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語文園地三》教案(精選5篇)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語文園地三》教案(精選5篇)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語文園地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語文園地三》教案(精選5篇)

1.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閲讀。

2.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閲讀方法。

3.通過閲讀“詞句段運用”,學會巧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等描寫方法和巧用修辭使語言生動具體,學會巧用“……”、“--”等標點符號,為文章添色彩。

4.通過閲讀“例句”,學會介紹事物時,運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這樣的表達方式來説明理由,表達觀點。

5.理解並背誦《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體會朱熹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閲讀。

2.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閲讀方法。

3.能理解背誦《春日》。

難點:

1.學會運用各種描寫方法和修辭使語言生動具體,學會巧用標點符號,為文章添色彩。

2.學會運用“一是……二是……”這樣的表達方式來説明理由,表達觀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主動預習,查閲詩人朱熹的相關資料,瞭解《春日》的寫作背景。

2.教師準備《春光美》音頻,微課《春日》。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春光美》音頻)師伴隨着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三篇課文,從中你有什麼收穫呢?(學生自由回答)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三,比一比,看看誰的收穫會更多呢?

二、交流平台,學習方法。

1.回顧這一單元的3篇課文,想一想,學習《故宮博物院》,你學會了什麼?

學生自由交流

師引導學生交流:根據學習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閲讀。回顧課文,如:帶着“要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遊,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應該重點閲讀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誰來説説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學生自由回答。

3.學習《竹節人》,你學會了哪些閲讀方法?

學生自由交流:

師引導學生交流: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閲讀方法。回顧課文,如帶着“寫玩具製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一任務讀《竹節人》,相關聯的段落應該仔細閲讀,反覆閲讀,而關聯性不強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如:玩竹節人的有趣經歷這部分內容,可以採用瀏覽閲讀的方法。這樣可以提高閲讀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師總結:讀書時,同學們應該想想閲讀的目的,再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閲讀方法和閲讀材料。

三、 詞句段運用,學習習作。

生活中總有美好的瞬間,帶給我們無盡的感動。怎樣留住這些瞬間,定格這份精彩呢?請閲讀“詞句段運用”的第一題。

思考:

1.你喜歡哪個情景?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情景,並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學生自由交流:

(1)第一個片段,作者抓住 “一圈黑腦袋、攢着觀戰、跺腳拍手、咋咋呼呼”4個關鍵詞語,運用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寫出了當時場面的熱鬧氣氛。

(2)第二個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長脖子、恨不能、探過來”4個關鍵詞語,運用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寫出觀戰人入迷的情景。

(3)第三個片段,作者通過“上前、後退、嘰裏咕嚕、閃着異樣的光、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痴痴地微笑、輕輕地吁了口氣”等關鍵詞,運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比喻修辭,巧用“……”“--”,寫出羅丹塑像時的認真態度和入迷的的情景。

師引導,學生總結:在描寫場面時,可以採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等描寫方法,這樣可以使內容生動具體,吸引讀者。還可以巧用標點符號,來增添文章的色彩。

2.小組合作:選擇一個類似的情景,運用所學方法,來寫一寫吧!推薦優秀的片段,投影儀展示,欣賞佳作。

3.習作中對某種事物進行説明時,為了語言條理清楚,你會採用什麼表達方式呢?請閲讀“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注意加點的部分,想一想: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學生自由交流:

師引導,學生總結:介紹説明事物時,採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達方式,説明理由,表達觀點,可以使語言條理清楚,觀點明確。

四、 小試牛刀,舉一反三。

1.班級裏舉行“競選班級體育委員”的活動,你會採用什麼表達方式,向老師、同學們介紹自己,使自己當選呢?

學生自由交流:

我競選班級體育委員的理由:一是我愛好體育運動,跑步是我的強項;二是我有能力勝任這個職位,我有責任感;三是我能帶領同學們加強體育鍛煉,具有集體榮譽感……

2.假如你是一個足球愛好者,想向媽媽請求,每週三放學後踢一會足球,你會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説明理由,表達觀點,讓媽媽同意你的請求呢?

