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精選15篇)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精選15篇)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1

三個蓋房子的工人,他們現在正各自蓋一間房子。第一個工人幹着幹着就不耐煩了:“反正又不是我住的,費那麼大的勁幹嘛”,於是他加快速度,草草完工,房子看起來搖搖欲倒。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精選15篇)

第二個工人幹了一會兒也感到枯燥了:“但我既然收了別人的工錢,有責任把房子蓋好”,於是,他繼續認真的幹活,一絲不苟地完成了工作,房子看起來十分結實。

第三個工人幹着幹着變得快樂起來:“蓋房子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如果在房前種一些花草,房後再弄一些園圃,一家人樂融融地住進去,啊,一切太美好了”。

於是他忍不住吹起了快樂的口哨,以更大的熱情來幹活,並在房子上加了不少自己的創意,看起來美觀大方。三年之後,第一個工人失業了,沒人再敢聘請他;第二個工人仍然認認真真的幹着老本行,一切沒有變化;而第三個工人卻成了全市出名的建築大師,他設計的房子風格獨特,美侖美奐,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2

歐洲的北愛爾蘭,有一座美麗的城市阿爾斯塔。該城的城徽,竟是在銀盾的中心畫了一隻血淋淋的紅色的右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早在1020xx年,亨利·奧尼爾同另外一個海盜首領爭奪北愛爾蘭的領土。出發之前,雙方約定,不管是誰,只要最先用手摸到將要攻佔的新領土,誰就是那塊土地的主人。於是兩支船隊從同一地點、同一時刻向海上進發。雙方都拼盡全力,幾乎在同—時刻到達了可以看見海岸的地方。

儘管奧尼爾的手下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他們的船隊仍落在了競爭者後面幾個船身的距離。眼看對方的船隊快要靠近岸邊。奧尼爾急中生智,突然採取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果斷行動,他拔出佩劍,猛地一揮,用力砍下了自己的右手,再用左手把它撿起來,血淋淋地狠命往岸上甩去。

血手飛過海面,終於比對方早幾秒鐘摸到了土地。奧尼爾就這樣以自己的果敢之舉,不僅贏得了土地,而且贏得了人們的欽佩,他終於成了阿爾斯塔的第—位首領,這個城市也將他的右手永遠地留在了城徽上。

世上凡成就大業者,都是於最關鍵時刻善於做最後決斷的人。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3

羅傑.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裏環境骯髒,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在這裏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從小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後很少有人從事體面的職業。然而,羅傑.羅爾斯是個例外,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

在就職的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對他提問:是什麼把你推上州長寶座的?面對三百多名記者,羅爾斯對自己的奮鬥史隻字未提,只談到了他上國小時的校長----皮爾.保羅。

當羅爾斯從窗台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講台時,校長皮爾.保羅説:“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隻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説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竟説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他。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時時激勵他發奮向上。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淚滿泥土,説話時也不再夾雜污言穢語。他開始挺起腰桿走路。在以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給自己樹一面信念的旗幟,你的人生就有了奮鬥的動力和生命的活力!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4

五歲的小男孩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幹活。突然天下起了大雨來,可是,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小漢克。

漢克不解地問道:“為什麼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小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善於幫助別人。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完,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5

1996年奧運聖火在亞特蘭大燃燒着,同時,一場合資談判也在艱苦的進行着,我作為翻譯陪我的_朋友——傑,很有雄心的企業家到了會場。他將和來自國內的另兩位對手競爭一個和德商合資的項目,儘管在硬件上處於劣勢,但他並不氣餒。

談判進入了拍板階段,陷入了僵局。主持人為緩和氣氛,宣佈休會0分鐘,並打開電視。此時,電視裏播放着李小雙奪取金牌後的頒獎儀式,五星紅旗在國歌中升起了。傑默默地站起,眼睛註釋着國旗升起後坐下。這是,我看見那個德國商人用目光飛快地環視屋中人後,也在行注目禮,而其他人正在交談或沉思。

20分鐘後,談判的節奏意外地加快了,德商與傑簽訂了合同。他的對手怔住了,在舉杯祝酒時,那個德商用吃力的中國話對傑説:“希望你的事業心和你的民族心一樣。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6

20世紀初期,美國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電機出現故障,很多人搞了兩三個月都修不好。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有人向公司推薦了當時已經移居美國的德國專家斯坦門茨。斯坦門茨在電機旁邊仔細觀察,又計算了兩天後,就用粉筆在電機的外殼上畫了一條線,説:“打開電機,在記號處把裏面的線圈減少16圈。”人們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話去做,結果

毛病果真出在這裏。電機修好後,有關人員問他要多少酬金,他説:“一萬美元!”啊?一萬美元!那人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呢!於是,便要求斯坦門茨列一張帳單説明費用的支出。

