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精選22篇)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精選22篇)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精選22篇)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齊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資料分析:

“微小世界”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微小世界”這個單元裏,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資料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如口器、觸角和翅膀,還將觀察小昆蟲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並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的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更大興趣。

“環境和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思考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透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後,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透過蒐集資料,瞭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温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並引導他們開展考察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構成、日食和月食構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帶給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僅明白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明白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盼着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本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信息”也是本套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信息”單元的指向不是通常好處上的通訊、傳播、計算機技術方面的資料,而是將科學探究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作為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教材試圖用這樣一種設計使學生們對四年來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梳理,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科學探究本質的理解。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將參與一些生動搞笑的活動,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體驗要準確獲得一個事實,除認真觀察外,還須將想像、推理與事實區別開來,在交流中要學會傾聽和準確表達。

三、教學目標:

1、拓展學生的認識視野,激發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獨立研究和發現的潛力。學習用工具觀察,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理解科學和技術的關係。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祕密。

2、明白人類面臨的一些環境問題:缺水、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瞭解家鄉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3、明白垃圾減量的重要性,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明白垃圾怎樣分類,每類包括哪些,明白各類垃圾的合理處理方法。認識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瞭解一些常見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處。

4、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職責感,用心關注環境問題,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實際行動參與改善環境的活動;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培養資源意識。

5、瞭解宇宙方面的關於夜晚、星空的一些知識,瞭解有關月球、日食和月食、太陽系等相關的宇宙天體知識。

6、瞭解信息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增強科學探究的本領,學習從身邊獲得各種各樣信息的方法,學習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

我今年擔任五年級四個班的科學教學工作,也是我首次接觸科學課,對學生對教材都不熟悉。學生近三百餘名,生源複雜,遍及全縣許多城鎮。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學生有些習慣並未養成,如認真觀察、調查研究等,有待我繼續努力。

二、教育教學內容:

五年級主要圍繞“作用與平衡”這組統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的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及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本冊圍繞“作用與平衡”統整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等教學內容,共設計6個單元、23個課題。目的是激發學生探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物質與物質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係。同時,着重培養學生做對比實驗、條件控制實驗、模擬實驗等基本實驗能力,以及觀察分析實驗結果,並用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多種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的探究能力。精心設計的三個專題研究,旨在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能力,經歷較為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

三、奮鬥目標: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科學持新事物及STSE之間的聯繫。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四、教材與實施:

第一單元,生物生長的需要。從探究動植物的外部生存環境對其生長狀況的影響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以及周圍環境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生物與環境。繼續引領學生探究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及平衡的方式。教材從學生熟知的葵花向陽入手,探究生物與陽光、生物與温度、生物與水、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生物與環境相適應(平衡)的生活習性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生物自身的結構與其功能也是相適應的。

第三單元,人與環境。通過思維遊戲、角色表演、模擬體驗、科學暢想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感悟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以影響環境,樹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這一基本的環境保護意識。

第四單元,冷和熱。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入手,引導學生探究熱傳遞的不同方式,進而研究保温和散熱的問題,發現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第五單元,地表劇烈變化。在學生學習了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作用與平衡、相互聯繫之後,繼續學習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質、能量的作用與平衡,引導學生從地球表面劇烈變化的地震、火山等現象入手,探索地球內部物質、能量之間相互作用與平衡的方式及關係。

第六單元,環境保護。是全冊的綜合單元,教材從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對自然環境影響入手,啟發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關係,幫助學生認識到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條件,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為環境帶來了破壞作用,引起了環境中的生態平衡,從而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環境的意識和習慣。

五、教學措施:

a)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b)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c)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d)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e)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f)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g)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h)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五、培優補差:

學困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學困生主要表現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識;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優生培養措施:給優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觀察、調查研究所得介紹給同學們,給優生髮展的機會,讓他們擔任小組長,給他們佈置一些週期較長的觀察、調查作業等,帶領全班共同前進。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3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使本學期教學力求達到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特制定本冊教學計劃如下:

一、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7人,學習情況而言:全班80%的同學已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精神,他們不僅在觀察、實驗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儲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加強科學的探索本學科的學習夯實了基礎。美中不足的是有6名同學由於基礎差,觀察、分析能力欠佳,致使分析、解決的能力較低,對此,老師應採取相應措施,做好相互的輔導工作,以便提高教學效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温度計的奧妙”、“春天來了”、“光與鏡子”、“材料與生活”、“夏天來了”、“太陽與生命”等研究主題,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專題研究為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知道土壤的構成,瞭解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2、認識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春季的代表星座。

3、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的傳播路線;認識光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4、能判斷不同的物體是由不同材料組織的,如木頭、金屬、塑料、紙等,並能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根據性質對材料分類,增強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激發創新意識。

5、認識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6、知道太陽是一個温度很高的大火球;瞭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理解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7、瞭解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是不一樣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過程的複雜多樣。

8、通過觀察、實驗製作,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製作有創造性的科技作品。

四、教學重點:

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措施:

