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精選12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精選12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精選12篇)

1、能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並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2、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並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經歷讀統計圖、交流信息、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用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用統計圖表達表達交流數據的特點,認識統計圖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時數 1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二戰前期德國勢頭很猛,英國從敦刻爾克撤回到本島,德國每天不定期的對英國狂轟亂炸,後來英國空軍發展起來,雙方空戰不斷。

為了能夠提高飛機的防護能力,英國的飛機設計師們決定給飛機增加護甲,但是設計師們並不清楚應該在什麼地方增加護甲,於是請來了統計學家,統計學家將每架中彈之後仍然安全返航的飛機的中彈部位描繪在一張圖上,然後將所有中彈飛機的圖都疊放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濃密不同的彈孔分佈。工作完成了,然後統計學家信心十足的説沒有彈孔的地方就是應該增加護甲的地方,因為這個部位中彈的飛機都沒能倖免於難。

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的統計有什麼作用嗎?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綻放其生命色彩。能夠提高學習數學的情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嘗試小研究

嘗試小研究:

研究一:

1.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這個統計圖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3.自己提出問題並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課本91頁,試一試: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2.交流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圖。

三、小組合作探究

嘗試研究一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一個思維的碰撞。】

四、班內展示交流,建構新知

1、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2、試一試,學生讀統計表,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觀察不完整的統計圖,找出這幅統計圖的特徵。(用一個格表示4個人)

3、學生試着補充完整統計圖,師巡視指導,交流時,讓學生説明不夠整格時怎樣想的,是怎樣處理的。(生表述自己的發現,關注學生能否發現每個格代表4人,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教師予以提示。)

小結: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當數據比較大時經常採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方法。

4、鼓勵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問並解答。交流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對知識一個內化、提升的過程。】

五、挑戰自我

1、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第1題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

2、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2題。自己設計一張調查表,記錄自己一學期讀課外書的情況。

六、盤點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談收穫環節是數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既可以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的梳理,能讓學生更清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也可以是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梳理和數學活動經驗的建構,培養學生自主反思建構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後

反思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並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計圖由縱向變為橫向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繫,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認識平均數》教學設計領導簽字

二、教學目標:

1、集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平均數、求平均數以及討論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2、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會用“平均成績”説明問題的公平性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會用“平均成績”比較哪個組成績好的公平性,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學會計算平均數。

四、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作用,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數1

板書設計認識平均數

六、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口算練習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的內容要圍繞着“目標原則”,即儘量設計成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本課重點內容為計算平均數,通過對簡單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為這節課計算平均數打下基礎。】

(二)嘗試小研究課前嘗試小研究

1、1號筆筒有( )支鉛筆 2號筆筒有( )支鉛筆 3號筆筒有( )支鉛筆4號筆筒有( )支鉛筆 5號筆筒有( )支鉛筆

2、上圖中一共有( )支鉛筆。要使每個筆筒放的鉛筆同樣多,每個筆筒應放( )支鉛筆,動手分一分。

3、列算式為:

(三)課上嘗試小研究

1、讀上面的統計表,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兩個組哪個組的成績好?

3、你能算出每個組的平均成績嗎?

【設計意圖:整個小研究的設計體現了低起點、多層次、深思考、求精煉的原則,課前嘗試小研究的設計意在從學生舊有知識,且與本課密切相關的逐漸渡到新知的嘗試研究,充分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為學生的解決嘗試新知鋪路搭橋。而課上嘗試小研究通過計算平均數,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感受平均數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課上研究(一)(二)。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

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知識的慾望。】

(五)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對嘗試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説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彙報。

在交流彙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彙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平均數的含義,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設計意圖:班級展示提升是小組內形成統一的觀點向全班同學展示交流並引發深入思考的過程,通過小組間思維碰撞,以及老師精彩的點撥引導,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使知識更加系統化,使學生將知識內化於心】

(六)挑戰自我

嘗試應用,解決平均數問題:

出示新華國小四年級(1)班第五組和第六組同學體重的統計表,讓學生讀表,瞭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時關注學生是否發現第五組有7個人,第六組有8個人。

教師提出:要比較哪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該怎麼辦?學生可能回答先計算兩個組的平均體重,然後進行比較。

接下來讓學生分別求出兩個組的平均體重。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名兩名學生進行板演。

預設:第五組同學平均體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組同學平均體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議一議”中問題“ 42千克、40千克分別表示什麼?”組織學生討論求出的兩個平均數的意義。完成比較哪一組平均體重重一些的問題。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使學生感受計算平均數的必要性,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七)鞏固練習,提升學習質量:

1、獨立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二題;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釐米,他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釐米的 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設計意圖】藉助此題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釐米,他站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釐米的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課後反思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2、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在提供的樣圖中完成相應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3、會看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的問題,進行一些分析和判斷。

4、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推理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相應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2、能根據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建議:

1、注重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

3、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

4、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

5、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6、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第1課時 平均數

教學內容 P90~91、第93頁練習二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在愉悦輕鬆的課堂裏,掌握富有挑戰性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併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上課前我想考考大家。

(課件出示)一次數學測驗中,班級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這個班的馬莉莉同學可能會得多少分?為什麼?

