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精選15篇)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精選15篇)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精選15篇)

1.交流平台:閲讀文章,要抓住場面描寫。

2.詞句段運用:體會詞句重複的妙處;談談人物説話時“説”的不同表達方式。

3.書寫提示:舉辦書寫作品展覽,注意行款整齊、正確、工整。

4.通過理解、感悟、誦讀,積累“愛國”的名人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閲讀文章,關注場面描寫;背誦關於“愛國”的名人名言。

2.難點:體會詞句重複的妙處,以及説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1.準備書法作品的課件。

2.詞句段運用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

二、學習“交流平台”

1.複習本單元學習的課文。

2.本單元學習的方法。

關注場面描寫

3.閲讀“交流平台”的內容,你明白這段話的要點是什麼嗎?

(1)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圈畫重點語句。

(2)可以圍繞重點寫寫批註,或感受。

4.交流。

(1)閲讀文章,要關注場面描寫。

(2)要學會在作文中進行場面描寫。

5.怎樣在習作中進行場面描寫呢?

(1)注重對整個場面進行概括性地描寫,這便是“面”的描寫。

(2)注重對某個人物或具體的事情進行細緻地描寫,這是“點”的描寫。

(3)注重點面結合,活動過程才會給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夠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6.閲讀下面的一段話,談談場面描寫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揮得那樣有氣派,姿勢優美,大方;動作有節奏,有感情。隨着指揮棒的移動,上百人,不,上千人,還不,彷彿到位的,上萬人,都一齊歌唱。歌聲悠揚,淳樸,像諄諄的教誨,又像娓娓的談話,一直唱到人們的心裏,又從心裏唱出來,瀰漫整個廣場。聲浪碰到羣山, 羣山發出迴響;聲浪越過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幾番迴盪往返,一直輻射到遙遠的地方。

生:這段話有點的描寫,也有面的描寫,有點有面,所以能夠很生動地描繪出大合唱的氣勢雄壯,也能夠反映出大家的團結一致。

生:這是對延安歌唱場面的描寫。既有鳥瞰式的描繪,又有特寫的鏡頭,點面結合,層次分明,把一個熱鬧非凡的偉大場面,寫得十分動人,從而表現了延安軍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1.出示課件。

讀句子,注意紅色畫線的部分,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A.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

B.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2.朗讀,理解句子意思。

3.討論詞句反覆運用的妙處。

反覆,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複出現的修辭方法,反覆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

4.反覆與排比的不同。

數量不一樣,反覆,相同的詞語出現兩次就行。排比,結構相似的短語或句子必須三項,或三項以上。

四、繼續學習“詞句段運用”

1.出示“詞句段運用”課件。

寫人物説話時,可以不用“説”來表達。讀句子,仿照着寫一寫。

A.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

B.“我還有作業沒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謝絕了夥伴的邀請。

C.“既然這樣,你以後再也不要來找我玩了!”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

D.滿腹下甚至盯着我的眼睛,一臉焦急:“你的眼睛怎麼腫了?”

2.朗讀,理解其意思。

3.分析不同的“説”。

A句是“讚歎”,B句是“婉言謝絕”,c 句是“話一出口”,D句沒有用“説”,只是用“:“引出説的內容。

4.生活中形容”説“的詞語比較多,如”竊竊私語“、”談論“、”爭吵“……請選擇表示”説“的一個詞語寫人物的”説“。

五、總結訓練點,佈置作業。

1.本節課學習了閲讀文章要關注場面描寫,以及詞語反覆的妙處。

2.”説“可以用不同方式加以表達,請寫一句人物的説話。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場面描寫的方法,並把這種寫法運用到習作中去。

2.瞭解“説”的幾種不同表達方式,並嘗試運用。

3.學會按照正確的格式創作書法作品。

4.讀懂積累一些古代的愛國名言。

教學重點:

詞句段運用(相同句式 “説”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並積累一組愛國名言。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交流平台

1.讀下面兩段文字,説説描寫的內容有什麼共同特點。出示:【課件2、3】

文段1: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長馬寶玉沉着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着許多敵人的屍體。

文段2:開頭是海軍兩個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接着是步兵一個師,以連為單位,列成方陣,齊步行進。接着是炮兵一個師,野炮、山炮、榴彈炮、火箭炮,各式各樣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橫列前進。接着是一個戰車師,各種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整整齊齊地前進;戰士們挺着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接着是一個騎兵師,“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五馬並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以上這些部隊,全都以相等的距離和相同的速度經過主席台前。當戰車部隊經過的時候,人民空軍的飛機也一隊隊排成人字形,飛過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羣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裏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

學生交流。

2.教師總結評價,點撥指導:

(1)這兩段文字都是場面描寫。(板書:場面描寫)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詳細敍述又有概括敍述描寫,這樣的寫作方法叫點面結合。點,指的是對個別人或物的細緻刻畫;面,指的是全場情景的總的描繪(面)。

(板書:點面結合)

3.練習,認識“點”與“面”。

(1)請同學們把兩個文段中“面”的描寫部分用畫出來,“點”的描寫部分用畫出來。

(2)學生反饋練習情況,教師評價指導。

4.小練筆《拔河比賽片段》。

請同學們按一定順序,點面結合來寫一寫拔河比賽的片段,注意細節的刻畫。

詞句段運用

(一)相同句式

1.讀句子,注意加點的部分,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出示:【課件4】

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

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2.學生小組討論,説一説。

教師小結,指導:

這兩個句子都運用了相同的句式。(板書:相同句式)

第一個句子中的兩個“只聽見”説明了會場的肅靜,除了“炮聲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第二個句子中的兩個“是那麼”突出了那裏空氣的清鮮、天空的明朗,別處的都比不上。

3.練習用相同的句式寫句子。

(二)“説”的多種表達方式

1.讀句子,注意“説”的表達方式。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

“我還有作業沒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謝絕了夥伴的邀請。

“既然這樣,你以後再也不要來找我玩了!”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

媽媽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臉焦急:“你的眼睛怎麼腫了?”

2.指名學生説一説,每個句子裏“説”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3.教師總結:如果對話都用“説”來表示,那就顯得單調、枯燥。這幾個句子中分別用“讚歎、婉言謝絕”代替了“説”。還有的時候,先把語言寫出來,然後再交代説話者。還可以直接不用與“説”有關的詞語也能表示。

(板書:“説”的表達方式)

4.寫幾個人物説話的句子,分別用上四種不同的對話表達方式。

第二課時書寫提示

1.談話導入:我們要舉行一次書法作品展覽,把你優秀的書法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大家願意參加嗎?(板書:創作書法作品)

2.優秀作品欣賞。出示

【課件5】優秀書法作品圖片

3.學生評價,説一説從作品圖片中你有什麼發現或收穫。

(豎幅的作品從右往左寫,署名在左下角;橫幅的作品從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師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齊,佈局合理。

(2)書寫正確,字體規範。

(3)自我檢視,不斷提高。

5.創作自己的書法作品,寫一首自己積累的唐詩。可以先在草紙上練習幾遍,然後在書法紙上書寫。

6.班內作品展示。

二、日積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學生嘗試讀一讀。

出示:

【課件6-10】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宋】李綱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

2.説一説自己讀懂了什麼?

