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精選1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精選1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精選15篇)

1、認識5個生字(檐 飾冠搗諧),會寫14個生字(棚 飾 冠 菊 瞧 率 覓 聳 搗 搬 巢 諧 眠辛)。正確讀寫“棚架、風趣、裝飾、順序、照例、瞧見、率領、覓食、搗衣、向晚、歸巢、和諧、辛苦、雞冠花、大麗菊、催眠曲、房前屋後、天高地闊、月明人靜”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建議背誦段落:1—3節或4—7節,由學生自由選擇)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4、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敍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一是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特別是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二是瞭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敍述的順序。

【課前準備】

藉助網絡資源,收集整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並製作成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題

1、指名背誦(齊誦)古詩:《遊山西村》、《鄉村四月》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誦讀的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鄉下人家”生活的情景。《遊山西村》,生動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一片歡悦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農民淳樸、好客的性格;我們即將要學習的《鄉村四月》(第23課)則描寫了江南初夏時的景象。今天,我們就和作者陳醉雲一起,走進“鄉下人家”,去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吧!

出示課件,板書課題:21、鄉下人家(陳醉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出示與課文相關的圖片。

(瓜藤攀檐圖、鮮花綻放圖、雨後春筍圖、雞羣覓食圖、羣鴨戲水圖、農家晚餐圖、月夜蟲鳴圖)

要求:學生一邊聽朗讀,一邊做記號,並想像一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

2、疏通字詞,掃清學習障礙。

⑴課件出示新詞,引導學習生字新詞。

棚架、風趣、裝飾、順序、照例、瞧見、率領、覓食、搗衣、向晚、歸巢、和諧、辛苦、雞冠花、大麗菊、催眠曲、房前屋後、天高地闊、月明人靜

正音:①結(jiē)出了青、紅的瓜。②門前的場(chǎng)地上。

③一羣鴨子扎(zhā)進水裏。

正字:“率”字中間部分的筆順是從中間到兩邊。“巢”字上半部分為三個撇點。

⑵指名輪讀課文;學生表演性朗讀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

3、師:同學們,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如果你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的話,你定會感到,鄉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課文中所描寫的一幅幅畫面,彷彿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

(齊讀)課文最後一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師:那麼,課文中描繪了哪些“獨特、迷有的風景”?請同學在認真朗讀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交流自己學習的體會。

三、自讀品味,合作交流

1、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展示討論:

①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②為什麼説“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2、教師巡視,適當指導點撥。

四、課堂作業,鞏固新知

1、給下列帶點的字注音。

①藤上結( )瓜 張燈結( )彩 ②場( )地 打場( )

③扎( )入水中 掙扎 ④散( )步 散漫

2、比較字形,組詞。

棚( ) 冠( ) 瞧( ) 檐( ) 諧( ) 搬( )

繃( ) 寇( ) 樵( ) 瞻( ) 楷( ) 般( )

3、自由朗讀《在天晴了的時候》(閲讀鏈接P104)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複習檢查

1、聽寫新詞(互評互改)

棚架、風趣、裝飾、順序、照例、瞧見、率領、覓食、搗衣、向晚、歸巢、和諧、辛苦、雞冠花、大麗菊、催眠曲、房前屋後、天高地闊、月明人靜

2、指名輪讀課文

二、情感品讀,賞析畫面

1、師:同學們,在前一節我看到大家朗讀課文都讀得很認真,很有感情!你們是否是這樣一種感覺,讀着讀着,眼前似乎浮現出一幅幅農村生活的優美圖畫?

2、生:是——

3、那麼,能否把你最感興趣的畫面説給大家聽聽嗎?

生:老師,我最感興趣的是農家房前瓜架上掛着的一個個青、紅的瓜了。那可真是一幅優美的圖畫!

生2、其實,我也有同感,每當讀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就想起了自家的小院,每到夏天的時候,什麼豆角啦,絲瓜啦,它們的藤蔓都沿着樹爬上去,藤子上掛滿長長、青青的果實,非常愛看。

師:看來你還會產生聯想,真的很棒!我們讀課文就應該這樣,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4、品賞“瓜藤攀檐圖”。出示課件。

5、品讀“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點撥:對比描寫的方式使人感到別緻生動、親切可愛。

6、課文中還描寫了哪些畫面呢?請同學繼續交流吧!

生:老師,在讀第2自然段的時候,農家的門前一年四季百花爭豔;屋後翠竹青青。

生:讀第2自然段時,給我留印象最深的是這段話:“還有有些人家,在屋後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生:我也有相同的感覺。我覺得這裏的一個“探”字用非常好!

7、出示課件,品賞“鮮花翠竹圖”

⑴指名朗讀“鮮花輪綻”部分(第一句)

“時令”,是季節的意思。“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説明了什麼?(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百花爭豔。)

⑵情感朗讀“翠竹青青”部分(第2、3句)(指名讀;全班齊讀)

師:前面有些同學説,在描寫竹筍的時候,一個“探”字用得特別好,那麼它到底好在哪裏呢?

生:“探”在字典的解釋為,頭和上體伸出。我覺得這個“探”寫出了嫩筍出土時活潑可愛的樣子。

生:我認為一個“探”字,把竹筍擬人化了。

師:你們的理解真的不錯!

點撥: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這句話形象地呈現了“雨後春筍”的美妙畫面,尤其是一個“探”字,擬人化的手法讓人感到嫩筍迅速的長勢,如同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樣從土裏探出頭,充分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8、品賞“雞羣覓食圖”、“羣鴨戲水圖”

①師:在四年級上冊,我們曾學習過老舍筆下的《母雞》,作家筆下母雞是那麼“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

②生:是呀,本課中所描寫的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正是體現了它負責、慈愛的品質。

生:我更欣賞的還有這隻大公雞了,你看它聳着尾巴,“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好不威風!

點撥:“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儼然一位將軍在閲兵,半志昂揚,又如同一個盡責的丈夫在保護着自己的家人,守護着自己的家園,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③師:母雞帶着它的孩子們覓食,大公雞在一邊保護着它們。多麼生動形象的畫面!那麼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鄉下人家的鴨的呢?