(小組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師:班級平均分是馬莉莉的實際分數嗎?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級平均分是90分”是什麼意思嗎?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麼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情境圖)

師:讀情境圖,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14、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

(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後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麼意思嗎?在情景圖中會表示出“同樣多”嗎?

師:你是怎樣表示出“同樣多”的?

生: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達到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還可以怎樣説?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觀察上圖發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後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 (14+12+11+15)÷4

=52÷4

=13(個)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誰能總結一下平均數的求法?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叫先合後分計算。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

師:“哪個隊成績好?”是什麼意思?用什麼成績來比較?

(預設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頁可以用總數來比)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你能説出總成績、每隊人數和每隊的平均成績之間的關係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個) =19(個)

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塑料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 生2:用先合後分計算的方法求平均數時,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生3:當個數不同,用總數量不能比較出結果時,可以用兩組量的平均數來比較。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內容:P96—98、及P99頁練習二十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經歷將兩個相關聯的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認識橫向和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自主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感受圖例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在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判斷和決策。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以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理解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異同,並能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複式條形表示相應地數據、

教學難點:能看懂複式條形統計圖,並嘗試在複式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並作出合理的分析與預測。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教材第95頁例3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統計表,説説你能讀出哪些已知條件。

生:1980年、1990年、20__年和20__年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數分別為21萬、27萬、35萬、46萬和58萬、54萬、49萬、43萬。

師:根據統計表給出的數據,你能分別完成城鎮和鄉村人口條形統計圖嗎?今天我們就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板書)

二、自主探究

1、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觀察教材第95頁給出的“某地區城鎮(鄉村)人口統計圖”,説説你的發現。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橫軸表示年份,縱軸表示人數,一格代表10萬人。

師:你能獨立把“某地區城鎮(鄉村)人口統計圖”補充完整嗎?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展示)

師:在補充上面的統計圖時,需要注意什麼?

生:注意橫軸上的年份和縱軸上的人口數要對應,另外,畫出長條後還要在上方標出數據。 師:自己把“某地區城鎮(鄉村)人口統計圖”補充完整。

學生彙報。

師:補充了上面的兩幅條形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

生:條形統計圖是用不同長度的直條表示數量的多少。

師:如何在一個統計圖裏描述上面你們所説的這些信息呢?

生:如果把上面的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這幅條形統計圖,在這幅統計圖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這幅統計圖的圖例,其中表示城鎮人口,表示鄉村人口,在數學上,將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以後就得到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你能試着把這幅統計圖補充完整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

師:在補充時,需要注意什麼?

生:根據圖例畫直條,不同顏色的直條表示不同數據,另外還要記得標數。

師:上面的這幅統計圖就是複式條形統計圖,觀察統計圖,説説它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何不同? 生1:複式條形統計圖是同一事件有兩種數據,單式條形統計圖是一種事件,一種數據。

生2:複式條形統計圖一定要有圖例,而單式條形統計圖可以沒有圖例。

生3: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時,直條高度要弄清楚,並且要標上數據。

生4:間隔要均勻。

師:根據上面的統計圖,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要解答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顏色是

的長方形直條就行,通過對比,發現20__年城鎮人口最多,是46萬,1980年城鎮人口最少,是21萬。

(2)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要解答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顏色是的長方形直條就行,通過對比,發現1980年鄉村人口最多,是58萬,20__年鄉村人口最少,是43萬。

(3)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要比較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和最少,需要分別計算出每年的城鄉人口總數,再比較。

1980年:21+58=79(萬) 1990年:27+54=81(萬)

20__年:35+49=4(萬) 20__年:46+43=89(萬)

79<81<84<89

所以,1980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少,20__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通過觀察、對比和計算,發現城鄉人口總數在逐年增加。

2、認識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如果把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的表示年份和數量的位置交換一下,即用橫軸表示人數,縱軸表示年份,就得到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和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對比,你發現了什麼?

生:橫軸表示人數,縱軸表示年份,就製成了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你能把上面的統計圖補充完整嗎?(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師:畫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與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生:畫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和步驟與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類似,不同的是數量在橫軸上,年份在縱軸上。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生1:複式條形統計圖是用兩種直條表示兩種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生2: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都能形象地表示數據的變化情況,不同的是複式條形統計圖還可以同時表示兩種數據的變化情況。

生3: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時,要寫出統計圖的名稱、橫軸、縱軸分別表示的意義;定好單位長度和圖例;根據圖例畫不同的直條表示數據並標數。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通過學習本課,你有哪些收穫?

生1:我知道了統計表與統計圖可以相互轉化,這體現了數學的“轉化”思想。

生2:我知道複式條形統計圖圖例的作用。

生3:複式統計圖有橫向和縱向之分,這也體現了同一數學知識的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生4:我能根據複式條形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

五、板書設計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4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3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5人。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同學的良好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是由於班級存在較嚴重的兩級分化現象,學生在學習水平上差異較大,有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差,上課經常走神,學生的自我約束的能力很差,作業不夠規範,馬虎、粗心現象特別突出。尤其是翁浩、林海清、郭林馨、陳麗娜、張樺鍵等人,本學期還要重點抓。另一方面,班級部分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學期也要進一步和這些家長做好交流和溝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的內容:四則運算;位置與方向;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並學習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實踐活動--"營養午餐"和"小管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  難點:位置與方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的特點,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義。

2.結合具體情境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能在三角形內畫出對應邊上的高。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老師帶了幾張照片,請同學們欣賞欣賞!