斯坦門茨寫到:“用粉筆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裏畫這條線9999美元。”帳單送到了公司老闆那裏,老闆看了後連連點頭,很快照付了一萬美元,並用重金聘用了他。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7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在對孩子細心觀察的過程中發現,音樂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賞”音樂了,他會聽母親哼着催眠曲而恬靜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歡聽各種優美的聲音。聽到節奏歡快的音樂,他會手舞足蹈;在吵鬧中,聽到抒情的樂曲,他也會漸漸安靜下來。兩三歲時,能用手腳隨着音樂做節奏動作。等到進了幼兒園的時候,他對於音樂的需求範圍來得更大,聽見人家唱歌,看見他人奏樂,甚至黃鳥兒在枝頭吱喳吱喳地鳴叫,微風把葉兒吹得嘩啦嘩啦地響,他都會留意傾聽。這一切樂的律動和歌的抑揚的曲調都會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時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調的曲子。到了國小,更知道怎樣利用他那天賦的歌喉和節奏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音樂活動了。平日裏無論是遊戲、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愛唱着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

陳鶴琴因此得出結論: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為此,他有意識地用音樂來豐富孩子的生活,其中,最讓孩子們感到其樂無比的是晚飯後的家庭音樂會。

陳家居住在上海寓所時,每天晚飯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是一家人最熱鬧、最快樂的時光。這時候,七個孩子和爸爸媽媽聚在一間屋子裏。媽媽和大女兒秀霞彈琴,大家一起唱歌。唱中國歌曲,也唱外國民歌。一首唱罷一首又起,歌聲琴聲,匯成了一種和諧歡快的氣氛。有時候,孩子們要求爸爸表演。陳鶴琴就彈起那把從美國帶回來的曼陀鈴,唱超在英國曾同黑人一起彈唱過的民歌。孩子們或托腮靜聽,或輕輕哼唱。陳鶴琴的嗓子並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飽滿,唱得非常投入,具有感染力。陳鶴琴説:“家庭中有了歌聲,如有了生氣一般,試想一個家庭,吃完晚飯後,父母子女團聚一室,同唱同歌,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間,有了這種團聚,不但於精神上發生無窮的快樂,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沒有樂歌。”

總之,小孩子應有音樂的環境。今天,許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認識到音樂在陶冶情操、開啟智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壓抑限制孩子對音樂的慾望和需要,以及不顧幼兒身心特點、揠苗助長、扼殺興趣的做法也還是屢見不鮮的。願陳鶴琴的兒童音樂教育思想能夠帶給我們思考和啟迪。願更多的家長能順應和發展兒童的天性,讓音樂伴隨兒童健康成長。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8

鄭州某大酒店與來就餐的顧客發生了衝突,

其原因是由於酒店大廳擺放了供用餐客人觀賞的一些美麗的小盆花,一個3、4歲的小男孩非要搬走其中的一盆,酒店值班人員一再耐心勸説也無效,小男孩搬起花盆就走。值班人員只好無奈地找其父母制止,但其父母則採取了默認和縱容的態度,值班人員只好跟隨小孩到飯店外進行制止。但此舉惹惱了小孩父母,他們為滿足孩子的願望,希望給點錢了事,不過,值班人員不敢擅自作主,拉住想抱走盆花的小男孩。這下激怒了小孩的父母,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口出穢言謾罵值班人員,並宣稱“真想狠狠”打一頓值班人員,並且還大講其教子的“道理”,小孩的父親則更甚,幾次捲袖欲狂毆值班人員(幸被圍觀人員阻止)。最後,在酒店負責人出面道歉、值班人員一再賠罪的結局中收場。臨了,小孩母親還極力鼓勵小孩的做法,而那小男孩面對鏡頭,還面無表情、幾乎是理直氣壯地、高傲地説:“我最棒!”他的父母馬上就當場附和他:“你就是最棒的!”——看來其父母一定是無數次使用這種“時髦”鼓勵方式形成的結果。

看完這段新聞,我有一股説不出的滋味。我不敢保證這類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眾所周知的馬加爵以及用硫酸潑黑熊等大學生一類人,但也不敢保證他們的將來一定會成長為既充滿創新的活力又有謙虛、謹慎、與人為善的人際關係。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無疑是最強有力的,不知道那對父母是否想到:媽媽的粗暴口語、父親揮舞的雙臂與拳頭會何等“強化”其自小就目空一切的孩子的思維方式。也許將來的他一定會用更加強有力的拳頭向社會證明自己是“最棒的”。時下,這是一種“時髦”的子女教育方式廣為流行,在各地各種場合人們會經常看到這種似曾相識的場面。隨着改革開放的進程,無論國內的政治生活、學術界理論研討還是社會生活當中人們從國外引進了很多思想模式,並推而廣之,但其中有很多理論是生吞活剝或生拉硬套。本文僅僅説到理