④品賞羣鴨戲水覓食。

一羣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師:同學們,剛才的深情朗讀,在我們眼前浮現出了這樣一幅幅鄉村圖畫:屋前瓜果爬滿架,門前盛開美麗花,屋後翠竹投濃陰,滿院雞鴨叫嘎嘎……這是多麼獨特的鄉村呀!那麼,你們想了解純樸善良的鄉下人嗎?就請大家在感情地朗讀課文第5節。

9、品賞夕陽下的農空晚餐。出示課件

⑴指名有感情的朗讀第5自然段。

⑵師: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歸巢的鳥兒……好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景畫。夏天的傍晚,鄉下的人們在都把桌椅搬到門前,在這如詩如畫的情景中吃晚餐,這樣生活也只有鄉下人家才能盡情享受!

⒀生1:讀了這段話,我眼前就自然的浮現出我們村子裏夏天時晚餐的情景來。在吃晚餐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可端着碗走東家串西家,看見誰家有好吃的菜就夾上一筷子,主人也好,我們小孩子也好,總是笑呵呵的。

生2: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們小孩子吃罷晚餐後,捕捉瑩火蟲,做遊戲……那情景真的好不快活……

⑷是呀,這就是鄉下人家最獨特、迷人的風景!你們聽——紡織娘叫了起來,那歌聲真好聽,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就在這歌聲中甜甜蜜蜜的入睡了……

(課件:紡織娘)

三、重點研讀,體味情感

1、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明確課文主旨。

⑴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⑵合作交流:“獨特、迷人”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這一句話的?它在課文中起什麼作用?

⑶點撥: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鄉下人家美麗迷人的生活環境和樸實歡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和語言的美。

四、延伸拓展,昇華情感

1、閲讀《在天晴了的時候》。想一想,議一議:試着畫出作者寫了哪幾種景物,是怎樣描寫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見教材P103“綜合性學習”要求)

附:板書設計

21、鄉下人家(陳醉雲)

屋前搭滿瓜架(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

門前綻放鮮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依時令開放)

屋後翠竹挺拔(綠的葉,青的竿,鮮嫩的筍)

雞羣到處覓食(母雞率小雞覓食,雄雞高傲威風)

河中羣鴨戲水(即使……也……)

傍晚夕陽晚餐(高談闊論、自然和諧)

秋夜紡織娘唱(織,織,織……甜蜜進入夢鄉)

獨特、迷人的風景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檐”、“飾”等五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4.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5.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課文插圖的掛圖及投影片。

3.蒐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問題: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去過鄉下嗎?説説你對鄉下的瞭解。

我們基本生活在城市裏,還是挺喜歡鄉下的生活的。作家陳醉雲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為我們具體的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感受鄉下生活的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聲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同桌互讀,交流新字生詞的讀音。

三、再通讀課文,找找中心句,談談鄉下人家給你的印象。

全班交流:“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你是怎樣理解“獨特”和“迷人”的?

小結: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這樣嗎?同學們,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吧。

四、練習書寫,鞏固生字詞。

五、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二、品讀課文,想象畫面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鄉村生活是多麼淳樸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將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大家聽,讓我們一同來感受美、品味美。

三、組內品讀,交流感受。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a.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擬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覺生動、自然)

b.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對比的手法使人感覺別緻生動、親切可愛)

c.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體現了寧靜、和諧的農家生活畫面)

四、默讀課文,對照插圖,想想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小組交流: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隨學生回答,出示圖片)(出示畫面)瓜藤滿架、花紅竹綠、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花香月夜。

同桌一起細細品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風景,劃出有關的段落,美美地的讀一讀。(指導朗讀)

句式訓練:出示句式:鄉下人家,不論 ,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用上這個句式來説説你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小結就是這樣的鄉下人家,門前花果香,屋後竹成行,真真切切的讓我們感受到了--生齊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五、拓展練習:

除了課文中描繪到的畫面,你能結合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也來描繪一道獨特、迷人的鄉村風景嗎? 出示句式“鄉下人家,______ 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交流:鄉下生活留給你什麼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邊讀邊想畫面。

仔細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並把它們背誦下來。

六、閲讀鏈接

1.自由朗讀《在天晴了的時候》。

2.想一想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是怎樣描寫的,説説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並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七、佈置綜合實踐活動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屋檐、搗衣”等5個生字詞語。

2、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這麼一個地方,它是那樣熟悉親切、寧靜祥和,它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熱鬧,卻讓人迷戀嚮往。這就是-----鄉下人家。

3、揭題,讀題。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想一想,課文依次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

2、學習生字:屋檐 雞冠花 裝飾 和諧 搗衣。 讀準多音字雞冠花,理解屋檐和搗衣。

3、概括內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門前開( );

屋後( )成陰, 院裏( )成羣,

河中( )戲水; 夏日院中,吃晚飯,

還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鄉下人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5、讓我們走近農家,一一領略。

出示課文第一段。一生讀。

問:是什麼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

你眼前彷彿看見了什麼?(出示圖片)誰來美美地讀一讀?

(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

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別有風趣”的意思?(與眾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樓門前蹲着的石獅子,也不是豎着的大旗杆,它是鄉下人家所獨特的裝飾——讀。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小結:這就是鄉下人家。

6、除了種瓜,鄉下人家還會種些什麼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讀“花”的部分。鄉下人家都愛養哪些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你們養過沒?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理解:1什麼是“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時節、季節)比如(略)

2什麼是“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常見的、好養活的、卻也很美)

一生讀“竹”的部分。

1從他的朗讀中,你又彷彿看見了什麼?(竹多、筍多)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多麼可愛的筍娃娃啊,誰來讀一讀?這裏作者運用了什麼寫法?(擬人)

老師再請兩位同學分別用朗讀來表現這門前屋後的美景圖;

這裏作者先介紹門前的鮮花,再介紹屋後的竹筍,這樣的寫作順序叫(方位順序)

6、聽,這是什麼聲音?自由讀一讀第三、四兩段。從這些標紅的詞語中你感受到什麼?可以選一個或幾個説説。(率領、聳着、大踏步;遊戲、扎、從不吃驚)沒有統一答案。

男女生分讀兩段。

小結:這些場景是那樣熟悉,那樣親切。這就是鄉下人家所特有的風景。

7、總結: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允、砌”等8個生字,會寫“蔭、溢”等15個字,會寫“洋溢、允許”等17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描寫小男孩的句子,説説他帶給巨人的變化。

3.找出描寫巨人花園不同景色的句子,對比閲讀,並分析花園的景色變化的原因。

4.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和同學交流閲讀感受。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你們喜歡哪些童話故事?為什麼?