(出示一組含有三角形的圖片)

師:從這些圖片中,有哪些圖形?(三角形等)

師:在這些圖片中,你們都發現了三角形(課件演示抽象出的三角形)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有三角形,你能找一找、説一説嗎?

(學生回答)

師:由此可見,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三角形。(揭示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

(一)認識三角形的定義

1.畫三角

師:先請同學們在作業紙上畫一個你喜歡的三角形,同時想一想,為什麼它叫做三角形呢?

(學生操作,畫三角形)

師:老師也想畫一個三角形,誰來教教我?(指一位學生一遍説畫法,一邊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預設(1)學生先畫三個點,在把3個點連起來,教師可以先畫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讓學生髮現同一條直線上的3個點不能畫出三角形;

(2)學生先畫一條線段,再緊接着畫兩條,圍成三角形。

師:謝謝同學們的幫忙。那麼,誰來説説,為什麼叫三角形?(根據回答:板書三個角)

這三個角在哪裏?(請學生上前指一指)

師:是不是三角形裏的三隻與角有關呢?

預設(1)三條邊,指出三條邊,提問這三條邊是怎麼連接的呢?根據學生回答,指出三條邊首尾相接。所以三角形還可以叫做三邊形;

(2)三個頂點,學生指出三個頂點;

師:我們又畫又説,究竟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學生交流討論)

總結:像這樣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判三角

師:這些圖形中哪些不是三角形,為什麼?(課件出示幾個圖形)

3.試一試

師:我們知道一個三角形要有三個頂點,如果我給你4個點,你能選擇3個畫出一個三角形嗎?(請學生到講台展示自己選了是那三個點,再指一指三個角、三條邊)

師:有沒有人選擇這三個點(同一格線上的3點)為什麼?

所以,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不能在同一直線上。

(二)認識底和高

1.認識底邊和高

師:小矮人喊你來蓋樓啦!(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人字樑)

師:這是兩個人字樑,比一比,誰更高?你們比的是那條線段,為什麼要選擇這條線段進行比較?

師:所以人字樑的高就是頂點到對邊的垂線段

現在變成了什麼圖形?(課件演示)從頂點到對邊的垂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師:剛才同學們都覺得右邊的圖形要高一點,我們來用尺測量一下吧!

2.畫高

師:我們認識了三角形的高,你們想知道怎麼畫出三角形的高嗎?

你覺得我們要用什麼工具來畫高呢?

師:我來教你們一種方法吧!用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和底邊重合,再沿着底邊平移,當另一條邊到達頂點位置時,就從頂點向底邊畫垂線段。這個垂線段就是這條底邊高。(板書:高和垂直符號)

師:你能自己嘗試畫出這個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嗎?(學生完成練習)

提問:猜猜看,一個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高?(學生可能答1或3)

師:剛剛我們以這條邊畫高,換一條邊,能不能?再換一條呢?(總結:一個三角形有三條高,一條底邊對應一條高)

3.試一試

畫出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展示部分學生的練習)

4.拓展

已知底是5CM,高是3CM,你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嗎?(展示學生練習)

三、全課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你能説説你有什麼收穫嗎?

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包含三角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三角形到底有什麼祕密讓人們普遍使用它,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教學反思

三角形是學生們平日裏接觸較多的一種圖形,在低年級就已經直觀認識過,因而本課的重點就放在三角形的穩定性、定義和分類上。所學重難點都是由學生在操作中獲得的,不是由老師講出來,硬塞給學生。這樣做,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學習,落到實處,效果也好。在整個課堂裏,老師只是充當一個參與者、引導者。課堂總結也是通過老師的引導,由學生做出歸納,這樣效果要比由老師包辦好。從這節課可以看出:

一、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感受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三角形的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改變數學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過程。

學習不僅是追求一個完美的結論,它更是一種經歷,要讓學生親身體驗、感知、認識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因而更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維,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及時進行科學評價,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於:“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在評價過程中,我注意了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與鼓勵,讓學生樹立自我認同感,明確努力方向。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冊四年級數學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圖形的變換、方向與位置統計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第五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國小階段整數運算的最後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係,探索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5、第二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6、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學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的現象,能在方格紙上作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本單元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可以設計出一個美麗圖案。

7、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某一點的位置,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第一學段中,學生已經認識了8個方向和簡單的路線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又是第一學段學習的發展,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8、第八單元"統計"。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複式條形統計圖以及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國小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學生學習常規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並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

2、學生將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掌握計算器的運用方法,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學生將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地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係,並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號運用在計算中的必要性,並能正確計算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學生能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5、學生將能識別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角。

6、學生將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變換製作美麗圖形的過程,並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能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變換的操作活動,説出圖形變換中的平移或旋轉的過程。

7、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8、學生將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並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複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並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複式統計圖;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將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折線統計圖,並能從折線統計圖上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7