1、圍繞着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中心,展開活動,活動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2、評估側重於激發和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容,避免用統一的標尺去衡量所有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理性與情感項結合、結果與過程並重。

3、關於“考察”中長期觀察等內容可在觀察前指導學生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包括準備、實施過程、小組成員、考察中的思考、多探究結果的猜測(假設)後繼續探究計劃等。

4、加強平時教學的分類指導,力爭使優生冒尖,差生過關,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六、預期教學效果

研究突破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機、方式、方法。在和諧、合作、自主、創新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觀察、研究、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達全鎮上游。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4

教學計劃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程旨在通過主題統整、分科教學的形式培養幼兒的人際智能:培養幼兒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與人進行有效交往的能力。內省智能:培養幼兒自我認識的能力。自然觀察智能: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有積極的觀察力,對自然景物有誠摯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叩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字地思考問題,培養;兒理性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客觀地認識周圍時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地成長。因此,在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的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即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

2、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教與學,幼兒已初步掌握了人體奧祕、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3、教學總體目標要求:

1、激發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

3、與探索實踐相結合。

4、培養幼兒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與人進行有效交往的能力。

5、培養幼兒運用整個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和熟練地掌控物體的能力。

6、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有積極的觀察。

4、教學重難點:

人體奧祕、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境四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事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5、提高教學質量的總體設想:

1、注重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學習內容味性、挑戰性,採用創號是言、遊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到語言活動帶來的愉悦,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慾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

2、創設情景,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經歷、感受、理解和經驗説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

3,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二、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三、教學計劃進度表:

2.20——2.22:杯子變熱了

2.25——3.1:水變熱了誰熱得快

3.4——3.8:它們會生熱嗎

3.11——1.5:温度計的祕密

3.18——3.22:自行車胎為什麼爆裂

3.25——3.29:春季星空夏季星空

4.1——4.5:認識光玩鏡子

4.8——4.12:潛望鏡的祕密

4.15——4.19:彩虹的祕密

4.22——4.26:凸透鏡照相機和眼睛

4.29——5.3:蚯蚓找家

5.6——5.10:變色龍

5.13——5.17:植物向哪裏長

5.20——5.24:生物與信息密切聯繫的生物界

5.27——5.31:珍稀動植物

6.3——6.7:白天與黑夜晝夜與生物

6.10——6.14:四季更替

6.17——6.21:彎彎的月亮登上月球

6.24——6.28:期末複習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在三年級下冊的基礎上編寫的,重點確定為對“科學理解及探究的能力培養”。安排了“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五個單元。

技能目標: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兩個方面。

情感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的興趣,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希望學生能經歷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研究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的研究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突出了對活動過程的表述。加強了活動的嚴密設計,使學生的科學學習經歷達到強化 。

第二,調整了單元結構。設置了“引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指明研究的方向。設置了“閲讀和拓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第三、嘗試了新的活動設計方式。以“有生命的物體”、“天氣”為例,開始部分安排對前一階段的種植、養植觀察活動的交流,中間是專題研究,最後是教師對後續活動的指導。各課之間作到首尾呼應。

第四,加大了教材的信息含量。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材的功能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已經成為教學的範例。增加了一些反映科技進步和發展的新內容,開發相宜的社會資源作為新教材的信息源。

本冊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個單元:

第一單元“有生命的物體”,着重引導學生對有生命物體的觀察和研究。對發生的變化進行觀察、解釋和推測;

第二單元“溶解”,以食鹽和水作為主要的觀察研究材料,把學生們可能會提出的,並且是他們能夠進行研究的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按順序編排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逐步深入地展開觀察研究活動。

第三單元“天氣”,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進行觀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感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信息的方法。

第四單元“磁鐵”,以“磁鐵”為例引導學生觀察與實驗過程,瞭解磁鐵吸鐵、磁鐵強弱、兩極及作用。會自制小磁鐵、判斷南北極、製作指南針。

第五單元“聲音”主要研究發聲物體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及如何控制發聲,製造小樂器,演奏小樂曲。

本冊教材總計授課45課時。

二、學生分析

1、通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2、雖然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3、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4、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5、本年級共7個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60人左右。大部分學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較差,以往的基礎知識不是很紮實,再加自己不嚴格要求,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1、始業教育

2、動物怎樣生活

3、形形色色的動物

4、植物怎樣生存

5、植物的根和莖、形形色色的植物

6、動物和植物、單元一評價

7、食鹽在水裏溶解了

8、怎樣加快溶解

9、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

10、分離鹽與水的方法、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

11、單元二評價、雲和雨

12、風的觀測

13、氣温的變化、我們關心天氣、閲讀與拓展

14、單元評價三、磁鐵的磁性

15、磁鐵的兩極、做一個小磁鐵

16、指南針、單元評價四

17、聽聽聲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8、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19、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20、製作我們的小樂器 、單元評價五

21、學期評價

22、複習、考試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7

根據教材大綱的指導,教師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愛好,引導幼兒對大自然的奧祕的認識與探本學究。

為了更加系統的促進大班幼兒的科學教學制定計劃如下:

一、本班基本情況:

我班幼兒對科學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尤其是對於探索科學的奧祕有着極高的興趣,喜歡嘗試和發現一切新鮮事物,真是興趣盎然。當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還有待建構的東西,例如有些實驗不能獨立完成,必須得由別人幫助,常規性的東西興趣不高等,介與此,我制定了以下計劃:

二、科學的教學目標:

(一)主動參加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願意用普通話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或經驗。

(二)培養重點幼兒對大自然中的一些現象和動植物的生長髮育的認識。提高幼兒對科學的探究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使幼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喜歡與他人交往的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生活中的一些科學常識。

(五)知道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培養幼兒判斷事物因果關係的能力。

(六)學會初步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知道事物的運動變化市有規律的。

(七)培養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學會合作,做好分工。

(八)培養幼兒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思考,自己動手實驗,探究新事物的興趣和能力,感受成功的快樂。

上述是大班科學的教學計劃,我將嚴格按照計劃對幼兒進行培養,但在具體實施的階段如發現不足隨時進行調整,以便對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教學措施:

(一)有計劃的教育活動與日常生活教育活動相結合。

(二)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要有利於幼兒主動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三)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

(四)與其他領域教育相滲透。

(五)幼兒園科學教育要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繫。

(六)家園密切配合。

擴展閲讀:幼兒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墩子學校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幼兒大班科學學科教學計劃

教材名稱教學班級及人數執教:程燕

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幼兒大中班《科學》教學班級:幼兒大中班8人教學內容分析本課程旨在通過主題統整、分科教學的形式培養幼兒的人際智能:培養幼兒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與人進行有效交往的能力。內省智能:培養幼兒自我認識的能力。自然觀察智能: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有積極的觀察力,對自然景物有誠摯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機、叩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字地思考問題,培養;兒理性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客觀地認識周圍時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地成長。因此,在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的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即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幼兒科學教育的盧容是非常廣泛的,在編寫本領域內容時,我們將其分為人體奧祕、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境四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事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這幾類學習內容整合在五大主題單元裏(每學期),每個單元有5~6節活動,便於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教學。學情分析通過上學期的教與學,幼兒已初步掌握了人體奧祕、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境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學總體目標要求

1、激發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

3、與探索實踐相結合。

4、培養幼兒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與人進行有效交往的能力。

5、培養幼兒運用整個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和熟練地掌控物體的能力。

6、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有積極的觀察。教學重、難點人體奧祕、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境四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事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教學方法:

1、注重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學習內容味性、挑戰性,採用創號是言、遊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到語言活動帶來的愉悦,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慾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

2、創設情景,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經歷、感受、理解和經驗説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

3、促進幼兒思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總體設想學校教導處意見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8

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目標

1、對自然界、科學活動及現代科技等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樂於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問題並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

2、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認識環境污染現象,產生熱愛大自然,愛護、保護動物和周圍環境的積極情感和態度,並樂意為保護環境做出積極的努力。

3、學會運用多種感官綜合地認識事物,能按照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並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等活動獲得廣泛的科學知識和經驗。

4、能積極、主動地參加討論、探索等活動,具備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5、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初步形成科學概念。

會爬高的水 1

第六週 小豆豆發芽了 1

第七週 什麼能融在水裏 1

第八週 乾淨的水 1

第九周 火的利用與危害 1

第十週 找平衡 1

第十一週 人體的外衣——皮膚 1

第十二週 各種各樣的動物 1

第十三週 動物怎樣睡覺 1

第十四周 “五一”節假 1

第十五週 動物怎樣行走 1

第十六週 動物之最 1

第十七週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1

第十八週 我們向動物學本領 1

第十九周 食物鏈 1

第二十週 現代通訊工具 1

第二十一週 垃圾的利用與回收 1

第二十二週

總複習

二、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第一週 多變的世界 1

第二週 我們生活的地球 1

第三週 一年四季 1

第四周 茫茫的沙漠 1

第五週

工作計劃開頭語:20xx年下期大班科學教學計劃(731字)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科學指導下,根據新的綱要,以促進大班的幼兒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性發展為目的,充分尊重大班年齡段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樹立良好的健康教育觀念。

二.教學內容分析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在幼兒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學的思考問題。培養幼兒理性的思維方式。幫助幼兒客觀的認識周圍,認識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的成長。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既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

三.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教育學,幼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自然現象,生活技能,自然環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1.激發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

3.與探索實驗相結合。

4.培養幼兒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幼兒積極觀察周圍環境的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動物及其事物鏈等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現象等幾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事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六.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 愉快教學

七.教學措施

興趣是最後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活動的趣味性,採用各種遊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得到語言活動帶來的喜悦,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慾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創設情境,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把自己的經歷,經歷,感受説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

八.課時安排

每週兩次科學領域活動。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9

學生分析(包括認識、技能、思想情感等領域)

九年下冊的學生已經通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全部科學知識,對基本的實驗技能,實驗探究也有較好的認識,具備較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好的、對自己要求高的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的熱情,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少數幾個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態度還未緊張起來,還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造成科學學習狀況發展較弱。

