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七年級工作計劃(精選12篇)

七年級工作計劃(精選12篇)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工作計劃(精選12篇)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數學教學,該班共有學生24人。從畢業成績來看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要重視聽法的指導。學習離不開思維,善思則學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則學得死,效果差。七年級學生常常固守國小算術中的思維定勢,思路狹窄、呆滯,不利於後繼學習,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法指導。學生在解題時,在書寫上往往存在着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的問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學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與其學業成績的好壞相關,七年級學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份較多,理解記憶的成份較少,這就不能適應七年級教學的新要求,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法指導。

二、教材及課標分析

第一章有理數

1、通過實際例子,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會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

2、理解有理數的意義,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藉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通過上述內容的學習,體會從數與形兩方面考慮問題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理解有理數的運算律,並能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能運用有理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問題。

4、理解乘方的意義,會進行乘方的運算及簡單的混合運算(以三步為主).通過實例進一步感受大數,並能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瞭解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

1、理解並掌握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等等概念,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2、理解同類項概念,掌握合併同類項的方法,掌握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律,能正確地進行同類項的合併和去括號。在準確判斷、正確合併同類項的基礎上,進行整式的加減運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數,整式的加減運算建立在數的運算基礎上;理解合併同類項、去括號的依據是分配律;理解為的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在整式的加減運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列出整式表示。體會用字母表示數後,從算術到代數的進步。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瞭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關概念,認識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

2、通過觀察、歸納得出等式的性質,能利用它們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瞭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標(使方程逐步轉化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體會解法中藴涵的化歸思想。

4、能夠“找出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數和未知數,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設未知數,列出方程表示問題中的等量關係”,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

5、通過探究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係,進一步體會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

1、通過大量的實例,體驗、感受和認識以生活中的事物為原型的幾何圖形,認識一些簡單幾何體(長方體、正方體、稜柱、稜錐、圓柱、圓錐、球等)的基本特徵,能識別這些幾何體,初步瞭解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與一般的辯證關係。

2、能畫出從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幾何體(直稜柱、圓柱、圓錐、球)以及它們的簡單組合得到的平面圖形;瞭解直稜柱、圓柱、圓錐的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想象和製作立體模型;通過豐富的實例,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相互轉換的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3.進一步認識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掌握它們的表示方法;結合實例,瞭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理解兩點之間的距離的含義;會比較線段的大小,理解線段的和差及線段的中點的概念,會畫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

4.通過豐富的實例,進一步認識角,理解角的兩種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會比較角的大小,能估計一個角的大小,會計算角度的和與差,認識度、分、秒,並會進行簡單的換算;瞭解角的平分線的概念,瞭解餘角和補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補角相等”“等角的餘角相等”的性質質,會畫一個角等於已知角(尺規作圖)。

5.逐步掌握學過的幾何圖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據語句畫出相應的圖形,會用語句描述簡單的圖。

6.初步體驗圖形是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並能初步應用空間與圖形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研究幾何圖形的意義。

7.激發學生對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通過與其他同學交流、活動,初步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三、學生學習習慣與興趣的培養

針對以往學生中出現的學習習慣不良的現象,本學期我們還要抓好每個學生尤其是新生和學困生的學習常規,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這也是我們進一步轉化學困生,控制學生流失的根本保證。

1、指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上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基本要求:①及時預習。根據教學進度和教材的難易程度,適當地提前預習新課。②善於預習。依據知識基礎、教材內容和學科特點等,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預習方法。要記錄好新教材中的重點問題和不懂的問題,以便上課時加以注意。

2、指導並監督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課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能、培養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徑。聽課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做好聽課準備。包括學習用品、相關知識和心理準備。②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③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關鍵。④要踴躍回答問題。積極思考,敢於發問,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⑤要做好筆記。記住重點內容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師要定期查看學生的學習筆記,及時進行指導。

3、指導學生養成複習的習慣。

複習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加深和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檢查學習效果,防止知識遺忘,提高記憶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下一次新課的學習打好知識基礎的重要過程。複習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時複習。複習要及時,每天覆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一個單元、一個章節後,也要及時複習,及時鞏固知識。②複習要有針對性,要抓住要點,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通過理解加深記憶。③複習要注意歸納總結,使知識更加條理化、層次化。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學生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檢查當天的學習效果,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時完成作業。當天的作業要當天完成。②要獨立完成作業。養成獨立思考和完成作業的習慣。③要注意解題方法,總結答題規律,答題要有一定的速度。④要正確對待作業的評價。要及時訂正,找出錯誤的原因所在,要認真總結解題規律。各教研組每週要及時檢查教師的教學計劃執行情況、教案、作業批改、教研活動記錄、課後輔導記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基本上能夠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備課,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佈置作業時,做到少而精。全科作業量要控制在1.5-2小時左右。教師的講課時間一般控制在30分鐘左右,留下更多的時間供學生自學、複習、整理。這樣,真正把課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的老師”。學生對知識感興趣,才能主動去接觸知識,從而發現知識,去探索知識。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導課新穎,引起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繫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產生強烈的求知*是至關重要的。

(2)明確目的,產生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的。當一個人有了某種需要時,才會對相關的事物引起注意,併產生興趣。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應明確具體地交待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知識體系中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學生的重視,產生心理的需要,引發學習的願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3)創設情景,誘發興趣

