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家庭教育敍事(精選17篇)

家庭教育敍事(精選17篇)

家庭教育敍事(精選17篇)

家庭教育敍事 篇1

找回自信,揚起風帆

——留守兒童成功教育案例一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很多學生家長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經商,因此出現了大量“留守學生”。留守兒童”這一非凡羣體數量日益增加,對農村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留守兒童中,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情感孤寂。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缺乏良好的傾述對象,受到委屈無處傾述,在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上難以得到父母的引導和幫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足夠的關心。

我們班的小策是留守兒童,這孩子聰明伶俐,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在我七年級剛帶上他的時候,因父母都在身邊,他還蠻可愛的,能稱得上是合格的學生!可就在他上八年級時,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後來還有了一個小妹妹,於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就落在爺爺奶奶身上。爺爺奶奶要幹農活,平時都不怎麼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識和教育能力不高,覺得上學了,一切交給老師就行了,對他的學習都放任不管。這個孩子的變化是可想而知的,他一下子就像換了個人似的,遲到早退,上課走神,目光呆滯,作業潦草不按時交,甚至不做。情緒低落,不再像以前那樣喜笑顏開,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和同學快樂玩耍。變得自卑、缺乏良好的競爭意識,對什麼都顯得沒有熱情,參與意識淡漠,厭學;不合羣,平時沉默寡言,獨來獨往,經受不住挫折,稍有委屈就哭。漸漸地小策養成了散漫的生活態度。而且學習習慣也很差,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不完成家庭作業,他的父母要是一聽説他學習成績差,就打電話把他痛罵一頓。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與關愛,還要經常遭到責罵,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為表現也會遭到老師的批評,從而讓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對學習漸漸地失去興趣,也逐漸產生逆反心理。可以説是班上認為的那種無可救藥的討厭的學生了。很多老師也認為只要他上課時乖乖坐着不吵鬧就好了。

這個孩子身上之所以存在以上問題,我通過觀察、家訪、交談,發現他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爺爺奶奶的溺愛,遷就,缺少家庭教育;二是

補償式的父愛,每次父親回來就是給他生活費及零花錢,對於他物質上的要求盡全力滿足,但對於學習基本不提,品德教育從不過問。三是學習疏於監督,養成了隨心所欲,無所謂的習慣。

每每看到他“孤獨”的身影,我都暗暗發誓,一定要帶他回到班級的大家庭裏來,一定要讓他重拾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曾説過:“瞭解什麼樣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麼樣的病更為重要。”因此我開始慢慢的觀察他,瞭解了他的心理特點及其成因後,我主要採取以下三個措施:

一、家校聯繫,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雖然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但我們可以與他們取得聯繫,讓他們配合學校的教育,以免發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對他進行了家訪,通過聊天,幫助家長走出教育誤區,提高思想認識、轉變觀念,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讓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家長也有責任,要求他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同時跟他父母取得聯繫,告訴他們不要以分數來衡量孩子的好壞,當他的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家長也不要以打罵相威脅。還要求他們經常給孩子打電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我也經常給他父母打電話,把小策在學校的表現跟他們彙報,並跟他們商量對策,告訴他們對小策要多鼓勵,少批評。通過電話與他的父親進行溝通,讓他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當讓他接受正確的批評,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讓家長明白:錢不能彌補子孩子對親情的需求,無條件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會讓孩子滋生好逸惡勞、鋪張浪費的壞習慣;做家長的更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並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到父親對自己學習的關心;家長更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現在他父親雖然還遠在市內,可每隔幾天就會抽出時間來,給孩子打電話,瞭解孩子的學習及生活,同孩子溝通交流;過段時間還會主動給我打來一次電話,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二、傾自己之所愛,搭起信任的橋樑。

真摯情感是在心靈的溝通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發自內心的愛才能達到這種默契。面對這個孤單的背影,面對這張落寞的臉龐,又怎忍心對他橫眉立目嚴加呵斥,即使出現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來去懲罰他麼?我一次又一次的對自己説,“你是他的老師,如同他的母親,你應該幫助他。”

(1)走進心靈,傾注無限關愛。

我真心實意地走進他的心靈,從心靈上關心他的健康成長,在生活中給予他媽媽般的愛,彌補他因為缺少父母關愛的缺陷,驅除他由於父母不在而積壓在心頭的陰影。我經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內容不拘限於生活、學習,想到什麼聊什麼,瞭解他的興趣愛好,消除他的困惑,讓他知道我一直在關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難,我會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他、幫助他。有一次他發燒了,我親自把他送到衞生院,陪他做檢查,打針,倒開水給他吃藥。

(2)拒絕訓斥,力行寬容教育。

在他犯錯誤時,及時對其進行幫助教育,心對心、面對面的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追求。在他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按時完成,書寫潦草,丟三落四,遲到早退,紀律鬆散的情況下,對其儘量減少訓斥,力爭能抽出時間和他談心交流溝通,必要的時候可以寬容他,或將作業量和難度降低。對他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

(3)發現閃光點,嘗試成功教育。

為使他擺脱自卑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我除對他進行心理疏導、真誠的幫助和關心以外,還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喜悦。鑑於他在勞動中表現積極,我就及時捕捉到他的這一亮點,讓他負責本組的衞生,他還真不負厚望,他們那組的地面特別乾淨。我就對他大加表揚。同學們也向他投去讚賞的目光。在大家的讚許聲中,他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還儘量挖掘其閃光點,努力從讚美中去 滿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產生欣慰、幸福的內心體驗,增強自信心、上進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內在的動力。上課時,他靜靜地坐好,我衝他讚許地一笑;當他猶豫地慢慢舉起了手時,我對他投以鼓勵的目光;當他工整地完成作業時,全班

的掌聲帶給他成功的喜悦;當他犯了錯誤時,等待他的是老師寬容的面孔。從而讓他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樹立自信。當一個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與動力,他的提高就變得輕鬆、容易多了。讓他儘快融入班集體,找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三、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一位心理學家曾指出“讓兒童教育兒童”的原則,很有見地,揭示集體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級就好像是一個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藝術就在於使這個大家庭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別是對缺乏愛的“留守兒童”,更應該讓他們在班級裏獲得情感體驗,讓他們對班級產生嚮往感,友愛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童在集體中自然受到教育。

針對他的情況,我還特意舉行了一次班會,主題是:“想對你説„„”,我還“偷偷做了手腳”,私底下跟幾個同學説好在班會時對他説一些喜歡他、鼓勵他的話。從這以後,他跟這些同學特別親近,在下課或者活動時,常聽到他們叫:“小策,快來呀!”