經過九上學期第一輪的複習,學生已經完成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從期末考試情況看,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較為紮實,但在思維活提升、高階思維題方面有待提高,電學題目部分學生還無法靈活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課堂活躍性夠,但個人獨立思考能力有待加強,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主要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思維分析能力這方面入手。提升會考答題規範,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科學解釋説理表達能力、實驗設計題方面多投入,多研究,多個別指導,考前學生緊張焦慮的心理做好溝通,指導好學生如何在九下學期衝刺。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備課方面的措施

認真鑽研複習《考試説明》《温州近四年會考試題》,瞭解《導引》的內容,物質科學裏的重點與難點理清楚,並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清楚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第二輪複習、考慮知識整合、專題訓練,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在複習課中穿插實驗課,保留學生學習科學的激情。

上課方面的措施

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目的,提高二輪複習效率,保留學生在複習科學的熱情、趣味,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科學素養為目標,查漏補缺作以下幾點要求:

1.在複習教學中穿插科學實驗課

2.根據測試摸底統計學生為掌握的問題點、針對性複習

3.加強差生個別針對輔導

4.激勵學生完成A4紙額外拓展訓練、教師面批(每週3張)

補差工作(對象、時間與措施)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多鼓勵,多督促,多個別指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學習自覺性。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後適當地加以引導、指點,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提高一個檔次;同時,加強課外的額外訓練量,易錯題的思維訓練,進行面批指導,幫助他們辨析知識、領悟知識。

其他備註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保留住學生的激情:

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

教育學生認真的思維態度,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查漏補缺,自己要會補漏

教學進度表(20xx.2~20xx.7)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備註

1

2.18~2.24

第一輪複習:8.4運動和力

正式開學

2

2.25~3.3

8.5電與磁8.6波第一輪複習結束

穿插力學實驗:探究摩擦力影響因素實驗、浮力與排液的關係

3

3.4~3.10

第二輪複習:專題1水及溶液、浮力

4

3.11~3.17

專題2空氣常見的化學變化校內會考模擬測試再摸底

5

3.18~3.24

專題3常見的化合物酸鹼鹽金屬

6

3.25~3.31

專題4質量守恆定律與化學方程式、化學計算

7

4.1~4.7

專題5氣體制取、收集檢驗

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清明節(4.5~7)放假

8

4.8~4.14

專題6運動和力模擬考試及質量分析

會考一模考試

9

4.15~4.21

專題7機械功、功率與簡單機械

10

4.22~4.28

專題8電功和電功率焦耳定律電學實驗專題複習

11

4.29~5.5

校內模擬考試問題診斷

勞動節(5.1)放假

12

5.6~5.12

專題9人體的新陳代謝、植物體的新陳代謝校內模擬考試質量檢測與問題診斷

13

5.13~5.

區二模考試及質量分析診斷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會考二模考試

14

5.20~5.26

專題10科學探究專題訓練實驗設計題訓練

15

5.27~6.2

專題11解釋説理題校內會考模擬測試

16

6.3~6.9

校內會考模擬測試學生自主整理複習查漏補缺(老師答疑)

端午節(6.7~9)放假

17

6.10~6.16

九年級學生會考

6.15~16會考

18

6.17~6.23

6.24~6.30

全市期末考試

20

7.1~7.7

學期結束工作;7月4日暑假開始。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本課程開設的目的意義

科技教育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終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應進行符合其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的科技教育,而對青少年來説,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特殊時期,正處在智力開發階段,最敏感、最容易接受新知識。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對增長他們的科技知識,培養他們的科技素養,養成實事求是、頑強刻苦、勤於鑽研的科學態度和習慣非常重要,對於人的一生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國小階段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關鍵不在於結果,而重在過程。在科技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意識,培養一種精神,能使一個人終生受益。從國際教育的比較來看,在科技教育上,我們大多數亞洲國家更重視知識的傳授,而西方國家則更重視引導學生參與探索科學的過程,通過探索式學習,強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想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使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重視學生的科技教育,重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從中國小抓起,努力抓好中國小生的科技教育。

二、情況分析及自身優勢説明

任課教師以前教過科學課,現在也一直擔任《科學》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的“科學”教學的基礎和經驗,同時熟悉各種實驗及科學教學。

三、學生名單及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名單

李宇涵 段涵 劉佳一 徐暢 段江濤 杜鑫瑋

學生一直對《科學》課非常喜歡,所以對這個興趣小組也很期待,積極性很高。

四、課程開始保證

書籍:購買“科學”方面的書籍,以實驗為主,輔以《科學》教科書。

時間:每週四下午第三節課

地點:教室或實驗室

可持續性:在中國小階段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關鍵不在於結果,

而重在過程。在科技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意識,培養一種精神,能使一個人終生受益。從國際教育的比較來看,在科技教育上,重視引導學生參與探索科學的過程,通過探索式學習,強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計劃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家,喜歡看科技書籍和影視作品,感受和體驗科學不神祕,科學就在身邊。

2、知道收集證據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説出周圍常見植物、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珍愛動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問題,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的問題。