論之一“個性的解放”,即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個性”幾乎在年輕父母中達成共識,成為很多年輕父母“食‘洋’不化”的金科玉律。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口裏經常説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個性”云云。至於到底要培養孩子什麼樣的“個性”則不甚了了。甚至以為孩子的“刁蠻”與“任性”就是他的“個性”。我認為,這實在是對現代中國人最大的文化誤導。其實,人之初的動物性本能成分過多,這些動物性的本能是不適應人類社會的,必須在人的兒童階段逐步克服。“你最棒”這一用語,最早就是一些在美國生活過的人介紹回來的據説是美國人教育子女的用語,並且立即在大陸的年輕父母中蔓延開來——這無疑是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對孩子未來的期望。不能不顧客觀事實地鼓勵孩子一種自以為是的觀點;其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是“最棒的”,給孩子灌輸了一種自以為是的自大狂式的觀點,使其很難在社會上找到真正的自我。對孩子的鼓勵應該採取“正確的原則”並要適度,即使孩子是對的,也要選擇適當的詞彙來評價他的行為,使其既感到鼓勵,又不容易產生妄自尊大的情緒。一種信心的樹立,如果是以虛假的“吹捧”為前提;一旦當他知道自己不是“最棒時”,情緒將會一落千丈。這種“最好”的教育方法,不但在中國行不通,就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必將行不通,看看美國等頻發的“校園槍擊案”就會知道其危害。建議,年輕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要用極端的鼓勵用語“你最棒”、“你最好”等等,而採用恰當的鼓勵用語“你能行”、“你能辦到”之類的話語為好,這樣會給孩子一個餘地:即使他完不成某個任務,也不至於傷自尊。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孩子,即所謂的“80後”、“90後”。這兩代孩子的成長經歷頗為耐人尋味:此前報道過的“馬家爵事件”以及相類似的案例、多起,“乖乖仔”手刃父母的案例、多起“反叛”子女的案例,都曾使其親人“傷透了心”、

使社會廣大人士扼腕。但是,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那些“叛逆”為什麼會走到今天,其父母應負什麼社會責任,是不是值得人們深入思考?

有人説,“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些受自己子女“傷害”的父母,在人們寄予同情之時,能否反躬自問、找找自己在孩子早期教育上的嚴重失誤? 有句古語説得好:“嬌(慣)子如殺子”,現在也有其現實意義。父母在早期教育上的過分縱容和“嬌慣”,是導致成年以後孩子“不孝”、“不容於社會”、甚至殘害父母的主要原因。而“不分青紅皂白”地縱容孩子的“個性”,則是一種“理性”的嬌慣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9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案例

法律沒有規定教師對學生享有懲戒權,但是並不妨礙教師對懲戒權的研究。我們都知道,在美國,家長不準體罰孩子,如果家長體罰孩子有可能喪失對孩子的監護權,《刮痧》這部電影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但是,並非所有的家長都不打孩子。我們來看一個“體面地接受肉刑”的故事:美國《芝加哥快報》的編輯總監道格拉斯先生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委託,來中國做教育援助自願者,他説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他與妻子芭芭拉在女兒瓊妮4歲時離婚了,孩子由他撫養。他和女兒多次探討什麼是人的最寶貴的品質。瓊妮5歲時,一天她把幼稚園裏的拼圖遊戲板偷偷帶回家。道格拉斯發現孩子撒謊後,就讓她把玩具送回到幼稚園,並當面向老師道歉。回家後,讓她選擇懲罰內容:一是一個星期內不能吃冰淇凌;二是取消週日下午在中央公園的滑草遊戲和野餐;三是在屁股上狠揍兩巴掌。最後,女兒決定接受第三種懲罰。 於是,道格拉斯給前妻芭芭拉打電話,請她回來當肉刑的“監刑官”。説到“監刑官”,道格拉斯説那是他與瓊妮一起看電影《勇敢的心》,當華萊士走上行刑架時,行刑宮在一旁高喊:“請這位紳士體面地接受肉刑。”道格拉斯

提醒女兒注意這個細節並且進行了探討——因為過錯我願意接受懲罰,但任何人不能剝奪我的尊嚴,我有權選擇至少一位目擊者證實懲罰的過程是否傷害到了我的尊嚴。這次小瓊妮因為撒謊而捱了兩巴掌會不會傷害到她的尊嚴,必須有“監刑官”證實。

此事過後一個星期,道格拉斯因為工作一直忙到凌晨3點。早晨8點鬧鐘響時,他沒起來,過了半個小時,女兒穿戴整齊地來到他的牀前,説再不起牀就趕不上幼稚園的班車了。結果,他們遲到了。園長微笑地問瓊妮為什麼遲到。道格拉斯找了個藉口。瓊妮卻大叫是爸爸貪睡。道格拉斯很尷尬,向園長作了解釋後又對女兒道歉。女兒説:“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是你因為撒謊也必須接受懲罰。你現在有兩個懲罰方式可以選擇:一是取消本週末與辛蒂小姐的約會(辛蒂小姐是道格拉斯剛認識的女友);二是接受肉刑。”道格拉斯説,芭芭拉出差去了,沒人當“監刑官”。這時,幼稚園園長出面了,説她願意出任本次肉刑的“監刑官”。最後,道格拉斯向他的女兒——一個年僅5歲的美國女公民撅起了屁股……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當教師的什麼樣的啟示?我覺得,首先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公民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正如道格拉斯最後表達的觀點,他和女兒之間的關係是兩個美國公民間的關係,他不能因為是父親,因為有學識,有社會地位就對女兒——一個幼稚園的小朋友,大呼小叫不尊重。實際上,家長、教師和學生作為公民在位址上是平等的,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名譽權、榮譽權都是一樣的。教師不能因為自己是教師,就可以在學生面前擺尊嚴,當然也不能因為學生是受教育者、被管理對象,就對他們大聲訓斥,甚至體罰和變相體罰。其次,家長、教師對學生的批評管教甚至懲戒,都是針對學生的行為,而不是學生的尊嚴。教育者也會犯錯、犯法。