2.説説看到課題你們想到了怎樣的畫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指名説説想提醒同學注意什麼。(讀音、書寫)

指導書寫“允”和“添”:注意“允”下面是“兒”;“添”最後是兩個“丶”。

教師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鞏固對生字、新詞的掌握。

3.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進行理解,也可以結合語境進行理解。

重點理解“任性”“冷酷”的意思:體會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説出自己的理解;説出他們的近義詞、反義詞;聯繫生活實際,用詞語練習説一句話。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用幾句簡短的話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巨人擁有一座漂亮的花園,但自私的他不準任何人進去,失去歡聲笑語的花園變得荒涼,直到有一天巨人從一個小男孩身上發現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於是巨人拆掉了圍牆,也最終收穫了幸福。)

2.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

3.分為三部分:巨人外出時;巨人回來後;巨人醒悟了。

4.巨人外出時和回來後花園各是什麼樣子的?

(1)巨人外出時的花園是什麼樣子的?

“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概括為:美麗、四季分明、風景宜人等。)

如果你們是那些孩子,在這樣的花園裏面玩耍,會感覺如何呢?(幸福、快樂)

指導朗讀第1、2自然段。

(2)巨人回來後的花園是什麼樣子的?

“不久,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概括為:荒涼。)

指導朗讀第3~7自然段。

四、課堂小結。

後來,在巨人的花園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我們再來讀讀,説説你讀後的感受。帶着自己的理解讀課文,同桌間交流感受。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到巨人的花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課文中找出寫花園漂亮、荒涼和成為孩子們的樂園的段落,想象畫面讀一讀。

二、抓住主線,品讀感悟。

切入點:巨人的花園從漂亮變得荒涼的原因是什麼?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嗎?

學生交流,出示課文第9自然段的句子。

1.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表現巨人“任性”“冷酷”的句子,並練習讀一讀。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

(1)引導學生想象巨人生氣、發脾氣的樣子,然後用對應的語氣讀巨人的話。

(2)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對比朗讀花園的漂亮與荒涼。

4.後來巨人的花園從滿目荒涼變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也由原來的孤獨變得無比幸福,這要感謝誰呢?(小男孩)

5.課文中小男孩是如何提醒巨人的?(用他那會説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在樹下伸出手觸發綠芽和鮮花。)

(1)如何理解“凝視”?

(2)想象小男孩用他會説話的眼睛跟巨人説了什麼。

6.説説自己從故事中懂得了什麼。

三、對比朗讀,體會寫法。

1.藉助板書,引導學生總結對比的寫法。

2.結合板書,朗讀文中多處對比。

四、拓展閲讀,喚起興趣。

1.簡介作者王爾德。

2.課文與原文對比,喚起閲讀原文的興趣。

3.推薦閲讀《快樂王子》。

五、佈置作業,發展能力。

開展一次讀童話、講童話、編童話、演童話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板書設計

巨人的花園

花園:漂亮——荒涼——成為樂園

巨人:任性——寬容; 冷酷——熱情

孩子們:逃散——盡情玩耍

小男孩:凝視——親了一下

教學反思

1.教學中運用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對比朗讀中體會巨人的“任性”和“冷酷”,以及使花園發生的變化,有助於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實踐和閲讀體驗理解故事藴含的道理。

2.注意挖掘空白點,力求讀寫結合。巨人從小男孩的眼裏讀懂了什麼?課文沒有寫出來,而是通過讀中促悟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既訓練了同學們的想象思維,又使他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疙、瘩”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惡”,會寫“討、厭”等15個字,會寫“討厭、理由”等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描寫母雞的詞語中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找到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後變化的句子,説説變化的原因。

4.比較《母雞》和《貓》在表達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母雞圖片。提問:大家都見過母雞,它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印象?

2.老舍眼裏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雞》。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先讀讀這些詞語,看看你是否已經通過預習認識了它們。

出示詞語,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再齊讀。

重點指導“疙瘩、侮、撮、啄”的讀音和“惡”的多種讀音。

2.重點指導“毒、孵、警、戒、伏”,在田字格中範寫。(“孵”左邊“卵”的筆順:撇、豎提、點、撇、橫折鈎、豎、點,7筆寫成。“伏”字不要漏了點。)

3.詞語會讀了,相信課文也能讀好,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老舍筆下的母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讀書,然後交流感受。(討厭、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

3.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後是不一樣的,請用橫線畫出作者直接表達對母雞態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①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②讀句子,抓住“一向”“不敢”體會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感態度。

③從開始的“討厭”母雞,到後來的“不敢再討厭”母雞,作者的態度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着讀出情感的變化。

5.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討厭母雞,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不討厭母雞。

1~3自然段:寫作者討厭母雞。

4~10自然段:寫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

四、課堂小結。

讀了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感受?(作者對母雞的尊敬、讚頌)

五、佈置作業。

1.閲讀課後“資料袋”,瞭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閲讀。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檢查,回顧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掌握情況。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老舍對母雞的態度前後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改變呢?讓我們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1~3自然段。

1.請大家默讀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為什麼討厭母雞?畫出相關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學生交流:

(1)母雞的叫聲。

①母雞的叫聲有什麼特點?(沒完沒了、如怨如訴、發了狂)

②作者寫不同情況下的母雞的叫聲,是為了説明什麼?(説明“我”一向討厭母雞。)

③老舍對母雞的觀察多麼細緻呀!聽到母雞沒完沒了、如怨如訴、發了狂的叫聲,覺得母雞很討厭。誰能讀出作者厭煩的情緒?

