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期工作計劃 >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精選23篇)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精選23篇)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

一、複習內容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精選23篇)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為“天氣”單元、“溶解”單元、“聲音”單元和“我們的身體”單元,複習時我將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分為三大塊,即科學概念、科學實驗和簡答題,讓學生對本學期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能達到融會貫通。

天氣單元

(一)科學概念:

1、天氣特徵主要包括雲量、降水、風和氣温。天氣是不斷變化着的,天氣變化時可以觀測和預測的。

2、温度是“天氣日曆”中重要的記錄數據。一天中清晨温度最低,下午的温度最高。

3、風向標是測量風向的儀器,箭頭指向風吹來的方向。風有力量。風力等級表中把風分為13個等級。

4、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裝置,“雨量等級表”。

5、不同的雲預示着即將來臨的不同天氣,雲量的多少是區分晴天、多雲和陰天的標準。雲分為積雲、層雲、捲雲。

(二)科學實驗:

1、室內外温度的測量與比較。

2、小組製作一份天氣日曆,以後進行一個月的天氣觀測並作記錄。

(三)簡答題:

1、能用網狀圖表示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2、會用不同圖標表示的天氣。

3、用箭頭標出風的方向。

4、會統計天氣信息,並能夠分析數據。

溶解單元

(一)科學概念:

1、溶解的特徵:溶解是指物質均勻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不能用過濾或沉澱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2、通過攪拌、切碎、加熱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3、食鹽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並不能無限量地溶解下去。

4、用蒸發的方法可以分離出溶解在水中的鹽,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中。

5、溶解現象發生在液體與固體之間,還發生在液體與液體以及液體與氣體之間。如水裏的動植物就呼吸溶解在水裏的空氣。

(二)科學實驗:

1、過濾實驗:要點:需要材料:鐵架台、漏斗、濾紙、燒杯。

2、怎樣加快溶解?要點:對比實驗。記清楚哪些條件相同,哪些不同。

3、液體與氣體的溶解。要點:研究計劃。

4、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

5、分離食鹽與水的`實驗。

(三)簡答題:

1、麪粉溶解了嗎?(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所以沒有溶解。)

2、海水怎麼變成鹽?

聲音單元

(一)科學概念:

1、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可以藉助其他物體的變化觀察到物體的振動。人靠聲帶振動發出聲音。

2、物體振動的幅度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聲音是可以被控制的,在許多場合和環境,我們應當控制自己發出的聲音。

3、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了聲音的高低,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利用這一原理我們可以自己製造小樂器。

4、聲音以波的形成傳播的,它能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

5、人的耳朵有一個膜,當聲音碰到它時它會振動;耳朵和大腦會把這些振動轉換成聲音的感覺。

(二)科學實驗:

1、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的實驗。

2、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

3、控制發聲罐的聲音。變響的方法。變輕的方法。

(三)簡答題:

1、土電話和聽診器分別是利用什麼來傳播聲音的?棉線、膠管。

2、人們控制噪聲的方法?

我們的身體

(一)科學概念:

1、人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生命活動時,保個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2、人體外觀可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四部分。

3、身體的肢體運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會涉及不同的骨骼、關節和肌肉。

4、人的呼吸實際上是進行着氣體的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知道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氣管、支氣管、肺、橫膈膜。

5、伴隨身體運動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氣,心跳也逐漸加快,以便輸送出更多的血液。

6、經常運動,心臟會變得強壯,肺活量增大,能為身體提供更充足的氧氣。

7、人體運動需要的能量來自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

8、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食物被食管運輸到胃裏,在胃裏被進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腸被吸收。

9、口腔是食物消化開始的地方,是由牙齒、舌頭、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齒按形狀給牙齒分類,可分為門齒(8個)、犬齒(4個)、臼齒(20個)

(二)科學實驗:用簡單的文字和圖示描述人體的器官的協同關係。

(三)簡答題:

1、為什麼我們運動後每分鐘呼吸次數會增加?

2、為什麼我們運動後每分鐘心跳次數會增加?寫出運動對我們身體的一些好處。

3、舉例説明人體各器官之間存在的聯繫。

二、複習措施

(1)組織學生進行全面複習每個單元的知識,重點攻克教學重點和難點。

(2)採用多種複習方法,比如,師生問答;學生互問互答;利用多媒體呈現科學實驗等。

(3)以優幫差,加強督促與輔導,使每一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利用多媒體呈現期末模擬試卷,學生作答。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2

一、基本情況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素養得到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學生的科學精神得到培養,能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答一些淺顯的實際問題,但學生間發展不大平衡,部分學生學習熱情欠佳,“三動”能力較弱。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新課程標準為準繩,以教材為載體,全面系統地複習鞏固國小階段的科學課程知識,重點複習六年級上下兩冊的內容,鞏固觀察、操作實驗的成果,認真做好評價本學期自擬的要點,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分學習小組時注重優差搭配,特別注重輔差,適時進行評價,努力提高複習效率。

三、目標要求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科學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欣賞自然、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本次複習具體分為“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環境和我們”四大板塊。通過三份試卷體現,便於學生整體有序把握科學知識。

四、方法措施

1、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

2、認真上好複習課,提高複習效率,精讀精煉,加強小組自主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3、對平時缺課未作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4、加強複習間的過程評價,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面和諧發展。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新課程標準為準繩,以教材為依據,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根據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複習,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實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複習,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分學習小組時注重優差搭配,特別注重輔差,適時進行評價,最終使好、中、差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複習總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理解課本上的科學知識。

2、通過複習與練習,使學生融會貫通知識點,學會用科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3、查缺補漏,同時學會做題方法。

4、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做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

學困生:通過科學的複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中等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

優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科學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欣賞自然、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複習內容及重難點:

本教材安排了五個單元的內容,分別是《蠶》、《鳳仙花》、《衣服是什麼做的》、《石頭與房子》《電》。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複習重難點:

1、通過對鳳仙花的學習,知道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植物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2、通過對蠶的學習,知道動物的生長過程,以及不同生長過程的特點,瞭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生長過程(包括人)。

3、學習知道衣服與布料的知識,能解答生活中的科學問題。

4、學習觀察石頭的特點,明確我們生活中的建築材料。

5、懂得安全用電的知識,會畫簡單的線路圖。

四、複習方法及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教師要特別關愛。

2、採取靈活多樣的複習方式,增加學生對複習內容的興趣,正規地、系統地引導學生複習科學知識。

3、着重進行感觀訓練,讓學生學會有目的、按順序地複習。複習內容以實驗課培養的動手技能為主,鍛鍊他們對知識的應用,從而鞏固所學習的新舊知識。

4、由於學生有兩極分化現象,再加上學習任務重有些學生對科學課的重視相當不夠。對他們的複習應因材施教,做好系統觀察和定量觀察的指導,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們的動手操作相結合,並讓學生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能説出理由都給予肯定,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動力。

