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培訓工作計劃 >

“國培計劃範文”對中國小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實施方案

“國培計劃範文”對中國小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實施方案

“國培計劃”對中國小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實施方案

“國培計劃範文”對中國小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實施方案

汪文華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中國小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xx〕4號)(以下簡稱《“國培計劃”通知》),農村中國小教師短期集中培訓,是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以下簡稱“中西部項目”)的三個重點之一。《“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國培計劃”通知》附件2)對短期集中培訓,明確提出實施要求:“遴選高水平師範院校、綜合大學和教師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方式,對農村中國小學科教師進行短期培訓,着力解決農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能力的發展。”同時要求“採用集中培訓和遠程跟蹤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

一、實施方案設計

(一)培訓目標

通過短期集中培訓和校本實踐研修,為義務教育農村學校培訓一批中國小教師,使他們在實施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和教師培訓上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培訓目標

1.通過專題學習和實踐反思,明確課程改革與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能夠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學業測評和指導青年教師中調整師德行為。

2.通過專題學習和崗位實踐,瞭解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並能夠在學科教學中選擇運用,改進課堂教學及其研究行為。

3.通過技能訓練和崗位實踐,掌握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用信息技術有效設計學科教學方案。

4.通過案例研討和行為跟進,掌握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準確診斷和切實解決學科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施和評價能力。

5.通過實踐反思和問題交流,初步掌握教學研究理論和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能夠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並形成初步成果。

6.通過專題學習和觀摩實踐,初步掌握學習型組織建設和組織實施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能夠引領指導縣域學科校本研修活動。

(二)培訓時間

每學科集中培訓15天,並進行不少於1個月的校本實踐研修和遠程跟蹤指導。

(三)培訓對象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縣級骨幹教師(含教研員、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專職教師),具備中級教師職稱(國小高級、中學一級)和網絡學習能力,年齡在50週歲以下。

(四)培訓內容

本着示範引領、“雪中送炭”、促進改革的宗旨,短期集中培訓的內容主要圍繞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要求,針對中國小教師特點和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於學科、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瞭解學科教學改革發展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着力解決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幫助骨幹教師研究總結教育教學經驗,進一步提升中國小骨幹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以及對於青年教師的指導能力。

——領域與模塊

培訓內容包括三個領域六個模塊

1.師德修煉

模塊一:新觀念——學科教學工作與師德塑造(建議1天)

2.學科教學

模塊二:新知識——課程改革與學科教學新動態、新發展(建議1天)

模塊三:新技術——學科教學設計及學科教學與教育技術整合(建議4天)

模塊四:新策略——有效課堂教學及學科教學問題診斷與解決(建議4天)

3.校本研修

模塊五:新技能——學科課例研究方法及學科教學研究技能(建議2天)

模塊六:新能力——學習型組織領導及校本研修設計與實施(建議3天)

——學習支持

培訓任務承擔機構建設基於網絡環境的研修支持平台,拓展培訓課程,共享學習資源。

1.開發具有多樣性,實用性強,具有一定拓展應用性的學習資源,充實課程內容,創新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集中培訓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

2.通過專家團隊開發和培訓對象上傳等方式,建設支持培訓對象實踐研修的資源,支持網頁瀏覽、資源下載和在線交流,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提高專業引領、同伴互助的廣度、深度和效度。

3.充分利用網絡研修平台,為培訓對象提供發表見解、碰撞智慧,獲取專業合作和深度研修的環境,實現跨地域、跨班級、多學科、多層次的互動交流和協同研修,共享實踐智慧。

(五)培訓實施

採用集中培訓和遠程跟蹤指導相結合模式,培訓實施分為四個階段:培訓方案研製——院校集中培訓——校本實踐研修——考核評價。

——培訓方案研製

項目重視前期調研,針對培訓對象的需求研製培訓方案,並進行方案的論證和完善。

1.需求調研

通過問卷(問題單)、座談、訪談和現場觀察等形式,開展培訓需求調研,作為六個模塊的課程建設和課程評估的主要依據。立足縣級骨幹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和專業能力發展,聚焦學科教學實際問題,準確把脈師德、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育技術和教學研究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

2.預案論證

在根據培訓需求調研設計培訓預案的基礎上,召開“兩類會”。一是專家團隊集體備課會議,梳理診斷縣級骨幹教師在師德修煉、學科教學和校本研修三個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專家研討進行培訓預案論證,研製培訓方案和課程計劃。二是培訓對象代表會議,充分徵求培訓對象對培訓預案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作為完善方案計劃的重要依據。

——院校集中培訓

根據培訓方案和課程計劃組織實施學科骨幹短期集中培訓,學員主體、問題中心、案例載體,做到“三突出一重視”

突出參與互動。把培訓對象作為重要的培訓資源,尊重培訓對象的實踐經驗,“請教師説自己的話”,“把聽懂的做出來”,“把做好的説出來”,聽、説、做、練結合,引導互動參與,促進對話與分享。

突出案例教學。訓前在培訓對象中徵集實踐案例,訓中以培訓對象的現實案例為內容,把先進的理論結合具體的案例,以喚醒教師的經歷、經驗、知識和體驗。

突出問題解決。蒐集、整理培訓對象的實踐問題,進行問題診斷,通過專家指導和觀摩實踐、同伴間的問題交流和案例研討,以及行為跟進和實踐反思,解決問題。

重視專業技能訓練。根據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通過實訓和嚴格考核,保障培訓對象掌握學科教學專業新技能,發展專業技能,提升專業能力。