在教學中,適時地創設和諧、愉悦的求知情景,激發學生樂學、愛學數學的內驅力,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4)動手操作,促進興趣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於促進興趣,便於建立表象,有利於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並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就是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看教師拼、擺,聽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5)尋求規律,發展興趣

數學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謹性,所以數學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數學知識的特點及規律,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掌握規律,才能使學生越學越有興趣,從而正確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四、具體措施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落實課標理念,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主動地進行學習。

2、把握好與前兩個階段的銜接,把握好教學要求,不要隨意撥高。

3、突出方程這個重點內容,將有關式的預備知識融於討論方程的過程中;突出列方程,結合實際問題討論解方程;通過加強探究性,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數學文化。

4、把握好“圖形初步認識”的有關內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實物原型進行教學,展示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認識圖形,發展空間觀念;注重概念間的聯繫,在對比中加深理解,重視幾何語言的培養和訓練;利用好選學內容。

5、適當加強練習,加深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練習的數量。

7、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着重利用計算器,豐富學習資源。

8、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讀法指導、聽法指導、思法指導、寫法指導、記法指導。

五、自我提高

首先,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並及時形成材料,完成自己的教研課題。在備課、講課,還是在講評練習中,發現問題及閃光點要及時進行小結。有機會多到外校去聽課,學習其優點及新理念。經常與教研員及三中、安林的老師聯繫,互相交流信息。

其次,認真學習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現在網絡資源非常豐富,應用多媒體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激勵自己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注意揚長避短,堅持崗位練功。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必然落實於熱愛學生。愛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閃光點,理解信任他們,並嚴格要求他們,勤奮學習。

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別的教師請教。利用業餘時間多讀書,多閲讀有關的書籍與刊物,瞭解先進的教育方法,學習與借鑑對自己有用的教育學生的方法。加強理論學習,多讀書,讀好書,並在學習的同時,要做好學習筆記和讀書的心得筆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自身素質。

總之,儘自己的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2

1.聽的方法

“聽”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識,而七年級同學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果下降。因此應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做到: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

(2)聽知識的引入和形成過程;

(3)聽懂教學中的重、難點(尤其是預習中不理解的或有疑問的知識點);

(4)聽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及應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5)聽好課後小結。

2.讀的方法

七年級同學往往不善於讀數學書,在讀的過程中,易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那麼如何有效地讀數學書呢?平時應做到:

一是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枝幹,並能粗略掌握本章節知識的概貌,重、難點;

二是細讀。對重要的概念、性質、判定、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等反覆閲讀、體會、思考,領會其實質及其因果關係,並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以便求教);

三是研讀。要研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研討書本知識安排意圖,並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形成知識體系,完善認知結構。

讀書,先求讀懂,再求讀透,使得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

3.思考的方法

“思”指同學的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離不開思維,數學更離不開思維活動,善於思考則學得活,效率高;不善於思考則學得死,效果差。可見,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掌握好知識的前提。七年級學生的思維往往還停留在國小的思維中,思維狹窄。因此在學習中要做到:

(1)敢於思考、勤于思考、隨讀隨思、隨聽隨思。在看書、聽講、練習時要多思考;

(2)善於思考。會抓住問題的關鍵、知識的重點進行思考;

(3)反思。要善於從回顧解題策略、方法的優劣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4.記的方法

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數學沒有筆記可記,有記筆記的學生也是記得不夠合理。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所寫的都記下來,用“記”代替“聽”和“思”。

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學生作筆記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在“聽”,“思”中有選擇地記錄;

(2)記學習內容要點,記自己有疑問的疑點,記書中沒有的知識及教師補充的知識點;

(3)記解題思路、思想方法;

(4)記課堂小結。並使學生明確筆記是為補充“聽”“思”的不足,是為最後複習準備的,好的筆記能使複習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5.問的方法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不問。”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能解惑,問能知新,任何學科的學習無不是從問題開始的。但七年級同學往往不善於問,不懂得如何問。因此,同學在平時學習中應掌握問問題的一些方法,主要有:

(1)追問法。即在某個問題得到回答後,順其思路對問題緊追不捨,刨根到底繼續發問;

(2)反問法。根據教材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從相反的方向把問題提出來;

(3)類比提問法。據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質等的相互關係,通過比較和類推提出問題;

(4)聯繫實際提問法。結合某些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

此外,在提問時不僅要問其然,還要問其所以然。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3

新的學期,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圍繞教研中心和學校“集體教研”、“學案導學”、“習慣培養”三項重點工作進行,在繼續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成長,促進 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發揮集體教研的優勢,抓好學生習慣培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不斷提高。為此,在總結上一學期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工作要求,制訂新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七年級(1)、(2)班,共約90多名學生。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對新學科會有較濃的興趣。但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又使得他們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課只是聽聽而已,他們的 記憶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尚處於較低水平,綜合歸納能力更是欠缺,況且還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不認真聽,學習欠積極不主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行為習慣成為新學期的常規工作,而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成為今後教學工作的重點。

二、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 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課本中的史料、圖片,課本中的動腦筋問題,活動與探究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日常檢測,加強學生歸納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訓練。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學會正確表述歷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目標: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還應充分利用歷史課堂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青銅文明,使學生懂得中國 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不同朝代的歷史發展概況,認識到傑出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對歷史發展所起到地推動作用。通過不同時期文化成就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古代科學家、文學家們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勤奮好學、腳踏實 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2、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3、具體措施:

(1)研究七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注意培養七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入研討教材,提高駕馭教材能力;認真學習國中歷史教法、學法指導意見,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