經過家長和我以及同學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對學習的厭惡情緒,小策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上課能發言了,還能常常見到他高舉右手迫不及待地想發言,能按時完成作業了,數學作業正確率高了,單詞聽寫能過關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績有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裏坐着的他,也在下課和同學一起玩了。在操場上還經常能看到他和同學們嬉戲時活潑的身影,聽見他開朗的笑聲。他的變化是令人欣喜的,漸地他的成績也上升了,他的父親對此一再在電話裏表示對老師們付出的感謝;同時我更欣慰他在性格上的極大轉變,在學校組織的踢毽子、跳繩比賽活動中,他名列前茅!為班級也為自己爭得了榮譽。

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經常給孩子創造不同的成功機會,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特殊對待這一類學生,既要做他們的老師,又要做他們的“父母”,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相信愛的陽光能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讓我們共同努力,攜手共創留守學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

家庭教育敍事 篇2

您看過印度電影《流浪者》嗎?那裏頭有一位滿腦子謬偏見的法官,由於他的偏見殘害了他的兒子。然而,擔法官的演員帕里維拉,卻是一位善於教子的好父親。他的兒子就是影片中扮演拉茲而蜚聲影壇的著名演員卡布爾。

帕里維拉是一個電影明星,但他總是這樣懇切地告誡布爾:“在我的房間裏,你是我的兒子,你可以同我一起飯,一起説話。但是,一出這個房間,你就是一個普通人你要同許許多多普通演員一樣,自己去走生活的道路。”

正因為抱定了這樣的教子宗旨,帕里維拉不讓卡布爾以電影明星的兒子的身份出現在社會上,自己的小汽車也不讓卡布爾乘坐。直到卡布爾十八歲,才以一名場記員的身份進入影界。初上影壇,演的也盡是些小角色。對卡布爾這個“普通人”,帕里維拉時時都是很嚴格的。

正是由於這種嚴格的要求。卡布爾才奮發圖強,勤奮努力。登上了表演藝術的高峯。

家庭教育敍事 篇3

暑假裏兒子喜歡在小區內的水泥上和一羣小孩瘋玩,賽跑,滑滑板,打打鬧鬧。小區裏的汽車越來越多,尤其到了上下班時間,車來車往,特別危險。 苦口婆心地勸説了很多次,但是兒子就是經不住其他小夥伴的誘惑。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小區道路上有一隻被汽車壓死的小動物,我突然靈機一動,覺得教育兒子的機會來了。我把小區轉了個遍,才找到了正在滑滑板追趕一個騎自行車的小夥伴的兒子。我對兒子大喊:“休息一下,陪媽媽散會兒步。”兒子極不情願地停下來,氣呼呼地走在我前面。走了不一會兒他自己發現了路上的異物,他驚奇地問:“這是什麼啊?”我説:“你仔細觀察一下,別用手摸。”兒子盯着這個被汽車壓得面目全非的小動物,抬起頭,皺着眉頭,説:“看這皮毛和尾巴,好像是一條小狗,怎麼變成這樣了啊?怎麼回事啊?”“這隻小狗在路上玩,一輛汽車飛快地開過來,結果------- ”兒子驚恐地説:“結果它被汽車給壓扁了!”這時在他的天真的眼神中,我第一次看見了恐懼。這一天,兒子沒有在水泥路上玩------ 第二天傍晚時分,我又發現兒子和一羣孩子在水泥路上,我正準備衝過去發火,突然聽見兒子站到綠化帶旁對着小夥伴大叫:“不能在水泥路上玩了,汽車會把你們壓扁的!”

正如許多教育家所言,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會蒼白而無力。

家庭教育敍事 篇4

父親得了絕症,不僅被病痛折磨着,而且被害怕的心理煎熬着。那時父親常夢到他要到一個可怕的世界裏去了,那個世界非常陰暗,沒有一點光亮------女兒知道後,給父親寫了一封信,信中描繪了她和全家在天堂裏和父親相遇的情景:“爸爸,我夢裏的那個天堂不是那麼可怕的,那裏和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一樣陽光明媚,一樣鳥語花香,您在那裏快樂、悠閒地生活着-----週末,我帶着全家人,到那個世界去看您。

我還夢見在那個世界裏,您的病痛一點都沒有了,您的癌症完全好了!”有一天,父親拉着她的手問:“女兒,那個世界真像你描繪的那麼美好嗎?”

她説:“是啊,爸爸,就是那麼美好。”其實,她也知道自己是在欺騙父親,可是這是一個善意的欺騙,一個美麗的謊言。

家庭教育敍事 篇5

在美國,有兩個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孫。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20xx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由於他重視子女的教育,並代代相傳,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20多個議員„„。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競沒有一人被關、被捕、被判刑的。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20xx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賭館,對子女教育不聞不問。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為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

這兩個家族的八代發家史,告訴我們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響,將會直接關係到子女的道德品質、法紀觀念、人生觀等的形成。我們特別要探討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給予人們的啟示。

一、注重教子做人

中國傳統家教的精華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國曆代關於家教的家規、家訓、家範無一不把教子做人作為重點內容;歷史上的慈父良母也無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為世人稱頌。

北宋中期包拯針對當時社會腐敗的狀況,特別重視後代的品德教

育。他晚年請石匠將他立下的家訓“後世子孫仕宦,在犯贓濫者,不得入歸本這家,亡死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刻在碑上,將碑鑲立於堂屋的東壁,令子孫時時觀瞻,嚴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預感餘日無多,便認真總結歷史上各朝特別是隋朝的統治經驗,作《帝範》十二篇,傳授給太子李治。他對李治説:“修身之法,治國之道都説在這本書裏,我死時不用再作其他遺言了。”太宗還告誡説:“要建立一個國家,成功是很艱難的,破敗卻很容易;要保持一個穩固的帝位則更難,而要失去它卻是很容易。你要千萬愛惜,千萬謹慎!”

古人不僅把立德作為家教的重點,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説:“子孫當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耳!”清朝畫家關板橋52歲始得子,但他嚴格要求兒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的家教原則。他臨終時給兒子留下遺書:“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事業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古希臘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圖有句名言:“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他主張通過故事、詩歌、戲劇、歷史、演説、技藝音樂來教充青少年,“陶冶心靈”。他認為故事與詩歌的內容應該能夠培養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養成“自成剋制的美德”。17世紀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1632——1704)主張對青少年進行“紳士教育”,他最重視道德教育。他説:

“我認為在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見,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為重點,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條最重要的經驗。

二、注重言傳身教

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條件。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位塾師,當時過着“半飢半寒,遷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對貧窮的鄉親和鄰里,卻能“視人之急猶已家,雖至貧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為屢空也”。少年時的林則徐就親眼看見父親把家裏僅有的一點點米,全都送給了貧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飢挨餓。父親還事先囑咐他説:“伯父來,不得説我們沒米吃了。”林賓日“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有一次一個土豪想用金錢賄賂林賓日,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絕。還有一次一個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賓日去當家庭教師,林賓日一想到此人在鄉里的劣跡,便一口回絕了。父親的言行舉止,給林則徐以深刻的影響。後來他在官場上注意瞭解民間疾苦,作風廉潔剛直,不與貪官污吏為伍,這當然不是偶然的。

託樂斯泰説過:“全部教育,或者説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説得十分透徹:“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

的行為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果。”

三、注意教育方法

國外流傳着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這首育兒歌,含有豐富的哲理,説明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密切的關係。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畢伯庫克曾對1300多位稱職的父母做了調查研究,他歸納出了要做一個稱職的父母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喜歡且經常與孩子親近,愛而有度,嚴而有格;

2、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樂於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困難;

3、善於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思想感情;

4、家庭在有明確的“公約”,使孩子有規可循;

5 、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6、按照孩子的程度,給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

7、致力於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視教育方法。魯迅先生曾指出:“倘有人作一歷史,將中國曆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薰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

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例如,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説:“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這裏提出了“慈而有度,嚴而有格”的教育原則與方法。蔡衍晃説:“更可恨者,凡子有過,母輒蔽之,父不得而知也。業已知之,則又曲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敗子也。”這裏指出父母對子女教育的不一致,會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家中就會出敗子。

成功家教給予我們的啟示決不止上述三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社會巨大變革給家庭教育又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家長光靠老經驗不能勝任對子女的教育,要學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知識。

