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習計劃 >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精選17篇)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精選17篇)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

【導學目標】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精選17篇)

1.初步瞭解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抒情方式的特點。

2.藉助課文文本,分析兩種抒情方式在適用範圍、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之處。

3.通過寫前指導和寫後修改,學會運用恰當的方式抒發感情。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法指導:

1.學生帶着導學目標,認真閲讀教材及名師導航材料進行自學,教師適時舉例點撥,為實踐寫作奠定基礎。

2.學生利用名師導航中的方法指導進行實戰寫作。

3.小組交流,組內批改,推薦優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內交流,教師點評,指出共性問題。

5.學生自主修改。

6.教師批閲。

學法指導:

敍事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時間,年、月、日、時寫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點,要寫環境和住處;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寫人物是糊塗;

第四要素是原因,為何發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經過,來龍去脈寫清楚;

第六要素是結果,交代結局別含糊。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抒情是記敍過程中對所記事物抒發感情。這種感情的抒發有兩種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同學們生活中常説的“今天天氣真好啊!”“這件衣服真漂亮!”等等都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下面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抒情,學習如何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寫法指導 名師導航

【寫作要求】

1.寫片段作文時,選擇想要表現的情感,回憶自己產生這種情感的情境。

2.寫“愛”時,可以直接表達對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寫景、敍事中滲透感情。

3.寫“煩惱”時,要把煩惱的事、為什麼煩惱寫清楚,還要寫出煩惱時的具體感受,讓人讀了以後能體會你的處境和心情。

4.作文寫完以後,可以和同學們互相交流。如果情感不夠動人,討論問題可能出現在什麼地方,然後作出相應的修改。

【技術點撥】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我們寫文章,總要表情達意,直接或間接地抒發和表露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抒情。恰當的抒情方式,猶如平湖中的一蓬綠荷,又如原野上的一樹桃花,往往可成為記敍中的一抹亮色,成為我們作文生輝的亮點。在寫作中,恰當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並深化主題。

1.瞭解常用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記敍、描寫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的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比如當我們看到波瀾壯闊的大海情不能自已時會説:“浩瀚兮,大海!”再比如魏巍在《我的老師》中直接抒發對老師的敬仰之情:“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她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滲透在敍述、描寫、議論中,感情同寫人、敍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的抒發是滲透在文章的字裏行間的。例如李大釗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中高聲呼喊:“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迴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歷亦復如是。”間接抒情的呈現形態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為一體,可表述為:記事抒情(融情於事)、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託物言志(融情於物)、議論抒情(融情於理)等。

2.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在選擇抒情方式時,要注意恰當合理,主要原則為:①根據抒情的位置選擇抒情方式;②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抒情的方式。

3.知曉抒情的主要技法。要更好地抒發情感,需注意敍述的方式,可從以下角度入手:①描摹人物;②細化動作;③細化景物。

步驟二 活學活用 實戰演練

(一)文題展示

以“我身邊的愛”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要説真話、抒真情,寫出真實感受。

2.字數在600字左右。

(二)明確題目

1.審話題立意。“愛”這個人人皆知、人人會説的話題,在審題方面難度較小,千萬不要想當然地動筆就寫。在選材上,可以讓思維發散開來,從多個角度考慮,我們愛的對象不僅包含父母、老師、親戚、同學、朋友,也包括動物、植物、家鄉、祖國、學校,還有希望工程、紅十字會、星火義工、保護動植物協會、保護海洋協會等機構。“愛”字是全文題眼,文章要圍繞“愛”字做文章,突出“愛”字的中心地位。

2.定對象抒情。先要確定寫作對象,然後仔細想一想你對他(她/它)懷有的感情,在寫作時,可以直接表達對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寫景、敍事中滲透感情。

3.定文體作文。寫作形式上,應該根據已知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長為文章選擇適當的形式。可以寫記敍文、小説、散文,寫時一定要有真情實感,表現“愛”的主旨,做到以情動人,不能故弄玄虛,無病呻吟。

步驟三 學習佳作 例文引路

我身邊的愛

劉敏

臨近國小畢業考試,感到自己時日無多,面對黑板上的倒計時數字從百位到十位再到個位,更有一種大禍臨頭的感覺。有時會想到放棄,但一想到自己身邊的愛,我會對自己説:不,永不放棄。

小六學習勞累,回到家,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誘我飛奔到廚房,看到媽媽正在煮魚湯,香菜被媽媽切得粉碎,撒在魚背上,香味更濃,正要喝時,“洗手了嗎?”媽媽笑着問我。

我趕緊去洗手,回來時,熱氣騰騰的魚湯已被媽媽盛起。我趴在桌子上,埋頭猛喝起來,有了這魚湯的滋潤,一身的疲勞也就消失了。

睡的真香呀!“咚咚咚!”唉!準又是爸爸來敲門了,我不情願地從牀上爬起,一看錶,呀!快遲到了。我趕緊去洗漱、吃早飯。“遲了吧,我去送你。”爸爸微笑着説。那笑容像冬天裏的陽光,暖洋洋的。我木然地點點頭。到了車站,上了車,爸爸站在車旁,對我説:“課堂上要認真聽講,抓住那45分鐘多學點啊!”我又點點頭。車啟動了,我説:“爸,你回去吧!”“沒事,沒事,別管我。”車一直向前行,我看到爸爸的身影越來越小,直到變成一個黑點。

我是家中的寵兒。家人都對我倍加關愛,尤其是爺爺。臨近畢業考試,爺爺給我買了很多補品。每天晚上,我在做作業時,爺爺會把補品端到我面前。有時,補品很難喝,我會向爺爺撒嬌:“爺爺,可不可以不喝?好苦。”爺爺笑笑:“怎麼能不喝呢?你要補一補。”沒辦法,我只好硬着頭皮灌進了肚裏,爺爺又笑了,笑得很燦爛。

我身邊的愛,讓我快樂成長。媽媽的愛,讓我精力充沛;爸爸的愛,讓我動力十足;爺爺的愛,讓我信心百倍……愛是一日三餐的熱氣,縈繞在家裏;愛是簡簡單單的叮嚀,印在心上;愛是各種各樣的補品,溶在身體裏。

【名師點評】面對考重點中學的壓力,考生一度想放棄,“但一想到自己身邊的愛,我會對自己説;不,永不放棄”,文章由此切入文題,直截了當,扣題準確。文章主體部分寫考生所感受到的愛;媽媽為自己燒出可口的飯菜,爸爸送自己去車站,爺爺給自己買了好多的補品……愛在身邊,讓“我”快樂成長。愛就是這麼的簡簡單單,卻讓考生銘記心頭。文章結構清晰自然,文筆靈動細膩,讀來備受一份愛的感染。

板書設計

學習抒情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描摹人物

細化動作

細化景物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驟一 寫法指導,名師導航。

步驟二 活學活用,實戰演練。

步驟三 學習佳作,例文引路。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不足之處在於: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2

第二單元 寫作

學習抒情

教學目標:

1.瞭解抒情文字的特點和寫法。

2.在寫作實踐中,能夠採用多種抒情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3.善於發現自身、人類、社會及自然的美;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感受幸福。

教學方法:寫作--修改--點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沒有無心之文”,寫作離不開情感的抒發,無論記敍、議論甚至在説明事物時,作者的筆法都帶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靈魂。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寫作時怎樣抒情。

二、寫作指導

1.在寫作中,恰當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並深化主題。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還可以將情感滲透在敍述和描寫中,即間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於任何別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讀者,引起共鳴。

(2)間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帶着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

②觸景生情法:觸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發為感歎述懷的方法。

③詠物寓情法: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

④詠物言志法:感於外物而述志抒懷的方法。

⑤融情於事法:通過敍述事件來抒發感情,讓感情從具體事件的敍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感染讀者。

⑥融情於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説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閃爍出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思,撥動人的心絃。

⑦託物言志: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敍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作文一、片段作文

選取適當的抒情方式,寫一段話,抒發某種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憂傷、渴望等。200字左右。

寫作提示:

1.選擇想要表達的情感,回憶自己產生這種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採用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

例文欣賞:

我總是呆在一段時光裏,懷念另一段時光。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掛着淚,微笑着睡去。讓我化作羽毛,徜徉在這無邊的回憶。有時我沉默,不是不快樂,只是想把心掏空。人生,不過一杯茶,滿也好,少也好,爭個什麼!濃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緩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視一笑。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多幾分快樂,少幾分憂愁;多幾分幸福,少幾分痛苦;多幾分憧憬,少幾分絕望。相信陽光必將驅散陰雲,雨後彩虹終會露出她醉人的微笑。

作文二、我的家鄉

寫作提示:

1.寫作內容:可以寫家鄉的景色、特產、風俗,以及你在家鄉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側重地寫作。

2.寫作時,可以直接表達感情,也可在描寫、敍事中滲透感情。

3.寫完初稿後,要進行修改。

例文欣賞:

我的家鄉

望着被雲霧籠罩的天空,回想起童年時候的家鄉。一絲思念便湧上心頭。雖然説時隔了十年,但是那時的景象仍然記憶猶新。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久,綿長;童年是一幅山水畫,讓你永遠欣賞;童年,是一片奇異的星空,神祕無窮;童年,是一汪清泉,潔白無邪;童年是一種心情。回憶童年,像咂摸一瓶陳年老酒,時間越久,味兒越濃。

裊裊青煙在家鄉的上空飄蕩着,屋檐邊的瓜架上倒掛着絲絲未出藤的小瓜苗,幾隻鴨子邁着方步,在院子裏覓食。那時的我,總是坐在屋門口,搖着奶奶的小扇,偶爾的望着天空。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時的天是那樣的藍,那樣的亮。清澈的小溪,泉水淙淙。枝頭的鳥兒,啁啾歌唱。花間的蝴蝶,翩翩起舞。連田遍野,一望無際。把人們的煩憂一掃而空。我喜歡徜徉在這碧綠的天地裏,更喜歡佇立在那飄散着泥土之香的小山丘,眺望着那使人充滿活力的田野,載着滿懷的綠意回故鄉。我愛家鄉,喜愛家鄉的雨天!每當下雨時,天是霧和雨織成的朦朧,白茫茫的一片;那三三兩兩的茅屋,靜靜地橫陳着,接受雨水的洗禮;路上的行人,漸漸地稀少了,只有那不堪寂寞的鴨羣,不停嘎嘎着,白長袍的鵝先生,站在屋檐下,伸長着頸子,享受着雨水的淋漓;這真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神仙境地。

這裏的夜寧靜而又美麗。天上的星星靜靜地向我眨着眼睛,濃密的森林在我身後佇立着,淡淡的星光一直披撒到那樹尖上,為樹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紗。不時有蟋蟀在草間鳴唱,小鳥在林間低鳴,空氣中還飄有淡淡的奶牛味,讓我感受到了這家鄉夜晚,是那麼的寧靜,是那麼的美麗。

我愛家鄉,愛它的河流,愛它的雨天,更愛它那寧靜的夜晚。

【點評】這篇文章作者運用了優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自己的家鄉,回憶了家鄉的河流,家鄉的雨天,家鄉那寧靜的夜晚。文中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讓我們讀者深有體會。

作文三、我的煩惱

寫作提示:

1.選材:想一想你有什麼煩惱?選擇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內容。

2.寫“煩惱”的時候,要把事情、原因寫清楚,還要寫出煩惱時的具體感受,讓人讀了以後能體會你的處境和心情。

例文欣賞:

我的煩惱

嬌豔的薔薇因為昂翹的刺而不再可愛;醇美的酒因為濃烈的酒精而不再芬芳;盛燦的愛因為太深而成為甜蜜的負擔。

--題記

“學海無涯苦作舟”是一種如何孤寂、煩悶的心情。青春需要活力的舞伴。跳躍的細胞卻在漸漸被愛吞噬。

天氣晴好,浮雲在空靈的世界自由飄蕩,陽光暖得融化了心。

“出去逛?”“啊?這……好吧。”

安靜地撂下了電話,心裏卻是澎湃的海潮在擊鳴。我應允了邀請,可我又該如何面對那張嚴肅的面孔,求得應準;或是偷偷溜出去,拋下一顆焦灼的心。我慢慢推開了門。

“媽!”我輕輕地喚了一聲。

“嗯?”她在忙碌,忙碌於那堆油膩的碗筷。冷冷的水聲中偶爾碰撞出沉悶的咳嗽。

“我……同學約我去玩?”