(3)完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學案。備課做到實用性強,提高課堂效率;組織好每一次單元檢測工作;

(4)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以“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為平台,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表述歷史、評價歷史等方面的能力;關注全體學生和學生每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促進優生髮展,提高合格率;

(5)重視集體的力量,積極參加集體教研活動,開展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對學生的培養計劃:

1、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歷史課的優勢,引導學生探討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優秀品質,

對 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協助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經常深入學生,瞭解學生髮展動向,及時將學生不良行為加以改正;與所有教師一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引領學生沿着健康軌道發展;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以取得家長對教育的支持。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學習奠定基礎。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4

一、課堂導入:導入分為兩部分,一是開場白:“上一節課我們瞭解到經過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最終戰勝了項羽,劉邦從一個泗水亭長華麗轉身為一個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可謂實現了人生的大逆襲,然而在這種華麗背後是一片蕭條,新興的大漢王朝是否會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短命悲劇呢?劉邦及其繼任者又是如何應對這種經濟凋敝的社會狀況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11課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由此出示學習目標。帶領學生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對目標進行分解。

二是圖片對比,課件展示兩組圖片,一是秦始皇陵墓照片,二是漢高祖、漢文帝和漢景帝的陵墓照片。

(設計意圖通過視覺的衝擊,以陵墓為切入點感受兩個王朝不同的命運走向,引起學生思考,是什麼樣的不同治國策略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二、講授新課:

(一)西漢的建立

1、提問,西漢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

2、過渡,話劇展示《劉邦的煩惱》。(操作,由三名同學分別扮演漢高祖、大臣甲、大臣乙)

(設計意圖,通過話劇劉邦的煩惱,使學生從劉邦的角度分析漢初面臨什麼樣的社會狀況,以及劉邦採取了怎樣的手段才實現國家安定。同時通過兩位大臣不同治國策略的對比,使學生認識暴政和仁政的區別)

3、過渡,要求學生提煉話劇告訴我們的歷史信息。漢初面臨怎樣的社會狀況

4、史料呈現:民失作業,而大飢謹。……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

(設計意圖,通過史料教學,培養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尤其是對“人相食”三個字的定位凸顯漢初嚴峻的經濟形勢。)

5、提問,造成漢初這一慘狀的原因。

6、過渡,劉邦如何解決的,由此推出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

(二)休養生息政策

1、釋義:休養生息政策的含義。休養:休息保養。生息:人口繁殖。西漢初年,經濟十分蕭條。漢高祖及其繼任的統治者吸收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即不做大規模勞民傷財的事情,給百姓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減輕人民負擔,讓人民安定生活,恢復元氣。

(設計意圖,通過概念教學明確休養生息的含義)

2、提問: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

3、歸納概況: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

4、小組討論:假如你是一位漢初的農民大爺,談談你對休息政策實施以來你家的變化?提示①你參加過秦始皇滅韓國的戰爭;②你的大兒子參加過秦末農民起義軍;③你的小兒子被因饑荒成為奴婢。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走進歷史體驗歷史,感受漢初休養生息政策帶來的社會變化和作用)

5、過渡,劉邦的繼任者文帝和景帝又是怎樣進一步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的?

(三)文景之治

1、概括歸納,文景時期休養生息的措施。

(設計意圖,在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提煉文景之治措施的關鍵詞,培養學生理解文本和提煉關鍵信息的能力)

2、歷史話劇:《漢文帝與千里馬》

(設計意圖:通過課本相關史實內容,對文景時期休養生息措施的第三點,提倡節儉以身作則進行話劇改編,加深學生對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理解)

3、再次出示秦始皇陵墓和漢文帝陵墓圖片,得出認識,成由儉 ,敗由奢。

4、兩組史料:

政治方面:自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史記》

經濟方面:海內安寧,家給人足。 ——《資治通鑑》

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漢書食貨志》

(設計意圖,史料呈現方式,新聞報道題材,使學生從史料中認識到文景時期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最終取得的效果)

5、點撥昇華:文景時期治國效果,文景時期,政治清平,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庫充盈,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歷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稱為--文景之治

6、視頻:《辛追墓的考古發掘》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從考古學角度見證文景時期的繁華和盛世,使學生對歷史的感知更加具體,同時也加深點滴的積累可以成就大業的道理。)

7、提升:出示《帝國表情——東方的蒙娜麗莎》漢景帝陽陵陶俑。總結,文景之治的富裕和祥和,印刻在每一個大漢子民臉上,這張出土漢景帝陽陵陶俑的微笑,被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那麼你能從這微笑中讀到了什麼?

課堂總結

三、當堂檢測

1.“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這首詩描寫了哪一朝代的建立過程( )

A.西漢 B. 東漢 C. 西晉 D.東晉

2.西漢初年,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 )

A.消滅項羽的殘餘勢力 B. 加強中央集權制度

C.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 D. 解除朝中大將兵權

3.西漢初年,漢高祖為了增加農業勞動力採 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還鄉務農②提倡勤儉治國③奴婢釋放為平民④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採取的治國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 B. 下令士兵回鄉務農

C. 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 D.田租定為三十税一

5.史書記載“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要求不許用金、銀、銅等裝飾,只可用瓦器。”這説明漢文帝( )

A. 正直無私 B. 輕徭薄賦

C. 重農抑商 D. 注重節儉

6.“國家的糧倉豐滿,新穀子壓着陳穀子,一直的、堆到倉外;府庫裏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這段描繪與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關( )

A.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四、課後思考:

1、對比秦朝的政策和漢初的政策有何不同?你認為哪個好?

