時複習自然而然會比沒有整理過的學生更關注相類似的知識,更有動手整理的慾望。而這項工作最重要在於堅持。老師可適當瞭解關心一下動手的進度。

學會解題,提高應試能力。

精選練習:練習選用近兩年浙江省各地市的各類統考模擬卷和各大名校的實測卷,每節課都會適當利用理解和運用知識、拓展知識這兩環節,精選題目,既可以整合知識點,又起到訓練的作用,使學生學會審題、答題,比較熟練地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論證和探討問題,同時又要不斷適應在規定時間和分值內完成一定的題目。

課堂上的學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運用才會熟練掌握,因此課後要有針對性的限時訓練、大學聯考真題彙編、階段測試的類似題就是學生反覆訓練的重要載體,這樣學生才會通過強化訓練逐漸同化成自己的技能和方法。

講透題目:每堂課有一兩道題要精講,選擇一道,非選題一道,不求量求精,一單元複習總結後講單元練習和測試卷,對個別特易錯題需要進行反覆的變式訓練,反覆強調方能對大多數學生有效。

整理好歷史資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求學生保留好每一份資料,按自己的習慣及時蒐集,不用辛苦抄錯題,既省時又實用。

加強團隊協作,求得共贏。

要協調好備課組成員之間、文綜組學科之間以及大學聯考各學科之間的關係。

例如高三備課組共2人,一位高級教師,另一位二級教師,比較年輕,缺乏經驗,但是很努力,基本功不錯,在集體備課和資源共享方面協調好關係,老教師要起到帶頭作用,年輕教師的實踐歷練也不缺少。另外,文綜組各學科在上課風格,複習思路等方面可以互相交流,借鑑;同時還要對歷史學科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正確理性定位,努力做好,但學科要均衡發展,這樣才會有利於學生綜合成績的提高。

總之,20xx年的大學聯考複習任重而道遠,備考計劃在執行期間可能隨着形勢變化做些適時的調整,以更有利於學生的複習。

2023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 篇3

一、識記的知識:

概括,系統整理,提高學生識記的效率,這些在平時上課時筆記都有所體現,只需要學生整理,識記就可以,督促學生的方法:課代表是每個班的最高領導,分派幾個小組的組長,具體到每個同學,檢查筆記是否完整,識記的知識是否掌握,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督促。

二、理解的知識:

變換練習題的方式,多次訓練。每天留作業,針對需要訓練的知識點做填圖練習,作業評價,100分為完成,低於100分分別劃分檔次,完成作業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把作業完成的得分作為平時成績和評優評好的依據。

三、制定目標:

每個同學制定自己的考試目標,趕超對象。

四、明確考試意義:

鞏固所學知識,為後面的會考做好充分準備。

五、考試答題技巧培養:

1、態度第一,認真的態度是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答題認真讀題,遇到不會的題目、讀不懂的題目不氣餒,不放棄,跳過最後檢查時再做。

2、答題技巧:認真閲讀每一道題的題幹,很多隱含的信息會幫助你解決問題。必須認真閲讀,否則會因為粗心導致錯題,不是不會,是不夠認真。認真答題是一種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説,粗心就等於不會。

3、答卷要求:字寫清楚端正,否則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字跡潦草,成績會大打折扣。

4、檢查:每一次考試、每一科考試都要養成檢查的好習慣,檢查能充分發揮出你的所學,避免因為粗心而出現所謂的“發揮失常”。我們很有感觸,每一次考完試總有10分甚至更多不是不會而是粗心看錯題或者沒有看到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xi/7rgd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