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精選13篇)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精選13篇)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精選13篇)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社會需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更有效地提升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儘早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實踐中體驗,探究中創新,拓展知識和技能,鍛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實踐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激發和養成艱苦奮鬥、創新探索、勇於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素養、有能力的現代中學生。

二、課程實施的原則

1.主題性原則

傳統的課程類型既包含有知識,又包含有經驗,並按照知識和經驗的系統結構組織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儘管也包含有知識和經驗,但它是以知識和經驗的現實主題為中心進行組織,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單純的學科課程,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綜合了各種課程優點達到了優勢互補的,以主題性為主要特徵的課程。

2.生活性原則

長期以來,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教育將人類迫切要求解決的現實問題與人類生活的課題置之度外,結果導致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生活常識。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着力解決這一問題,促使學校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未來與現實的統一。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於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避免學術性、學問化,多選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家庭、環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設等問題。

3.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綜合,決定了其教學組織形式在時間、空間上應該是開放的,而非限制於教室和課堂45分鐘,教師應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4.全面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系統,也要內化個體的心理因素,發展他們的非認知系統。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知識、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習方法和過程,關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課程的實施

(一)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艱苦奮鬥、創新探索、勇於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

(二)內容指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確定,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直接經驗;第二,旨在培養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經驗和素材;第三,在整體背景和視野中形成的態度與情感。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在尋求人的發展的前提下,從文化領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慮,認為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應包括:(1)發展思維能力;(2)培養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習慣;(3)認識社會問題; (4)發展想象力和鑑賞能力;(5)從事勞動與技術活動;(6)蒐集信息;(7)促進身心健康;(8)展示個人才華。從上述八個方面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不僅可以克服活動主義和經驗主義課程的弊端,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已有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 採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四)、活動主題

書香伴我成長

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內容

七年級:

三月份:苦難伴我成長

《童年》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四月份:勇敢、頑強讓我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成功故事》故事會

五月份:母愛

《母愛故事》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徵文評選及活動

六月份:昆蟲王國探祕

《昆蟲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科學小品》綜合性學習

八年級:

三月份:

《海底兩萬裏》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四月份:

《名人傳》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五月份:

《母愛伴我成長》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徵文評選及活動

六月份: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九年級: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級名著導讀

四月份:

八年級名著導讀

五月份:

九年級名著導讀

六月份:

名著綜合閲讀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市區教研室教學教研工作精神為指導,根據區教育局教研室中學組本學期工作思路,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本學期工作,圍繞“穩步推進課改和提升教學質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課堂為陣地,紮實地開展教學研究。

努力提高全區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常規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質量意識,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育教學工作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工作目標

1、深入反思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現狀,再次深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科學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任務,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任務和重點。

2、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台功能。

3、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學科教研網,建立全區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幹教師檔案。

4、配合普教科,規範和創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5、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月”活動。

6、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健全學生評價體系。

7、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的評比活動和學生的技能創新大賽。

8、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工作

9、全面完成各級各類各項教研工作目標。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學習課改理論,再反思課改行為

加強對課改理論的再學習、再認識,組織一次有代表性的學科骨幹教師參入的以“再學習課改理論,再反思課改行為”為主題的研討活動。深入反思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現狀,再次深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科學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任務,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任務和重點。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穩步、高效地推進。

2、建立學科信息交流的平台,健全學科教研網

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台功能。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學科教研網。

以專題研究為載體和驅動力,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和專題研究活動,建立骨幹教師發展檔案,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充分發揮現有的學科骨幹教師的作用,為骨幹教師定目標、分任務、給機會、搭舞台,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發現和發展一批新的骨幹教師,組建相對自由的研究團隊,合作研究,分享經驗,溝通信息,共同發展。

3、配合普教科,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抓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規範和創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要反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和實施的基本理念,指導學校正確的實施。各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配備,高度支持教師活動的參入,高度關注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效果。本學期將對全區所有國中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檢查,並以此撰寫專題調研報告,向相關部門彙報。

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學科領域的關係,努力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與“創新素質實踐行”緊密結合的新形式。

4、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月”活動

課堂教學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主渠道,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是穩步推進課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12月份,作為全區“課堂教學質量月”活動的一部分,區教研員將在區中心教研組研討的基礎上,在吳家山第三中學試講一節研討課,重點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①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及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設計的導向作用;

②教與學方式的適時選擇;

③課堂教學的評價。

5、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

各校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注意積累學生活動中的各類原始資料。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

