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科學教學計劃(通用22篇)

科學教學計劃(通用22篇)

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情況分析:

科學教學計劃(通用22篇)

本學期七年級共四個班,據瞭解,個別學生的家裏有電腦,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國小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但從學生上課情況看來,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後要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同時,由於機房條件所限(需兩人一台、機老易卡)學生都還是小孩子,心態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較低,所以在上課時,還要注意各班的上課紀律,讓他們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保證上課順利進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

教材中設有一些固定欄目。[閲讀與思考]欄目是給學生提供了與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大家進行思考,進而引出個性化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習目標]明確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本欄目設置了範例精講、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要環節。[實踐與創新]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自我評價。[我的收穫]本欄目是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通過一

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擬定本學期教學目標:

教學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中注重小組互助合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與教學。

五、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信息與信息技術

第1課:信息的特徵 1 課時

第2課:現代信息技術與生活 1 課時

第3課:計算機探祕 1 課時

第4課:使用計算機管理文件 2 課時

第5 課:信息安全信息道德 1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第二單元:我的新學期

第1 課:歡迎參加辯論會 2 課時

第2 課:為運動員加油 1 課時

第3 課:我心中的班級 1 課時

第4 課:文學社的新成員 1 課時

第5 課:班級風采 2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第三單元:暢遊齊魯

第1 課:策劃準備 1 課時

第2 課:設計外觀 1 課時

第3 課:組稿編輯(一) 1 課時

第4 課:組稿編輯(二) 1 課時

第5 課:播放展示與發佈 1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教學班4個。我擔任這四個教學班的科學課教學。他們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自然事物有了一些瞭解,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本學期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經歷較完整的收集證據、整理證據、分析數據、形成認識的探究過程。還要求學生能夠用查閲資料、制定調查計劃、實地調查等方法獲取信息,能夠通過實驗、記錄收集證據,能夠通過表格進行歸類整理、分析數據、能夠通過討論、交流、展覽等方式最終形成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32課,分四個單元。

1、微小世界。

包括1---8課,使學生知道,怎麼樣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葱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葱表皮細胞。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麼不同。

2、物質的變化。

包括1---8課,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宇宙。

月球是地球的衞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4、環境和我們。

包括1---8課,引導學生認識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複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及比較分類能力。

2、學習宇宙知識。讓學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衞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3、教育學生用聯繫、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認識放大鏡是凸透鏡。

2、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

3、蒐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徵製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4、佈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製造放大鏡。通過放大鏡、顯微鏡對物體的觀察、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4、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課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第1周 常規訓練 1課時

微小世界:1--2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課時

第2周 3--5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3課時

第3周

6--8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3課時

第4周 機動第一單元複習 3課時

第5周

物質的變化:1--3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3課時

第6周 4--6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鏽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3課時

第7周 7--8

7 控制鐵生鏽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3課時

第8周

機動第二單元複習

3課時

第9周

宇宙:1--3

1 地球的衞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3課時

第10周

4--6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3課時

第11周

7--8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3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 篇3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開展好我校的科學教學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學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潛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綜合潛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律,逐步提高探究潛力,注重加強學科聯繫,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認識潛力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為“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教材將探究過程潛力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應對自然和科學現象,透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潛力。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構成,紀律明顯優於三年級。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六年級學生透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因此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潛力,提升科學素養。

三、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狀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貼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用心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四。科學特色活動

(一)科學幻想畫

1、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2、活動資料:

學生能夠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好處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二)明天小小科學家

1、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潛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潛力。透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2、活動資料:

學生能夠利用身邊的物品,自我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資料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忠厚鄉中心學校

科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麼做的》、和《提出問題》五個單元組成。

本冊教材以觀察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方式,重視構建良好的活動結構,而且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展需求。

在科學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覆蓋了三大領域:《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與宇宙、《它們是什麼做的》——物質世界。

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提出問題、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提問能力、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

教材在活動設計中,力圖從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等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並能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

2、能以親身經歷來理解科學,並與科學家的經歷做對比,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進一步明確科學是什麼,體會做科學的滿足感。

3、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類,知道生物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幾個基本特徵。

4、過對植物的觀察、分類,引導學生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瞭解植物的多樣性,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徵;通過對兩個不同類動物的觀察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認識動物的一般特徵。

5、通過對人的觀察,與植物、動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徵,完成現階段對“生物”這一大概念的認識。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動植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6、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並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從多角度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義;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8、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9、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0、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經歷對一張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瞭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1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的工具,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料,並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知道它們的區別、特點和用途。

13、瞭解常見金屬的,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金屬進行分類。

14、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塑料進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優點,但也有缺點。

15、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

16、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設計情景,提出問題;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愛提問題是一種好品質。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並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升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創設科學探究的情景,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課程和校本資源,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6、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7、充分運用教具、現代媒體、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8、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進度安排(每週2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 篇5

一、上學期工作回顧:

上學期,我們組織了首屆國小生科學小論文比賽和20__年國小生科幻畫比賽,國家級立項《國小科學“主題式”教研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穩步實施,《窮極思變、破繭而出——國小科學“主題式”教研活動的實踐與思考》在區教研組會議上交流並作為典型案例掛在區教育網上,各級各類培訓活動和論文競賽中都活躍着我校科學教師的身影……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的科學教研組建設日臻完善,掀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二、本學期工作思路:

堅持以《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強教科研工作的專題化,樹立教師天職是為了每個學生全面生動的發展的觀念,注重校內和校際交流,努力提高全組教師的業務水平,全面推進師生的整體科學素養。

三、教研組工作重點:

1、加強課堂教學研討。

科學新課程實施以來,全體科學教師通過新教材培訓,逐步適應了新課程教學的需要,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並積極投入到課程改革的實踐之中,較好地解決了從常識過渡到科學的教學理念的轉變。但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分析,還有許多尚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如教學的有效度、結構性、科學性、價值取向等方面需進行研究。本學期將以規範、有效、創新為重點,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提升科學教學水平。

2、抓好科技特色建設。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須同教學整體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科學老師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圍繞推進學生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的總目標,積極宣傳、輔導學生開展科普工作,落實有關計劃內容,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

3.開展紮實課題研究。

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科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的過程研究——架設科學素養目標和學校實踐的橋樑》總課題的引領下,我校國小科學組從課程改革的理念出發,嘗試改變過去單一的、一次性的“觀摩式”的教研模式,提出了《國小科學“主題式”教研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研究。本學期我們將更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聚焦課堂,讓傳統的科學教研活動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學校教研的主流形式,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保障策略和方法:

1、制訂學期教學計劃。

開學初,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其精神,認真分析教材,並結合學生實際,制訂教學計劃,分析前一學期學生基本情況、本學科教材內容基本體系、教學目的及任務,提出改進教學、提高質量的具體措施,制訂教學進度表。

2、教研日常化專題化。

倡導教師在課下經常性討論交流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獲得的經驗、取得的成功、經歷過的失敗,經常開展互聽活動,並及時交流總結,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

3、重視自身素質提高。

教研組要組織每位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並充分利用好《科學課》、《科學課程標準》等專業性學科期刊,定期組織學習教育理論、教學文件和教學業務知識,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並且做好記錄。每位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各種形式的進修、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專業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評比等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工作中,要加強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組內形成一種和諧、默契的同事關係,以求大家共同進步。

4、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每位教師應嚴格執行課程教學計劃,認真鑽研新課標、教材,分析學生實際,編制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媒體,認真寫好教案。全組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並講究備課的實效;深入落實“探究——研討”教學法,注重讓學生體驗科學發現、科學研究、科學創造的過程,形成自主的科學態度,發展科學素養,教師要認真組織學生參與科學實驗與科學實踐。每位教師還要根據課題做好研討課並及時總結反思,促進教科研與教學實踐的契合。

五、每月工作行事曆:

二月份:

1、制定各類工作計劃

2、確定本學期教研活動主題

3、組內科學教學理論學習

三月份:

1、校教研活動展示課

2、組織參加科技創新大賽

3、參加市、區新課程培訓

4、組內科學教學理論學習

四月份:

1、做好區教研組長會議的經驗交流準備

2、教學常規檢查

3、組內科學教學理論學習

五月份:

1、校本教研流程觀

2、摩課題階段性小結

3、組內科學教學理論學習

六月份:

1、組內教研組學習

2、期末複習和測驗

3、學年教研組工作總結

(注:以上僅為參考,實施中將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的調整或補充)

科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分析:

A《科學》課程以學生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為總目標

1、熱愛自然,對自然界保持較強的好奇心,養成與自然界和睦相處的生活態度

2、崇尚科學,相信真理,形成用科技知識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意識

3、能在統一的科學概念的基礎上,理解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三大領域內的基本科學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並掌握相應的基本技能

4、能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解釋重大自然現象,解決生活、生產中有關的問題和個人決策問題,以及反對迷信和抵制偽科學

B核心理念——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是指下述四方面的素養: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

C科學素養的內涵包括四個方面

(1)科學知識與技能

(2)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

(3)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4)科學、技術與社會

如下:

(一)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科學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科學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材簡要分析:

“科學”是一門新設置的綜合課程,它的內容大部分是不熟悉的,熟悉的僅僅是一部分內容,而且呈現的方式也有很大變化。因此,很

有必要對教科書整體結構體系有全面的瞭解,這樣才能處理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教學內容有所銜接。這個學期的《科學》教學十分重視探究和主動學習,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實踐、探究和思考,教科書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內容,還有一些研究性學習課題,以提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

第五冊共4章:“探索物質的變化”,“物質轉化與材料的利用”,“能量的轉化與守恆”,“代謝與平衡”。這4章以“轉化和平衡”這一統一的科學概念進行整合。第1、2兩章的教學內容密切相連。它們與第四冊教科書中的“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空氣與生命“共同構成了物質化學變化的基礎知識體系。

第一章“探索物質的變化”是在第四冊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構成、元素與元素符號、化學式、相對分子量的計算、化學反應與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礎上,遵循質量守恆定律來理解物質變化的原理。這一章學習了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即通過實驗現象確定物質性質的檢測方法(如用試劑、試紙檢測顏色變化,化學反應中產生的氣體,沉澱物等)。這是帶有普遍性的科學方法,為下一步學習物質分類打下基礎。

第二章“物質轉化與材料的利用”,通過學習物質的組成來給物質分類。在系統瞭解各大類物質的性質之後,通過化學反應,就可以使物質發生轉化,產生新的、人類所需要的物質。或者通過轉化,使對人類有害的物質變成無害或有用的物質,讓學生了解新材料的使用對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影響。

第三章“能量的轉化與守恆”,現代科學把物質、能量、信息作為三個並列的基本概念,可見能量並不侷限於傳統的物理學範疇。雖然能量這一章內容比較側重於機械能、電能、內能、功和功率的計算等,但作為綜合性的課程,特別要強調的是能量不侷限於物理學範疇,它與生命科學、宇宙和地球科學、環境科學均有密切的相關性。能量的內容會涉及到力的運動,需要用到有關力的測量和單位,力的方向

等知識,由於第二冊學習“運動和力“時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儘可能降低難度,所以在學習能量這一章時,還應回顧和重温有關力的知識。電能和電功率的計算也是本章的重要內容,與第三冊電路探祕、第四冊電和磁這兩章內容有關,一些計算題要用到電流、電壓、電阻等相關知識及歐姆定律,因此,在學習相關內容時要複習一下前面的知識。

第四章“代謝和平衡”,學習生命活動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平衡。以新陳代謝為中心,以人為實例,學習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這裏有必要回顧和複習第四冊第2章“空氣與生命”中的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

第五冊有10個探究活動:“在鹽酸除鐵鏽實驗中,氣體是由什麼產生的”,“金屬的用途與金屬物質的關係”,“廢乾電池的綜合利用”,“怎樣以銅為原料製備硫酸銅”,“槓桿能夠省力還是費力”,“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燈泡的亮度跟電功率的關係”,“影響酶作用的因素”。這些探究包含了提出假設、獲取信息、設計實驗、數據分析、交流討論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

第五冊中共有6個學生分組實驗:“土壤酸鹼性的測定”,“鹼和鹽的性質”,“物質的鑑別”,“測定小燈泡的功率”,“研究槓桿的平衡”,“解剖豬的心臟”。另有5個選用的研究性學習課題:“當地酸雨情況對農作物和建築物的影響”,“金屬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尋找自行車中的槓桿”,“我國大江大河水電站建設情況”,“怎樣防止齲齒”。這一系列探究活動,分組實驗和研究性學習,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視探究、重視實驗、機動手又動腦的教育理念。

三.學生情況簡要分析:

本學期任教九年一個班級的科學教學任務,這個班中的學生差異還是很大的,所以在備課和作業等方面有很大的挑戰性,我會格外注意教學的精細化管理,盡能力做到完美。這個班級都有近三分之二學生行為習慣較差,自控能力較弱,有些學生好動多嘴,影響課堂四十分鐘效率。在作業的完成上折扣較大,訂正也不到位。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學工作的重點。教學上採用小步調勤反饋以點帶面的策略,提高合格率。課堂上如何照顧兩頭是我思考最多的問題,也是最困擾我的問題,儘管課堂紀律較好,但有些學生學習方法不得法,缺少刻苦鑽研精神,學習上就滯流在某個層次,很難再上一台階。本着新課標的要求,這學期我將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轉變觀念,重新給自己定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主動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科學現象中藴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科學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科學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予以耐心幫助,鼓勵多做科學實驗和參加科學實踐活動,多幫助輔導他們解決作業中的難點,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能力。

(二)加強直觀教學,重視演示和學生實驗

科學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觀察自然界中的科學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科學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要大力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要重視充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的體驗和認識。

(三)重視科學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要讓學生認識知識的產生過程

科學概念和規律是科學知識的核心內容。要培養學生關注科學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實驗中形成科學概念,學習科學規律,繼而對規律的發現過程產生興趣。科學中的概念和規律,多數是從科學事實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但應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自主實踐、實驗、合作在教學引導下認識的產生過程,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重視科學知識的應用

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現象理解所學科學知識,知道科學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不斷了解科學知識的廣泛應用中增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信心。認真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以彌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不足。

(五)培養刻苦的學習精神、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是需要動腦、動手,並克服一定困難才能達到的。刻苦學習的精神不僅對學生當前學好科學是必要的,對他們今後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培養刻苦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科學的習慣,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要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習慣,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習慣,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習慣。自學能力對每個人都是終身有用的。培養自學能力應鼓勵和指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和有針對性的閲讀,設法解決問題。

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 學 內 容

課時

備註

預備周

8月22日—8月28日

學校師德培訓

報到註冊

1

9月4日—9月10日

開學學業檢測第1節

5

2

9月11日—9月17日

第2-3節、第3節 學生分組實驗 第4節

5

3

9月18日—9月24日

第5-6節學生分組實驗

6

4

9月25日—10月1日

本章複習檢測 第二章第1節

6

5

10月2日—10月8日

/

/

國慶放假

6

10月9日—10月15日

第2節 學生分組實驗

6

7

10月16日—10月22日

第3-4節本章複習檢測

6

階段考試

8

10月23日—10月29日

第三章 第1節

3

9

10月30日—11月5日

第2-3節 學生分組實驗

6

10

11月6日—11月12日

第4節

4

期會考試

11

11月13日—11月19日

第5-7節 學生分組實驗

6

12

11月20日—11月26日

第8-9節本章複習檢測

6

13

11月27日—12月3日

第四章 第1-2節

6

14

12月4日—12月10日

第3-4節 學生分組實驗

6

15

12月11日—12月17日

第5-6節 本章複習檢測

6

16

12月18日—12月24日

第六冊第一章第1-4節

6

階段考試

17

12月25日—12月31日

第5-6節全章複習檢測

6

18

20xx年1月1日—1月7日

九年級下第2章

5

元旦放假

19

1月8日—1月14日

九年級下第2章

6

20

1月15日—1月21日

期末考試

科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國小科學課程標準的內容》為指導,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關係。同時,着重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生物與環境”、“船的研究”、“環境與我們”、“熱”。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科學幻想

|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科學遊戲|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

七、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

八、教學進度安排

略。

科學教學計劃 篇8

一、學情:

四年級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

《科學》四年級下冊由“熱脹冷縮”、“巖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園地球”和《研究與實踐》六部分組成。在四年級上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前五個單元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對熱脹冷縮進行研究。從觀察生活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熱脹冷縮現象的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

2、認識巖石,對巖石的形成、用途進行研究,探究巖石的變化過程。辨別巖石的種類。

3、對土壤與植物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土壤的種類與植物向哪裏生長,指導如何保護土壤。

4、對光與我們的生活進行研究,對平面鏡曲面鏡進行研究探討,瞭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實驗的方法模擬彩虹的形成。

5、對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進行初步瞭解,知道地球上有什麼,我們在那裏和重力問題,如何進行測量重力。

四、重難點

1、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教學計劃 篇9

一、班情分析 (包括學生數、學生原有成績、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和作業習慣以及差生情況等)

五年級有四個班,共140多人,經過二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科學知識,據説這屆學生大部分學習比較自覺,但不夠穩定,尤其要抓好幾個調皮的學生,才能維持好課堂紀律,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上學期的`考試成績,除了四班不及格的較多以外,其它各班不算太差,今年又重新分班,各班情況基本平衡,所以抓好學習態度不放鬆,持之以恆,應該能教好。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學要求 (按大綱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實際,制定一學期切實可行的教學總要求)

過程和方法:

1.1瞭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1.2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問題做出書面計劃。

1.3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並做實驗記錄。

1.4能製作簡易科學模型。

1.5能濃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

2.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

2.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悼念可以有、實驗等多種方法。

2.3知道猜想或推測與經探究證實的結論是不同的。

2.4知道在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需要探究者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與分享。

2.5會根據需要,從更多渠道查閲有關資料。

2.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評議或質疑,並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探究。

3.1能提出某項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3.2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3.3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3.4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4.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4.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4.3在探究過程的環節,需要探究者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與分享。

4.4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根據需要,從更多渠道查閲相關資料。

5.1瞭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5.2知道對其他探究結果提出質疑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瞭解合理懷疑是科學進步的動力。

5.3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5.4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解讀數據,對現象做合理的解釋。

5.5能考慮對同一現象做不同的解釋。

5.6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5.7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5.8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知識與技能:

1.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推和拉都是用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1.2懂得怎樣才能讓天平和槓桿操持平衡。

1.3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瞭解一些簡單機械的使用,如斜面、槓桿、齒輪、滑輪等。

2.1能用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徵。

2.2能根據特徵對問題進行簡單分類或排序。

2.3能將材料的特徵與它們的用途相聯繫。

3.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

3.2列舉常見的敗類動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3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不同繁殖方式。

4.1能捆常見的巖石特徵,如顏色、顆粒、軟硬等。能列舉巖石的功用。

4.2知道巖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合而成的,知道銅、鐵等金屬的來源。

5.1瞭解感覺器官的作用,知道人體的各種感官是對外界的反應。

5.2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5.3瞭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5.4能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5.5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能積極參加鍛鍊,注重個人保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

1.1尊重證據。

1.2願意合作與交流。

1.3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1.4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技有關的社會生活。

2.1想知道,愛提問。

2.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2.3願意合作與交流。

2.4認識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2.5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改善生活。