(2)母雞還有哪些方面讓人討厭?

①你覺着這是一隻什麼樣的母雞?(欺軟怕硬、喜歡炫耀)

②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抓住“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體會母雞的欺軟怕硬。抓住“發了狂、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體會寫出母雞的喜歡炫耀所使用的誇張手法。)

③讀出對母雞的討厭之情。

3.通過剛才的交流,你認為這是一隻怎樣的母雞?請用恰當的詞語概括一下。

出示:這是一隻(   )的母雞。(叫聲討厭、欺軟怕硬、喜歡炫耀)

(二)學習第4~10自然段。

1.因為母雞叫聲討厭、欺軟怕硬、愛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討厭母雞。後來,作者為什麼不敢再討厭它了呢?文中有一個自然段明確地告訴我們原因,你找到了嗎?

出示句子: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齊讀第9自然段。

2.老舍説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哪些句子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在旁邊做批註。

3.學生交流。師小結: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它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4.帶着對雞媽媽的敬佩和喜愛,再讀句子。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對這三句話有了哪些新的體會?(這三句話既是在讚頌母雞,也是對天下所有母親的讚頌。)

6.因為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和偉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了”。試着説説你的體會。(作者用“不敢”來表明自己對母雞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尊敬、讚頌,是情感的昇華。)

三、拓展延伸。

老舍認為“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愛的?

四、比較《貓》和《母雞》的異同。

1.《貓》和《母雞》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它們在表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2.學生交流。

3.相同之處:①文章結構清晰。《貓》用過渡句將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母雞》用過渡段將母雞孵小雞前後的不同聯繫在一起,使文章渾然一體。

②善用“總—分”結構。《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古怪的表現。《母雞》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母雞令人討厭的三個方面。

③都列舉具體事例來表現動物的特點。例如,《貓》列舉了貓遇到蛇也敢鬥一鬥的具體事例,來表現貓的勇猛;《母雞》列舉了母雞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體事例,來表現母雞的不辭辛苦。

④語言生活化、口語化。《貓》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樣,如“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説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母雞》全文也很口語化,帶有濃郁的“京味兒”,如“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

不同之處:①寫作手法不同。《貓》主要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貓當作孩子來寫。《母雞》主要運用了對比、誇張的手法。

②表達的情感不同。《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母雞》寫了對母雞由“討厭”到“不敢再討厭”的態度變化,通過前後的強烈對比,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

五、佈置作業。

1.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2.你的媽媽平時是怎麼愛你的?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説的話寫下來吧。

板書設計

母雞

討厭    不敢再討厭

叫聲 勇敢 負責

欺軟怕硬慈愛 辛苦

喜歡炫耀偉大

教學反思

1.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在學習課文時,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受母雞的討厭之處與可敬之處,體會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不敢再討厭”,感悟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母愛的感受,加深對母愛的認識。

2.比較《貓》和《母雞》兩篇文章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是這篇文章的難點。在課堂上,主要就是通過讀書去體會,同樣是寫動物,作者觀察的角度不同、情感不同,運用的表達方法就不同,語言也各具特色,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認識“鈍、凌”等7個生字,會寫“恐、兇”等13個生字,通過字形構造特點理解“茹毛飲血、五彩斑斕”等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複述理解説明文的嚴謹性、條理性,試着分析句子使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

3. 感受科學古生物的神奇,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複述理解説明文的嚴謹性、條理性,試着分析句子使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

【教學過程】

壹發現矛盾,鎖定字詞

1. 朗讀課題“飛上藍天的恐龍”,看着這個題目,你有沒有發現什麼矛盾的地方?飛向藍天其實在課文中指的是(鳥),如果採用對對子的形式來的話,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一個走(一個飛),一個大(一個小)……

2. 如果讓你從書中找出更多的詞語來形容恐龍和鳥,你能找出多少?

這麼多的詞語都可以來形容恐龍和鳥兒,在這些詞語當中,你有沒有不理解的?

(1)茹毛飲血:讓學生猜測詞語意思,飲血,喝血;毛,指動物身上的毛;從而引導學生推測“茹”(吃)。並通過查字典求證。其實“茹”和“飲”都是動詞,有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已經熟悉的字詞來看一看詞語的對應關係來猜出詞意。

(2)五彩斑斕:“斑斕”中兩個字都有“文”,古代指紋理、紋路,外表色彩燦爛絢麗的樣子。

3. 其實大家找的詞語大部分集中在第一自然段,一起來讀一讀。

比較兩段文字(一段完整,一段缺少“一支、漫長的”兩個詞語),有沒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什麼?發現漏掉的兩個詞語,體會這兩個詞語的準確性。

整體感知,感受嚴謹

1.在課文中有三處直接描寫恐龍變成鳥類的句子,你能找出來嗎?

2. 讀着這三句話,你有什麼問題?(恐龍是怎樣變成鳥類的?誰發現了恐龍變成鳥類?恐龍變成鳥類有什麼證據?……)

3. 大家提了很多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其中一個問題:恐龍變成鳥類的證據,請你默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有序地來寫這個段落的?

(1)時間順序:早在19世紀、在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類化石之後、20世紀末期。

(2)邏輯順序:注意現象——提出假説——發現證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 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老師給你們提供一個流程圖,你能不能根據老師提供的關鍵詞把這段話用你自己的語言説一説?

