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班級工作計劃 >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通用17篇)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通用17篇)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

一、學習活動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通用17篇)

美術:我在媽媽肚子裏

(一)、活動內容來源

進入中班我們班開展了“我愛我家”這個主題活動,幼兒紛紛帶來了家裏人的照片,其中一部分幼兒帶來了自己的成長相冊。一名幼兒的成長相冊是從媽媽懷孕的時候開始積累起來的。他們在翻看和閲讀相冊的過程中,知道了自己是從媽媽的肚子裏生出來的,繼而對自己在媽媽肚子裏是如何長大的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針對這個孩子們自己生成的內容,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邀請幼兒園的朱醫生和我們舉辦了一個“小小諮詢會”,解答幼兒的提問;還進行了“找找身邊的大肚子媽媽”的活動,與她們進行簡單的交流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又有許多小朋友們也從家裏帶來了自己媽媽大肚子時候的照片,還從各個地方收集了一些有關媽媽懷孕時候的圖片。大家把照片和收集來的圖片佈置在區域活動中的小書房裏,並熱烈的進行交流,有些幼兒還回家問問媽媽懷孕時的感受,到幼兒園來告訴大家。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收集資料和個別交流,我以美術活動作為切入口,根據孩子生成的需要,設計了“我在媽媽肚子裏”這個活動,作為孩子表現情感的手段,滿足孩子表達的願望,激發孩子對媽媽的熱愛之情。在整個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觀察比較,使孩子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充分發揮教育的整合性,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藝術表現,情感體驗都得到滿足和發展。

(二)、活動目標:

1.看看議議畫畫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事,嘗試大膽地表現表達;

2.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萌發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

1.翻看和閲讀成長相冊。

2.邀請朱醫生,召開“小小諮詢會”。

3.區域活動中“我在媽媽肚子裏”的材料收集與佈置。

4.圖片欣賞、彩色紙、水彩筆、蠟筆

(四)、活動過程:

1.看看議議

(1)從哪裏看出媽媽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媽媽累不累,辛苦嗎?

(2)媽媽大肚子的時候是如何照顧寶寶的。

2.嘗試表現

(1)你在媽媽肚子裏幾個月了?

(2)媽媽是怎麼照顧你的?

3.欣賞交流

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説説我和媽媽的故事。

4.活動延伸

回家把畫送給媽媽,並對嗎説一句好聽的話,表達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2

一、生活活動:

1、重點內容:寶寶天天愛喝水

2、措施;

1)利用兒歌引導幼兒多喝水,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費。

2)運動後提醒幼兒洗手後再喝水。

3、觀察與指導:

1)觀察幼兒是否找到小腳印再倒水,幼兒間不爭搶。

2)師提醒個別幼兒:不擠同伴,找好小腳印,一個一個倒水喝。

3)提醒幼兒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費水。

二、遊戲活動:

(一)主題遊戲:

1、喂娃娃吃飯、小動物吃豆豆:提供大小不同的勺子

2、打扮娃娃:探索打扮娃娃的方法,提供頭繩、髮夾,梳子等

3、幫媽媽摺疊衣服:提供小衣褲

4、找朋友:襪子配對:提供小襪子及夾子

5、找朋友:幫媽媽擺鞋子:提供大小不同的鞋及大小鞋櫃

6、拼圖:能找到相應的積木寶寶和圖片,提供拼圖、積木

7、貼貼説説:我的小手會……提供可供幼兒粘貼的圖片

(二)非主題遊戲:

1、看大圖書《小蝌蚪找媽媽》

2、擲色子:貼動物、水果圖片

3、手指點畫:大蝴蝶等

4、敲印章:花布,可供幼兒敲的材料如積木

5、玩顏色:顏色娃娃滑滑梯:要求(提供眼藥水瓶,內裝顏料、臉盆)

6、粘貼:小蝌蚪、蝴蝶等:發展幼兒手部精細動作

7、喂天線寶寶吃餅乾:圖形或顏色配對

(三)觀察與指導:幼兒在活動中,是否能和同伴友好相處,不爭搶玩具、積木;幼兒的在遊戲中的語言交往。

(四)個別交流評價:重點講評“打扮娃娃”,引導幼兒討論“我幫娃娃打扮好了,別的小朋友也要打扮娃娃,怎麼辦?”

