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精選13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精選13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精選13篇)

①繼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

②感知課文情節,進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③領會童話深刻的內涵,培養學生敢於説真話的品格。

教學重點

領會作品內涵,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學習默讀課文與朗讀課文。

②學習生字。

③複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近幾年反映宮廷生活的電視劇很多,大家一定從電視上看到過許多皇帝,那麼他們都穿什麼樣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裝又給你什麼感覺呢?(威嚴、高貴)可是竟然有這樣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在大街上游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這一故事的童話《皇帝的新裝》。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

整體感悟

①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在默讀前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

a.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回視、不指讀。

b.速度要快,每分鐘約500字。

c.瞭解課文內容大意。

d.圈出不會認讀的字。

②教師板書重點字,教學生認讀。

炫耀 妥當 分外 滑稽 陛下 御聘 頭銜 爵士 勛章

③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指導簡單評析。

[要求]分別擔任皇帝、老大臣、誠實的官員、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話朗讀、口齒清楚、準確表達語氣。

b.聽讀的同學邊聽邊在書上標出故事大致情節。

④請學生複述課文並作簡單評析。

要求抓住重點情節、重點人物的重點語言複述,並注意模仿人物説話語氣。

⑤理清故事情節。

在前兩遍閲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劃分故事情節、層次。

教師板書:皇帝愛新裝成癖一騙子做新裝一大臣官員等人看新裝一皇帝穿新裝出醜

以上兩個環節旨在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為下節課的討論打下基礎。

小結

閲讀童話類文學作品,可以像閲讀本課一樣,先從情節人手,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理清課文內容,明白層次、結構及詳略,然後再做細緻的揣摩、探究。

佈置作業

①抄寫生字、詞語。

②熟悉課文情節並思考課後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本節課以探究性討論為主,理解文章內涵,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教學設計

四人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並記錄好討論結果(教師用小黑板或投影儀出示問題)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③你怎樣理解故事的內涵?

④故事有什麼教育意義與現實意義?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

[預期結果]

問題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這是個愚蠢、虛偽、自欺欺人、極端奢侈、不務正業的皇帝。

問題三: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愚蠢、虛偽、自欺欺人,批判了説假話的世風。

問題四:故事中由一個小孩戳穿了騙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們要保持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説真話。

教師依次出示問題(用小黑板或投影儀),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問題一:皇帝無疑是愚蠢的,昏庸腐敗的,那麼騙子騙取皇帝的錢財並愚弄皇帝這一行為值不值得肯定呢?為什麼?

預期結果:有人也許會説騙得好,這樣的皇帝,不騙他騙誰。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給百姓們出了一口氣。有人也許會説騙子是可恥的,因為他們的動機就是騙錢,並不像一些“俠客”一樣劫富濟貧,伸張正義。

問題二:如果你當時在現場,你會像那個小孩一樣勇敢地站出來,第一個説真話麼?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情況麼?你是怎麼做的?説給大家聽聽。

預期結果:可能有同學説自己會站出來説真話,有可能有同學會説不敢。多數同學肯定都會遇到“説還是不説”的情況。至於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學不會講真話。這一問題,重要的是鼓勵學生站出來説實話。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生活,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通過這個環節的討論,達到深刻領悟文章內涵、培養敢説真話的高貴品質的目的,同時,培養多角度思維方式,也是這一節課的重點環節,所以,教師的“導學”特別重要。在討論中,一要“導”學生説真話,二要“導”學生結合課文情節,結合生活實際分析。

小結學生髮言,佈置作業

①教師小結

一場鬧劇,以騙開場,以騙收束,圍繞“新裝”,刻畫出封建統治階級上層人物的荒誕、可笑,揭露他們的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笑聲過後,留給我們的卻是嚴肅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保持純真的童心,不虛偽,不説假話,敢説實話,敢説真話,讓我們的社會保持純淨,這就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了。

②佈置作業

課外閲讀《安徒生童話選》中的《醜小鴨》、《海的女兒》、《豌豆上的公主》等。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瞭解作者、作品及童話的有關知識。

2.熟悉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3.體會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會意義,培養學生自覺抵制社會醜惡行為的意識和勇氣。

教學重點:

熟悉情節,把握形象,體會角色的社會意義。

教學難點 :

初步理解童話這一文學體裁。

導學過程:

一. 導入 :板書課題。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個人,卻求美不成反當眾出醜,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將講講這個故事。

二. 簡介作家作品:

這是一篇著名的童話,它的作者很了不起,是安徒生。 周揚説:

“ 丹麥出了一個安徒生,贏得了世界的、不只限於少年兒童的廣大讀者。”下面哪位忠實的讀者想大家推薦一下他的主要作品?(學過的有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另外還有可愛的《醜小鴨》、美麗的《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等等。他的作品想象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三. 學習新課:

1.(請再讀一遍題目)這篇課文以什麼為線索,誰為中心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新裝、皇帝)如何展開的?速讀課文,看誰能填對老師出的題目。每空只能用一個字。

情節線索:(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説出起止。

2.請一位同學照此順序複述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情節完整,語言連貫,口齒清楚,態度大方。説得簡要明白。

3.你認為哪個情節最精彩?(或你最喜歡哪個內容?)(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哪句話最生動? (舉例説明並説説 ) 為什麼?(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描寫鮮明生動、逼真傳神,活靈活現,符合人物性格特點。教師引導)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幾個精彩的片段。

看新裝(分角色朗讀)

穿、展新裝(課本劇表演)略

4.思考討論:

○1找出在故事情節中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想想起什麼作用?(推動作用)人們都怕這一點,才讓騙局步步得通。(它的作用從下面的問題中也可看出來)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裝”面前,老大臣、“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甚至皇帝本人都不敢説真話,老百姓一開始也不敢説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説明這個問題的語句,(略)這些是什麼描寫?(心理描寫,它説明了人們不敢説真話的原因)想一想他們不敢説真話的原因分別是什麼。(原因:皇帝:為保住皇位;大臣:為保住官位,也怕殺頭;老百姓:怕殺頭。)小結:或為保住皇位或官位,或怕招來殺身之禍。既然這樣,大家就只好上當受騙了。

○3全文的情節其實就圍繞一個“騙”字展開,我們來看看各色人物是怎樣圍繞這個“騙”字進行活動的,表現出什麼什麼性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明確:

起先是騙子設騙局,用根本不存在的“新裝”來欺騙皇帝和大臣們,然後大臣們同騙子一起來欺騙皇帝,最後皇帝、大臣們一起參與到欺騙的行列中欺騙老百姓,以騙開始,以騙結束,一羣騙子!老百姓起初也不敢説真話,最後是——

誰説的?為什麼要由一個小孩的口來説出?(所根據的西班牙民間故事中是由一個黑人説出來的,安徒生作了改動)

(因為他天真純潔,無私無畏,不懂世故,無所顧忌,他説的話更能揭穿騙局,暴露統治者的醜惡本質。)與他相比,你對其他人的印象如何?安徒生就是這樣用童心寫童話,用你們的語言寫屬於你們的故事,把嚴肅的道理放在詼諧的故事中,不愧為世界屈指可數的著名童話作家。

○4説了這麼多,誰能説説什麼叫童話?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往往採用擬人手法,將世界上的事物人格化。)出示投影。

○5童話最突出的兩種表現手法是什麼?(想象和誇張)本文就是以豐富的想象和誇張著稱。兩者關係如何?(誇張是通過想象來完成的。)本文的想象非常奇特。比如寫騙子設的騙局。寫他們的騙局毒辣得很,誰要説一句真話,説看不見衣服,就借專制皇權説你“不稱職或愚蠢得不可就藥”於是上上下下的人就異口同聲、自欺欺人的造假,甚至不惜當眾出醜。這是多麼絕妙的諷刺啊!