五、複習時間安排:

《鳳仙花》

1課時

《蠶》

1課時

《衣服是什麼做的》

1課時

《石頭與房子》

1課時

《電》

1課時

綜合練習

2課時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單元,“天氣、溶解、聲音、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

天氣單元一共設計了7課,第一階段1和2課,學生將瞭解人們通常從雲量、降水量、風和氣温這四個方面來描述天氣,第二階段3~6課,學生將分別觀察、討論、測量和記錄四種天氣特徵的數據。第三階段7 課,分析和總結已經收集到的數據,形成天氣單元學習以來對當地天氣概括性地認識。

溶解單元從觀察食鹽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到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中去。通過觀察、比較幾種物質在水中的變化,形成關於“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並進一步研究學生可能會提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是什麼因素在影響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溶解了的食鹽還能分離出來嗎?引導學生圍繞着溶解這一主題,逐步深入地開展觀察研究活動。

聲音這一單元,學生不僅能找到他們關於聲音問題的答案,而且會對他們的不斷髮現感到驕傲。隨着學生用不同的裝置做實驗並發現他們聽到的聲音和他們能觀察到的現象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理解會得到持續加強。

我們的身體這個單元包括7部分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們提供了認識自己身體結構和功能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意識到身體的各種活動都需要各個系統的協調運作,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彙總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具體內容見單元計劃)

三、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四、學生素質的要求:

1、環保教育:

通過對“溶解”、“聲音”、“天氣”、“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積極探求新知和仔細、科學的態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倡導人人蔘加環境保護。

2、心理素質

① 合作、平等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形式,開發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②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儘量分解難點,通過學習能看得懂,學得會,並比較輕鬆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讓他們建立自信心。

③激發興趣,大膽地探索: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探索活動的愉悦情境,耐心啟發誘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④及時評價、適時引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耐心地矯正,堅持表揚鼓勵為主,特別是對成績處於中下游的學生給予及時表揚、肯定,使他們發言踴躍,課堂活躍。

五、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注意到天氣在影響着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對天氣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聽家長、天氣預報對天氣的描述。對於天氣,學生也會有一大堆疑問:下雨時為什麼會打雷?為什麼一天中有時冷,有時熱?

四年級學生對於溶解是有一定認識的,如把少量糖或鹽放在水裏,就會慢慢化掉,類似這樣的現象,學生們都見過,甚至親手做過。一部分學生也聽説過“溶解”一詞,甚至已經在生活中使用它,但還不能準確地説清楚究竟什麼是溶解,還不能準確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溶解。

四年級的學生他們能感受到聲音,並能提出很多關於聲音的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播的?聲音為什麼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強?、聲音這一單元共7個課時,裏面的一系列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上述問題以及他們可能還會問到的一些聲音問題的答案。

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對象,而當我們引導學生對身體關注的時候,熟悉的身體活動與陌生的身體結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非常熟悉的身體一下子變得陌生了。平時習以為常的現象變成了問題接踵而來,學生對於自己身體的研究可能就在這樣的狀況下展開了。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課前教師、學生要充分做好器材、材料的準備工作。

2、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指導本冊書中的實驗。

3、注重學生對觀察、實驗中的現象、結論的表述。

4、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5、科學地分工、協作,互幫互學,成立科學學習小組。

七、課時安排:每週兩課時,每課一課時。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4

一、課標要求: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五個班,每班四十多人,他們的年齡大多數在13歲左右,是一羣活潑、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雖然村籍不同,但是他們卻關係融洽,團結一致,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思想方面:本班這些同學天真伶俐,品德良好,樂於助人,能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多數學生有強烈的進取心。總體上,從上學期成績分析看,成績較理想但還需繼續努力,本學期要因材施教,分別對待。對於自己認為聰明得很,平時懶讀、懶寫、懶做題,成績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的學生,可以引導多自學,自己悟出道理,小組展開討論,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説教會更有效。對於基礎很差、幹勁更差,上課不遵守紀律,作業叮囑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個同學,更要認真對待,發現他們思想、學習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與家長聯繫溝通,與優生結對子,力爭使他們成為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

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個學期,要繼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教材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微小世界”“環境和我們”“宇宙”以及“信息”等五個單元。

本冊教材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遵循兒童心理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大多是常見兒童感興趣的,能夠親自進行觀察實驗操作的,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和社會實際的聯繫,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有利於教師安排教學和改進教學,學生學得積極愉快,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能力,教科書注意本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縱向聯繫與其他各門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繫,可以使知識之間的銜接,分工配合得到加強。其次選擇內容大多是兒童能夠親自進行觀察實驗和操作的,在兒童接受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儘可能聯繫生活、生產社會實際,以便學生理解鞏固和遷移所學的知識。

四、教學目標要求:

1、以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2、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將學生的學習建立在他們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3、系統地學習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個領域的科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拓展與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

五、教材重點、難點分析:

1、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培養學生預測收和收集證據的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並強調應用於日常生活。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5

一、指導思想

圍繞“創和諧、保平安、求質量、促發展”的學校工作主線,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特色意識、課程意識、學習意識、創新意識,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優化管理為手段,積極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不斷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全面推進我校的素質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

以更新科學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優化科學課堂教學為重點,以提高科學師資整體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培養習慣、激發興趣為目標,以務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嚴格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切實解決科學教學中的新問題,開創我校科學教育工作新局面,使每一位學生能力有所提高,使每一位教師整體素質都取得很好的發展。

二、基本情況

1、科學組有一位專職教師、四位兼職老師,全組教師責任心強,工作認真,樂於鑽研教材。組內教師能積極交流討論。能認真備課,深入學生,課前準備比較充分,積極籌備各種實驗器材,教學中能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利用有效資源,對學生興趣愛好進行培養。每位教師能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經常互相學習,重視對新理念、新課標的學習和鑽研。

2、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三、工作目標

1、加強學習,推進課改實驗成果,繼續保持科學教學質量的地位。

2、加強進修,提高教學業務水平,樹優秀教師形象。

3、糾正學生的偏科思想,轉變只重視語、數、外觀念,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科學素養,要學生像科學家一樣重視科學學習,要學生有一定的科學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積累經驗。

5、用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實驗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開展各類興趣小組活動,以點帶面,讓80%的學生進入科學興趣小組。