三、運動活動:

1、目標:

1)鼓勵幼兒愉快主動參與活動,體驗快樂和友愛的情感。

2)鍛鍊幼兒動作的靈敏性。

2、分散活動:拍拍小動物

準備:墊子、圈、小動物圖片

3、集體遊戲:送蛋寶寶回家

規則:啟發幼兒學小螞蟻爬行,聽指令行動。

4、觀察與指導:

1)觀察幼兒衣着是否適合鍛鍊

2)避免幼兒過多出汗,提醒及幫助幼兒擦汗、喝水

3)指導個別幼兒,能積極地參與與同伴的遊戲.

四、學習:打開來,看一看

設計思路:

日常的生活中2—3歲的幼兒開始表現出獨立的傾向,嘗試着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穿脱衣物等,由於受動作能力發展的制約,動作仍較遲緩、笨拙,需要成人的幫助,對於2—3歲的幼兒而言,教育的出發點除了為幼兒提供表現和表達的機會外,還應發展他們的肌肉動作為主。2—3歲的幼兒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色彩鮮豔、有聲響的物品能激起他們的喜愛和注意,在“小手真能幹”這個主題活動中,通過嘗試打開各種有聲響、色彩鮮豔的容器這個學習活動,讓幼兒在自發的反覆動作中,積累直接經驗。那麼在下階段的活動中,我會幫助幼兒再梳理這方面的經驗,讓幼兒對這幾種方法歸類。

目標:

1、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容器。

2、幼兒通過操作擺弄,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準備:

1、小粘紙若干;

2、拉鍊袋、盒子、塑料瓶等容器;

3、小熊手偶。

流程:引起興趣---操作示範---幼兒自主操作

過程:

1、導入:幼兒和老師一起做遊戲,今天小熊來作客,我們和小熊打各招呼。

(幼兒向小熊問好),小熊帶來了好多禮物,寶寶想不想看?

2、幼兒操作:

(1)小熊:“我把這些禮物都藏在各種各樣的瓶子、罐子、盒子、袋子裏,寶寶要想辦法才能拿到好東西哦!”

(2)徐老師來打開一個盒子,我怎麼打開呢?寶寶來幫我,好嗎?(引導幼兒來操作,嘗試一起説轉、掰、拉、掀開等開啟的方法)

(3)寶寶要想辦法自己打開,才能拿到禮物。拿到禮物後,寶寶自己貼在臉上、手上都可以,那小盒子送哪裏去呢?(引導幼兒將禮物盒送回大箱子中)。貼上了小粘紙給老師看看,好嗎?

(4)幼兒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等

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共同回憶自己的操作過程,如自己是如何打開盒子的等,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不同的容器,並引導幼兒將禮物盒送回大箱子中。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3

一、生活活動:

(一)餐前活動

1、提醒幼兒用肥皂洗手,洗手後要保持乾淨。

2、教師組織幼兒安靜地遊戲。

(二)進餐

1、進餐前談話:

介紹午點名稱,請幼兒安靜進餐,用完自己的一份點心。

2、進餐要求:

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提醒孩子細嚼慢嚥,不挑食,幫助個別進餐慢的幼兒。

3、活動中及時為幼兒擦拭鼻涕,幫助幼兒穿脱衣服。

4、環境創設:生活用具、物品便於幼兒使用和取放。

二、教育活動:

美術活動:美麗的花樹

活動目標:

1、學習紙團印畫的技能,嘗試用顏料裝飾美麗的花樹。

2、願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花樹,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紅、黃、綠顏料、抹布、樹的圖片、盤子、籮筐若干、報紙

活動過程:

1、欣賞樹,引出設計花樹。

寶寶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呀?(樹)這棵樹漂亮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這棵樹呀,不怎麼漂亮。因為它身上沒有葉子、也沒有花。那我們寶寶想不想來幫助這棵樹,使這棵樹變的更加漂亮呀?(想)寶寶們動動小腦筋,怎麼樣變的漂亮呢?(幼兒説:可以畫、可以貼……)

2、啟發幼兒用紙團印畫的方法,裝飾樹。剛才寶寶們想了很多辦法,可以用蠟筆畫、可以用漂亮的紙貼,老師呀也想了一種辦法,你們看,老師是怎麼變的!