犯錯、犯法就得接受懲罰甚至法律制裁。家長、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是行為,同樣學生受教育、被管理也是行為。有些家長、教師的批評、管教甚至懲戒學生,目的就是要觸及學生的自尊心。而有些學生對老師的批評不服,倒不是認為老師説得不對,而是覺得老師的批評讓他難堪、沒面子、下不了台,他的潛意識裏感到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了傷害。如果教師批評學生,像道格拉斯先生懲罰他的女兒那樣只對行為不對人,那麼我們的學生也許會像小瓊妮那樣,口服心服地接受批評。再次,家長、教師要研究對學生的批評、管教方法,讓學生選擇願意接受的方式。我們不妨學學道格拉斯先生,先和學生就某些原則達成共識,然後要求大家都得遵守。一旦違反了原則,不管是誰都得接受懲罰,至於懲罰的方式,不妨多出幾種,讓學生自己選擇。當然任何一種方式都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總之,透過這則“體面地接受肉刑”的故事,我覺得我首先是一名公民,遵紀守法的公民,其次才是一名教師,為人師表的教師。學生首先也是公民,也要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其次才是學生,需要完成學業的學生,要求自己的學生把教師當成和他一樣的公民來尊重,尊重教師的人格。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10

學了的柳城幼兒園復興分園的教育指南後,我們做父母的深有感悟,首先我來給大家談談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及分享一些我們家庭背後的教育故事.

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如果説學校教育是左手,那麼家庭教育就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臂一齊張開,才能托起孩子的教育;如果説孩子是雛鷹的身軀,學校教育培育了孩子的一隻翅膀,家庭教育就培育了另一隻翅膀,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飛翔起來。藉此我想談談談我們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總結如下幾點同大家分享一下。

1、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同時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有時會聽他説:這麼難、我學不會、我不參加、我做不好、別人會笑話我等消極的語言。為此我們給他講了很多名人成長的故事,問他長大想做什麼,他説:當考古學家、探險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國的迪斯尼樂園,我們就告訴他考古學家、探險家是需要很多知識的,語文、數學都是基礎,去國外語言不通,怎麼辦呢?於是他覺得必須學習才能實現願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儘量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生活和遊戲中,讓他感到了很多的樂趣。他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表揚他:表現不錯!很有進步!這個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了!等等,讓他很高興,覺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夠好的,我會鼓勵他説:相信下次會做得更好。尊重和引導孩子的興趣,不斷鼓勵孩子,孩子有了興趣,有了信心,學什麼都會變得容易起來。

2、積極配合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按照學校的有關要求,配合學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學校要求家長每天簽字是很有道理的,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聯繫學校與家庭的一個互動的平台,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學校的安排、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都會嚴格監督和協助孩子完成作業,並仔細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幫助他查缺補漏,對不懂的給他講解,對出錯的讓他強化改正。與孩子一起分享老師的表揚,告訴他要再接再厲;與孩子一起分析表現不好的地方,告訴他為什麼那樣做不好,以後該怎麼做。貪玩是孩子的本性,尤其是男孩子,需要不斷的督促,需要引導,讓孩子養成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上課專心聽講,課後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獨立思考,勤學好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3、堅持課餘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

除學校的作業外,我們為孩子報名參加繪畫學習。每週末堅持

學下去,孩子興趣很濃,學習進步很快。孩子喜歡聽故事,在上一年級後,我們就要求他自己去看書,我在圖書館給他借了一些讀物,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可以提高他對閲讀的興趣。假期有時帶他去圖書館,我發現他很喜歡,拿這本書看看那本書翻翻,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是很有益處的,能增長不少知識。 知識是需要不斷積累的,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4、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工作過程也需要不斷學習,我們在家都喜歡學習並能長期堅持,不管書本知識還是網絡知識,我們有意識地在家中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學習。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自我提高的過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為了教育好後代,我們努力校正自己的行為,不斷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無意中會引導孩子對其注意,進而模仿、嘗試。所以家長要率先垂範,從自身做起,平時做人做事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使孩子的品德與智力良性發展。

我期望能盡力配合學校的教育把他培養成一個讓身心都得到良好健康發展的具有堅強的毅力,有愛心的男子漢。

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了,我想我們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更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他們,讓他們茁壯成長,.當我把寶貝交給了您、交給了幼兒園,他的幼兒園又有了“好媽媽,好阿姨,好婆婆,好姐姐”,他在這個世界上從此又多了一些愛他的人,孩子今後的成長路上,當作父母的牽着小人兒的手隨風而行,會覺得他的另外一隻手也有一些人牽着,我們家長真是既開心又安心!在此我要感謝復興幼兒園的老師們,感謝你們對孩子的照顧和培養,你們以和藹可親的態度、高度負責的精神滋潤着孩子幼小的心田。我謹以此表達對園領導和所有的老師由衷的感謝!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11