“誰?”她立馬轉回了身,警戒地望着我。

“是……”是啊,對方是一個成績並不怎麼優秀卻善良到讓人心疼的女生。但,媽媽相信的只有擁有漂亮成績的人。她只能看到這些。

“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女生,每次考試都不落前三名。”我只覺得手心滲出了細密的冷汗。是啊,對面是一個愛我如此深的人,我怎麼能欺騙她,傷害她?

媽媽輕輕地舒了一口氣。泡沫中隱現的是一雙溝壑縱橫的手,寫滿了滄桑的苦痛。我的心隱隱抽搐了一下。肥皂泡的夢被愛裹得緊緊的。

青春的生命需要自由的飛翔。有一天,我將破繭而出成為美麗的蝶。愛卻在永遠裹緊我的翅膀。沉重、甜蜜的負擔。

--後記

【點評】這篇習作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敍寫煩惱,媽媽的愛成為我沉重、甜蜜的負擔,令我煩惱。開篇有題記,結尾有後記,構思巧妙,深化了主旨。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3

學情分析:

抒情,即表達情思,抒發情感。在寫作中,學生若能恰當地抒發真情實感,定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並深化文章主題。但是,現在的學生在寫作中要麼存在情感單薄支撐不起主旨的問題,要麼存在抒情過度情感不真實的問題,主要還在於不會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抒情方式。引導學生區分兩種抒情方式,並且能夠靈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應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

2.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3.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2.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等多媒體素材。

學生:提前一週思考寫作題目:《鄉情》和《我的煩惱》。二選其一挖掘可寫素材。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瞭解抒情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PPT顯示)

導語:詩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們或許會有無可名狀的哀愁;沐浴月光,我們或許會感到漫無邊際的孤獨;仰望蒼穹,遠眺大海,我們心胸開闊;俯視大地,近觀流水,我們豪情萬丈。生活處處有美景,美景時時動人情 ,我們要善於發現美,學會抒發真情實感。

1.老師板書題目:學會抒情

2.出示任務:什麼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幾類?

3.反饋指導:

(1)學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摯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使讀者引起共鳴,受到感動、或產生激情,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類。

(2)教師補充:抒情是一種表達方式。抒情——即抒發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事情,產生各種感情,或使你高興——想放聲歌唱;或使你生氣——使你悲痛。這就是你對這些事情產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寫作時,把這種喜怒哀樂的感情表達出來,就叫抒情。

(二)對比閲讀,體會作用(PPT顯示)

導語: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説“情者文之經。”只有用飽滿的情感直叩讀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內在的魅力。否則,無論怎樣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採寡情,味之必厭。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抒情的重要性。

1.出示任務:讓我們通過兩個片段,進行對比,體會抒情的好處。

片段一:如今,我已離開了家,離開了這個曾經帶給我無限回憶的地方,也離開了您——我的媽媽。我帶着您對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夢想的旅途,我不會放棄,因為您説過的話,是我聽過最動聽的語言。儘管有些是批評,是責罵。媽媽,我想對您説很多話,但世界上所有的話都不如一句“謝謝您!”

片段二:如今,我已離開了家,離開了這個曾經帶給我無限回憶的地方,也離開了您——我的媽媽。我帶着您對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夢想的旅途,我不會放棄,因為您説過的話,是我聽過最動聽的語言。儘管有些是批評,是責罵。媽媽,我想對您説,您是柔和的春風,撫弄着我這支新發的柳條;您是淅瀝的細雨,滋潤着我這株嬌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樹,為我遮擋了狂風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陽,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進我迷失的心房……

媽媽,謝謝您!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一主要採用了敍述的表達方式;片段二除敍述外還大量採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

(2)教師補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於作者在敍事之外運用了一種表達方式使文字充滿情意和張力,這種表達方式叫抒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我們寫文章,總要表情達意,直接或間接地抒發和表露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抒情。

二、名篇引領,感知抒情

(一)名篇指路,初識抒情

導語:葉聖陶曾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很多直接抒發作者感情的,也有間接表現作者情感的名篇。研讀這些名篇有利於我們區分什麼是直接抒情,什麼是間接抒情,並繼而掌握直接和間接抒情的技法。

1.出示任務:讓我們閲讀名家名篇,體會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不同。區分哪些是直接描寫,哪些是間接描寫?(PPT顯示3頁)

片段一: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 ——《羚羊木雕》

片段二: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

——《荷葉 母親》

片段三: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最後一課》

片段四: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

片段五: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散步》

片段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裏握着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 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羣,聽見蒙古狗深夜的嗥鳴和皮鞭滾落在山澗裏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羣,帶着松香氣味的煤塊,帶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裏馬兒戴着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土地的誓言》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説,“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説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説,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最後一課》

片段八: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走一步,再走一步》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一、二、三、四採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採用間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達比較直接,篇幅較短;間接抒情表達委婉,要將人、事、景、物融為一體,篇幅較長。

(2)教師引導:兩種抒情方式沒有高下之分。根據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記敍、描寫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的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比如:片段三《最後一課》中,文章充分講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特殊經歷,並運用大量細節描寫展現了這節課的悲壯情調之後,才讓小弗郎士用一句話抒發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這就顯得自然而然,真切動人。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滲透在敍述、描寫、議論中,感情同寫人、敍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的抒發是滲透在文章的字裏行間的。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道“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體悟,用我的心去味萬象,那麼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比如:歌詞“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借太陽和花來表達感情。

(二)比較分析,體會不同

1.出示任務: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試填表區分。

2.反饋指導:

預設(PPT顯示):

(1)學生活動:結合課本p44頁圈點勾畫兩種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達效果。

(2)教師引導:準確區分兩者的概念及表達效果,可以讓我們在作文中更好使用兩種抒情方式,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區分類型,體會間接抒情

導語: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相比,必須得有一種憑藉,即要有一種“附着物”作為依託: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議論中、或敍述時,將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創造一種詩意的意境,讓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現形式多樣,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出示任務:間接抒情,有哪些表現形式呢?或者説,間接抒情有幾種類型呢?

2.反饋指導:

預設(PPT顯示):

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隱,隱到不直説別人也能感覺到。借寫景抒情,關鍵是選擇善於引發真情的景物。比如:片段五《散步》通過對田野、綠芽、冬水等描寫,展示了春天的濃厚氣息,對生命力的讚美之情油然而生。描摹景物,處處充溢着作者莫懷戚的情感,正所謂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渾然天成。

託物言志(融情於物):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樂。雖只是對事物的描繪,但讀者讀來卻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動人的情感。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於物,借東北特有物產,抒發了對故鄉的強烈的思念與愛戀。

記事抒情(融情於事):借敍事抒情,敍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過程,而是要把濃郁的情感融入敍述之中。要選擇生動感人的細節作為情感的凝聚點,着力用情。比如:片段七《最後一課》刻畫了韓麥爾先生用全身力氣寫下“法蘭西萬歲!”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義的“最後一課”,震撼每個心靈!

議論抒情(融情於理):議論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達方式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在文章的結尾表達作者的觀點。一般是先抒情,然後引出議論。比如:片段八《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在文末通過議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是多麼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

(1)學生活動:結合文中間接抒情經典名篇(片段五——八),區分間接抒情的四種類型。

(2)教師引導:明確四種間接抒情類型,並形成板書。準確區分間接抒情的四種類型,可以讓我們在作文中學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樣化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三、借鑑名篇,學習技法

導語:有的人形容説:“感情是文章飛騰的翅膀。”好文章,會把你帶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美感享受。從經典文本的經典抒情段落來看,抒情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學好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技法,一定會使文章更上層樓。

(一)借鑑名篇,學習直接抒情方法

1.出示任務(PPT顯示):讓我們觀察課文《土地的誓言》片段,探討直接抒情的方法。

“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我必定為她而戰鬥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土地的誓言》中這句直抒胸臆的語句,運用了什麼方法,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人稱發生了變化由她變成了你,便於直接傾訴;用了比喻、擬人、呼告、反覆等修辭手法。

(2)教師引導:此片段人稱發生變化,便於直接傾訴;將土地比作母親,並將傾訴對象擬人化;運用呼告、反覆等修辭手法,直接對土地母親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等情感,表達情感更加熾熱直接。

除此之外,《荷葉·母親》中將母親比作荷葉,“我”比作紅蓮,生動形象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珍愛、庇護,“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運用反問,強調母愛的重要性——庇護子女、蔭澤後代。

(3)方法小結(PPT顯示):直接抒情的具體方法有:直陳肺腑(內心獨白)、變換人稱(她—你)、善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呼告、反覆),並形成板書。

A.直陳肺腑(內心獨白):人在情緒高漲或激憤的時候,往往要找朋友傾訴;或將它寫在文章中,用紙、筆為代替物,將感情發泄出來。這種方法,就叫“直陳肺腑法”。在小説、戲劇等作品中,常以獨白的形式出現;而在散文中常是作者內心的直接剖白。例如,《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內心獨白的句子:“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有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到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着又那麼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當小弗郎士知道這是“最後一課”之後,內心悔恨萬分,懂得了上這最後一課的意義,感到了它的彌足珍貴。內心獨白具體細膩、真實可感。

B.變換人稱(她—你):一般來説,文章的人稱應前後一致。但是,由於抒發情感的需要,有時也可變換人稱敍述。特別是在感情激動到極點時,往往不自覺地突然轉向所敍述的人、物。例如,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中抒發了強烈的憤慨之情:“反動派暗殺李先生的消息傳出以後,大家聽了都悲憤痛恨。我心裏想,這些無恥的東西,不知他們是怎麼想法, 他們的心理是什麼狀態,他們的心怎樣長的!(捶擊桌子)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的來製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其實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的,殺不完的!”聞一多在講演的大會上將人稱“他們”轉換為“你們”,直呼特務們,並怒斥他們,痛快淋漓,浩然正氣充乎天地間。

C.善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呼告、反覆):有很多修辭,都是隨作者情感的激化和昇華而產生的;反過來,它也正適合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直接抒情時,要加以選用。例子很多,不再贅述

3.總結:直接抒情不講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陳肺腑,發自內心;它有極強的感染力、爆發性。它或像高山大海,波瀾壯闊,氣勢酣暢,遒勁感人;或像火山噴發,宣泄奔騰,感情濃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脈脈流淌,清靜幽雅,沁人心田。

(二)比較揣摩,學習間接抒情方法

導語:間接抒情是與直接抒情相對而言的。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樣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當地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而是藉助各種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達。直接抒情是情感的直接抒發,技法簡單明瞭、易於掌握;但間接抒情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為一體,技法多樣、值得探討。

1.出示任務(PPT顯示2頁):讓我們體會改成直接抒情的片段五——八,與原文相比,效果怎樣?探討間接抒情的方法。

片段五: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種事物都充滿春天的勃勃生機,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片段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裏握着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東北特有的植物、動物、農作物、物產等,還有那神奇的事情,讓我回味無窮、永生難忘!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再見了,韓麥爾先生,我永遠會記得您給我們上的最後一節法語課,永遠會記得您的教誨,永遠會記得法語及我們最親愛的祖國!