2、休養生息政策的弊端是什麼?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5

一、計劃要儘量全面 學習計劃是指學習的具體安排。要想真正完成好學習計劃,在考慮計劃的時候,一定要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應包括社會工作時間、為集體服務時間、鍛鍊時間、睡眠時間及娛樂活動時間等。這樣,在學習時間內才可能精力充沛地學習。

二、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學習時間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常規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當天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二是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後所剩下的時間。這部分時間一般可以用來補課或提高深造。學習較差的同學,隨着學習水平的提高,應經歷常規學習時間逐漸減少,自由時間逐漸增加的過程。凡是體會到因為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而給學習的全局帶來好處的同學,就會努力去提高常規學習時間內的學習效率,以便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越來越大。

三、長計劃和短安排 長計劃和短安排是指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應有個大致計劃。由於實際的學習生活往往無法預測,所以,長計劃不可能太具體,不可能把每天干什麼都列出來。但是,在學習上計劃要解決哪些問題,心中應當有數。應把一個在短期內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分到每週、每天去。這樣,在每天學習時,就會明白今天的學習在學習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體的短安排計劃,長計劃中的任務可以逐步得到實現;有了長計劃,就可以在完成具體學習任務時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四、 從實際出發來制訂計劃 在訂計劃的時候 學習效率,不要脱離了學習的實際情況。主要指以下幾方面: 1. 自己知識和能力 2.每個階段的學習時間 3.學習上的缺欠和漏洞 4.老師教學的實際進度 從實際出發還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點。

五、 計劃要留有餘地 計劃終歸不是現實,而只是一種可能性。要想把計劃完成現實,還要經過一段很長的努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思想會發生變化,學習的各種條件也會發生變化,計劃訂得再實際,也不免出現估計不到的情況。所以,為了保證計劃的實現,訂計劃時就不要太滿、太死、太緊,要留出機動時間。

六、 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早晨和晚上,或者説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部分的時間,可以安排着重看記憶的科目,如外語等;當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又比較長,這時候可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又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時間,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或去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除此以外,還要注意學習時間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等等。這樣安排,在同樣多的時間內,由於安排了合適的內容,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七、 注重效果,不斷調整 在計劃執行到一個階段之後,就應當檢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效果不好,應找到原因,及時調整。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春秋時期從經濟發展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化,政治局面上諸侯爭霸鬥爭及其影響。

2.通過學習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狀況,使學生認識春秋時期是生產力飛躍進步、社會制度大變革、政治局面大動盪的時代,培養學生從歷史現象到歷史認知的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春秋時期大國爭霸戰爭的進程,培養學生用聯繫、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諸侯爭霸

難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王室衰微

三、教學策略

1.重點突破:通過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相關材料分析,讓學生認識到伴隨着鐵器的使用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春秋時期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各個諸侯國由於地理位置、統治者的政策等因素,出現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國利用優勢相繼爭霸。

2.難點突破:通過對比鐵器和石器、青銅器的優劣,讓學生認識到生產技術的進步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突破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難點。

四、教法學法指導

教法:講述法、問題啟示法、圖片展示法、文本分析法、視頻分析法、分組討論法

學法指導:觀察圖片、閲讀文本、分組討論、觀看視頻、材料分析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多媒體網絡設備、投影儀

素材準備

地圖冊、戰國和春秋時期的形勢圖、春秋戰國時期的相關視頻、多媒體課件、教學插圖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烽火戲諸侯》,讓學生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思考這個故事反映了什麼?

西周時,遇到敵情靠烽火台傳信報警。周幽王昏庸無道,為了取悦王妃褒姒,竟下令燃烽火。後來,犬戎真的來攻西周。幽王派人點燃烽火,諸侯沒有再來救援。結果,幽王被殺。

這個故事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崩潰,説明周王室的勢力逐漸衰微。

春秋時期社會動盪,那麼春秋時期的經濟有哪些發展?出現了什麼動盪的局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第6課“動盪的春秋時期”,一起去了解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小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帶着問題進入本課學習,激發學生求知慾。

(二)自主學習,知識建構

結合以下幾個問題閲讀教材,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語,邊讀邊勾畫,完成後,形成知識網絡。

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諸侯爭霸的目的是什麼?齊桓公首先稱霸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評價諸侯爭霸?

動盪的春秋時期中,動盪的表現有哪些?

自主學習完成後,小組之間交流答案,並互相討論,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找出疑惑。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帶着問題閲讀教材,把握有效信息,並學會分析和總結歷史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疑釋惑

1.解釋春秋戰國的由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春秋時期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戰國時期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取名於孔子編訂的魯國編年史書《春秋》,“戰國”取名於西漢劉向編注的《戰國策》,是因當時各個諸侯國爭戰不休而得名。

2.列表歸納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

3.小組討論

(1)鐵農具與以前的青銅器、石器相比較有哪些優勢?有什麼作用?

與青銅器、石器相比較,鐵農具更加鋒利,而且比較便宜、可用,促進了農業的深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誌。

(2)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對當時的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

各地經濟得到發展,各諸侯國實力不斷增強,導致分封制逐漸瓦解。

設計意圖:生產工具的改進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誌,通過分析生產工具的變化,理解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對當時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作用,為下一步學習分封制的衰弱奠定基礎。

4.閲讀材料,論從史出

“平王立,東遷於洛邑,闢(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思考:材料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什麼現象?