有同學可能回説:這些情節太誇張了。哪些情節比較誇張?舉例説明。(結合課後練習二)(可順勢講一下“愛新裝”的作用——引子 昏庸無能、奢侈虛榮,這樣的皇帝為騙子所捉弄也就很自然了,從而引出下文。)

質疑:你相信這些人和事嗎?(可爭論)我信。為什麼令人信服呢?安徒生説:“最奇妙的童話都是從真實的生活中產生出來的,否則我的美麗的接骨樹叢就不會從茶壺裏冒出來了。”他的這篇童話是有其真實基礎的,它寫於1837年。(當時的丹麥,人民身受本國封建階級和英國資產階級的雙重壓迫,飢寒交迫;而統治階級則窮奢極欲,揮霍無度。面對這樣的事實,安徒生根據西班牙的一則民間故事改編《皇帝的新裝》,把揭露的矛頭直指封建統治階級的頭子,並無情的諷刺了貴族、宮廷的醜惡行徑,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社會的病狀。)

其他時代有這種人和事嗎?現在呢?有些人為什麼要弄虛作假?怎樣才能杜絕這種行為?

明確:(有。童話首先是概括了歷代帝王的共同特點,再者,那些溜鬚拍馬的大臣、善鑽空子、巧取豪奪的騙子,在其他時代也大有人在。因為在許多時候,説真話反而倒黴,人們也就不敢説真話,致使假話成風,荒.唐可笑的事情也就時有發生。)(現在也有。比如假冒偽劣。學生舉例説明。)(有私心,為了私利。一個“私”字。如故事中的皇帝為了權、大臣為官、百姓為避禍)(大公無私)

你説過假話嗎?(知錯就改即可)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假、惡、醜,你會怎麼做?

(我們應當堅決打假,去偽存真,與醜惡現象作鬥爭。)同學們,我們從自身做起吧,就像童話中的那個小孩子一樣無私無畏,説真話、做好事、熱愛美,創造美,以實際行動戰勝假、惡、醜,讓世界相信:明天會更好!希望屬於你!

總結:我們今天聽了一個童話故事,認識了一些人,懂得了一定的道理,具有了百倍的信心。這是我們共同的收穫!

佈置作業 :課下你能學有所得嗎?

1. 課外閲讀安徒生的其他幾篇有代表性的童話作品,説説故事,講講道理。

2. 給本文寫一續篇,大膽想象,合理誇張,且能自圓其説。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童話的想象和誇張的藝術特點。

2.使學生認識封建統治者的愚蠢和虛偽。

教學重點:這篇課文學生比較熟悉,講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

1童話的想象和誇張的藝術特點

2通過語言和細節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3學生體會並學習如何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誇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要點:着重分析皇帝的性格特點)

一由開始教學藉助聯想和想象的作品的教學單元,引出《皇帝的新裝》。

二簡介作者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漢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他的160餘篇童話在近150年中被翻譯成140多種文字,從丹麥傳向世界。安徒生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窮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説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著名的童話有《醜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皇帝的新裝》等。

三簡介童話特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往往採用擬人的手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傢俱、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四正字音

滑稽jī

陛下bì

頭銜xián

駭人聽聞hài

欽差qīn

更衣gēng

(改換)

隨聲附和hè(“跟着唱”、“跟着説”)和好hé

自稱chēng(“説”)相稱chēn(“適合”、“配得上)

圈定quān,(“畫圓形”講)豬圈juàn,(養豬的柵欄)

五分析

(一)分角色朗讀(或聽朗讀錄音)。

根據“思考和練習三”的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朗讀時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

(二)分析段落,概述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喜歡穿新衣服,(故事發生的緣由)。

第二部分(2至4段)兩個騙子向皇帝行騙(故事的發生)。

第三部分,(5至22段)大臣和皇帝受騙、騙人(故事的發展)。

第四部分(23段至末尾)皇帝參加遊行大典(故事在高潮中結束)。

(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笑新裝)

(三)口頭複述故事。

——要求:(1)敍述有條理,情節完整;(2)不遺漏人物重要的對話和心理獨白;(3)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四)這篇課文的情節圍繞一個“騙”字展開,請同學們説説文中各種人物是怎樣圍繞這個“騙”字進行活動的。——皇帝受騙→→騙子行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五)找出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着關鍵的作用的語句“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着關鍵的推動作用。騙子胡説那衣服具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別出官員是否稱職、是聰明還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們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騙術步步行通。

(六)分析皇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1第一部分寫出皇帝的什麼情況?表明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在全文中起着什麼作用?

——用誇張手法表明了他的心思興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愛慕虛榮,奢靡無度,昏庸懶惰,荒廢朝政,這就揭示了故事發生的緣由,為下文騙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筆。他還喜歡“顯耀一下他的新裝”,這又為後文寫他穿着那套“新裝”——遊行預作了伏筆。

2皇帝為什麼會相信騙子的話?

——第二部分:騙子先説“他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抓住了皇帝愛好新衣的特點,針對這個特點行騙,投其所好;又説用這種布縫出來的衣服具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別出官員是否稱職、是聰明還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擊中要害因而能夠誘使皇帝上當。揭露了皇帝的愚蠢、懶惰、虛榮心十足。

3皇帝為什麼要派老大臣和誠實的官員去了解騙子織布的情況?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織造的情況,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新衣時,心裏未免害怕,所以決定先派最有理智、最稱職的老大臣去看,接着又派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他想,這樣比較穩妥。表現出他很心虛,害怕自己看不見這布。這是由於“愚蠢”和“不稱職”而產生的心虛。

4皇帝在看騙子織布時心裏想的是什麼?

——皇帝聽見兩位官員這樣説,可是他什麼也沒有看見。“難道我不夠資格當一個皇帝嗎?”一想到這一點,他十分恐慌,不知所措,只得説道:“哎呀,真是美極了!”“我十二分的滿意!”並且裝模作樣地“仔細地看着織布機”,表明他在觀賞布料。這位皇帝為了保住尊嚴,維持專制統治,也只能這樣自欺欺人,皇帝賜給騙子每人一個爵士頭銜,還封他們為“御聘織師”。進一步揭露了皇帝的崇尚虛榮、愚蠢無知,口是心非;

5分析皇帝在換上新裝時的動作細節的描寫

——皇帝在換上“新衣”以後,“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作出這又“轉”又“扭”的醜態,意在表明他在端詳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確實看到了、穿上了“新衣”。表現了皇帝的自欺欺人,裝模作樣的醜態。

6遊行的皇帝聽到老百姓真話以後的反應如何?皇帝為什麼在被揭穿他並沒有穿衣服的時候,有點兒“發抖”,但他卻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態?