陳林是平寨三(1)班的普通隊員。他遵守學校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從來沒有為班級扣過行為規範方面的分。從來沒有遲到過早退過請假過,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文明休息,兩分鐘預備鈴做得也很好,眼保健操和室內操也很規範。做值日生也很有責任心。作業保質保量,對待學習的態度非常端正,尤其是他的字寫得工工整整,端端正正。就是這樣一位同學,他卻主動向班主任辭去小隊長的光榮職務,而且他還是生長在單親再組合的家庭中。這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單親的孩子在很多時候在學習和行為規範上是有很多缺陷的。很多學生面對中小隊長的職務都是躍躍欲試並引以為豪的,而不管他們是不是管的好自己和別的同學。但林和他們不一樣。至少他有自知之明。我想一定是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使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經過了解,我發現確實如此。

陳林的媽媽和陳林的繼父在一起很久了,他們用無私的愛和嚴格的要求平等地對待着對方的孩子。愛讓陳林生活在充滿温暖平靜的家庭中,愛讓陳林享受到不亞於親生父親般的父愛,愛讓陳林在健康平和的狀態下成長。因此首先是陳林的父母做得好,公平又無私。其次他們也不是一味地溺愛孩子,而是愛中有嚴。有規矩,並堅持按規矩做事,是陳林父母給林的要求。字一定要寫好,一個字寫不好就要重寫,而且不但重寫,還有懲罰的措施,天長日久就練成了陳林對待任何作業都認真的態度,看他的字像雕刻一般,可見良好的家庭教育給陳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待平時作業,父母再忙都會認真檢查陳林的作業,如果出現問題,會有批評,如果還有就要被懲罰。直到做好,才簽名。這一點再難都堅持去做,陳林父母做到了,現在他們省心多了因為陳林已經養成了自己檢查的好習慣了。看來,言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教。反思那些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他們的家長做到了多少呢?

陳林的故事可以作為家庭教育成功的例子,可以給我們很多思考。那就是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能夠持之以恆,要嚴格要求。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12

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校的教育,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可是,對於孩子來説,家庭教育是基礎,從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觸的就是家庭對他的薰陶教育過程。我是一位老師,但也是一位家長,我深知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何其大,我簡單從我教育孩子的幾個方面談一下我的幾點體會:

1、不能將孩子交予電視機來陪伴

歐美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人們再看電視的時候腦電波和睡眠時的腦電波非常接近,這種狀態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説,顯然是再耽誤刺激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段。那些用電視機當保姆帶大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懶得動腦的壞習慣,因為和電視機在一起傻傻的看就夠了,沒有人迫使你做出反應。對此,我很少讓孩子看電視或是電腦,除非是我陪着他一起看,邊看邊問邊講,把電視節目當做教材。或是看後讓他談一下收穫或是有什麼啟發之類的。這樣不但訓練了孩子的快速觀察和描述活動畫面的能力,而且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2、培養孩子優良的性格

現在,情商與一個人的成材的關係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甚至有人提出,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為了讓孩子具備他所期望的各種能力和美德,我一心想的就是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對孩子進行教育。

我堅信,性格基礎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幾年的生活習慣,父母態度,家庭氣氛,以後都會慢慢變成孩子的性格特點,每一個習慣在開始形成的幾天特別重要。所以,我在做每件事的一開頭就堅持孩子按要求做,不該做的事一開頭就堅決不讓他做,以後也絕不遷就他。

在此,我還提醒其他父母,許多孩子稍微一點不順心,就靠哭來解決,因為他們發現父母看見一哭心就軟了,一位一哭大人就會滿足他,以哭來作為要挾大人的條件。遇到這種情況,做父母的決不能心軟,否則,如果讓孩子琢磨出了這一“訣竅”,以後就難辦了!

為了讓孩子養成珍惜物品、不浪費金錢和體貼他人的性格,我從不輕易滿足他的物質要求,以免他習慣於不勞而獲。而且,為了培養同甘共苦的好品德,我從不讓他一個人吃任何東西,讓她覺得“分享”是正常的,愉快的,“獨吞”是不正常的,可恥的。

為了強化孩子的自制力,我經常下班後把孩子帶到超市門口,然後讓他選擇“如果你喊買東西,我們就不進去逛,如果你不喊買東西,我們就進去逛。”長期地重複這種剋制慾望的過程,很好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制力。

3、訓練為他人着想

同情和關心他人,非常重要,它關係到孩子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儘管有專家指出:善良和體貼是孩子遺傳基因中就具備的天性,但如果後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麼這種天性就會消失。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後具備同情心、愛心以及責任心,那你現在就要對他們加以教育。

為了防止孩子變成一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人,我很注意對孩子的訓練,具體的方法就是讓他從心疼媽媽開始。比如:要求在媽媽生氣時過來給媽媽消氣;媽媽生病時給以體貼的表示,給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給媽媽擠牙膏,端水,拿毛巾等等。

通過這些訓練,很好的培養了孩子的同情心,使他對別人的情感和思想非常敏感。

4、對孩子要誠信

講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要誠實守信。如果答應過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如果沒有做到,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平時很少對孩子許願,有一年,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就許諾他如果考上了二年級就送他一副九連環,在這之後的時間裏,他不時給我要,我就説,等你考上了二年級馬上就送與你。這樣他的學習勁頭就來了,作業做得也很快。果然不出所料,以他小小年紀在升級考試會考到了班級前幾名。我也兑現我的承諾送他一副九連環。但有時,也有我忘記的時候,後來他就提出來了,還説我説話不算話。我這才意識到孩子是多麼的在意家長的承諾。後來我不管承諾他什麼,都堅決兑現。甚至有時候後悔了也要兑現,他感覺到很開心,做作業的時候就更快了。