答案:材料反映了王室衰微、諸侯混戰。

閲讀課本,找出 “王室衰微”的表現有哪些?

王室衰微的表現:

(1)分封制瓦解: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職位也不再世襲,由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這樣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2)周王室實力大減: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

(3)諸侯崛起,競相稱霸。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材料,提高分析與總結能力,體現論從史出的觀點。

5.小組討論並總結諸侯爭霸和齊桓公爭霸的原因

諸侯爭霸的原因:

(1)王室衰微

(2)各諸侯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3)各諸侯國爭奪土地、人民、財產和政治上的對別國的支配權

齊桓公稱霸的原因:

(1)齊國在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使齊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增。

(3)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旗號,擴充疆界。

6.討論:如何評價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春秋爭霸,既要看到其弊端也要看到其客觀作用)

一方面:春秋爭霸給人民帶來種.種災難。另一方面: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與此同時,中原的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長期交往和鬥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促進了民族融合和國家統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事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事件,既認識到春秋爭霸給社會帶來的災難,同時認識到它給社會帶來的客觀作用,全面客觀評價春秋爭霸。

(四)反饋拓展,總結收穫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二是周王室衰微,三是諸侯爭霸,要梳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由於春秋時期經濟的發展,各諸侯國經濟得到發展,開始擺脱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開始崩潰,周王室衰微,諸侯開始進行爭霸戰爭,從而使春秋時期出現社會動盪的局面。

六、板書設計:

第6課動盪的春秋時期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

2.手工業

3.商業

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衰微

三、諸侯爭霸

1.諸侯爭霸的背景

2.齊桓公首先爭霸的原因

3.評價諸侯爭霸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瞭解西漢的建立、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實,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思考內在的因果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研讀與本課相關的史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做到論從史出。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漢初統治者政治寬厚,生活恭儉,他們這種簡樸作風一直為史家所稱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休養生息政策。

難點:休養生息政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王珪的《詠漢高祖》中的詩句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

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楚漢之爭,楚漢之爭的結果是怎樣的?(劉邦最終打敗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建立了漢朝。然而由於多年戰亂的影響,社會面臨諸多的困難。對此,漢初的統治者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又出現了怎樣的局面?今天我們就帶着這兩個問題來學習第11課: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內容探究】

一、西漢的建立

師:閲讀課本第55頁“材料研讀”的內容,根據材料,説一説,西漢建立之初處於什麼樣的境況?造成這種境況的原因是什麼?

生:(1)境況:殘破荒涼,經濟蕭條,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鋭減,大片的土地荒蕪。

(2)原因: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

師:由於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的破壞,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一片荒涼景象。那時牲畜奇缺,甚至連皇帝的馬車都配不上毛色一樣的四匹馬,有的將相只能乘牛車。

師:閲讀課本第54頁第二段的最後一句話,面對如此蕭條的狀況,如果你是皇帝,你會怎麼做?漢初的統治者又是怎麼做的呢?

生: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

師過渡: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休養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又產生了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們繼續往下學習。

二、休養生息政策

師:閲讀教材第55頁休養生息政策的相關內容,小組討論,回答下列問題:第一,休養生息政策的內容有哪些?第二,休養生息政策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回答:

(1)休養生息政策的內容有: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將奴婢釋放為平民;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輕徭薄賦,減輕農民的賦税、徭役及兵役。

(2)作用:漢高祖和他的後繼者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使社會局勢穩定下來。

[多媒體課件展示漢代耬車(模型)]

師:這是當時的先進農具,使用這種播種農具,省工省力,播速提高,行距統一,便於鋤草、收割。耬車是漢代農業恢復和進步的有力證明。

師過渡:前面我們提到漢高祖之後,他的繼任者也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那麼漢高祖時期的休養生息政策在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是如何得到延續和發展的呢?我們繼續學習第三部分“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師:閲讀課本第55頁,歸納“文景之治”的措施。

生:文帝和景帝重視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減輕賦税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三十税一;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苛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師:文帝、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樹立榜樣。他們提倡節儉;並以身作則。文帝在位20多年,宮室、園林沒有什麼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從簡,不許用金銀等裝飾,只能用陶瓦。

展示材料:

材料:文、景之際,建元之始,民樸而歸來,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鹽鐵論》

教師講解翻譯後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參照這則材料想一想,文帝和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有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如果有,具體表現在哪裏?

生:有。具體表現在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

師: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

展示材料:

材料: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司馬遷《史記·平準書》

教師講解翻譯後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聯繫司馬遷對“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對比漢初殘破的情景,想一想,漢初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取得的成果對漢武帝時期的興盛有沒有起到作用?