——皇帝聽到老百姓都説“他實在沒有穿什麼衣服呀”以後,既“有點兒發抖”,“似乎覺得老百姓們所講的話是真的”,意識到受了騙,為在老百姓面前遊行、大出其醜而“有點兒發抖”;卻又心中想“我必須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只好故作姿態掩飾自己內心恐慌。在已經識破騙局的老百姓面前,裝作確實穿着美麗的新衣,硬把遊行的醜劇表演下去來保住皇帝的尊嚴,維持住專制統治。這篇童話也就在皇帝遊行的醜劇高潮中結束。表現了他的虛偽愚蠢,自欺欺人。

7小結皇帝的性格特點

——愛慕虛榮,荒淫奢侈,昏庸無能,愚蠢可笑,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六作業

第二課時

要點:分析其他人物性格特點。

一複習:分別列舉皇帝的可笑舉止。

二分析大臣們的言行,大臣們要不要在這場鬧劇中負責任呢?他們是些怎麼樣的人?

1先去看布料的兩位大臣,課文怎樣描寫老大臣看衣料?這樣描寫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課文寫出老大臣看到騙子,“正在空織布機上忙碌地工作着”,他“把眼睛睜得特別大”,“驚駭萬分”;他雖然不承認自己“愚蠢”、“不稱職”,但沒敢説出“我什麼東西也沒有看見”。這時,騙子請他走近一點,問他“花紋是不是很美麗,色彩是不是很漂亮。”這是先發制人:花紋這麼美麗,色彩這麼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見,那你真是愚蠢透頂,一點兒都不稱職。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嚴重顧慮。他經過考慮,決定“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騙子卻又問他:“噯,您一點意見也沒有嗎?”這又是趁勢一擊,逼着老大臣表示意見。這一擊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為怕人説自己愚蠢不稱職,為了保住官位,他隨騙子之聲附和地説布料“美妙極了”,“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並且注意地聽着騙子對布料的色彩和花紋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兒去的時候,可以照樣背出來”。他已經甘願受騙,並且幫助騙子去騙皇帝。騙子行騙也就進一步得逞。這位老大臣哪有一點兒誠實、理智、稱職的味道?

3課文描寫另一位官員着布料,和描寫老大臣着布料有什麼異同?

——另一位官員在老大臣看過並對皇帝讚美了布料以後,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他的資格又比老大臣淺。所以他在聽着騙子描述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布料上“美麗的花紋”的時候,雖然覺得自己“並不愚蠢”,也產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的想法,這是與前面寫的老大臣的不同之處。這表明老大臣已經幫助了騙子行騙,他也只想保住官位,決心“不能讓人看出”自己沒有看見布料。這是與前面寫的老大臣的相同之處。騙子行騙又進一步得逞。課文寫另一位官員看布料,寫得遠比老大臣看布料簡單,又寫出了兩人不同的心理活動,這就避免了描寫同一事物的雷同。

4皇帝去看布料時兩位大臣的反應是怎麼樣的?老大臣和誠實的官員為什麼不敢説出事實真相,要瞞和騙?

——這一回用不着騙子謊言讚美布料,兩位看過布料的“誠實”的官員就自動代勞了。這兩位根本沒有看見過布料的官員,“相信別人一定可以看得見布料,就搶先對皇帝説:“陛下請看:多麼美的花紋!多麼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見了布料,替騙子效了勞。兩個大臣怕別人説自己愚蠢,更怕丟了烏紗帽,都不敢講真話。可見,所謂稱職的老大臣,誠實的官員,其實是最不稱職和最不誠實的人。這是很有諷刺意味的。他們都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跟隨皇帝去看布料的全體隨員呢?

——全體隨員雖然連一點布絲都沒有看見,也都隨聲附和:“哎呀,真是美極了!”表明他們都看見布料了,並且建議皇帝穿着這美麗的衣服“去參加快要舉行的遊行大典”。所有隨員都力圖保位,在空織布機前做着受騙、騙人的表演。

4還有哪些地方寫出這幫大臣們的虛偽醜態?

——在皇帝穿新裝時阿諛逢迎並裝模作樣地幫忙,展新裝時手中託着一條“並不存在”的後裙。

5小結大臣們的性格特點

——虛偽透頂,愚蠢可笑,阿諛逢迎。

三分析百姓:

1皇帝在大羣官員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遊行起來了,老百姓的反應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説:“乖乖:皇帝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後裙是多麼美麗!”好像他們都看見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説了假話。一個小孩子最後叫了出來:“可是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呀!”説的是實話。老百姓私自低聲地把這孩子的話傳播開來,最後都説“他實在沒有穿什麼衣服呀”,也都説了實話。

2為什麼老百姓剛開始不敢説真話後來又敢説老實話?

——官員有顧慮,怕顯出不稱職、太愚蠢,故而先説了假話;在封建專制下,老百姓怕觸犯皇帝,又怕受人譏笑,因而不敢講真話。但老百姓的顧慮遠不像官員們那樣嚴重,比大臣們要少點私心,。沒有官可丟,沒有職可罷,因而最終能把真話傳播開來。表現了老百姓的膽小怕事。

3哪些地方寫出百姓的膽小怕事?

——從“私自低聲地傳播開來”“有一個小孩子説他並沒有穿什麼衣服啊”表明百姓的膽小怕事。

四分析小孩子為什麼敢説真話?

——因為小孩子天真無邪,沒有顧慮,無私無畏,所以敢於説真話。小孩的真話,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騙子、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戲,這真話,就是真理,就是力量。

五分析騙子為什麼能得逞?

——狡猾陰險,抓住了人們的心理,用“箝口術”——謊稱這種布縫出來的衣服具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把所有的人的口都封住了。

六本文意圖是什麼?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理解童話的藝術特點。

——本文寫出騙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騙,寫出皇帝和大臣們都甘願受騙、並且騙人,最後寫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構成了豐富想象、大膽誇張的寫作特點,無情地鞭撻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們的愚蠢虛偽、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熱衷權力和無知、虛偽、愚蠢的本質,同時告訴人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説真話。。

七本文想象豐富而且奇特,誇張大膽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存在的,為什麼卻又能夠令人信服?

——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雖然不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存在的,卻是在現實生活基礎上提煉概括、集中創造出來的。歷史上窮奢極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駭人聽聞的事情,是屢見不鮮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諛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現象。童話家安徒生在這樣社會現實的基礎上,馳騁豐富想象,展開大膽誇張,敍述出這樣的故事情節,刻畫出這樣的人物形象,皇帝有貪婪、自私、虛榮、愚蠢的本性;官員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個個不願説實話,都愛説假話,獻媚取寵;騙子的騙局設計得天衣無縫,無懈可擊。正因為這樣,騙子手段高明,善於設騙;皇帝貪婪虛榮,甘心受騙;官員阿諛奉承,樂於互騙,形成了這篇童話巧妙的佈局。既有現實生活的充分依據,又表達了對這樣的皇帝和大臣的強烈憎惡之情。文中描寫皇帝、大臣甘願受騙、並且騙人,直到皇帝在遊行中聽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遊行的真相以後,還硬撐着把那醜劇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點的邏輯發展。因而能夠讓讀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響