家庭教育敍事 篇6

有這麼一組數字:《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系列書累計印數近300萬冊,156集同名動畫片在多家電視台熱播;有這麼一件趣事,曾有個小男孩氣呼呼地對父親説:“你再打我,我就不要你了,去找„小頭爸爸‟。”“大頭兒子”這個大腦瓜裏裝滿奇思妙想的孩子,和他的小頭爸爸、圍裙媽媽一起,演繹了一個個温馨美麗的故事,打動了千千萬萬孩子的心。生活中真的有大頭兒子嗎?大頭兒子的媽媽——作家鄭春華生活中又是怎樣一位母親呢?創作的靈感確實源自這位女作家的大腦袋兒子。十多年前,每逢節假日,鄭春華和先生都要帶着平日全託的兒子外出痛痛快快地玩耍。一家人在草坪上、在大海邊盡情嬉戲。有時,鄭春華在一旁靜靜地看着,父子倆的歡聲笑語會引起她莫名的感動。作為少兒讀物的編輯,她曾聽到孩子們太多的抱怨:“爸爸回家只知道看報紙。”“爸爸要看足球比賽,我就不能看動畫片了。”“爸爸從來不跟我玩,不關心我。”

孩子們對父愛是多麼渴望。那一刻,女作家的心絃被撥動了。她要用自己的筆,描繪一個理想父親的形象。 而“大頭兒子的媽媽”也成了作家鄭春華的代名詞。如今,當年蹣跚學步的大頭兒子,已是名牌大學一位意氣風發的大學生了。這位作家媽媽的育兒經是如何抒寫的呢?

讓孩子從小讀到最優秀的故事。大頭兒子出世的時候,鄭春華已是以《圓圓和圈圈》、《紫羅蘭幼兒園》等兒歌、童話而引人矚目的青年女作家了。作家媽媽有着講不完的故事,兒子才半歲,她便把他抱在膝上講故事。一次,鄭春華捧着雜誌給兒子講故事,偶然翻到自己的作品,就把名字指給兒子看。以後兒子一翻開書,就找媽媽的名字,還從此迷上了認字。那時大頭兒子才三四歲。無論到哪裏玩,他只要看到字就要求大人念給自己聽。字認多了,兒子出去玩都帶着書,

會一個人安靜地看上半天。有時大頭兒子到媽媽的出版社玩,最吸引他的不是花園裏的假山、大人們給的零食,而是堆滿了書而顯得逼仄的圖書門市部。他一頭扎進花花綠綠的書堆裏,叔叔阿姨們逗他也不搭理,直到出版社下班的鈴聲響了,才老大不情願地站起來。

不過,書蟲兒子也有讓媽媽煩惱的時候,他趴着看書,蜷着看書,上學前吃早飯時看書,作業顧不上做還看書。每次吃飯作家媽媽就成了女巫,歇斯底里地尖叫三遍,兒子才邊嘟噥着“煩死了”,邊戀戀不捨地放下書本。直到一個夜晚,當媽媽的突然發現兒子淚水漣漣,手邊是一本美國作家懷特的《夏洛的網》,心裏掠過一陣欣喜。四歲半的兒子被一個優秀的兒童故事打動了。鄭春華她把兒子柔軟的身子摟在懷裏,任兒子放聲大哭。她彷彿聽到,一顆文學的種子輕輕落到兒子稚嫩心靈的聲音。

孩子的優點永遠比缺點多。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大頭兒子成長之路也有磕磕絆絆。進入國小不久,鄭春華就發現個性很強的兒子,和老師相處不太協調。鄭春華從兒子每天上學前的“吻別”,意識到兒子的焦慮。兒子和所有從幼兒園升入國小的孩子一樣,心靈正面臨着巨大的轉折。她決定為兒子換個班級,可兒子卻不願意,垂下了大腦袋:“新老師不會要我的,我很皮的。” 鄭春華耐心地説:“我見過新老師了,她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有信心嗎?”兒子點點頭,滿懷信心地去新班級了。

當媽媽的當然知道,換了班級兒子還會遇到各種挫折,兒子這個班裏調皮蛋的“四大天王”,怎麼改得了頑皮的天性?關鍵是保護好孩子的自信心。 “你的優點比缺點多”,這是鄭春華家長會回來經常説的話,她總是想方設法讓兒子相信老師是喜歡他的。每當聽到這話,兒子黑亮的眼睛瞬時放出異樣的光彩。

發現孩子,讀懂孩子。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裏温馨快樂的家庭不同,鄭春華覺得自己的童年充滿愛的缺失和遺憾。那時工作忙碌的父母很少陪伴她,她最羨慕的是牽着父母的手的鄰家小女孩。所以,當兒子降臨人世,她想得最多的不是讓孩子吃什麼、穿什麼、學什麼,而是怎樣去發現他、讀懂他、理解他。

孩子的優點永遠比缺點多。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大頭兒子成長之路也有磕磕絆絆。進入國小不久,鄭春華就發現個性很強的兒子,和老師相處不太協調。鄭春華從兒子每天上學前的“吻別”,意識到兒子的焦慮。兒子和所有從幼兒園升入國小的孩子一樣,心靈正面臨着巨大的轉折。她決定為兒子換個班級,可兒子卻不願意,垂下了大腦袋:“新老師不會要我的,我很皮的。” 鄭春華耐心地説:“我見過新老師了,她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有信心嗎?”兒子點點頭,滿懷信心地去新班級了。

當媽媽的當然知道,換了班級兒子還會遇到各種挫折,兒子這個班裏調皮蛋的“四大天王”,怎麼改得了頑皮的天性?關鍵是保護好孩子的自信心。 “你的優點比缺點多”,這是鄭春華家長會回來經常説的話,她總是想方設法讓兒子相信老師是喜歡他的。每當聽到這話,兒子黑亮的眼睛瞬時放出異樣的光彩。

發現孩子,讀懂孩子。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裏温馨快樂的家庭不同,鄭春華覺得自己的童年充滿愛的缺失和遺憾。那時工作忙碌的父母很少陪伴她,她最羨慕的是牽着父母的手的鄰家小女孩。所以,當兒子降臨人世,她想得最多的不是讓孩子吃什麼、穿什麼、學什麼,而是怎樣去發現他、讀懂他、理解他。

那天,兒子告訴她,他喜歡班上的一個女孩子,因為那女孩像小貓似的很温順,還建議媽媽去看一看。過了不久,兒子又説,自己長大了要和那個女孩子結婚。鄭春華一點都不大驚小怪,而是説:“可以啊,等你到了結婚的年齡,如果你還喜歡她,媽媽完全同意。”兒子開心地倒在牀上。當兒子童言無忌時,鄭春華不但沒有責怪兒子,而是為兒子已經知道去“愛”別人而欣喜。她深知,一個生活在濃濃愛意氛圍中的孩子,愛的種子會不知不覺在心中發芽。