4、知道在探究過程中,要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5、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

六、具體實施辦法

周次 內容

第2-3周 組建興趣小組、確定小組人員

第4-5周 閲讀科技報刊雜誌

第6-7周 科技知識競賽

第8-9周 科學幻想手抄報

第10-11周 食品衞生知識

第12-13周 聲音的傳播

第14-15周 熱脹冷縮

第周 16-17第周雞蛋浮起

第18-19周 製作潛望鏡

七、注意事項

1自願報名參加

2在活動中要有熱情,有序

3自覺的維護實驗室的衞生。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1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充沛挖掘課程資源,和小朋友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同學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同學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同學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提高同學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同學的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同學經過兩年的系統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與進步,他們對於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的完成,小組實驗、研究、調查和製作等都能較好的配合。課堂上他們動手動腦都很積極,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並且紀律也相對穩定,這些為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繼續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

五年級的同學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同學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習讓同學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沛的依據。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和規律。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並製作模型。

三、教材分析

四年級:遵循兒童的認識發展規律和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在四年級上學期重點培養同學“計劃與組織”的主探究能力,為同學深入研究科學問題提供保證。第一單元為“探究過程能力訓練”單元,也是本冊教材重點培養的探究過程能力的準備單元;二至七單元為“綜合探究活動”類單元,是本冊教材的主體,通過“做中學”探究活動,培養計劃與組織的能力。第八單元為“探究的探究”單元,對本冊教材的主探究過程能力培養進行總結和反思。

五年級:本冊教材重視探究過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重視科學探究方法的運用和提煉。為更好地培養同學的“模型與解釋”這一探究過程能力,教材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同學通過自主,漸進的親歷科學探究活動,逐步理解模型與解釋的意義。

四、教學措施:

1、首先要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平時要充沛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規範、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同學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同學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同學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同學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注重同學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同學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4、掌握小同學科學學習的特點,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空虛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同學的科學學習活動。還要充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同時開展科技小製作活動課程。

5、四、五年級繼續開展科學試驗田種植活動。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2

踏着春天的腳步我們又迎來了新的學期。新學期,對家長來説藴含着新的希望,對教師來説,面臨新的挑戰。本學期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總結上學期的工作,吸取經驗,反省不足。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綱要》精神,加強對《綱要》中各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師幼互動環境,樹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思想,依據各領域目標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學計劃,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繫鞋帶、扣扣子、拉拉練、整理牀鋪、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並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形成了較好的班級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缺點:

(一)優勢表現:

1、個性發展較好。我班幼兒大多性格較開朗、活潑、樂羣,能主動與人交往,也願意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強,樂於表現。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言踴躍。

3、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我班幼兒精力充沛,喜歡參加賽跑、攀登等户外遊戲等,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調調靈活。幼兒總體體質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4、班級常規進一步完善。進入中班,我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

(二)弱勢因素分析: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請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與操作活動中的活躍氣氛相比,我班幼兒對於一些安靜的活動興趣不高。如,區角活動中,主動參與圖書閲讀的幼兒不多。同時,圖書受損現象嚴重,一些幼兒閲讀習慣較差,需要進一步培養幼兒閲讀的好習慣。

三、教學目標及具體措施

一、教學目標

(一)物質與材料

1.探索水、沙、土等自然材料的特徵,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知道節約用水。

2.觀察自然界物體的多種色彩,探究顏色的有趣變化。

(二)自然科學現象

1.觀察記錄春夏氣候變化,瞭解一般特徵。

2.喜歡探究空氣、水、影子等科學現象,瞭解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三)生態與環境

1.喜歡種植、觀察幾種常見的花卉和樹木,嘗試測量並記錄生長中的漸變過程。

2.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與人類的關係,知道要愛護動物。

(四)現代科學技術

瞭解幾種家用電器,感受生活的便捷。

(五)數的概念

1.感知10以內數的形成,瞭解數的實際意義。

2.理解10以內的相鄰數及10以內數的守恆。

(六)幾何形體

認識梯形、橢圓形和半圓形

(七)量的感知

區分厚薄、寬窄高矮並進行排序

(八)時間

理解昨天、今天、明天

二、措施:

1、編制各類遊戲,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編制遊戲,必須根據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選擇、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遊戲。中班幼兒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適宜開展各類遊戲。如在中班數學“學習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螞蟻媽媽找寶寶”的情景遊戲,最後通過遊戲螞蟻搬家的競賽遊戲,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分類。

2、將科學與數學融為一體,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如在學習“比較多少”時,我讓幼兒玩“蓋蓋子”的遊戲。幼兒幫助茶杯蓋蓋子,有時杯子多,有時茶杯多,怎樣才能使杯子和蓋子一樣多呢?這時,我就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幼兒能通過遊戲實踐獲得“比較多少”的方法的數學知識。

3、為幼兒提供有意義的操作材料。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閲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概念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的學生髮言不積極,表現慾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四、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1、《工具和機械》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形狀和結構》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築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3、《能量》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讓學生知道生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製作生物分佈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域的生物種類。