學生自由交流:

親愛的媽媽,踢足球有很多好處: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強;二是能強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堅固粗壯;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體更健康……

五、 日積月累,理解背誦。

1.播放微課《春日》在欣賞春光美的同時,理解背誦古詩。感受春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體會朱熹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2.瞭解《春日》的寫作背景。

課件出示:(這首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而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佔,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作者也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這其實是一首哲理詩。

3.小組競賽,背誦古詩《春日》。

六、 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學習了更多的寫作方法,還背誦了《春日》,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習作中,能大膽運用本節課所學--巧用描寫、巧用修辭、巧用標點符號、巧用表達方式,這些方法技巧。同時,也能引用古詩《春日》,來給我們的文章增添色彩。

2.佈置作業:把本節課自己喜歡的片段,整理到閲讀筆記本上,多讀幾遍,學會多積累、巧運用。

七、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課前佈置學生主動預習,查閲詩人朱熹的相關資料,瞭解《春日》的寫作背景,有利於課堂中的理解與背誦。

2.運用《春光美》音頻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對園地內容的理解。

3.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自己喜歡的片段,並談出喜歡的理由,充分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了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掌握園地內容的目的。

4.運用微課助學,讓學生在欣賞春光美的同時,理解背誦古詩。感受春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體會朱熹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語文園地三》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根據閲讀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閲讀方法。2.學習細節描寫方法,寫出人入迷時的情景;學習説明理由時,用逐條列舉的表達方式。3.積累古詩詞《春日》。

教學重點:

積累朱熹的詩《春日》。

教學難點:

學習細節描寫的方法和逐項説理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台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剛學過的課文《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的前面為我們佈置了兩個任務,一個是要我們設計故宮博物院參觀路線圖;一個是要我們詳細介紹一處景點。你是怎樣完成這兩項任務的?

2.學生自由説。

3.教師小結:我們要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遊,就沒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細細讀一遍,而是重點閲讀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們要做的任務是介紹太和殿這一處景點,則需要仔細閲讀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同學們再想一下,我們在學習《竹節人》時,如果你的閲讀任務是“寫玩具製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

這一任務,你在閲讀時應仔細閲讀哪些部分呢?

5.教師再次小結:我們要仔細閲讀的是與製作和操作這種玩具相關的部分,對有關玩竹節人的有趣經歷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瀏覽一下。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做,出示:【課件2】

讀書時先想想閲讀的目的,再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閲讀方法。

(板書:閲讀目的——閲讀方法)

二、詞句段運用

(一)看例子,仿寫人物入迷的情景。

1.請同學們分別閲讀情景描寫的三段文字,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感悟。

2.指名同學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談談認識,説説這段文字描寫了什麼情景,為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師對學生的發言分別點評,點撥指導。

(1)第一段文字描寫的是一羣同學圍觀竹節人搏鬥的情景。這段先寫了地點,然後從圍觀者人數之多、動作、聲音、注意力等方面,寫出了圍觀者圍觀時的情景,從側面寫出了竹節人搏鬥的誘惑,或者説玩竹節人給大家帶來的無窮的樂趣。

(2)第二段文字描寫的是座位後面同學看前面同學玩竹節人的情景,主要運用了動作描寫,“伸長脖子,恨不能從我們肩膀上探過來。”是細節描寫,我們可以想象出玩竹節人是多麼有樂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寫的是羅丹忘我工作的情景。這段話中有對羅丹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還運用了想象和誇張。大量的細節描寫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羅丹。

4教師總結:寫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寫出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等,還可以用上誇張、想象。

(板書:入迷——表情、動作、語言……)

5.出示:【課件3】試着寫一寫人物入迷時的情景。

(1)爸爸看電視或者看書入迷了……

(2)兩位老爺爺在大樹下下棋入迷了……

(3)美術老師畫畫入迷了……

……

6.學生交換閲讀,互相提提建議。

(二)學習用序數詞逐項説明理由的表達方法。

1.學生讀《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話,注意加點的部分,想一想這樣表達的好處。

2.分組交流討論:你從這段話中發現了什麼?你認為用這種方式表達有什麼好處?