3、教師示範,幼兒操作(重點講述如何進行紙團印畫)

這是什麼?(報紙)我把報紙柔成團,你們再看這是什麼?(顏料:紅色、黃色、綠色)我用剛才團成的紙團,沾上紅顏料印到樹上,你們看,漂亮嗎?(教師示範)

小結:剛才老師畫畫的方法呢就叫紙團印畫,集體朗讀“紙團印畫”,那個寶寶也上來嘗試一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

4、幼兒開始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5、集體展示自己的花樹,並勇敢介紹這是我的花樹。

三、親子活動:

1、運球:

爸爸和媽媽(或與別的家長)背對背夾住皮球后,從平衡木上運到對面寶寶籮筐裏,然後由寶寶端着球從平衡板上跑到老師身邊。看誰先到達目的地。

2、投球

寶寶騎在爸爸或媽媽肩上,然後家長蹲下讓寶寶拿皮球,接着家長再站起來,寶寶把手裏的球投向河對面的滾筒中,看看那個寶寶5個球的命中率最高

3、“騎馬”搶糖

幾個家庭一組,家長跪在墊子起點上(當馬),幼兒跨坐在爸爸或媽媽背上,把對面的糖果運完為止。比賽那個家庭先運完為勝利。

4、跳“羊角球”

家長在起點騎着“羊角球”跳向終點的寶寶,然後有寶寶抱着“羊角球”回到起點比賽那個家庭最先完成。

5、兩人三足走

家長的一條腿與寶寶的一條腿同時系在一起,然後從起點開始走向終點比賽那組最先到達終點。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培養躲閃能力。

2.知道物體在陽光下會產生影子。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瞭解影子。

2.選擇有陽光的場地。

重難點:練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

活動過程:

1.找影子。

(1)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邊念兒歌(走走走,走走走,一個拉着一個的手,拉拉手,拉拉手,拉成一個大太陽。)邊圍成一個大圓圈。

(2)一起找一找別人與自己的影子。

2.踩影子。

(1)“小兔”分散踩自己的影子。

(2)“小兔”互相追踩別人的影子,提醒幼兒避免推撞。

(3)遊戲反覆數遍,注意控制活動量。

活動延伸:

可利用散步等户外活動時間,帶領幼兒觀察樹影、大型玩具影子。

活動反思

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追得很盡興,但是教師要規定好範圍,以免幼兒跑得太遠,消耗過多體力。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5

活動內容:

一、社會能力:趣味點名

目的:

1、增強自我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

2、初步掌握點名的形式與要求。

過程:

1、兩位教師演示點名形式。

2、寶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好要學什麼小動物的叫聲。

3、趣味點名:老師點到哪個寶寶,哪個寶寶就起立學小動物叫三聲。

老師和爸爸媽媽給予鼓勵。

4、其餘寶寶拍手鼓掌。

指導要點:父母鼓勵寶寶聲音要響亮。

二、傾聽理解能力:親子閲讀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寶寶安靜傾聽故事的習慣。

2、學會正確閲讀圖書的方法。

3、親子關係。

活動準備:

大圖書一本,寶寶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1、出示大圖書,述故事的題目。

2、寶寶和爸爸媽媽一起聽老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

3、請寶寶説説故事裏有誰。

4、寶寶按次序到老師手裏領取小圖書,和爸爸媽媽一起看。

指導要點:1、提醒寶寶要一頁一頁有序翻書。

2、教育寶寶懂得愛惜圖書。

三、入廁、洗手、喝牛奶、吃點心。

提醒寶寶學會排隊入廁、洗手、取牛奶點心。

四、操作能力:漂亮的項鍊

遊戲目標:

發展寶寶小肌肉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的能力。

遊戲準備:

彩色小圓片、綵線

遊戲過程:

1、教師出示已經穿好的項鍊,引發寶寶自己動手的慾望。

2、教師示範製作的方法並提出要求。

(1)左手拿着圓片,右手拿着綵線,眼睛看好圓片的洞穿。

(2)請家長鼓勵寶寶大膽的自己穿。

(3)要求手拿着綵線的位置要合適

3、完成後,展示作品,使寶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遊戲指導:家長在活動中多鼓勵寶寶,讓寶寶自己動手操作。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6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們班有進來多個新生,對區域活動沒有概念。因此在創設區域角是要考慮多個層次。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發展狀況來創設區域角,豐富區角內的操作材料。班內一半的幼兒已有一學期的區域活動經驗,因此在創設時要增加難度,幫助幼兒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對於一半剛剛入園的幼兒來説,要增添最基本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從基礎開始發展自身的能力。

二、上學期區域活動優勢及弱勢

在上學期中,我們創設了圖書角、表演區、娃娃家、建構區、手工區五個區域角,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角,但在選擇過程中,我發現幼兒顯得很盲目。較多幼兒看同伴選擇什麼自己也就選擇什麼。在開展區域活動的前端,幼兒的興趣很濃厚,都很樂意去選擇材料進行操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幼兒的興趣有所減弱,讓我意識到材料要隨時根據幼兒的能力發展情況及興趣愛好進行更換、增添。在幼兒自由活動時,教師及時的介入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幼兒在娃娃家內出現爭吵現象,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幼兒,可通過遊戲的角色,以同伴的身份進入到活動中進行指導幼兒。