片段八: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感謝那次爬山,感謝我的父親,您的教育我終生難忘!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五改動後,雖直接表現了對生命的讚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樣的,煥發着怎樣的勃勃生機,我們無法體會,沒有細化景物,就沒有生動性,眼前就沒有畫面感,顯得枯燥乏味。

片段六改動後,將東北特有的景物都刪掉了,只用一句話帶過,腦海中缺乏畫面感,無法體會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原文還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形象的、生動的畫面。

片段七改動後,缺乏對韓麥爾先生神態、語言、動作的細緻描寫,我們就感覺不到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刻所表現出來的撼動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許多。

片段八改動後,沒有了最後的議論句,這件小事的意義也就不明顯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昇華。

(2)教師指導(PPT顯示):細化景物,即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巧用修辭,即是“讓情感形象生動”;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畫神態、突出語言、延長動作),即是“讓情感站立起來”;議論點睛,即是“讓情感深邃無底”。明確四種間接抒情的方法,並形成板書。

3.總結: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敍述抒情,作者在敍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敍述,使讀者在敍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採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優美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四、牛刀小試,體驗抒情

(一)動手實踐,運用多種抒情

1.出示任務(PPT顯示):片段作文。寫一段話,抒發某種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憂傷、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寫場面、事物,也可以敍述故事。情感的抒發要有內容,有憑藉。

2.根據內容特點和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情感的抒發要與自己所寫的內容相結合,不可以孤立抒情;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仍不足;兩種抒情方式的自由轉換、靈活運用還不到位。

(2)教師指導:選擇好想要表達的情感,回憶產生這種情感的情境,建議採用直接與間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

(二)習作交流,修改當堂習作

1.出示任務(PPT顯示):

(1)四人小組成員交流習作,推薦最好的一個片段,當堂朗讀交流。

(2)交流完之後,修改自己的習作,爭取運用好抒情這種表達方式。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運用合宜;交流時要用心體會別的的同學的優點,加以運用;修改時,如果能力不足,可以讓本組寫作優秀者幫助修改。

(2)教師指導(PPT顯示):通過交流、朗讀、修改等環節,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了抒情這種表達方式。將兩種抒情編成口訣:“表達情思抒情感,直接間接兩者兼;寫景突出景特徵,敍述描寫感情抒;寫人記事好文章,人物描寫顯情感;抒發情感可議論,點題明理升主旨;抒情不是所有文,中間結尾最常見。”讓學生大聲朗讀並認真體會。

3.總結:情貴在真,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廣潛就説“作者自己如果沒有感動,絕絕對不能使讀者感動”。在習作中,情感的抒發要自然,水到渠成。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產生更為強大的感染力。我們在今後的習作中還要反覆運用,加以實踐,爭取讓自己的作文“抒情共記敍一色,美文與高分起飛”!

五、抒寫真情,成就佳作

(一)寫作實踐一:《鄉情》

以《鄉情》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

(二)寫作實踐二:《我的煩惱》

以《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作文。注意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少於500字。

二選其一,按照課本p45頁提示,完成習作。要求:用紅筆勾畫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寫用直線,間接描寫用波浪線。)

板書設計:略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__年版)》對本課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統一,瞭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建和大運河的開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本課共四部分,即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隋朝的滅亡。本課主要講述了隋朝結束魏晉南北朝割據混亂完成統一,為鞏固統治採取一系列措施,但最終因暴政而亡的歷史過程。隋朝的統一及發展為此後唐朝盛世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知識,可以對教材進行簡單的整合,即分為大運河為何能開通、大運河如何開通、大運河開通致隋亡三部分進行教學。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歷史學習,他們已經掌握簡單的歷史學習方法,對歷史充滿了好奇,這有利於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七年級學生了解隋朝這段歷史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圖書、影視劇(如《隋唐英雄》《隋唐演義》)、網絡遊戲、遺址博物館等。很多同學對這段歷史都有一定了解。這對於開展本課教學是十分有利的,因為學生很容易進入歷史情境。但是由於一些影視劇、網絡遊戲的誤導,七年級學生在認知上存在偏差,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還不能辯證地分析,故教師應在課堂中予以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學會分析歷史問題,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三、教學目標

通過閲讀教材瞭解隋的建立、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度的創設及隋的滅亡等基本史實。通過對隋文帝滅陳建立隋朝的學習,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發展的潮流。通過對隋朝户籍制度及科舉制度的學習,學生能認識到隋朝政治經濟政策的實行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促進了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為大運河等公共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條件。通過對隋朝滅亡原因的分析,學生能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並意識到隋雖滅亡,但其制度在唐不斷髮展完善,為唐朝鼎盛時代的開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度的創設、隋朝的滅亡。

難點:隋朝滅亡的原因。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材料一

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教師講述:1999年,淮北市對公路實行拓寬改建,在改建到柳孜鎮時,意外發現古運河南堤從柳孜鎮穿過,這是我國隋唐大運河考古的首次發現,該遺址被稱為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遺址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另外還有銅錢、鐵器、石器等。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大運河於20__年6月22日,在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的考古發掘給淮北博物館增加了眾多的高古瓷珍品。我國著名古建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先生親自題寫了“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館名。

講授新課

(一)

大運河為何能開通

材料二 中國大運河……比舉世聞名、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長21倍,比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長10倍,即使被稱為世界“運河之王”的蘇聯土庫曼大運河,也比我國大運河短700多公里。

——嶽國芳著:《中國大運河》

教師設問:在古代要開通這樣一條運河需要哪些條件呢?(參考答案:國家統一,國力強盛。)

教師講述:這麼長的一條大運河,它的開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不是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很難實現。大運河是在隋朝時期開通的,隋朝是具備了哪些條件才能開通這條舉世無雙的大運河呢?

1

國家統一

教師講述:隋朝的建立者楊堅為北周外戚,他的女兒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僅8歲的周靜帝繼位,楊堅以大丞相身份輔政。581年楊堅廢周靜帝自立,國號隋,都城在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派兵向南方的陳國發動進攻,最終滅陳一統天下,由此結束了中國長期的割據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隋文帝建立隋朝後又採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隋朝的統一,是南北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同時也為大運河的開通提供了有力的後盾。

2

經濟發展

材料三 開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縣官吏“大索貌閲”,即根據户籍簿上登記的年齡,來核對本人體貌,以防詐老訛小逃避租役……行“輸籍定樣”法(或稱“輸籍法”)。規定每年正月五日縣令出查,令百姓五黨三黨為一團,根據標準定户等上下,從輕制定税額,並將各户應納税額寫成定簿。這樣人民不能逃避賦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所定税額比世家大族對其佃客(浮客)的剝削為輕,因此吸引佃客脱離世家大族的蔭庇,成為國家編户。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材料四 隋朝剛建立的時候,全國大約有400萬户、20__多萬人。建國第三年清查户口後,立刻上升至700萬户、4000多萬人。

——何成剛主編:《史學閲讀與微課設計·中國古代史(上)》

教師設問:隋文帝在户籍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有何成效?(參考答案:進行“大索貌閲”,編訂户籍;增加國家控制的人口,提高賦税收入,同時打擊了豪強世族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教師小結:户口不實會影響政府的收入和徭役的徵派。南北朝時期户口隱漏情況嚴重,要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嚴格檢查户口。徹查户口並重新編訂既有利於國家的賦税收入和徭役、兵役的徵派,又打擊了豪強世族的勢力,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材料五

五銖錢

教師設問:隋文帝在幣制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有何作用?(參考答案:統一幣制;有利於商品交換,為隋朝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教師講述:隋朝初年,錢幣非常混亂,關東、關隴、樑益等地使用的錢幣不但大小輕重不一,而且幣質低劣,影響了商品交換。隋文帝建隋後,統一改鑄五銖錢,另外還統一了度量衡,這一系列的經濟措施,促進了隋朝經濟的發展。

3

人才濟濟

材料六 著名詩人李賀想參加進士考試,但李賀的父親叫“晉肅”,晉與進同音,李賀若考中進士,就犯了家諱。這在當時是個“不孝不敬”的罪名。李賀為此顧慮重重,躊躇不決。一些跟李賀爭進士名額的人,更加推波助瀾,造謠攻擊,竭力阻止李賀應試。大文學家韓愈堅決反對這種腐朽的“避諱觀”。……在韓愈的鼓勵支持下,李賀就勇敢地報考了。但事與願違,以李賀之才,卻屢試不中。是否因為鬧了這場避諱風波,考試官們嘴上不説,心中有鬼,故意不予錄取呢?這就不得而知了。李賀鬱郁不得志,死時年僅27歲。

——林白、朱梅芳著:《中國科舉史話》

材料七 科舉考試製度是中國歷史上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它不問家世,不須舉薦,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比世卿世祿制、察舉制吏具有公開、平等和競爭的性質,因而在歷史上也更具有進步性,可以説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進步、也是最重要的選拔官員的制度。

——張希清著:《中國科舉考試製度》

教師設問:材料五中李賀參加的考試是什麼選官制度?這個制度什麼時候創建的?有何意義?(參考答案:科舉制;隋朝;體現公平,提升官員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開通大運河這麼一項浩大的工程,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才,而隋朝通過改革選官制度,選拔出了很多有實際才幹的官吏,這就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隋文帝即位後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創立進士科,標誌着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科舉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史上選舉制度的重大變革,它改變了以往門閥士族把持選官的弊端,重才學輕門第,從而擴大了招攬人才的門路。科舉制度的創立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有利於選拔統治人才,提高了政治效率,適應了大一統王朝的政治需要。

設計意圖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説:“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本部分設計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用歷史小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了學習興趣後,學生的求知慾望才會更強烈。

過渡

雖然隋朝具備了開通大運河的條件,但是為什麼要這樣勞民傷財去開通大運河呢?大運河的開通有什麼樣的作用呢?