6、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製作活動,組織四、五、六年級學生結合科學課程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指導學生做好觀察、實驗和記錄,撰寫好課題報告,開展“科學記錄”比賽,提高學生科學實踐能力。

四、具體任務

1、配合我校科學課改建設,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研究,努力轉變教學觀念與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讓本組教師成為一支思想素質上乘、業務素質過硬,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隊伍。

2、在科學學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質教育,學習先進教學技術,開展教科研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加強科學課堂改革力度,積極開展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方法,讓學生想學、會學、樂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1、認真組織科學教師學習學校制定的工作計劃,領會精神,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人才觀,大膽創新,與時俱進,進一步強化發展意識、改革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樹立現代化的、開放式的教學理念。

2、加強師德師風學習,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係。

3、加強理論學習,要求每位教師都會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工作,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組織教師聯繫課改實際提出自己想法和建議,開展交流討論,紮實有效地開展好科學教研、教改活動。

六、抓好教學常規,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繼續開展“課例研討活動”,認真執行“集體備課”的校本制度,紮實有效地進行好課例研討和集體備課,各年級備課組長鬚定好中心發言人,做到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地抓好此項工作,各備課組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共同切磋,達到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2、各備課組教師應提前一週備好課,每週教研活動時間共同交流、研討,寫好補充教學意見,並要及時寫好教學後記,並及時上交檢查。

3、重視作業的佈置,應做到作業量適當,質量高,難易比例恰當。堅持每天做1道科學開放題,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作業批改要做到及時、認真、規範,對學生做的作業分析反思,對做錯的習題儘可能讓他(她)及時訂正。

4、強化質量意識,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對學困生要有更多的關愛和耐心,記錄每次單元成績,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花大力氣搞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學期末,教導處將對輔差效果好的教師進行獎勵。

5、加強畢業班的教學督查,實行每月一考制度,平行班共同批卷,互相研討,認真分析,及時整改,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6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主要以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作為教材的主線,根據探究過程依次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分析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等六組,稱為“探究過程能力”,在強調培養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探究活動的選擇上,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動手動腦、親身實踐;強調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開設“問題銀行”,使學生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科學品質;配有“小科學家記錄本”,培養學生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在表現形式上,充分考慮國小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規律,利用遊戲、卡通、故事、童話、謎語、詩歌、連環畫、科幻作品等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特別是重視滲透環境教育的思想,使學生從小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六年級上冊包括五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第二單元:讓生活充滿陽光;第三單元:大家動手做樂器;第四單元:登上健康快車;第五單元:我們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二、教學目標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習慣較差,第一節課便主動坦言從來都不喜歡科學。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習慣於被老師牽着走,很少主動去觀察身邊的一節並去產生疑問並思考或實驗從而獲取知識更不用説在生活中靈活運用了。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_,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郊區科學課堂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為指導思想,根據學校的發展大計和教科研的工作要點,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ァM時結合科學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精神ィ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於探索、創造性的開展科學教學工作,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從而使我校的科學教學有進一步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調查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6、能查閲資料,瞭解有關的問題。

7.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三、教學措施:

為了較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針對我們學校學生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科學學科存在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突破教材難點,解決重點,結合現在三四年級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措施:

(一)教學工作方面: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4、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課堂常規有序:課本、筆記本準備好擺放在書桌上,鈴停準時上(下)課,互不侵佔時間。

7、課堂中隨時提問評價給分:加分內容(發言、傾聽、猜想、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合理的建議、創新的設計等),進行及時評價反饋,讓學生即時掌握自己的平時情況。

8、實驗實行評分考核:為了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實行小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輪流制,實驗記錄考核制.

9、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並且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或幾個生活問題,真正實現科學的生活化。

10、實行課課內容當堂理解掌握,下節課提問打分制度,單元一練一測驗的模式,課堂作業,及時批改,讓學生養成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而且作業也實施評定。

(二)教師成長方面:

1、認真參加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促使自己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認真參加《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經常進行科學研究,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三)科學特色活動

1、科學幻想畫:

活動目的: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活動內容:低年級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2、明天小小科學家:

活動目的: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8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三年級以及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由於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熱與我們的生活》、《春夏星空》、《光與我們的生活》、《生物與環境》、《太陽地球和月亮》、《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熱與我們的生活》單元以“熱”為載體,展開觀察、對比實驗等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熱在不同物質中傳遞的方法,驗證太陽能熱水器所選用的材料、擺放的位置與熱的關係,探究棉被等常用的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揭開了温度計的構造原理,探究物體熱漲冷縮的祕密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春夏星空》單元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典型的春夏星座,掌握觀測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光與我們的生活》單元以光為主題,研究了光的傳播、發射、折射、色散、合成及光與我們的生活的兩面性關係,呈現了知識的系統性。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學生熟悉的動植物的生活環境為切入點,通過查資料、觀察、實驗探究、蒐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事實,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都有影響,知道食物鏈、事物網的含義,理解為什麼要保持生態平衡及生物防治的含義,瞭解我國的珍稀動植物資源並知道如何保護生態平衡。讓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太陽地球和月亮》單元是國小生較全面的認識、瞭解、探究地球的起始單元,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研究與實踐》單元選用與本冊研究密切相關的“太陽能”、“月相”、“動植物”知識,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科學知識,讓學生走入社會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問題,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2、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瞭解熱總是從高温物體傳向低温物體;知道温度計是根據液體熱漲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知道春夏季節的代表星座;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享受。

3、瞭解光的傳播現象,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知道光是有顏色的,瞭解日光的色散現象;知道凸透鏡成像的原理。

4、知道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事實,瞭解植物適應環境的特性;瞭解我國的珍稀動植物資源,知道如何保護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平衡並開展保護珍稀動植物的活動。

5、認識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特點,知道晝夜、四季的形成原因;認識太陽、地球和月亮三個天體的運動關係及相互影響,建立空間觀念。

6、瞭解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與使用情況,知道月相的變化過程;認識常見的動植物;瞭解春天與夏天裏動植物的生活習性。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科學教材,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把握教材的精髓,爭取吃透每一節教材。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在教學中注重創新性學習方法的培養,促進學生不斷地改進自己原有的學習方法,理解掌握學習知識地各種方法和手段。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讓學生樹立學好科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7、增加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五、課時安排及進度: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9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已經比較適應,每一項規章制度對於他們來説也是比較熟悉的。但是他們正處在由低年級向高年級轉化的階段,許多地方還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並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1、充分利用班隊會及晨會的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並對錶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2、在國小德育工作中重點説明合理利用升旗儀式、班班會,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3、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如:對於學生的書寫讀的姿勢,我將採用誰的小樹長得最直的活動進行監督,並在課堂上隨時提醒與幫助。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0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四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後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認識和分析