6、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案例、論文)的評比活動和學生的技能創新大賽

教學評優活動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各校教師要積極撰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案例、論文,於20_年1月10日前交區教研室。

全市中學生技能創新大賽。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一次大型活動,各校要認真對待這項競賽,結合此項活動搞好課外活動和培優工作。區級選拔賽於10月13日前報名,10月16日舉行(地點另行通知)。市級競賽10月29日進行。

7、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工作

重新對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會員進行登記,發展一批新的會員。籌備、召開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作好專業委員會活動的的宣傳工作。

四、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1、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台功能。

2、積極參加市編《勞動與技術》教材的修訂工作。

3、撰寫一篇全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狀調研報告。

4、建立和完善個人專業發展檔案。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3

一、工作思路及目標

本學期,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工作仍堅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學常規為規範,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厚德強能,用心研教”, 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繼續提高中學兩學科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促進兩學科的教研工作和課程改革的從深發展,進一步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研究的指導思想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重點着眼於進一步彰顯課程特性,以“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突出課程“開放”,關注探究“過程”,不斷完善課程形態。倡導在研究過程指導以及研究方法指導領域的縱深發展與大膽突破創新。同時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開展課題培訓,加強指導,切實提高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專業素養,在實踐中繼續探尋最佳的課程實施方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提升組織和指導課程實施的水平。

三 活動措施

1、定期組織區級綜合實踐活動 評比工作,不斷總結、反思和交流活動的成果,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

2、利用網絡優勢,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區、校三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網頁,為學生及時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理論與動態、豐富教育資源、交流經驗、解決困惑提供支持和幫助。

3、新學期將繼續組織學生,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學習或觀摩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繼續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平台,以促進郊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和水平的提升。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4

一、目的意義: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新標準提出的教育理念,結合物理學科特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立足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着重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創新的物理小製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物理、數學等學科抽象原理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再現。

2、豐富課餘生活,為研究性學習奠定基礎。

3、為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提供實用的教學工具;

4、創造靈活、輕便、美觀的儀器;體現儀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直接、實用的特點。

二、課程特點: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切實培養學生協作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是課程實施的重點。

4、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

5、讓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活動安排活動課題:

自制土電話、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儀。

活動方式:

(一)在講授完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後即可佈置學生思考並準備各種材料。在活動課上利用學生準備的紙杯和細線(金屬絲)等材料製作土電話。在製作之前,師生共同探討土電話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製作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使土電話的傳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個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組製作,但教師需對小組製作的情況進行重點監控,以防止部分學生不投入活動中而沒有得到相應的鍛鍊。

利用學生做好的土電話進行遊戲,根據傳聲效果好壞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進行評價。

(二)即佈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製作橡皮筋吉它,並積極進行材料的準備。在活動課上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橡皮筋吉它發出不同音調的原理,從而共同得出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如何使發音效果更好等。之後,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紙盒和橡皮筋等材料製作橡皮筋吉它。

學生做好後,進行彈奏,比較發音效果,並進行考核評比。

(三)學了光沿直線傳播後,即佈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製作小孔成像儀。在活動課上先由師生進行討論:小孔成像儀成像的原理,進一步探討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並得出在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然後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盒、針、蠟燭和火柴製作小孔成像儀。教師注意過程監控。展示學生的作品,並進行評價。

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並寫出活動報告。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精神為指針,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加強與現實社會的溝通和聯繫,讓學生及時瞭解時代的最新信息,緊跟科技迅速發展的步伐;使他們在情感態度、綜合知識、實踐能力、學會學習等方面得到較大較快的發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 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 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 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具體實施步驟與措施

依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標準,參考我校教學工作計劃,根據本班的實際,調整本學期的目標任務。加強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切實有效。教師是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為此,我們學習相關文件、政策,樹立正確的觀念,深化自身的科學素養和專業水平,做到愛崗敬業、見多識廣、多技多能。同時,充分了解本課程的特點,掌握它的實施規律,為學生營造支持、鼓勵與開放的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更新教師觀念、端正學生態度。在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協調各學科的關係,做到個別主管、全員協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協同指導。儘可能是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教學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以班為單位,以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班委會為主陣地,以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為主體,以研究性的學習為主線,由課任老師負責,各班班主任協助,各科任老師參與。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選擇主題,幫助學生探究、展示、實踐、創新,整合、提高學生的各科知識及學習、生活、精神世界,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要引導學生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全的發展。教師引導時,要體現本課程的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題的確定,探究方式的選擇,成果的展示及評價,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決定,鼓勵學生進入探究過程。