3.教師講解:

(板書:積累愛國名言)

(1)“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意思為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劉禪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白馬篇》,意思是為了解除國難獻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樣。突出表現了一種愛國情感。

(3)“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這句話出自《宋史 李綱列傳上》,意思是祖宗留下來的土地,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讓給別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兩路攻宋,昏聵無能的宋徽宗只好倉促讓位欽宗,慌忙出逃鎮江。李綱竭力反對南逃主張堅決抵抗。李綱奏言欽宗:“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欽宗聽取了他的建議,把李綱提拔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憂國。”出自宋代陸游的《病起書懷》。意思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再來讀一讀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誰讀得最好。

自己練習背一背,再抄寫一遍,積累下來。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矗立、鰲頭、金鑾殿、湛藍、琉璃、額枋、蟠龍、藻井、中軸線、擊磬、攢、鎏金”等字詞的讀音和字形;

2、理解“玲瓏、矯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詞義。

3、回顧説明文相關知識。

(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畫出故宮的建築佈局圖。

2、把握文章的説明順序、結構和説明方法。

3、以太和殿為例,認識並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4、學會介紹複雜景觀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三)情感目標:

瞭解故宮博物院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大意,瞭解故宮佈局特點。

2、把握文章的説明順序、結構和説明方法。

教學難點

1、認識並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學會介紹複雜景觀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圈出不會讀的字詞,並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畫出故宮的建築佈局圖。

老師:幻燈片、視頻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游覽了蘇州園林,領略了江南園林的温婉細膩,欣賞了“一幅完美的圖畫”,今天,我們將欣賞北國的典型建築——故宮。

故宮簡介: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即1406年),歷時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裏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1925年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PPT展示,同學朗讀)

事實上,故宮博物院現在中國一共有兩處,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兩者均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此外,1986年在瀋陽故宮的基礎上建立了瀋陽故宮博物院。本文具體指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説詞,原題為“古代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見註解1)而作者正是故宮的研究專家黃傳惕先生,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編輯。下面,我們在他的帶領下正式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預習檢測

1、我們早自習大家都預習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穫,下面請幾位同學上台來填好故宮博物館的佈局示意圖的建築名稱。(黑板上事先畫好示意圖框架,同學填好後,其他同學檢查更正,然後PPT展示正確的示意圖)

2、我們學過的《中國石拱橋》和《蘇州園林》都是事物説明文,這篇也不例外。前兩文分別採用的是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那麼本文采用了什麼説明順序?(看圖回答)

(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説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遊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具體來説,以天安門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然後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華殿、武英殿和稱“前朝”。然後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於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築: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後出順貞門而離開故宮。)

3、PPT展示故宮完整的佈局結構圖。

三、整體感知

1、視頻跟讀(PPT播放故宮視頻,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按照字幕跟讀),要求:

(1)注意難讀字詞,加深文章印象。

(2)視覺感受故宮建築羣規模的宏大壯麗,建築物的精美,體會其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2、觀後印象(自由回答):

建築規模——宏大壯麗

建築物——精緻美觀

建築佈局——整齊統一

3、正音解詞,圈出難讀字音,班級交流,並解釋重點字詞。(請2個同學讀音,PPT更正錯誤,然後全班朗讀兩遍)

矗立(chù) 鰲頭(áo)

金鑾殿(luán) 湛藍(zhàn)

琉璃(liú lí) 額枋(fāng)

蟠龍(pán) 藻井(zǎo)

中軸線(zhóu) 擊磬(qìng)

檀香(tán) 攢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 雍正(yōng)

乾清宮(qián) 坤寧宮(kūn)

迥然不同(jiǒng) 水榭(xiè)

玲瓏:形容(物)精巧細緻,(人)機靈敏捷。

橫貫:(山脈、河流、道路等)橫向貫穿。

矗立:高聳直立。

矯健:強健有力。

繚繞:迴環纏繞。

錯綜:縱橫交叉。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

井然有序:整齊而有秩序。井然,整齊的樣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遠,完全不同。迥:指距離很遠。

4、疏通字詞後,瀏覽全文。課文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該怎麼劃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紹景山並記述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之所見。

四、合作探究

1、瀏覽1段,回答:

(1)故宮坐落在什麼地方?

(北京中心)

我們都知道北京市中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故宮坐落在這樣一個象徵着國家最高威嚴和最大權利的城市中心,説明了什麼?

(地位之高)

(2)故宮的名稱還有哪些?

(紫禁城、故宮博物院)

(3)為什麼叫紫禁城?

(關於“紫”的三種説法,“紫氣東來”説;天帝“紫宮説”;星座五宮,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稱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宮殿稱紫薇宮,“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嚴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宮便稱為紫禁城。)

(4)這段還介紹了故宮哪些方面?

(地位、歷史)

2、齊讀第二段,思考:

(1)我們知道本文的説明對象是故宮,那麼説明對象的特徵是什麼?看誰能又快有準地在文中找出來。

(故宮博物院建築羣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2)這些特點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紹的是什麼?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故宮的整體佈局、外觀概貌,體現出規模宏大壯麗的特點。列數字。)

這兩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的位置、歷史、建築地位、總體佈局、外觀概貌、建築總特點,給遊覽者留下了一個總體印象。後文主要圍繞這三個建築總特點展開,前面提到了建築規模宏大,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其它特點是如何體現出來的。下面,我們跟隨黃傳惕先生的腳步,正式踏上故宮之旅。

3、請2位同學分別朗讀3、4段,同時PPT展示故宮全景示意圖。

説説以下句子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體現了故宮三大特點的哪些方面?

“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 ——打比方 建築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列數字 宏大壯麗

“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杆圍繞着,上面刻着龍風流雲”—— 建築精美

“一千多個圓雕鰲頭” ——列數字 宏大壯麗

總結:這兩段主要講午門內外的建築和三大殿的概況,到此為止,我們初步領略了故宮宏大的規模,下節課,我們將深入故宮,感受故宮的金碧輝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故宮博物院。上節課,我們根據同學們畫出的故宮遊覽圖,知道了故宮的大致情況,回顧複習:

1、旅遊路線圖(PPT展示),總結説明順序。(由南到北的空間順序)

2、迴歸課本,複習結構劃分,概況説明結構。(總分總)

3、略提1、2段,找出説明對象的特點和説明方法。

故宮的總體特點是——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列數字)

二、課文研讀

1、今天,我們將進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請大家齊讀11段,看看這一段介紹的是何處?

(小廣場,它是前朝和內廷的分界地帶。)

2、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紹的是前朝,哪些是內廷呢?

(4-10段講前朝,12-14段講內廷,可見11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下面,我們先來分析前朝部分。

三、重點研討5-8自然段,學習方位詞的運用,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1、請大家齊讀第4段並歸納段意。

(概説三大殿。三大殿具體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那麼接下來,概説之後應該就是分説了,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別對應文中哪幾個自然段?這裏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5-8段講太和殿,9段講中和殿,10段講保和殿。分類別。)

從文章的篇幅上我們可以看出,相對於其它建築來説,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描寫太和殿,它是作者詳細介紹的對象,也是我們課文學習的重點。

3、請大家齊讀5-8段,看看作者寫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並在文中劃出每段的中心句。

(外觀、內景、位置、用途。)

4、第5段介紹了太和殿的外觀,回答:

(1)外觀顏色有什麼特點?找出表示色彩的詞語。

(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紅色大柱、金鎖窗、朱漆門;以紅黃為主,紅色代表着吉祥、喜慶,而黃色代表雍容富貴,是皇權的體現。)

(2)運用了什麼説明順序?

(作者構思也是極有講究的,從屋頂——殿檐——額枋——樑柱到門窗,這是很鮮明的從上到下的空間順序。)

(3)這一段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舉例説明。

(列數字——“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

5、參觀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觀,接下來,作者的腳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作者遊蹤是由外入內,外觀着重繪色,內景着重繪形,那麼此段中主要繪的是什麼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的詞)為什麼?

(龍。龍是我國古代傳説中的一種體長、有鱗、有角的動物,能騰雲駕霧,具有力和權的象徵意義,富有神祕色彩,因而歷朝歷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為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龍是皇權的象徵,所以用龍來突出皇帝的尊嚴。)

(2)同樣,作者是按空間順序介紹各種各樣的龍的圖形的,按空間順序敍寫,要有一個立足點,離開立足點,就無法確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點,看到的景物也不同(以教室為例形象説明)。説説作者此時參觀的立足點在哪裏?文中還運用了很多方位詞,請找到並圈出來。

(立足點1:朱漆方台。方位詞:正中、上面、背後、兩旁、中央。

立足點2:雕金蟠龍。方位詞:周圍、下面。)

(3)顯而易見,本段採用的具體是什麼空間順序?

(説明順序:外——內、中間——兩旁、上——下)

小結:如果沒有這些方位詞,這些景物的佈置就會顯得混亂 ,如果調換方位詞順序,那麼展現在讀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可見方位詞的運用使講述更有條理,足見作者遊覽時的從容閒適之態。因此,我們在介紹景觀時也要學會正確使用方位詞。

(4)這段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話。

(舉例子、摹狀貌。)

4、回到課文,外觀內景都講完了,但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羣中最典型的建築,是作者介紹的重點,所以,作者接下來還明確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

(1)請用原文回答,位置是在哪裏?用途是什麼?