《標準》明確指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標誌着,國小科學課程在培養目標、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方面都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三、教學要求

本冊的教學內容主要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這四個單元組成。

1.“植物”這個單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和樹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蒐集樹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大樹和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構成、葉脈、葉柄等多方面的知識。

2.“動物”單元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繫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己的認識。

3.“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對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從材料角度進行分類。總結木頭、紙、金屬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質。

4.“水和空氣”單元學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瓶子、臉盤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關於水的資料,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通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分各種溶液並比較溶液的.多少。

通過本冊的學習,將重點發展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進行持續、細緻、有聯繫的兩兩對比觀察的能力;多次重複,進行簡單對比實驗的能力;綜合運用觀察和實驗所得證據,經過思維加工並嘗試進行解釋的能力。在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學生能認識到,將觀察和實驗結果用於科學討論和解釋,更具有説服力;探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有必要重複實驗;運用工具會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獲得事實。

四、具體措施

1.鑽研課程標準、教材,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提高課程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程潛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時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

2.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本身深層次的理解,善於把各種目標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

3.培養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四動”能力。並選擇學生樂於探究的事物作為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用學生易於理解的表達方式,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採用圖文並茂且富有動感的電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益。

4.加強注重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在輔導後進生立足於課堂,併為他們多提供實驗的機會,促使他們去動腦、去學習、去練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自己在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5.要拓寬學生知識面,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利用時間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同時增加學生親歷活動,使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真正地動手動腦學科學。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幼兒園三年的學習和家長平時的指導,總的來説,已經具有的一定的科學常識,雖然這些科學常識非常少,而且是理論上的,但這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畢竟學生們的頭腦中不是一片空白。並且,一年級的學生初入國小課堂,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這對於學習一門新課程是有所幫助的。但是,一年級的學生們剛剛進入一年級,還沒有褪去幼兒園的一些特性,如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興趣不能持久,自我約束力不強,對科學這門課程的認識不足等等,這些都會成為上好科學課的不利因素,進因而會影響整個科學教學質量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作為一名國小一年級的科學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國小一年級新生的.這一特點,多動腦,多引導,多激勵,抓住學生的興趣,從直接豐富的感官入手,讓學生感到科學課的樂趣,從而愛上科學這門課程。

二、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指示,適應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引導少年兒童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培養少年兒童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努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

三、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由“走進科學”,“用感官觀察”,“用大腦思考”,“用雙手創造”四個單元和一個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五部分組成。“走進科學”單元,將引領學生認識自己身邊的各種各樣的科學,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觀察科學。“用感官觀察”,“用大腦思考”,“用雙手創造”會告訴你做科學的奧祕,知道科學的發展,帶來生活的改變;懂得用雙手創造,樂於創新,造福世界。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會讓你有機會做一輛氣球動力小車,過一把DIY的癮。教材的編寫體現了以下幾個理念:

1、以學生的發展為教材編寫的宗旨。

2、以科學的世界觀作為整冊教材的組織線索。

3、強化對科學探究和工程實踐的指導。

4、強調學習活動的多樣性和學習資源的全配套。

5、重視科學史的學習。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領學生認識自己身邊的各種各樣的科學,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觀察科學,學生在親身觀察和動手測量中,感知物體有大小及形狀的不同。認識一些測量工具,體驗不同工具的測量方法以及準確性,讓學生學會運用感官獲取事實證據,區分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瞭解人造物。

五、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2、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3、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4、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6、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祕,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七、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知道身邊常見科學實物,瞭解它們的簡單分類以及用途。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科學的力量。

2、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認識生活中常用的尺子、體温計、温度計、捲尺、卡尺等不同的測量工具,初步瞭解它們的測量方法。

八、教學難點:

1、學習製作測量紙袋,學習用測量紙帶來測量物體的長度,以及畫圖。

2、培養學生在科學實踐活動中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3、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以及和同學合作交流的習慣。

九、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創設科學探究的情景,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課程和校本資源,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充分運用教具、現代媒體、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2

一、輔導思想:

以培育小孩子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議讓孩子親身閲歷以探求為主的學習活動,培育他們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開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瞭解,使他們學會探求解決問題的戰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日子打好基礎。

二、全體感知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熱”、“改變的氣候”、“振動的聲響”、三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孩子閲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求活動,使他們取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瞭解,增進科學探求的能力。

“熱”單元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本單元首要是從孩子的日子經歷下手,經過對一些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然後組織一系列有趣而又意義的探求活動,讓孩子意識到日子中處處有科學,並進一步激發孩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愛好和樂趣。本單元是由“冷和熱”、“温度計”、“熱往哪裏傳”“熱對物質狀況的影響”5部分13個活動組成。

氣候的調查與丈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改變開端,對構成氣候的四個根本要素別離進行觀測。其中包含雲量的調查和測定、雨量的調查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調查和測定以及氣温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含測驗記載各種氣候情況,調查生物預告氣候的行為以及學習取得氣候信息的多種辦法。

對聲響的探求從傾聽周圍的聲響開端,經過對發聲物體的調查和試驗,研究和討論聲響是怎樣發生的、聲響是怎樣傳播的,以及怎麼控制物體宣佈的'聲響。在這一單元結尾規劃的“製作咱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孩子自由選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宣佈不同音調的小樂器,並測驗着奏出簡略的樂曲。

這些活動的教育意義和價值是多方面的。咱們在新學期的教育中需求特別重視的是這些活動在科學探求方面臨教育提出的新方針。

1、要求孩子進步調查的精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調查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觸及物質的量。而在四年級的的活動規劃中,不只要求孩子更為精確和細緻地調查物體,而且在許多情況下,要求運用丈量的辦法,並挑選恰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繪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温、氣候、聲響的高低一級。

2、要求孩子不只重視收集和了解現實,而且要學會對現實進行簡略的加工、收拾、籠統和歸納。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孩子科學探求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調查和收集現實上只是探求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現實進行加工、收拾、籠統和歸納,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求活動的全部。

孩子科學探求能力的進步,以及對科學探求的瞭解是漸進的,需求咱們引領他們閲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求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取得開展。在新學期的教育中,希望教師們勇於探索,堆集更多的經歷,將以探求為核心的國小科學教育進步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教育方針:

經過學習,使孩子: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粗淺的科學常識,並能音樂於日常日子,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日子習慣

2、瞭解科學探求的進程和辦法,測驗於科學探求活動,逐漸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堅持和開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斗膽相信、着重證據、敢於從頭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接近自然、賞識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維護,關懷科技的寫開展。