八情節特點。

——童話是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來反映生活。誇張是童話情節的基本特點。兩個騙子在織布機上空忙,描述並不存在的布的美麗花紋,皇帝赤身舉行遊行大典,大臣們手裏託着並不存在的後裙,這些情節當然是誇張的,但又使人感到真實可信。據安徒生自己説,這個童話的題材來自西班牙作家所提供的民間故事,經改寫後,更符合丹麥的生活實際。騙子怎樣誆人,皇帝怎樣上當,羣臣又怎樣瞞騙,寫得合情合理。“最奇異的童話是從真實的生活裏產生出來的。”我們在這篇童話裏看到的皇帝、官吏,不正是當年丹麥封建統治者的真實寫照麼?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説出的一切,隱藏在誇張、詼諧的故事裏,引起讀者深思。誇張中包含着合理性,是《皇帝的新裝》的情節特點,也是安徒生童話的情節特點。

九語言特色。

——通過分角色朗讀,我們進一步體會到安徒生童話的語言通俗、流暢,保持着口語化的特色。故事敍述就像技家常一樣:“許多年前,有一位皇帝……”“有一天,他居住的那個大城市裏,來了兩個騙子……”安徒生重視提煉語言,所以他寫的童話,語言既簡潔又生動形象。例如描寫皇帝在鏡子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大家讚美説,“多麼美的花紋!多麼美的色彩!這真是一套資重的衣服!”把皇帝和周圍的人的神態誇張地描寫得活靈活現,十分生動。

十本文是安徒生童話中的名篇。從中可以看出童話這種文學樣式具有什麼藝術特點?

——本文的寫作特點是豐富想象、大膽誇張。這也正是童話這種文學樣式的藝術特點。童話,正是在現實生活基礎上,馳騁想象,大膽誇張,來敍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意見態度、思想感情。童話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雖非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存在的,卻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產生獨特的藝術扭力。童話不但可以想象、誇張地敍寫人間的故事,刻畫人物的形象,還可以擬人化地描寫動植物或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它們以人的生活經驗和性格特點,通過描寫他們的思想行為,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意見態度、思想感情。這種童話,就更充滿豐富想象和大膽誇張了。

十一想象訓練:

1想象皇帝如何愛新裝?給文章加個開頭。

2用誇張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着新衣遊行時裝模作樣的醜態。3想象皇帝在遊行結束後會怎麼樣?給文章加個結局。

——也可佈置成預習作業,指導學生猜讀每一個新的情節開頭,不要急於往下讀,合起書自己先來想象想象:讀到“為了要穿得漂亮”,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圖漂亮圖到什麼地步。

讀到“來了兩個騙子”,你想象一下,這兩個騙子會怎樣行騙。

讀到“都看不見衣服”,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會怎樣想,怎麼辦。

讀到“這位善良的老大臣來到那兩個騙子的屋子裏”,你想象一下,這個老大臣看到騙局會怎樣表現。

讀到“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工作進行的情況”,你想象一下,這個官員看到騙局又會怎樣表現。

讀到“皇帝就很想親自去看一次”,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看到騙局又會怎樣表現。

讀到“第二天早上,遊行大典就要舉行了”,你想象一下,宮內宮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將會怎麼樣,結局怎麼樣。

想一想,讀一讀,體會體會安徒生的想象力多麼豐富,多麼精妙,自己哪些想象也很好。檢查預習時,可以讓學生介紹些自己所想象的情節。

十二板書

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

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往往採用擬人的手法。

故事情節:

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笑新裝

(緣由)

(發生)

(發展)

(高潮、結局)

(皇帝受騙→→騙子行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大臣(虛偽自私,阿諛逢迎)

騙子行騙(陰險狡猾

投其所好

皇帝受騙→→→→

騙←←←←百姓傳騙(膽小怕事)

擊中要害)

(虛榮昏庸愚蠢)

↑↑

↑↑揭騙

小孩

(天真爛漫,無私無畏)

主題: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熱衷權力和無知愚蠢、虛偽自私的本質。,

寫作特點:想象豐富大膽誇張

曲折反映現實生活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過程與方法: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2.教學難點: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去查閲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瞭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閲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瞭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説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説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肅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温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温暖”的寶地。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感知濟南冬天的温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理解為什麼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瞭解,為什麼文中的情那麼濃。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着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

三、檢查預習,掌握字詞(多媒體)

鑲、響晴、温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四、研討思考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並在聽讀中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1.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

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温暖的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寫對濟南的總體感受:“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的遠山,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1.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第一、二自然段,討論下列問題並自主解決。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温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

與熱帶相比--温晴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

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麼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峯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

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3)教師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2.自由探究。

學生朗讀後,思考體味以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把小山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模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是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微微”一詞用得貼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⑤“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凍上”的原因。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説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3.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温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2)作者緊扣這一點,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讚美的深情。

(5)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二、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為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一下,在寫法上本文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寫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佈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北京冬天的景物,傾注你的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板書設計

12.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温暖--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温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背誦這四首詩,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難點)

3.激發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1)《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年(朝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尤善詩歌,常常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詩歌風格慷慨悲壯。《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九月深秋勝利歸來,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朝代)詩人。

(3)《錢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朝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容清新,深得人們的喜愛,其本人也因此獲得“詩魔”和“詩王”的讚譽。《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4)《天淨沙秋思》作者馬致遠,元代(朝代)散曲家,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並稱為元代雜劇四大家。“天淨沙”,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早年熱衷功名,屢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餘載,本曲乃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與淚寫成的,元曲 中的“絕唱”,元人譽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贊其“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 (sǒnɡ zhì) 蕭瑟 (sè) 枯藤(kū ténɡ) 天涯(yá)

3.整體感知

(1)詩言志。這四首詩歌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你摘抄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

《觀滄海》

《次北固山下》

《錢塘湖春行》

《天 淨沙秋思》

(2)四言、五言詩句一般分兩節來讀,如:“老驥/伏櫪”“潮平/兩岸闊”;七言詩句一般分三節來讀,如:

“君問/歸期/未有期”。按照這一規律,請在課文中為四首詩歌劃分節奏。

【課堂探究】

賞析名句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賞析: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這是詩人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時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入到詩裏,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 懷。 。

2.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説,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怎能不產生鄉愁呢?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的生活意義,給人以樂觀向上的力量。

3.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這兩句寫 近景:地上的花草,人們騎馬遊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遊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遊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遊春的愜意。

4.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展開全文閲讀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 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這幅深秋夕照圖,反映了作者漂泊無依的情懷。

【隨堂檢測】比一比,看誰背得快

【拓展延伸】 請發揮想象,簡要地描繪《天淨沙秋思》詩中的畫面。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 遊子,騎着一匹瘦馬,迎着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户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附:四首詩歌思想內容

1.這首詩借景抒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藴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 建功立業的抱負。

2.詩中詩人即景抒情,細緻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愁鄉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3.《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 春漫步西湖所 見的明媚風光,抒發喜悦之情。

4.《天淨沙 秋思》 這首小令僅五句 28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1. 【作業佈置】 1.背默四首詩歌 2. 完成校本作業。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6

學習目的

1、 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

2、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3、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4、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詩中表達的信念和藴涵的哲理,感悟人生。

學習重難點重點:

1、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2、“山”、“海”的象徵意義。難點:詩歌的主旨的明確。要解決好這兩個學習重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導語設計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裏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介紹詩歌的一般常識1、詩歌,是與散文、小説、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練、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飽含作者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特點是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節奏美、意境美、主題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學樣式多為句子)。

朗讀詩歌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讀準詞句;二要讀出節奏停頓;三要讀懂內容;四要讀出情感。2、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1982年畢業,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85年借調到北京《詩刊》社從事編輯工作,1990年離開。1992年去英國。1994年歸國,在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教學工作。出版的詩集有《紀念》(1985年)、《遊動懸崖》(1997)等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a)掌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在課文句子中劃出詞語,明確詞不離句。查詞典,明確認知上有困難的詞語的意思和讀音。(抽學生上台注音檢測:寫詞語、注音)(b)讀課文做到字正腔圓、順暢流利。

2、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把握內容及感情。(a)詩中的“海”和“山”藴含着什麼意思?