對於孩子,理解並不意味着遷就。一次,兒子在班上吃東西,班主任走過去,兒子指着前面的女孩,説是她給的,老師便過去批評那位女生。鄭春華剛好目睹了這一切,心裏挺不是滋味。雖然孩子的舉動可能是無意識的,但懂得承擔責任比功課優秀更重要。她考慮了整整一星期,給兒子講了一個故事:媽媽單位裏搞活動,媽媽在車上拿出一包話梅分給大家吃,結果有位同事吃完了就把核吐在地上。社長看到了過來批評她,她説話梅是媽媽帶來的。社長就過來批評媽媽了……兒子的臉漲紅了,説:“這是叛徒行為!” 鄭春華立即不失時機地説:“那你好像也當過這樣的叛徒。” 兒子眨着黑亮的眼睛,若有所悟。她相信,雖然兒子還小,但以後遇到負有責任的事時,也會勇於承擔。和兒子共同成長。兒子不僅給了鄭春華創作的靈感,而且激勵着她和兒子共同成長。一本本新作誕生了,一個個兒童文學大獎獲得了。兒子在成長,當媽媽的不願讓自己融化掉,她要繼續建造自己的世界。因為在她看來,孩子需要的是一個能讀懂他並理解他的朋友,而不是需要一個為了愛掏空了自己的母親。如今大頭兒子已成了陽光大男孩,而“大頭兒子”家族又添了新的成員:“大頭兒子和動物”“大頭兒子大海邊”……長不大的“大頭兒子”,會讓一代又一代的同齡孩子着迷。新作不斷的同時,家裏又添了個被大頭兒子稱為“小餅乾”的妹妹,一個和哥哥一樣愛聽故事的小女孩,一個小鳥般不停嘰嘰咕咕的女孩子。女兒的童言稚語,又在不斷變成作家媽媽筆下動人的兒歌和優美的童話。

家庭教育敍事 篇7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着學習。如果光説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為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雖然他不知道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麼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七年級,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大學聯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説,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現在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着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説:“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説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説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4)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裏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説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家庭教育敍事 篇8

袁隆平(1930— ),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江西德安人。1953年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歷任研究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科院名譽院長、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是鍾靈毓秀的廬山腳下一個山清水秀的小縣城。德安西部青竹板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丘陵起伏,氣候温暖濕潤,適宜種植水稻。他的先祖世代在此躬耕壟田,繁衍生息,19世紀後期棄農經商,因經營有方,家道日盛。他的祖父袁盛鑑,在孫中山領導的民國時期當選為江西省第一屆議會議員,歷任德中縣高等學校校長、農會會長、廣東瓊崖行政長官祕書長等職;父親袁興烈曾任高等國小校長、督學,後就讀南京東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北平鐵路局高級職員。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屬馬,被稱為“調皮的小馬駒”。少年時他經常闖禍遭罰,做事又顯得笨手笨腳。父母想訓練和調動他的積極性,要他幫助拿碗,碗卻摔破了;要他拿杯,杯掉到地上。但是父母不因為他摔壞了東西便停止差使他,相反更頻繁地讓他參與。他好奇心特強,有什麼問題必追根究底,父母往往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母親賢惠善良,酷愛花卉。母親伺弄花卉的時候,小馬駒在一旁手忙腳亂地“幫忙”。他愛動腦子,感興趣的必親自體驗。比如第一次看到蕎麥粉,他想弄點嚐嚐,結果弄得整個成了白粉人;看到木匠釘釘子時嘴銜鐵釘,他也拿一個銜在嘴裏,一個跟斗,鐵釘掉進肚子,送到醫院才取出來。袁隆平7歲時隨父母逃難乘船渡浣江時,被四弟不小心碰了一下掉入江水,幸被船工救起,於是他下決心一定要學會游泳。到重慶後,去長江邊照圖例一步步練習分解動作。一個暑假下來,仰泳蛙泳來往自如。後又學自由泳。10歲時能橫渡長江。他還參加比賽,出人意外地游出了“漢口賽區一百米、四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的成績。他從小就是這樣,一旦認定目標,就百折不回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讀中學期間他好學勤思,成績優異,志趣高遠,愛好廣泛,課餘博覽羣書,思維比一般同學敏捷活躍。他喜歡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喜歡提問,琢磨為什麼。這種尋根究底的執著在以後的科研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年後,同行們引用學術用語與他開玩笑:“袁教授,你有那麼多常人沒有的優點,是不是遠緣雜交造成的?”袁隆平回答:“差不多吧,母親江蘇人氏,父親江西人,個性不同,父親小聰明多,母親聰慧善良。”這雖然是説笑戲言,但事實上他確實從父母身上得到了豐厚的給養。

父親袁興烈是一位正直愛國的知識分子。當年平漢鐵路被日寇佔領,他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馮玉祥將軍領導的西北軍,在抗日烽火中成了上校祕書,抗戰勝利後在南京政府中任僑務科長。這給了袁隆平深刻的印象,他有了立志報效祖國的宏願。他在南京中央大學附屬高中部畢業時,父親希望他考南京名牌大學,學數理化。他卻另有打算。他那根深蒂固的憂國愛民振興中華的情懷,那種探索自然奧祕的獻身熱望使他決定學農。開明民主的父母見勸説無效,便尊重他的意願,長歎一聲道:“俗話説望子成„龍‟,我是望子成„農‟了。好在我們袁家先祖世代務農,但願你這個農民與祖先不同,能超越祖輩,成為新型農民。”他重温少年的夢,考入重慶相輝農學院(1950年改成西南農學院),主修遺傳育種學,奠定了他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人生軌跡。

他非常努力地學習遺傳學,為日後的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畢業後被分到安江農技學校當教師。教課以外,他不忘自己的理想,在學校裏開始試驗,先搞無性雜交。他認定以染色體基因遺傳學説指導選育良種,從分子角度找問題,搞清作物遺傳內因,是今後發展的方向。就這樣,他的科研選題,從大處着想,與國家的興旺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學校試驗田頻繁出現他的身影,六年無功,他卻沒有被一次次失敗壓倒。“平生清苦何所有,水稻為伴書作友。”1966年,《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科學通報》上。1972年,雜交水稻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全國協作攻關,他選擇了海南島為育種基地。他在海南期間父親病危,父親理解、支持兒子,不讓家人通知他。結果等袁隆平回來,父親已經病逝幾個月了。

袁隆平堅信“天下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之難事必做於易”。他以超乎尋常的智慧、堅忍不拔的毅力、嚴謹的科學態度、紮實的工作作風和樂觀向上的情操,“十年磨一劍”,研究終於初見成效。1973年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他沒有停止腳步,大膽提出一個新的雜交水稻發展的戰略設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被廣大農民親切地稱為“中國神農”。

家庭教育敍事 篇9

孩子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行了“我愛家鄉”的系列比賽活動,有徵文、繪畫、演講等比賽項目。女兒在徵文比賽中獲得了年級組一等獎。她是個好強的孩子,回家後天天對着鏡子背稿子,準備參加接下來的演講比賽。孩子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她的朗誦、演講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一天放學回家後,她翹着小嘴,一臉不悦地對我説:“媽媽,我真不明白,老師為什麼要請許穎參加演講比賽,而不請我。”

“許穎的朗誦、演講水平比你高。上次家長開放日,家長對她都很佩服。”我説。“可她演講的內容是我獲獎的那篇文章呀!”

“那有什麼關係。”

“有本事自己寫稿子,這是不公平的。”孩子憤憤地説。

“看來你很有意見,説説為什麼?”

我知道,她發泄夠了,也許心裏會好受些。孩子羅列了很多的理由,而我在絞盡腦汁想:她説完後,我如何向她解釋這件事。最後,我是這樣説的:“媽媽覺得你們老師真了不起,她發現你的寫作優勢,許穎的朗誦演講優勢,在比賽中你倆都得了獎,值得祝賀,還有什麼不愉快的呢?你是最佳編劇獎,許穎是最佳演員獎。”

“媽媽,那麼編劇好,還是演員好?”