一、學情分析: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脱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在綜合應用中,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1、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四、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週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繫,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8

一、單元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P32——P58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會進行小數和十進複名數的相互改寫。

4、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並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5、在經歷小數的發現和認識的過程中,通過遷移、類推等數學思想方法理解和掌握知識。

6、在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地思考,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

7、通過學習,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培養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8、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探索性,數學知識的生活化,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會進行小數和十進複名數的相互改寫。

4、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並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四、單元教學安排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3課時

第1課時 小數的意義

一、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P32——P33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分別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知道每個數位上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初步認識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各數位上有幾個這樣的單位。

3、通過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熱愛數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難點:會用小數表示計量單位換算的結果。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你能説説嗎?(出示課件)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這麼多的地方用到小數,説明小數的應用十分廣泛,無處不在。 請同學們把各自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寬(或高)的數據説一説。(教師將各個數據分別按“整米數”和“非整米數”兩類板書)

師:這些不夠整米數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單位寫出來,除了用分數表示外,還可以用怎樣的數表示出來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第32頁的內容。

師生共同歸納: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但是,小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小數的知識。

板書:小數的意義。

(二)探索發現

1、認識一位小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例1米尺圖。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幾分之幾?

教師介紹出示:“十分之一”米還可以寫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 學生試着完成填空。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後再全班交流,交流時説説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分米= 新人教版數學四年下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一) 米=0.1米,3分米= 新人教版數學四年下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一) 米=0.3米 ……

(2)觀察上面的等式你能發現分數和小數之間的聯繫嗎?

學生觀察並在小組內討論。

師生交流後小結: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認識兩位、三位小數。

我們知道了一位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的數,那麼兩位、三位小數應該表示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們以這些兩位小數為材料,繼續研究。

(1)教師繼續出示米尺的放大圖。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後進行反饋: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這樣的一份或者是幾份表示百分之幾米,可以用像0. 04、0.01這種兩位小數來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數學四年下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一) 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結。

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三位小數。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3、小數的意義。

分母是10、100、1000……這樣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多少?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交流説説對小數的理解。

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結論: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十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那麼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就是0.1。同理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就是0. 01、0.001。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4、閲讀“你知道嗎?”。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小數是怎麼產生的及小數的意義,那你們知道小數的歷史嗎?

學生自學教材第33頁“你知道嗎?”。

師生交流時,讓學生説説小數的發展史。

(三)鞏固發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3頁“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填寫,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説説是如何用分數和小數來表示的。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交流後總結:認識了小數,知道了小數就是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還認識了小數的計數單位,知道了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六、教學後記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9

(一)單元素材解讀

1、素材的選取

本單元,我們以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蛋為素材。為什麼選取這樣一個素材呢?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考慮的:

(1)體現小數在自然界及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鳥蛋、龜蛋的質量,這些數據不僅真實、可靠,而且非常神奇和有趣,同樣是鳥蛋,鴕鳥蛋1.65千克多重,蜂鳥蛋才0.46克(2粒黃豆差不多、3000倍)如果沒有小數,蜂鳥蛋的大小都很難描述,體現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2)重視學科整合,實現數學教育的多維價值。

學科整合,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新的課程觀。在國小各學科中,彼此之間有着前千絲萬縷的聯繫,構成了整個教育教學的體系,如何將各學科的信息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這正是值得我們去潛心研究的問題,本單元選取“形形色色的鳥蛋、龜蛋等”為素材,其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科學學科與數學學科的合力,以實現教育功能的最大化。這也正是我們青版教材這套“百科全書”的偉大之處。

2、情境串

(二)單元知識分析

(三)單元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小數的意義是小數讀寫、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基礎,小數的性質是小數化簡和改寫的依據;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又是名數改寫的依據;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是小數應用必備的知識點。所以,這3個教學重點抓住了,其他的知識則水到渠成。]

難點:

名數的改寫(特別是複名數的改寫)[這裏涉及到精確度的要求問題。難度也不小。]

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四)單元主要編寫特色

1、數形結合,化抽象為直觀,降低教學難度。

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小數的性質也是抽象的數學規律,學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是有一定困難的。為了突破這些難點,教材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圖形聯繫起來,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觀成分,能有效的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如教材50頁在學習小數得計數單位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數“1”,它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分別表示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57頁學習小數的基本性質時,依託直尺顯示幾釐米是十分之幾分米;55頁在數軸上建立點與相應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聯繫......這些都加深了學生對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理解。

2.始終把小數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

本單元編排的五個信息窗,教學內容是循序漸進的,小數的意義是進一步教學小數性質、比較小數大小的規則、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名數改寫的方法的基礎,後4個窗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探索,都從小數的意義的角度切入,隨着這些知識點的教學,小數的概念也逐步地清晰化和明朗化,對小數的認識也進一步得到昇華。

3.選擇大量有意義的現實數據。

前面解讀素材的時候説過清息窗的數據全部選用了真實的數據,這一特點,不僅體現在信息窗中,練習中也體現很充分。如(54頁、6題)蔬菜之最、(60頁、9)幾種食物每100克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69頁、5)幾種植物的吉尼斯紀錄情況、(70頁、9)幾種動物的奔跑速度、幾個州的人口數據等等,集知識性、應用性、思想教育為一體,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等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單元信息窗解讀