探究學習:詩的第一節寫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節詩寫了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邊是海”實則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苦奮鬥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羣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了詩人渴望實現理想的感情。

總之詩歌意藴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解説:以上探究內容,儘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説,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b) 朗讀這兩節詩應該分別讀出什麼語氣?並説明理由。

探究學習:第一節應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第二節應以“肯定、堅決”的語氣為主旋律。

重點練讀語句:(生四人討論,各組合作學習,擬朗讀處理方案。)§“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

處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語、聲音由平漸高語速由慢漸快;三、四行語鋒陡轉、語氣加強、肯定堅決、語速急緩交錯;

五、六行語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渾厚轉為高亢響亮再轉為低沉減弱,要讀出對理想的渴望。§“是的!人們啊……照亮你的眼睛”語氣漸強,應讀得鏗鏘有力,最後一句應該上揚很高。這段寫出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聲音洪亮、慷慨激昂,讀出這種喜悦!

個別示範後,全班齊讀。 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好,其實句子內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後,才能處理好。

齊聲朗讀課文。四、課堂小結在這一堂課裏,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藴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幾篇讀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佈置作業

1、語言訓練:讀一讀,寫一寫詞語三遍,有注音的分兩行完成(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對不理解的語句質疑,在文中作好標註。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1、 聽寫生字詞。

2、 背誦喜歡的句子,豐富語言,積澱語感。

3、 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研習課文詩的語言是非常新穎、凝練、含蓄的,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把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一起討論。

(1)自主閲讀。圈劃批註。

(2)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並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課文悟讀“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鐵青”詞典上意思: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根據語境,應選擇盛怒時人的臉色。這裏用來形容山,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傳神地表達了大山在孩童眼裏的威嚴與無情以及我的沮喪(sàng)的心情。這句詩言簡意豐,語言既形象又生動。詩人慣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説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備問: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麼樣?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麼啟示? 跌倒後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這句讀一讀。

學法指導:抓住關鍵詞語細加品味,細微處有無限煙波。“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乾的心靈”細加品味“在遠方“、“雪白”、“夜夜”、“一次次”、“漫濕”。這裏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對人生追求的巨大意義。它給人以艱苦奮鬥的內驅動力。即使漫漫旅途佈滿荊棘,只要堅信遠方有海在為你暄騰,你將充實而有活力。雖然渴望實現理想的心人皆有之,但真真正正屢敗不餒執着地為理想不懈努力的人才是最終的強者。

讀法指導:關鍵字詞在朗讀時要做突出處理。平時要多提高語言感悟力多揣摩發現!“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抓住關鍵字詞“不停地”、“無數座”、“一次次”、“終會”等。理想境界的實現最終是屬於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為達不到預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盡棄,躑躅不前。理想的實現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會讓你陷入失望的深淵。只要執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理想定會不期然給你驚喜,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3)深入理解詩的內涵後,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師生對課文內容相互質疑。

三、體驗與反思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從這首詩中感悟到了什麼?並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與同學分享。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首詩我們已深深懂得:要見到山那邊的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五、佈置作業

1、 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2、 課外薦讀冰心哲理詩: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3、預習《走一步,再走一步》。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7

一、所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目前本學科發展方向的把握,結合我校的辦學方針,加強了日常教學和學科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整體來看,學生身上好的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教學目標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國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三、教學設想

1、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

3、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去領略課堂裏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在閲讀教學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注重在閲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活動,做到人人蔘與,參與全過程,讓學生們在課下多讀書看報,將自己喜歡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積累,定期在班上舉辦摘抄本展覽,並從中推選出優秀的文章、摘抄和積累本。

2、在各課時中,把學生活動做為重點內容來安排落實,使學生限度處於動態之中,動腦想,動手寫,動口説,動眼看,動耳聽。

3、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講評中來。讓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對習作進行自我評價,然後廣泛地徵求同學的意見,相互評價,最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使學生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和問題,課後進行必要的修改。這樣,建立民主的教學風氣,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

4、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從培養興趣着手,用圖片,實物,多媒體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成立互幫互學小組,對古詩文無法過關的學生採用“一幫一”,“人盯人”的辦法,並與家長取得聯繫。深鑽教材,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講清每一個知識點,認真篩選作業,及時反饋每一次作業與考試。注重學法指導。

五、培優輔差措施

培優重在拔尖,輔差重在提高課堂上有意識給他們製造機會,讓優生吃得飽,讓差生吃得好。課外輔導,利用晚修,文體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發揮優生的優勢,以優帶差,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差生主要引導他們多學習,多重複,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優生要鼓勵他們多做創新的事情,在閲讀和寫作方面多下功夫。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與優美。

過程與方法:採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讀文體,學習寫狀物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提升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重點:1:紫藤蘿花的象徵意義及文章主旨的顯現。

2:生動而細緻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德育滲透:培養學生感覺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熱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瀑布錄像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關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飛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瀉千里的氣勢。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氣勢恢宏。今天我們將要欣賞另外一種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蘿錄像2。你看,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真像一條瀑布。難怪作者説是紫藤蘿瀑布。──紫藤蘿和瀑布對照圖3。今天我們師生一起當代女作家宗璞筆下的優美的散文“紫藤蘿”,去欣賞這美麗的花兒,看看它以底美在哪裏?

二、讀花之歌

師:先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花之歌,看看紫藤蘿花美在哪裏?同學們邊讀一定不要忘記了邊做記號。

(師巡視指點)

三、賞花之美

師:分享是一種快樂,有很多同學已經找到了藤蘿美的地方,也做了批註,下面請同學們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燈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蘿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課文的第自然段,它們是:這是美在藤蘿花的)

1、“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美在形狀)

2、“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美在顏色)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

4、“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擠着,好不活潑熱鬧!”(美在生機)

5、“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美在生機)

6、“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愛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美在生機)

提問:“張滿”如何理解?怎樣的花才像是“張滿的帆”。不張滿的帆又是怎樣的?很形象地表現了花朵已經完全開放的樣子,很有生機。“笑容”讓我們感受到花兒跟人一樣有着嬌媚、可愛的神態。作者的想像很豐富,由花朵想到帆。我們也模仿作者的寫法發揮你的想像寫一句話,看看盛開的花像什麼?

仿寫:例: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隻漂亮的蝴蝶,在那裏翩翩起舞。(天使、少女)

每一朵盛開的花像,在那裏

7、“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師:大家在這個句子有沒有發現什麼?香氣是看不見的,作者卻把它變成看得見的顏色。“淺紫色”給人什麼感覺?(朦朧、淡雅、輕柔)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紫藤蘿的香氣就是那種淡雅、朦朧,所以下面説“夢幻般了”。

師:好的東西我們都想擁有,如果將喜歡的語段背下,該多好!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真正為你所擁有。下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一背,比一比,看誰擁有的美點多。

(生背誦)

四、品花之神

師:我們剛才欣賞了花之美,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下面我們品花之神。眼前的藤蘿盛開猶如一條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麼樣的?請從課文中快速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藤蘿。誰發現了?