“都好,只是承擔的任務不一樣,編劇在幕後創作,他的作品要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展示。演員要通過編劇的作品來展示高超的表演才能,誰也離不開誰,但媽媽認為你更適合當編劇。”見女兒的臉已完全舒展了,我又説:“人的才能不一樣,分工也不一樣,我們要發現自己的優勢,並盡情地展示,這樣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也要看到別人的優勢,並由衷地讚賞,而且還要善於相互合作達到雙贏。”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第二天,正好電影頻道“佳片有約”欄目播放《音樂之聲》,我有意讓女兒看了這本電影,儘管看完電影已是深夜了,我們還繼續討論該片的編劇、女主角、導演。

孩子説:“媽媽,這個片子故事講得好,演員也演得活靈活現。”我不失時機地説:“你、許穎和老師不也是一樣嗎?”

“媽媽,我昨天真傻。”女兒天真地笑着。

[專家解析]

好勝心強的孩子往往什麼都想做,都想得第一;但孩子總有他的優勢領域,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才能發揮特長,把“所為”做得更好。家長在教育孩子努力追求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分析孩子的具體情況,畢竟孩子不是全才。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孩子明白,任何一個人,必須學會合作;良好的合作精神是現代人走向成功必備的優良品質,“孤軍奮戰”型的人將被現代社會所淘汰。

孩子的心很單純,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只有家長適當的教育才能讓孩子不成為一個功利心太重的人

家庭教育敍事 篇10

為人師數十載,轉眼寶寶也五歲半了,堅持做寶寶日記也六載有餘,太多感悟總想與人分享,成功或失敗乃一人之言,教子理論也需要實踐和總結,更重要的是探索和歸納,當然,教育規律應該遵循孩子的個體差異,所有成功的家教經驗並不完全相同,所以我希望關注孩子成長的家長多參與交流話題,多探討成功培育情商和智商的話題.讓我們的下一代健康(生理和心理)成長,穩步成才!

走進教育之門,我就希望有一天能將自己的教育思想整合傳播開來,雖然我是滄海一粟,但我更希望為教育事業發揮自己微弱的光和熱.所以,我會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感悟及時融入我的課堂,讓孩子們天天感受新的教育氣息,讓他們充分享受新思想帶來的振奮和愉悦.

0歲方案及學前早期教育已是眾多知識家庭談論的重要話題,我們的早教工作應該是竭盡全力了,甚至有的為了孩子上一個更好的幼兒園不惜重金,專職接送,犧牲自己的事業和工作也再所不惜,父母是偉大的,我們應該為自己喝彩!但是,在幼教中陷入困惑與迷茫的大有人在,朋友聊天,更多也是教育之難,我想,大家都有同感,我也一樣.當我用某些理論去指導幼教實踐時,也曾陷入深深的矛盾和自責之中,因為它不適合孩子!我開始思考新的航向.

孩子上進,聰明,乖巧,善良,經常幫助別人,還會關心別人,特別善解人意,在別人發生矛盾時,總會有理有節地勸慰別人,儼然一個小大人!今年上幼兒園,知識的重複讓我感覺有些浪費時間,我覺得在這個學習關鍵期應該及時引導和提高他的學習能力.從事多年語文教學,我覺得語文是最講究基礎知識積累的,記憶字詞,閲讀理解,會話寫作是語言學習的基石,決定先從閲讀開始.

孩子已學完了國小階段的全部拼音,但不是很熟練,我決定讓他閲讀帶拼音和插圖的故事書,一開始讀有些生硬,但孩子自小受我和他爸爸的習慣的影響,對讀書還是蠻有興趣,就當培養興趣吧,我們各自讀各自的,孩子就憑他的一知半解卻也津津有味,一個暑假過去了,孩子還是有時間就坐在那兒讀,剛開始出聲,後來默讀,漸漸的能讀上半個小時......

有一天,兒子心血來潮,大講他的故事會,原來他把他讀過的故事全背下來了,一些描寫的詞語,四字詞語,成語竟然也脱口而出,我們震驚了!真是無意插柳柳成蔭啊!

會閲讀了,沒有拼音的故事書也能流利的讀下來,還能發表一下評論呢!

接着,我們在培養孩子閲讀習慣的同時,引導他早期寫作.日記是孩子每天晚上的必修課,由不知道如何寫到每天自己堅持寫,使他的思想也經歷了一個快速成熟的過程:......我是男子漢!......我很勇敢! ......我很堅強!......自我評價和自我覺醒馬上在日記裏呈現出來,這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家庭教育敍事 篇11

列寧八歲那年,有一次母親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夭娜阿孩子到阿尼亞姑媽家中作客。活潑好動的小列寧(愛稱沃閲佳),不留神把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但是,誰也沒有看見。後來,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説:“不是我”而小沃洛佳因為害怕在生人家、在不大熟悉的姑媽面前説出實話,所以他也跟看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然而,母親已經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沃洛佳打碎的。

同為這孩子性情激烈、好動,曾經發生過損壞物件的事情。應該怎樣對待小沃洛佳隱瞞真相的過錯呢?當然,最省事的辦法是直接揭穿並處罰他。這洋,父母和孩子都可立即“如釋重負”。但是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並沒有這聞做。她認為,重要的是瞭解兒子犯錯誤後是否對自己的不誠實行為有認識,要針對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狀況啟發他的覺悟。於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三個月內一直保持沉默,等待着從兒子的良心中萌發出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感。

她敏感地意識到,良心正在折磨着沃洛佳。有一天,在孩子臨睡前,她走到孩子跟前,撫摸着他的頭,不料孩子突然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騙了阿尼亞姨媽:我説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打的。”聽着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説,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安慰了兒子,説給阿尼亞姑媽寫封信,姑媽一定會原諒他的。看着這聰慧、天真、淘氣的孩子的成長,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快活地笑了。使她非常高興的是,在兒子內心深處進行的這場道德鬥爭中,美的、誠實的品質取得了勝利。

家庭教育敍事 篇12

卡爾·威特嬰兒時期反應相當遲鈍,由於父親的精心培養,才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但是,他父親十分忌諱這個“神童”的稱號,堅持不準別人表揚自己的兒子。有一次,德國有一個叫h的督學官,想考一考小威特究竟“神”不“神”。威特父親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事先約定:“不省考得怎樣,決不要表揚我的兒子。” h先生是一位長於數學的學者,出了不少數學難題讓小威特做,但小威特卻相當輕鬆地很快解完了這些題目,並且演算正確。h先生見狀,條不住讚歎:“嘻嘻,超過我們學者哩!”威特父親一聽此言,立即糾正説:“哪裏哪裏,由於這半年兒子在學校裏聽教學課,所以還記得。”接着h先生又出了一道大數學家歐拉想了三天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難題,要小威特做。誰知,小慶特只用了喝一杯茶的功夫就做出來了。

h先生高興地向慶特父親祝賀。“你的孩子勝過了歐拉!”威特父親聽了更加不高興,嚴肅地説:“瞎馬有時也能啄到豆,這是偶然的.”他知道,世界上並不存在全知全能的小仙子,所謂“神童”無非是某些人學知識較早一些、深一些罷了,如果陶醉在“神童”的稱號上,不繼續上進,“神童”便會不“神”。正是由於老威特的教育得法和謹慎引導,小威特避免了某些被稱為“神童”的少年通常要犯的驕傲狂妄的毛病,也避免了歷來所懼見的“十歲神童、十五才幹、過了二十變庸人”的厄運,使小威特在學問上始終盛而不衰。