5、經常給孩子以鼓勵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想得到別人的誇獎。以前由於工作中有不順心的事或是當天有學生不好好學習或是搗亂了,心情就很不好,回到家裏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不順自己的心了,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後來慢慢改變了我的想法,那是自己的孩子啊!現在辛勤的工作不是為了孩子嗎?於是我就改變了教育方法,以鼓勵為主,培養孩子的自信。比如:有一次,孩子在寫作業時有一種厭寫的感覺,還説“媽媽,你怎麼沒有

作業啊!”我就説“我的兒子是最棒的,老師最喜歡你了,我相信過20分鐘,兒子準能寫完作業,而且寫的字還很漂亮。”“媽媽,用不了20分鐘,10分鐘就好了”就這樣,孩子很快的就完成了作業。如果孩子有失誤的時候,也不要馬上就拳打腳踢,先幫孩子找到失誤的原因,讓他認識到自己不對的方面,比直接捱揍強多了。

以上是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我知道我的孩子也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孩子,在他的身上還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我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失敗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付出了父母的愛,就會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豐厚的回報。讓我們所有的父母,都真誠的奉獻出我們的愛心,共同攜起手來,重視家庭教育,做一個合格的家長,開創孩子光輝燦爛的明天。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13

教育孩子,從來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牽動着千千萬萬父母的心。因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也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生兒育女是人類的一種天然使命。每一位做父母的“生”是給與孩子生命;“育”則是教給孩子成長和發展的技能和本領。父母生下孩子就有“育”的義務和本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

前兩天我和一些家長一起觀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以小見大,通過對傑利、楊學謙、成才的成長故事的描述,折射出了現實生活中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影片中,一個個經典的畫面,一個個經典的對白,對於我們來説,都是那麼熟悉,不管是作為學生、孩子、家長或老師,我們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我想談點學校教育外的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總結如下幾點同大家交流一下。

1,努力營造家庭的好學上進氛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有上進的氛圍,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良好效果,可達到育人“潤物細無聲”之境界。我是一名教師,或許職業的習慣和需要吧,白天忙碌了之後,晚上還經常要看書學習,家庭中我們倆夫婦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孩子自然而然也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平常孩子做作業時我們從不開電視,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家庭好學上進的氛圍使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2,架一個逾越代溝的心橋。

進孩子的心靈,不是靠懷疑,監視,而是靠溝通。良好的溝通能使我們在家庭中建立親密的父母子關係。

從女兒出世後,丈夫很少在家,因為要創業嘛!所以很少顧及咱娘倆,自然而然女兒對其的感情來説是比較淡,他們之間的交流也少。以至於到了女兒來柳州讀書的階段,他們之間還存在一些隔閡。記得去年9月份,女兒因為不習慣在柳的生活和丈夫的教育方式,每每雙休日我去看望她的時候,女兒都傷心的哭了。我把女兒拉到陽台,讓她坐下來,再一五一十的告訴我緣由。原來丈夫要求她6點起牀,參加體育鍛煉。(因為女兒的體育較差,丈夫可謂是望女成鳳吧,於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但丈夫沒有考慮到女兒剛到一個新的環境的不適應,加上她的壓力挺大的。在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壓得女兒喘不過氣來。她委屈呀,可爸爸一直都不肯聽女兒的訴説。我聽了,忙把她爸爸拉到陽台,開了一次家庭會議,讓丈夫面對面的坐下來與女兒交流。經過交流、溝通,他們達成了一致,並在一片歡笑聲中結束了這

次家庭會議。私下,我還與丈夫討論,如何教育孩子以及網上的一些方法,丈夫也欣然接受。此後,丈夫工作之餘,幾乎利用所有的閒暇時間與她一起玩耍,像朋友一樣和她談她喜歡的話題,談學校裏的趣事,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她。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慢慢地感覺到他和女兒之間再不像以前那樣了疏遠了,有時他父女倆可以像親密的朋友一樣聊一兩個小時,而且是那麼的投機。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不光是我,就連丈夫也都意想不到的收到了女兒送給他的小禮物------同心結! 我倆開心極了!孩子真的長大懂事了!

所以説:多和孩子溝通,實在是太重要了。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多關心孩子,不僅在學習上,物質上,更要在心理上的撫慰,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真正擁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起一座逾越代溝溝通心靈的橋樑。

望子成龍”乃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可是,當父母們為子女“成龍”而不惜一切地付出心血與辛勞的時候,兒女是否都感其誠而心領呢?事實上,不盡然。因此,要使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達到一致,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其前提是要加深對子女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最後才能達到找出解決的辦法來。可見,家庭教育這“三解”是連接父母與子女心靈相近、不可缺少的通行,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