(二)

大運河如何開通

1

開通的目的

材料八 從政治上看,開運河是為了鞏固隋封建政權的需要,通過運河直達江淮,從而加強了東都洛陽和江南地區的聯繫,以進一步控制江南。從經濟上看,江南地區經過六朝時人民的辛勤勞動,已經成為富庶地區……關中和河洛地區的物資不足以供應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須轉運南方的物資。通過陸路轉運,運輸量不大,費用又高,而利用舊河道開通運河,是最好的辦法。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教師設問:隋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是什麼?(參考答案:為了加強南北交通,轉運物資;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

大運河的開通

材料九

隋朝大運河

教師引導學生看《隋朝大運河》的示意圖講述:隋煬帝即位後便徵發百萬民工,利用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先是開挖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通濟渠,同時又對連接淮河與長江的邗溝進行修整、擴大,邗溝最早是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時開鑿。我們前面提到的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就屬於通濟渠段。這兩段河道在605年便完成了。後來隋煬帝出征遼東,為了軍事上的需要,便於608年開鑿了北至涿郡的永濟渠,連接了海河與黃河。隋朝大運河最後一段是江南河,610年從京口(江蘇鎮江)引長江水直達餘杭錢塘江。前後歷時6年,最終開通了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3

開通的意義

材料十 (大運河)自其鑿通以來,一直是我國南北水上交通運輸的重要通渠。它為我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經濟繁榮與水上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發揮了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

——羅傳棟:《大運河的開鑿與隋煬帝的功過》

教師設問:隋朝大運河開鑿的原因是什麼?有何意義?(參考答案:鞏固政權,加強對江南的統治;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大運河開通後,貫穿河南、河北、江蘇、浙江等省,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4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聯繫,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對加強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起着重要作用。

設計意圖

利用大運河地圖,直觀生動地展示了大運河的開通以及其起到的作用,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過渡

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交流,大大促進了隋朝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如此龐大的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數次乘船遊玩,勞民傷財,使得階級矛盾激化並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隋朝滅亡。

(三)

大運河開通致隋亡?

1

隋朝滅亡

教師講述:在大運河開通的第二年,即公元611年,山東爆發了王薄起義,此後,各地農民紛紛響應,舉起反隋大旗,起義燃遍了全國各地。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土崩瓦解。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

材料十一

隋末農民起義形勢圖

2

隋朝滅亡的原因

材料十二 僅公元605年他首次遊江都,就有遊船數千艘,兵船數千艘,拉船民夫18萬人,船隻首尾相接200餘里。兩岸有騎兵相隨,皇后、嬪妃、道士等共50多萬人。

——肖長中:《我國隋朝財政政策探析》

學生討論:有人説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就是為了遊玩並最終導致隋朝的滅亡,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大運河的開通是隋煬帝的一大貢獻。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和交流,有利於沿河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有利於加強隋對南方的統治。當然,大運河的開通,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是隋煬帝暴政的表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如果不開通大運河,隋煬帝的暴政依然存在,隋朝依然會滅亡。

材料十三 隋朝的人口,剛建立的時候大約20__多萬人,20多年後達到峯值,大約5000多萬人。人口構成中男女各佔一半,再去掉未成年和老人、殘疾人,隋朝的勞動力在最高峯的時候,國家勞役竟然高達3000多萬人次,幾乎勞動力都被徵調去興建國家工程和當兵打仗。

——韓昇:《隋朝滅亡的經濟原因》

材料十四 隋煬帝窮兵黷武,頻繁發動對外戰爭……連續發動了三次對高麗的大規模戰爭。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材料十五 隋朝統治階級內部始終矛盾重重,異己的割據分裂暗流時隱時現,他們只是懾於隋朝的高壓政策而表面順從,一有風吹草動,就要興風作浪,當他們眼見隋煬帝已經不行了,就紛紛起兵,以廢昏立明為旗號,把隋煬帝拋出去,在政治上換馬,以求重建地主階級的政權。

——韓昇:《論隋朝統治集團內部鬥爭對隋亡的影響》

教師設問:隋朝為什麼會滅亡?(參考答案:隋煬帝的暴政;統治階級內部不穩固,矛盾重重。)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隋煬帝統治時期苛暴的徭役、兵役,隋煬帝毫無節制地壓制壓迫勞動人民、抑制貴族地主,引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地主反抗,這是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還是隋朝統治階級內部埋藏着不安定因素,統治基礎很不穩固,這種缺陷是隋朝在強盛之際迅速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

設計意圖

我們看問題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也不能只抓一點,不計其餘,要全面看問題。學生分析歷史問題往往是感性的、片面的。本部分設計主要是通過史料分析,提升學生全面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隋朝的統一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隋朝在政治、經濟及軍事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的舉措,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後來唐朝鼎盛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大運河為何能開通

1.國家統一

2.經濟發展

3.人才濟濟

(二)大運河如何開通

1.開通的目的

2.大運河開通

3.開通的意義

(三)大運河開通致隋

1.隋朝滅亡

2.隋朝滅亡的原因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瞭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實,知道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

2.認識元朝的中央政權機構,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3.認識元朝在我國曆史發展中的貢獻

【學習重點】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響

【學習難點】認識到元朝對於擴大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作用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________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 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 。

3.(1)由________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 事務;設 負責監察事務。

(2)地方:設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4.(1)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 ,負責管轄澎湖和________。

(2)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5.(1)蒙古統治者早在進攻南宋的同時,就開始對 地區用兵和招降,吐蕃歸附後,蒙古統治者在西藏統計户口,設置驛站。

(2)元朝建立後,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由________直接統轄。朝廷還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任命官員徵收賦税,屯駐軍隊。

(3)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 區域。

二、合作探究

與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與西藏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元朝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理,在中國國家的發展和民族關係發展史上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三、練習鞏固

1.它的版圖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漢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設立了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這些機構的職能分別是( )

A.行政 軍事 監察 B.行政 外交 軍事

C.財政 監察 外交 D.財政 軍事 監察

3.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源於(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軍機處

4.元朝時,專門負責管理藏族地區行政事務的機構是( )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

5.史料記載,1279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對國家領土測繪過程中,黃巖島就是其中的一個測繪點。這表明( )

A.黃巖島等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B.當時中國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漢族強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遼闊

6.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朝的疆域“漢、唐極盛之際,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圖在我國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徵收賦税,進行有效的統治。西藏、中國台灣等地區亦都處在中央王朝管轄之下。

(1)以上材料記載的是元朝的什麼制度?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麼?

(2)元朝分別設立了什麼機構來對西藏、中國台灣進行管轄?

四、課後反思

參考答案:

一、1.元朝 統一 最大 2.融合 3.(1)中書省 軍事 御史台(2)行省 4.(1)澎湖巡檢司 琉球(2)中國台灣 5.(1)西藏(2)宣政院(3)地方行政

二、西藏正式成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三、1.D 2.A 3.C 4.C 5.A

6.(1)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2) 宣政院;澎湖巡檢司。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6

課時安排説明: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共分兩課時,我們在第一課時已經學習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對頂角、餘角、補角的定義及其性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第二課時,主要內容是掌握垂直的定義及其表示方法,會藉助有關工具畫垂線,掌握垂線的有關性質並會簡單應用。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國小已經認識了平行線、相交線、角;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對角及其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上一節課又進一步學習了兩直線的位置關係、兩角互補、互餘等概念,這些知識儲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備了掌握本節知識的基本技能。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上一節課,通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身邊熟悉的情境出發,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通過直觀和大量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來進行歸納整理;鑑於學生已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本課時將繼續延續還課堂於學生,在開放的前提下,讓學生經歷動手畫圖(或者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給學生一個充分發表見解的舞台,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力,打造高效課堂!

二、教學任務分析

根據七年學生好奇的心理,首先應引導學生走進現實世界,用一雙慧眼去發現有關垂直的情境,藉助視覺思維的直觀性,複習舊知識,提煉新知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增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根據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特制定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會用符號表示兩直線垂直,並能藉助三角板、直尺和方格紙畫垂線。

(2)通過摺紙、動手操作等活動探究歸納垂直的有關性質,會進行簡單的應用。

(3)初步嘗試進行簡單的推理。

2.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生活中提煉、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猜想驗證、簡單説理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善於舉一反三,學會運用類比、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解決新知識。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反之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瞭解數學的價值,通過“簡單説理”體會數學的抽象性、嚴謹性。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時我遵循“開放”的原則,在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造。通過重組教材,恰當地創設情境,為學生構建了有效開放的學習環境。本節課共設計以下環節:第一環節:走進生活,引入課題;第二環節:動手實踐、探究新知;第三環節:學以致用,步步為營;第四環節:綜合應用,開闊視野;第五環節:學有所思,反饋鞏固;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能力延伸。

第一環節 走進生活 引入課題

1.請每位同學提前蒐集有關“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圖片,提煉出數學圖形,重點關注有關“垂直”的內容,然後小組內交流資料,進行合理分類、整理。

2.

複習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教師提前進行篩選,捕捉出有代表性的題目,課堂上由學生本人主講,最後概括出有關結論。

3.鞏固練習:教師展示下列圖片,學生快速回答:

問題:1.觀察圖形,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直線嗎?他們有什麼特殊的位置關係?

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歸納總結

兩條直線相交成四個角,如果有一個角是直角,那麼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perpendicular),其中的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通常用“⊥”表示兩直線垂直。

活動目的: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課前開放,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圖形出發,既複習了上一節課的知識點——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又體會到生活中大量存在特殊的相交線——垂直,在比較中發現發現新知,加深了學生對垂直和平行的感性認識,感受垂直 “無處不在”;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現實世界的美來源於數學的美,在美的享受中進入新知識的殿堂。通過親身經歷提煉有關數學信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有價值的數學模型,然後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在展示學生作品中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參與,啟發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組織好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首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搜尋信息,提煉信息;其次在課堂上應充分展示學生的傑作,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充分發表他們的見解,及時作出恰當的評價,激勵學生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最後教師應提煉學生中出現的錯誤,在辨析中讓學生“明辨是非”。如怎樣判斷兩條線段的位置關係?在第三個圖中,如果有學生提出a和c有何位置關係,教師可以激勵學生課後繼續探究,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開闊學生的視野。如果學生的作品中已經“生成”了“問題一”的內容,教師應因勢利導,適時調整預案。

第二環節 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動手畫一畫1:

工具1:你能借助三角尺或者量角器,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嗎?

工具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嗎?

説出你的畫法和理由.