四、學情剖析:

1、全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孩子全體學習比較仔細,但缺少靈活性。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呆板常識,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常識並在日子中靈活運用常識。因而孩子對基礎常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瞭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常識、經歷:孩子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少,科學探求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育,使孩子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觸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教師及時、周到的輔導,使孩子沒能很好地在調查、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常識、開展能力、培育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剖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詳細形象的物體,而咱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孩子的的日子,強調用符合小孩子年紀特色的辦法學習科學,孩子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愛好。

五、德育方針:

1、經過調查試驗等教育活動,培育孩子仔細、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協作不怕困難等各方面的科學態度。

2、經過氣候改變,向孩子進行看圖聽懂氣候改變常識。

六、教育重難點

1、歸納、歸納同類物體的一起特徵,並建立開始概念。

2、歸納、歸納同類物體的一起點,發現其中規則。

七、根本辦法:

1、把科學課程的總方針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孩子科學學習特色,順水推舟;

3、用五光十色的親歷活動充實教育進程;

4、讓探求成為科學學習的首要辦法;

5、建立開放的教育觀念;

6、悉心腸引導孩子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能;

8、組織輔導科技愛好小組,引導孩子參加各類有關比賽,以賽促學。

八、首要導學辦法:

探求法演示法觀賞法實踐法討論法

試驗法列表法

九、首要教育活動類型:

收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況下的調查與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仿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觀賞訪問比賽科學賞識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3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結合科學組教學特點和本校科學任教現狀情況,本學期科學組教研活動是以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科學課的教學,以“學生主體、學習本位、學教合一”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踐行“學本課堂”為目標,以“實驗教學”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重點,緊緊圍繞“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的主題展開教研活動。更新教育觀念,紮實做好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抓好科學組的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現任科學老師各自的優勢,使教研活動真正成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工作計劃,加強教學流程管理,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積極開展教研組活動,以培養習慣、激發興趣為目標,追求科學教學的最優化。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求知慾,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情況分析

1、成員情況分析

我組現有兩名專職教師(一名專職教師請產假),三名兼職教師,全組教師責任心強,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積極鑽研教材。他們樂於進取,敢於競爭,能虛心求教,組內教師能積極交流討論。能認真備課,深入學生,課前準備充分,重視對學生能力和道德思想的培養,教學中能結合當地情況和學生實際,合理利用有效資源,並同學生家庭、社會生活緊密聯繫,注重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同時每位教師能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能經常互相學習,重視對新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鑽研,大膽創新。當然,我組教師也難免存在不足之處,相信會在以後的工作之中積極的改進。

2、本學科特點與本校實驗設備分析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我校實驗器材經過上學期的補充,現在已較為完備,但由於學校場地的限制,只有一個實驗室,很多時候學生科學實驗都會與其他班發生衝突,這些都給我們科學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難度。不過,學校和我們組的老師都積極的通過各種途徑解決。

三、教師方面工作要點

1、加強理論學習,推進新課程的改革實驗

(1)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組內教師的師德修養。要認真學習學校下發的政治學習資料,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水準,敬業愛崗,踏踏實實地工作,不斷提高認識,振奮精神,加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2)繼續認真學習《國小科學課程標準》,在讀懂、讀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開展專題性的研討,認真做好新教材的鑽研工作,引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以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評價標準來衡量課堂教學,改進學科評價方式,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嘗試以自評、互評等多種評價形式,建構多元化評價體系。引導教師更新課堂教學與評價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進修,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1)利用每次活動機會,學理論,統一教育思想;學教法,更新教學手段。組內互相交流,互幫互助,從而提高業務水平,繼續加強學科教學常規的學習,全學期組內集中學習活動,安排好學習內容,組織好學習活動,記錄好學習過程。

(2)定時、定點、定內容,形式多樣的開展教研組活動,積極撰寫札記、教後感,反思教學得失,切實提高教學水平。高度重視科學教師的理論創新,要不斷鼓勵科學教師,依託自己的教科研實踐,認真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

(3)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各項教學活動,借鑑先進經驗,爭取在教學上有更大突破。認真組織科學教師參與各類教科研徵文競賽活動,力爭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論文在各級教育報刊雜誌發表獲獎。

(4)要求每人每學期經常翻看專業報刊雜誌,開闊視野,努力把握教學方向。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努力提高每節課的效率和質量。

3、經常瞭解和分析各年級教學情況

(1)關注科學教師的教學,在科學教師中努力倡導"轉變觀念,敢於實踐,爭出成果"的教學風氣。經常瞭解和分析各年級教學情況,貫徹好上級精神,組織和輔導好學生開展各類活動,重視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交流學習教育理論、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心得體會。

(2)定期開展教研組活動,學習文件精神,瞭解最新課改動態,共同備課、交流、總結經驗,並進行階段性總結,進一步部署下一步工作。

四、學生方面工作要點

1、要體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就要放手讓學生去探索,進行自主學習,而不是在老師的一步一步的牽引中學習。但學生的自行探究應該是有序的,是讓學生在交流中、在碰撞中積累自己的經驗。

2、以各種活動幫助科學素養的提高,針對國小生的實際,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開展各類社團活動,以點帶面:

(1)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製作等常規科技活動,把好的想法轉化為科學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2)在中高年級學生中結合科學課後的自由研究,開展科學小課題研究活動,指導學生做好觀察、實驗的記錄,並撰寫好課題報告。

(3)鼓勵學生多閲讀課外書,多看看科普知識,開展科學知識小競賽,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3、糾正學生的偏科思想,轉變學生只重視語、數的觀念,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素養。

五、教研組活動安排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4

一、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羣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羣策羣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羣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__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項目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國小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範。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__市中國小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徵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並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__市國小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國小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模式,是國小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國小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圍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國小為龍頭,積極探索提高國小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採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研究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能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5

一、教學目標

國小科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教學資源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着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於教師的教;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積極地發展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願意用自己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並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國小科學課中關於“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深刻領會並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認真鑽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絡、雜誌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潛心解讀學生、瞭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蒐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並用於探究活動;

7、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6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生經歷了一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初步掌握了科學學習的方法,尤其是觀察的方法;學生的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本學期。本班學生中部分好動、思維活躍、積極性高,這也為科學課程的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薄,學習習慣有待於改進,家庭條件和環境不夠,給科學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二、本冊教材分析:

國小四年級上冊《科學》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組成。

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天氣: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温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的多種方法。

溶解: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一課則進一步擴展了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觀察活動。

聲音: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製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並嘗試着奏出簡單的樂曲。