{位置——中軸線上(畫故宮示意圖時已明確),用途——舉行重大典禮(威嚴)。}

(2)為什麼要把太和殿設在中軸線上?

(為了強調皇權這個中心)

(3)8段提到一些景觀,如銅龜、銅鶴、松柏等,有什麼寓意嗎?

(龜、鶴是長壽的象徵,松柏表示長青,它們寓含着皇權鞏固、皇帝長壽的意思。)

小結:這四段主要介紹太和殿的外觀、內景、位置、用途,品讀完,太和殿在大家心中應該有了個較清晰的影子了。從全文把握,思考:

(1)太和殿體現出故宮三大特點中的哪些特點?

(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扣準文本分析)

(2)為什麼要重點介紹太和殿呢?

(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權力、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也是皇帝寶座所在地,是皇權象徵。

B建築角度上:是故宮最大的宮殿,最能完整體現故宮本質特點。

這樣寫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5、瀏覽9、10段,欣賞圖片(PPT展示),瞭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

(中和殿——舉行大典時,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試。)

6、前朝建築中的三大殿在此就介紹完了,接下來,大家快速瀏覽12至15段,回答:

(1)作者介紹了內廷的哪些建築,各有什麼用途?(PPT圖片展示)

(乾清宮——處理日常政務,批奏章,見外國使節;交泰殿——存放玉璽的地方;坤寧宮——皇帝結婚的地方。此三大宮合稱為“後三宮”。)

(2)與前三殿相比,後三宮有什麼不同?這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14段原文回答。作比較。)

(3)堪比蘇州園林的是故宮的哪處建築?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御花園。打比方。)

7、文章最後一段為全文作總結,找找看:寫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的句子在哪裏?齊讀

(“站在景山的……井然有序”)

8、課文的賞析在這裏就結束了,相信大家心中對故宮應該都有了個整體把握,以後有機會和親朋好友去親臨故宮的話,可以很自豪地説“我來當導遊吧”!

三、知識鞏固

1、全文結構及遊覽路線回顧。(PPT展示)

2、説明對象、類型、特點、結構、順序、説明方法及作用

説明對象——故宮博物院

説明類型——事物説明文

説明特點——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

説明結構——總分總

説明順序——有南往北的空間順序

説明方法:

分類別:如介紹三大殿及後三宮——使文章層次分明。

列數字:如“御花園面積不大,有大小建築二十座”。——説明御花園建築之多。

作比較:如“這裏的建築佈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 —— 突出事物的特點。

打比方:如“彷彿進入蘇州園林。”—— 形象、直觀地説明御花園的園林特色。

舉例子、摹狀貌:如“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態,龍身周圍還襯托着流雲火焰。”——形象生動地説明了騰龍的姿態。

説明語言:準確,周密,簡明(“現存”)

四、文本延伸

以本文為例,分析如何準確生動的介紹建築物?

1、抓住説明對象的特點。

2、合理安排説明順序,找好立足點

3、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五、拓展訓練

如果你的家人或親朋想要到學校來,如何帶領他們參觀並介紹我們美麗的校園呢,請你當一次名副其實的導遊吧!

板書設計:

故宮博物院先總説 後分説

空間順序 民族自豪感詳略得當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寫“簸、涯”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本課三首古詩,疏通字詞,理解詩歌大意。

3.能借助註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中黃河磅礴的氣勢和作者豐富的想象,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浪淘沙》的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詞的生動傳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導語: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同學們還能背出來嗎?(指名背誦。)同學們背得真不錯!這三首古詩詞都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相當有畫面感。今天我們要學的這三首古詩也描繪了大自然的風光,我們先來聽一聽,想一想它們又給我們呈現了怎樣的畫面。

2.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教師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讀三首古詩,觀賞插圖,進入古詩描繪的情境。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朗讀三首古詩,要求:

①藉助拼音把詩歌讀準確,讀流利。

②藉助課本註釋或者工具書瞭解不理解的字詞的意思。

③想想這三首古詩分別講了什麼內容。

(2)指名讀三首古詩,教師相機指導讀正確。

◆着重正音:

九曲(qǔ) 浪淘風簸(bǒ) 南朝(cháo) 淨無苔(tái) 畦(qí) 繞(rào) 闥(tà)

◆着重辨形:

?“簸”要注意下部左邊的“其”,最後一點要小。

?“繞”中“堯”是聲旁,有一首“堯字歌”可以用於辨字:

堯字歌

用水澆,用火燒;手兒撓,尾巴翹;

日出東方天剛曉,左邊絞絲彎彎繞。

驍勇善戰騎上馬,豐衣足食才富饒。

(3)同桌間互相讀,互相正音。

(4)齊讀,讀出節奏。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學生再讀三首古詩,邊讀邊想,感受詩歌描繪的畫面。畫出自己覺得好或難以理解的字詞。

2.播放視頻資料,感受黃河的氣勢,引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對三首古詩有了大致的印象後,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詩。我們先來看一段關於黃河的錄像。看着黃河波濤洶湧、奔流不息的畫面,你們感受到了什麼?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就有無數詩人歌頌過她。那麼詩人劉禹錫筆下的黃河有着怎樣的風采和神韻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板書:浪淘沙。

(1)學生齊讀詩題,結合課前預習和課本註釋説一説詩題的意思。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劉禹錫、白居易創造。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作詞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2)瞭解詩人。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適時提示學生注意劉禹錫的為官經歷,瞭解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出示資料卡)

劉禹錫生平簡介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他出生於公元772年,去世於公元842年,字夢得,他自稱是“家本滎上,籍佔洛陽”,他的祖上是漢朝的中山靖王劉勝。劉禹錫文學成就非常高,被稱為“詩豪”。他從小誦讀儒家經典,貞元九年參加科舉考試,和柳宗元一起進士及第,也一起登博學鴻詞科。但是在考中不久之後劉禹錫因家中長輩去世回家守喪。貞元十六年復出,他在淮南節度使那裏做掌書記,上司杜佑很看重他。貞元十八年,劉禹錫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之後沒過多久就升任監察御史。而我們頗為熟悉的大文豪韓愈、柳宗元也都在御史台任職,他們三個人因為愛好相同,相互欣賞所以很快就成為好朋友,來往密切。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駕崩,唐順宗即位。唐順宗即位後對自己的侍讀王叔文、王伾加以重用,當時的唐朝已經有很深的積弊,所以兩人希望改革弊政。劉禹錫和王叔文的關係很好,並且王叔文很欣賞劉禹錫的才華,於是就將劉禹錫升職,協助自己改革。但是這次改革並沒有成功,由於嚴重觸及頑固派的利益,所以在頑固派的反擊下失敗了。王叔文被賜死,王伾被貶後病亡,劉禹錫等參與變法的人都遭到貶謫。在之後的二十三年中,劉禹錫多次被召回京城,但是又一次次被貶到偏遠之地,鬱郁不得志的劉禹錫就這樣開始了自己二十三年的飄零生活。一直到大和元年的時候,劉禹錫才被召回京城擔任東都尚書,之後又回到朝中任主客郎中,以後還擔任過很多官職,最後他因為年紀大了改任一些閒職。在會昌二年的時候,劉禹錫因病在洛陽去世,享年71歲。

劉禹錫一生在官場上並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極高,這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浪淘沙》。

1.讀懂詩歌,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交流質疑。

預設一:“九曲”“萬里沙”

九曲黃河:自古以來黃河相傳有九曲十八彎的説法。數千年來生活在這裏的大多是少數民族,其中主要是藏族人民。他們根據黃河上游的地形、景觀等,將上游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稱,如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瑪曲、析(賜)支、河曲、九曲、逢留等(藏語中,稱“河”為“曲”)。所謂“九曲十八彎”只是一種概數的説法,用來形容河套平原上黃河的曲折蜿蜒。

萬里沙:這是説黃河水裏挾帶着大量泥沙,既寫出了黃河泥沙多的特點,也寫出了黃河之長。這裏的“萬里”也不是實指,而是誇張的説法。

過渡:大家想看一看黃河遠景嗎?(出示圖片。)這就是九曲黃河,從高空俯瞰,如巨龍蜿蜒盤旋。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經九個省和自治區。

預設二:“浪淘風簸”

明確:“淘”是水流沖刷,淘洗;“簸”是顛動搖盪。這兩個動詞連用,節拍非常緊促,渲染出黃河上的險惡風波,河水的洶湧澎湃。

預設三:“自天涯”

思考:“自”是什麼意思?