3.教師檢查,指導:

(1)這段話講的是人們認為的天體上的生命存在必須具備的幾個條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書)的方式,把四個條件一一列舉出來了。

(2)用這樣的方式説明理由會使聽眾或讀者覺得條理清晰,理由充分,説理性強,説服力大。(板書:説理)

4.請同學們從下面兩個選題中自選一個,用自己剛剛學到的方式講出自己的理由。

5.學生彙報,師生評價,主要評價依據:①是否用上了剛學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並且相互獨立,與其他各項沒有交叉或相容關係。

三、日積月累

1.指導預習

(1)自讀古詩。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預習。

①指名朗讀《春日》。

②簡介作者。(板書:朱熹)(朱熹,南宋哲學家、教育家。)

(3)板書:《春日》解詩題。(“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裏。)

2.逐句學習,理解詩意

(1)出示:【課件4】“勝日尋芳泗水濱”。

勝日:好日子。

尋芳:遊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東省中部。

濱:水邊。

全句的意思: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2)出示:【課件5】“無邊光景一時新”。

光景:風光景物。

一時:一個時辰,這裏形容時間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裏風光無限,剎那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3)出示:【課件6】“等閒識得東風面”。

等閒:隨意。

識得:認識到。

東風面:春天的面貌。我國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

全句的意思:哪裏都可以領略到春風的氣息。

(4)出示:【課件7】“萬紫千紅總是春”。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鬥豔的景色。

總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開,奼紫嫣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象。

3.欣賞詩句,體會意境

(1)詩中哪一句描寫了作者看到的景色?(“萬紫千紅總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當時看到的景緻嗎?(在春風的吹拂下,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2)作者是怎樣描寫春天的景色的?(作者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描繪春天的景色。虛實結合,寓哲理於感性形象之中,不僅把春天描繪得生機勃勃,而且藴含了深刻的道理。)

4.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出示:【課件8】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練習背誦。自由背,同桌背。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閲讀目的——閲讀方法

入迷:表情、動作、語言……

説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語文園地三》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懂得閲讀時要明確自己的閲讀目的,從而選擇合適的閲讀方法。

2.閲讀描寫人入迷的樣子的句段,體會其中運用的多種描寫方法,試着自己寫一寫。

3.試着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這種表達方式來説明理由、表達觀點,感受分條列舉法的好處,學習用有條理性的表達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想法。

4.學習古詩《春日》,感受春日的生機,體會詩中藴含的哲理。

重點難點:

1.能在閲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時採用不同的閲讀策略。

2.學會分析記敍文段落中的細節描寫,學習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方法,如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等,把人物入迷的樣子描寫生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回顧閲讀本單元課文時所採用的閲讀方法,交流針對不同的閲讀目的所採用的閲讀策略。

2.讀一讀描寫人入迷的樣子的語段,分析其中的描寫方法,並學會仿寫。

教學難點

1.能在閲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時採用不同的閲讀策略。

2.學習描寫人物入迷的樣子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顧本單元課文,學生説説自己選擇的閲讀任務及採用的閲讀方法。

(1)就《竹節人》一課展開交流。

生1:我選擇的閲讀任務是“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閲讀時我特別留意了關於老師的內容,也就是關注老師沒收竹節人、玩竹節人的內容,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但對如何做竹節人、玩竹節人的內容只是快速瀏覽,這樣就節省了很多時間,而且抓住了重點。

(2)就《宇宙生命之謎》一課展開交流。

生2:我對火星特別感興趣,想知道“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所以閲讀時我重點閲讀了關於火星的段落,而對其他內容沒有逐字逐句地讀,這樣就提高了閲讀速度,而且也得到了我瞭解的知識。

(3)就《故宮博物院》一課展開交流。

生3:這篇文章太長了,要是全部讀完得花很長時間。但如果我的閲讀目的是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遊的話,就只需要重點閲讀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而且對材料三隻需要了解一些信息,如遊覽的進出口,材料四則可以結合材料一一起來看。