——校本實踐研修

強化實踐研修的交流指導。為實踐研修構建基於學科的網絡研修平台,形成學科教師學習共同體。通過網絡研修平台的虛擬學習社區(、博客或qq羣等),實現省域內培訓對象的在線交流、專家團隊的遠程跟蹤指導,以及研修資源的服務與共享。

加強實踐研修的質量管理。在培訓基地學校(或培訓對象所在學校)的支持下,全程監控實踐研修過程,把實踐研修的考核作為培訓考核的重要內容。培訓對象做到“四個一”,即設計一份計劃(有效課堂教學“小課題”/課例研究計劃)、解決一個課堂教學重難點問題、進行一次課堂教學“彙報”(示範課)、撰寫一篇反思總結或案例分析,充實“教師成長檔案”。

——考核評價

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考核評價貫穿項目全程。

1.訓前

(1)填寫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參加座談,接受訪談等;參加培訓對象代表會議,提交建議和意見。

(2)提交“問題單”和課堂教學實踐案例。

2.訓中

(1)集中培訓期間滿出勤率高(不低於90%);問題交流、案例研討、技能訓練和模擬實踐等活動的參與度高,有相應的支持材料。

(2)校本實踐研修期間,完成“教師成長檔案”的“四個一”任務。

(3)積極參與網上的在線交流數、上傳資源數達到規定數量,有一定質量。

3.訓後

(1)在一個月內,提交一份個人培訓總結,或“小課題”研究論文。

(2)繼續參加學科網絡研修平台的在線交流和上傳資源活動。

(3)參與組織指導縣域及本校的學科校本研修活動。

(六)管理與保障

——培訓任務承擔機構

培訓任務承擔機構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保障項目有效實施的組織機構,制定相應的項目管理制度,調配最好的資源為培訓服務,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

1.強化培訓管理,建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和培訓工作執行團隊。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機構主要負責人擔任。培訓工作執行團隊負責人機構分管業務負責人擔任,成員主要包括相關院系、處室的負責人,分工負責,全面保障培訓的實施。

2.立足有效培訓,建章立制,形成制約與激勵機制。為有效實施集中培訓階段的教學管理,要從培訓班級建設、教學活動開展、教學效果反饋和培訓考核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實踐研修階段,要用相關的制度保障遠程跟蹤指導、技術支持、資源服務、在線交流、在崗實踐和“教師成長檔案”等要求的實現。建立獎懲制度,保障培訓對象能夠有效學習和深度研修。

3.形成培訓質量監控機制,全程跟蹤集中培訓和實踐研修。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談和課堂觀察等形式,進行培訓專家教學質量評價,收集、反饋培訓對象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根據教學評價和培訓對象要求及時總結反思培訓實施,調整培訓培訓安排,不斷改進工作,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培訓任務。

4.建立培訓效果自我評價標準,做到“前測”與“後測”結合。集中培訓啟動階段測量培訓對象的學習狀態,診斷主要存在問題,培訓結束之後測量培訓對象的行為變化和問題解決情況,準確評估培訓效果,並形成培訓質量自我評估報告。

5.遴選培訓師資,組建專家團隊,高水平實施培訓。培訓專家在“國培計劃”培訓教學專家庫中遴選,專家團隊具有相關學科領域的權威專家,省域外專家原則上不少於三分之一。培訓教學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首席專家主導培訓方案研製,確定課程計劃,對培訓全過程進行專業指導和引領。

6.按照要求配置教學設施、食宿條件和醫療衞生,保障培訓教學正常開展,創建培訓對象安心學習、快樂研修的良好環境,確保學員身體健康和人生安全。

——教育行政部門

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短期集中培訓的組織管理和條件保障。按照項目要求認真遴選符合條件的骨幹教師參加培訓;解決工學矛盾,督促骨幹教師完成培訓任務;大力協助項目前期調研工作的開展,支持本地區“國培計劃”培訓教學專家參加項目工作;為項目實施配套一定的經費,支持校本實踐研修活動的開展,以及獎勵優秀培訓對象等。

——中國小校

培訓對象所在學校要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培訓,為培訓對象的校本實踐研修和“小課題”研究提供條件保障,加強監控和管理,突出培訓對象在校本研修中的示範引領和實踐指導功能,充分發揮培訓對象的“種子”作用,擴大培訓效益。

二、特色與創新

(一)根據縣級骨幹教師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確定教學目標,明確過程性目標,目標具體,便於檢測。

(二)三個領域六個模塊的培訓內容,符合項目規定要求,突出新知識、新技術、新策略、新技能、新能力和師德新觀念,重視拓展培訓課程開發,重視建設網絡研修平台支持遠程跟蹤指導、在線交流研討共建共享學習資源,支持深度研修和個性化學習。

(三)培訓方式有創新,求實效。

1.在培訓前強調需求調研,以強化培訓的針對性。

2.在培訓中突出參與互動、案例教學、問題解決和技能發展,以強化培訓對象的主體性、培訓形式的多樣性,培訓內容的有效性。

3.培訓後跟進服務,着力建構網絡環境支持下的“大校本”學習型組織,以保證培訓效果的可持續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peixun/dpo3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