五、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4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

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三、學生情況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並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着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3.什麼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測量的;温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繫的。

(二)、過程與方法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

行記錄,並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閲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

2.觀察温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温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温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製作磁針,合理設計製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緻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於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瞭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髮展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5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開展好我校的科學教學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學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強學科聯繫,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為“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教材將探究過程能力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面對自然和科學現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形成,紀律明顯優於三年級。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

六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因此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三、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四、科學特色活動

(一)科學幻想畫

1、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二)明天小小科學家

1、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6

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使所學知識系統化,而且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與提高,也可彌補知識的缺陷,使基本技能進一步熟練。臨近期末,為了有效地進行復習,特制定本計劃。

一、複習目標

1、鞏固知識、強化記憶。通過複習,把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理解課本上的科學知識。

2、温故知新、拓寬加深。在複習過程中要通過知識的內在聯繫,把零散的、片斷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達到橫向拓寬知識,縱向深化知識的目的。

3、發展能力、綜合提高。在複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示範、指導和啟發,使學生的概括和整理知識的能力、記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科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都有較大提高,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能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二、複習內容

1、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1)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3)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整體感知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熱”、“變化的天氣”、“振動的聲音”、三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熱”單元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本單元主要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一些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然後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義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並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樂趣。本單元是由“冷和熱”、“温度計”、“熱往哪裏傳”“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5部分13個活動組成。

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温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信息的多種方法。

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製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並嘗試着奏出簡單的樂曲。

這些活動的教育意義和價值是多方面的。我們在新學期的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這些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對教學提出的新目標。

1、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而在四年級的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温、天氣、聲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蒐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於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的國小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音樂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相信、着重證據、敢於重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寫發展。

四、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德育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各方面的科學態度。

2、通過天氣變化,向學生進行看圖聽懂天氣變化知識。

六、教學重難點

1、歸納、概括同類物體的共同特徵,並建立初步概念。

2、歸納、概括同類物體的共同點,發現其中規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實驗法,列表法

九、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8

活動目標:

1、區別“1”和“許多”。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1”和“許多的關係。

3、喜歡動手操作。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小兔頭飾;“超市遊戲”;音樂“拔蘿蔔”。

2、學具準備:“超市遊戲”。

3、《操作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遊戲。

師:12345,小朋友們上午好!

幼兒:老師上午好!

師:今天呢陳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我來扮演兔媽媽,請小朋友扮演小兔子跟我一起散步吧!(戴頭飾)

師:小兔子平時都會和兔媽媽散步,你們看這裏有條藍色的`線,請你們把你們的小腳踩在線上,聽着好聽的音樂來散步吧!看看誰走得又平又穩。

師:兔寶寶們走得可真好啊!現在讓我們停下來跳一跳,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動動我們的身體,一起來玩個遊戲吧!請你們跟着兔媽媽唱兒歌,還可以和我一起做動作好嗎?

幼兒:好!

師幼:“一隻小兔子,跳跳跳,搖搖尾巴點點頭;許多小兔子,跳跳跳,拉個圓圈快快跳。”(3遍)

二、集體活動。

1、複習1和許多。

師:請兔寶寶輕輕的坐下來,我們來玩個問答遊戲。

師:小朋友,告訴我,現在兔媽媽有幾個?

幼兒:有1個。

小朋友,告訴我,現在兔寶寶有多少?

幼兒:有許多。

師:小朋友,告訴我,天上月亮有幾個?

幼兒:有1個。

師:小朋友,告訴我,天上星星有多少?

幼兒:有許多。

2、學習1和許多的關係。師站起來(摸摸肚子):哎呀,剛才玩了這麼久,都有些餓了,我們去拔些蘿蔔帶回家吃好嗎?

幼兒:好。

師:那就請寶寶們輕輕的站起來,一個一個的跟在媽媽身後去拔蘿蔔吧。

師:這裏有多少蘿蔔?

幼兒:許多。

師:現在我們要拔蘿蔔了,因為蘿蔔地太小,我們不能一起進蘿蔔地,請寶寶們一個一個跳進去,每次只能拔一個蘿蔔。(放音樂)幼兒邊拔邊説:我拔了一個蘿蔔。

師:地裏的許多蘿蔔都被寶寶們拔走了,許多蘿蔔變成了什麼樣?

幼兒:一個一個。

師:請你們説説,你們手上有多少蘿蔔?

幼兒:我手裏有一個蘿蔔,他手裏也有一個。

小結: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3、進一步學習“1”和“許多”的關係。

師:時間不早了,兔寶寶們要回家了,請每個兔寶寶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兔媽媽要去給你們做飯,先把蘿蔔給媽媽好嗎?

幼兒:我放了一個蘿蔔。

師:你們把一個一個的蘿蔔給我以後,我就有多少蘿蔔了呢?

幼兒:許多。

小結:一個一個又組成許多。

4、黑板佈置掛滿蘋果的蘋果樹和分散的橙子加深幼兒對1和許多的瞭解。

三、分組活動。

師:我要趕着做飯可還有許多事情沒做完,兔寶寶們你們願意幫我嗎?