2.教師總結閲讀方法。

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交流,老師感覺大家都挺有閲讀經驗的。根據閲讀目的來選擇閲讀方法是提高我們閲讀效率的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在看比較短的文章時,這種方法好像沒什麼用,但當大家在課外閲讀時遇到篇幅較長、內容龐雜的材料,這種方法就顯得非常實用了。所以,大家在閲讀時一定要先弄明白閲讀的目的,再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閲讀方法,與閲讀目的關聯性不強的內容不需要細讀,這樣可以加快閲讀速度,提高閲讀效率。

3.以所學課文為閲讀材料,再次進行閲讀任務及閲讀方法的訓練。

(1)確定閲讀材料,出示閲讀目的。

過渡:在前面兩個單元我們學過的幾篇課文中篇幅較長的是《開國大典》,請大家翻到那一課,再根據下面提供的幾個閲讀目的選擇相應的閲讀方法,找準閲讀重點,看看大家是否能快速而高效地完成閲讀任務。

閲讀材料:《開國大典》一文。

①閲讀任務一:我想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升國旗的場景。

②閲讀任務二:我想通過閲讀感受毛主席的偉人風采。

③閲讀任務三:我對閲兵式比較感興趣。

(2)學生自主選擇閲讀目的,分組交流,彙報閲讀方法。

二、詞句段運用(1)

1.結合學生生活,引出“入迷”的例子。

過渡:剛才上課之前,我在窗外觀察了一下同學們的狀態。我發現,有些同學在入神地看書,有些同學在熱烈地討論問題,還有些同學在靜靜地發呆……。大家能有令自己入迷的事情,這是一種很好的體驗。當大家專注於某件事時必定能從中得到一種專注的快樂。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寫一寫“入迷”。

2.出示描寫人入迷的樣子的詞語,學生朗讀。

全神貫注 凝神專注 專心致志 聚精會神 目不轉睛 樂在其中

走火入魔 廢寢忘食 如痴如醉 孜孜不倦 神魂顛倒 欲罷不能

3.學生説説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自然過渡到對詞句段運用的學習。

明確:這些詞語都描寫了人入迷、專注的樣子或程度。

4.學生默讀課本上的語段,體會這些句子是如何描寫人入迷的樣子的。

(1)出示語段一,學生交流。

下課時,教室裏擺開場子,吸引了一圈黑腦袋,攢着觀戰,還跺腳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常要等老師進來,才知道已經上課。

提示:注意句中的動作描寫。“擺”顯出陣勢大;“攢着”表示大家聚攏在一起,可見其專注;“跺”“拍”寫出了同學們觀戰時的投入與激動。

(2)出示語段二,學生交流。〖〗

偏偏後面的同學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長脖子,恨不能從我們肩膀上探過去。

提示:“伸長脖子”的細節描寫刻畫出了後面的同學往前張望的樣子,非常形象而且有畫面感。

(3)教師朗讀語段三,學生分別圈畫出描寫動作、神態和表明時間推移的詞語、句子,再分別彙報、討論。

①動作描寫: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輕輕地吁了口氣。

②神態描寫:眼睛閃着異樣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樣;痴痴地微笑。

③表明時間推移: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

明確: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相結合,表現了羅丹對工作的痴迷;用時間的推移反映了他忘我工作的狀態。

小結:人物入迷是一種狀態,表現這種狀態的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直接描寫人物的神態,如“全神貫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痴痴地看着”。但是隻通過神態描寫就顯得太單薄了。我們要抓住人物入迷時的動作、語言、心理等多個方面,從細節去完善。課本上的三個例句的共同點就是把神態和動作結合起來寫,非常生動地展現了人物入迷的狀態。