工具3:你能用摺紙的方法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線嗎,試試看吧!請説明理由。

活動目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相同的問題可以藉助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散,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畫、折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對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認識,掌握有關的符號表示。課改理念之一就是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身於“做數學”中。本環節的設置,將問題更加形象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經歷思考、實踐、猜想,動手驗證等過程,不僅加深對“垂直”的理解,而且感受到“做數學“的樂趣,從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形成探索新知的內驅力!而學生在相互交流探討中,可以相互點撥,順其自然的掌握新知識。對於第2問的最後一種畫法,必要時給出示範,並利用量角器等工具進行驗證,為今後探索圖形的性質積累活動經驗。

活動注意事項: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操作、思考。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畫圖是否合乎要求,還要及時收集學生一些好的畫法進行展示。教師應關注個體差異,關注學習上稍微落後的學生,幫助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提前給予點撥,在集體展示時給這部分同學展示的機會,可以極大的調動這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提高自信力!教師還應注意收集錯誤信息,進行辨析,將易錯點消滅在萌芽中!

歸納結論:

1.點A和直線m的位置關係有兩種:點A可能在直線m上,也可能在直線m外。

2.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活動目的:這是本節課的難點,首先通過讓學生畫“點和直線的位置關係”,讓學生在直觀中抽象出“點在直線上和點在直線外”這一數學模型,這是分散難點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看似“盲目”的探究中發現問題的本質,增加繼續探究的勇氣!問題的設置由易到難,由直觀畫圖到理性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問題串的激發下,逐步高漲。開放的環境讓學生擁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應關注學生在畫圖過程中的不良習慣並及時糾正;參與到學生中進行討論,及時捕捉好的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活動目的:通過動手畫圖,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更好的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也是促使學生認真審題的重要策略。比較線段的大小,是學生能輕鬆解決的問題,他們在動手操作中,很容易得出結論,輕而易舉地掌握這一重要性質。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畫圖是否合乎要求,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比較線段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體會“新知識都是由舊知識解決的”這一重要方法,在小組交流期間,教師還應重點幫扶在理解上有困難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第三環節 學以致用,步步為營

請動手畫一畫四

如圖:一輛汽車在直線形的公路上由A向B行駛,M、N分別是位於公路AB兩側的兩所學校。

問題1:汽車行駛時,會對公路兩旁的學校造成一定的噪音影響。當汽車行駛到何處時,分別對兩個學校影響最大?在圖中標出來。

問題2:當汽車由A向B行駛時,在哪一段上對兩個學校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小?

問題3:在哪一段對M學校影響逐漸減小而對N學校影響逐漸增大?( 用文字表達)

活動目的:通過一題多問,可以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本質找規律、通過規律找方法。本環節的設置能夠很好地鍛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使數學學習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性。本題的設置可以較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通過動手畫圖,就可以將一個較難的題目分解於無形,從而輕而易舉的突破難點;本題的設置,為學生掌握解決難題的方法指明瞭方向。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養成畫圖的好習慣,而且要培養學生善於從複雜的題目中分離出簡單的小題目,從而各個擊破,化難為易!本題滲透了從特殊到一般,又從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只要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多角度地觀察圖形,再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就能從千變萬化中找到問題的切入點。

第四環節 綜合應用,開闊視野

問題1:體育課上老師是怎樣測量跳遠成績的?能説説説其中的道理嗎?與同伴交流.

問題2:如圖2.1-5已知∠ACB=90°,即直線AC BC;若BC=4cm,AC=3cm,AB=5cm,那麼點B到直線AC的距離等於 ,點A到直線BC的距離等於 ,A、B兩點間的距離等於 。

你能求出點C到AB的距離嗎?你是怎樣做的?小組合作交流.

問題3:如圖2.1—6,點C在直線 AB上,過點C 引兩條射線CE、CD,且∠ACE=32°,∠DCB=58°,則CE、CD有何位置關係關係?為什麼?

活動目的:問題一取材於學生最熟悉的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又鼓勵學生用數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問題1的設置不僅僅鞏固了垂直的定義及其性質,而且讓學生進一步領會了數學的建模思想!通過設置問題2和問題3,使學生思維分層遞進,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通過變式練習,步步遞進,不斷完善了新的知識結構,同時讓學生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現的快樂,繼而轉化為進一步探索的內驅力。問題串的提出,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提出的問題能激發學生認知上的衝突,從而促使他們去探索,去對自身的認知結構進行調整和變革。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要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敢於質疑;要滲透合情説理的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第五環節 學有所思 反饋鞏固

活動目的:該環節是為了提高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本環節的設置使學生學會從系統的角度把握知識方法,努力使知識結構化、網絡化,引導學生時刻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一定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切身感受,仔細聆聽學生對本節知識的達成度,注意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困惑,以便進行適時的點撥和強調。

鞏固反饋

1.如圖2.1—7中,∠BAC=90°,AD⊥BC於點D,則下面結論中正確的有( )個。

①點B到AC的垂線段是線段AB;②線段AC是點C到AB的垂線段;

③線段AD是點A到BC的垂線段;④線段BD是點B到AD的垂線段。

A、1個;B、2個;C、3個;D、4個。

2. 如圖2.1—8中, 點O在直線AB上,OE⊥AB於點O,OC⊥OD,若∠DOE=320,請你求出∠EOC、∠BOD的度數,並説明理由。

3. 如圖2.1—9中,點O在直線AB上,OC平分∠BOD,OE平分∠AOD,則OE和OC有何位置關係?請簡述你的理由。

活動目的:本環節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在測試題的選擇上,體現了分層次的原則。題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爭取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領略到成功的喜悦!

活動注意事項:應當堂反饋,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第六環節 佈置作業 能力延伸

基礎題:1.書P45頁習題2.2 第 1,2,3題

提高題:2.請學有餘力的同學採取合理的方式,蒐集整理與本節課有關的“好題”,被選中的同學下節課為全班展示。

活動目的:作業的佈置不僅體現了分層次的原則。而且將課內的學習延伸到了課外,給了學生更廣闊的提升空間,激勵學生為了獲得“展示”而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了有價值的數學!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一定要將所有學生蒐集的題目批閲一遍,給予這部分同學很高的評價,採取“賞識教育”激勵更多的學生走向講台,展示自我;將“好題”除了部分展示外,多餘的“好題目”還可以採取“佈置作業”的形式供全體同學共享!

四 教學設計反思

首先我通過讓學生蒐集資料、動手實踐等活動,讓全體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知識的過程,主動掌握探求新知的方法,培養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真正把知識變為自己的學問,以便隨時駕馭流動的世界.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特徵,在學法上,極力倡導了新課程的動手實踐、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實際素材,能夠列舉一些具有合理性、科學性、創造性的實例,並輔以語言及書面的表達,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概括歸納得到猜想和規律,並加以驗證,是創新的重要方法。本節課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和實物演示等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課程的設置注重以問題串的方式及變式練習,以激發學生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並在學生的探索、分析、交流、歸納、類比中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整節課的設置滲透了數學的建模思想。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本節課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是為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台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了引導、點評的角色,數學舞台上的“主演”是全體學生!本節課,所有的學生都得到了參與討論和發表見解的機會,所有的結論和發現都是學生全員參與,熱烈討論,相互啟發,思考探索獲得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了問題的情境,增加了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7

一、學生基本情況

七年級學生都是剛入學的新生,剛步入國中,沒有生物知識的基礎.這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從學習情況來看,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比較普遍,應付學習,整體學習成績比較差;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二、教育教學目標:

(1)瞭解人類與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衞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5)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基本知識。

(6)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衞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7)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三、教育教學措施:

1、精心設計導語,通過生動的語言,藉助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2、做好演示實驗,完成學生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

3、把錄音、錄像、投影、幻燈、多煤體等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

4、在語言、板書和操作等方面達到規範、準確和熟練。

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要求,主要有:

(1)正確使用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2)培養學生收集、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設計實驗的能力。

四、教學設想:

1、鼓勵學生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2、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保證活動的落實,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4.上好探究活動課和課外活動課,讓學生把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5.對學生嚴格要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後認真複習,爭取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消化.佈置的作業及時認真完成。

6.每個單元測驗一次,隨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7.期末認真組織學生複習,爭取在期考中取得好成績。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識記文中字詞,瞭解作者的有關知識。

2.認真閲讀課文,瞭解文中所記葉聖陶先生的語文觀點。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對人物以小見大的刻畫方法。

4.學習葉聖陶先生待人寬、律己嚴的過人品性。

【教學重點】掌握本文以小見大、通過具體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寫人方法。

【教學難點】領會本文夾敍夾議、行文平易、內涵豐富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部分【課前預習】

一、人物介紹: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作家、編輯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説《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

張中行(1909-20__),河北香河河屯(今屬天津)人,學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隨筆集《負暄瑣話》等。

二、基礎知識梳理:

1、給劃線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草率( ) 生疏( ) 商酌 ( ) 懇切 ( )

( )pì如 朦朧( ) 累 zhuì( ) 拖tà( )

妥帖( ) 誨人不倦 ( )( ) 不恥下問 ( )

jū gōng jìn cuì( ) diān pèi liú lí( )

2、解釋下列詞語或句子。

商酌:

顛沛流離: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於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葉聖陶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文中找出一些事例説明。

2.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為文章劃分層次,每一層都寫了什麼內容?

第二部分【課文探究】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大家看我們語文課本封面的“語文”二字,知道是誰寫的嗎?它出自我們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之手。字體渾厚圓潤,氣概凜然,正如葉老先生的品格:寬厚待人,嚴於律己。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張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葉聖陶先生。

老師板書題目:葉聖陶先生二三事。

二、預習檢測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 (zhuó) 懇切 (kěn)

譬如(pì rú ) 朦朧 (lóng) 累贅( zhuì ) 拖沓 (tà)

妥帖(tuǒ tiē) 誨人不倦 (huì juàn) 不恥下問 (chǐ)

鞠躬盡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顛沛流離(diān pèi liú lí)

小結:請同學們注意以下重點詞語:譬如、朦朧、累贅、拖沓、顛沛流離

商酌:商量斟酌。

顛沛流離: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於我哉: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説,做到了哪些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要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要使別人事事行得通。

三、略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重點學習略讀。略讀側重觀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閲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閲讀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寫了葉聖陶先生哪幾方面的特點?

點撥:文章主要寫了葉聖陶先生兩方面的特點:寬厚待人,嚴以律己。

2.本文通過葉聖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現他的特點?

點撥:

為呂叔湘先生描文章標點。

親自和“我”謙虛懇切的商量脩潤課本的意見。

親自送客到大門外。 寬厚待人

及時給“我”回信表達悔恨和悲傷。

嚴格執行自己“寫話”的主張。

強調“簡潔”的文風。 嚴以律己

統一“做”和“作”的使用體例。

3、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為文章劃分層次。

點撥:

第一部分(第1段):葉老去世自己內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總寫葉聖陶先生的品德有過人之處。

第三部分(第3-5段):詳寫葉聖陶先生待人寬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詳寫葉聖陶先生律己嚴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談學習和仿效葉先生品德的思考。

4、作者眼中的葉聖陶先生是怎樣的形象?