5. 齊讀句子。“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描繪的畫卷”指的是古生物科學家們漫長的研究歷程與取得的成果。“點睛之筆”指的是“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什麼説這是“點睛之筆”呢?講解畫龍點睛典故理解字義,再結合文本理解。)

方法回顧,體會語言

1. 剛剛同學們還提到一個問題,恐龍是如何飛上藍天的,這也就是恐龍的演化過程,我們一起來看看。自由朗讀第四段。

2. 小組討論交流:這個段落很長,一口氣讀下來你會發現作者在寫的時候很有條理。如果把這段話分成四個部分,你打算怎麼分?(第一部分——第一種恐龍的出現;第二部分——後代繁衍出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第三部分——一些獵食性恐龍發生變化變成鳥類;第四部分——學習飛行,科學家推測恐龍飛翔的原因。)

3. 回顧所學的説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找出這個段落中哪些句子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4. 這一段中除了用到了很多説明方法,語言也十分形象生動,請你找一找。(關注修辭)學生找到並朗讀。

(1)排比:

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几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温順可愛,以植物為食。

看到這一句排比句,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關注分號,兩兩對比。根據恐龍的習性、形體、性情來進行描述。)

(2)比喻:

不管怎樣,有一點毋庸置疑:原本不會飛的恐龍最終變成了天之驕子——鳥類,它們飛向了藍天,從此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天地。(把恐龍比作天之驕子)

5. 剛剛我們把這一段分成了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之間前兩個部分是用時間串聯起來的,第二與第三、四部分之間是包含關係,你能不能根據黑板上面的這幅圖有條理地説説恐龍是怎樣飛向藍天的。跟同桌説一説(可以加入自己的語言)。

總結:通過科學家的實踐考察和合理推想,發現了鳥類其實是由一種帶羽毛的恐龍演化而來,我們一起讀一讀最後一段話。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這篇課文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裏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裏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變化多端、跌倒、開闢、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

【教學難點】

在閲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教學準備】

1.瞭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課件。

2.學生觀察貓。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認識貓。(家貓、波斯貓等)

⒉學生介紹貓。

3.師歸納。(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幹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説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4.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正音,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寫貓老實、貪玩,但盡職。

第二自然段:寫貓高興與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

第三自然段:寫貓“什麼都怕”,但又很“勇猛”。

第四自然段:寫貓小時候十分淘氣可愛。

2.檢查字詞  性格 任憑 貪玩 盡職 屏息凝視 稿紙  梅花 變化多端 跌倒 開闢 枝折花落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全文,看看老舍先生着重寫了對貓的哪些方面的感受?(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板書:古怪、可愛)

2.瀏覽全文,聯繫上下文畫出貓的古怪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板書:老實——貪玩——盡職  它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膽小——勇猛)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精讀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寫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4.劃分段落  第一段(1-3):寫貓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寫貓滿月時十分淘氣可愛。

四、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8

設計理念

圍繞“質疑、解難;討論、交流;讀書、感悟”開展教學;通過激情導入、圖片展示讓學生“樂中求知”;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有感情誦讀,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 認識本課6個生字。

2. 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訓練點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培養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並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德育滲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指揮有方、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美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讓顯示感受到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學法指導

教師教法:啟發談話,相機點撥,充滿激情的描述、誦讀。

學生學法:自瀆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理解“諾曼底”號遇難後哈爾威船長是怎樣做的?從而認識他崇高的品質。

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覆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學習,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的引導、點撥。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文範讀錄音帶、錄音機、“諾曼底”號掛圖、哈爾威船長掛圖。

教學過程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激趣導入(5分鐘)

(同學們:在這陽春三月,春暖花開的日子裏,心情好嗎?那就讓我們帶着這份美好的心情來努力學習吧!請同學們睜大眼睛看看,教室裏和往常有什麼不同?)

1、出示帆船圖

提問: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什麼?

2、揭題,板書課題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挫折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學學《“諾曼底”號遇難記》,課文的主人公哈爾威船長會給你答案的。

3、引導學生認識閲讀課文符號﹡

(﹡同學們認識嗎?它的出現意味着什麼?)

(今天,我們進行比賽學習,老師先宣佈比賽規則:把全班分成“鵬程”組、“萬里”組,哪一組同學表現好,就獲取一顆星,最後,哪一組榮獲的五角星最多,哪組就獲勝,領取我們最後的大獎——五星紅旗。同學們,那就讓我們一起攜手起飛,鵬程萬里吧!)

二、整體感知(5分鐘)

1、聽範讀錄音,進入意境,感知故事內容。

相機學習生字,理解詞語。驚恐萬狀洶湧湍急不可開交井然有序

驚慌失措鎮定自如你推我搡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你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得?誰留給你的印象最深?

三、深入探究(15分鐘)

1、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用小黑板出示討論題目:

(1)船長為什麼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引導學生分三步進行:

A. 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援工作的?

B. 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C. 議一議船長採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2)船長給你流下了什麼印象?

2、彙報學習結果。

3、教師小結:“諾曼底”號油船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驚恐混亂中,船長哈爾威臨危不懼、鎮定自若的指揮船員,使船上所有的人獲救,而自己,卻被海水吞沒。哈爾威船長危難時刻捨己救人、沉着機智、指揮有方的崇高形象,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把結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覆讀,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四、誦讀課文(10分鐘)

(同學們讀得真精彩,想不想把這些“精彩”送給我們可敬可愛的哈爾威船長,那就讓我們用朗朗的讀書聲來表達對船長的崇敬之情吧!)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連線,明白各部分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介紹“諾曼底”號油船緊張危急及混亂驚慌的語氣

撞船部分船長鎮定威嚴的語氣

最後一段無限感激、崇敬和無比沉痛的心情

開頭部分輕快平和及讚美的語氣

2、把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給大家聽聽。

五、總結拓展(5分鐘)

1、假如哈爾威船長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想對他説什麼?讓學生開“新聞發佈會”。

2、同學們想知道老師仔細研讀完這篇課文後有什麼收穫嗎?我把它整理成了一首小詩:

人生,猶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

誰也不能預想:前方的風景怎樣?

或風平浪靜,

或驚濤駭浪,

你都得,揚起風帆駛向遠方。

遇到驚濤,或是駭浪,

你不必驚訝,不必膽怯;不必畏縮,不必退卻。

你要冷靜,臨危不懼,

你要沉着,機智勇敢。

只有這樣,你才是真正的舵手。

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駛方向,

到達成功的彼岸!

