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幼師專業工作計劃(精選3篇)

幼師專業工作計劃(精選3篇)

幼師專業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幼師專業工作計劃(精選3篇)

園本培訓的目的是在推進課程改革中提升幼兒園的整體辦園水平,併為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師資的保障。教師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實踐者,其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園所的保教質量。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實際及教師隊伍狀況,堅持繼承、發展、創新的思路,提升教師的羣體素質,加快教師隊伍規範化、專業化、特色化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教育管理技能和教育專業技能,特制定以下園本培訓方案。

二、組織機構:

組長:徐副組長:劉

教研組長:施xx周池

三、培訓目標:

1.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堅持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工作思路,實施家園共育,注重幼兒個性的培養,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以抓實教育教學活動研討為核心,優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抓好幼兒常規,提高教師紀錄、觀察、分析、反思幼兒活動的能力。

3.以園本教研為抓手,積極走“以科研促教研,教學科研相長”的道路,深入開展教育科研,彰顯園所特色。

四、培訓內容:

1.加強學習、提升理念

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關注自己的專業發展,才能更好更多地積累經驗,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本學期,我們繼續引領教師加強理論學習,首先對新《綱要》進行進一步的解讀,並根據本學期園本培訓重點着重學習以下內容:《試課漫談》、《方寸舞台無限遐想》、《防止國小化,提高保教質量》、《小班幼兒常規培養》、《區角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如何開展自主遊戲》

2.及時反思、錘鍊師資

教師是學習者、是反思者,教師培訓並不只是培訓者講和受訓者聽的活動。園本教師培訓中教師本人的自我反思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培訓途徑。在本學期,我們要求教師針對每次的政治、業務學習每月撰寫一篇心得,並由園長親自批閲。

3.師德師風、健康成長

本學期組織全園教師繼續深入學習師德師風,通過學習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宣傳,改革師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強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顯著提高,促進教師依法施教、以德治教,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不斷學習的意識,做一名學習型的新一代教師。

4、各種途徑,共同成長

①集體備課,一課三研。加強教師的聽課評課活動,通過每月不同班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提高一課三研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活動水平。鼓勵每位教師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拍攝記錄每次的公開教學活動,再通過回看每次的教學錄像,不斷改進教學,反思教學行為,做到精益求精。

②教學沙龍,一課多人。以年紀組為單位,採取“一課多人”磨課方式,開展全員參與上課、聽課、評課、辯論活動。增進教師教學工作的瞭解和互動,活躍了教研氣氛,激發了思維火花;同時對教學經驗進行及時地總結和提煉,對於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③技能大賽,業務成長。本學期針對我園教師在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將繼續開展培訓與比武相結合的方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技能的提升,將全員性地開展“自彈自唱、講故事、繪畫、説課”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等等。

④外出學習,引進先進理念。充分利用外出學習機會,鼓勵老師學歷提升、派老師出去參加各類省、市、縣骨幹培訓,要求老師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學有所用。

開展園本培訓,既能推動課程改革,也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同時,對幼兒園的改革和發展也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隨着教育形式的發展,我們將不斷地賦予我園園本培訓新的內容。從轉變教育觀念、規範教育行為入手,形成本園特色的教育風格。

園本培訓安排表

周次

主講人

主題

第五週

《幼兒園工作規程》解讀

第七週

《漫談試課》

第九周

《小班幼兒常規培養》

第十一週

《區角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第十三週

《方寸舞台無限遐想》

第十五週

《如何開展自主遊戲》

幼師專業工作計劃 篇2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輔修專業培養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本輔修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知識、能力和素質:

1、掌握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礎知識;

2、掌握生物技術方面的基本實驗技能;

3、具有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的能力;

4、瞭解與生物產業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通過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具備良好的生物技術專業素質。

三、課程設置

本輔修專業設置課程包括:生命科學導論、基礎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發酵工程、生物技術檢測(含儀器分析)、污水處理工程、植物組織及細胞培養、食用菌栽培學。

四、課程簡介

1、 生命科學概論:

主要介紹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及成果應用,從不同側面反映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間的交融。主要內容包括:生物學基礎知識、生命科學對人類的影響、生命的物質基礎、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與克隆技術、遺傳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微生物與人類的健康、神經科學、生物鐘與生物信息傳遞、生態環境與人口資源等。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生命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拓展視野,豐富生命科學知識。

2、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是生物科學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主要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幾方面內容:(1)生物大分子的結構、主要理化性質,並在分子水平上闡述其結構與功能的關係;(2)物質代謝的代謝變化,重點闡述主要代謝途徑、生物氧化與能量轉換、代謝途徑間的聯繫以及代謝調節原理及規律;(3)闡明遺傳學中心法則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複製、RNA轉錄及翻譯;(4)學習糖類、脂類、核酸和蛋白質的提取分離、定性鑑定或定量測定的方法;掌握離心法、分光光度法、層析法等基本原理及實驗技術。