教師出示“自”的幾種釋義:①自己;②自然,當然;③從;由。第三種釋義説得通,“自天涯”是説好像來自遙遠的天邊。

預設四:“牽牛織女”

牛郎織女的傳説:牽牛和織女是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間與牛郎結為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見一次。

2.學生簡要概括詩意。

過渡:我們已經理解了字義,那麼誰能説出詩意呢?(指名學生回答。)

示例:黃河彎彎曲曲挾帶着泥沙,波浪滾滾好像來自天邊。現在可以沿着黃河直上銀河去,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品味古詩描繪的意境,想象畫面,指導朗讀。

(1)品讀第一、二句詩,教師提問,指導朗讀。

思考:自古黃河就與“雄偉”聯繫在一起,你能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黃河的雄偉壯觀?(九曲黃河、浪淘風簸。)

朗讀提示:讀出黃河雄偉壯闊、氣勢磅礴的力量美。

(2)品讀第三、四句詩,教師提問,指導朗讀。

思考:①品評“上”字。這個字用得好嗎?可否改為“到、過、去”?

預設:詩的語言精練,其中的每個字都要經過推敲,也就是古人常説的“煉字”。這裏引導學生品讀“上”,就是讓他們體會詩歌用字的精練。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其他字填到詩中讀一讀,看效果有何不同。“上”能給人一種勇往直前、知難而進的聯想,因為要逆着洶湧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則不會有這種聯想。

②假設我們隨着詩人的腳步去到了牽牛織女的家,想象一下會看到怎樣的畫面?

(如:男耕女織、互敬互愛。)

朗讀提示:最後一句要由豪邁轉為輕柔,讀出牛郎織女家的寧靜美好。

(3)小組交流,説説自己最欣賞詩中哪一句所描繪的畫面。

示例:

生1:我喜歡“九曲黃河萬里沙”一句。讀到這一句,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黃河自西向東綿延,像一條巨龍穿行在大地上的情形。

生2:我喜歡第二句。讀到這一句,我彷彿聽到了黃河咆哮的聲音,彷彿看到了濁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黃河磅礴的氣勢。讀這一句詩時我還想到了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生3:我喜歡最後兩句。讀這兩句,我彷彿看到了一個人撐着小船,在波濤洶湧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懼。經歷了一番拼搏之後,他終於到達銀河,銀河是那麼寧靜,那麼美好。

2.拓展閲讀。朗讀《浪淘沙》組詩中的其他幾首,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

過渡:詩人用精練的語言將現實中洶湧的黃河與想象中靜謐的銀河相融,這是多麼奇偉的想象啊!但是詩歌的妙處就在於給人以無窮的聯想,這首詩真的只是描述了自然界中奇偉的景觀和詩人神奇的想象嗎?我們對此不做過深的理解,但我們可以結合其他幾首詩來思考一下。《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我們挑出幾首有代表性的詩作,大家讀一讀,再結合我們今天學的詩想一想,説不定會有新的體會。

(出示課件)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譯文]朝陽照在江霧初開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佈滿江濱。美人的首飾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從沙中浪底淘來的黃金。

浪淘沙•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譯文]不要説讒言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説被貶之人好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預設:關於課文中這首《浪淘沙》的理解眾説紛紜,有的説是以淘金女的口吻講述了淘金的艱辛,表達了她們對“牛郎織女”那樣幸福生活的嚮往;有的説銀河在這裏指朝廷,“浪淘風簸”指詩人為官生涯中無數次的坎坷動盪,但儘管如此,詩人仍然不屈服,以一種昂揚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體現了他的豪邁情懷。對學生來説,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本詩中奇特的想象,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即可。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結合時代背景去探索更深層的含義。

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舉行配樂朗讀比賽。

預設:可以指名朗讀,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給學生渲染出恰當的氣氛。好詩不厭百回讀,在學完全詩後,通過各種形式鼓勵學生讀詩,還可進行小評比,看哪位學生讀得最好。

2.想象畫面,結合板書,學生試背。

3.延伸拓展,豐富積累。

(1)課外蒐集描寫黃河的古詩詞。  (2)課外蒐集劉禹錫的其他名詩,讀一讀,背一背。

六、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詩人孟浩然所寫,這首詩寫了詩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時的愁苦心情。“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意思是遠望蒼茫空曠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樹還低,籠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輪明月卻是那麼親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詩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體現了詩人鬱悶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處的明月與詩人相伴,它給詩人帶來一點慰籍與親近的感覺。詩人以舟泊暮宿為背景,觸景生情,把寫景同自己的真實感受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複雜心情。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宿建德江》。

3、理解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作者孟浩然。

二、自學古詩

1.範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讓學生讀,檢查學生的讀音及斷句。

3.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課文註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3)提出問題。

三、檢查自學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離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結合圖意理解詩歌的後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於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麼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麼近,有了一絲喜悦,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麼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仔細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3.配樂朗讀

板書設計: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相關資料: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零),湖北襄陽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遊,後又赴長安謀求官職。開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詩人王昌齡遊襄陽,和他相聚甚歡,但此時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瘡,據説就是因為食鮮疾動,終於病故,年五十二歲。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6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於寫人記事文章雖説已不陌生,但是要把人物特點寫鮮明,把人物形象寫具體並不容易。現在的孩子都是在親人們的細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對於他們來説,接受關愛似乎已成為習以為常的事,但他們卻很少細心關注身邊的人,發現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去關愛他人。在這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養成自己修改習作的習慣。

2. 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再現生活,引發學生傾吐慾望,培養學生習作能力。

3、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發現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流程:

一、 圖片導入,引出習作主題。

課件出示圖片《地獄和天堂的長勺子 》,學生觀察後説一説感受。

師小結: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今天咱們就來寫寫有關關愛的習作。(板書:關愛)

二、讀題審題,明確要求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習作要求: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寫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裏,是怎樣發生的,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怎樣。寫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 、心理活動等,要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後可以和同學交換意見。

2、學生讀一讀,想想這次習作為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生讀)

生:寫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3、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歸納要點

師:在這些習作要求中的關鍵是什麼?

生:寫人與人之間關愛的事。

師:寫事的習作要把握好兩點,一是真實,二是在此基礎上要把事寫具體。怎樣才能把事情寫具體呢?

第一,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才能有切身的體會,寫起來才有話可説,也更可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二,從小處着眼,以小見大。第三,寫自己的所見所聞。

三、聯繫生活,拓寬思路,指導習作

〈一〉選擇好事例

課件出示一組圖片,引發學生大腦中的有關記憶。

請同學們聯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用一兩句話概括內容並交流。

師小結:真情無處不在,關愛充滿人間。最自己感動的事就是本次習作的好材料。有了題材,怎樣去表現人物的特點塑造人物的形象呢?

〈二〉用上描寫人物的方法,敍述好細節

1、在敍事的過程中,同學們可運用我們所學到的一些描寫方法,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進行細緻刻畫,以此來抒發真情實感。

(出示本組課文相關片段)師:請同學們默讀這些片斷,交流:用到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麼好處?