3、同學們可以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學後所獲。

板書設計

9﹡《“諾曼底”號遇難記》

指揮救人:鎮定自若

船長              臨危不懼 捨己救人

壯烈殉職:紋絲不動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閲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讚歎。《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聖陶遊覽之後寫下的一篇遊記。我們就沿着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板書:3.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豔:明亮鮮豔。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鬱: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鐘乳:石灰巖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裏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後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麼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閲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遊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記敍了他遊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後,按遊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遊覽金華的雙龍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遊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第五段:介紹遊覽內洞的情景。第六段:寫乘船出洞。)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説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瞭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麼?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映山紅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着山勢不斷變化)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計提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麼在作者眼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而格外地有生機有靈氣。作者有崇尚自然、讚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豔的畫面。

教師告訴學生映山紅的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聯繫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新綠”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剛長出時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生機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討論:溪流為什麼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麼關係?

(因為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着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續。溪流是從雙龍洞中流出來的。)

作者邊欣賞着山中明豔的春色,邊傾聽着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瞭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説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讀一讀,説一説。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麼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四)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板書:孔隙)

説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為什麼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教師可以用“高樓上看物體,物體好像變小”的生活經驗作比方,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上游,遊法上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不僅遊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隨着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討論:作者為什麼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着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越往內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並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

(板書:險)

(五)背誦第四段。

(六)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內洞的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二)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雙龍洞內洞的特點。

(二)練習課文編提綱。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編寫提綱。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同桌學生相互檢查課文第5自然段的背誦。

2.教師瞭解學生背誦的情況。

(二)聯繫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於到達了內洞。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板書:內洞)

(三)瞭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啟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麼?

(因為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雙龍有形有態,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鐘乳和石筍,側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找去,只見……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裏)

(四)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1.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記敍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2.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我要寫一篇什麼內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綱。

3.練習給課文寫提綱。

我們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按照剛才老師講的寫作思路,我們試着給課文寫個提綱。

指導學生給課文寫提綱。

作者遊歷了雙龍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這次遊歷記敍下來,這就是文章的內容。

(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他要表達什麼情感或説明什麼道理呢,這就是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的中心我們剛剛總結了。

(板書: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確定了寫作的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呢?我們來看作者是怎麼做的。

作者這次遊覽,所見所聞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寫進文章。所以必須對材料進行整理和選擇。選擇最能體現這次遊覽特點的,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選了山路上的景色,因為它能表現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遊雙龍洞的興趣。作者挑選了洞口、外洞、進入內洞、內洞幾處景物來寫,因為這些都是作者遊覽的對象,也是作者遊覽的順序,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挑選好材料後,還要對選好的材料進行合理的安排,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按什麼順序組織材料,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遊覽順序組織材料的,同學們把作者對材料的安排按順序寫下來。

(學生在本上寫)

(板書:1.交待時間地點2.路上見聞3.外洞4.由外洞進入內洞5.內洞6.出洞)

4.小結:(指黑板)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提綱。我們在寫作文前,應該編寫作文提綱。首先想好要表達的中心,然後選擇能表達中心的材料,最後把選好的要寫的內容安排好。

5.學生將編寫的提綱補充完整。

(六)作業

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出一課,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板書設計:

教後記:通過學習課文,學會閲讀遊記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豐富見聞。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 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生字。

能力目標:在充分閲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遊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度句在文中的作用。學習“空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情感目標:瞭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以本課為例繼續訓練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在充分閲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課文聯段成片的方法。

3.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點,仿寫一段話。

課時安排:

3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 個生字及新詞,認讀1個生字。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找到文章的過渡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説一説咱們學過那些葉老寫的文章。

請同學説一説自己在課外讀過哪些葉老寫的文章。

二、新授。

(一)學習生字。

1.默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本課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

兩個同學互相讀這些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2.生字從課文中走了出來,出示會認的生字,你們認識嗎?

找同學讀。

全班齊讀。

回憶課文中所組的詞語。

全班齊讀詞語。

3.出示會寫的生字。

分成小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這些生字註上拼音

小組內讀這些生字,把字音讀正確

讀課文中的詞語

4.記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寫錯的地方

同學互相交流

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説一説怎樣寫才能漂亮

自己練寫生字

全班進行交流

5.這些生字你們都認識了,能把課文讀得更加熟練嗎?

自己練習朗讀課文

請同學讀課文

全班齊讀課文

6.課文中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你還不理解,畫下來。

查閲漢語詞典,掌握詞語的意思

請同學交流這些詞語的意思,説一説他們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

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思考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按照遊覽的順序寫的

理清泉水流動的線路。泉水怎樣流,用筆畫下來。

(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

兩條線索對比體會句子意思“一路迎着溪流,順勢而上。”

2.你能把文章每一段的意思用簡單的話説一説嗎?

在此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準確的詞語進行概括。

幫助學生把寫相同內容的段落進行歸併。

途中的風光(1—3);雙龍洞口和外洞(4);通過孔隙到內洞(5—7);出洞(8)

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了什麼?和同學們説一説

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寫在書上提出來。

請同學試着提出幾個問題,大家一起點評

使學生明白提出的問題不僅僅是不理解的詞語,應該是對文章的理解有幫助的。

可以從文章的題目、重點句子、重點詞語等方面提問

三、鞏固。

朗讀課文

自由結合小組畫簡單的示意圖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生字詞語

3.收集相關的資料

課後反思:

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後畫圖,然後對照課件進行檢驗,利用這種方法檢查了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充分閲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遊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度句在文中的作用。瞭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以本課為例繼續訓練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在充分閲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課文聯段成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北山的雙龍洞景色奇麗,洞內景物更是引人入勝,讓我們跟隨着葉老一起遊雙龍洞。

二、新授。

1.請學生通讀全文,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展示遊覽路線。

2.品詞句,抓景物特點。

提問:葉老站在外洞洞口抬頭望,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讀讀有關的段落。

(山高、突兀森鬱、感覺有氣勢)

誰能説説“突兀森鬱”是什麼樣的景象?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洞口像什麼?外洞像什麼?葉老師怎樣感覺的?用了什麼句式?(洞口寬,像橋洞似的。外洞像大會堂。這裏用了比喻句)

順着泉水走,來到靠左邊石壁下方的孔隙,請同學朗讀課文,然後講出空隙有什麼特點?