信息窗1(49頁)

1.情境圖(見教材49頁)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鳥蛋的質量”。情景圖上呈現的是丹頂鶴、信天翁、鴕鳥、雞以及四種鳥的鳥蛋,並標示了四種鳥蛋得的質量。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4條:(1)丹頂鶴質量0.25千克(2)信天翁蛋的質量0.365千克(3)鴕鳥蛋質量一點六五千克(4)雞蛋質量零點零六千克。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小數的意義(兩位小數的認識)(2)小數的意義(三位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3)小數的讀寫。

3.教學建議

(1)以兩、三位小數的意義為教學重點,逐漸形成比較系統完整的小數概念和計數方法。

有關小數意義的教學,教材是這樣編排的,先學習小數的讀寫,接着學習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的認識,同時以兩三位小數為例,認識計數單位,和數位,歸納總結小數的意義。例題沒有涉及三位以上的多位小數,練習中基本也沒涉及。目的是降低難度,集中精力以兩、三位小數為抓手,充分認識小數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細化教學過程,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感知和體驗。:分母是10的分數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通過學習例題和作基本練習,對小數的認識逐步加深。在此基礎上,如果遇到像58頁0.0297千克;64頁0.0528;72頁1.3295公頃;74頁40075.5696千米這樣的四位小數或者在生活中遇到更多位數的小數時,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主遷移,自命其理,逐漸就形成了比較系統完整的小數概念。

(2)在自主整理數位順序表的活動中理解小數數位及數位之間的關係

比如教材51頁在學習小數的數位順序表示,教師可以把數位順序表中的記數單位一行字去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己去整理小數的數位順序和計數單位,加深學生對數位和計數單位的理解。(讓學生獨立去填,完全放手)

(3)藉助計數器幫助學生體會數位和位值的含義

教材53頁用計數器幫助學生體會數位和位值的含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於受版面的限制,教材沒有把此內容安排在探索裏,而是將它放在練習中,建議教師將它當作又例題功能的習題來處理,你能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的小數嗎?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不能把他和普通習題一樣看待。

4.注意的問題

(1)結合身邊事例,加深對小數實際意義的理解

青版教材把小數的教學分為兩個階段,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家居中的學問--小數的初步認識”,本冊本單元“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是系統學習小數知識的開始,其內容是小數中最基礎的知識,是學習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所以,本單元是整個小數教學的重點。因此,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例加深對小數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語言歸納小數的意義。

比如:在學習完例題後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數?

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可以舉出許多例子如:到書店買書《談談新的學習方式》5.35元;《新十萬個為什麼》10.95元;《童話大王》3.85元;《我們愛科學》8.10元;還有測量身高,小紅1.46米,小明1.52米。

(2)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小數的意義,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是數學的本質。引導學生用比較規範、簡潔的語言抽象概括數學概念,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概念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我們要在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歸納和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藉助直觀模型,建立小數的概念。

教材在學習小數的意義的探索中,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直觀模型(見教材50頁兩位數是平面圖形,三位數是立體圖形),這些數學模型對學生直觀地理解小數的意義都將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希望老師們利用圖片或多媒體,動態地展示出平均分的過程,讓學生深刻理解小數的意義。

(4)靈活處理教材中的教學情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對於教材中原創的教學情境,我個人的意見是:一要尊重。二要理性對待。之所以要尊重是因為,青版教材所選取的素材,應該説凝聚了許多專家、學者、研究人員、一線骨幹教師的智慧。又經過這幾年教學實踐的檢驗,應該説是比較實用和有效。因此,老師們要深刻地挖掘其內涵,充分利用她,用需老師的話説,不要賤賣了她。説道理性地對待教材中的情境。是因為,受教學條件、學生生活環境及地域特點的影響,再好的素材,也不可能適應所有的教學對象,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廣泛地挖掘真實、有效、生動且有濃厚的“數學味”的教學情境,來代替原有的情境,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情境引入應有的價值。

5、自主練習

53頁第2題55頁小屋

信息窗2(56頁)

1.情境圖(見教材56頁)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龜蛋的質量”。情景圖上呈現的是平胸龜、蛇龜、綠毛龜、金錢龜和小鱷龜及五種龜的龜蛋,同時還標示了五種龜蛋的質量。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5組:(1)平胸龜質量11.68克;長0.4分米(2)蛇龜質量24.12克(3)綠毛龜質量11.85克(4)金錢龜質量24.3克(5)小鱷龜質量11.84克;長0.40分米。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5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整數部分不同的小數大小的比較(2)整數部分相同的小數大小的比較(3)小數大小不變的規律(小數的基本性質)(4)小數的化簡(5)小數的改寫。

3.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提出對學習新知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信息窗中提供了5條信息,從組合的角度來説,學生可以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説學生提慣了的加減法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面對這些信息他們還會提出“誰比誰重多少的問題”。在這裏,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他們提出對本節課學習有關的問題(你能提出比較兩種量之間的大小的問題嗎?),保證學習時間的有效性性。