幼兒:願意。

師:那好,現在媽媽要將寶寶們分成三組來完成接下來的工作。第一組:塗色。給“1”塗上紅色,給“許多”塗上黃色。第二組:買菜。師生互動,要求:買進“1”和“許多”。第三組:賣水果。幼兒互動,要求:賣出“1”和“許多”。驗證:請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所完成的工作。表現最好的3名兔寶寶可以摸獎品。收拾學具。

四、交流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了什麼?

幼兒:今天我們學了“1”和“許多”。

師:“1”和“許多”有什麼關係呢?

幼兒:一個一個組成許多,許多可以變成一個一個。

師:非常棒!請小朋友們在平時認真觀察身邊的“1”和“許多”,比如一隻雞媽媽帶着許多小雞,一間教室許多小朋友等等。好,請小朋友們輕輕的站起來,時間過得真快,短暫而又愉快的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小朋友們開心嗎?

幼兒:開心。

師:小朋友們這麼乖,老師也很開心。

師(唱):小朋友們再見啦,再見啦,再見啦!

幼兒(唱):親愛的老師再見啦,再見再見啦!

師:好,請教室裏的許多小朋友,一個一個的靜悄悄的離開教室。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19

一、課程標準對《科學》的目的要求

教學目的: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以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他們受到愛家鄉、愛祖國等思想品德教育。

二、本冊教學目的要求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以地球上的物質及變化、生物體的外部表象及內部結構、機械與物體的運動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繫。

三、全冊教材分析

全冊共23課,外加兩課《研究與實踐》。從知識結構上分七單元:《物質的變化》、《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變化》、《物體的運動》、《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

《物質的變化》單元在學生了解常見物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對物質的多樣性進行觀察、實驗,用辨證和聯繫的觀點看待事物的變化。

《人的一生》單元通過蒐集、整理自己生長髮育過程中呈現的特點,從微觀處認識生物的基本的構造和功能,理解遺傳和變異是生命呈現出的共同特徵。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是強化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規律,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高,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徵,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繫,突出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訓練。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物質的變化 3課時

第二單元 人的一生 3課時

第三單元 微小的生物 4課時

第四單元 地球和地表變化 7課時

第五單元 物體的運動 2課時

第六單元 生活中的機械 6課時

研究與實踐 2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引導學生藉助他們不斷豐富的間接的生活經驗,切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之中。培養學生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不斷創新的意識。引導學生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20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衞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温計、體温計、水温計(測量範圍在一200c-}-1100c)、自制温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0c-}-110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温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温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教學進度表:(略)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21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地開展本學期科學學科的教學,現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5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他們大多數年齡在10——11歲之間,他們身心健康,活潑可愛,接受知識的能力強,。由於科學接近生活,大多數同學對科學很感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因此,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抓住學生新奇、愛動的特點,創設多種觀察實驗的情景,多給學生實驗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實驗中發展智力和提高觀察思維能力。

班內的優秀學生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能及時完成,能大膽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些同學學習方法得當,模仿能力強,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表演能力強,成績突出。

中等生同學好動,欠細心,但能認真刻苦學習,成績良好。

學困生:有部分同學大腦比較靈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們有好玩的思想,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不刻苦,學習成績較差。如:陳澤儒、黃海辰等。

針對以上情況,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因材施教,搞好優生優培和困難生的輔導和轉化工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大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材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25課,分為五個單元。

“變化的世界”是全冊的起始課,目的是激發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現象的興趣,感受自然界中各種變化的奇妙。同時也突出本學期以獲取資料、設法記錄各種變化的能力為訓練重點。

第一單元,“天氣”單元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關心天氣變化,利用自己建立的“小小氣象站”觀測、記錄天氣變化,並堅持做長期天氣觀測,瞭解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分析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中培養學生堅持長期觀測、研究天氣變化規律的興趣和能力。

第二單元,“物質的狀態”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幫助學生髮現、判斷物質的狀態及各種狀態物質的特點,如水的三態變化,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獲得科學結論的能力。

第三單元“生長與變化”為學生提供了親歷種植、飼養的機會,在觀察、測量、記錄生物生長過程和主要變化等活動中,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生物生長的資料,利用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發現。同時引導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寶貴。

第四單元“有趣的變化”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變化現象提出疑問,幫助學生利用實驗探究一些物體變化的過程和原因,發現物質的變化過程有的是可逆的,而有的是不可逆的,鼓勵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有關問題。

第五單元,農業與技術是本冊書的結束單元,幫助學生了解農業的發展,農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農業技術發展帶來的好處,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暢想未來農業,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和能力。

“展示會”是全冊書的總結,圍繞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設計了一個較完整的設計、佈置、展示活動。目的是通過整理本學期對“變化的世界”的學習內容和收穫,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總結、歸納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從小養成良好的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學會自己確定標準,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統。並通過展示與同學交流,達到分享學習成果的目的,從而充分體會成功學習的樂趣。展示會活動,也是對學生本學期學習效果的一次較綜合性的評價。教師應分別從活動組織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概念系統掌握三個方面,對各小組給予綜合評價。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學習,幫助學生:

1、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並通過觀察和實驗,對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和特點進行觀察、記錄;能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事物變化的信息,利用簡單工具(包括自制的)對一些變化進定量的測量;能利用語言或圖表描述、展示各種天氣、生物生長、物質狀態等變化,並能通過分析數據或圖表,找出變化的規律;能通過親歷各種活動,蒐集各種變化現象的有關資料,並嘗試探究、解釋變化的原因。

2、能從自己日常生活入手,仔細觀察周圍常見的變化,並有興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願意參與同學進行分工、合作,體驗討論與交流的樂趣;能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或實驗結果;願意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尊重生命、珍愛生命,能從自然界中獲得美的體驗;能積極開動腦筋,創造性地完成設計任務。

3、能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天氣變化,列舉天氣變化對動物行為、人類工作和生活的影響,能描述植物、動物、人生長髮育的過程和主要變化,能説出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的區別;能説出物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温度可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通過實驗發現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説出有一類變化僅僅是形態的變化,不會產生新物質;而有一類變化則不僅是形態的變化,還會產生新物質。

4、能開始意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願意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有關變化的現象和問題,如熱脹冷縮、去鏽、去污;能舉例説明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天氣預報及農業生產的影響。

(三)本學期教學重難點及奮鬥目標

奮鬥目標:

本學期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本冊書中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力爭使70%的學生進入優秀之列,100%的學生及格,期末成績位列全街道同課前五名。

重點: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愛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3、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4、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説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徵。

6、掌握水的蒸發、沸騰、凝結和水的三態變化。

難點:

1、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説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樣形成的,物體的生長與變化,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三、教學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主要措施:

本冊教材主要是圍繞“運動與變化”這一組統一概念設計編寫的,即四年級(上冊)圍繞“運動”、四年級(下冊)圍繞“變化”統整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內容。因此在進行本冊教學時要通過引導學生對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的分析,幫助學生初步體會自然界是變化的,變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教學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3、加強觀察、實驗、思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起主體用。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5、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

6、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四、優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學困生有:王曉東、李寧,他們記憶能力差,反應也較慢,面對以上情況,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2、優生的培養

(1)採用“一幫一、一對紅”的政策,尖子生幫助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求共同進步。

(2)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説説自己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習的興趣。

(3)對優生的平常學習,也要多觀察,多教育,防止他們出現驕傲現象。

5、實施實驗操作。例如:説明自然界中風是怎樣形成的,聲音的產生,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6、注意通過實驗發展兒童智力,培養兒童的能力。

7、讓學生多動手,親自實驗廣泛合作討論。讓學生多聯繫實際,並且將實驗應用到實際中。

教師科學教學計劃 篇22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主要圍繞“性質與功能”這一組統一概念,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和課題設計,全冊共有6個單元,19個課題。

“常見材料”是全冊書的引入單元,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材料、關心新材料。“聲”“光”“電”“磁”四個單元分別以兒童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質。“聲”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探究能力。“光”單元引導學生認識有些物體能發光、有些物體能讓光線通過、光沿着直線傳播、光的傳播線路可以改變等性質,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和能力。“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討論到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信息與通信”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類傳遞信息及通信技術的發展,瞭解都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體的性質與功能;能用語言或簡圖描述、記錄物體的性質和功能;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進行探究,並能實驗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

2、能從科學的角度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聲、光、電、磁等現象,主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願意與同學合作完成探究任務,能體能到討論與交流的好處;能體驗到大膽想像的樂趣;願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並願意進行改進。

3、能辨別製成常用物品的材料,並能舉例説明材料的用途與其性質有關;知道物體發聲和聲音傳播的簡單原理;瞭解光的傳播、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現象;知道材料按導電性能可以分為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迴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和開關的功能;能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鐵間同極相斥、蒸發異極相吸的規律;能舉例説明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及科學技術發展對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

4、能舉例説出“新材料、聲、光、電、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懂得節約用電的常識,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能舉例説出噪聲和強光對人類的危害;能理解電和磁的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及奮鬥目標

1、教學重難點:

本冊在內容方面以物質世界的聲光電磁方面的知識為線索,但學習的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於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蒐集信息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心日常生活中有關聲光電磁應用的新知識、新產品、新技術,讓學生初步瞭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引起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

2、奮鬥目標

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蒐集信息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教學專題研究計劃

指導學生運用在感官和簡單工具觀察物體,認識物體的性質及用途,培養學生質疑、想象、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熱愛科學。

七、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學困生有:黃倩倩、張蕭、程銘靜,他們記憶能力差,反應也較慢,面對以上情況,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1)聯繫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2)採用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手段,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利用課餘時間為其補習,使他們不被落下。

2、尖子生的培養

(1)採用“一幫一、一對紅”的政策,尖子生幫助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求共同進步。

(2)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説説自己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習的興趣。

(3)對尖子生的平常學習,也要多觀察,多教育,防止他們出現驕傲現象。

八、課時安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qz06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