我們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的瞭解從身體的結構開始,通過觀察,採集數據和模擬實驗認識瞭解自己的身體,認識瞭解人體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各個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悦,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説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瞭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四、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引導學生從日常的學習、生活習慣着手,養成良好的觀察、思考、記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教學進度表: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7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光”“生理與健康”“物體的運動”和“常見的力”。本教材在原有“任務驅動”學習方法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設置了“網上學”欄目;

2、教材的呈現形式靈活多樣;

3、教材的建設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每個“主題”由若干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形成一個按學生知識背景與認知發展為基礎,以探究能力發展為主線的螺旋式前進的多維立體體系結構:知識學習維、能力培養維、情感體驗維、時間發展維。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8

一、教材分析

這本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光”、“生理與健康”、“物體的運動”和“共同的力量”。這本教科書在原有的“任務驅動”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特色。例如:

1、“在線學習”是在教材中設定的。

2、教材呈現形式靈活多樣;

3、教材的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學課程標準》為基礎。每個“主題”由幾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幾個“話題”組成,形成基於學生知識背景和認知發展的螺旋式多維架構,以探究能力的發展為主線:知識學習維度、能力訓練維度、情感體驗維度、時間發展維度。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努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貼近科學,應用科學,把科學變成日常生活的指南,逐步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瞭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待和思考。

3、繼續引導和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意觀察實驗中的測量,尤其是控制變量,收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會建立解釋模型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培養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形成大膽謹慎、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熱愛科學、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科學態度。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環境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發展。

第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入四年級後,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科學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慾望明顯增加。學生掌握了大量的科學知識和方法,非常喜歡科學探究活動,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觀察許多細節,興趣濃厚,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此外,在觀察、提問、假設、預測、調查、解釋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但是由於學生年齡的限制,觀察的深度和準確性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也不會付諸實踐。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思考的學生比例不是很大。其他學生在活動中往往費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一點尤為突出。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19

1、課前準備與課堂活動

國小科學課涉及到科學探究、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這幾大領域,教學中常常會遇到明顯或不明顯的德育題材的學習內容。在備課時,我們就要有德育先行意識,在準備教學活動、學習材料或實驗材料時更要考慮設計與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等相適應的德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當進行到與德育有關的環節時,要想辦法不露痕跡的將德育滲透進教學材料、師生活動中。

以生命世界為例,教材中就有多處涉及德育活動。比如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中第三課大樹和小草最好選擇修剪下來的植物枝條和田間地頭的狗尾草來觀察,第五課植物的葉中動員學生在校園裏撿拾落葉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設計和實踐活動。《動物》單元中第一課尋訪小動物教學中,觀察活動前一定要讓學生先討論清楚怎樣去尋訪小動物,活動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學生交流討論後達成共識:愛護小動物、不傷害、不驚擾小動物、不破壞小動物們生活的環境、注意自身安全等。孩子們經歷這樣的活動形成的印象肯定會特別深刻。在隨後的教學中,還會使用到蝸牛、蚯蚓、螞蟻、金魚這四種觀察、實驗材料,學生當然會很興奮,老師卻要清醒的意識到關於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討論、行為已經開始了,老師很有必要參與其中進行必要的引導。

2、課後整理

在當今社會,由於一些消極思想的滋生,德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你再成功,若思想消極,那也是失敗的。一個好的科學老師在其教學活動中不應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科學素養,重要的是還要把培養學生的德育素質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國小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它包括必要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等方面。因此它的教學目標應包括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瞭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形成尊重證據、敢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的教育以及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等。由此可見科學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聯繫是非常密切。

國小科學教材中藴含着豐富的德育內涵,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解析教材、挖掘教材,在提示知識點的同時挖掘德育教育的內容,通過創設情景、適時引導,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時時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忌空洞説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教育是教習慣,一個人有沒有成就,決定因素往往就是有沒有個好的習慣。科學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良好的,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實踐習慣。從教育他們把用過的實驗器材放歸原處;從教育他們愛惜實驗器材;教育他們及時感謝小組內同學給予的幫助;教育他們實驗前要有計劃,實驗時要節約在科學課上,教師經常佈置學生帶材料來,如:食鹽、白糖、米飯等勞動果實,但一到課結束,材料都變成了所謂的廢物扔進了垃圾桶。上科學課不應該這麼昂貴!首先從帶來的材料的量上來説,經濟一點,不要太多。如:米飯和澱粉單元中,米飯的數量可以少一點,只要學生能看到現象説明問題就可以了,儘可能減少浪費。其次是鼓勵學生就地取材,帶身邊或家裏有的材料,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幫忙,互通有無,不提倡經常買材料來做實驗。有時上節課的資源也可以作為下節課的實驗材料,再次使用,這樣,好習慣可以從點滴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品質的形成,靠教師傳授和灌輸是難以完成的,重要的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自評)。任何外在的要求只有通過學生的內部活動才有可能轉化為學生的素質。自評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學生獨立對自己的言行作出評價,第二層次是學生在綜合同伴、老師、家長對自己的評價後,再次作出自我評價。雖然在傳統的德育工作中也有學生自評,但那種自評是為教師的一錘定音服務的,教師是評價的主體,而在這裏,同學、教師的評價是為學生對自己作出更全面的評價服務的,學生是評價的主人。國小階段的孩子,大多是以自己的好惡表明對一些事物的態度,缺乏責任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在學校的教育中,儘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使他們更健康的成長。

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當然也是國小科學教育教學的理想追求。注意在國小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德育在科學課中生根發芽,使學生得到真正的健康科學素養。

如何在科學課中滲透德育教育

國小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主張理性和實證意識。科學作為一種文化還是具備其特有的人文性,藴含着深厚的人類生活精神:崇尚事實、強調證據,追求嚴謹和規範,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分享與合作,珍愛生命、關愛他人等等。在科學課程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德育