家庭教育敍事 篇13

在美國,有兩個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孫。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20xx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由於他重視子女的教育,並代代相傳,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20多個議員„„。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競沒有一人被關、被捕、被判刑的。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20xx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賭館,對子女教育不聞不問。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為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

這兩個家族的八代發家史,告訴我們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響,將會直接關係到子女的道德品質、法紀觀念、人生觀等的形成。我們特別要探討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給予人們的啟示。

一、注重教子做人。

中國傳統家教的精華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國曆代關於家教的家規、家訓、家範無一不把教子做人作為重點內容;歷史上的慈父良母也無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為世人稱頌。

北宋中期包拯針對當時社會腐敗的狀況,特別重視後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請石匠將他立下的家訓“後世子孫仕宦,在犯贓濫者,不得入歸本這家,亡死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刻在碑上,將碑鑲立於堂屋的東壁,令子孫時時觀瞻,嚴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預感餘日無多,便認真總結歷史上各朝特別是隋朝的統治經驗,作《帝範》十二篇,傳授給太子李治。他對李治説:“修身之法,治國之道都説在這本書裏,我死時不用再作其他遺言了。”太宗還告誡説:“要建立一個國家,成功是很艱難的,破敗卻很容易;要保持一個穩固的帝位則更難,而要失去它卻是很容易。你要千萬愛惜,千萬謹慎!”

古人不僅把立德作為家教的重點,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説:“子孫當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耳!”清朝畫家關板橋52歲始得子,但他嚴格要求兒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的家教原則。他臨終時給兒子留下遺書:“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事業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古希臘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圖有句名言:“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他主張通過故事、詩歌、戲劇、歷史、演説、技藝音樂來教充青少年,“陶冶心靈”。他認為故事與詩歌的內容應該能夠培養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養成“自成剋制的美德”。17世紀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1632——1704)主張對青少年進行“紳士教育”,他最重視道德教育。他説:“我認為在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見,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為重點,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條最重要的經驗。

二、注重言傳身教。

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條件。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位塾師,當時過着“半飢半寒,遷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對貧窮的鄉親和鄰里,卻能“視人之急猶已家,雖至貧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為屢空也”。少年時的林則徐就親眼看見父親把家裏僅有的一點點米,全都送給了貧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飢挨餓。父親還事先囑咐他説:“伯父來,不得説我們沒米吃了。”林賓日“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有一次一個土豪想用金錢賄賂林賓日,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絕。還有一次一個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賓日去當家庭教師,林賓日一想到此人在鄉里的劣跡,便一口回絕了。父親的言行舉止,給林則徐以深刻的影響。後來他在官場上注意瞭解民間疾苦,作風廉潔剛直,不與貪官污吏為伍,這當然不是偶然的。

託樂斯泰説過:“全部教育,或者説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説得十分透徹:“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果。”

三、注意教育方法。

國外流傳着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這

首育兒歌,含有豐富的哲理,説明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密切的關係。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畢伯庫克曾對1300多位稱職的父母做了調查研究,他歸納出了要做一個稱職的父母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喜歡且經常與孩子親近,愛而有度,嚴而有格;

2、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樂於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困難;

3、善於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思想感情;

4、家庭在有明確的“公約”,使孩子有規可循;

5 、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6、按照孩子的程度,給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

7、致力於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視教育方法。魯迅先生曾指出:“倘有人作一歷史,將中國曆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薰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

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例如,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説:“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這裏提出了“慈而有度,嚴而有格”的教育原則與方法。蔡衍晃説:“更可恨者,凡子有過,母輒蔽之,父不得而知也。業已知之,則又曲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敗子也。”這裏指出父母對子女教育的不一致,會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家中就會出敗子。

成功家教給予我們的啟示決不止上述三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社會巨大變革給家庭教育又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家長光靠老經驗不能勝任對子女的教育,要學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知識。 教育部、全國婦聯和團中央聯合舉辦的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報告會就如何真正教育好孩子,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解決家庭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和矛盾,幫助家長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的家庭教育新觀念,是當務之急。成功培養了孩子的家長們的科學教子經驗也許能對您有所啟發,找到您所需要的東西。

家庭教育敍事 篇14

在美國,有兩個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孫。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20xx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由於他重視子女的教育,並代代相傳,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20多個議員……。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競沒有一人被關、被捕、被判刑的。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20xx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賭館,對子女教育不聞不問。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為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這兩個家族的八代發家史,告訴我們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響,將會直接關係到子女的道德品質、法紀觀念、人生觀等的形成。我們特別要探討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給予人們的啟示。

注重教子做人。中國傳統家教的精華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國曆代關於家教的家規、家訓、家範無一不把教子做人作為重點內容;歷史上的慈父良母也無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為世人稱頌。北宋中期包拯針對當時社會腐敗的狀況,特別重視後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請石匠將他立下的家訓“後世子孫仕宦,在犯贓濫者,不得入歸本這家,亡死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刻在碑上,將碑鑲立於堂屋的東壁,令子孫時時觀瞻,嚴格奉行。唐太宗晚年預感餘日無多,便認真總結歷史上各朝特別是隋朝的統治經驗,作《帝範》十二篇,傳授給太子李治。他對李治説:“修身之法,治國之道都説在這本書裏,我死時不用再作其他遺言了。”太宗還告誡説:“要建立一個國家,成功是很艱難的,破敗卻很容易;要保持一個穩固的帝位則更難,而要失去它卻是很容易。你要千萬愛惜,千萬謹慎!”古人不僅把立德作為家教的重點,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説:“子孫當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耳!”清朝畫家關板橋52歲始得子,但他嚴格要求兒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的家教原則。他臨終時給兒子留下遺書:“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事業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古希

臘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圖有句名言:“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走。”他主張通過故事、詩歌、戲劇、歷史、演説、技藝音樂來教充青少年,“陶冶心靈”。他認為故事與詩歌的內容應該能夠培養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養成“自成剋制的美德”。17世紀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1632——1704)主張對青少年進行“紳士教育”,他最重視道德教育。他説:“我認為在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見,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為重點,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條最重要的經驗。

注重言傳身教。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條件。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位塾師,當時過着“半飢半寒,遷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對貧窮的鄉親和鄰里,卻能“視人之急猶已家,雖至貧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為屢空也”。少年時的林則徐就親眼看見父親把家裏僅有的一點點米,全都送給了貧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飢挨餓。父親還事先囑咐他説:“伯父來,不得説我們沒米吃了。”林賓日“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有一次一個土豪想用金錢賄賂林賓日,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絕。還有一次一個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賓日去當家庭教師,林賓日一想到此人在鄉里的劣跡,便一口回絕了。父親的言行舉止,給林則徐以深刻的影響。後來他在官場上注意瞭解民間疾苦,作風廉潔剛直,不與貪官污吏為伍,這當然不是偶然的。託樂斯泰説過:“全部教育,或者説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説得十分透徹:“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果。” 注意教育方法。國外流傳着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這首育兒歌,含有豐富的哲理,説明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密切的關係。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畢伯庫克曾對1300多位稱職的父母做了調查研究,他歸納出了要做一個稱職的父母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喜歡且經常與孩子親近,愛而有度,嚴而有格;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樂於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善於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思想感情;家庭在有明確的“公約”,使孩子有規可循;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按照孩子的程度,給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致力於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視教育方法。魯迅先生曾指出:“倘有人作一歷史,將中國曆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薰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例如,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説:“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這裏提出了“慈而有度,嚴而有格”的教育原則與方法。蔡衍晃説:“更可恨者,凡子有過,母輒蔽之,父不得而知也。業已知之,則又曲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敗子也。”這裏指出父母對子女教育的不一致,會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家中就會出敗子。成功家教給予我們的啟示決不止上述三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社會巨大變革給家庭教育又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家長光靠老經驗不能勝任對子女的教育,要學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知識。