學生討論後回答: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前後執行了六七十年,不僅鞏固了西漢統治,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為漢武帝時期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課堂小結】

所有的政策的實施,離不開良好的經濟基礎,正是有了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使漢朝的經濟得到充分的發展,才有了後來漢武帝大一統的實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板書設計】

一.西漢的建立

1.西漢的建立

2.漢初社會狀況

二.休養生息政策

1.內容

2.作用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2.表現

【同步訓練】

教學至此,請使用學案同步訓練部分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8

備課要做到“五備”,備課標、備三維教學目標、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後記,充分發揮備課組力量,加強集體備課。以下是七年級歷史備課組計劃,歡迎閲覽!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為指導,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以提高課堂效率為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初步瞭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髮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學科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新生沒有“歷史”這門課程的概念,歷史對他們來説仍舊是一個新事物。而在各年段我們都可以看到歷史被作為副科而不受到學生的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方面還存在諸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例如:很多學生不能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習歷史的功用即:讀史使人明志。如何在學生一接觸歷史就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並能夠內化成一種習慣,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工作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根據學科特點和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備課組提出了教學常規工作“七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負擔要“輕”,質量要“高”。具體措施如下:

四、具體工作:

1、定期召開備課組活動,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導學案,做到導學案、課堂既有統一性又具有個性。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提高備課質量。統一確定教材重、難點,統一教學進度,分工協作,確立每週的發言人制度,由發言人分析教材的重難點、教法和學法,並設計好相應的導學案,其他老師自由發表意見補充完善。同時積極聽課,博採眾人之長。

2、主題教研:本學期圍繞還是圍繞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進行精心計劃不同側重的活動。認真學習學校課改的精神,加強老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公開課:立足組內公開課,做到全員聽課、評課。對於七年級年的歷史公開課,做到齊心協力,出謀獻策,使每一節公開課都能順利,保質保量地完成,以此為契機,提高彼此的教學水平。

4、歷史活動:針對七年級古代史的趣味性、文化性,初步確定本學期在七年級年段內展開一場成語故事的比賽。希望以此為契機,調動組內成員的默契及協調能力,併為學生製造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參與的同時提高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共11個班共有641人,各班學生基礎和語文能力差異較大,特別是普通班學生語文基礎較差。一部分學生靈活一些,男女生的學習態度有很大差別。大多數女生勤奮,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但男生的學習態度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個別甚至不學。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閲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從閲讀部分的選文來説,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並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藴、抓住要點、發表見解為閲讀能力的實踐環節,全面考慮、組織單元。

本冊名着導讀介紹了高爾基的《童年》、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和法布爾的《昆蟲記》。它們都與課堂閲讀有着有機的聯繫,如:《童年》與成長單元,《魯濱孫飄流記》與探險單元,《昆蟲記》與動物單元,作為課內閲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改革教學方法,採用導學式教學,措施如下: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採用導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5、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7、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8、加強學生的閲讀量,培養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10

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對於學生,對於未來,心裏充滿了無數完美的希冀。在我靜心細想時,這些希冀便成為一個個具體的活動,期望這些計劃中的教育措施能夠讓孩子們更有好處的成長。

指導思想:建立一個獎罰合理、管理制度完善、具有班級凝聚力的班級體。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雖然班級裏有任命班幹部,但大多數是掛個名並沒有其相應的工作,各種大小事務大多數還是由老師來完成。主要是由於我對班裏孩子的潛力仍心存疑惑,放不開手。久而久之學生就構成了這樣一種觀念:事無關大小,都要報告老師。每一天,我都要聽到孩子不停的跟我説某某某怎樣了,這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不好的習慣,缺乏自主的管理潛力,依靠性較強,對於我來講,則是時光愈久,事情越發層出不窮,被這些可有可無的糾紛佔用了超多時光,本學期我將着力於解決這一問題。班級裏學生程度差異不是很大,智商較為平均,但是成績差異較大,這跟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怎樣樣縮國小生之間的成績差異,也是我這學期的着力點。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1、班級裏實行職責明確分工,設立項目組長。將班裏的事務分為衞生、早讀、用餐、午間休息、勞動等項目,每一項設一組長,組長要對分管的工作負責。那一部門的問題就向哪一位組長報告,由組長解決。若組長解決不了,能夠請老師幫忙。如早讀課,負責早讀的同學要自動擔起管理義務讓同學們不許發出其他聲音或者簡單的佈置一些朗讀作業(讀卡片等簡單的作業),使教室持續學習的氛圍;如中午用餐時,組長負責發放毛巾、調羹、監督學生用餐狀況,餐具的整潔;勞動組長負責每週一大掃除及平時包乾區衞生的分工檢查指導;學習組長負責作業的收發整理,課堂秩序的管理等。同學們發生的小摩擦向班長報告,由班長負責解決,如果同學對班長的處理方法有意見,可直接向老師反映,由老師辨別班長所作出的處理是否正確。不管上什麼課,如果任課老師沒有到崗,班長去教導處樊老師處報告。此外,每個月所有的組長都要經過全班同學的舉手表決,如果有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某個班幹部在這個月表現不佳,則取消其所擔職務,由其他表現突出的同學來擔任。

2、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為了讓學生改掉用目光搜尋別人的錯誤的壞習慣,加強學生自我的認識與監督,本學期我將實行“我的事情,我負責”活動,把學生自身的活動分為:我的衞生、我的學習、我的早讀、我的用餐、我的禮貌等,並根據這些項目設計學生的自評表格,在每一天下午讓學生根據自我的表現進行自評,打相應的分數,每週五結合班級的“好少年行為冊”綜合測評。

3、繼續推行“好少年行為冊”活動,加強互相監督。學生的互評是不可缺少的,這是互相監督的一個好辦法,繼上學期的“好少年行為冊”的推出後,本學期將制定更為合理的項目,更為有效的獎勵措施來確保這一活動的順利地實施。上學期用了一個學期發現有的項目的評比較為模糊和籠統、本學期將加以改善,對每一個項目要有具體的要求,如:衞生方面做好個人衞生工作,要勤洗頭,勤洗澡,剪指甲,持續衣服整潔,大小便後清理乾淨,自我地面衞生持續整潔、不可有紙屑等,同時與學生的自評結合起來,設立系統的管理細則。