5.學生仿寫類似情景,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寫得好的語段。

(1)播放一段“着迷”的視頻,讓學生根據這段視頻用三到五句話描寫人物入迷的狀態。

(2)想一想:班上的同學都是什麼迷?書迷?體育迷?手工迷?畫畫迷?你一定能找出那麼一兩位對某件事情着迷的人。試着回憶一下類似的情景,寫一寫你的同學。

6.請幾名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語段,在班上評一評、議一議。

三、課堂回顧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再次就閲讀任務與閲讀方法的關聯展開了交流,大家是不是都學會了針對不同的閲讀目的選擇不同的閲讀方法呢?希望大家在課後多多實踐這種閲讀策略,讓自己的閲讀變得更高效。另外,我們還進行了片段仿寫。對某件事入迷的感覺真好,能把那種入迷的狀態生動地描述下來也是件有趣的事情。當然,要想寫好小片段,既離不開平時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也要掌握技巧。我們今天就學習了把動作描寫與神態描寫結合起來的小技巧,大家以後在寫人記事的習作中也要學會運用。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再找一些描寫人物入迷的樣子的語段,讀一讀,再仿寫。

(2)在以後的閲讀中可學會做閲讀筆記,首先明確的就是自己的閲讀目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用類似“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達方式來説明理由、表達觀點,感受分條列舉法的好處。

2.學習古詩《春日》,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寫的春日美景圖,感悟詩中藴含的哲理。

3.培養鑑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分條列舉的表達方式説明理由、表達觀點,並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2.感受詩歌的文字美和哲思美。

教學過程:

一、詞句段運用(2)

1.讀課本上的例句,注意加點的部分,想一想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教師:這段話摘自《宇宙生命之謎》,告訴了我們天體上存在生命至少應該具備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沒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以這四個條件為基礎,科學家們便一一排除了不可能具有生命的眾多天體。大家讀一讀,覺得加點的詞語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呢?

明確:運用這種分條列舉的表達方式來説明理由、表達觀點,非常簡潔、清晰,讓人一目瞭然。

2.師生交流其他類似的表達方式,並給出簡潔的例子。

示例:(1)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前來應聘者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其一,年齡在20至30歲之間;其二,最低學歷為本科;其三,有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其四,要求有小汽車駕駛執照,駕齡在2年以上。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我認為我們應該少待在室內,多參加户外運動。參加户外運動的好處多多:第一,多呼吸新鮮的空氣,蹦蹦跳跳讓我們的身體更強健;第二,在户外能結識更多的朋友,讓我們的課餘生活更快樂;第三,户外活動時能更多地接觸大自然,讓我們觀察到身邊的美;第四,多參加户外活動,有了健康的身體,懂得了勞逸結合,我們能更好地關注學習。

(3)首先,其次,再次,最後:漢文讀物在形式上具有審美特點。首先,漢字形體的圖像性先天具有一種審美基因,加之書寫工具的不同、筆墨運用的變化、佈局結構的安排等,使字體顯得千姿百態,神采飛揚,氣韻生動。其次,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短語、句子,如果結構類型相同,字數相等,位置一致,就會形成平行、整齊的句式結構,看上去悦目,使人產生一種句式均齊的美感。再次,漢語音節樂感很強。如果利用押韻、疊音、雙聲、疊韻、反覆、迴文等手段,讓相同的聲母或韻母在語句中有節律地重複出現,在聽感上就會形成一唱三歎、迴環婉轉的音樂美。漢文讀物語言的音律美為誦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結合課本給出的話題,討論“説話”的重點和注意事項。

(1)競選班級體育委員

明確:因為是競選班幹部,所以給出的理由要有説服力,要從自身的能力、品質、決心等方面來説。表述時語言要簡潔,要抓住重點,不要太細碎。

(2)向媽媽請求,每週三放學後踢一會兒足球

明確:因為是説服對方同意自己的請求,且對象是媽媽,所以請求時語氣要柔和,要有理有據,還要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來談,因為媽媽同意自己放學後踢足球的前提肯定是不能耽誤功課。

