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高一計劃(精選6篇)

高一計劃(精選6篇)

高一計劃 篇1

一、班級基本情況:

高一計劃(精選6篇)

高一(17)班是一個由50同學組成的新集體,其中女同學24人,男同學26人。全班住校生人數33人,其中男同學16人,女同學17人。50位同學來自於市內21所中學,分佈面很廣,除莞中畢業進入本班的人數多達13人、東華國中升入本班的有3人、莞城一中有3人、望牛敦有6人之外,其餘學校基本上是1、2名同學,所以同學與同學之間充滿着陌生感。

從學生所提供的基本情況來看,國中階段大部分同學都曾擔任過學校、班級幹部或者課代表等,獲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幹、各級各類學生競賽榮譽等也大有人才,尤其有幾名同學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取得過優異的成績。應該説,這是一個由一大批優秀學生的組成的班集體。

根萆鮮穌廡┣榭觶本學期班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保護學生的各種積極性,增強班級向心力、凝聚力,着力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二、工作的主要內容有

㈠、開展入學教育工作

作為一個新組建的班集體,同學之間是陌生的,同學對學校環境是陌生的,所以,開學後的十天內,必須讓同學之間儘快相互熟悉,儘快熟悉校園環境,儘快熟悉莞中的常規管理制度。所以,入學教育側重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常規管理制度的學習:

主要是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莞中先進班評比實施細則》以及黃校長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等。

2、適應性教育:

從九年級升入到高中,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個質的變化,這種變化很可能會帶來某種程度的不適應。一些同學隨着原來國中階段的優越感的消失,很可能會產生失落感和壓抑感,由此很可能會產生心態的變化,高中階段教學方式、方法的變化也可能使學生產生不適應,從而影響學習的正常進行,所以,有必要進行適應性教育,讓學生儘快適應高中新生活。措施:①班主任集體教育或個別談話教育,②主題班會——如何面對高中新生活,實現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3、責任感教育和集體榮譽感教育:通過教育,使學生樹立起對社會、對學校、對班級的責任感、使命感。將“為莞中添光彩”、“為班級爭榮耀”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㈡、着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

班級管理工作緊緊圍繞着黃校長在開學典禮上對全體同學提出的兩建議,讓學生學會自主發展,學會關愛。着力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學風和班風。

1、組建一個高效團結的班幹部集體,既明確職責,又互助協作。班委和團支部的組建原則:考慮個人經歷、特長能力和個人願意,樂意為班級管理出力,樂於為班級服務,然後由全體同學民主選舉。新選舉組建的班委到期時間是第十週左右;期間,班主任將大力協助、培養,並監督班乾的工作。

2、着力培養班幹部的工作能力。對班幹部既嚴格要求,又鼓勵他們大膽放手工作,明確向他們承諾:工作上的成功是他們的榮耀,工作上的失誤是班主任的責任。

3、着眼於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搭建平台,創造條件。為此,擬在班上組建以下一些工作小組。

①紀檢小組:由副班長兼紀律委員袁汝婷負責,四個大組的組長為組員,一起來敦促全部同學遵守校規、校紀等學校各項規章制度。

②牆報編輯小組:由團支部書記羅淵負責,其它團支部幹部協助。

③班級主頁製作小組:有副班長兼電教員何創立負責。

④報刊收發管理小組:由生活委員鄭曉純、何靜負責。

⑤課外活動管理小組:由體育委員黃文鋒負責。

⑥宿生生活管理小組:由生活委員鄭曉純、何靜和各宿舍室長負責。

⑦學習管理小組:學習委員張錫鈴、沈一華(負責)、各科科代表為成員。

4、把班會的自主權交給學生,由他們負責主題班會的選題和活動形式,班主任為班會的指導者和參與者。

5、組織若干文娛、體育活動,張揚學生個性和特長,爭取在學校的體育節和藝術節中有良好的表現。

6、加強對“弱勢”學生的觀察和教育,及時注意他們的思想動態。

附表:

周次活動內容

1組建班委、團委,討論通過班級計劃,培訓班幹部,制定值日製度,學習校規校紀

2—4學習黃校長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系列活動活動一:關愛同學,班內同學自我介紹,談理想,談感受,談計劃活動二:關愛老師,配合第20個教師節開展活動活動三:關愛父母,要求同學們為父母做一兩件事