上學期中,我們為幼兒準備的材料很豐富,讓五顏六色的材料映入了幼兒的眼簾,使幼兒在活動開端就有了濃厚的參與興趣。材料的準備形象直觀,適合託班幼兒操作。班內娃娃家的創設是根據幼兒生活的環境來創設,讓幼兒有温馨舒適的感覺,從而讓剛剛入園的幼兒樂意開開心心來園。

三、區域活動預期目標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遊戲活動,是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向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能力按規則自行選擇各區域的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

根據幼兒發展現狀我們將目標定為:

(一)繼續為幼兒創造温馨舒適的環境,讓幼兒開開心心上幼兒園;也讓幼兒在温馨、舒適的環境中開展遊戲活動。

(二)通過各種材料的增添,讓幼兒在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時鞏固對紅黃藍三原色的認識,也在此基礎上認識更多的顏色及形狀。

(三)通過表演讓幼兒學會主動與同伴交流,也通過展示自己培養幼兒大膽的性格,讓幼兒樂意在同伴面前大膽展示自己。

(四)通過建構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讓也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物體形狀及特徵,萌發幼兒建構的興趣。

(五)通過手工區的操作,讓幼兒知道玩泥的技能:團、肉、搓。在此區域中也讓幼兒認識各種豆子及樹葉,讓幼兒喜歡豆子及植物。

四、活動的指導策略

區域活動的指導首先是觀察。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特點,瞭解幼兒的知識儲備、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去發現幼兒的潛力。教師在活動中憑藉觀察來抓住幼兒某一活動的發展水平,不僅要看到幼兒行為的表面,更要從表面瞭解幼兒行為背後的實質。在此基礎上有目的地、靈活地投放或變換材料,並提供適時適當的指導。

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注意材料投放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區域活動的最大特點是為幼兒提供適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動環境,如果教師在指導上不因人施教的話,區域活動的長處就蕩然無存了。如:在認識圖形、顏色方面,教師有多個材料的準備可讓幼兒根據興趣去選擇,教師也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品出發進行指導,這樣幼兒會獲得不同的經驗。

最後,教師的介入要恰當,要有技巧。教師的介入方式可通過平行介入、垂直介入和交叉介入的方式介入來指導幼兒。教師根據幼兒在遊戲中不同的表現來選擇不同的介入方式,這樣不僅不會影響幼兒活動,對於幼兒指導的效果也更為有效。

五、五個區域設計:

(一)名稱:建構區

目標:1.能自由選擇積木根據物體形狀進行拼搭。

2.在活動中不將積木佔為己有。

3.萌發幼兒與同伴合作拼搭的意識。

材料投放:各類積木

(二)名稱:表演區

目標:1.學習自己分角色進行表演。

2.能夠主動與同伴共同表演,體驗表演的樂趣。

材料投放:各種樂器、頭飾等

(三)名稱:圖書角

目標:1.學習正確擺放書籍。

2.指導看書規則,不影響他人。

3.萌發幼兒保護書籍的意識。

材料投放:各類書籍

(四)名稱:娃娃家

目標:1.學習自己分角色與同伴共同遊戲。

2.認識及瞭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3.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材料投放:各種廚房用具、娃娃、電話機、餐具、小板凳等

(五)名稱:手工區

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鞏固認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並進行分類。

2.通過操作指導動物喜歡吃什麼。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材料投放:彩色木珠、彩色線

五顏六色的樹葉

動物頭飾、各種食物等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7

一、生活活動:

(一)餐前活動

1、提醒幼兒用肥皂洗手,洗手後要保持乾淨。

2、教師組織幼兒安靜地遊戲。

(二)進餐

1、進餐前談話:

介紹午點名稱,請幼兒安靜進餐,用完自己的一份點心。

2、進餐要求:

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提醒孩子細嚼慢嚥,不挑食,幫助個別進餐慢的幼兒。

3、活動中及時為幼兒擦拭鼻涕,幫助幼兒穿脱衣服。

4、環境創設:生活用具、物品便於幼兒使用和取放。

二、教育活動:

美術活動:美麗的花樹

活動目標:

1、學習紙團印畫的技能,嘗試用顏料裝飾美麗的花樹。

2、願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花樹,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紅、黃、綠顏料、抹布、樹的圖片、盤子、籮筐若干、報紙

活動過程:

1、欣賞樹,引出設計花樹。

寶寶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呀?(樹)這棵樹漂亮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這棵樹呀,不怎麼漂亮。因為它身上沒有葉子、也沒有花。那我們寶寶想不想來幫助這棵樹,使這棵樹變的更加漂亮呀?(想)寶寶們動動小腦筋,怎麼樣變的漂亮呢?(幼兒説:可以畫、可以貼……)

2、啟發幼兒用紙團印畫的方法,裝飾樹。剛才寶寶們想了很多辦法,可以用蠟筆畫、可以用漂亮的紙貼,老師呀也想了一種辦法,你們看,老師是怎麼變的!