三年級科學《植物》單元中,教材提出讓學生利用課內外時間在校園內進行一些觀察植物的葉的活動,其中在教學《植物的葉》內容時,學生觀察的樹葉應該是撿來的落葉,其用意是進行珍愛生命教育,滲透保護環境的教育。但在聽課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桌上放的是從枝條上摘來的碧綠的樹葉;在讓學生觀察枝條上的樹葉時,就有學生乾脆折了一些枝條帶進了教室。材料的選擇如何滲透愛護花草樹木、和各種小動物這一思想,有些做法值得借鑑:如課前教師和學生一起撿一些落葉,把落葉裝進塑料袋帶到課堂上來,這是一個榜樣作用的思想教育過程,也是以行動來影響、感染學生,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在觀察枝條上的樹葉時,我採取兩個策略:一是帶領學生到校園內實地觀察一些低矮的樹木的葉,二是通過給小樹整枝等活動收集一些枝條,展開教學活動。我認為在材料的選擇時不能僅考慮材料與實驗效果的關係,同時也應關注隱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內涵,全面兼顧,靈活選擇,使實驗材料發揮出更大的教育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感悟生命意義,懂得珍愛生命。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人不斷地領悟人本身存在的意義。三年級科學《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對於培養學生建立起對自然、對生命的恰當的態度和情感,擺正人類在自然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在感歎生命誕生神奇的同時,感受到生命之花的盛開是父母用愛澆灌的結果,也深切感受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滲透了珍愛生命的教育,學生知道生命是很可貴的,要珍惜,不但要珍惜自己的,而且也珍惜別人的。

在國小科學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有益的活動形式能滲透德育,科學作為一種文化具備特有的人文價值,這為教學中滲透德育提供了可能;學生的探究活動也為滲透德育提供了體驗的載體。我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把握科學課程的獨特價值,適時滲透德育是必要的。但是,科學課並非專門德育課堂,在科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途徑。我準確把握住科學課程價值,挖掘藴含其中的德育內容,將其自然地融入科學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同時體驗做人的道理,忌諱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同時,我要防止將科學課上成了德育課,防止出現課堂中充斥着德育説教的情況,使科學課失去科學的味道。我在科學課中有機滲透德育的原則是依據授課內容自然滲透,做到恰當有度、水到渠成,努力做到教育而無痕,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情感得以薰陶,品德得以培養。

一、指導思想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品德優良的學生。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也包含着這一層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進行實施的,而素質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個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成為新課程下的一個嶄新的話題。德育滲透是基於科學課程標準的育人因素。《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中就體現初德育方面的目標,在科學探究和科學知識兩大目標中也有具體的體現。在進行科學教學時,我們要發揮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學教學中帶上沉重的鐐銬,偏離教學的根本。要處理好教學和德育教育的問題關係,這也是科學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一門藝術。

二、具體措施

1、利用教材文本滲透德育教育

就目前的科學教材而言,如果牽強附會的話,每一課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內容。然而,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那種挖掘很容易讓課堂的情感付之東流。因此,在這裏強調應該是科學的利用。

實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學課,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尋找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可以這樣説,教師在課堂上的調控,滲透能力完全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鑽研和解讀。所以,教師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託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滲透性。我們要鑽研教材,尋找文本的德育切入點,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説了什麼的層面上,更應讓學生知道文本為什麼這樣説。科學課程的德育價值就藴藏在我們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個藴含的教育契機,並撲捉到它,使它成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資源。

如三年級《我看到了什麼》一課,安排了看圖上的大樹、回想以前在大樹前看到什麼、到一棵真正大樹前看到什麼、和同學們交流等內容,通過經歷上述活動教育學生做事要細心,要實事求是。隨着學習的深入到中高年級又轉向情感價值的培養上來。在物質的溶解性實驗時,在這方面就落實的好了,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好,養成了一個比較好的道德素養。教材中不同的課例文本體現出不同的德育價值,不同單元也體現出特有的德育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科學是由一個個有趣的活動組成,學生在學習的前提就是參與一個個探究活動。國小的科學教育是一個啟蒙的教育,也是一個人學習科學知識的開端,它可以讓一名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更為可貴的是能培養了學生的集體精神,因為學生參與探究活動所經歷的這些活動以小組出現,或以羣體活動出現。學生在活動中必然要和周圍的環境和同學相處在一起,互相合作,但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和激勵,在教學同時更會增強同學們之間的合作意識,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動展示中就會以小組為單位。這樣,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就能在德育價值中體現出來。

如:如帶領學生到野外採集標本或實地觀察之前,我們總要細緻的告知學生外出的注意事項,目的是保證學生活動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價值是教育學生要保護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紀律,接受約定規範的約束。同時,我們還要求同學們注意保護周圍的環境、愛惜他人的勞動成果等等均體現出活動的德育價值。學生參與活動受到情感、意志、興趣等心理品質的支持,這也為在活動中進行德育帶來了契機。

3、在個體活動中滲透堅持意志品質的德育教育

現在的學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時常擺出唯我獨尊的態勢。缺乏耐心、堅持、情感等應有的品質,對事物的觀察沒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教師有意識地培養他們。

在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們興趣盎然,有時一節課上完後還是意猶未盡,但這種興趣由於學生的特點維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觀察研究活動繼續深入。如果此時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適時提醒,在放棄時及時鼓勵,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參於活動的積極性積,使他們最終能完成學習任務。

4、在情感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德育體驗

在科學德育滲透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那麼這些知識對他們來講就是外在的東西,只有當學生產生了相應的情感體驗,他們才能理解和感悟這些知識的價值與意義,並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由此可見我們進行德育工作時,強化學生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蝸牛》和《蚯蚓》的實踐中,讓學生觀察蝸牛和觀察蚯蚓等一些活動。在佈置學生去找尋蝸牛的活動中,在沒有弄清它們是益蟲還是害蟲的情況下,不可隨意傷害小動物。因此,我們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注重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讓學生體驗到遵守規則、遵守公德、與人合作、保護環境、以事實説話、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這對他們今後的行為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5、利用科學歷史背景進行德育教育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科學發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國小科學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關於我國古代科學家及古代科學研究的'故事,教學時要適時引用之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科學發明的重大成果,瞭解中華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創造的價值,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體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覺祖國發展的時代脈搏,激發學生的愛祖國、愛家鄉、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要努力學習,努力創新,長大後為祖國爭光,為祖國爭氣的雄心壯志。科學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構思與傳達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為關鍵的是,構思與傳達的主體科學教師這源頭水必須是活水常流。也就是説,作為科學教師,應該具備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的教學中,讓他們去領略科學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殿堂裏一幅幅閃耀着人類理性光輝的一幅幅畫面!