3、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能否正確對待孩子成長中的挫折和失敗,也是衡量父母自身教育素質高低的一個尺度。記得有次女兒拿數學單元測驗的試卷回來,“88分!”孩子低着頭,十分緊張。因為她的老師跟我可以説是好姊妹吧,她也許意料到,老師肯定已經把這分數老早就告知我了。對於這成績,我自然十分的不滿意,但我並沒有馬上抱怨他,而是一起仔細地看了一遍試卷,看完後同孩子仔細分析了失分的原因。看他仍然悶悶不樂,我對他説:“每一個人都要經歷從無知開始學習,然後才到有知的過程,在學習中當然難免會有掌握不好的知識,考試正是檢驗知識掌握的程度的方法之一,通過考試你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讓你及時得到改正,如此你才能打好文化知識基礎!對嗎?”孩子點頭了,緊張的表情明顯舒緩開來了。我繼續説:“人的一生中失敗要比成功多得多。美國總統里根競選失敗了33次,直至83歲時才做上了總統,所以説,失敗是成功之母,對嗎?勇敢面直挫折和失敗,善於總結經驗,才能真正走上成功之路,有一首你喜歡的歌正是這樣唱的“不經歷風雨,那見彩虹”對嗎?”,孩子若有所思地點頭了。“一次考試成績不好不要緊,只要你有信心肯努力,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你一定是最捧的!”功夫不負有心人,下一次的數學單元考試,她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績。 記得還有一次,時間應該是20xx年的中秋吧。我們夫妻倆帶着女兒奔赴廣州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的中國區比賽。當時女兒看到這麼多的選手,緊張得手都發抖了。嘴裏還不聽的唸叨着:“媽

媽,媽媽,怎麼辦?我現在的腦子簡直就是一片空白!”看到女兒這個樣子,我們也緊張呀,可這緊張不能讓孩子看見呀。得想個辦法才行!於是我倆開解道:“女

兒呀,得不得獎是另外一回事,咱就是來見識的!純粹就當是磨練吧!“女兒聽了,心才慢慢放下來。因為此次比賽,要有足夠的定力和耐力,一旦緊張就什麼也記不住了。接下來的比賽,女兒都能以平常心態完成,也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更為可愛的是後來她面對着採訪時説的一番話。郭傳威老師問她:“寒假有什麼計劃?”她説:“先做寒假作業,然後老師佈置了一大堆的日記,還有作文。”突然,她仰天長歎:“唉!這哪是國小生過的生活啊!”引起全場工作人員的大笑。 郭老師再問:“可以告訴老師你的夢想嗎?”她説:“我的夢想是去美國,住五年,拿綠卡。”接着還説:“我要成為億萬富翁,爸爸要這個,我就給他;媽媽要那個,我就給她。”

看,哇!多麼有夢想和孝順的孩子!

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明白,當孩子遇到失敗的時候,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和幫助。

4, 對孩子施以正面教育,鼓勵教育。

女兒能按時按質完成作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讚揚她:孩子,你真捧!她遵守紀律,我就讚揚她:孩子,你是個好公民!她喜歡養小動物,我支持她説:你是個很有愛心的孩子!慢慢地我發現孩子在我們不在家時懂得如何照料自己了,還能獨立做不少事,更重要的是做事比以前有信心多了。

我還經常鼓勵她鍛鍊身體比如打跳繩,跑步。教她學做家務如做飯等,還與我們一起到野外遊玩,讓她接觸大自然

我期望能盡力配合學校的教育把她培養成一個讓身心都得到良好健康發展的具有堅強的毅力,有愛心的好學生。

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了,我想我們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更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他們,讓他們茁壯成長,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好公民。每一個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絕對聰明,也不是天生的笨材

料。孩子的成才方面,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們的家長多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多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最多的還是要費點心血。我們應從孩子對家長的期望中去悟出其中的道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校正自己的角色行為,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長,做個合格的父母。

那麼,作為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呢?其實,他們需要的都很簡單,那就是: 瞭解、信任、寬容、賞識!

教育感悟:

家教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家教是父母對孩子最直接、最生動的教育,孩子能否健康順利成長、成人,家教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正如陶行知所説:“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發榮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真心地希望父母們都能找到一種最好的、最適合自己孩子天性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14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應完成的任務,總結起來不過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展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己的後代,完成自我延續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

一、案例

對於孩子來説,學習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在當今社會,沒有什麼事比一個好文憑、一份好工作還有一個好的未來更重要了。

在我女兒剛剛上七年級的時候,不知是不是剛到了一個新的學校,不能適應一個新的環境,總之,她的成績一下子就退步了許多。我很為替她擔心,我們在教授她知識的同時,也要默默地鼓勵她、支持她,不要讓她對自己失去信心。於是,我給她寫了一封信,放在她的書桌上。信的大概內容是: 某某同學:

你已是七年級的學生了,身體長高了,學習難度也增大了。聽説你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難,信心不足!我想説些心裏話跟你交流,我怕説得多了,你會説我煩;管少了,你又會説我不關心,真是進退兩難!今天,我就給你寫封信吧!

媽媽管你、關心你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管”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不管”,如果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一切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你要明白,學習對一個人非常重要,特別是青少年時代,就像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着美好和希望。俗話説得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的社會競爭也非常激烈,我不能想象一個沒有大學文憑、沒能掌握一技之長的人怎能立足社會?只要你付出了,學習上刻苦鑽研了,即使取得點滴進步,那也是很值得的!我們會為你自豪!