4.自由發言,運用分條列舉的表達方式來陳述理由或表達請求。

示例: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競選的職務是體育委員。競選這個職務,我有幾個優勢:一是我熱愛運動,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協調能力。運動使我更健康,更開朗,也使我有了超越夢想、挑戰自我的頑強意志。二是我有一定的經驗。目前我還擔任着咱們班的體育委員。經過鍛鍊,我積累了經驗,也熟悉了這項工作。三是我有很強的集體責任感。我從心裏熱愛咱們班,咱們班勝利時我和大家一起歡呼雀躍,咱們班失敗時我也會暗自傷心。四是我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各方面努力提高、完善自我,也用實際行動和全班同學一起為咱們班的體育活動爭得了榮譽。

同學們,請信任我、支持我,投我一票,謝謝大家!

二、日積月累

1.玩“飛花令”小遊戲,激發學習詩詞的興趣。

過渡:同學們有沒有看過中央電視台的《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中老師比較喜歡的一個環節是“飛花令”。規則就是主持人説出一個字,然後選手們輪流説出含有這個字的詩詞,説得最多者獲勝。這既考了選手們的詩詞儲備,也考了他們的臨場應變能力。今天,我們也來玩一玩這個遊戲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輪流回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厲害。今天遊戲的關鍵字是“春”,遊戲現在開始!

預設:含“春”字的古詩詞比較多,學生也學習了不少古詩詞,再加上課外積累,此遊戲應該能順利開展。

含“春”字的詩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幹。

2.研讀詩句,感悟詩情。

(1)出示詩歌《春日》,學生自讀。

過渡:剛才同學們説了那麼多含有“春”字的詩句,真是“春”意盎然啊!現在我們就來學一首描寫春日的詩,看看詩人筆下的春日又是怎樣的一種美景吧!

(2)藉助字典掃除障礙,讀通詩句。教師出示課件,簡介作者,理解難理解的字。

①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號晦庵,諡文,世稱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儒學集大成者,世人尊稱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説解》《通書解説》《楚辭集註》等。

②詞語釋義。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遊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濱]水邊,河邊。

[等閒]平常,輕易。

[東風面]借指春天。東風,春風。

(3)朗讀理解,相互交流。

①自讀感悟,嘗試説説詩句的意思。②小組交流,説説詩句的意思,相互質疑問難。

③班級交流,質疑解難。(課件出示思考題,師生互動)

A.你覺得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描繪春天郊遊時的感受,讚美春的生機和美好。)

B.讀“萬紫千紅總是春”時,你的腦海裏浮現出了什麼畫面?(自由交流,只要能體現出春景都可以。)

C.你感受到作者遊春的心情怎麼樣?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愉悦、輕鬆。如“勝日”“無邊”“新”。)

(4)結合歷史知識,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詩歌。(課件出示相關文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是南宋詩人,從來沒有去過北方,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期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的“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所示的空間極其廣大,這就透露了詩人膜求聖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指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在詩中其實是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由此看來,這首詩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寫哲理詩而不露説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預設:這是對這首詩的另一種理解。對於宋朝的歷史,教師不必深講,只讓學生明確宋代分為北宋和南宋,而南宋偏安於秦嶺淮河以南,幾次北伐想收復北方皆無功而返。北宋滅亡於1127年,而朱熹生於1130年,同時根據考證,他一生未曾去過北方。所以,這首詩可以結合他理學家的身份,從哲理的角度去思考,但不必過度解讀。只告訴學生詩歌的解讀角度可以有多種,單純從字面含義解讀是一種,結合作者的生活時代及背景解讀也有必要。

(5)想象畫面,帶着作者的感受朗讀古詩。(指名讀,男女生、師生合作等形式朗讀。)

(6)背誦古詩。

3.拓展延伸,豐富積累。蒐集朱熹的其他名句、名篇。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意]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裏的水澄明清澈,像一面打開的鏡子。藍天和白雲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彷彿悠閒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麼會這樣清澈?因為發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