二、因才施教,做好培優轉後的工作

1、重視潛力強學生的培養

(1)。對潛力強的學生加強培養,發掘其潛力設計更多的彈性問題,讓心有餘力的學生留有擴展延伸知識的機會,用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班裏雖説程度都不是很好,但是由少數學生的某些潛力也一向高於他人,如何讓孩子的這些潛力得到更深層次提高,讓教學更加有效很對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彰顯每個孩子的特長,這是我作為班主任時刻要思考的。

(2)。多方面瞭解學生的興趣特長,因勢利導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的字號選取參加學校的興趣小組,在班級的活動中開展“技能大比拼”活動。讓學生互相瞭解彼此的特長,鍛鍊自我的技能。

2、重視潛力弱的學生的扶助

(1)。對這幾個學生生,教師要多傾注些關心和愛心,耐心輔導,諄諄善誘。給他們創造表現機會,鼓勵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採取"一幫一","眾幫一"等措施,給後進生創造一個温暖的羣眾氛圍。

(2)。對特殊學生生經常進行不定時的家訪,目的是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把學生的在校表現告訴家長,同時瞭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有的孩子由於家庭條件較為特殊,作為班主任我要給予必須的幫忙,對他們的家庭生活適當的指導和協助。

(3)及時與家長溝通,能夠透過家教聯繫本或者電話向家長彙報學生的全面狀況,共同研究教育資料和方法,密切配合家長同步教育學生,促進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開展新穎有益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學校生活

活動是我以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這學期,將利用午飯後和班隊課開展較為豐富的活動。活動要精心設計,只有學生喜愛活動、全身心投入活動,才會有深刻的體會,才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1)對於學生來説,每一天飯後有很長的時光,這些時光學生不能自行安排,經常會有事故發生。這學期,我將安排當天的值日生進行衞生保潔工作,其他學生都在文娛委員帶領下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目前擬訂的活動欄目有五類:

“快樂小遊戲”:主要安排簡單的小遊戲,既有利於消化,又放鬆身心,使學生在下午的學習活動中持續良好的情緒和充沛的精力;

“奇聞異事聽我説”:安排説新聞、説見聞、説科學知識;

“才藝表演”:講故事、唱歌、跳舞、表演等學生個人的才藝展示;

“走進大自然”:觀察校園裏的植物或準備好的小動物等;

“暢遊書海”:捧一本書,在陽光裏或是微風中,在草地上或是花壇邊,靜靜享受閲讀的樂趣。(2)班隊活動

本學期將根據大隊部的活動安排,開展相應的班隊活動,活動形式力求多樣性、活潑型和實用性,在活動中加強學生的對於教育主題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的潛力。

每月工作安排:八月份:

1、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2、做好開學衞生工作。

九月份:

1、佈置教室。

2、從新組建班委。

3、"品德作業"操作指導。

十月份:

1、幫忙學生製作國慶57週年卡片

2、開展主題隊會。

3、舉行一次作業展覽。

十一月份:

1、自查"品德作業"。

2、小組長評選活動。

3、學生自我組織一次班會活動。

十二月份:

1、引導學生進行技能大比拼

2、優秀作業評選。

一月份:

1、做好工作總結

2、佈置寒假工作、作業。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11

一、班級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在學校主管教學校長的帶領下,充分發揮自身教學優勢,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班級學情分析

本屆蒙西陽光學校七年級共有五個班平行班級,平均每個班級30人。由於學生的生源地不同,學生的層次也有很大的差異,通過開學近一週的觀察,學生的學習慾望並不強,一些國小生身上的特點還沒有完全褪去,面對地理這門新的課程,本學期的重點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針對七年級學生好動的習慣,多安排一些動手實踐的活動,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種多樣,該教材針對國中生的特點,設置了多個學生活動,密切聯繫學生實際和生活體驗,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七年級上冊以區域地理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與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共五章內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分三節,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主要介紹了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地球的大小,地球儀的組成要素,重點是經線、緯線和經緯度的劃分。第二節主要介紹了地球的兩種運動方式,即自轉和公轉,這裏面主要學習自轉和公轉的一般規律和產生的地理現象,也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運動做鋪墊。第三節地圖,主要講述地圖的基本要素,要求學生學習讀圖、析圖、繪圖和選圖用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分兩節,第一節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紹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關概念和分佈,是區域地理學習的基礎。第二節海陸的變遷,重點講述海陸變遷的原因和大陸漂移假説,板塊運動學説理論。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共包括四節,第一節從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入手,學習天氣的相關知識;第二、三節分別講述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温和降水;第四節主要介紹世界各地氣候類型的分佈及特點。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分三節,第一節介紹世界人口與人種的構成和分佈;第二節主要講述世界上各地區的語言種類和分佈以及宗教的分佈;第三節講述什麼是聚落,以及聚落的類型,聚落的特點和影響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本章內容主要介紹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和聯繫,最後講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學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落實“自學精講,以練為主”的教學模式,貫徹“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教學理念,加強集體備課,精心準備地理學案,力求每節課學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課課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3、深入研究學案教學的特點,認真編寫學案和教案,把握學案教學的整個流程,充分發揮學案教學的優勢。