5慶國慶知識競賽,文娛活動,出黑板報

6制定學習計劃

7交流入學以來的感受

8班級興亡,我的責任——我為班級獻良策

9—10期中複習、考試 考風考紀教育

11—12期中成績分析、獎勵家長會

13學習方法經驗交流

14誠信教育

15組織參加學校藝術節

16安全教育

17班級演講比賽

18組織一次班級辯論會

19動員學生認真複習,迎接期終考試

20—22期終複習、考試、評

高一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切實提高中學德育工作和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認真學習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關注大學聯考,明確所教年級的教學目標的要求,從整體上確定與把握教學內容,以《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結合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學習和實踐新的教學理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任教(2)、(3)、(5)、(7)、(8)、(9)、(10)七個班級的政治教學,前三個班的學生基礎較好,後四個班正取生沒有超過總人數的1/3。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大多數學生學習方法不太恰當,停留在學習積累的水平上,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學習目的不太明確,學習起來無計劃,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直接影響成績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

通過《思想政治》高中必修1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關於商品、貨幣、價值規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的三大產業以及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等一些基本理論知識,瞭解國家進行經濟建設的概況;使學生能夠初步説明最常見的經濟現象,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同時使學生能夠在黨的政策的指導下,依據國家法律,自覺規範自己在經濟活動的行為,逐步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志向。

四、教學要求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並且結合《課程標準》中的識記、理解、運用的不同層次的基本要求,準確地貫徹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學內容,把握教材的特點。

2.要充分利用有限課時,努力提高課堂效率。重點突出,難點講透。要積極創造條件,充分運用各種形象、直觀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思想實際,充分利用各種豐富的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3.認真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將教材中的基本知識、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思想認識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有效地探索和實施研究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和思考獲得結論。

五、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具體授課時間安排如下:

教 學 進 度 安 排 表

單元

序號單 元 內 容課時數週次

前言11

1人民民主專政32

政治權利和義務、作業講評23

2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及作業講評24

民主管理、民主監督25

3政府的職能26

政府的責任及作業講評27

4政府的權力、權力的行使28

5人民代表大會及作業講評29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10

複習迎中段考211

6講評試卷、中國共產黨執政212

中國共產黨213

中國共產黨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14

7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15

8我國的宗教政策、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216

處理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和平和發展217

9世界多極化、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218

模擬考及複習迎期考219

複習220

期末考試221

期末總結22

高一計劃 篇3

一、高一政治教學基本情況

第一,教學任務重.高一思想政治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觀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講述與公民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知識,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政方針政策及其在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和建設成就,肩負着幫助學生"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在黨的政策指導下,依據國家法律自覺規範自己在經濟生活中的行為,逐步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志向"的重任.高一教材涉及的基本知識點,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原理及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緊密聯繫的基本知識點較多;與法律,哲學,政治學緊密聯繫的知識點也很多。

第二、學生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由於會考所佔分數比例很小,在國中階段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因此,學生上高中後,既不重視,也不喜歡,甚至害怕這門課,學科基礎知識薄弱。

第三、學科地位低下.如果不是大學聯考還考這門學科,學業水平測試政治不合格,學生拿不到畢業證的話,這門學科可能被衝擊,面臨嚴峻的挑戰。

二,高一政治教學主要措施

(一)把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基本立足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高一是高中的起始階段,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不及時消除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偏見,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科觀和學習觀,產生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會妨礙青年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給學生造成終身危害.因此,高一政治教師,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不斷增強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努力排除各種障礙,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濃厚興趣的有效途徑。

1,因勢利導,消除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偏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觀

2,創造直觀,形象,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

3,疏通思想政治與語文,歷史等學科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4,結合社會熱點重點焦點問題,當地經濟建設成就,學生生活,巧設疑問,引發爭辯。

(二)把教給學生探明事理的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養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目標.具體到高一階段,必須教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原理和方法,觀察,思考,分析,解釋現實生活中各種經濟現象,並以此指導,規範個人的經濟行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深入研究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客觀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的有效途徑,教學生學會辨析事理,認識規律,科學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學而有用,學而有得,深深認識到思想政治是一門智慧課.