2.晉江市內坑鎮有一個五口之家,家中三個女兒,可以説是個個都是“女中豪傑”,為什麼這麼説呢?大女兒現就讀某重點大學,二女兒的學習成績現在是某重點高中高二年段的前三名,三女兒在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中一次獲全國金牌,一次銀牌,全省信息技術競賽第一名,其他地市級的

競賽幾乎都是第一名,學習綜合成績一直是年段前幾名,用這位“英雄”家長的話説,“是民辦學校給我幾個女兒提供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是民辦學校教師的責任心與教育水平培養了我三女兒”。其實也不盡然,這位家長的思想水平和對小孩的管理可謂是獨出心裁,“親切,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鼓勵”(三女兒在日記中對自己父母親的評價)是他們兩夫妻的特點。平時,在對小孩的管理中,他們對女兒們有的不僅是説教,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女兒認識到學習是為了什麼?三個女兒從小似乎都很爭氣,都能理解父母親的用心。這位爸爸曾經在學校舉行的家長會中作為家長代表這樣説過:“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孩子的學習問題,父母都希望孩子門門功課好,得高分。然而,事情也不是這麼輕而易舉。有時,父母也會因孩子學習的分數忽高忽低而困惑,每一次測驗最好全班第一,特別是在國中階段,分數對學生來説又是至關重要的,決不能掉以輕心。在孩子學習上取得高分時,父母也要激勵孩子不斷向前,不能以此而感到滿足;當孩子沒有取得好分數時,父母也不能訓斥孩子,而應當要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想辦法助孩子一臂之力,克服困難。我每當在孩子學習上取得不夠理想成績時,總是鼓勵孩子,敗不餒,要經得起考驗。我常常對孩子説:讀書的過程是培養一個人的奮鬥的精神,進取精神,事事如意,實屬不易。學習上取得理想的成績,當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這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內容,並不代表孩子的全部,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志向與意志品質。這是構成孩子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質,讓孩子懂得追求是人生境界的動力。我們不能以孩子學習結果的成敗來影響孩子的成長,更不能扼殺孩子的情感世界。面對孩子在學習上所遇到的一切情況,作為家長只能尊重事實,化激勵為動力,不斷煥發孩子向上進取的情感,讓孩子在學生時代度過各種經歷考驗,讓孩子變得成熟起來,成長得更健全,無論是學習,還是思想,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這是我們今天做家長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家長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因此,我們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有藝術地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沐浴在家長愛的陽光下,迅速成人成才,成為社會有用之人。”你很難想象這個只有國中畢業文化的家長在管理孩子上的高度境界與藝術感。但是,他確實是一位成功的家長,對於學校要開展的各項工作,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響應,並能及時的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與想法。他説“民辦學校的師資、責任心及對孩子個性與能力的培養都有獨特的地方,為了孩子的將來,我是更信任民辦學校的教育能力與水平!”

3.張弛,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國籍博士生,年僅22歲。他的成長和培養,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親張明山談到對兒子的家庭教育時,一連説了幾個“要”和“不要”:“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慾,一定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給學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養,不要讓孩子一味依賴父母的指導,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因此。他在實踐中注重了以下幾點:一是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二是孩子學習情感的培養;三是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及愛心的培養;四是獨立意識的培養;五是與孩子平等溝通、“面與面”的交流;六是對孩子實行積極暗示;七是適時適度誇獎和欣賞孩子,八是培養自信;培養孩子勞動意識、吃苦精神、刻苦學習;九是培養和提高綜合素質;十是家校實施教育一致。該家庭的實踐經驗和結果證明了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戈爾曼的一句話“人的成功,智商指數只佔20%,而情商等因素佔80%”

家庭教育敍事 篇15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説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能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現,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着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不和諧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形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一情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3~4歲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説,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具有更重要意義。

家庭教育敍事 篇16

莫須有與想當然

記得在國小的時候,每星期有作文課。國文教師除了在作文捲上有批語外,還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當堂唱名發還。如名次排在後面,顯得非常難堪,所以大家對作文都很努力。我本來就喜歡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發還時,常是名字在前幾名之中。

一次作文題目是“北風”還是“春風”,我已記不清了,做完了自己很得意。當時覺得下星期發還時,我一定是在前幾名之中。沒有想到,不僅前幾名沒我,甚至中間也沒有,而是排在最後一個。我根本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下了課,去問國文老師,老師説:“這不像你這個國小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麼雜誌上的。”我驚訝得不得了,我説:“確實是我作的。”教師説:“你不可能作這麼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説你不是抄的,拿出證明來!”我反抗也無從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場。

小孩時的多少事情,現在幾乎都忘了,惟獨這次所受的委屈,總是記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無獨有偶,我在大學三年級時,又出現一次類似的事。那是考交流電路的課,又一道最低還是最高功率的問題,教師所講過的是用微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

我在考試時,嫌那個方法麻煩,竟異想天開,用幾何作畫,利用切線的關係,找出了答案來。那一次考試,我又是很得意,卻沒有相到這一題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説我不會微分。而這個幾何方法呢,一定是從別處抄來的。於是我在國小所受的委屈又再版一次。

時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國當了教授,遇到又一次類似的事件,不過我扮演的不是學生,而是教師的角色。

有一個美國學生提出一篇學期論文,當做期末考試。我翻來覆去地看他這篇論文,發現不僅風格清新,而且創意滿紙,令人不能相信是一個大學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懷疑他是從什麼地方抄來的。問題就這麼極端:如果是抄來的,只有給不及格;如果不是抄來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圖書館查了兩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無類似的東西,卻不得要領。於是請教一同事,問他怎麼辦。

我這位同事對我提出的問題,倒顯得有些驚異。他説:“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學生是抄來的,你就不能説他是抄來的。你的學生並沒有義務去證明他不是抄來的,這是羅馬法的精神;文明與野蠻的分際,就在這麼細微的差別上。我覺得這是常識,你卻覺得這是個問題,好奇怪!”