4、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輔導,提高整體地理學習質量。

5、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學在採取精講多練的方法、教師作適當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教師再進行總結、要課文、圖像作業有機結合,激發學習興趣、幫助理解記憶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歸納、記憶等能力、並及時強化鞏固、懂得應用,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密切聯繫生活和生產實際,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儘可能多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學科的有用性。

8、指導學生開展地理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9、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五、教學研究

由於本人今年要撰寫研究生畢業論文,論文的題目與實際教學密切相關,所以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地理教學的相關理論書籍,用理論指導實踐,並在實踐教學中總結經驗,最終完成論文的撰寫。

七年級工作計劃 篇12

一、説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下面,我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 15 課的內容。本課由“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與華佗”“歷史鉅著《史記》”“道教與佛教”四個子目組成,主要講述了造紙術的發明改進對文化傳播的重大影響、華佗與張仲景的醫學成就以及司馬遷的史學成就、 佛教與道教在兩漢時期的傳播, 與前面所學的經濟繁榮遙相呼應。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認識到文化的繁榮是經濟繁榮的表現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二、説學情

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所把握。七年級的學生對歷史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一方面帶有低學段學生的特點, 希望老師講課內容新鮮、充實、饒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説教 ;另一方面已具備接受較系統的知識、理解一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會採取多種教學方法, 提升課堂的趣味,並進行系統歸納,使學生更好的進入到我的課堂中來。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揮棒, 是教學行為的指路燈, 因此我依據新課標的理念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複述華佗與張仲景的醫學成就以及司馬遷的史學成就,瞭解佛教與道教的發展歷程,分析造紙術的重大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閲讀史料,提高總結、歸納、概括歷史信息的能力,樹立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意識 ;通過討論造紙術發明的重大意義,學生提高自主探究與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兩漢時期的科技發明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通過對司馬遷等人的認識, 學習其堅忍不拔,為理想奮鬥終身的堅強意志。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兩漢時期科技與文化成就的相關史實。

【難點】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對文化傳播的重大意義。

五、説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 史料教學法和小組討論法等。

六、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眾所周知, 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 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 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此,我採用創設情境導入法。我會先展示五禽戲的視頻,並提問學生:視頻中模仿的分別是哪幾種動物 ?學生回答出虎、鹿、熊、猿、鳥。之後我會繼續引導:它是古代人用以強身健體的方式, 是由華佗發明,除了五禽戲他還發明瞭什麼 ?與他同時代的還有那些科技成就 ?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採用視頻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設置的思考問題增加了課程的懸念,

有利於烘托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造紙術的發明

為了讓學生對造紙術發明的背景有個簡單的認識,我會出示在紙發明之前的書寫材料,並提問紙之前的書寫材料主要是什麼 ?有何弊端 ?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之前的竹簡笨重, 不便閲讀搬運,帛造價昂貴,僅限達官貴人使用。接着為了讓學生對蔡倫改進造紙術有深刻的認識, 我會採用視頻史料、 文字史料相結合的方式, 引導學生認識到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過程, 並且認識到使用便宜的樹皮、麻頭及破布、魚網以來造紙,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有利於文化的傳播,這種紙稱為蔡侯紙。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難點, 在意義部分我會使用史料教學法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從而理解造紙術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史料, 設置問題的設計, 能夠逐步引導學生全面理解造紙術的偉大貢獻,培養學生史料分析和總結概括的能力。

(二)醫學成就

在醫學成就這一子目,我會通過播放視頻來展示華佗、張仲景的人物生平與醫學成就,讓學生通過填表格的方式,來認識二者的突出貢獻, 學生通過視頻能夠總結出華佗的主要貢獻是麻沸散與五禽戲,張仲景的主要貢獻是《傷寒雜病論》,二者都對中醫作出巨大貢獻。

【設計意圖】 通過填表格的方式既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總結歸納的能力。

(三)史學成就

在講述史學成就時,首先我會展示司馬遷遊歷路徑圖與《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史料,讓學生總結概括司馬遷的生平,並把它複述出來, 在學生了解司馬遷生平後, 可以得出司馬遷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緊接着我會出示《報任安書》中的片段與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引導學生分析史記的歷史價值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設計意圖】 這樣設計的優點是能幫助學生樹立論從史出、 史論結合的歷史意識, 並加

深對於重點內容的理解。

(四)佛教與道教

對於佛教與道教的講述,我會先請學生來講述他在課前蒐集到關於佛教與道教的歷史,在學生分享的基礎上,我會展示四川青城山與洛陽白馬寺的圖片, 以此為切入點來講述佛教與道教的發展歷程。通過講述, 學生可以瞭解到佛教產生於印度, 西漢時期傳入中原, 對整個中國影響巨大,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 最初的創立者是張陵的五斗米道與張角的太平道。之後我還會引導學生對於宗教發表自己的觀點, 引導學生認識到宗教是封建統治者加強統治的手段,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觀。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發言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本知識點的理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

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為了更加明確教學重難點,我將採用引導的方式梳理本課知識點進行小結。這樣更能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2.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設置了開放性的作業:紙的發明對社會文化和人類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

【設計意圖】 開放式的作業設計, 更能夠提高大家的歷史學習興趣, 讓同學們積極主動

的投入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來。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內容的濃縮和提煉,我的板書本着簡潔、直觀、 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標籤: 七年級 精選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j80g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