(窄,只能容兩人並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進出靠工人拉、人仰卧在船內)

(險,左右和上方的石頭是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

朗讀描寫內洞的兩個自然段,想一想:內洞景物有什麼特點?用筆畫出來。(黑、大、奇)

提問:為什麼“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葉老為什麼説有點像,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引起爭論,發散思維,最後得出結論。)

其次看到的是石鐘乳和石筍,遊覽過溶洞的同學見到石鐘乳和石筍。誰能給我們講解一下,石鐘乳和石筍是怎樣形成的?沒有遊覽過溶洞的同學也別遺憾,老師這就帶你們觀看錄像,請你們一邊看一邊展開想象,説説這些石鐘乳或石筍的樣子都像什麼?

教師小結:雙龍洞無論外洞、孔隙、內洞景色各異都值得觀賞。可是請同學們看,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寫的卻是沿途景色,為什麼也納入文中啊?

學生讀後談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沿途景色猶如懸掛在天地間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風景畫。它那麼吸引人,雙龍洞在此山水之中,不是景中景,畫中畫了嗎?它就更美了。洞內外渾然一體,美不可言。

三、鞏固。

1.課文裏有一個“嚮導“陪着我們一路遊玩過來,大家知道它是誰嗎?

引導學生從泉水着眼,再擬遊蹤。

2.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深黑的石洞)

3.這個“嚮導不僅陪着我們,一路上也陪着作者,想象作者的遊覽順序是怎樣的?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進洞遊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

這樣引導學生以溪流走向為起點,再擬遊覽順序,使學生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移”的寫作順序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

四、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感興趣的句子。

板書: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景色明豔

洞口望 山高、有氣勢

經外洞入內洞 路狹小

內洞 景美、寬闊

課後反思:

在體會“空隙小”這個環節中,啟發學生思考“空隙小為什麼還能容納小船呢?”經過學生討論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小”是相對而言的,同時補充相關的資料,難點解決較好。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空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點,仿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整體朗讀這一段,讀中學寫,感悟寫作方法。

教師出示一段於原文不同的文字引導學生默讀。(很窄、很小、很黑。)

對比後談一談喜歡哪一種表達方式?為什麼?

師生共同歸納:形象生動。結合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感受來突出特點更加真實自然。

再讀這段,體會寫法。

二、練習圍繞一句話寫具體。

課後小結:講解了如何圍繞一句話寫具體的方法,學生理解了可以通過描寫景物、人物等方面,從側面去説明要寫的一句話的內容。經過練習,學生能夠掌握了方法,但還需要不斷步練習。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11

一、教學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能辨析"光彩"、"光芒",會用"目不轉睛"、"果然"、"終於"、"不僅……連……也……"等詞語造句。

3、理解作者運用哪些詞語、句子把日出的過程和景色生動地描述出來。

4、初步瞭解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點,並能仿照課文寫法寫一篇描寫日出或日落時暈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第二、第三段是課文的重點,這兩段.寫作者在一般情況下觀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況下(多雲)觀察到日出的不同情況。

難點:課文第5自然段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讀1~3句,抓住"然而"、"後來"這些詞語,理解太陽的動態和雲片色彩變化,想象當時天空的美景。然後着重理解這一節的最後一句,"這時候,不僅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這時陽光照亮一切的奇景,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嚮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嘗試設疑、突出主線、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四、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五、使用媒體:小黑板、掛圖、投影、幻燈。

六、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海上日出》。

二、啟發談話:

本文選自中國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雜記》。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幾次看到海上日出時所得的總的印象的具體記縣,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大家讀讀課文就會明白了。

三、指導自學。

1、要求輕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

2、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不理解的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3、具體描繪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幾個自然段?,

4、把作者描寫日出時最美的句子畫下來。作者觀察到幾種情況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自學情況(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1、生字新詞:紅霞、範圍、分辨、奇觀,剎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讀得流利、正確。)

3、討論。

①作者觀察到幾種情況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氣晴朗時、有云的情況下)

②課文共分幾段?(全文分為四段)

五、讀講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們交代了什麼?

2、"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説明了什麼?

3、這一段與全文關係怎樣?(結構上有提摯全文的作用--全文總起。)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用卡片檢查識字和理解詞語的情況。

二、讀講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太陽還沒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顏色有些什麼變化?

2、"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着那裏"這句話中"知道"是什麼意思?

3、個別讀第三自然段。思考:課文5句話是按怎樣的順序具體描寫太陽升起的過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詞句分別寫出了太陽升出海面時的顏色、形狀、光亮、動態的?

5、導讀第三自然段。

6、讀"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這句話與"太陽向上升"比較哪句好?為什麼?好在哪裏?

7、齊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第4、5自然段。思考:兩個"有時候"各指什麼樣的情況下的日出景象?

2、當雲薄時,海邊的臼出是怎樣的景象?

板書:水天一色一片燦爛

3、當雲很厚時,日出又是怎樣的奇觀?

4、第5自然段中,你覺得哪幾個詞用得特別好?

5、齊讀第二段。

6、小結:課文二、三兩段描寫了不同天氣裏海上日出美麗雄奇的景象。

四、讀第三段

1、練讀第三段。

2、這句話與全文有什麼關係?

▲教學小結:

1、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作者寫這篇《海上日出》有什麼特色?

第一、作者觀察得很仔細。

第二,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方法,把太陽升出海面的過程描寫得生動、傳神。

第三,課文用詞非常確切、傳神。)

3、練習有表情地朗讀全文,並通過多種形式練習背誦全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12

1、《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

2、引導學生通過充分閲讀體會貓的特點,感受貓的可愛,學習作者在語言和文章表達上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特別方式。

學情分析:

貓是較常見的家養小動物,學生對貓比較熟悉,絕大多數學生見過,有的學生還養過貓。在教學中激趣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在讀中整體感知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通過理解和朗讀重點詞句,瞭解作者是抓住貓的什麼特點來描寫的。

2、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討論探究,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藴涵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導語: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語樸實,語句優美,常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篇他寫的文章。

2、揭示題目:貓

3、學生齊讀題目。

二、初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條理

1、自由輕聲讀課文。

思考:①作者是從哪兩方面來寫貓的?