2、出示《窮人》第一自然段,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襯托作用。

師:這一片斷中對環境一冷一暖的對比,抒發了情感,表達了桑娜的勤勞。

3、課件出示圖片及範文

(1)原文閲讀

小麗和小欣高高興興地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們邊走邊聊天,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她們看見一位老奶奶想過馬路,但車子太多,老奶奶嚇得不敢過馬路了。小麗和小欣連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説:“老奶奶,您是不是要過馬路呀?” 老奶奶説:“是的,已經等好久了。”“奶奶,別擔心,來,我們扶您過馬路吧!” 小麗説。接着,她倆扶着老奶奶慢慢地走到人行橫道線旁,慢慢地向對面走去。

當她們成功地走到馬路對面時。奶奶高興地説:“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孩子呀!老奶奶就回家了,她們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2)對比閲讀

小麗和小欣高高興興地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們邊走邊聊天,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此時正是下班的高峯期,來來往往的汽車川流不息,有的自行車,摩托車還在七拐八拐地玩起“絕技”,引得汽笛喇叭聲此起彼伏。道路更加擁擠了。這時,一位老奶奶站在路邊,幾次想走過去,但刺耳的喇叭聲嚇得她又退了回來。小麗拉拉身旁的小欣説:“看,前面的這位老奶奶肯定是想到馬路對面去,我們去幫她吧。”小欣立即説好。兩人連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説:“老奶奶,您是不是要過馬路呀?” 老奶奶點點頭,流露出焦急地神色,歎氣説:“是的,我要到對面去買菜。可現在車太多了。我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腿腳又不方便,已經等好久了。”“奶奶,別擔心,來,我們扶您過馬路吧!” 小麗説。

她倆攙着老奶奶,一左一右,慢慢地走到人行橫道線旁,説:“老奶奶,這兒是人行橫道線,我們從這裏走!”説着,她們小心翼翼地扶老人,瞧準這邊車道沒車過來的空檔,緊挨着老人把她攙扶着走到中線上,等對面的車流行駛過去了,又瞧準一個空檔,才慢慢地向對面走去。

當她們成功地走到馬路對面時。奶奶高興地説:“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孩子呀!今天多虧你們了呀。”她們説:“不用謝,老奶奶,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老奶奶説:“再見!”小麗和小欣她們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3)學生體會文中環境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妙處。

〈三〉擬定一個點睛的題目

題目一定要緊扣中心,簡潔新穎,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7

六年級是國小階段的最高年級,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知識綜合複習,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複習,在進行新課的同時,及時進行知識分類複習。在此狀況下,準備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備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在備課方面,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鑽研,切實加強課堂研究。課後,每位教師要注重教後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嘗試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備課方式。充分利用班內多媒體教學設備,力爭資源共享。每位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減少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學習活動組織有效,作業設計合理,及時複習鞏固。

二、加強作業設計的研討力度。堅決實行學校規定的語文作業不超過時的原則,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力爭把作業和課堂訓練點有機結合起來,真正讓作業達到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語文作業的設計要多動腦筋,做到精、活、實。即作業少而精,避免機械無效勞動;作業設計靈活多變,做到基礎與能力都得到訓練。通過檢查作業,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並採取適當的方法加以改正並及時鞏固。

三、教研方面:

1、堅持開展“上課、聽課、評課”活動。聽課每學期不少於15節。

2.繼續重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特別要重視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審題、閲讀、寫字、寫作等習慣的培養,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繼續加強課外閲讀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多看有益的課外書籍的積極性。通過閲讀,通過理解,通過積累,來吸收閲讀材料中的語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提高認識效率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進行課外閲讀的同時,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調控作用。

四、明確分工,密切合作

我與於莉老師負責單元測試題及綜合試題的出題工作,郭老師與丁老師負責蒐集、分類,尋找知識難點、重點。教學中的重大問題及時教研。

五、本學期的教研重點:

(一)抓作文教學

1、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2、在學生積累素材的同時,教師適時的為學生提供材料。

3、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自改自評,互改互評。

4、重點指導寫作方法,在本學期各種體裁適當練習。

5、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作文競賽,積極向校園網投稿。

(二)課外知識的背誦與積累

1、本學期有計劃的背誦《語文寶典》,為畢業考試做好準備。

2、有計劃的背誦一至六年級的日積月累和古詩文。

(三)後進生是畢業班工作的重點

我們準備班中後三分之一學生,分層佈置作業,特別指導,經常鼓勵。保證充分的輔導時間。並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計劃中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相機教學“咆哮、獰笑、揪、瞪”等重點詞語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藴含的深意。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直接揭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橋》.

2.橋是一篇小説,全文只有五百來字,由於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説,(師板書:小小説)它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到底有什麼魅力獲得如此佳績呢?請你們也去讀讀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78頁.

二、 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麼事?

( 提個醒,你可以抓時間、主要人物、事件來説文章的主要內容)

(評: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讀了課文,誰來説説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反饋2-3人,(評:概括能力不錯,概括得很準確)師隨機板書: 老漢 村民

師點撥:你們説的是故事感人的情節,(板書:情節)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漢為了讓村民順利過橋,自己和兒子卻犧牲了。(板書:人物)

3.那麼,故事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發生的呢?(板書:環境)

三、學習環境描寫,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瀏覽課文,把描寫洪水的句子劃下來。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sì)地舔着人們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讀句子,正音,適機引導朗讀。(評:找得真準)

第1句:這雨下得很大呀,聲音響點,讀的“這雨很大很大的樣子出來。”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麼?(人暴怒喊叫。)這裏什麼在咆哮,洪水好像受驚的野馬在咆哮這是運用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更能讓我們感覺到洪水的——(洪水來勢兇猛,奔騰呼嘯。)學生讀這句,分析後再讓他讀。“你再來讀讀,讀出洪水的兇猛。”多個學生讀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優雅的,這裏是誰跳舞,(洪水)這舞給你的感覺-----(可怕)這是什麼寫作方法。(擬人)這是魔鬼、是野獸、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讀出感覺來。

第4句:獰笑是一種怎樣的笑聲?(兇惡地笑),是什麼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來讀讀。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齊讀句子。

(3)師:如果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這場洪水,你會用什麼字?(兇猛、狂、可怕等)通過朗讀告訴大家,這的確是一場可怕的洪水,選擇一、兩句。多幾位學生讀

(3)讀着讀着,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評價:能讀出豐富的畫面,也是一種讀書本領。想象力真豐富)

(4)這麼豐富的畫面,作者寫作時僅用一個詞就能表現出來。請看第一句“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這樣的句子,一個詞也是一句,我們叫他短句,這就是短句獨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豐富,讓我們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 讀好短句要注意停頓。齊讀句子。

(5)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來感受句子的獨特魅力。(放音樂齊讀句子。)

師:這哪是洪水啊!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師: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短句,烘托小説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生了感人的故事,請你細細讀課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動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豐滿人物形象

1、默讀7-23小節,劃出讓你心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等會兒交流。

2.學生彙報交流,着重指導以下句子:

預設一: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生讀 並説 (你真會學習)

師點撥:把老漢比作山給你的感覺是——冷靜、鎮定。不説話就能鎮住大家,多有威信,老師再請一位同學讀讀這句。同學們來評評,是否讀出感覺來了。

預設二:

“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讀書要會看標點, 誰能讀出3個感歎號。指名多生讀(評價:讀得有力些、堅定些)

老漢的聲音雖然沙啞,但是傳來的聲音卻像大山一樣堅定,鏗鏘有力。

我們一起合作讀讀句子:

再次朗讀,老漢沙啞地喊——

老漢堅定地喊——

(一處神情、一處語言 ,讓我們感受到了人物老漢的形象。小説描寫 一定離不開動作的描寫。)

預設三:抓住“揪、推”來教學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jiū)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師:請看屏幕讀讀這句話。生讀(評價讀書,夠兇的支書,或不夠兇,有點留情面,此時,他一點都沒有留情面啊,誰讀得更兇。)多生讀。

2、師:被揪出的小夥子,將站在什麼位置?(最後)

師:這意味着什麼?揪出的小夥子可是他——兒子,他猶豫過嗎?

揪得那麼果斷。(突然衝上去)

3、師:此時,你們看到的是怎樣的老漢?(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私無畏、捨己為人)

4、師:讓我們通過朗讀讓大家看到一個鐵面無私、無私無畏的老漢。女支書先讀,(温柔了,再讀。或好凶的女支書)(男支書讀得要勝過女支書哦,有信心嗎?拭目以待)

師:文中與“揪”相反的動作,請同學們找找。

出示: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説:“你先走。”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1、這一推又讓你有什麼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愛)

2、師: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麼感人的場面啊!