2.6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3.1能參與較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

3.2願意合作與交流。

3.3珍愛生命。

3.4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4.1感受並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4.2喜歡用嚐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改善生活。

4.3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5.1願意合作與交流。

5.2珍愛生命。

5.3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三、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採用總-分-合的思路進行建構。先總的介紹什麼是機械,接下來是用四課的篇幅分別引導學生研究槓桿、斜面、輪軸和滑輪,最後,課文從自行車的鏈條傳動引入機械傳動裝置,由力和能量的傳遞角度闡述機械是簡單機械的組合,使學生獲得對機械的一個整體認識。

第二單元就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常見材料、常見力的上,通過"別有洞天"的製作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形狀與結構的初步知識,掌握科學制作的初步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同時通過學生尋找"形狀與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真正感受科學技術在人類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單元圍繞繁殖後代這個話題,比較全面地討論了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繁殖問題。通過一系列活動,使每位學生認識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增強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第四單元的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巖石的特徵和礦物的性質,初步瞭解巖石的形成和礦物的用途。並且通過對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的討論,使學生知道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讓學生懂得珍惜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保護我們賴以自下而上的環境。

第五單元從趣味性、適合性、系統性、發展性、探究性幾方面原則出發,再一次選擇學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體作為研究對象,圍繞本年級探究過程技能訓練重點――"交流與質疑"這條主線,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動去體會、理解大腦的"指揮中心"作用,構建了本單元既符合生命科學的知識邏輯體系,又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實際情況。

第六單元交流與質疑,廣義地講,發佈信息和獲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輕信、不盲從、不畏權[,]、不滿足現有狀況與水平等等,都是質疑。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交流與質疑不僅是與探究相關聯的活動與技能,還是完整的探究過程的重

科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村由七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可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七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猜猜猜》共三課含1、猜猜看2猜對了嗎3、猜猜清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共3課含1、起鳳了,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根的屬: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舒》共3課合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3、磁鐵的妙用: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共3課含1、把鹽藏起來,2.水溶“鹽”出,3.沉與浮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生活離不開電,2.電燈亮了,3、小心!有電;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共2課含1.白天與黑夜,2.地球自轉與晝夜変化: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共2課含1.漂移的大陸,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間題的實踐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七、教學進度表(每週2課時)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猜猜猜》1、猜猜看2猜對了嗎3、猜猜猜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1、起風了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3、磁鐵的妙用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3.沉與浮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1、生活離不開電電燈亮了3、小心!有電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1.白天與黑夜13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1.漂移的大陸2、我也能當科學家。

16複習

17複習

科學教學計劃 篇11

一、學情分析: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科學教學計劃 篇12

一、學生情況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孩子能夠對科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而且素養培養得非常贊,好奇心極強,樂於動手,善於操作。課程難度值增加之後,也能夠非常認真的學習,科學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學科。

我所任教的二個班大多數學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不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課後作業不能及時上交,一部分學生思維有些侷限。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還應特別注意培養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悦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科學教學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我帶1、2、5三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興趣高,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比較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們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讓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四冊。全冊教材包括了“電”、“新的生命”、“食物”、巖石和礦物”四個單元,由3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電”共9課時,具體包括:電和我們的生活(1課時),點亮我的小燈泡(1課時),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1課時),電路出故障了(1課時),導體和絕緣體(1課時),我來做個小開關(1課時),裏面是怎樣連接的(1課時),我們選擇了什麼(2課時)。

第二單元“新的生命”共7課時,具體包括:油菜花開了(1課時),各種各樣的花(1課時),花、果實和種子(1課時),豌豆夾裏的豌豆(1課時)。把種子散播到遠處(1課時),萌發的種子(1課時),動物的卵(1課時),

第三單元“食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一天的食物(1課時),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麼(1課時),吃什麼和還吃什麼(1課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課時),麪包發黴了(1課時),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1課時),食物包裝上的信息(1課時)。

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巖石(1課時),進一步觀察巖石(1課時),巖石的組成(1課時),怎樣觀察描述礦物(1課時)。巖石會改變模樣嗎(1課時),巖石礦物和我們(1課時)。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六、教學進度

(略)

科學教學計劃 篇14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地開展本學期科學學科的教學,現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5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他們大多數年齡在10--11歲之間,他們身心健康,活潑可愛,接受知識的能力強,。由於科學接近生活,大多數同學對科學很感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因此,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抓住學生新奇、愛動的特點,創設多種觀察實驗的情景,多給學生實驗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實驗中發展智力和提高觀察思維能力。

班內的優秀學生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能及時完成,能大膽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些同學學習方法得當,模仿能力強,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表演能力強,成績突出。

中等生同學好動,欠細心,但能認真刻苦學習,成績良好。

學困生:有部分同學大腦比較靈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們有好玩的思想,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不刻苦,學習成績較差。如:陳澤儒、黃海辰等。

針對以上情況,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因材施教,搞好優生優培和困難生的輔導和轉化工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大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材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25課,分為五個單元。

“變化的世界”是全冊的起始課,目的是激發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現象的興趣,感受自然界中各種變化的奇妙。同時也突出本學期以獲取資料、設法記錄各種變化的能力為訓練重點。

第一單元,“天氣”單元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關心天氣變化,利用自己建立的“小小氣象站”觀測、記錄天氣變化,並堅持做長期天氣觀測,瞭解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分析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中培養學生堅持長期觀測、研究天氣變化規律的興趣和能力。

第二單元,“物質的狀態”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幫助學生髮現、判斷物質的狀態及各種狀態物質的特點,如水的三態變化,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獲得科學結論的能力。

第三單元“生長與變化”為學生提供了親歷種植、飼養的機會,在觀察、測量、記錄生物生長過程和主要變化等活動中,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生物生長的資料,利用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發現。同時引導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寶貴。

第四單元“有趣的變化”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變化現象提出疑問,幫助學生利用實驗探究一些物體變化的過程和原因,發現物質的變化過程有的是可逆的,而有的是不可逆的,鼓勵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有關問題。

第五單元,農業與技術是本冊書的結束單元,幫助學生了解農業的發展,農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農業技術發展帶來的好處,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暢想未來農業,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和能力。

“展示會”是全冊書的總結,圍繞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設計了一個較完整的設計、佈置、展示活動。目的是通過整理本學期對“變化的世界”的學習內容和收穫,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總結、歸納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從小養成良好的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學會自己確定標準,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統。並通過展示與同學交流,達到分享學習成果的目的,從而充分體會成功學習的樂趣。展示會活動,也是對學生本學期學習效果的一次較綜合性的評價。教師應分別從活動組織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概念系統掌握三個方面,對各小組給予綜合評價。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學習,幫助學生:

1、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並通過觀察和實驗,對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和特點進行觀察、記錄;能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事物變化的信息,利用簡單工具(包括自制的)對一些變化進定量的測量;能利用語言或圖表描述、展示各種天氣、生物生長、物質狀態等變化,並能通過分析數據或圖表,找出變化的規律;能通過親歷各種活動,蒐集各種變化現象的有關資料,並嘗試探究、解釋變化的原因。

2、能從自己日常生活入手,仔細觀察周圍常見的變化,並有興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願意參與同學進行分工、合作,體驗討論與交流的樂趣;能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或實驗結果;願意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尊重生命、珍愛生命,能從自然界中獲得美的體驗;能積極開動腦筋,創造性地完成設計任務。

3、能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天氣變化,列舉天氣變化對動物行為、人類工作和生活的影響,能描述植物、動物、人生長髮育的過程和主要變化,能説出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的區別;能説出物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温度可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通過實驗發現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説出有一類變化僅僅是形態的變化,不會產生新物質;而有一類變化則不僅是形態的變化,還會產生新物質。

4、能開始意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願意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有關變化的現象和問題,如熱脹冷縮、去鏽、去污;能舉例説明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天氣預報及農業生產的影響。

(三)本學期教學重難點及奮鬥目標

奮鬥目標:

本學期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本冊書中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力爭使70%的學生進入優秀之列,100%的學生及格,期末成績位列全街道同課前五名。

重點: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愛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3、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4、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説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徵。

6、掌握水的蒸發、沸騰、凝結和水的三態變化。

難點:

1、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説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樣形成的,物體的生長與變化,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科學教學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校本學年的教育工作,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普及課外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推廣科學方法,形成愛動手、知文化、用科學的濃厚氛圍,成立小實驗社團小組,本小組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科學興趣和素養為根本,使學生逐步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走進科學的世界,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知識探究過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技能、動手操作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瞭解事物的發展歷史及來源、實驗過程中鼓勵團隊合作、課後以多種類型進行分享。

3.努力構建良好的教學知識體系,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推進,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博大精深,逐步挖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具體措施

1.結合社團班級的實際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充分進行科學知識的深度挖掘,引導學生自己多方面瞭解實驗器材及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收穫。

3.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但在課堂教學,而要讓學生在課後、在大自然中,到社會中去,將科學知識從課堂延伸擴展到課外,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4.每一次課堂確定相應的主題及實操環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做好課前教具及實驗器材準備,特別注重學生實驗步驟和方案的設計,大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5.根據不同的實驗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多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堂教具的準備,選取最合適的實驗材料進行活動,提高活動效果。

四、內容形式

社團活動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課堂教學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又可以完全脱離課堂教學,它可以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也可以進行一些課本學不到的東西。社團活動的形式機動靈活、多種多樣。要注意“點”和“面”結合,也就是要把羣眾性活動和個別性活動結合起來。

(一)非遺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珍貴文化資源,加大傳統文化推進力度,以更豐富的形式讓孩子們瞭解、熱愛傳統文化,讓“非遺”與“教學”更好地融合,讓孩子真正領悟中華優秀傳統之美。

(二)科技製作

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開展小製作。學生在設計製作中,不僅可以學習鞏固科學知識,加深對課堂知識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製作中的困難磨練學生意志,成功地喜悦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三)手工體驗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正是對學生的兩個基本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綜合訓練,是培養新型人才,改善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切身體驗科學帶來的魅力,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五、計劃安排

上課安排

上課內容

所屬類別

課時安排

第1次

石磨磨豆

非遺文化

1

第2次

古法造紙術

非遺文化

2

第3次

活字印刷

非遺文化

3

第4次

手翻花

非遺文化

2

第5次

植物拓染書籤

科技製作

2

第6次

水拓畫

科技製作

2

第7次

多角紙盤相片

科技製作

2

第8次

中國風剪紙

科技製作

3

第9次

手工香皂

手工體驗

2

第10次

手工製冰

手工體驗

2

上課安排

上課內容

所屬類別

課時安排

第11次

油紙傘製作

非遺文化

3

第12次

手工扎染

非遺文化

3

第13次

沙畫體驗

手工體驗

3

第14次

陶泥體驗

手工體驗

3

第15次

軟木畫

手工體驗

2

第16次

水中開花

手工體驗

1

第17次

絨花髮飾

非遺文化

2

第18次

手工織布

非遺文化

3

第19次

皮影戲

非遺文化

3

第20次

當醋撞上蘇打

科技製作

2

通過本學年的社團活動,提高社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轉變思維方式,讓學生愛上科學、愛上生活,學會使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科學教學計劃 篇16

一、情況分析

本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一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同伴交流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部分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齡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整和正確的語言交流觀察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主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交流習慣的培養。

二、目標

1、能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徵,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交流觀察結果。

4、瞭解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觀察、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促進推理和遷移能力的發展。

6、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數學操作活動,並在教師引導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位置的變化,能根據物體的特徵分類。

三、具體措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活動,運用合適的指導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引導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能力。通過用眼睛觀察事物,能運用視覺感受顏色的變化,提高幼兒的觀察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運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引導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了解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通過觀察社區環境、湘江水源等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覺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區域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在區域中練習數與量關係,圖形與空間的關係。運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認識數1~10,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運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科學教學計劃 篇17

一、基本情況:

我今年擔任二年級四個班的科學教學工作,也是我首次接觸科學課,對學生對教材都不熟悉。學生近三百餘名,生源複雜,遍及全縣許多城鎮。二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學生有些習慣並未養成,如認真觀察、調查研究等,有待我繼續努力。

二、教育教學內容:

二年級主要圍繞“作用與平衡”這組統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的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及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本冊圍繞“作用與平衡”統整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等教學內容,共設計6個單元、23個課題。目的是激發學生探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物質與物質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係。同時,着重培養學生做對比實驗、條件控制實驗、模擬實驗等基本實驗能力,以及觀察分析實驗結果,並用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多種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的探究能力。精心設計的三個專題研究,旨在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能力,經歷較為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

三、奮鬥目標: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科學持新事物及STSE之間的聯繫。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四、教材與實施:

第一單元,生物生長的需要。從探究動植物的外部生存環境對其生長狀況的影響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以及周圍環境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生物與環境。繼續引領學生探究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及平衡的方式。教材從學生熟知的葵花向陽入手,探究生物與陽光、生物與温度、生物與水、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生物與環境相適應(平衡)的生活習性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生物自身的結構與其功能也是相適應的。