點撥:作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的精神風貌。

第二課時

導入:

葉聖陶先生是中國文藝界、教育界的老前輩,他為人敦厚,彬彬有禮。著名詩人臧克家曾經説過:“温、良、恭、儉、讓這五個大字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我覺得葉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葉聖陶熱切的主張規範現代漢語包含規範的語法、修辭、詞彙、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最重要的是,葉聖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 他的雜誌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閲讀。所有的這些貢獻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上節課文,我們從總體上了解了葉老的德行以及在寫作方面的主張,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學習他在為人與為文方面的風範。

一、為人:(同學們,文中有哪些句子簡潔明瞭的體現了葉聖陶先生的德行品質,找出來讀一讀品一品,談談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葉先生的屋裏去,見葉先生伏案執筆改什麼,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標點。

“描”這個字的解釋為“依照原樣摹畫或重複地畫”,“描”與“改”不同,“改”是直接變換更改,這一個“描”字就能體現葉聖陶先生的嚴謹認真,絕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態度,同時也顯示了他對作者的尊重。

(2)其時他剛到北方來,跟家鄉人説蘇州話,跟其他地方人説南腔北調話。可是他寫文章堅決用普通話。

和不同的人説不同的話,能夠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隨和的品性,易於相處;但是在工作方面堅決用普通話,對比表現了先生的這種工作認真嚴謹的態度。

(3)普通話他生疏,於是不恥下問,讓我幫他脩潤。

作為一個頗有成就的大家,能夠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別人商討課本的脩潤,不厭其煩,足可見他的謙和以及一絲不苟的態度。

(4)他説:“不必客氣。這樣反而費事,直接改上。不限於語言,有什麼不妥都改。千萬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覺得不妥再改回來。”

語言描寫,表現了葉聖陶先生的直爽,對待工作的時候並不拘泥於情面,不厭其煩,努力工作--待人厚。

總結:從語言、動作這些描寫體現了葉聖陶先生的嚴謹認真,謙和誠懇的品質,足見其律己嚴和待人寬的德行。

二、為文

作者用什麼詞來表述葉聖陶先生的語文主張?這種風格具體講的是什麼?(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本文有這樣的“寫話”風格嗎?請舉例説説。

點撥:

“寫話”

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緻懇切,念,順口,聽,悦耳,説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重視“簡潔”。

三、理解寫法,把握形象。

文章所寫的都是關於葉聖陶先生的一些瑣事,請舉例並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點撥:這是因小見大的寫法,這些具體而細微的小事,表現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出示自己的疑難問題,請大家討論解決。

例如:

1.作者強調葉聖陶先生是單一的儒的目的是什麼?

強調葉聖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人之師表,併為寫他行為的單一作鋪墊。

2.文章開篇寫道“心裏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雙層的悲哀”的含義是什麼?

對葉老去世的悲哀,對失去這樣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也暗示了他與葉老的關係非比尋常。

五、學以致用,獲得啟發

文中,為了表明葉老在文風上追求“簡潔”,作者舉了“了”和“太”兩個例子。讀後,相信你也頗受啟發,那麼,請打開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無“累贅”之語,並進行修改。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9

一、目標與要求

1.理解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概念,能在圖形中辨認;

2.掌握對頂角相等的性質和它的推證過程;

3.通過在圖形中辨認對頂角和鄰補角,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二、重點

在較複雜的圖形中準確辨認對頂角和鄰補角;

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質和畫法;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與識別。

三、難點

在較複雜的圖形中準確辨認對頂角和鄰補角;

對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的理解;

對平行線本質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

能區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混合應用。

四、知識框架

五、知識點、概念總結

1.鄰補角: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鄰補角。

2.對頂角: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叫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像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

3.對頂角和鄰補角的關係

4.垂直:兩條直線、兩個平面相交,或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線: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

6.垂足:如果兩直線的夾角為直角,那麼就説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7.垂線性質

(1)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説成:垂線段最短。

(3)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8.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同位角:∠1與∠5像這樣具有相同位置關係的一對角叫做同位角。

內錯角:∠2與∠6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內錯角。

同旁內角:∠2與∠5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同旁內角。

9.平行:在平面上兩條直線、空間的兩個平面或空間的一條直線與一平面之間沒有任何公共點時,稱它們平行。

10.平行線: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11.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命題。

12.真命題:正確的命題,即如果命題的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

13.假命題:條件和結果相矛盾的命題是假命題。

14.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15.對應點:平移後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後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

16.定理與性質

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

17.垂線的性質: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18.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19.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20.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3:同旁內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1.命題的擴展

三種命題

(1)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逆命題。

(2)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條件的否定和結論的否定,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否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否命題。

(3)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結論的否定和條件的否定,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為逆否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逆否命題。

四種命題的相互關係

(1)四種命題的相互關係:原命題與逆命題互逆,否命題與原命題互否,原命題與逆否命題相互逆否,逆命題與否命題相互逆否,逆命題與逆否命題互否,逆否命題與否命題互逆。

(2)四種命題的真假關係:

兩個命題互為逆否命題,它們有相同的真假性。兩個命題為互逆命題或互否命題,它們的真假性沒有關係

命題之間的關係

(1)能夠判斷真假的陳述句叫做命題,正確的命題叫做真命題,錯誤的命題叫做假命題。

(2)“若p,則q”形式的命題中p叫做命題的條件,q叫做命題的結論。

(3)命題的分類:

A:原命題:一個命題的本身稱之為原命題,如:若x>1,則f(x)=(x-1)2單調遞增。

B:逆命題:將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顛倒的新命題,如:若f(x)=(x-1)2單調遞增,則x>1.

C:否命題:將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全否定的新命題,但不改變條件和結論的順序,

如:若x小於1,則f(x)=(x-1)2不單調遞增。

D:逆否命題:將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顛倒,然後再將條件和結論全否定的新命題,

如:若f(x)=(x-1)2不單調遞增,則x小於1.

(4)命題的否定

命題的否定是隻將命題的結論否定的新命題,這與否命題不同。

(5)4種命題及命題的否定的真假性關係

原命題和逆否命題等價,否命題和逆命題等價,命題的否定與原命題的真假性相反。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1)“若p,則q”為真命題,叫做由p推出q,記作p=>q,並且説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

(2)“若p,則q”為假命題,叫做由p推不出q,記作p≠>q,並且説p不是q的充分條件(或p是q的非充分條件),q不是p的必要條件(或q是p的非必要條件)。

充要條件

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記作p<=>q,並且説p是q的充分必要條件(或q是p的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使學生了解女真的興起和女真的統一;完顏阿骨打稱帝建金;金滅遼

和北宋;南宋的建立,岳飛抗金與宋金議和。通過對金與遼、金與宋關係

的學習和了解,認識到民族友好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正確認識

宋金議和對民族和平與發展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地認識和思考問

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岳飛事蹟的瞭解,感受他身上所體現的崇髙愛國熱情和高尚

的個人品質,學習從歷史人物身上吸取營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各民族

在不斷的交往中互相學習、互相融合,促進了他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岳飛抗金、如何正確看待宋金對峙

教學難點金對遼戰爭前後性質的變化及如何正確看待宋金對峙。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金、南寧、西夏對峙圖”、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二、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課件播放《滿江紅》的朗誦音頻,展示《滿江紅》全文,提

問:同學們從這首詞中能夠感受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岳飛為什麼會有

這樣的情感?

學生回答。教師過渡,導人新課:同學們都很好的從朗誦中感受到了

岳飛對敵人的痛恨和收復河山的決心,那麼《滿江紅》中提到的作戰雙方

是誰呢?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南宋和金。

三、講授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和長白山一帶,

過着遊牧漁獵的生活。

結合P37圖片《女真人像》和《相關史事》瞭解女真人的生產和生活

情況。

2. 遼宋時期,女真族受遼的控制和壓迫。

3.當時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顏部落逐漸兼併了許多部落。

11世紀末,完顏部落的首領阿骨打進一步完成了女真族各部的統一。從

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斷增強。12世紀初期,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把遼軍

打得節節敗退。

4.1115年,完顏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他就是金太

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軍政體制,頒行女真文字,

發展生產,勢力迅速壯大。

5.小結女真勃興的過程:生產發展—統一►抗遼—建立政權。

(二)金滅遼及北宋

1.正當女真崛起之時,遼和北宋的統治卻是危機重重,統治者腐敗無

能,人民不斷起義。當金軍攻佔了遼的一些地區後,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勢

力收復被遼佔領的失地,於是遣使與金聯繫,雙方訂立盟約,相約夾攻

遼朝。

2.北宋出兵伐遼,被遼軍打得大敗。而金軍卻勢如破竹,相繼攻佔遼

的都城和許多地區。1125年,遼被金滅亡。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課本P39《金、南宋、西夏對峙圖》,講述金滅遼的

過程。

引導學生閲讀課文後,啟發學生思考並回答:曾不可一世的遼為何會

走向滅亡?從遼的興亡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應該具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始終保持

奮發向上的精神。

3.金在與北宋聯兵攻遼的過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敗和軍事

上的無能,於是在滅遼後發動了對宋的戰爭。

4.面對金軍的強大攻勢,宋徽宗、宋欽宗無心抵抗,只想着妥協求和。

1127年,金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5.當遼、北宋的統治日趨腐朽時,生機勃勃的女真族是怎樣以摧枯拉

朽之勢,滅掉不可一世的遼,轉瞬又滅了北宋。

(1)討論:女真抗遼與金進攻遼、進攻北宋的戰爭性質是否一樣?為

什麼?請結合史實説明。

提示學生從目的、人民的態度得出女真抗遼是正義戰爭,女真攻遼、

攻北宋是非正義戰爭。

強調宋金戰爭、遼金戰爭屬於民族間的戰爭,如兄弟打架一般,不同

於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戰爭。

(2)引導學生小結:何為正義戰爭?何為非正義戰爭?

為反抗民族壓迫、奴役、掠奪,符合人民利益和社會要求的民族戰

爭 正義、進步戰爭;凡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對其他民族進行奴役與掠

奪、阻礙社會發展、違揹人民利益的戰爭——非正義、反動戰爭。

(三)南宋的偏安

1.北宋滅亡後,宋欽宗的弟弟趙構登上皇位,趙構就是宋高宗,後來

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2.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岳飛等抗金將

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

3.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並乘勝追擊,迫使金

軍後撤。在有望收復中原之時,宋高宗和權臣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危

及他們的統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飛班師,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

岳飛。

4. (1)教師提出問題:岳家軍打勝仗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自主探究後回答。

教師歸納:岳飛抗金是正義的,得到人民和北方義軍的支持;岳飛的

軍事指揮才能;岳家軍作戰勇敢、紀律嚴明。

(2)教師提供材料,提出問題:為什麼宋高宗和秦檜要殺害岳飛?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

教師歸納:宋高宗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不希望人民武裝在戰爭中發

展,同時擔心岳飛擁兵自重,不如趁着南宋勝利和金人講和。秦檜擔心嶽

飛繼續勝利,使得抵抗派得勢,自己地位不保,想殺掉岳飛得金人歡心„

5.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

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1)對宋金議和,可利用地圖讓學生明確雙方劃定的分界線,古代歷

史上大多數南北分裂以淮河為界。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對峙”是什麼意

思?就是並存相對而立之意,雙方敵對狀態並未解除,只是沒有大的戰

爭,反映了宋金雙方政治、軍事力量基本處於均衡狀態。

(2)從和議的內容來看,和議是平等的嗎?和議對宋而言,意味着什

麼?