[鑑賞]這是一首哲理小詩。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

三、課堂回顧

教師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條理地説明理由、表達觀點,原來只需用上簡簡單單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就行了,當然前提是要整理好要説的內容,每一點內容都要簡潔、清楚。我們也學習了一首古詩,從表面上看是一首吟詠春天美景的詩,但是如果結合時代背景,卻又有完全不同的解讀。詩詞的魅力就在於此,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解讀方式,但是瞭解作者生活的時代、作者的生活經歷,卻是我們想深刻解讀一首詩不可缺少的步驟。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語文園地三》教案 篇4

一、班況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較好,但仍需提高他們的閲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時由於學生閲讀的自覺性不夠,閲讀面不夠廣泛,因此將在訓練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爭在原有基礎上作進一步提高。

二、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閲讀材料”兩大部分。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閲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閲讀鏈接”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複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裏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裏的,有的是略讀課文裏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本冊教材的注音方式與五年級保持一致。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課文中同一個字只在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現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號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號標出。為便於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境中要變調讀出或讀輕聲的字,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一定的提示。

三、全冊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準確的落實。

2、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

(二)過程與方法:

繼續憑藉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要使學生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整冊教材的重、難點:

1、詞句訓練始終是國小階段的一個重點。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訓練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朗讀訓練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課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

3、閲讀能力的培養始終是國小階段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注意讀中有悟,重視獨特感受。

4、習作訓練既是國小階段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要切實培養學生寫文尤其是寫記敍文的能力。

5、積累語言也是一個教學重點。本學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詩、成語、對聯、諺語,重在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和積累語言,做到熟讀成誦。要充分利用好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積累運用的訓練。

五、實施教學計劃的具體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注意總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準確的落實。

2、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書法愛好。

3、閲讀教學

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閲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閲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作的能力。

4、口語交際教學

注意激發興趣,引導互動交流。本冊教材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有的專題中口語交際提供了多個角度,給定一個話題的,注意拓寬話題範圍。教師要結合本地區、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交流主題和話題範圍,使學生的交際能夠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有話可講。還要根據每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為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交際、展開互動交流創造條件。交際目標要明確。教材安排的交際話題類型不一,每堂口語交際課的交際目標也應各有側重。要注意從傾聽、表達、應對等各個方面考慮,提取需要重點訓練的方面,教學時做到心中有數,適時給予點撥、指導。對於辯論、演講等需要專業技能的口語交際話題,要根據教材安排給予一定指導,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語交際與習作合在一起,要注意處理好口語交際和習作指導、講評的關係。總之,在口語交際課上,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以不斷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5、習作教學

對教材中安排的習作內容,教學中既要注意體現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習作前的指導和習作後的講評中,注意滲透習作要求,落實教學目標。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修改能力是習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認真修改也是一種良好的作文習慣。講評中要重視修改,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修改習作的好習慣。

6、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把握閲讀材料的學習要求。教學中要落實要求,背誦相關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瞭解相關知識。有的詩歌后附了註釋、賞析,教學中要把這些內容運用起來,引導自主閲讀、欣賞詩歌,並教給學生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情感的方法。

7、實行分層教學,作業分層佈置。好的學生側重能力型作業,如閲讀(課內閲讀,課外閲讀)、課後習題、習作;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側重基礎性作業,如聽寫,基礎,也適當佈置少量的能力型作業。

8、繼續開展自主閲讀(講讀課文重點片段、略讀課文寫作技巧片段)。

9、讓優秀小組長為我分憂解難。

10、加強對後進生的輪流輔導工作。課後,注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及時複習好所學的新知識;認真、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業。

11、注重向別的老師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豐富個人的教學經驗。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語文園地三》教案 篇5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一共有54人,其中男同學35人,女同學19人。本班大多數同學能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尊敬老師,按時完成作業,課堂上積極發言,積極參加學校、班級舉行的各項活動,並取得良好的成績。總體上,本班班風良好,得到各任課老師的好評。但是,本班有將近一半的孩子父母不在家,由其爺爺奶奶帶,或是寄託在親戚、朋友家,這些孩子相對來説,各方面的學習、生活習慣不盡人意。