(2)教學小數的性質,突出對性質內涵的體驗。

首先體驗性質的合理性,然後體驗性質的應用性。小數的性質是小數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小數的性質,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又為教學小數四則計算作必要的知識準備。教材分兩段教學小數的性質。第一段是理解性質的內容(57第2個紅點),第二段是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58頁小電腦)。在總結髮現小數的性質時,由於受版面的限制,教材中只列舉了一個例子,從規律的發現和總結的角度來講,例子有些單薄,説服力不強,因此,在學生總結髮現規律前,建議能引導學生再補充一些類似的例子來驗證自己的發現。例2.5元=2.50元。0.1米=0.10米=0.100米等等,這些例子,可為小數的性質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許多實例裏,體驗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規律。

(3)在比較大小的練習中,壓縮思考過程,掌握比較要領。

學生在紅點教學的過程中,初步接觸了比較小數大小時經常遇到的一些情況(整數部分不同的、整數部分相同的、小數末尾有零和沒有零的),並詳細地體驗了比較的方法。那麼,在自主練習中,可以讓學生應用初步獲得的經驗,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進一步體驗比較的方法,掌握比較大小的要領。如59頁2(2)比較0.604、0.64、0.064、0.46、0.6的大小,都是純小數,只要看十分位是6的挑出來比較0.604、0.64、0.6再看這三個數百分位,由小到大排起來是0.6、0.604、0.64,剩下的兩個比較小的數0.064最小,因此,五個數的排列順序是0.064、0.4、0.6、0.604、0.64,如此處理練習,能夠引導學生壓縮思考過程,體會比較的要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鋭程度。

(4)在開放的問題中,發現並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一般規律。

61頁11題。在8.□7>8.47,方框裏可以填0、1、2、3;56.24﹥56.2□方框裏可以填5、6、7、8、9;通過填這些數,如果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數也相同,百分位上數小的那個小數比較小。練習12題把組成用卡片組成6個不同的兩位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順序,學生又一次體驗了在第11題裏的發現。這些發現就是比較小數大小的一般法則,掌握這些法則,就能迅速比較小數的大小,正確作出判斷。

4.注意的問題

(1)紅點1和紅點2的教學順序可以隨“問”而“行”

見教材56頁,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哪個重?哪個輕的問題後,學生可能先提綠毛龜蛋與金錢龜蛋相比,哪個重?也可能先提小鱷龜蛋與平胸龜蛋相比,哪個重?由於這兩個知識點不存在着先後之分的問題,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順序,隨機確定知識學習的先後順序。

(2)利用直觀手段,發現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性質實際是分數性質在小數上體現,因為小數末尾添上0體現在分數上就是分子分母都添上0,小數末尾去掉0,道理也是如此.小數的性質很重要,學生知道小數的末尾添“0”去“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就加深了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它還是小數四則計算、小數的化簡與改寫、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基礎。所以必須要讓學生對小數的性質有深刻的理解。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説明小數在什麼情況下是相等的。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由於學生還沒有學過分數的基本性質,所以只能通過直觀手段來説明。(見教材57頁)這兩個圖的作用很重要,一定要讓學生理解。

(3)對教材中設置的關鍵性的問題,要為學生留有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例如58頁在學習小數的化簡時教材中拋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這個0可以去掉嗎?”在學習小數的改寫時,教材有拋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怎樣把5改寫成三位小數呢?”對於這些關鍵性的問題,教師一定引起重視,不要一掠而過,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

5、自主練習

61頁10、11題

信息窗3(62頁)

1.情境圖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四種鳥蛋的質量關係”。情景圖上呈現的是杜鵑、蜂鳥、錦雞、幾維鳥,同時還標示了幾維鳥蛋的質量及它與其他3種鳥蛋之間的倍數關係。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4條:(1)幾維鳥蛋質量460.5克;(2)一個幾維鳥蛋的質量相當於10個錦雞鳥或100個杜鵑蛋或1000個蜂鳥蛋的質量。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小數點位置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2)小數點位置向右移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3)運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解決問題。

3.教學建議

(1)解釋新的表述方法

過去,在國小數學階段關於擴大和縮小的問題,約定俗成的理解是:擴大幾倍就是乘幾,縮小几倍就是除幾。但是一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數a擴大n倍,應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認為:倍只適用於數的擴大不適用於數的縮小(有人認為縮小一倍,原來的數就為0a-na).考慮到上述問題以及與中學的銜接,我們的教材在表述上做了變化(見教材63頁),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中,將“擴大......倍”“縮小......倍”修改為“擴大到它的.......倍”“縮小到它的......分之一”.