組織活動時,主題儘可能與學校的活動安排相一致,融為一體,相互促進。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參加勞動,拓寬學生的活動空間。對有限的課堂,儘可能地發揮其作用。在內容設計上側重激發活動動機,輔導活動方法,引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和觀察、發現、探究、實驗、的研究方法,儘可能養成研究性學習的習慣,為課外活動的開展、延伸奠定基礎。

由於學生已初步接觸四季知識,因此我就圍繞四季主題來展開本學期各月份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四、每月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主題: 英文詩歌朗誦(四季歌)

四月份主題: 節日搜索

五月份主題: 講故事比賽

六月份主題: 英文歌曲比賽

五、成果展示

由於各課時的內容性質,本學期的成果展示基本以賽況的形式評比出一、二、三等獎,意在鼓勵四年級學生學英語,用英語,説英語的積極性。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6

一、充分認識組織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新人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強化社會實踐環節;要 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向社會延伸,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認知轉化為行動。要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並作為學生畢業資格考核評估 的一項內容,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二、社會實踐形式:

1、社會調查;2、社區服務;3、勤工儉學;4、科技文化活動;5、生產實習;6、公益活動;7、軍事訓練;8、志願者活動;

三、社會實踐時間安排:

1.七年級新生入學安排在八月底,兩天時間;

2、公益活動:

校園晨掃(每天半小時),校園保潔(課餘時間),大掃除,寒暑假返校日;

3、社會調查:

①課時(語文作文課指導怎樣寫好社會調查報告);

②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調研、撰寫研究性學習的報告);

③週日進行社會調查;

④寒暑假深入社區、農村和企事業單位社會調查活動;⑤組織各種形式暑期夏令營(學生幹部夏令營、科技夏令營)

4、科技文化活動:

①各年級開設電腦課(每週一節);

②班班有歌聲活動(每年5月份);

③小歌手比賽(紀念12、9學生運動);

④元旦文娛會演;

⑤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

⑥組織秋遊、春遊。

5、生產實習:

①組織各年級到農村基地勞動鍛鍊,校內外植樹(3、12植樹節)、6、5世界環境日等等;②花圃護綠活動;

6、社區服務:

要逐步建立學生假日社區服務制度,以團員幹部為主,以自願為原則,組織假日社區服務小組,開展服務活動;

7、志願者活動:

組織學生參加校環保自願者行動小組,開展一系列活動。

三、建立校內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校內基地:

1、公益勞動類:衞生包乾區、護綠區、教室、宿舍、校園環境;

2、生產實習類:愛護校園花草樹木;

3、科技文化活動類:圖書館、文化節、三小活動、班班有歌場合唱活動、小歌手比賽、元旦文娛晚會、計算機技術教育(每週一課時);

4、志願者活動類:為離退休教師服務,清掃圖書館、科學樓等。

校外基地:

1、生產實習類:

2、軍事訓練類:

3、科技文化節類:文化館、科協等;

4、社區服務類:電信局、派出所。

四、管理方式:

1、學校管理:採用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登記卡和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考核表,每生一學期分發一張,按學期登記入卡,每一學年由班主任根據學生登記卡 材料記入考核表。一學年結束後上交年級組,交德育處保管,學生一學年根據考核表及時登入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

2、年級管理:年級組要根據本年級學生特點,按照學校安排,精心組織和安排學生參加社會調查、軍事訓練、科技文化活動等。

3、班主任管理:班主任應組織好各種活動,活動中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做到:每次外出活動應事先做好申報,經批准後,方可組織,活動中應貫徹環保方針,活動後應有小結和留下資料(攝影、小結、心得體會等),負責寫好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鑑定。

4、材料管理:德育處做好每學年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材料保存,分年級、分年度造冊保管。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7

一、活動目標:

1、組織學生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2、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提高通過探究活動來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態度,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習慣。

二、活動內容:

1、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組織開展以“實驗探究”、“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為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及技能活動。

2、利用課間操、升旗儀式、重大節日、法制報告等方面的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遵守學生守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增強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研究性、實踐性、操作性於一體的課程。擔任這門學科的教師,都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中,既參與利用他人的教學資源,又充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選擇課題,尤其是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選題到活動,學生要能自主參與,動手動腦,這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才能保證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實踐、參與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突出學生學習感情、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興趣培養,重視活動內容與課題的有效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校基於關注孩子的成長,在本學期就制訂了些主題活動。

三、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四、教學措施:

1、提高認識

開學初,學習相關理論文章,通過學習,進一步明確這門課程教學的重要性,進而加深認識為什麼要開設這門課程,,為什麼要把它作為必修課。

2、精心選題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選題範圍十分寬廣。教學計劃中,我們要圍繞“探索自然、親近社會、發展自我”這三大主題精心選題,使選題的過程,成為師生探索、發現。研究的過程。

3、開展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帶來了一場學習方式的革命,使學生能夠經歷以往不曾領略的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組織開展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五、滲透相關法律知識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法律知識滲透,從而使學生從小就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活動內容

1.通過綜合性學習,瞭解從古至今信息傳遞的方式發生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對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影響。

2.瞭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確利用媒體,學會選擇信息,趨利避害

3.初步養成留心信息的好習慣,逐步學會蒐集信息運用信息,善於和別人交流信息。

五、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六、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0

一、主題的由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不要讓學校的大門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世界隔離開來”。由此看來,在新課程實施的大背景下,開展實踐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物質依託,否則難以持久的,所以建設一個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校園實踐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學校的大部分孩子從小生活在農村,對於種植的知識瞭解很少,動手能力較差。在學校有一塊荒地,春天,萬物葱蘢,生機勃勃,如果能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土地,種上一些菜啊,花啊,孩子們肯定很感興趣!這樣的種植活動可以説是操作性強,切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取材方便,既能給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又能讓他們親 近生命的成長過程!

二、活動的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能説出一些農作物的名稱、生長特點等,懂得種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種——管理”等環節,初步掌握一些種植方法,學會栽種一 種植物。

2.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激發學生勞動的熱情,體會 勞動人民勞動的艱辛。

3.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使學生獲得一些親身探索的體驗,培養學 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分析能力、收集相關信息(包括上網),並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和應 用的能力。

5.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 學會相互合作。

三、 活動的時間:十月至一月

四、 活動的過程:

第一階段:設計方案

1.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設計活動方案,提 出問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內容:確定主題,設計活動方案。

3.方式:討論、談話、小組合作探究

4.步驟:

(1)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想研究些什麼?為什麼?從 而確定研究主題。

(2)按自願結合、家庭住址相近的原則分小組。分為六個小組,每組6人。地瓜組、花生組、向日葵組、玉米 組、大豆組、綠豆組。

(3)各小組設計活動方案。

(4)交流,補充,不斷完善設計方案。

第二階段:種植實踐

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獲得一些親 身探索的體驗,學會相互合作。

內容:瞭解植物的品種、特點、生活習性等,懂得種植的環節,掌握簡單的種植方法,學會栽種一種植物。瞭解一 些無土栽培等新型種植方法。

方式:調查、訪問、收集、種植、觀察、記錄、小組合 作探究。

步驟:(1)按家庭住址遠近、興趣愛好劃分種植區域。

(2)組織學生參觀校園,請園丁介紹校園裏農作物的種類、數量,主要品種的名稱、特點,如何栽培管理。

(3)各小組討論交流,確定想在紅領巾種植園種植的植物;收集種子、幼苗或可以扦插的枝條。

(4)翻地、整地、施肥、種植。

(5)各班選出一些愛好種植的同學,對種植的植 物進行管理。

(6)圍繞種植的農作物進行研究,瞭解作物簡單的病蟲害症狀;瞭解作物基本的生長情況及栽培方法。

(7)設計觀察記錄表,堅持記錄。

(8)收集無土栽培等新型種植方法的有關資料,交流。

(9)各班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相同的合併, 不同的列出目錄,分類裝訂

第三階段:成果交流

目標: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激發學生勞動的熱情、熱愛學校的情感,能用自己在活動中獲取的知識來裝扮自己的學校。

內容:展示各組種植的農作物,談談活動的體會。 方式:展示、交流、討論、彙報。

步驟:

(1)班級展示種植的植物。

(2)當一回校園美容師,進行美化設計。

(3)展示、評價。

(4)談談活動的體會。

四、成果的可能形式

收集到的各類資料彙編、調查表、觀察日記、種植的 照片、活動體會心得等。

五、活動實施的相關要求

1.根據學習需求來請園丁,對活動有幫助的人也可以。

2.提示學生資料收集要適度,要進行篩選。

3.小組分工要明確,不能一人包辦。

4.對活動的過程進行必要的記錄。

5.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的精神。

6.出現爭議時要友好協商,解決分歧。

活動計劃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A、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

B、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C、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D、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A、社會資源,並能有效利用。

B、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

C、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

D、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⑴小組合作研究。學生按學習小組或經過調整組合成3——6人的課題小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有分工,