3、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互相推讓。

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4、同學們來,我們來角色朗讀,再次感受一下這對父子之間深深的愛。

女同學讀老漢的話,男同學讀小夥子的話,老師讀旁白。

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 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説:“你先走。”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師:作者善於抓住一揪一抓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這也是小説吸引人的魅力。

五、小説結尾的描寫別出心裁。

①同學們,讓我們靜靜地看,誰來讀一讀這個結局

②出示句子,指導朗讀。聽老師讀讀。

③讀到這裏的時候你驚訝嗎?為什麼?

師:小説的結尾出人意料,營造了震撼人心的藝術。簡短的文字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這就是小小説的獨特魅力。

師:同學們,學到這裏,是否發現這篇文章的佈局與平時看到的文章有什麼不一樣?(好幾個地方一個句子就是一段,這叫“獨句成段”板書:獨句成段

六、總結提升

1.學了課文,現在你明白這篇小小説為什麼被評為全國優秀小説的原因嗎?(情節有懸念,人物形象感人,環境描寫,短句描寫獨特等)課外同學們去朗讀優秀的小小説。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交流平台:閲讀文章,首先要讀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詞句段運用:體會排比句的特點以及這樣寫的妙處;説説分號的用法;路牌的讀音。

3.通過看圖、感悟、體驗、誦讀,體會古詩《過故人莊》。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閲讀要聯繫生活經驗,從課文的內容往生活方向聯想、想象,從而使理解深入。

2難點: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藉助畫面,理解古詩大意,體會古詩的意境與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準備排比句的課件。

2.準備《過故人莊》的錄音、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

二、學習“交流平台”

1.複習本單元學習的課文。

2.本單元學習的方法。

感受課文中豐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內容。

3.閲讀“交流平台”的內容,你明白這段話的要點是什麼嗎?

(1)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圈畫重點語句。

(2)可以圍繞重點寫寫批註,或感受。

4.交流。

(1)閲讀文章,首先要讀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關鍵要想。

5.怎樣在閲讀中想呢?請聯繫課文談談。

(1)閲讀的時候,要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2)閲讀的時候,可以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寫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寫作方法,等等。

舉例子的時候,要選擇本單元中的內容,可以換成“草原”那一課的例子。

6.總結:

閲讀文章時,要由課文內容往外想,這樣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夠活躍思想,激發創造力喲!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1.出示排比句課件。

A.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後的祭獻。

B.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C.在輕輕盪漾着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

2.朗讀,理解句子意思。

3.認識排比修辭手法以及特點。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排比的行文有節奏感,琅琅上口,有極強的説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深化中心。

4.你喜歡哪個句子,從哪裏可以看出是排比,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5.學生選擇,並思考,然後交流。

6.總結排比句的特點,然後試着寫一兩個排比句。

四、總結訓練點,佈置作業。

1.本節課學習了閲讀文章的方法和認識排比句。

2.從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排比句,並整理下來。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2.朗讀排比句,並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二、學習“詞句段”

1.談談你認識的標點符號。

2.老師書寫分號“;”提問:在怎樣的情況下運用分號呢?

3.出示相關語句。

A.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B.太陽曬着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裏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裏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為風。

4.學生交流討論,認識分號的用法。

分號用於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比如A句可以這樣表示:

第一組: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

第二組:

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

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像這樣表示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就要用分號。如果句子之間不併列,就不必用分號了!

5.學生談談B組句子為什麼要用分號?

6.寫一個句子,要用上分號。

三、繼續學習“詞句段”

1.出示路牌,激發興趣。

2.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討論。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寫。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寫。

4.老師相機點撥。

還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寫。

5.總結。

這一題是關於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寫法——全部要大寫。

6.鞏固練習。

寫一寫下面的路名與地名。

中同路 魯迅 巴金 鼓樓路

四、學習“日積月累”。

1.舊知導入。

(1)古詩中有很多表現朋友之間深情厚誼的,你能不能背誦一句這樣的詩句?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朋友之間真摯友情的古詩——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板書)

2.教師範讀,畫出節奏。

3.學生齊讀。

4. 教師吟讀一句,學生譯讀一句。

故人具雞黍——老朋友準備好了雞和飯。

邀我至田家——邀請我到他家裏做客。

綠樹村邊合——村外綠樹環繞。

青山郭外斜——村外遠處有青青的山崖。

開軒面場圃——打開窗户面對場圃和萊園。

把酒話桑麻——邊喝酒邊談論着莊稼。

待到重陽日——等到重陽節的那一天。

還來就菊花——再來賞菊和喝酒吧。

5.想象古詩中的畫面,並説一説。

詩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綠樹把村子圍了一個圈,小鳥展開翅膀在藍天中飛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嚨,歡快地歌唱着,一隻大公雞在悠閒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峯斜立着。

詩人啊,你輕輕地打開窗户,一縷暖和的陽光照.在窗子上,空曠的打穀場上,不時走過大公雞,菜園裏蝴蝶在飛翔,花兒把菜園子裝扮得那麼美麗,你手裏拿着酒杯,在和朋友暢談今年的好收成。

6.“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7.背誦古詩。

五、總結訓練點,佈置作業。

1.認識了分號的用法,並正確運用分號。

2.認識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寫法。

3.理解、背誦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默寫《江南春》。

2.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分析詩歌中景物的特點,思考作者是如何將景物的特點展現出來的。

4.讀中感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感知詩歌中所描寫景物的特點。

3.體會詩人借景所傳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分享詩詞積累。

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同學們都會背了嗎?(指名背誦。)上節課,我還給大家佈置了一些課外積累的作業,大家能分享一下你們的積累嗎?可以是描寫黃河的詩詞,也可以是劉禹錫的其他詩作。大家在分享的時候要注意朗讀,讀出詩的味道、詩的情感。(學生分享積累的詩詞。)

2.自然導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黃河的磅礴氣勢,那首詩的整體感情基調是豪邁的。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的兩首詩風格則迥然不同,我們來看看這首《書湖陰先生壁》。

二、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過渡到學習《書湖陰先生壁》。

過渡:同學們,我們在學《江南春》時,用到了這樣的學習方法:①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②再讀古詩,明意悟情。③熟讀成誦,吟出詩韻。接下來,同學們要用這種方法自主學習另一首古詩《書湖陰先生壁》。

2.解詩題,明背景。

詩題:“書……壁”意為“在……牆壁上寫詩”,與我們學過的蘇軾《題西林壁》一詩中的“題……壁”是一個意思。

詩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閒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園,常跟附近的居民來往,相處得很友好,湖陰先生楊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這一年夏初時節,詩人又到湖陰先生家做客,對這裏的環境十分欣賞,便吟成這首絕句,應主人請求寫在了牆壁上。

3.初讀詩歌,讀通詩句。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理解詞意,進而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瞭解全詩大意,初步掌握古詩的感情基調。)採用邊讀邊畫邊批的方式學習。

(3)瞭解“對偶”這一修辭手法。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提示:這兩句詩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其中“一水”對“兩山”,“護田”對“排闥”,“將綠繞”對“送青來”。這樣兩兩相對,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對偶也叫對仗,是將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的修辭手法。這樣的詩句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一行;黃鸝——白鷺;鳴——上;翠柳——青天。)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鷺洲。)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鳥——僧;宿——敲;池邊樹——月下門。)

4.再讀詩歌,明意悟情。

(1)教師複述古詩大意,學生閉眼冥想畫面。

教師:幾間簡樸的茅舍由於經常打掃,檐潔壁淨,沒有苔蘚生長的餘地;成壟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裝點得井井有條,這些全出自主人的親手栽培。一條快活的溪水環繞着大片碧綠的禾苗,儼然是稻田的守護者;兩座多情的山峯不待邀請就推門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簾。

(2)學生説説聽後的感受,再帶着初步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全詩。(側重於人物形象與情感的體會。)

思考:你覺得湖陰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高潔、富有生活情趣;清靜脱俗、樸實勤勞、熱愛自然……)

(3)出示提綱,明確重點。

①自由讀詩,思考下列問題:

A.詩人是通過什麼來表現湖陰先生庭院的乾淨的?