最後,祝你進步!

這是我第一次以書信的方式來鼓勵我的女兒,也是我給她寫的第一封信。希望她在學習上不要放棄、取得進步;在生活上也能夠獨立自主,讓家長少操一點心。我認為平凡之中也有高大,大事要從點滴做起。慢慢進步、養成良好的習慣,最終一定會取得成功!

二、教育過程

1、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樣會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父母給予她的愛,也增強了她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説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再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3、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常會鼓勵女兒,她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她的學習積極性。當她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她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她,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4、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

在人的一生當中,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它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5、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己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調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社會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

三、反思

學生已經進入國中階段,就像一隻已經學會飛翔的雛鷹,它要去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了。他們現在懂的知識也已經比較多了,該懂的道理也都已經懂了,我也用不着把她攏在自己的臂彎裏了,她長大了,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自己成長。

國中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篇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則、思想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這一句至理名言,孩兒時代就已經縈繞耳邊了,可是,那時候還小,只知道聽了就算,現在出來工作了,我終於理解到這句話的內涵了。準確一點來説,我是從我姑姑對孩子的教育上,領悟到這句話的深層含義的。、

在我的記憶中,姑姑和姑父都很忙,可是,他們卻沒有因為忙而丟下自己的母親和孩兒不管,相反,還親力親為地做好了父母這一份工。

我的小表弟由於出身時缺氧,以至於現在讀五年級了,最基本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都不會算。作為人民教師的我,多次輔導無效,我決定放棄,甚至腦海裏出現過這麼一個念頭:姑姑,您再要一個小孩吧,這孩子長大可沒有多大的出息的!可是,當我看見姑姑和姑父對孩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不唾棄以後,我臉紅了,也深深地震撼了„„

由於小表弟身體上的缺陷,所以他對“孝順”一詞沒有一個明朗的概念。從小到大,姑姑給他講的人生道理可以編寫成一本書了,可是,小表弟卻不以為然,總是做一些要出人意料的事情或者爛攤子讓姑姑來收拾,有時還會去抓弄自己的爺爺奶奶。為此,姑姑不只一次偷偷拭淚,可轉念一想,這孩子可是自己懷胎十月生的呀,不管他多難對付,也一定要好好的管養才行啊!於是,姑姑從營造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做起,不管工作上的事情有多忙,作為兒媳的她,一下班就為公婆洗衣做飯,一直把公婆當做自己的父母對待,噓寒問暖,和睦相處。久而久之,這一切影響到小表弟,慢慢地,小表弟也知道尊老愛幼,有時候還像小大人似地關心長輩——給爺爺奶奶端水洗臉。言傳身教,姑姑用自己的切身行為告訴孩子,尊老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品德。

雖然小表弟在智力上不如其他同齡的小朋友,可是他的意志卻不比任何一個小朋友差。記得小表弟還很小的時候,可是我知道姑姑卻堅持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臉、刷牙、洗腳每晚必須要做的,適當地乾點掃地、倒垃圾的家務勞動。所以儘管小表弟在學習上不如人,但已經學會了簡單的做飯。有時週末,小表弟還會開小灶請我這個大姐姐去嘗試他的手藝。其實,姑姑家的生活條件在我們老家算得上是小康,可是她卻不會讓孩子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生活,還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做點事。我知道這也是姑姑的良策之一,因為她不想小表弟以後長大還需要別人的照顧,她要的是一個健康獨立的好孩子。

其實,讓我感到臉紅的是姑姑在對待孩子的分數這一環節。作為老師的我,或者是受到了學校一系列競爭機制的影響,所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異常重要,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學生還是對待自己的親戚。每年暑假,我都會回老家待上一段時間,自然而然我就成了小表弟的免費家教老師了。於是,我會用在學校裏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來指導表弟寫作業,當他不會時我會發怒,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可是,從不求人的姑姑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我,希望我能好好地教育好表弟,我記得姑姑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分數多少不要緊,我要的是我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一樣能夠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接受知識就好了。是啊,能否正確對待孩子成長中的挫折和失敗,也是衡量父母自身教育素質高低的一個尺度啊!姑姑沒有什麼文化,可是她卻能坦然地接受孩子的一切。

今年暑假,我本想幫小表弟補習補習,減輕姑姑的負擔。可當我回到老家時,我卻發現,文化不高的姑姑為了孩子卻拿起了課本自學,她還説要親自輔導孩子。這不,一大早,姑姑利用上班前做早飯的時間,背起了乘法口訣;下班了,第一時間跑到我家來諮詢相關的知識要點。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知不覺我發現姑姑頭上又添了不少因操勞過度而增生的銀絲。你看,姑姑又在挑燈夜戰了,她捧着國小五年級的數學書,一點一點地告訴小表弟,這道題應該這樣算,那樣想,一次不行,再算第二次,錯了不要緊,只要用心,一定能算對的!經過姑姑的悉心輔導,這不,小表弟的成績的確進步了不少。這,或者又一個言傳身教吧!

姑姑對孩子的教育故事,或許只是普羅大眾的其中一個。可是,這對於那些發現孩子有問題就扔福利院,又或者因為自己有幾個錢而請一堆家教、陪讀來説,強得多,我被姑姑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動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wko4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