聽了這一番教訓後,我倒沒有什麼慚愧的感覺,而是想起中國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須有與想當然的故事。

家庭教育敍事 篇17

河南洛寧縣的賈容韜,原是該縣服裝鞋帽公司的經理,為了把一雙兒女培養成才,忍痛關掉生產紅火的工廠去陪讀,潛心研讀了數百本教育專著,終於將一雙兒女送上了重大大學,他自己,也成了聞名全國的教育專家。在賈容韜的幫助下,900多名厭學孩子成為優等生,400多名網癮少年成功戒掉了網癮,80多名輟學兒童重返校園。

一、孩子成績差得讓父親絕食

賈容韜有一女兒賈蕾,兒子賈毅,女兒大兒子2歲。為了一雙兒女的學習,賈容韜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結果卻令他很失望。一次考試賈蕾只考了70分,為此賈容韜傷心得躺在牀上唉聲歎氣,兩天兩夜不吃不喝,對女兒説:“你差30分才夠100分,我至少要絕食三天。”賈毅抱怨父親“只認分數不認女兒,算什麼父親?跟只認錢不認人沒啥區別。” 賈容韜又傷心又委屈,喊道:“我為誰呀?不就是為你們嗎?”他跳下牀,抄起東西就摔,當然是抓醬油瓶子,揀不值錢的東西撒氣。女兒成績不好,兒子也不爭氣。一是上網玩遊戲,二是與同學打架,並且屢教不改,差點被學校開除。

二、驚回頭,養兒不是養豬

1999年度,賈容韜出差到鄭州去看錶哥時,發現往日温馨整潔的家,如今冷鍋冷灶的,桌上積滿了灰塵,牆角掛着蛛網,表哥獨自病懨懨地躺在牀上,混濁的淚水無聲地從蠟黃的臉上流下來,説:龍龍以前是多好的孩子啊,後來我明明看到他講究吃穿,不走正道,卻

因為工作忙沒有管他。是我害了他呀,也毀了這個家!原來,表哥的兒子龍龍寄宿在學校,離開了父母的管束,像脱韁的野馬,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後來竟染上了毒癮,導致因犯搶劫罪被判刑四年,表嫂氣瘋了,脱光衣服在大街上亂跑,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回家後,賈容韜想起表哥的泣血哭號,一整夜翻來覆去睡不着: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想着如果任由犯有“遊戲海洛因”病症的兒子賈毅,如果任由他滑下去,終有一天會變成龍龍那樣„„想着想着,冷汗順着他的脊背往下淌。

三、要教育孩兒,自己需先受教育

賈容韜心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把孩子推給學校,推給別人,還不如把自己變成教育內行。為此他毅然實施三戒——戒煙、戒酒、戒麻將,又訂了幾種雜誌報紙,買來了一大堆名人傳記和教育專著,將全部業餘時間用來讀書。過去,賈容韜和孩子聊天談心,總是那句重複了幾千遍也不嫌煩的“要努力學習呀”,現在他説提“李政道當年„„,林肯小時候„„”。

當賈容韜第一次問兒子心情好不好時,賈毅大吃一驚:最近我沒有和別人打架呀,也沒有考試呀!他小心翼翼地看着父親説:“有啥事?直説吧!” 賈容韜被兒子噎得喘不過氣,訕訕地説:“以前我不知道兒子不是豬,不對,我是説養兒子不是養豬,不能餵飽就萬事大吉,還要關心兒子的喜怒哀樂。以後我要像歌詞裏説的那樣,快樂着你的快樂,幸福着你的幸福。”賈毅沉默了一會兒,紅着眼睛説:“老爸,謝謝你明白兒子不是豬。比起衣食,我真的更需要精神上的

關愛,盼望遇事可以和老爸商量,煩惱了可以向老爸訴説。” 賈容韜眼眶也濕潤了:這麼多年來,兒子是第一次和自己掏心掏肺地説話! 期末考試,賈蕾數學只考了60多分,回到家裏,她先讓母親做了幾個好菜,然後在飯桌上不停地給父親夾菜説:“爸,吃得飽飽的,把四天的飯都吃進去。”60多分,按慣例,賈容韜會絕食四天。不料父親始終微笑着,賈蕾越發臉白,暗想:這是暴風驟雨前的平靜!賈容韜沒生氣,是因為剛讀完教育家魏書生的書。魏老師説:考砸了,正是孩子最痛苦、最傷心的時候,做父母的再打罵一頓,再給壓力,那不是往孩子傷口撒鹽嗎?有本事的父母應該幫孩子拿出提高成績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沒本事的至少要鼓勵鼓勵孩子。

賈容韜收起數學試卷,很義氣地對女兒説:勝敗乃兵家常事。國中時你多輝煌啊,數學還考過滿分呢。以你的聰明,只要用心,下次一定能考好。賈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用懷疑的目光看着父親:你不絕食?賈容韜一本正經地説:你考砸了,我為什麼要捱餓?賈蕾“哇”地一聲哭了:爸爸,只要你相信我,我就有信心!自信的孩子一定能成功。大學聯考時,賈蕾數學考了138分(滿分150分),順利考上了重大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四、家庭和諧,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在此之前,賈容韜夫妻之間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十幾年,倆人還去過民政局鬧離婚,只是因為賈容韜的一個離了三次婚的朋友跟他説起離婚後的生活的時候,説是“如狼似虎”——走了一隻狼,又來一隻虎,一屆不如一屆,家庭才沒有解體。為了給孩子營造有利於學習的

環境,賈容韜下決心和妻子建立友愛互助的關係。為此,賈容韜下決心改變自己的壞脾氣,他在牀頭寫了一句話:“憤怒過後是後悔!”每當他要對妻子發火時,就趕緊往屋裏跑,對着牀頭大聲吼:“憤怒過後是後悔!”堅持一段時間後,賈容韜的脾氣不再暴躁了,心胸也寬廣了,而且變得越來越理解妻子,甚至發現她很美麗。

一天,妻子試穿新買的紅色毛衣,在鏡子前照來照去。賈容韜看得呆了:妻子身材苗條,在紅毛衣的襯托下,臉若桃花,看上去温柔嫵媚。他紅着臉“吭哧”了半天説:真好看!結婚十幾年,妻子還是第一次聽到他的稱讚,笑着説: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當天晚上,妻子一口氣給賈容韜做了四個拿手的好菜。賈容韜吃得很高興,説:以後天天讓太陽從西邊出來!自此,夫妻倆又找到了初戀的感覺。也從此,十幾年的家庭烽火歲月結束了,一雙兒女星期天都願意回家來,他們一進門就唱: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五、幫助孩子戒網癮,關掉工廠做陪讀

雖然這時候賈毅與父親的關係親如哥們,學習也比以往認真了很多,但網癮一時還戒不了,後來居然被學校警告。賈容韜為此驚出一身冷汗。他考慮到賈毅住在學校,身邊總有網友鼓動他去網吧,而賈毅的自控力又比較差,所以他決定關掉紅紅火火的工廠,和妻子一塊兒去給兒子做陪讀。妻子起初有點不情願,但賈容韜態度堅決:賺錢的機會以後還有,兒子的教育可誤不得。當賈毅看着父母揹着一大堆行李來陪讀時,馬上沉下臉來:你們想當看守嗎?賈容韜誠懇地説:你馬上就要考大學了,到那時,咱們父子天各一方,今後在一起的日

子恐怕少之又少,咱們要珍惜父子情分,多做兩年伴,再説了,我也想靜下心來讀點書。

賈容韜夫婦在學校旁邊租了一處房子,妻子負責伙食,丈夫負責轉移兒子對網絡遊戲的興趣。為此,賈容韜在家裏支起了乒乓球桌,經常和兒子切磋球藝。每天清晨,賈容韜陪兒子去跑步。三個月後,賈毅不但乒乓球藝提高了不少,打球的興趣越來越濃,而且在學校運動會包攬了長短跑冠軍,這給了他極大的自信。也因此,賈毅去網吧的次數漸漸少了。

一天多次沒去網吧的賈毅,在同學的鼓動下,又在網吧玩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清晨才低着頭走進家門。賈容韜不但沒有批評他,還端上熱飯熱菜,説:賈毅,雖然你又去網吧了,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了,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麼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賈毅激動得大喊:老爸萬歲!賈容韜熱淚盈眶。後來,賈毅不但戒掉了網癮,同他姐姐賈蕾一樣,也考上了重點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79k3p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