在學校裏德育滲透貫穿於所有的學科。我們科學教育是培養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質學生,因此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各科教師都要在所教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科學的德育滲透,不能僅把科學教育作為一種求知、求真的活動,而應有科學精神的支撐,貫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與人格培養融為一體。

一、抓住教育契機,培養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是人對客觀世界,自然規律的看法。實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規律是最基本的科學態度,也是科學教學中要重點培養的。結合教材,開展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養成的重要途徑。譬如在觀察事物或現象時老師應要求按科學程序進行,先整體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體,由表及裏;在做連續測量,月相觀察,養植物,養蠶等等必須長期進行的觀察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堅持按時觀察,及時記錄,定期彙總,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實驗當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按照步驟動手操作,如實記錄實驗結果。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培養他們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二、結合教學活動,培養意志品質。

在我們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由於孩子們才剛剛接觸到新課程,所以他們興趣盎然,有時一節課上完後還是意猶未盡,但這種興趣最終還是維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觀察研究活動進行到底。如果此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做全程追蹤,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參於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最終能完成學習任務。讓他們感受到克服困難後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既能培養他們完成任務的責任感,也能不知不覺地磨練了他們的毅力,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達到了科學教學的目的

三、注重常態教學,培養良好習慣。

對於國小生來説,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覆訓練來實現。良好的習慣來源於平時的點滴積累,課前的準備,實驗器材的整理與擺放,傾聽別人的回答,耐心細緻的觀察……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勤提醒常要求,通過嚴格訓練來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實驗中,交給學生如何維護教室衞生和個人衞生,怎樣正確倒取清水、處理污物,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成立合作小組,培養合作精神。

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作為個體而獨立存在的,人是社會的人。一個人的存在、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們這個社會發生各種關係。學會正確處理好這些關係,建立並維持一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對一個人將來的生活和事業的成功與否有重大影響。而要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會和人際關係必須具備一個健全的人格,必須擁有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精神。我們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大大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便於溝通;在評比時以小組為單位,減少對個別同學的獎懲,使學生產生集體榮辱感,增加合作意識,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團隊意識。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五、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們的課堂上無處不在。像《巖石、礦物和我們》,向學生介紹我國我國豐富的礦產資源,《生態系統》通過表演情景劇等方式使學生懂得了環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緊迫性。這樣不僅有利於認知的鞏固和深化,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態度,增強社會責任感。

德育教育要從教學的方方面面抓起,讓學生體會到德育教育無處不在,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優良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這需要我們等待,有時會出現反覆,但是優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這樣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才會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樑之材。我們也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

各個學年級科學課德育滲透具體方案:

3年級科學課以養成教育為主,如課堂上坐姿端正,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小組合作等,另外根據教材的確定,初步滲透科學自然觀的教育。

4年級以養成習慣教育為主,教師要勤説嚴要求,抓落腳點,以表揚為主,針對個別學困生要及時進行談話,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課堂中既要學生勤動手又要多動腦,並倡導合作研究互相謙讓的精神。

5年級以知識教學為主,讓學生根據書中的內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了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從而認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能積極三家鍛鍊,注重個人衞生保健。

6年級即將畢業,重點在於知識的總結。讓他們知道科學與生活有着重要的聯繫,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生命世界和宇宙世界,對未來充滿希望。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20

為了貫徹落實安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鍛鍊身體的習慣,初步掌握鍛鍊的簡單的方法和評價鍛鍊效果的方法,能夠用所學的知識鍛鍊身體,利用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好習慣的養成和思想教育。

一、本學期教學目的.要求:

1、學生能瞭解一些科學鍛鍊身體和評價鍛鍊和效果和基本方法,樹立健康第一,注意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能用所學的知識指導健身活動。

2、能正確地學會本年級所學各項教學內容的基本動作,掌握髮展身體素質的方法,運動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提高。

3、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對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有興趣,在體育活動中能逐漸養成勝不驕敗不餒和公正、負責、協作的良好品質。

二、本學期改進教學具體措施:

1、結合教學大綱以遊戲的形式啟發學生思維創造力。

2、多運用遊戲、小型比賽,使體育課上的生動活潑,增強學生的凝聚力。

3、採用自覺、積極性原則,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三、本學期體育與健康教學進度計劃表

課次教學內容:

一、體育與衞生保健常識

第1周:吃飯要定量、定時、不偏食;均衡營養。

第2周:學校安全。

二、體育實踐

(一)、基本運動

第3周:複習廣播體操---徒手操

第4周:走、跑、跳、奔跑遊戲

第5周:隊列、隊形練習和體操隊形。

第6周:徒手操和輕器械體操。

第7周:投擲、跳繩。

第8周:攀登、爬越、平衡

第9周:技巧、跳大繩

第10周:投擲練習

第11周:50米快速跑

(二)、遊戲

第12周:足球運球接力

第13周:過“獨木橋”。

第14周:投沙包。

第15周:衝過“戰壕”。

(三)、韻律活動和舞蹈

第16周:兒童基本舞步

第17周:兒童集體舞

第18周:素質練習、考試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2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明白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着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懷科技的新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的6、7和8班。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我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還經常利用課前和課餘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經過兩週的瞭解,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思維特別敏鋭,發言和回答都特別積極。但是,也因為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很多本質的區別,特別是注意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特別豐富,明白很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説,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很多區別,課堂中小搭配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詳細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愛好。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我們周圍的材料”和“食物”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愛好,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明白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詳細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詳細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6課時,詳細包括: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4課時,詳細包括: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麼形狀(1課時),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詳細包括: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4課時,詳細包括:稻穀的觀察(1課時),大米的觀察(1課時),米飯的觀察(1課時),澱粉的蹤跡(1課時)。

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想象,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愛好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內容

19.19.1始業教育

29.59.11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

39.129.18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

49.199.25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59.2610.2國慶放假

610.310.9尋訪小動物(1課時)鄉土教材(1課時)

710.110.16蝸牛(2課時)

810.110.23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

910.210.30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鄉土教材(1課時)

1010.3111.6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

1111.711.13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

1211.111.20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1311.211.27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麼形狀(1課時)

1411.2812.4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1512.512.11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

1612.112.18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1712.112.25稻穀的觀察(1課時)大米的觀察(1課時)

1812.2605年1.1米飯的觀察(1課時)澱粉的蹤跡(1課時)

191.21.8複習考試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2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鑽研對象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2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便性實驗能力不是很好,獨立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普遍習慣老師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便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四面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愛好。

四、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四年級上冊由“天氣” “溶解” “聲音”和“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

1.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

2.對身體結構的鑽研,瞭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結構,以及運動情況,並建立保護心臟,保護肺的意識。同時瞭解食物在口腔內的變化及與牙舌頭唾液的關係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殊是實驗中操縱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查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熟悉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愛好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國小科學期末複習計劃範文 篇23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科學素養以及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深層次把握科學教學的真諦。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引導功能。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五)積極參加新課程培訓、調研、專項協作等多元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認真參加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認真參加《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

(七),提高研究能力促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加強科學教師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科學教師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二、科學特色活動

1、科學幻想畫:

活動目的: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適用年級:三、四年級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

2、明天小小科學家:

活動目的: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適用年級:五、六年級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三、教學進度安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qi/vvd0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