使用教材:《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羅紀盛等修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參考書目:

《普通生物化學》(第四版),鄭集,陳均輝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物化學》(第三版),王鏡巖,朱聖庚,徐長法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T. McKee; J. R. McKee,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學出版社,20xx年;

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 B. D. Hames, N. M. Hooper & J. D. Houghton,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學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學及實驗: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為生物學各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通過學習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生態分佈、傳染免疫、分類鑑定以及微生物與其他生物的相互關係及其多樣性,在工、農、醫等方面的應用,瞭解該學科的發展前沿、熱點和問題,使學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瞭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動規律,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及工作實踐打下寬厚的基礎。

微生物學實驗是生物學重要的基礎課之一,特別是隨着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與拓寬,微生物學方法與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此外,醫學、農學、林學等學科,甚至地質學、太空學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與技術。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學方法與技術,對其它很多學科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無菌操作技能和無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重要的內容。微生物學實驗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研究與應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與技術,包括經典的、常規的、以及現代的方法與技術,使學生具有適應於從事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際生產應用的微生物學實驗技能。

使用教材:《微生物學教程》,周德慶,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生物技術檢測

《生物技術檢測》是生物科學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本課程是以分析方法為系統,藉助於專用儀器,綜合應用已學過的有關學科知識,通過實驗,加深、鞏固對本課程理論內容的理解。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與生物檢測相關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生物檢測分析方法及分析數據的處理。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1)色譜技術及其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2)光譜技術及其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3)電化學技術及其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4)生物技術檢測的實驗研究方法及基本儀器的使用。

使用教材:《儀器分析》(第三版),朱明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參考書目:

《生物物理學》,趙南明,周海夢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化實驗方法和技術》(第二版),張龍翔,張庭芳,李令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組織及細胞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是一項以細胞全能性為理論基礎的無性繁殖技術,以植物組織和細胞的離體操作為基礎的實驗性學科,是舉世矚目的現代生物技術之一。它應用無菌操作方法培養植物的一個離體器官、組織或細胞,加速繁殖植物個體,或獲得有用物質等。本課程主要介紹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基本原理、設備、方法和應用,以實用為目的,使學生在瞭解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實際操作技術。通過學習,學生將掌握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理論,掌握開展離體培養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

理論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技術、植物組織器官培養、莖尖分生組織培養、細胞培養、種質離體保存、植物組織培養苗的工廠化生產、藥用植物的組織培養與工廠化生產、果樹與蔬菜的組織培養技術、園林及觀賞植物的組織培養等。

實驗操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愈傷組織的誘導與分化;莖段的組織培養;植物細胞懸浮培養; 葉的組織培養等。

6、發酵工程

本課程主要講授微生物工程原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產工藝及產品舉例等部分。內容包括菌種的特徵和選育,培養基的特性和選擇,發酵工藝的控制,雜菌的防治和產品分離提純工藝的控制等內容,為生物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微生物發酵工程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到數學、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化工原理等多個學科,基礎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同時要求基礎理論和生產時間密切結合。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將要按照微生物發酵生產的全過程闡明各個階段、各種產品生產的原理和技術,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又重點突出生產的工藝操作和控制技術等實際問題。因此,該課程需要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配合實驗的實踐環節,也要求學生建立實際生產的概念,在實踐中鞏固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生利用實驗、參觀、實習、社會實踐等機會,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將會縮短理論與生產實踐的距離,建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概念和能力,動手能力也將有所提高。

推薦教材:賀小賢編著,《生物工藝原理》.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xx

曹軍衞,馬輝文,張甲耀編著.《微生物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俞俊棠主編. 《生物工藝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

7、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生物技術輔修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水的資源特性,水體污染的特性,污染指標和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徑及方法,各種廢水處理工藝的基本原理,主要設備的選型和構築物設計計算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污水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工藝和及有關設備的技術性能,熟悉有關設計計算、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方面的知識,瞭解有關處理系統的管網設計、施工、維護運行方面的知識。由於本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因此必須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並重,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應用技能並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適應實際工作的要求,同時具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運行、管理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使用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高廷耀、顧國維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目:《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訂版 張希衡編 冶金工業出版社

《水處理工程》 顧夏聲編 清華人學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 黃銘榮編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 胡亨魁編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學

本課程是在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等相關學科基礎上形成的綜合性應用學科。食用菌栽培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新興實用技術課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於改善人類的膳食結構、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類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每餐合理飲食結構應是“一葷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因此,近十年來, 國內外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相當迅速,食用菌生產、加工在我國已然形成獨立的新興產業並開始步入工業化生產階段。瞭解和掌握食用菌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於將來從事相關技術工作和服務社會生產具有實踐意義。

本課程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培養。課程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部分,比例大體為:1:1。理論教學包括:食用菌基礎知識、商業化栽培技術工藝和食用菌病蟲害防治和加工保鮮技術三部分內容。實驗教學重點加強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養,使學生掌握食用菌制種技術、菌種分離與保藏技術,能夠進行常規的食用菌栽培工藝操作。