第三單元,人與環境。通過思維遊戲、角色表演、模擬體驗、科學暢想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感悟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以影響環境,樹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這一基本的環境保護意識。

第四單元,冷和熱。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入手,引導學生探究熱傳遞的不同方式,進而研究保温和散熱的問題,發現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第五單元,地表劇烈變化。在學生學習了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作用與平衡、相互聯繫之後,繼續學習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質、能量的作用與平衡,引導學生從地球表面劇烈變化的地震、火山等現象入手,探索地球內部物質、能量之間相互作用與平衡的方式及關係。

第六單元,環境保護。是全冊的綜合單元,教材從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對自然環境影響入手,啟發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關係,幫助學生認識到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條件,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為環境帶來了破壞作用,引起了環境中的生態平衡,從而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環境的意識和習慣。

五、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五、培優補差:

學困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學困生主要表現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優生培養措施:給優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觀察、調查研究所得介紹給同學們,給優生髮展的機會,讓他們擔任小組長,給他們佈置一些週期較長的觀察、調查作業等,帶領全班共同前進。

科學教學計劃 篇18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掌握雙基情況分析

從學生上學期的期末成績情況分析,部分成績較好,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基礎掌握並不理想,極少數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相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

(2) 班級中甚至年級中的參差較大。

2、學生學習態度及習慣分析

大部分同學能及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上課認真,發言積極,課後能及時搞清不懂之處,學習自覺性較強。但也存在個別同學學習依賴性強,學習目的不明確,作敷衍了事,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

二、 學期教學總目標

1、思想品德方面

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課外適當注意個別輔導,找原因找差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加強學習是的引導和課外的學習指導,使之更上一個層次。結合學科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知識技能方面

以落實教學大綱為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學習,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防止兩極分化。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科學的方法及獨立思考,刻苦鑽研的好習慣。

3、學習常規、學習習慣方面

課前預習,明確難點;

獨立思考,勤動腦,勤動手,勤作筆記;

定期進行章節檢測,及時反饋,及時鞏固。

三、 全冊教材基本內容説明

第四冊教科書共4章:“粒子的模型與符號”、“空氣與生命”、“植物與土壤”、“電和磁”。這四章一結構和功能這一統一的概念進行整合。體現了綜合理科的教科書以統一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對教學內容幾選擇和整合.

第1章“粒子的模型與符號”是學習物質的微觀結構,並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用物質的微觀構成來解釋物質的這一性質,用符號表示世界的事物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本章將引導學生怎樣用符號來表示不同的化學元素和物質的組成(化學式)並按元素的性質變化的規律來理解元素週期表的意義.

第2章“空氣與生命”空氣的組成.氧氣.二氧化碳的性質,氧氣.二氧化碳的製造和檢驗方法空氣與生命的關係.。

第3章“植物和土壤”從土壤的結構和功能.植物的結構和功能土壤與植物的相關性等角度來解釋本章的內容。

第4章:“電和磁”是在第三冊的基礎上從結構和功能的角度來學習電生產磁的原理。

四、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刻苦鑽研教材,努力提高課堂45分鐘的密度和效率。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設計好教學,使所講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裏逐層展開。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針對學生課後鞏固不夠及時,不夠自覺的情況,每堂課適當抽出時間進行知識點檢測反饋。

2、 提優補差措施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多鼓勵,多督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學習自覺性;同時,課後適當所出時間對他們加以輔導。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後適當地加以引導、指點,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提高一個檔次;同時,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加以輔助,幫助他們拓寬自己的視野。

3、 其它措施

定期進行知識點落實檢測,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並進行補漏工作。

進行章節知識的回顧,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使之系統化,便於學生鞏固。

五、 教學進度總體安排

2月24日 ~ 3月15日 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

3月15日 ~ 4月12日 第二章 空氣與生命

4月12日~ 5月1日 期會考試和第三章 植物和土壤

5月1日 ~ 5月31日 第四章 電和磁

6月1日以後期終複習

科學教學計劃 篇19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地開展本學期科學學科的教學,現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5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他們大多數年齡在10--11歲之間,他們身心健康,活潑可愛,接受知識的能力強,。由於科學接近生活,大多數同學對科學很感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因此,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抓住學生新奇、愛動的特點,創設多種觀察實驗的情景,多給學生實驗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實驗中發展智力和提高觀察思維能力。

班內的優秀學生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能及時完成,能大膽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些同學學習方法得當,模仿能力強,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表演能力強,成績突出。

中等生同學好動,欠細心,但能認真刻苦學習,成績良好。

學困生:有部分同學大腦比較靈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們有好玩的思想,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不刻苦,學習成績較差。如:陳澤儒、黃海辰等。

針對以上情況,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因材施教,搞好優生優培和困難生的輔導和轉化工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大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材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25課,分為五個單元。

“變化的世界”是全冊的起始課,目的是激發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現象的興趣,感受自然界中各種變化的奇妙。同時也突出本學期以獲取資料、設法記錄各種變化的能力為訓練重點。

第一單元,“天氣”單元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關心天氣變化,利用自己建立的“小小氣象站”觀測、記錄天氣變化,並堅持做長期天氣觀測,瞭解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分析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中培養學生堅持長期觀測、研究天氣變化規律的興趣和能力。

第二單元,“物質的狀態”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幫助學生髮現、判斷物質的狀態及各種狀態物質的特點,如水的三態變化,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獲得科學結論的能力。

第三單元“生長與變化”為學生提供了親歷種植、飼養的機會,在觀察、測量、記錄生物生長過程和主要變化等活動中,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生物生長的資料,利用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發現。同時引導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寶貴。

第四單元“有趣的變化”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變化現象提出疑問,幫助學生利用實驗探究一些物體變化的過程和原因,發現物質的變化過程有的是可逆的,而有的是不可逆的,鼓勵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有關問題。

第五單元,農業與技術是本冊書的結束單元,幫助學生了解農業的發展,農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農業技術發展帶來的好處,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暢想未來農業,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和能力。

“展示會”是全冊書的總結,圍繞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設計了一個較完整的設計、佈置、展示活動。目的是通過整理本學期對“變化的世界”的學習內容和收穫,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總結、歸納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從小養成良好的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學會自己確定標準,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統。並通過展示與同學交流,達到分享學習成果的目的,從而充分體會成功學習的樂趣。展示會活動,也是對學生本學期學習效果的一次較綜合性的評價。教師應分別從活動組織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概念系統掌握三個方面,對各小組給予綜合評價。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學習,幫助學生:

1、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並通過觀察和實驗,對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和特點進行觀察、記錄;能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事物變化的信息,利用簡單工具(包括自制的)對一些變化進定量的測量;能利用語言或圖表描述、展示各種天氣、生物生長、物質狀態等變化,並能通過分析數據或圖表,找出變化的規律;能通過親歷各種活動,蒐集各種變化現象的有關資料,並嘗試探究、解釋變化的原因。

2、能從自己日常生活入手,仔細觀察周圍常見的變化,並有興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願意參與同學進行分工、合作,體驗討論與交流的樂趣;能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或實驗結果;願意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尊重生命、珍愛生命,能從自然界中獲得美的體驗;能積極開動腦筋,創造性地完成設計任務。

3、能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天氣變化,列舉天氣變化對動物行為、人類工作和生活的影響,能描述植物、動物、人生長髮育的過程和主要變化,能説出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的區別;能説出物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温度可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通過實驗發現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説出有一類變化僅僅是形態的變化,不會產生新物質;而有一類變化則不僅是形態的變化,還會產生新物質。

4、能開始意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願意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有關變化的現象和問題,如熱脹冷縮、去鏽、去污;能舉例説明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天氣預報及農業生產的影響。

(三)本學期教學重難點及奮鬥目標

奮鬥目標:

本學期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本冊書中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力爭使70%的學生進入優秀之列,100%的學生及格,期末成績位列全街道同課前五名。

重點: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愛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3、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4、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説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徵。

6、掌握水的蒸發、沸騰、凝結和水的三態變化。

難點:

1、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説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樣形成的,物體的生長與變化,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三、教學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主要措施:

本冊教材主要是圍繞“運動與變化”這一組統一概念設計編寫的,即四年級(上冊)圍繞“運動”、四年級(下冊)圍繞“變化”統整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內容。因此在進行本冊教學時要通過引導學生對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的分析,幫助學生初步體會自然界是變化的,變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教學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3、加強觀察、實驗、思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起主體用。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5、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

6、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四、優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學困生有:王曉東、李寧,他們記憶能力差,反應也較慢,面對以上情況,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2、優生的培養

(1)採用“一幫一、一對紅”的政策,尖子生幫助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求共同進步。

(2)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説説自己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習的興趣。

(3)對優生的平常學習,也要多觀察,多教育,防止他們出現驕傲現象。

5、實施實驗操作。例如:説明自然界中風是怎樣形成的,聲音的產生,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6、注意通過實驗發展兒童智力,培養兒童的能力。

7、讓學生多動手,親自實驗廣泛合作討論。讓學生多聯繫實際,並且將實驗應用到實際中。

五、課時安排及教學進度

(略)

科學教學計劃 篇20

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國小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有效資源,強化教師業務學習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與學術性、羣眾性研討並行,增進我校科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一、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繼續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2)組織學習《科學課》等專業性雜誌,加強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3)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求科學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採取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並參加“教海探航”論文評比活動。

3、“上網學習”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的能力,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強網上學習實踐活動。

二、繼續深化科學課程改革,提高科學教育教學質量。

1、本學期要抓好實驗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蘇教育網”中的教材教法培訓資料,對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將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亮點與精華,向全鎮科學教師展示一些精品課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強與溧陽市教研室的聯繫,積極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依託遠程教學資源,帶動學校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調動教師參與科學教學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挖掘廣大教師的研究意識,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資源,通過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共同協商、互動交流,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

2、積極探索“看中學”的形式、內容,依託遠程教育資源,自主開發一批適合學生科學素養髮展的教學資源。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台的指導工作。

四、具體工作:

九月份:

1、制訂課題組計劃。

2、制訂各年級教學計劃

十月份:

1、中學《科學》新教材分析與培訓活動。

2、組建科學興趣小組並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

1、積極參加“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組實驗教師研討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優秀課”評比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元月份:

1、做好科學的的期終考核工作。

2、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科學教學計劃 篇21

一、指導思想

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實驗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科學》是一門綜合理科課程。科學課程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養成學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決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終身奠定基礎。

二、學生分析

教育人的前提是瞭解人,知人才能善教。

這學期教九年級科學。學生從八年級到九年級在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已經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了,對優生來説,能夠透徹理解知識,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也較為清楚,對後進生來説,簡單的基礎知識還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績較差。在學習能力上,學生課外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差。在學習態度上,少部分學生上課能全神貫注,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課堂作業,學生能認真完成,大多數學生需要教師督促。

三、教材分析

九年級上教科書共4章:“探索物質的變化”,“物質轉化與材料的利用”,“能量的轉化與守恆”,“代謝與平衡”。這4章以“轉化和平衡”這一統一的科學概念進行整合。在七八年級的教科書中,已學過的統一科學概念是:不同層次的物質體系,物質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物質的結構和功能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各冊教科書教學內容的邏輯關係,體現了綜合理科統一科學概念整合。

1、教學內容的特點。

第1章“探索物質的變化”是在八年級下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構成、元素與元素符號、化學式、相對分子量的計算、化學反應與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礎上,遵循質量守恆定律來理解物質變化的原理。從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中,歸納出酸、鹼、鹽、金屬、有機物各自的化學特性。這一章學習了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即通過實驗現象確定物質性質的檢測方法(如用試劑、試紙檢測顏色變化,化學反應中產生的氣體,沉澱物等)。這是帶有普遍性的科學方法,為下一步學習物質分類打下基礎。

第2章:“質轉化與材料利用”。從內容看,與第1章緊密相連,通過學習物質的組成來給物質分類。具體方法是測定某一物質特性,對照已知物質的特性,再確定這一物質屬於哪一大類。在系統瞭解各大類物質的性質之後,通過化學反應,就可以使物質發生轉化,產生新的、人類所需要的物質。或者通過轉化,使對人類有害的物質變成無害或有用的物質。第2章還介紹了常見的人造材料,讓學生了解新材料的使用對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影響。當然,科學技術運用不當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造成環境破壞或污染。如塑料包裝物引起的白色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對水源的污染等。

第3章是“能量的轉化與守恆”。現代科學把物質、能量、信息作為三個並列的基本概念,可見能量並不侷限於傳統的物理學範疇。雖然能量一章內容比較側重於機械能、電能、內能、功和功率的計算等,但作為綜合性《科學》課程,特別要強調的是能量不侷限於物理學範疇,它與生命科學、宇宙和地球科學、環境科學均有密切的相關性。