生:“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申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

師: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是稀落伶仃的,花經歷了興衰,那麼賞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風順呢?我們一起看:

(幻燈展示。)

①宗璞一家在中深受,“焦慮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上。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

②小弟是作者最鍾愛的弟弟,也是老父親最器重的兒子。這位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的飛機強度總工程師,畢業之後三十餘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最後離開了摯愛他的親人。宗璞含淚寫下《哭小弟》o

③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寫,也不能寫。每一念及,便淚下如綆,紙上一片模糊。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這是事實呢?他躺在那裏,但他已經不是他了,已經不是我那正當盛年的弟弟,他再不會回答我們的呼喚,再不會勸阻我們的哭泣。

師:正當在她焦慮和悲痛之時,看到眼前瀑布似的藤蘿,不由得停下了腳步,美麗的藤蘿緩緩流過作者的心靈,帶走連日來的焦慮、悲痛,使她的心歸於寧靜。花經歷不幸還能再開而且開得如此繁盛,那麼人呢?經歷不幸該如何面對生活,面對生命,從而將對美麗的感觸昇華為對生命的感觸?請大家再小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由悲痛到寧靜的情感變化,勾畫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生命感悟。[來源:本站ZK]

(生自由朗讀、勾畫。)

生2: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生命感悟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讀整個句段,感悟作者的心境。

(生齊讀。)

五、寫花之語

師:生命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一朵一朵的花構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啟示和感悟,也正是花在對作者説話。讓我們也來喚醒心靈的耳朵,傾聽花對我們説了什麼,可以説陽光,親情,生死,得失,幸與不幸,理想與現實,昨天、今天與明天等。

請大家看一個例子。

(幻燈展示。)

我聽到花説,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天已流逝,無法更改,何不用一顆樂觀、進取的心把握今天呢?

師:你聽到了花在説什麼,請用筆寫一下。

(生埋頭書寫,師巡視,並與個別學生交流。)

師:我們請同學來説一下。

生1:我聽到花説,幸福是短暫的,應該好好珍惜,災難已經過去,無法更改,讓我們再次創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師:幸福是短暫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創造幸福。

生2:我聽到花説,時間是如此的短暫,昨天已經消逝,無法重來,何不用一顆勇於進取的心把握住此刻呢?

師:好,以進取的心把握此刻。

生3:我聽到花説,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的不幸已經過去,為什麼不用一顆積極的心為今天的幸福去努力呢?

師:積極的心態,為明天去努力。

六、結花之果

師(總結):從同學的發言中我能感受到,我們從花開的聲音中聽出了樂觀的生活態度。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的花之神吧。的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微笑着面對生活吧。因為,微笑面對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

好文章像一杯香茗,更像一枚橄欖,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向大家推薦閲讀宗璞的《丁香結》,體會從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的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課後能誦。

2、把握詩歌內容,能説出詩中具有秋天特徵的景物。

過程與方法

讀中開始,初步感知—找準意象,品味語言—充分想像,再現意境—教師小結,藝術創造—活動仿寫,智能提升。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讀中開始,初步感知—找準意象,品味語言—充分想像,再現意境—教師小結,藝術創造—活動仿寫,智能提升。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幻燈1並播放音樂“秋日私語”——教師導語)

秋天是個寧靜的季節,忙了一夏的世界安靜下來了;秋天是個幽怨的季節,客走他鄉的遊子紛紛做起了回鄉夢;秋天還是個多情的季節,你沒聽説過“信誓旦旦,秋以為期嗎”?秋天更是個嚴重的關頭,沙場也要秋來才點兵!今天,我們坐在秋日裏,也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那麼,你們眼裏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呢?(抽2個學生回答)

1、在你眼中,秋天是什麼樣子的呢?

2、文人墨客筆下的秋天又是什麼樣子的呢?(賞圖説詩)

①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 幻燈2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②秋詞(劉禹錫) (幻燈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詩人何其芳筆下的秋天呢?

板書課題:(幻燈4)

秋 天 何其芳

二、作者介紹 ( 在幻燈4中打出 )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作品詩歌合集《漢園集》,散文集《畫夢錄》。

三、朗讀感知

一讀:讀準字音。

1、請一位同學朗讀。

2、學生評議後正音。( 幻燈5 )

丁丁zhēng 揹簍 bēi lǒu 肥碩féi shuò 棲息qī xī

歸泊 bó 寂寥jì liáo 枯涸hé 清冽liè

夢寐mèi 烏桕jiù 鯿魚biān

二讀:讀順。注意節奏和重音 ( 幻燈6、7、8 )(PPT播放配樂詩歌朗誦《秋天》)

震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蘆蓬上/滿載着/白霜,

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那滿流着/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三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全班朗讀第一節,返回幻燈6 )

四、整體感知,體會意境

(一)學習第一節——農家裏的秋天。

1、設置問題,把握內容(意象)【PPT展示(幻燈9)】

①詩中所描述的秋天屬於什麼地方的秋天呢? (鄉村)

②你們是通過那些景物看出來的? (露珠、幽谷、鐮刀、揹簍)

③中心句是哪一句?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

2、設置問題,品味語言,感知藝術。( 幻燈10 )

①用詞形象生動,貼切傳神。(學生找詞語)

“滿披”:形象地表現出清晨晶瑩的露珠披滿大地的景象。

“飄”:貼切傳神。

②擬人的修辭,意味雋永。

“飽食過稻香的鐮刀”:擬人,寫豐收之景。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擬人,概括秋天在農家裏的情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3、藉助意象,進行想象,體會意境。( 幻燈11)

清晨掛滿朝露的時候,丁丁的伐木聲便傳出幽谷,震落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午時的田野,彷彿還飄着陣陣稻香,稻田裏揮鐮割稻的農夫,早已放下飽食的鐮刀,滿心的喜悦就是那笑盈盈的臉龐;傍晚,竹籬間,瓜果飄香,人們摘下一簍簍沉甸甸的秋果,把豐收的秋天也帶回了農家裏。

4、你可以為第一節起個美麗的名字嗎?(農家豐收圖)

(二)討論第二、三節——漁人的秋天 牧羊女的秋天

1、作者通過描寫哪些景物來表現鄉村秋景的?( 幻燈12出示問題 )

(1)體現農家特色的: 揹簍 漁船

(2)表明秋天天氣的: 露珠 冷霧 白霜

(3)暗示秋天事物的: 蟋蟀 溪水

展開全文閲讀

2、語言品味

(1)第二節中心句是,“秋天遊戲在漁船上。”從哪些詞句可見是“遊戲”?“遊戲”有何韻味?

①“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②“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一句的比喻似拙實妙。

A、用青鯿魚來比喻烏桕葉的影子,形象生動,給人以想像。

B、網起的是烏桕葉影子,不在魚,而在漁,在遊戲。

③“遊戲”——寫出了漁民那份安適自由、悠閒自得的生活情趣。

(2)第三節中心句是,“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怎麼理解“夢寐”?