又有合作,各盡其能,協作互補。⑵個人獨立研究。一般採用“開放式作業”形式,由學生根據已選定的課題,各自獨立的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或半年的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全班同學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蒐集信息,開展研討,取得結論或形成觀念後,再通過集體辯論,分享初步的成果,由此推動個體深化研究,之後形成各自的課題報告或論文。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説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繫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信息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裏、社區)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2

一、工作思路及目標

本學期,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工作仍堅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學常規為規範,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厚德強能,用心研教”, 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繼續提高中學兩學科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促進兩學科的教研工作和課程改革的從深發展,進一步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研究的指導思想

我市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重點着眼於進一步彰顯課程特性,以“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突出課程“開放”,關注探究“過程”,不斷完善課程形態。倡導在研究過程指導以及研究方法指導領域的縱深發展與大膽突破創新。同時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開展課題培訓,加強指導,切實提高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專業素養,在實踐中繼續探尋最佳的課程實施方法。

三、常規教研工作

1、組織教師進一步認真學習貫徹國家、省、市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文件精神,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政策、指導思想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該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提高我們自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究能力和實施的自覺性。

2、擬定20xx年2月17日(週二)在青島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五樓會議室研討綜合實踐活動高國中課題研究銜接有關事宜、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大集備等內容。

3、多年來,教師們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形成了大量優秀的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和優秀的教學成果,成為豐富青島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新學期將繼續開展多種區域、形式多樣的現場觀摩、公開課、研究課,新學期研討活動的重點為黃島、李滄、市南、膠南、四方、市北、李滄基地和膠州的研討現場會。如:走進李滄基地,同學們會在基地技術人員和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各種技能培訓,聽取小豆腐的製作技術知識,中國結的編織方法介紹,插花藝術指導,獵狐技術指導、消防演練、野炊、田間勞作技能等等。在勞動實踐中,讓同學們盡情地交流勞動成果,分享勞動的收穫,體驗“豐收”的喜悦,陶冶情操。活動不僅會使同學們進一步領會“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深刻內涵,還會鍛鍊同學們吃苦耐勞的意志,培養同學們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實踐創新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指導,全面推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發展。同時繼續引導教師對已經成型的綜合實踐活動案例進行分析,增強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理解和領悟,從而更加科學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4、各校在參加市區培訓的基礎上,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校本培訓的內容,定期組織教師共同研究分析活動過程中的情況,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才智,集思廣益,推進全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開展。各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要體現學校的特色、區域特色,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並要認真開展校際間的觀摩活動,本學期各校至少要組織一次對全區學校公開的綜合實踐觀摩活動,逐步實現“由面帶點、由點帶面”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跟進模式,促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再上一個新台階。

5、各項教研常規活動希望每位老師按時、積極的參加,每次活動參加的人員名單還是在青島普通教研網上進行公示。

四、新學期繼續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和研究課的開展工作

各校確立新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還要從五種課型(選題指導課、開題課、過程指導課、過程答疑課、成果展示課)中選擇,也可將已有的課題深入開展。申報公開課時要求課題成型、有明確的課型。參加具體事項另行通知

五、深化教研改革 加強業務學習

加強對教學的調研與指導,走進課堂,深入開展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的研究,力求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發現和總結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學範例和先進教師典型。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需求,及時研究對策。力求通過各類培訓會、研討會和技能見習操作培訓等活動得以解決,幫助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專業成長搭建服務平台使之迅速成長。

加強對新課程專著、專題的學習。組織學習課程標準及其解讀,研究與新課程相配套的學科學分認定方案,研究與新課程相配套的學科教師評價方案,妥善解決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無教材、通用技術學科無配套操作教具等等的現實教學問題。為進一步落實課程改革紮紮實實的工作。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提升組織和指導課程實施的水平。

1、定期組織區級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案例和論文的評比工作,不斷總結、反思和交流活動的成果,為教師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選取優秀案例和論文參加市級交流。

2、利用網絡優勢,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區、校三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網頁,為教師及時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理論與動態、豐富教育資源、交流經驗、解決困惑提供支持和幫助。

3、新學期將繼續組織對全體教師進行課程實施的培訓,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學習或觀摩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繼續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教師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平台。新學期將邀請市學科中心組成員以及青年優秀專業人才下鄉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專題講座和進行大集備活動,以促進郊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和水平的提升。