(屈辱:稱臣、獻金、割地)雖然在紹興和議中宋很屈辱,但卻換來了

和平,獲得了一個較長時間的相對安定的和平局面,有利於生產的發展,

消極影響是加重了南宋人民的負擔,加劇了南宋政府的財政危機。

6.後來,金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南宋統治者滿足於現狀,偏安江

南一隅。

四、課堂小結

金朝是我國曆史上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權,他們在反抗壓迫中

強大,建立了政權,推翻遼朝。又發動了對北宋的戰爭,導致北宋的滅亡,

也即靖康之恥。南宋建立後,在抗金的過程中,湧現出以岳飛為代表的一

大批抗金名將,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至今值得我們學習。紹興和議,是建

立在南宋屈辱基礎上的和議,但是獲得了一個較長時間的相對安定的和

平局面。

【課後作業】

完成對應課時練習。

附:板書設計

1.女真族的崛起: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2.金滅遼及北宋:1115年,金滅遼;1125年,金滅北宋(靖康之變)

3.南宋的偏安:趙構建立南宋;岳飛抗金;宋金和議——計砝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1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瞭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

課程標準5-1:選擇衣食住行等的事例,瞭解到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狀況及其變化。

課程標準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説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課程標準6-3: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説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經過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現了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盛世景象。這正是課程標準4-2裏提出的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説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本課主要展現的是唐朝國家統一、安定,經濟繁榮發展,政治開明,文化發達,民族關係融洽,對外交流頻繁的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以及一個泱泱大國開放的大家風範。唐朝於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結束。前期處於繁榮階段,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本課時一方面用大量的圖片展示唐朝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及多姿的社會生活,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唐朝繁榮的印象。而這正是課程標準5-1裏提到的選擇衣食住行等事例,瞭解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狀況及其變化;另一方面又藴涵着出現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經濟的繁榮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唐朝躋身當時世界級的經濟大國。唐朝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處於世界的先進地位。尤其是唐朝農業生產工具的新發明曲轅犁和筒車,與課程標準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瞭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關係十分密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唐朝長安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值得後人引以自豪。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實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少數民族和周邊國家交流頻繁,使唐朝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中西交融。這正是課程標準6-3: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説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所要求的。通過本課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經濟的繁榮既是唐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直接結果,也與唐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有關。

(三)學生分析

(1)通過前面帝國新政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唐朝唐太宗貞觀之治,以及唐朝國家政治體制和科舉制的一些情況。有部分同學觀看過《貞觀長歌》等影視作品。這為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作為現在的國中學生,身居城市之中,對農業情況瞭解得較少,要想理解當時農具對農業生產的推動作用,以致使社會經濟出現繁榮局面,比較困難。

(3)學生不喜歡死氣沉沉、乾巴巴的歷史課,他們最想把歷史學活,能學以致用,能親身體會和參與,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歡樂的歷史課。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生能簡要敍述唐朝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開元盛世”及後期的“安史之亂”的大致歷史走向。

(2)學生通過對曲轅犁和筒車的學習,能理解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道理。

(3)在瞭解盛唐在農業、手工業、商業、對外交流、社會生活方面的具體表現的前提下,學生能夠各舉出具體的一到兩個例子。

2.能力、方法培養目標:

學生通過思考討論:“為什麼説武則天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你認為出現盛唐氣象的原因有哪些?”等問題,初步學會運用客觀、辯證的方法分析人物和歷史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唐朝經濟居當時世界的先進地位。從中體會到祖國的偉大,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造: 曲轅犁和筒車的創制;絲織業和陶瓷業的發達;長安商業的繁榮;社會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學難點:分析出現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學方式

以本課教學方法以創設情境法和任務驅動法為主,啟發法和討論法為輔。使學生在老師設置的情境中思考、討論問題,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活動中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七)教學用具

曲轅犁的實物模型,多媒體課件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佈置學生查找資源。瞭解曲轅犁的構造;收集唐朝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及多姿的社會生活的圖片。探究:為什麼在唐玄宗時期會出現唐朝會出現盛世景象?探究方向:農業生產情況,手工業狀況,商業繁榮狀況。

(二)新課導入部分

通過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的學習和理解導入本課。詩中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個縮影嗎?設問:杜甫此詩中所描寫的是歷史上哪個時期情況?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由詩中所描寫的內容,請你推斷當時社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詩中描寫的是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開元盛世不僅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還是中國古代社會鼎盛的時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盛唐氣象》。

設計意圖:通過杜甫的詩中所描寫的繁榮景象現象讓學生了解到歷史上唐玄宗創造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全盛時代──開元盛世。

(三)師生互動部分

1.唐朝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

(1)通過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導入新課後,老師出示三幅圖片,他們分別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繼續設問:當時是哪個皇帝在位?為什麼會在這個時期唐朝進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嗎?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唐玄宗所處“開元盛世”時代的知識掌握。而對唐朝進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則需要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唐太宗所作所為,還要學習本課所涉及武則天“貞觀遺風” 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對“貞觀之治”“貞觀遺風”到“開元盛世”這樣一個遞進發展有了初步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決非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與他前幾任的統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礎有關。

(2)探尋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設問:除了唐太宗、武則天的積累,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到開元盛世的出現還與當時的政局穩定、唐玄宗任用賢人和勵精圖治等分不開。

設問:出現《憶昔》詩中所描寫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景象出現與什麼有關?

設計意圖: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主要讓學生認識唐朝國勢強盛,百姓富庶,糧食產量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密不可分。從而引出兩個新出現的農具。

2.唐朝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

(1)曲轅犁與筒車

設問:筒車是幹什麼用的?它有什麼好處?

老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曲轅犁實物,讓學生回憶以前的農業生產工具,説説曲轅犁功用。老師一旁釋疑。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粗略講解筒車的功用,着重講解曲轅犁。通過實物認識曲轅犁並瞭解它的構造和用途。和過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對比,感受曲轅犁的優點:犁架小、便於迴轉,操作靈活性,既便於深耕,節省畜力。先進的生產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糧食產量增加、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活動一:時空連線 夢迴唐朝

現在北環衞視《盛唐氣象》專題報道組特派四組記者為大家就盛唐時期的農業做現場報道

● 畫面一:採訪正在河邊灌溉農田的農民

● 畫面二:採訪當地主管倉庫的官員

● 畫面三:採訪正在農田犁地的農民

● 畫面四:採訪當地主管户籍的官員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這個環節所模擬的情景讓學生回到唐朝,在剛才老師對唐朝開元盛世的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四個畫面中的某一個來反映盛世情景。學生在這個環節的活動中都圍繞一箇中心---盛世來設計,從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個方面的表現。

活動二:小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請閲讀學習P94~P95的相關內容後,合理設想斯科特到達唐朝後在衣、食、住、行方面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展示照片──這學期學校新來的外籍教師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來設計活動,創設情景。

創設情境:高薪急聘!!!

北環衞視《盛唐氣象》專題報道組唐朝都城長安城裏外國人很多,報道組與他們溝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譯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幣!你們覺得誰最適應?老師覺得這一個人比較適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變化”請同學們設想斯科特到達唐朝後衣、食、住、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聖誕節你最想要的禮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學校主持聖誕party。結合本課所學知識,請你寫一件最想讓他從唐朝帶給自己的聖誕禮物,並説説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用時比較長(從閲讀相關課文材料、思考禮物、書寫紙條、老師讀幸運學生紙條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鐘)規模大、參與學生人數多的活動,既可以使學生懷着興趣,帶着任務去有目的的、主動的閲讀課文中描寫唐朝盛世期間手工業、絲織品、瓷器、商業的繁榮這些內容,又避免了老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的聽這種乏味場面。活動首先從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外籍教師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視覺上一下就引起學生們的注意。第一個情境的設計斯科物來到唐朝開元年間,他會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發生變化:可能吃胡餅、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個情境的設計回老家將準備帶些什麼禮物,正好可以把書上的唐代的絲織品、唐三彩、珠寶等考慮進去。這兩個情境的設計很好地把書上的唐代的社會生活這個內容運用起來,把唐代的手工業特色反映出來,這些內容更好地説明了唐代社會經濟呈現繁榮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設計問題:安史之亂的時間:唐玄宗統治後期

叛亂將領:安祿山 史思明

影響:唐朝開始由盛轉衰

由老師從本節課所學大唐帝國的鼎盛,過渡到安史之亂唐朝開始由盛轉衰,此部分,老師略講。

4.你還有哪些疑惑?

老師接受現場學生的提問,出現個別解答不了的問題,可放到課後師生共同探究。

設計意圖:老師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能力,對可能暴露出來的認識誤區和存在問題,可以及時給予彌補和更正。

(四)課堂總結部分

一根主線:唐朝的繁榮 原因: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

政局穩定、任用賢人、勵精圖治

表現:農業(糧食產量增加、生產工具的改進)

手工業(絲織品、瓷器)

商業的繁榮(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社會生活(中西交融、胡漢交融)

安史之亂:時間:

叛亂將領:

影響:

設計意圖:梳理知識,鞏固所學。

附:板書設計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2

一、本學期的教學方法及措施:

1、根據七上期末考試情況,認真分析瞭解學生,開學後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擬訂短時間學習方案。

2、採用多種措施,充分利用多煤體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現在白板在班裏特別實用,學校領導要求每一節課都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生物,提高興趣。

3、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好實驗課,做好演示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課前教師要熟悉實驗操作,課上認真指導學生操作,使學生通過實驗來體驗探究過程,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也為會考實驗打定基礎。

4、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嚴格要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後認真複習總結,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馬上解決,爭取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消化,佈置的作業及時認真完成,提高課堂效率。

5、每一章測驗一次,隨時關注、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及時進行課後輔導,幫助落後生。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統一概況、隋初經濟繁榮的表現

2.瞭解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創建

3.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實現統一、開通大運河的條件以及科舉制的歷史影響

【學習重點】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的興起及影響

【學習難點】大運河開通的基本情況和運河地圖的內容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581年,楊堅建立 ,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 。

2. 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3.隋統一後,發展經濟,編訂 ,統一南北 和度量衡制度;加強 ,提高行政效率。

4.為了加強 ,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從 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 。

5.大運河以 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 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 科的創立,標誌着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7.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 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夠統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傳,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只是為了去揚州欣賞一種綺麗的瓊花,所以有人認為運河的開鑿對人民帶來的只有災難。你認為這種説法對嗎?談談你的看法。

三、練習鞏固

1.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開始於( )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2.隋煬帝乘“龍舟”從洛陽巡遊到揚州,要經過大運河的哪幾段( )

①通濟渠 ②永濟渠 ③邗溝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3.隋朝大運河的河段中,從洛陽到涿郡的一段是( )

A.通濟渠 B.永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4.魏晉時期,選拔官員的主要標準是( )

A.才能 B.財產 C.門第 D.民族

5.科舉制誕生時,統治者選拔人才的考試內容注重考察的是( )

A.儒家經書 B.學識

C.科技知識 D.風俗民情

6. 下列有關隋朝歷史的敍述,錯誤的是( )

A.隋朝的建立者是楊堅,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開鑿大運河

C.隋文帝時,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繁榮

D.隋朝的都城在長安

7.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皮日休《汴河懷古》

詩人讚頌的“此河”是哪項偉大的工程?該河開鑿時的皇帝是誰?