B.本首詩中哪一句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C.詩人描寫景物,讚美主人的品格,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嗎?説説詩人借寫湖陰先生的住宅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彙報交流。

A.“淨”是通過“無苔”二字體現的。

教師引導: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於掃除。而今,庭院經常打掃,總是乾乾淨淨的,叫人感覺舒適。

繼續引導:庭院中更有令人賞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手栽種,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再讀這兩句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作者心情的愉快。(指名學生朗讀。)

B.含有“護”“繞”二字的兩句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教師引導: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裏,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繞着碧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着孩子一樣。

C.《書湖陰先生壁》描寫的是湖陰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湖陰先生的庭院的讚美之情,體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同時也寄託了詩人的閒適心情。

小結:同學們,本詩通過描寫湖陰先生家簡樸、潔淨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義的綠水青山,不僅表達了詩人對美麗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更讚美了湖陰先生高潔的人格品質。

5.熟讀詩歌,感悟詩韻。

(1)指名讀背古詩,讀出詩的韻律美。

(2)配樂齊誦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美。

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在想象畫面、感悟詩境的基礎上,為《書湖陰先生壁》一詩配幅插圖。

(2)教師出示幾首寫景的古詩,學生讀一讀、悟一悟。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書湖陰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三、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選擇材料一、三、四閲讀,計劃一日遊,畫好故宮參觀路線圖;

2.選擇材料一、二閲讀,通過提取、整合、概括等閲讀策略組稿作講解;

3.聯讀“和”字解説、《午門廷杖》、《御花園的奇石古樹》等相關材料,瞭解故宮的文化內涵,激發對故宮文化的濃厚興趣。

【學習時間】一課時

【課前談話】

▲故宮視頻欣賞5分鐘,聊一聊故宮。

學習活動一:瞭解文體,選擇材料,明確任務

1.引: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故宮博物院》,做一次心靈的旅遊。(出示故宮景區票)

2.預習時,你發現我們的課文和以前學過的有什麼不同?(——像這樣有文字、多媒體、圖片等多渠道信息的文本組合,我們叫它“非連續性文本”。)

3.初讀:非連續性文本有這麼的內容,到底講了什麼呢?快速瀏覽課文,想想每一份材料都介紹了故宮的什麼內容。

4.學生反饋:

材料一:故宮的建築特點

材料二:太和殿重修的故事

材料三:故宮瀏覽注意事項

材料四:故宮全貌平面圖

5.(出示課文導語內容)你會怎麼根據不同的任務,閲讀以下材料呢?

①任務一: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遊,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

(材料一:明確行蹤、方位;材料三:明確進出口;材料四:平面圖作畫)

②任務二:選擇一兩個景點,遊故宮的時候為家人做講解。

(材料一:建築特點;材料二:歷史故事)

學習活動二:計劃一日遊,畫參觀路線圖

1.選擇課文材料一、三、四進行閲讀,圈畫詞語,提取信息,計劃故宮一日遊,用箭頭畫在《課堂作業本》上。

2.學生圈劃詞語,完成《課堂作業本》路線圖,交流反饋。

①路線一:時間允許,直線到底,從午門進,神武門出。

②路線二:時間不允許(或對後宮景點不感興趣),從午門進,遊玩三大殿後,折回,從東華門出。

3.觀察路線,發現建築特點:這些景點都排列得非常整理,對稱的,都在——中軸線(坐落在這條中軸線上的明清皇宮,既是北京的中心,也是天下的中心。——閻崇年《大故宮》)

4.觀察名字,引出文化內涵:在這中軸線上,有三個殿命名很像——(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他們都有一個——“和”字。和是什麼內涵呢?

①出示字典解釋選擇(①相安、協調)

②引讀:這些“和”,反映了人們的願望和期待:個人和悦,家庭和睦,人我和敬,自然和順,社會和睦,世界和平。——閻崇年《大故宮》

5.小結:選擇三個材料,通過圈畫詞語和提取關鍵信息的閲讀策略,我們順利完成了第一個任務,也瞭解了景點命名也是有其文化內涵的。

學習活動三:選擇景點,整合概括,組稿講解

1.我們繼續去看第二個任務。在做這個任務之前,我們要看看課文對哪個景點做了特別詳細地介紹?(太和殿)

2.分別介紹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A.外觀(材料一第5段)

B.內飾(材料一第6段)

C.位置和功用(材料一第7、8段)

D.重建故事(材料二)

3.這麼多材料如何來進行導遊講解呢?(出示教師配音範例,發現特點。)

①內容:建築特點+歷史故事

②方法:提取信息、整合材料、概括內容

4.默讀聯讀材料(①午門廷杖 ②御花園的奇石古樹),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組稿介紹。

出示:瀏覽聯讀材料《午門廷杖》和《御花園裏的奇石古樹》,選擇(午門、御花園、太和殿)其中一景,通過提取、整合、概括等方法將課文與聯讀材料圈劃成稿,試着講解。

5.學生自由練習。

6.指名學生講解,師生互評。(看看誰是“五星級導遊”)

★選材得當:建築特點和故事。

★口齒清楚:通俗易懂口語化。

★表達流暢:表情自然帶微笑。

★姿態得體:動作大方不拘謹。

★文明禮貌:開頭結尾都問好。

7.課堂小結,推薦閲讀

今天,我們根據不同的閲讀任務,選擇了恰當的材料進行閲讀;並且通過提取信息、整合材料、概括內容等方法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故宮導遊展。但是,故宮還有許多神祕等待我們去發現,想要了解更多,請登錄——故宮博物院(官網、官方公眾號)和閲讀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所寫的《大故宮》。

板書設計:略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語言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關鍵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點撥法、引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在這裏不僅孕育着中華燦爛的文化,還湧現出了許多人物事蹟,他們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纏綿悱惻,有的驚天地、泣鬼神,還有的平凡中透着偉大,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位81歲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題,板書課題

3、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重點強調“宿”“勁”的讀音。

(2)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方法:人物+事件+關鍵詞)

(3)默讀課文,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確實老了,年歲大了?

(4)全班交流。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課件)

(1)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課件)

a、點撥: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b、計算:一畝等於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畝相當於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呢?(5萬間)

C、你覺得這是一位怎麼樣的老人?

D、指導朗讀。

(2)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課件)

a、讀完這段話,你有什麼感受?

b、你覺的這段話的畫面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

C、這段話中兩個“全”,你有什麼感受?

D、指導朗讀這段話。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課件)

a、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説嗎?

b、81歲高齡的老人數十年如一日,15年,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在這沙漠地帶創造了一片綠洲,讓我們帶着驚歎,欽佩,讚美的語氣一起再讀讀老人創造的奇蹟。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和老人所處的環境艱苦

(1)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的大地上隨處可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蹟”嗎?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課件)

(2)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説説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a、根據同學交流,課件出示“知識鏈接”介紹晉西北的乾旱、霜凍、沙塵暴。

b、結合註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C、理解“肆虐”“盤踞之地”的意思。

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了這片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啊!那麼,老人的生活環境又如何呢?(想象老人戰勝惡劣環境困難種樹的一個場景)

(3)師引入:“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去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中老人創造的奇蹟,來感受老人的不容易。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 看到了這樣一位老人,作者在離開老農的小院時,深有感觸,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觸的句子嗎?

2、課件出示。

3、“山川共存,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4、老人怎樣實現自身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麼呢?

5、作者説“青山是不會老的”是什麼意思?

6、出示資料,介紹老人。

7、寫話練習。

四、讀課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卻創造了什麼奇蹟。用“【 】”找句子,並用“△ ”打出重點詞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户村民買了一台電視機。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説嗎?

五、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鄉的大山上植樹造林的大背景:

(1)晉西北在我國的什麼地方?這裏的環境有什麼特點?交流資料、圖片。

(2)課文哪個自然段對這裏惡劣的自然條件作了生動的描寫?

(3)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這裏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重點句子,並有“△”打出句子內的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交流:

A、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我句話有哪幾個明顯對比的地方?(如此險惡的地方--瘦小老頭)

(如此險惡的地方--創造綠洲)

(瘦小老頭--創造綠洲)

再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説一説。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根據第三自然段,想象:説説老人在這樣小環境中植樹了一天疲憊不堪回到這個院子裏時的事情。

六、總結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這位老人,用自身的雙手植樹造林,綠化家園,讓綠色流進每一個人的心中。

七、佈置作業(略)

八、板書設計:

16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創造----奇蹟 小環境------艱辛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什麼是漫畫,能從漫畫中找出其特點,含義。

2.掌握漫畫的特點,能把漫畫的含義用語言表達出來。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漫畫的特點,能把漫畫的含義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

1.老師出示幾幅漫畫,學生看後談自己的發現。

2.看了這幾幅漫畫,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特點呢?

