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德育工作計劃 >

國小品社課德育滲透工作計劃

國小品社課德育滲透工作計劃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本身就是教導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科目,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環。以下是CNrencai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品社課德育滲透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

國小品社課德育滲透工作計劃

國小品社課德育滲透工作計劃一

一、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國小生大部分是經過幼兒園學習和做遊戲階段成長起來的,也有個別的沒有上幼兒園。上幼兒園的學生聰明伶俐,有實踐能力。經過幾周的國小學校生活,一年級的國小生基本上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一定的課堂常規,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文明行為的習慣,但是也有一部分國小生自我控制力差,行為習慣、課堂常規表現的不夠好,待以後改進。

二、工作目標

1. 堅持育人為本,推進德育創新。

2. 在德育的內容上, 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3、在德育的渠道和方法上,突出道德體驗,道德實踐,以"關愛、理解、互動"為德育工作思路,抓住德育關鍵,突出德育主體,優化德育載體,使學校的德育形成" 真情德育 "、" 愛心德育 "、" 快樂德育 "、" 實踐德育 "和" 全員德育 "的特色,讓德育因行動而光芒四射,讓學校因和諧而充滿活力。

三、教學措施

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德育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德育工作的認識是否到位,方法是否恰當,是否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統一起來。因此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必須首先解決教師對德育工作的認識問題,這是德育的關鍵所在。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育,是品德與生活課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品德與生活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品德教育,是品德與生活課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品德與生活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鍛鍊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品德與生活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瞭解品德與生活結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一)結合課堂常規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常規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師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班級的具體情況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的內容和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等結合起來,加強組織紀律性教育,使學生逐步形成遵守規章制度和熱愛集體的思想品質。

(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與生活教學具有內容多、範圍廣、思想性強等特點,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於各個生活項目內容不同,所達到的效果也不同,教師要善於思考品德與實踐結合。

(三)結合不同的組織教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結合起來,利用課堂的組織教法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增強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產的思想;課堂小結表揚好人好事,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結合偶發事件的處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時有發生,這是學生在活動時的思想和行動的真實流露與表現,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行動和表現,及時處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的目的。

(五)結合教師以身作則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在於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教學中,講解清楚、示範規範、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總之,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品德改革的需要,也是品德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品德與生活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防止只寫在計劃與教案中,或進行空洞的説教。要把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看得見、摸得着、能測量、能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建立合理的、客觀的、科學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使學校品德與生活在德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國小品社課德育滲透工作計劃二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可見,品德與社會課承擔着德育任務,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機的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緊扣教材,注意德育滲透的自然性

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的特點,把德育教育附着於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使學科的綜合性、生活性與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緊密結合,達到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樣,學生不會感到是在接受單純的思想教育,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單一的知識傳授上,德育教育在學科中自然而然滲透的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學科特點,注意德育滲透的生動性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生活性很強的學科,把握住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在滲透德育教育時,才能充分發揮本學科的優勢。在日常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抓住品德與社會學科"生活性"這一重要特點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德育滲透的生動性。例如:教學《全家福》一課時,通過蒐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長輩養育自己的典型事例,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使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

三、尋求學生精神需求與德育要求的最佳結合點,增強其針對性

德育教育不僅要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結合,還應選準它與學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結合點,才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對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以及隨之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如:學生耐挫能力不強,以自我為中心,不願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當,道德觀念、集體觀念、節儉思想意識淡薄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認準學生精神需求的同時,對症下藥,對其進行相應的德育滲透。對當今學生耐挫能力差這一精神需求,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知道遇到困難時應該做到不退縮,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後的樂趣,從而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以此為德育教育的滲透點是教師最佳的選擇。

四、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德育內容組織要科學化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教材的編寫主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有較強的階段性。人的品德發展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在整個發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德育內容藴含於知識內容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必須按照兒童在不同教育階段和不同年級的道德發展水平加以組織和安排德育內容,教師還應在不同的教育階段確定不同德育教育內容的側重點,從而體現其內容組織的科學化。

五、加強德育與生活的聯繫,重視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品德形成脱離學生生活實際,將品德從學生的生活中剝離出來作為一門知識去傳授。品德與社會學科加強了德育與生活的聯繫,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德育的實效性,把學生置於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讓問題在情境中提出,呈現了生活化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道德衝突,感悟道德選擇,實現自我、主動的教育過程。

總之,德育教育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滲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須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若能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機的滲透德育工作,學生定能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接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成為建設未來祖國的棟樑之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deyu/nq6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