本課程的目的:使學生理解有關食用菌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常見食用菌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理化環境條件及栽培管理方法,掌握食用菌栽培過程及加工的多種基本操作技術,並且培養學生獨立操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具備在實踐應用中控制生產、服務科研和改造創新的專業基本能力和素質。

五、學分要求

最低學分要求為25學分。

幼師專業工作計劃 篇3

轉瞬即逝,20xx年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年來我們測量所做的工作,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為了以後的測量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以及更好的為MHTJ-22標二工區的所建工程服務,現總結如下:

一、工程任務概況:

上半年測量工作在完成全線GPS點的交樁驗收後,主要集中在徵地紅線放樣,橋涵工程的高程及平面位臵的核對工作,以及配合徵遷部門對臨時便道,取棄土場的徵遷的各項工作。同時完善測量資料,做到數據實時跟進。

二. 人員情況:

項目部測量人員現有8人。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測量組的整體水平都有了較大的進步,每一位成員均能很好的完成本職工作以及交給的工作任務,並且能及時完成項目部安排的各項測量工作任務。當然,我深知部門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我相信經過我們部員的不斷努力,將來能夠為公司,為項目創造更大的利益。

在工作中時刻牢記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注重理論知識結合現場。“有事沒事多往工地跑跑”這是對於新員工來説必須要邁出的一步,經常“多學,多動,多看”,做到“手到,眼到,心到”。我們公司每一年的師帶徒活動是要求師傅不但能夠教會新員工有關測量方面的技術,而且要培養一名合格的測量人所需的品質和能力。

三.儀器方面:

現在有全站儀徠卡TS06兩台,水準儀四台,GPS儀器一託二兩套。並定期保養儀器、檢測,儀器腳架穩固測試,對中杆的氣泡校正等,確保在實際工作當中準確、高效的完成上級下達的測量任務。

四 .現場情況:

工程前期測量組對官堰河特大橋、安窪水庫特大橋進行樁基部位的放樣檢測工作。

測量組在測量過程中的測量控制重點抓的就是細節上的管理。測量工作沒有小事,無論多麼簡單的操作工序都應該把它看作一項大事去做,規範是過程控制的標尺。工作中,需經常翻閲,查看規範,一些測量過程中出現問題,我們集體討論解決。

測量組工作目標不變,工作重點狠抓不放,加強對每個人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培養,多動手,勤思考,讓他們迅速成為測量組的主力,甚至是中流砥柱。外部加強與其他測量人員及其他部門的溝通,以確保測量工作順利展開。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有較大的偏差也必須進行校核檢定。

施工測量外業工作中,控制測量、定位測量和重要的放樣測量必須堅持採用兩種不同方法,或不同儀器,或換人進行復核測量。放樣數據必須由兩人利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結果一致後,還應交換算法進行反算,並進行自查和互查,換手複核,保證放樣數據準確無誤,放樣數據與檢算資料一起,按照測量資料由專人統一保管。現場測量中工作嚴格實行測量雙檢制,對工程項目的關鍵測量如樁位、墩台位等必須實行徹底換手測量,一般測量科目應實行同級換手測量,徹底換測量和計算人員。

與此同時還應定期對我區段內的控制導線點、水準點進行復核測量嚴格要求精度滿足。嚴格杜絕因為人為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只要我們認真一點,錯誤就不會發生,誤差就會小一點。儘管儀器的精度可以滿足要求,但是為了避免出現差錯,儘量把誤差減到最小,就能把工作幹到最好。我們每一次測量所發生的數據及當時的情況都做了詳細的記錄,做到有據可查。測量原始記錄、資料、計算書、圖表必須真實完整,不得塗改。測量記錄與資料必須簽字齊全,分類整理、妥善保管。測量儀器按計量法規的要求定期進行檢定,準確記載檢定、維修情況,並應做好日常保養工作,保證狀態良好。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個優秀的企業要求員工所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團隊合作精神。我們在工程項目中也同樣如此,各部門之間要有默契的配合,這樣就會避免工作中的漏洞,工程的進展也就會很順利。我們測量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就是施工隊伍,我認為在過去的工作中這一點我們做的還不是很好,有些環節缺少部門之間的溝通,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加以改進,使施工生產進行得更加順利。

測量組20xx年工作展望:

1、要提高測量隊的整體素質,要牢固樹立服務一線,顧全大局的意識,加強測量有關方面知識的學習,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好。誠誠懇懇做人,紮紮實實做工作,鍛煉出一支能吃苦,善思考,勤學習的測量隊伍。

2、繼續完善測量內業資料,做到不拖欠資料,少出錯,讓領導放心,讓監理無從下手。

3、根據年度工作計劃合理安排測量隊工作,合理安排現場放樣工作,保證只要現場需要,我們隨叫隨到。

測量隊隊員將努力為蒙華鐵路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做好基礎保障,確保20xx年施工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wnmz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