六年級是國小最後一個學年,其特殊地位要求第十一、十二冊加強整合性,併兼顧與國中課本的銜接。為此,要致力於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比較廣泛的文化積累,基本上實現能夠自學語文,切實實現《課程標準》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

二、教材簡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

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閲讀材料”兩大部分。為了落實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個一以貫之的目標,首先在選文上下功夫,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

本冊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如《詹天佑》《窮人》、《只有一個地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月光曲》,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材還增選了新文章,如,《草蟲的村落》、《中華少年》、《伯牙絕弦》等。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精選了律詩、詞、散曲以及十四行詩、兒童詩、詩話等作為閲讀材料,希望能幫助學生在關於“詩”的綜合性學習中,對詩有一些感性認識。還在“回顧 拓展”中系統地編進了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三、全冊教學目標

1、注重整體推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使學生熱愛語文學習,有濃厚的探究興趣,願意獨立解決學習語文時遇到的問題。

3、注重文化積累,情感積累。

4、貼近兒童生活實際,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規律,使語文學習在提高質量的同時,減輕學生的負擔。

5、不但注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而且注重教會學生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探究學習策略的意識,能夠比較正確地作評價。

6、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赤子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7、通過閲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感動,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意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風尚。

8、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繫,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初識魯迅,瞭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

9、通過蒐集和閲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10、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11、欣賞音樂、繪畫、戲劇等藝術形式的美,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1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品味語言的優美,通過背誦、練筆等形式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

1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14、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作方法。

15、引導學生注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運用“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6、能夠聯繫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17、會寫簡單的活動總結,學習作者將真摯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18、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敍事時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是怎樣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學習作者表達感受的方法。

四、全冊教學重難點

1、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2、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3、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五、閲讀教學教學建議:

(一)精讀課文

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閲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閲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根據課標第三學段對各種文體的具體要求:

閲讀敍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面、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

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教學中注意點:立足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滲透人文內涵。首先要圍繞單元主題,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將精讀與略讀、閲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緊密結合。其次,要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讀中感受與欣賞,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最後要精心組織促進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我概括成以下四點:

1.工具性人文性有機統一:真正的閲讀是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與心靈溝通的過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必須通過語文學習和語言實踐來體現。抓住典型語言信息,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2. 感悟與質疑和諧相生:“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後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胡學者非悟之難,而疑之難。”——清.唐彪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要選擇質疑的時機,要給予質疑的時間,要重視問題的梳理,要點撥質疑的方法。

3. 積累與運用雙管齊下:關於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後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加強學習的指導性。

4.閲讀與表達攜手共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資源,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練筆機宜。另外,要注意文言文的教學。説到文言文,在第十冊中已經學習過《楊氏之子》,第十二冊還有:《學弈》《兩小兒辯日》。對於國小中出現的文言文的教學,考慮到國中一下子接觸有困難,先作個鋪墊。國小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感受文言文;讀正確,讀流利,讀中正確表達語句的意思;熟讀至成誦。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是讀。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國小生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作為本單元,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略讀課文

本冊教材精讀、略讀課文各佔一半,如何正確對待這一類課文,發揮他們應起的作用。

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

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閲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略讀課文的教學也要注意與單元學習重點結合起來。對一類文質兼美,可讀性強的文章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們當作精讀課文來上。

六、 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持續培養學生的自覺積累的習慣。

2、繼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質疑的能力。

3、要保質保量的完成保底的工作。

4、通過隨感的寫作持續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

5、要從言語內容(人文內容)和言語形式的最佳結合點切入,展開教學,做到文道統一。

6、熟讀深思。注重思維訓練,仍然是新課程語文教學的核心。“學而不思則罔”,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認識到思考對於學習的重要性,現代教學更是把培養語文思維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

7、多積累,少做題,是新課程語文教學對傳統語文教學精華的繼承。

8、要有鮮明的目標意識,突出“用教材教”的理念

9、遵循規律,實行啟發式教學。啟發主動學習,培養問題意識。

總之,把握教材,是為了用好教材,落實用教材教的的理念,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yvrg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