擴大到原數的10倍

擴大到它的10倍

縮小到原數的1/10

縮小到它的1/10

(2)處理好“補零”的問題。

在應用“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這一規律解決問題時,重點要解決好“補零”和“去零”的問題.特別是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補零問題分兩種情況,一是非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如,1縮小到原來的1/10就是0.1,如果縮小到原來的1/100就是0.01,小數點後面的0要自己補上。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後,小數末尾的零要去掉.如,250縮小到原來的1/1000(教材63頁最後一個綠點,只是出示了問題,沒有呈現計算過程.在這裏,老師一定要將“補零”問題處理到位)

4.注意的問題

(1)處理好新舊錶述方法的取捨問題。

前面説過,將一個數擴大或縮小的表述方法與以前不同了,那麼,以後的學習中我們就要一行的表述方法為準繩,廢除原來不科學的説法。特別是有些不正規的學生用書中,可能還會存在老的説法,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加以説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2)根據認知需要確定例題功能。

案例見幻燈片人教版小數變化的規律。

5、自主練習

66頁第9題

信息窗4(67頁)

1.情境圖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天鵝的成長”。情景圖上呈現的剛出生的天鵝和成鵝時天鵝,圖中同時還標有這兩個時期天鵝的體重。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2條:(1)剛出生的天鵝體重200克;(2)成鵝的體重是10.5千克。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2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單名數的改寫(2)複名數的改寫。

3.教學建議

(1)掌握名數互化的3個主要步驟

a先分清是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還是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從而決定怎麼計算。

b要清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100,還是1000。

c根據上述兩個方面判斷確定小數點應該向左還是向右移,移動幾位。

(2)引導學生對改寫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學生在學習了紅點單名數的改寫和小電腦複名數的改寫以後,對名數的改寫方法有所瞭解,教材中雖然沒有要求學生對改寫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我個人的意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説改寫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4.注意的問題

(1)體現改寫成相同單位的必要性。

教材67頁提出的問題是天鵝長大後比出生時體重增加了多少,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將不同的單位改寫成相同的單位.教材的編寫意圖本身就是從解決問題入手,引出小數與名數的改寫,突出這種改寫是解決問題的需要.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突出體現這一點.

(2)鼓勵改寫方法多樣化。

關於多樣化的問題,一是,例題本身體現了多樣化的特點,如,探索部分,第一個孩子是把高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第二個同學的做法是將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

另外,學生還可能有其他算法,①200克=0.2千克;②0.5千克-0.2千克=0.3千克;③10千克+0.3千克=10.3千克。

(3)複名數的互化是難點,要突破。

小數與複名數的互化之所以是一個教學難點,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常常把進率弄錯(進率是10還好説,進率是100、1000或60的就有些困難),二是學生對單名數複名數的認識不足,過去在整數部分接觸的就不多,到了小數部分,名數的互化比整數部分更復雜,造成學習上的困難。68頁小電腦,出示的是一道複名數改寫的題目,這是本信息窗的教學難點,教材只出示了問題,沒有呈現改寫過程,其目的是增加他的開放性,但並不表示可以弱化它,教師不應輕描淡寫,一定要一步步給學生講解清楚,特別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這裏涉及一個補零的問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要處理到位。

5、自主練習

68頁第1題

信息窗5(71頁)

1.情境圖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測量鳥蛋”。情景圖上呈現兩個孩子正在測量鳥蛋的長徑的場景。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2組:(1)小華讀得鳥蛋長徑是3.9釐米,小明讀得鳥蛋的長徑是4釐米;(2)鳥蛋的寬徑是2.04釐米。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2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2)求小數近似數方法的鞏固(特殊情況取近似數)。(自主練習中:將小數改寫成用萬或億做單位的數;保留後的小數末尾正好是0的數。)

3.教學建議

(1)探索環節,要抓住關鍵性問題進行探討。

見教材71頁,設置了2個關鍵性問題,合作探索部分,只要抓住這兩個關鍵點,近似數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理清保留小數的位數與精確度的關係

在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保留幾位小數的含義,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後面的尾數;保留兩位小數就是精確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後面的尾數,依此類推。

另外,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求小數近似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保留不同位數小數的精確程度問題,如:教材72頁綠點2.0中的0可以不寫嗎?這個綠點的設置是讓學生體會精確程度。如果不寫.則表示2.04保留到整數,寫上0則表示保留了一位小數,精確到十分位比精確到整數的精確程度要高。雖然2和2.0從小數性質的角度上看,大小是相等的,但從精確度上看,它們表示了不同的精確程度。所以,近似數2.0末尾的“0”在這裏不能去掉。

4.注意的問題

(1)結合身邊的現實情景,讓學生感受求近似數的意義。

比如:測量物體的長度.重量時由於工具的限制,必然產生誤差,所得結果都是近似數(身高1.63米);如用直尺測得課桌的長是1.12米,用秤稱小名的體重是25.5千克,這裏的1.12和25.5就是近似數,還有對大數進行統計時,一般也取近似數,如某城市有13.5萬人,中國有13.1億人口。這裏的13.5萬和13.1億都是近似數.通過這些事例,讓學生體會到與實際大體符合的數據或者説是接近實際的數就叫近似數,進一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1)適當增補使用“≈”習題。

教材上沒有出現讓學生自己寫“≈”的習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補此類練習,讓學生學會使用“≈”,因為在後面學習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問題的時候,要用到“≈”。

5、自主練習

73頁第5題74你學會了嗎。

(六)本單元提出研討的幾個問題

1.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小數意義的模型?

2.小數的性質和名數的互化都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要突破這些難點,你認為可以採取哪些有效措施?

3.在探索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應怎樣發揮計算器的作用?