六、抓好教學常規管理 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繼續以主題(專題)研究的形式組織公開課、研究課或城鄉交流的活動。本學期擬開展: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教學模式(六種)和以技能操作為主的活動主題研究課。加大城鄉教育交流的力度,關注農村的綜合實踐活動和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工作,認真做好每一次的常規教研活動。

新學期將進一步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型轉變推向深入。

繼20xx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初探階段總結性課型初步形成之後,在20xx年我市的公開課、研究課、評優課就已經順利實現了由以往的彙報課、成果展示課為主向選題課、開題課、過程指導課的轉型。近兩年開設的市級公開課、研究課在此轉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討、創新,而且在理論層面上實現了很大的突破。

在新學期中我們要進一步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型轉變推向深入,進一步提高各種課型的理論和技能含量,為實現學生的終生髮展打好堅實的基礎,這要求全體教師不僅要敢於將自己日常的教育指導過程展現出來,而且在觀念上都要有更清晰的認識,在理論和技能方面有更加精深的掌握。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老師們潛心研究和挖掘,敢於創新,在成果展示課型上有新的突破。希望各校老師一方面繼續已有的課題研究,一方面及時的將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或典型課例,拓展為研究和活動課題,精心設計和組織,力爭舉行全市的教學公開課。我們期待着在新的學期中有更多更好的課題教研展現出來。

課堂轉型資料彙集整理。

學校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前沿,在許多優秀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課程資源財富。各學校可以將資料以電子稿或光盤的形式上繳到市教研室林老師那裏或發送到青島市國中綜合實踐博客上。市教研室願繼續廣納各類課程資源,利用網絡為全市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搭建資源共享平台,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建設。

七、以課題研究作為突破口 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和通用技術學科(青島4、7、41、51、李滄基地和綜合中心、城陽4所、膠南4所;青島2、9、58、嶗山一中和平度1、6中)已經申請立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課題的研究重點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模式與可行性研究》和《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研究》),XX年1月高中學校:青島2、9、17、58、嶗山教研室、膠南教研室、膠州一中、城陽一中和青島國中綜合實踐活動中心組共九各單位又申請了以“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組組長-顧建軍老師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以培養學生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的我國中國小技術教育體系建構研究””的課題。我們仍繼續堅持從本學期開始,向縱深發展。在搞好課題研究的同時進行專題調研,寫好調研報告,為今後的教研和教學提供信息和依據。繼續加大培養青年教師的力度,通過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以骨幹教師為龍頭,紮紮實實搞課題研究,吸引青年教師參加,努力使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與培養教師結合起來,與學科教學改革結合起來,與解決學科教學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通過以點帶面,分層推進,使廣大教師掌握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強科研意識,善於在教學中發現問題,並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八、繼續深化課程的評價

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應該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協商共建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它更多的是要通過評價發現和發展教師和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教師和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教師和學生深入的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我們要建立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真正使評價成為一個教育的過程。新學期中我們要繼續把握好課程評價的準則、注重課程評價的方法研究、落實課程評價的方式。

九、月份工作安排

月份

主要活動內容

.2

1. 召開12區市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以及“7+1”大學聯考研究小組會;

2. 召開青島市中心組成員會;

3. 國中綜合實踐常規教研;

1. 常規教研;

2. 綜合實踐技能培訓;

3. 專題講座;

1.常規教研;

2. 送教下鄉

3. 參加省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模式與可行性研究》課題階段性總結會議。

1.常規教研;

2. 組織、篩選、上報參加全國優秀創新作品。

1. 常規教研。

2. 參加全國第五屆優秀創新作品邀請賽。

十、網上教研平台

青島市國中綜合實踐博客。

青島市普通教育教研網,原來網址保留但是已經不再上傳新文件和資料。如需查閲相關文件和資料請登陸:山東教學研究網——找到地市教研室欄目——青島市——市教研室。

綜上所述,在即將到來的新學期中,希望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能夠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和實踐方面更上層樓,希望更多的優秀學科教師在自身所從事的學科教學的基礎上更多的關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讓我們共同探索新的教學天地,嘗試新的教學形式,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為有效的實施途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市教研室為我們搭建了創新發展的平台。作為教師,我們有必要、有責任將學生引入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來,讓他們享受活動的樂趣,體驗研究的收穫,成為真正的學習者。

請有志教師大膽的展現你的才華,積極的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中來吧!

備註: 20xx年國家、省級的各類活動以通知為準。

2023國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篇13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來源複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

總的指導思想: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着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信息,處理信息,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區服務:參加社區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創建知識宣傳、衞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情況,瞭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wrlk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