認識事物間的相互聯繫

認識事物的地位和職能

掌握判斷是非的正確標準

辯證地認識事物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及其發生作用的條件。

(三)把握好教學的"度"

1,循序漸進,宏觀上把握好整個教學過程的梯度

2,勞逸結合,調配好學生精力聚散鬆緊的張弛度

3,因材施教,把握好知識的深廣度

三、高一政治教學進度

本學期的教材,共四個單元,十一課,22個課時,第一單元是基礎,加強學習,用8個課時講完,剩餘的16個課時,一節一個課時,保證按時按量,以高質量完成。

尖子生培養:

除正常的教學進度外,給他們加一套資料,他們的作業全收全改。每次考試後,找他們談話,分析成績,找出不足。考出信心,學出成績,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在市統考中保持絕對的優勢。

高一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我校選用的數學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的A版教材。與舊教材作一比較,發現本套教材是在繼承我國高中數學教科書編寫優良傳統和基礎上積極創新,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點高中和私立學校擴招的影響下,我校新生的素質可想而知了。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大,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期在教學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幾個特點:

1、更加註重強調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和應用,使教材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即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美感,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2.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體現了問題性,本套教材的一個很大特點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觀察”“思考”“探索”以及用“問號性”圖標呈現的“邊空”等欄目,利用這些欄目,在知識形過過程的“關鍵點”上,在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產生解決問題策略的“關節點”上,在數學知識之間聯繫的“聯結點”上,在數學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出恰當的、對學生數學思維有適度啟發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探究活動,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信息技術是一種強有力的認識工具,在教材的編寫過程體現了積極探索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幫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力量,對數學的本質作進一步的理解。

4.關注學生數學發展的不同需求,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過設置“觀察與猜想”、“閲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等欄目,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些關於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時代性和應用性的選學材料,拓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空間和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學的科學價值,反映了數學在推動其他科學和整個文化進步中的作用。

5. 新教材注重數學史滲透,特別是注重介紹我國對數學的貢獻,充分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學任務與目的

1.瞭解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理解集合間的關係和運算,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會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函數,體會對應關係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瞭解函數的構成要素,會求簡單函數定義域和值域,會根據實際情境的不同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表示函數。

通過已學過的具體函數,理解函數的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瞭解奇偶性的含義,會用函數圖象理解和研究函數的性質。根據某個主題,收集17世紀前後發生的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萊布尼茲、歐拉等)的有關資料,瞭解函數概念的發展歷程。

2.瞭解指數函數模型的實際背景。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通過具體實例瞭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數的圖象,探索並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指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

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通過閲讀材料,瞭解對數的發現歷史以及對簡化運算的作用。通過具體實例,直觀瞭解對數函數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體會對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數的圖象,探索並瞭解對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知道指數函數y=ax與對數函數y=loga x互為反函數(a > 0, a≠1)。通過實例,瞭解冪函數的概念;結合函數y=x, y=x2, y=x3, y=1/x,y=x1/2 的圖象,瞭解它們的變化情況。

3.結合二次函數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瞭解函數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繫.根據具體函數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瞭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間的增長差異;結合實例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數模型,瞭解函數模型的廣泛應用。

4.利用實物模型、計算機軟件觀察大量空間圖形,認識柱、錐、台、球及其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徵,並能運用這些特徵描述現實生活中簡單物體的結構。能畫出簡單空間圖形(長方體、球、圓柱、圓錐、稜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視圖,能識別上述的三視圖所表示的立體模型,會使用材料(如紙板)製作模型,會用斜二側法畫出它們的直觀圖。

通過觀察用兩種方法(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畫出的視圖與直觀圖,瞭解空間圖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實習作業,如畫出某些建築的視圖與直觀圖(在不影響圖形特徵的基礎上,尺寸、線條等不作嚴格要求)。瞭解球、稜柱、稜錐、台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不要求記憶公式)。

5以長方體為載體,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認識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通過對大量圖形的觀察、實驗、操作和説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質。學會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表述幾何對象的位置關係,體驗公理化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並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推理論證及應用問題.