4.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那麼,教師的指導作用和提升作用應如何把握?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95~ 97頁例1、2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 培養學生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1、 準備題:先計算,再説説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754+3826=答案 20__-493=答案

2、 引入: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今天學習小數加法。

二、 教授新課

1、 創設情景:20__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中,女子10米跳台雙人決賽中,中國的勞麗詩和李婷奪得冠軍。

2、 勞麗詩和李婷是如何奪得冠軍的呢,現在我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過這個表,你得到了什麼信息?

現在你又得到了什麼信息?

小組合作

(1) 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瞭解到了什麼?

(2) 你是怎樣知道的,説説你的方法。

(3) 你為什麼這麼計算,説説具體的計算過程。

彙報:重點是計算過程

3、 小組嘗試總結: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麼?

彙報

(1) 小數點對齊

(2) 數位對齊

(3) 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數據中並沒有去掉0是為了統計分數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4、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裏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 複習鞏固

1、 口算下面各題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紅國小師生自己粉刷牆壁,節約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節約了120.8元。一共節約了多少元?

4、 一箱釘子,連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釘子淨重多少千克?

四、 總結

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要注意什麼?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略)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11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4)班、(5)班,從上一學期來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脱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四則運算,觀察物體(二),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圖形的運動(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總複習。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圖形的運動,會畫出對稱和平移後的物體,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週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繫,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五、教學進度:

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優質教案 篇12

教材及學情分析: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學生在這冊教材的第四單元剛學習完小數,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即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和算法(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點對齊)是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關鍵,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圖文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使鮮活的體育活動和看似機械演練的小數運算融為一體,使計算推理、概括這些抽象的數學活動變得令學生樂於接納、樂於探究。這部分知識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後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環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小數的加、減法。

過程與方法: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小數加、減法計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溝通整數與小數的關係,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過理解小數的意義,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在計算中,要把小數點對齊。

教法和學法:

“以學習者為中心·參與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觀看過跳水比賽嗎?跳水項目,一直是中國體育運動的強項,請看大屏。(課件出示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和李婷跳水的視屏)中國隊又贏了,這樣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我提議: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慶祝一下祖國的勝利吧。

在體育賽場上,不僅有激烈、好看的比賽,還藴藏着很多數學知識呢。同學們,你們想學習這些數學知識嗎?

2、(課件出示跳水決賽統計圖)依次出示中國隊第一、二輪的得分,引導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

3、引出課題:同學們看一看,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數加、減法的算式,小數加、減法的算式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二、出示自學提綱,明確自學任務。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教師明確自學任務:現在就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自學我最棒。認真自學課本96頁例1、97頁例2,然後完成自學提綱上的問題,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自學開始。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學,適時提醒:已經完成自學內容的同學就可以在組內進行兩兩交流。

三、小組討論,解疑答惑。

1、師:同學們剛才的自學都非常的認真,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自學的成果和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入小組討論環節。(課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請小組長快速的上來領取你們小組的討論提綱。讓我們比比哪個小組的討論最積極、最認真,小組討論開始。

2、巡視:提醒各小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師點撥。

1、師:剛才,老師看到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每個小組都表現得非常積極。接下來,就讓各小組把你們的討論成果與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一起進入下一環節:討論成果大展示。(課件出示:討論成果大展示)

2、請第一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3、請第二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4、教師點撥:在剛才的計算過程中我們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與我們已經學過的整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是一樣的,都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列豎式的時候當相同數位對齊了,小數點有什麼特點呀?(小數點對齊)所以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我們只要把小數點對齊,那麼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板書:小數點對齊)

5、師:那麼小數加、減法該怎樣計算呢?請下一組同學來為我們作一個小結。

6、請第三小組作交流展示。(邊交流教師一邊用課件出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7、齊讀一遍。(課件一條一條出示,學生讀。)

五、鞏固運用,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學會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了嗎?敢不敢接受挑戰呀?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爭奪冠軍,今天誰能成為我們班學習上的冠軍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到今天的“學習成果大比拼”的比賽中去一決高下吧。(課件出示:學習成果大比拼)

2、請同學們拿出技能訓練題,為比賽做好準備

3、第一關:聰明小法官。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指名回答,同桌交換批改。(課件出示第一關:聰明小法官)

4、第二關:細心計算我最棒。(課件出示第二關)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批改出每組做得最快的小選手,然後請他來當小老師,幫助批改本組其他同學的作業。

5、第三關:改寫小數我在行。(課件出示第三關)學生獨立完成後,老師一邊講學生一邊自己批改。

6、第四關:學以致用我能行。(課件出示第四關)小組合作完成後,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説完後教師出示課件訂正答案。

7、教師小結:在解決剛才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會發現:我們的數學知識,它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的統計一下自己的成績。奪得本次比賽全部星星的同學請起立。站着的同學們就是我們班今天的冠軍了,讓老師為他們頒發獎盃。祝賀你們!(課件出示“獎盃”)我們一起為冠軍送上熱烈的掌聲吧。其他沒有奪得冠軍的同學們可千萬別灰心,今天你們也表現得很棒,繼續努力,相信我們班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冠軍。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那誰能來説説你有什麼收穫呀?

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kg9r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