②給課文分段。

2、指名讀,交流。

① 課文從“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兩個方面寫貓的。(板書)

② 分段:第一段:1—3節,第二段:第4節

(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節朗讀,劃出表述這一段內容的句子。(第一句)

師:這句話是這一段中的總起句。

2、理解“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麼意思?(板書:古怪)

讀出句子語氣。

3、這一段抓住貓的什麼特點來描寫它的古怪呢?自由讀第一段。

交流後出示板書:

老實、貪玩、盡職

膽小、勇猛

4、運用中心句歸納段意。

(1)温習學過的中心句歸納段意法。

(2)説説段意: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5、朗讀第一段。

三、落實訓練目標

1、讀文章第二段,思考句子間是什麼關係?(總分總)

2、用“中心句歸納法”概括段意: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板書:淘氣)

3、齊讀第二段

四、總結並朗讀全文

1、什麼樣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歸納段意?怎樣使用“中心句法”歸納段意?

(有總起句、中心句、總結句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歸納段意,先找到中心句,然後進行整理歸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默寫詞語。

板書設計:

老實 貪玩 盡職

大時——古怪

膽小 勇猛

貓:

小時——淘氣 玩耍 跌倒

教學反思: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

我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重點詞句的意藴,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裏行間藴涵着的情感。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覆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以及“貓和人”的和諧情趣。如學習第二節時,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並通過朗讀並結合生活體驗,深化對“蹭”的感受,體會“人和貓”的和諧情趣。

接下來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主要手段,通過自由朗讀第四節,讓學生感受小貓滿月時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讓學生了解到作者把貓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寫,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在這節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教學語言不精煉,情緒也不夠到位。如果能儘量做到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其次,讀的還少。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薰陶,朗讀指導還需要加強。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重點詞和句子。

2、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着與艱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4、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2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談自己對恐龍與鳥的認識和了解。

2、恐龍與小鳥無論從外形或是生活習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異極其懸殊的動物,萬萬沒想到小鳥竟然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想知道科學家是怎麼發現的嗎?讓我們到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去尋找答案。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2、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⑴ 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一個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⑵ 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① 科學家是怎麼發現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的呢?

② 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即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三、理清層次,分析結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顯示,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成了飛翔的鳥兒。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學家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學家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進程。

四、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新詞。

2.提自學要求: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

3.分別抽讀生字,説形和詞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迴旋地飛。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不僅……而且 結合文中句子理解(後面意思比前面進一層)

敏捷:動作等迅速靈敏。指一些獵食性的恐龍,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行動迅速靈敏。

五彩斑斕:顏色燦爛多彩。

親緣關係:血緣關係。如:你和爸爸、媽媽或親妹妹,有血緣關係。

後裔:已經死去的人的子孫。指鳥類可能是小型恐龍的子孫。

欣喜若狂:非常的歡喜快樂。指全世界研究者們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能證明恐龍演化成鳥類,而非常歡喜快樂。

演化:演變。指恐龍演變鳥類。

繁衍:逐漸增多

鳥翼:鳥類的飛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無須懷疑。

五、讀全文。

六、作業:抄寫生字、詞。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14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 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

2導入 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裏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自讀自悟

1 師生共同制定閲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 自主閲讀,邊讀邊批註。

三、彙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繫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麼?

2 全班交流。

3 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 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 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採蜜本上。

五、反覆回味,走近老舍

1 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閲讀體會。

課後小節:

當我讀這一課時,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並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為主線,進行交流、體會,最後我還推薦了課外閲讀《麻雀》《柱子上的母雞》。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案 篇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學習課文內容,感受不同天氣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趣,領會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描寫了在晴天裏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氣裏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巴金的一篇著名寫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朗讀課文,暢談感受。

1、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利。

2、這篇文章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誰來説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發言:我覺得課文寫的非常美;我覺得巴金的文章語言很生動;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動詞,把太陽怎麼升起來寫得栩栩如生,像親眼看到一樣……。)

3、把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好嗎?

三、精讀課文,感受壯觀

1、對於一篇課文來説,我們不僅需要盡情朗讀,同時也需要用心思考。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具體描繪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幾個自然段?(2-5)

3、作者觀察到幾種情況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氣晴朗時的日出和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把你有感受的詞句畫下來。

5、彙報學習的情況,要求儘量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來説。

(一)天氣晴朗時的日出

①太陽快升起來的情景,“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擴大它的範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着那裏。”“轉眼間”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強”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變化。

②“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這句話寫出了太陽特別可愛。引導讀出太陽的可愛。(學生讀句子。評議。)

③重點理解:

“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與“太陽慢慢向上升”進行比較,體會書上的句子好在哪兒。(“負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衝破了”“跳出了”這些詞語很形象,把太陽擬人化了,寫出了太陽的一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如何讀好太陽升起來的這段話呢?試着讀一讀。(同桌互相讀)指導讀。

④“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片也突然有了光彩。”這句話寫太陽升起來了,同時也寫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拓展、作業

1、觀察日出或日落,把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説一説二、三自然段寫了什麼?

二、學習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

聽老師讀課文,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想象描述) “透過雲縫直射”“鑲”“透出重圍”“染成” 體會太陽的頑強、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詞的準確。

用什麼語氣朗讀這一段呢?每一位同學都小聲朗讀一遍,找同學談朗讀的感受。

(這一段應該以振奮、輕鬆的語調朗讀。)

帶着你的感受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7、師讀巴金的一句話:我的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從這篇文章當中,你讀出他的什麼感情呢?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最後作者發出了由衷的讚歎“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齊讀。

三、總結全文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邊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們好像都沒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剎那間的景象,而巴金為什麼能將日出的過程寫得這樣精彩呢?你能從課文當中找到一些原因嗎?(開頭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轉睛”“果然”等詞可以看出巴金堅持仔細觀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説的那樣,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寫作。

我們也要多觀察生活,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好作品。同時我們都應該學習文中所讚歎的太陽這種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用這種精神去對待我們學習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四、作業

背誦課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nnz4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