“夢寐”的本意是睡夢。夢寐一詞,不僅表現出秋天的農家和漁船在牧羊女的眼中是夢幻般的美,同時也是牧羊女眼裏寫滿的淡淡的情思。

3、請為另兩幅起名字並用美麗的語言説意境(課外作業)

五.審美提升,感悟秋天——那一種氛圍

(一)教師小結(時間不夠則簡——幻燈17)

板書設計(幻燈13)

丁丁 飄 聽覺 悠遠

山谷伐木

農家豐收圖 場景 露珠 震落 視覺 觸覺 情韻

籬間背瓜果 欣喜 笑盈盈 心情 表情(想像)

棲息 視象化 鬆弛、閒靜

秋 環境氛圍 霧 霜 露 清涼 冷寂 朦朧

霜晨歸漁圖 活 動 撒網 收漁 搖槳 淡遠 清靜

天 遊 戲 閒適 寧靜 悠遠

草野 蟋蟀 溪水 野草寥廓 溪水清洌 起興 外景

少女思戀圖 笛聲 心靈萌動 內情

夢寐 微妙 心靈深處

(二)悟秋天,學生活動(幻燈14)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説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裏交流。閲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閲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閲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藴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髮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後以“媽媽,我想説愛您”為題,説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後,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説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説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範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着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裏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着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為什麼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徵什麼?

③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麼不願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麼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着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髮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紙船》

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託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徵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徵詩人純潔、美好的心願。

教學步驟

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着一個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着地疊着一隻只紙船,然後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隻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託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朗讀詩歌

①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②朗讀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遊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託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並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麼內容?

[合作探究]

第一節寫疊紙船;第二節寫拋紙船;第三節寫紙船進入母親的夢鄉。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① 你能想像出詩人在什麼情形下寫的這首待?

② 第一節中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③ 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哪裏,為什麼還要不停地疊?

④ 第三節是詩人展開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麼作用?紙船,並以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課文,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可參與,學生全班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教師小結]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巔簸中駛向一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此去遠涉重洋,相隔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可以寄託思念的,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像新奇、大膽,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是凝練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問題研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於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有深度、難度的組內不能白行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全體同學共同探討。(學生討論,提出共性問題。學生交流,學生只要説的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採用託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作業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藉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抒發對父母親的愛。寫在練筆本上。

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託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徵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徵詩人純潔、美好的心願。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着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裏得到薰陶。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母愛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們偉大的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愛,你怎樣向母親表達你的愛意呢?

同學們説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母愛一直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頌揚過母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兩首詩:中國女作家冰心的《紙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標

1、把握詩文基調,表情朗讀詩文,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背誦詩歌,豐富語言積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知識積累

以下知識主要讓學生在預習中作好積累筆記,課堂上教師以檢閲的方式瞭解學生預習的情況。

1、字詞積累:

大家預習了嗎?看看這些字詞你解決了沒有?

字:嗅 摩 衍 匿 禱

詞:匿笑 禱告

讀一讀,講一講。

2、作家作品知識積累:

關於泰戈爾: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説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關於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詩人、散文家、小説家、兒童文學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四、《紙船》教學

整體感知:

1、《紙船》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默讀這首詩,體會一下這首詩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調來讀?

(學生體會:哀愁、深情)

2、離家遠了,你有過想家的感覺嗎?女詩人冰心把這種思念親人的哀愁用一隻只紙船詮釋到了極致。誰來試一下,把這種哀愁的語氣讀出來?

(師指導學生朗讀,尤其強調停頓和語調,可以讓學生在課本上標明停頓之處)

3、學生初步感知之後,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喜歡這首散文詩嗎?為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閲讀課本137~140頁對《繁星》、《春水》的指導閲讀,教學生懂得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是可以有多種觀點的,學習獨立鑑賞、評價作品。)

合作探究:

學生品讀這首詩,通過自主思考,然後合作探討,師生交流對話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詩人疊紙船時為什麼“含着淚”?為什麼除了愛,還有悲哀?

(引導學生體會一個遠離家鄉的遊子的心情)

2、你覺得紙船迴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嗎?為什麼作者要借紙船來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親的身邊,紙船當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還要不停地疊是要以此寄託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抒情是要藉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覺得這首詩中哪幾句寫得最好?為什麼?

(引導學生找到“詩眼”所在,體會詩人的精妙構思)

師生在交流探討中理解詩人的感情,學習對詩歌的品味鑑賞。

生活鏈接:母親的愛滋潤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子女對母親的愛又何嘗不是動人心絃?以小組為單位,以“母子或母女之愛”為主題,蒐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詩言,在讀書筆記上辦一個專題材料庫,看看哪個小組蒐集得最多,材料最豐富。

五、《金色花》教學

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仿讀。(教師的範讀一定要有示範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方法處理不同)。

重點體會:

“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讀出媽媽的驚喜、嗔怪)

“我不告訴你,媽媽。”(讀出孩子的撒嬌、調皮)

“孩子,你在哪裏呀?”(讀出媽媽的着急、關愛)

3、學生讀過之後,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覺得這首散文詩寫得怎樣?(學生只要能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學習:

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裏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因為沐浴着母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請同學們品讀這首散文詩,思考以下問題:

1、我為什麼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徵什麼?

2、我變成金色花為什麼不願讓媽媽知道?

3、我和媽媽各是什麼性格?

學生研讀課文,思考,然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理解作者。可以簡介泰戈爾的作品特點,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愛的內涵──最高尚、最純潔的神聖之愛。

交流探究:

師生研讀課文,共同探究以下問題: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媽媽臉上的表情嗎?

2、孩子為媽媽做了那麼多好事,媽媽為什麼反而責怪孩子?

3、母愛就在我們身邊。泰戈爾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學習了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實際談感受。師生交流互動,在探究中發展提高。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中肯評價和熱情鼓勵。

創造性學習:

請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調,以“媽媽,我想説愛你”為題,學寫一首散文詩。

六、作業

1、背誦兩首詩,準備背誦比賽。

2、課後閲讀《飛鳥集》、《繁星》、《春水》。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體會想像和誇張在神話創作中的作用。

2.瞭解關於宇宙起源的樸素的解釋。

能力目標

學會使用誇張和想像。

情感目標

1.感受人類誕生後的歡欣與愉快。

2.理解女媧身上所寄託的人類母親的優秀品質。

學習重點

1、大膽而新奇的想像。 2 、體會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

學法提示

文章淺顯易懂,可以通過複述故事和形式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試着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方法等作另一種推測,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大膽進行探索,瞭解人類起源的科學解釋。

課 時:一課時

導學過程:

一、文體解話:你知道什麼是神話故事?説説你讀過的神話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查字典注音;劃出你認為難寫的字寫會為止

2、速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默讀課文:初讀的感受是什麼?