小結:是呀,漫畫非常有趣,可是在笑過之後,往往又發人深省。那麼漫畫的含義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呢?(通過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批評、諷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現象)

(二)引導看圖,明白圖意

1.咱們書上這幅漫畫也很有意思,同學們自己看看,仔細觀察:圖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交流所看到的畫面。

2.作者畫這幅漫畫的意圖是什麼呢?他要揭露什麼?譏諷什麼?學生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3.咱們來關注這句話:“這段木頭裏一定有蟲……”,到底“蟲”是在木頭裏還是在這個人的腦子裏?這蟲到底是什麼?

4.由這幅漫畫你聯想到了什麼?四人小組交流,推薦一名同學全班交流。

(三)審題,明確寫作要求

1.學生讀題,明確題意:本次習作可以根據漫畫的內容,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藉助漫畫寫一個故事;也可以寫自己蒐集到的有關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其他漫畫。

2.四人小組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漫畫,交流圖意。

(四)試寫初稿

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記敍清楚,語句通順,感情真切。

習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迴指導,並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完成初稿,進行自我修改。

(3)組內互讀互改。

如果課堂上有時間,可以當堂課點評一、兩篇習作,還可以把巡視中發現的語句、標點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講一講,引導學生修改。

同步作文

保護環境

我的家鄉在運城,美麗的鹽湖湖畔。 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變得很自私,光想着自己的生活方便,把許多垃圾都倒入了鹽湖,把環境破壞了。 有許多人還亂砍樹木。甚至有些人還把一些有毒的東西埋到土裏,使花草樹木無法生長。 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多植樹造林,減少工廠廢氣和污水的排放,減少機動車尾氣的排放。 我們要愛護環境,不破壞環境!保護鹽湖,人人有責,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愛護花草樹木,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14

教材解讀:

《書戴嵩畫牛》是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蘇軾為唐代畫家戴嵩的《鬥牛圖》寫的一篇題跋,講述了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錯誤的故事,讚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品質以及杜處士敢於面對錯誤,虛心謹慎,勇於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課文有兩個自然段,刻畫人物神態的語言準確生動。課文配有兩幅精美的插圖,體現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狀態,有助於烘托學習氛圍,便於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音及註釋讀準字音,讀通文意。寫好“曝”一個生字。

2.能抓住描寫人物形象的詞句,想象故事細節,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3.熟讀課文,與同學交流對文中人物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藉助註釋,理解詞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細節,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通讀——知文意

1.出示幾幅鬥牛圖,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請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注音和註釋,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3.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正音。

預設:強調“數”的讀音和意思。

齊讀第一句,注意讀準三個多音字。

4.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正音。

預設:強調“曝”的讀音和意思。

5.齊讀課文。

6.請同學們藉助註釋及聯繫上下文説説文章的意思。

要求:用“?”標出不理解的詞句,同桌討論。

預設:共同探究“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和“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兩句的意思。

7.指名説説全文的意思。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環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並且讀出節奏,實際上讀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學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對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這一環節對文言文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二、趣讀——入情境

1.文中出現了哪兩個主要人物?

自由讀課文,要求:用“——”畫出寫杜處士的句子,用“~~”畫出寫牧童的句子,再圈出你認為最能表現人物形象的詞句。

2.指名説描寫杜處士的句子,並用一個詞説説他是怎樣對待《鬥牛圖》的。指導讀出“尤所愛”的感覺。

3.杜處士“尤所愛”表現在哪?想象他可能什麼時候帶着?

嘗試表演讀出杜處士對《牛》圖“尤所愛”。

師範讀,生齊讀。

4.指名説描寫牧童的句子,並用一個詞説説他的表現。

5.指導讀好牧童説的話。

6.牧童“拊掌大笑”是什麼樣子的?試着演一演,邊讀邊表現出牧童的神態和動作。先自由練講,再指名嘗試。

7.師生配合讀。

8.面對牧童的質疑,杜處士也笑了。你覺得他是怎樣笑的?試着説一説杜處士的表現和話語

9.同樣是笑,牧童是“拊掌大笑”,處士是“笑而然之”,這兩處“笑”能不能換一換?説説你的理由。

預設1:關注文章內容。

預設2:關注人物身份。

一個“笑”字刻畫了兩個鮮活的人物,作者的語言是多麼的精妙。

【設計意圖:此環節教學主要採取了學生自主朗讀與教師範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課文的朗讀停頓,能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語感。】

三、想象——講故事

1.用自己的話講講“他們”的故事。

講故事要求:

(1)故事內容符合原文意思,不要遺漏情節。

(2)每個人都用講故事的語氣和聲調,先自己練講,再流利完整地講一遍給同桌聽。

(3)如果你能夠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等細節,加入合理的想象,相信你的故事一定更加精彩!

2.指名講故事,交流評價。

3.作者在講完故事後,引用了一句古語,還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齊讀後試補充填空: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畫牛當問( )。

( )當問( )。

4.小結並再讀全文。

【設計意圖:講故事的過程,是學生內化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具體表現。學生思考後回答問題,教師抓住機會點撥指導,再提出關鍵性的問題,隨着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不斷增加,文章要説明的道理自然顯現,可謂水到渠成。】

四、課後拓展

轉換角色,分別以牧童、杜處士和蘇軾的口吻説説“我”的故事。

板書設計:

書戴嵩畫牛

曝 笑

杜處 《牛》 牧童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二》優秀教案 篇15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平時能主動地進行課外閲讀,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但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由於低年級時的基礎不紮實,以致於現在的成績很不理想。本學期將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複習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語文基礎,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教材簡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國小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國小生活”。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閲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這五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閲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閲讀鏈接”五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不再設“展示台”欄目。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各安排了兩次,“課外書屋”安排了一次。

三、教學要求: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兩全一主動”的教育思想,確立“一切為了孩子發展,一切為了發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後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總之,在深知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原則下,奉行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冊課文共有六個單元,全冊包括“導讀”“課文”“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讀讀背背、閲讀、口語交際、習作、實踐活動)等內容,書後還附有6篇供選讀的課文。本冊要求學會100個字,每課要求學會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過本冊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山河壯麗,文化燦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瞭解革命領袖的豪邁氣概和革命前輩獻身革命的崇高品質,瞭解勞動人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了人類作出貢獻,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啟蒙教育。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積累詞語,把詞語歸類進行正確的搭配。

3、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人説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能根據討論的話題,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4、學習有順序地、比較細緻地觀察圖畫和事物。能在觀察和想象的基礎上,寫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複習書信、讀書筆記、建議書等常用應用文,養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複習學過的九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在全面完成各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學習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得更有真情實感。要恰當安排教學的序。

要把握教學重點,在閲讀中學習並掌握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五、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教學觀,以育人為主,培養創新型人。

2、認真學習新課表,在課堂中滲透新理念,不搞應試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語言的聽説讀寫能力。

3、優化教學手段,積極使用電教(全學期不少於全冊教材的80%),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加強讀寫訓練,啟發督促學生多讀課外書,讀好課外書,和好書交朋友,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同時指導學生注意積累,勤動筆,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5、做好每個單元的測試工作,及時反饋,補漏查缺,加強培優補差,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平時精心設計各類練習,不濫抄濫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6、教師團結協作,經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羣策羣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的畢業生。

六、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作為老師要想轉化後進生,首先要讓學生找回自信,鼓勵是後進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藥。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專門撿後進生會的東西提問,不要在課堂上隨便批評他,要經常在課上課下抓住後進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哪怕是點點進步。只要後進生找回了自信,他對學習就產生了興趣,然後再慢慢給後進生加餐。我認為這是轉化後進生的良藥。如果認為後進生可以輕而易舉實現轉化,不用做艱苦的工作,那倒是有點不正常。所以轉化差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許學生有多次反覆,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低向高發展,這是歷史以來有效的教育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用這種辦法轉化了一大批後進生,效果十分明顯。本學期將繼續抓好差下生的轉化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r3lo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