8.科舉制度的創立有什麼意義?

參考答案:

一、1.隋朝 隋文帝 2.589 3.户籍 幣制 中央集權 4.南北交通 605 5.洛陽 6.考試 進士 7.618

二、1.(1)南北經濟發展,北方民族大融合。(2)隋文帝勵精圖治,隋朝經濟和軍事力量迅速增強。(3)陳後主荒淫無道。(4)人民渴望統一。

2.不對。大運河的開通雖然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它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1.C 2.C 3.C 4.B 5.B 6.B

7.隋朝大運河。隋煬帝。

8.(1)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2)擴大了官吏選拔的範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3)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4

本學期我仍舊擔任七年級六班的班主任工作,依據學校政教處的德育工作計劃,特制訂我的班級工作計劃:

一、班級的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六班共有在籍生28人,女生14人,男生14人,住宿生11人,通勤生1人。通過一個學期的相處與教育,我的班級的學生的品格良好率為98%以上,大部分學生都能遵守《守則》、《規範》、校規校紀、班規班紀,作息制度,學生總體學風正,風氣濃,向心力強,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參與活動性的積極性高。但是班上13人來自獨生子女家庭,3人來自特殊家庭,因此學生的自制能力差,做事的自覺性不強,在班級勞動過程互相推委,而且,學生的整體的體育素質不高。

二、工作目標

1.加強學生的好習慣養成教育,促進良好的學風、班風和校風的形成。

加強文明禮貌養成教育,重點用《中國小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松江中學學生紀律衞生考評辦法》嚴格要求學生,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遵守紀律、講究衞生、勤奮學習的良好習慣。

2.加強法制紀律安全教育,確保在校學生安全無重大事故和違法犯罪。

利用早班會和班團會等時機,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用火用電安全、防震防才踩塌等事故的教育,加強學生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生。

3.構建好學校、社會、家庭這一強有力的德育橋樑。

經常性地與家長進行聯繫,通過電話訪談、請家長到校訪談、到學生家進行家訪等方式,在教育學生上與家長達成觀點一致,共同教育好學生。

三、主要工作及實施措施

1、日常行為規範管理細緻到位

要求每一位學生嚴格遵守校規校紀,讓良好的習慣內化為自身的素質,以良好的行為營造文明的校園環境。組織學生利用班會時間深入學習好習慣條例,切實抓實學生好習慣的培養。

2、加強班集體建設,每天由值日班長記錄班級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學生日常行為日量化管理。堅持一日三掃的衞生制度,重視培養學生衞生保持的好習慣。

3、加強對全體學生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一切陣地加強對學生的交通安全、飲食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和自我救治的能力。

4、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縣級以上、縣級以及學校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參與意識。

5、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所開展的與環保、衞生、美化等有關的公益勞動,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

6、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教育學生不在班級、走廊、室內外亂扔垃圾,並教育他們能夠隨手撿起地面上的垃圾,提高學生的美化校園環境的意識。

7、開好家長會。按照學校的規定,定期召開部分家長會議,或請個別學生的家長到校,從而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做好家訪工作,每個學年要對本班的學生家庭普訪一次,特殊學生不少於兩次家訪。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引導家長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引導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從而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8、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經常性地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個別或團體心理的輸導。

各月主要德育活動:

三月:學雷鋒、樹新風

活動內容活動負責人活動時間

1、學生儀容儀表檢查政教處、團委3、5

2、慶三、八節活動:為父母洗一次腳政教處3、8

3、學雷鋒實踐活動團委3、18

4、板報:學雷鋒、樹新風班主任3、14

5、“好習慣養成條例、德育知識”測試政教處、團委3、28

6、班會:新學期安全教育3、9

學習“好習慣養成條例”團委、班主任3、16

四月:法制宣傳

1、清明節掃墓活動團委4、4

2、法制宣傳月活動

①手抄報評比政教處、藝術組

②法就在身邊主題班會班主任4、13

3、清理校園周圍白色垃圾總務4、11

4、班容班貌檢查政教處4、9

5、板報:做守法中學生一年級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二年級團委、班主任

6、社會實踐活動---“法律知識宣傳”團委4、20

五月:愛國主義教育

1、美麗延邊我的家:演講比賽政教處、語文組5、14

2、感恩母親主題班會班主任5、12

3、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政教處5、18

4、趣味體育活動比賽團委、體育組5、28

5、慶“五四”徵文活動政教處、語文組5、7

6、板報:珍愛生命、健康成長班主任

7、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社區”5、20

六月:讀書活動月

1、讀書交流活動、讀書知識競賽政教處、語文組6、8

1、畢業典禮、文藝匯演政教處、團委、體育組6、22

3、禁毒日教育活動政教處6、20

4、開展校園之星評比活動政教處、團委6、15

5、板報:品味書香團委6、8

七月

1、做好本學期班主任量化考核,完成“優秀班級”評比

2、暑假活動安排(根據教育局要求)

3、社會實踐活動---“走進長白山”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5

1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從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個方面歸納唐朝前期經濟繁榮的表現;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實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關係;從積極開放和兼收幷蓄兩個角度瞭解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知道唐代詩歌和書畫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藝術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思考和概括盛唐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利用實物模型、地圖、圖片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通過詩歌瞭解幾位大詩人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這種政策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唐朝詩歌的瞭解,使學生認識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藝術極具特色,才華過人,而且熱愛祖國,關心民間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愛國情感,以此教育學生做人應當德才兼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唐與吐蕃交往的史實;光耀千古的詩壇。

教學難點:從藝術角度、歷史角度去理解、欣賞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中國詩詞大會》中關於唐詩的視頻。

《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温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而這其中,唐詩作為中國古詩詞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廣。唐朝作為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詩歌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將進酒》《望嶽》《琵琶行》朗朗上口;詩人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貫耳。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詩歌盛世,而迄今為止流傳下來的近五萬首唐詩,也足以帶我們領略那氣勢恢宏的盛唐氣象。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經濟的繁榮

1.史料解讀。

2.根據材料中的圖片並結合教材,老師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概括唐朝經濟發展的表現。

答案提示:(1)農業: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業:紡織業品種繁多,蜀錦冠於全國;陶瓷器生產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窯、邢窯、唐三彩。

(3)商業:商業十分繁榮,水陸交通發達,貿易往來頻繁;長安城規模宏偉,佈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繁榮,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

目標導學二:唐蕃關係

1.史料解讀。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區,流傳着一首讚美文成公主的詩歌: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烏廷玉《隋唐史話》

2.教師講述:吐蕃族的基本概況。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讀圖並結合教材,要求學生概括松贊干布的情況。

答案提示: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的各個部落,定都邏些,實行了一系列發展生產、改革制度的措施。他還仰慕中原文化。

4.讀材料三和課本知識,老師引導學生説出文成公主遠嫁的情況及其影響。

答案提示:(1)情況:唐太宗時期,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曆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

(2)影響: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5.讀教材,老師引導學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現。

答案提示:(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

(2)表現:①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雜居、通婚,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職由少數民族人士擔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關係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

目標導學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1.圖片展示。

2.提出問題:結合圖片和課本知識,説説唐朝社會風氣的特點。

答案提示:當時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社會風氣兼容幷包,人們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

目標導學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1.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畫像。

2.分組討論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主要描寫哪些方面的內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脱俗的風骨。(2)杜甫的很多詩作反映了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抒發悲憤悽婉之情。(3)白居易的詩直面社會現實,揭示了統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史料解讀。

材料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杜甫《憶昔》

材料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學生分組朗誦材料中的詩句並討論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有哪些特點。

答案提示:(1)李白的詩飄逸灑脱,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2)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聖”。(3)白居易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婦孺都會吟誦,深受大眾歡迎。

5.填寫唐朝書法和繪畫大家的基本概況簡表。

藝術家 代表作 作品特點

顏真卿 《顏氏家廟碑》 端正勁美,雄渾敦厚

柳公權 《金剛經碑》 方折峻麗,筆力勁健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 形態各異,神形兼備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落筆雄勁,風格奔放

三、課堂總結

我們今天瞭解了唐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學習了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係,尤其是與吐蕃的關係,認識到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於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繁榮。還了解了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和多彩的文學藝術。

唐朝時期,我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説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們應該發揚中華民族的勤勞刻苦和認真鑽研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3 板書設計

4 教學反思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起引導作用,在學生提問、回答過程中,適時、合理引導。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6

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

1.元朝的基本情況:元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與漢唐時期有哪些拓展:超越漢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和東北廣大地區,中國台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範圍之內。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元朝建立後,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2.行省制度的基本內容。

(1)中央—中書省—全國最高行政機構—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御史台負責監察事務。

(2)地方—行中書省(行省或省)—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轄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目的: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統治者根據各地情況,彩玉因地制宜的方式。

(一)中國台灣

(1)措施: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2)影響: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中國台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二)西藏

(1)措施: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朝廷還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徵收賦税,屯駐軍隊。

(2)影響: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拓展:

1.元朝在我國曆史上貢獻:①元朝的統一,結束了北宋以來幾個政權並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遼闊。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③元政府設有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駐紮軍隊,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⑤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2.從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角度,説一説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結束了唐末以來分裂割據和幾個證券病例的政治局面,為以後各個朝代保持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體確定了中國後來疆域的輪廓,極大地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案 篇17

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它各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着主導作用。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能順利完成由國小到國中的過渡,並很快適應中學生活。

二、工作目標

結合學校及政教處的工作計劃,爭創有特色的班集體。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潛能。緊抓學生思想工作不放,緊抓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不放,要求學生在學好做人的前提下,提高成績。

三、方法措施

根據我班特點,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樹理想、轉變學習態度:把“要學習”轉變為“我要學”。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七年級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階段,只有重視其學習過程,才可能實現理想,轉變學習態度,明確努力方向。

(二)鼓舞學生樹立信心: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信心,戰勝困難。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班主任要關心學生各科的均衡發展,引導他們不斷加強薄弱學科,不要出現偏科現象。班主任應顧全大局,同科任老師配合。監督學生多下功夫,並要求學生各科兼顧,不放棄任何一科,形成一種以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強強聯手、協同作戰、齊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

(四)加強班級管理,注意常規。一切從細節入手,不放棄常規管理,讓學生全面發展。

(五)嚴抓紀律,並做好思想工作。對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多談心,及時鼓勵,讓其不擾亂課堂的前提下,盡力學,不放棄。對優生會需要多關心和鼓勵,調節心態,以競爭精神去拼搏,拋開一切雜念。力求:強科爭優勢、弱科保底線。

( 六)加強與家長聯繫。出現問題好及時溝通,共商對策,使其達到齊抓共管。

總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管理,因材施教,提高我們的德育教育的管理水平,這樣才能培養出二十一世紀有用之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xi/3d9j4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