三、再讀課文,體會作品主題。

1、複述故事情節,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

⑴ 、先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準備複述。

⑵、讀課後習題中《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然後2-3人複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短文中所沒有的內容。待複述完後,討論整理歸納,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交流:

⑶討論:a.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b.你也發揮自己的想像,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説給大家聽聽。可以先四人小組討論,組內選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 探究品味,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

[1]、討論:説説你對女媧的認識。(提示:緊扣課文語句)

[2]、跳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對人類誕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討論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運用想象,把成語“喜氣洋洋”“眉開眼笑”構想成生動的畫面,並用文字描述出來。(100字以內)

四、比較《女媧造人》與《伊甸園裏》,拓展思維空間。

[討論] 在我們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教材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中的參考資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裏》)。這兩篇神話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歡哪一篇?説説理由。

五、測一測,檢查一下你學習本課的成果如何: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開天闢地( )  女媧 (  ) 摻水(  )  塑造(  )

莽莽榛榛( )( ) 澄澈( )( )

2、文學常識填空。

(1)本文是根據古代神話改寫的,其體裁是 ,它詳細敍

述了 的具體過程,着力刻畫了女媧的母親形象。

(2)神話是遠古時代人民表現對自然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以遠古人民貧乏的生活為基礎,藉助 和 把自然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神話帶有濃厚的 色彩。

3、仿照下列的擬人手法和句式特點,再另寫一個句子。

例句:山澗的小溪,並不因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並不因為大樹在身邊而含羞躲藏。

仿句:

六、課堂小結:(自己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穫、體會或提出疑難問題)

板書設計:

女媧造人

袁珂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①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②瞭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教學重點

①紫藤蘿花的象徵意義及其主旨的顯現。

②生動而細緻的景物描寫。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閲字典、詞典,掃除文字障礙,熟悉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朗讀課文,獲取足量信息。

②整體感知內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導入

19世紀,有一位英國將軍在戰場上打了敗仗,落荒而逃,躲進農舍的草堆裏避風雨,又痛苦,又懊喪。茫然中,他忽然發現牆角處有一隻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蛛絲一次一次被風吹斷,蜘蛛一次一次地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於把網結成。將軍深受激勵,後來重整旗鼓,終於在滑鐵盧戰役中打敗了拿破崙。這位將軍就是赫赫有名的威靈頓。

威靈頓將軍受到蜘蛛的啟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女作家宗璞寫的散文《紫藤蘿瀑布》,看看作者曾有過怎樣的際遇?面對紫藤蘿花,作者有些什麼感悟?而我們又會從中得到怎樣的人生啟迪?

板書課題。

作者、作品背景簡介

整體感知

①範讀課文

最好由教師範讀。也可以放錄音或請有一定朗讀水平的同學朗讀。總之要起到示範的作用。朗讀之前,提出朗讀標準,讓同學們注意感悟。

②默讀思考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記錄,傾聽他人意見。

思考題:

a.試着給課文劃分層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c.這篇課文表現了怎樣的中心意思?試着找出最能表現課文中心的句子。

①課堂交流

提示學生注重分析理解過程,淡化結論(結論可以是多樣的)。

a.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看花(1—6)、憶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組成。

b.因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絕症等原因,多年來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面對生機勃勃的紫藤蘿花,作者深受啟發和鼓舞,產生了精神上寧靜和生的喜悦,進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見到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大意正確即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研讀與賞析(上)

①教師導學

本文以“紫藤蘿瀑布”為題,但文章的主要內容顯然不僅僅是描寫紫藤蘿。作者面對盛開的紫藤蘿花,深受啟示,撫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稱之為“託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們深入細緻地研討一下課文,看看紫藤蘿在哪些方面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影響?為什麼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會產生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有那樣的感悟?大家可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讀課文,調動語文學習的經驗,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提出最有價值、最深刻、最喜歡的問題。

③小組討論、課堂發言,確定思考題

小組交流,對個人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整理。教師引導學生課堂交流,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蘿有過怎樣的變遷?作者為什麼會對紫藤蘿產生這樣濃厚的感情?

b.聯繫背景材料,試説説紫藤蘿的命運有什麼象徵意義。

c.作者是怎樣由紫藤蘿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義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議一議。

d.怎樣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e.“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包含了怎樣的哲理?

④全班討論、明確: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

a.“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株大紫藤蘿,後來被拆掉毀壞了。過了這麼多年,紫藤蘿花又盛開了

作者通過紫藤蘿的變遷,聯想到類似的家庭境狀和人生際遇,觸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隨之起伏湧動。

b.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徵。

c.引導學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內容,並理解:

面對眼前盛開的紫藤蘿瀑布,作者觸景生情:儘管家庭、人生以至國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蘿一樣,有着不幸的過去,但畢竟事過境遷。重要的是現在,一切都像紫藤蘿一樣,好起來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昇華,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認識。

d.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美好和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要面對新的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

e.積小流以成江河。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分子,只有每個人都奮發有為,四化大業才能燦爛輝煌。

佈置作業

①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②進一步閲讀課文,談談本文在寫景狀物方面有什麼特色。

③舉例説明本文所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瞭解本文寫景狀物的方法。

②領會修辭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研讀與賞析(下)

①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主要就課文思想內容方面進行了研討。這節課我們就寫作方面再進行分析。本文在寫法上主要採用了託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現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謂託物言志,就是假託一種事物,賦以某種象徵意義,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狀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礎,首先要把景物寫好,在寫景狀物中要飽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議論。情從景出,議從景來,才是好文章。同學們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看看本文在寫作方面會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②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

a.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麼順序對盛開的紫藤蘿進行描寫的?

b.舉例説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作用是什麼?

c.從哪些內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請試作分析。

e.本文對景物的描寫生動而細緻,這源於作者的怎樣的功力?這對你有怎樣的啟示?

[課堂討論]

對上述問題,採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動的形式進行討論,最終明確結論。(有關提示)

a.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是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描寫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沒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對過去家庭所受的苦難,也只是以紫藤蘿花朵的“稀落”和“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作喻,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文~”期間思想的荒謬,也以“那時的説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譏諷一下,沒有聲色俱厲的批判。對於小弟的病症,僅用“一直壓在我心頭上的焦慮和悲痛”帶過而已……

正是這種感情的節制,冷靜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從個人情感的糾葛飛躍到對生命本質的理性認識。這充分表現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來源於作者敏鋭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現力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啟發我們平時要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經常練筆,不斷積累:同時要大膽想象,探索創新。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教師啟發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歸納問題,討論明確:

a.怎樣理解“那時的説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

現在聽起來的確不可思議,但是在極左思潮氾濫的年代裏。事實就是這樣。人們狹隘地理解勞動人民的感情,認為賞花不應該是勞動者的本分,賞花是低級情調,甚至認為賞花就會腐化墮落。瞭解這些有助於我們認識過去,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開頭説“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結尾説“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各有什麼含義?其作用是什麼?

“停住了腳步“是被紫藤蘿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腳步“是被紫藤蘿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懸念,後者的作用是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完整,並深化了主題。

②經驗反饋

a.課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鳴?談談體會。

b.你認為哪些景物描寫得最好,試着仿寫幾句。

c.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應當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以上問題只要談出意見,言之成理即可。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寫法,完成300字的隨筆。內容、文體不限。

點評

本教學案學法指導鮮明而突出,十分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鮮明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十分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和引導作用。

本教學案教學目標設計準確,重點突出,表述嚴謹,可操作性強,便於學生把握,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整合,體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的原則。在人文素養方面,啟發學生思考人生、關注社會。在語文工具性方面,側重基本字詞等語言知識的積累,特別注重閲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結構上,設置了“整體感知”、“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等三大教學板塊,整個教學流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循序漸進,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認知規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zlgk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