功作為能量轉化的量度,功率作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為了直觀和易於理解,教科書以機械運動、電能轉化為熱能等為例。但實際上能量的轉化具有普遍性,如八年級下第2章“空氣與生命”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自然界重要的能量儲存、轉化、釋放的過程。地球上的植物、藻類和細菌利用光能(主要是太陽光)合成有機物,把能量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起來,這些能量通過呼吸作用轉化為生命活動中的機械能、熱能等。古生物埋藏於地下,經過地質變化,形成了煤、石油和天然氣,保存了大量化學能。有關生命活動中能量的吸收、儲存的轉化是與物質的吸收、儲存和轉化同步發生的。在八年級下“代謝與平衡”中,我們將要學習這方面的內容。第3章需要學習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能量在轉化中是守恆的,即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到另一個物體,但它的總量保持不變,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自然規律。

能量的內容會涉及到力的運動,需要用到有關力的測量和單位、力的方向等知識,由於七年級下學習“運動和力”時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儘可能降低難度,所以在學習能量這一章時,還應回顧和重温有關力的知識。電能和電功率的計算也是本章的重要內容,與八年級上電路探祕、八年級下電和磁這兩章內容有關,一些計算題要用到電流、電壓、電阻等相關知識及歐姆定律,因此,在學習相關內容時要複習一下前面的知識。

第4章“代謝與平衡”,學習生命活動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化與平衡。生物體不斷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新的組成部分,貯存能量,同時又不斷氧化分解身體內原有的部分物質,釋放能量,排出廢物,達到動態平衡,這就是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最基本特徵之一。以新陳代謝為中心,以人為實例,學習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這裏還有必要回顧和複習八年級下第2章“空氣與生命”中的呼吸系統結構和功能。當然,其他生命活動與新陳代謝也有關係,如運動、體温的維持、神經活動等等,都和新陳代謝有關。九年級下學習“生物與環境”,“人的健康與環境”等與本章內容有一定相關性,“代謝與平衡”也是生命科學的核心內容。

九年級上有10個探究活動:“在鹽酸除鐵鏽實驗中,氣體是由什麼產生的”,“金屬的用途與金屬物質的關係”,“廢乾電池的綜合利用”,“怎樣以銅為原料製備硫酸銅”,“槓桿能夠省力還是費力”,“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重力勢能劃、與哪些因素有關”,“燈泡的亮度跟電功率的關係”,“影響酶作用的因素”。這些探究包含了提出假設、獲取信息、設計實驗、數據分析、交流討論等,根據學校的教育條件,有的探究也可由教師演示,師生共同探究。

2、教學重難點

第1章“探索物質的變化”。

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瞭解酸和鹼的主要性質,舉例説明酸和鹼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對人類的影響,會測定溶液的酸鹼性,瞭解強酸、強鹼的使用意事項;瞭解某些重要的鹽的性質;瞭解置換反應和中和反應的特點、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通過典型金屬和酸以及某些鹽的反應,瞭解常見金屬的主要性質和用途;探究和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會區別無機物和有機物,瞭解對生命活動具有重大意義的有機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等);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循環。

本章的教學難點是:瞭解常見酸、鹼、鹽的典型反應及其化學方程式;瞭解置換反應和中和反應的特點、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探究和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

第2章:物質轉化與材料利用。

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物質的分類方法,物質轉化的規律,材料的發展和利用對人類文明的促進作用。

本章的教學難點是:對物質分類方法的系統掌握,尋找物質轉化的規律,運用物質轉化規律指導材料的發展和利用,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

第3章是“能量的轉化與守恆”。

本章的教學重點是:自然界能量轉化的普遍意義;能量轉化的量度,功、功率;電能及其轉化,電功率、焦耳定律;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本章的教學難點是:自然界能量轉化的'普遍意義;功的概念的內涵及外延;能量在轉化和轉移中的守恆;能的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

第4章“代謝與平衡”。

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體內物質的運輸、能量獲得、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3、教學設想

《科學》是一門綜合理科課程。它是以自然界為整體,遵循統一的自然規律和原理來整合教學內容的。因此,教學中要注意把局部的、具體的內容整合起來,提升到具有普遍性的規律和原理。

《科學》十分重視探究和主動學習。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實踐、探究和思考,這是促進學生思維和能力發展的根本途徑。課本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內容,還有一些研究性學習課題,以提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對於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我們可着重指導探究的方法和程序,至於結論,可以是開放式的,有多種不同結論,甚至可以暫時不得出結論。這和過去經典的驗證某一原理的實驗不同,不要把重點放在學科術語正確完美的結論上去。

《科學課程標準》所確定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基礎性經典內容,又有大量的新知識和拓展性內容。對每個章節的具體教學內容,可參照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要求(如知道、瞭解、理解、學會等)來把握教學深度。有些教學內容是結構性的基礎內容,今後學習中常常要用到,學生必須要學會,如書寫化學式、歐姆定律等。還有很多教學內容僅僅要求知道和了解,經過學習,學生只需有初步的印象就可以了。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小組協同和小組討論、班級交流、作業展示等形式。這些形式在以往的理科教學中是很少用到的。怎樣組織好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相互協作和交流的能力,這需要我們在瞭解班級原有的組織以及班幹部情況後,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把這些活動組織好。

現代教學技術的發展對於《科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或校園網查找資料,在網上相互交流。在學生探究和研究性學習中應鼓勵學生運用網絡收集資料。《科學》教學中我們應儘可能收集和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演示使一些原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直觀和容易理解,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利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科學》課程教學,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科學,作為綜合學科,它的特點是強調綜合性和實踐性,強調能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方面,要防止教學要求過深過難,側重於較廣的知識面和知識的靈活運用。再次,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應當有一些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如對探究的評價,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以往的評價側重於對知識體系的掌握,或者説比較重視已知的科學結論。而《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更應重視科學思維方法和價值觀的評價。

四、教學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去領略課堂裏的精彩世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第六,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

第七,要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練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

科學教學計劃 篇22

一.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3、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

5、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志,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能聽懂、回説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説、認讀66個單詞(包括教室、書包、同學、傢俱、住宅結構、家庭成員、職業、數字、愛好食品和飲料、餐具等幾個話題)和進行簡單地運用。

3、能聽、做7個“TPR”活動。

4、能學會2個小製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説、吟唱歌謠

7、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課時安排

單元課時周

第一單元6課時2周

第二單元6課時2周

第三單元3課時2周

複習16課時1周

第四單元6課時2周

第五單元6課時2周

第六單元6課時2周

複習23課時1周

機動複習6課時2周

共計48課時16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rwqzg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