6.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結合具體圖形,探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經歷用代數方法刻畫直線斜率的過程,掌握過兩點的直線斜率的計算公式。能根據斜率判定兩條直線平行或垂直。

根據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探索並掌握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兩點式及一般式),體會斜截式與一次函數的關係。能用解方程組的方法求兩直線的交點座標。探索並掌握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會求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四.教學措施和活動

1. 加強集體備課與個人學習,個人要加強自我學習和養成解數學題的習慣,提高個人專業素養和教學基本功。

2、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與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高中數學新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瞭解新課程教學基本程序,掌握新課程教學常規策略,立足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5、要深刻理解領悟新教材的立意進行教學,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難度。

高一計劃 篇5

一、情況分析:

1、教材教學:高一下學期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個學期,從教材上來看,難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閲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閲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鑑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説等閲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對話題作文的能力。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上學期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課外遷移不夠,閲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3、教材分析:必修三以小説、唐詩、文言文、議論文為主;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以培養欣賞能力為主;寫作教學重點為寫議論文。

二、教學目標: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習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文言文閲讀教學,夯實“雙基”,強化寫作指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斷地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努力開發有活力的語文新課程。

力求合格率達百分之八十,優秀率達百分之二十,提高率達百分之九十五。努力拓寬語文知識面,紮實深化語基底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寫好議論文,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三、工作重點:

1、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並有階段性進行檢查小結和制定整改措施。

3、以閲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他方面的教學工作。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言詩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成語等。

5、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四、措施與方法:

以模塊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模塊”,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模塊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閲讀”與“寫作、口語”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形成探求式能力課型。

每個模塊精講“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型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閲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氣息濃郁,但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文言文模塊教學,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閲讀興趣,並適當補充《讀本》中有關篇目擴大閲讀面。

4、狠抓背誦默寫和基礎訓練,注重課內外結合,立足訓練提高,面向大學聯考,以練為主,注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5、認真抓好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實現資源共享。

6、狠抓背誦默寫,實行在規定時間內人人過關的方法,務求背誦默寫無缺漏。

7、狠抓課堂紀律,提高上課質量。

8、努力鑽研教材和專業知識,認真備課,講求上課質量。

9、注重語基的訓練與指導,重視語法知識的講授,提高學生的語文層次。

10、注重課外知識的講座,合理運用“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把觸角伸向課外。

11、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指導學生做好知識積累。

12、抓好書寫訓練和寫作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3、努力開展語文活動,全面推進語文教學改革。

五、教學進度安排

1至11周(2月6日至4月21日)語文必修三

1~2周 必修三第三單元 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

3~4周 必修三第二單元 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 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5~6周 必修三第一單元 學習論證 《紅樓夢》導讀

7~8周 必修三第四單元 學習議論中的記敍 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第9周 古詩文背誦競賽 討論 《高老頭》導讀

第10周 必修三綜合複習知識梳理

第11週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12至21周(4月22日至6月30日)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第12周 第一單元(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第13周 第二單元(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第14周 第三單元(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15~16周 第四單元(創造形象 詩文有別)

17~18周 第五單元(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19~20周 第六單元(文無定格 貴在鮮活)

第21周 期末複習考試

高一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我們常説,科教興國,教育的興衰維繫國家的興衰!根據現在廣東省的大學聯考要求,歷史學科在大學聯考中同樣有着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歷史科組充分發揮團隊精神,針對歷史科組人員少的情況,既分工又合作,保質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將來的大學聯考打好基礎。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使歷史學習成為一個不斷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成為一個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一個逐漸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的過程。通過歷史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工作重點及目標

1、全組成員互相關心,互相支持,使我們高一歷史組更加優秀。

2、互相交流進一步研討教材及適合與我們學生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3、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入手,提高教學質量

三、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學科採用嶽麓版教材,教學內容是歷史必修二,是“經濟成長曆程”專題,主要反映了人類社會經濟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裏,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基礎,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且它在政治、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所以必修2在三門必修課中佔據特別重要的地位。要求學生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經濟制度、經濟政策、重大經濟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礎上,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經濟史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習的難度增大。

2、學生分析:

專題經濟史的學習,要求對通史知識要熟悉,知識點也多,所以部分學生會感到相當困難,容易造成記憶混亂。

四、具體措施:

1.嚴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計劃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安排歷史教學,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安排必修課2的內容。

2.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為依據,結合我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落實歷史課程目標,尤其應發揮歷史課程獨到的教育功能,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薰陶,促進學生科學歷史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完整、準確地把握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內容。高中歷史教學應在分析重大歷史問題的基礎上,揭示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和規律性,注意歷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繫,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學習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

4.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歷史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學生要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更好地改進教學。

標籤: 高一 精選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vxj4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