3、教師示範,幼兒操作(重點講述如何進行紙團印畫)

這是什麼?(報紙)我把報紙柔成團,你們再看這是什麼?(顏料:紅色、黃色、綠色)我用剛才團成的紙團,沾上紅顏料印到樹上,你們看,漂亮嗎?(教師示範)

小結:剛才老師畫畫的方法呢就叫紙團印畫,集體朗讀“紙團印畫”,那個寶寶也上來嘗試一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

4、幼兒開始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5、集體展示自己的花樹,並勇敢介紹這是我的花樹。

三、親子活動:

1、運球:

爸爸和媽媽(或與別的家長)背對背夾住皮球后,從平衡木上運到對面寶寶籮筐裏,然後由寶寶端着球從平衡板上跑到老師身邊。看誰先到達目的地。

2、投球

寶寶騎在爸爸或媽媽肩上,然後家長蹲下讓寶寶拿皮球,接着家長再站起來,寶寶把手裏的球投向河對面的滾筒中,看看那個寶寶5個球的命中率最高

3、“騎馬”搶糖

幾個家庭一組,家長跪在墊子起點上(當馬),幼兒跨坐在爸爸或媽媽背上,把對面的糖果運完為止。比賽那個家庭先運完為勝利。

4、跳“羊角球”

家長在起點騎着“羊角球”跳向終點的寶寶,然後有寶寶抱着“羊角球”回到起點比賽那個家庭最先完成。

5、兩人三足走

家長的一條腿與寶寶的一條腿同時系在一起,然後從起點開始走向終點比賽那組最先到達終點。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8

所謂區角活動是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活動。它通常是小組或個別活動,因此能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觀察瞭解幼兒,並對不同水平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有利於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同時能增加教師與幼兒的直接接觸的機會,使幼兒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增進雙方感情的交流,形成積極的自我形象。

託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短,而且從情感上講也十分需要老師的一對一教育。因此,對於託班孩子而言,這種以個別教育為主的區角活動正適應了這種需要。

維果茨基説過,三歲前的兒童是按自己的大腦在行動。託班的教育就要遵循托兒的這一特徵,積極創設良好的環境,讓托兒在開放的時間、空間裏獲得自然的發展。作為教師應該重視區角活動,努力創設適宜的區角環境,讓托兒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自主活動,在比較寬鬆、隨意的氛圍中促進托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基於這些理論,我們在託班嘗試開展了區角活動,並獲得了一些經驗。

一、環境的設置

托兒的活動指的是托兒和實際的活動對象相互作用的過程或者説是托兒實際操作活動材料的過程。這種活動以托兒通過自主性實踐獲得直接知識經驗,並在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展初步實踐能力和初步創造能力為主要特徵。

因而要讓托兒活動,讓托兒在活動中發展,為托兒提供適宜的活動環境是關鍵。 同時,新《綱要》也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這一切都向我們指出了環境的重要作用.

時間穩定,井然有序

我們把託班的一日活動分成了幾大塊:區角活動、生活活動、集體教育活動和户外體育活動。區角活動的時間就安排在每天上午來園至九點,這樣使得早上來園的活動和區角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每天孩子來園的時候也就成了他參加區角活動的時候。這樣的時間安排使得托兒一開始就能自主的選擇活動內容,減少了集體聽老師的交代和要求的時間,讓托兒每天都能很自然的進入區角活動。當托兒多次經歷了這樣的活動安排,並知道活動的內涵後,便不再依賴於教師,變被動等待教師的安排為主動投入一個個區角活動。

空間錯落,富有情景

每個區角都有獨特的材料和活動方式,要做到讓每個幼兒都能活動起來,但又互不干擾,我們儘可能利用活動室內的每一個角落。

根據託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興趣所在,我們為托兒設置了操作區、圖書區、娃娃區、建構區、玩米區等區角。看書就選擇光線明亮、比較安靜的區域;操作活動,安排在櫃子和桌子前,這樣便於材料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建構遊戲的材料多,就安排在地板上,木頭積木聲音響,就在地上鋪上泡沫拼板,減輕聲音;託班的孩子喜歡抱娃娃,而且他們總是以獨立玩為主的,為保證幼兒有寬敞的場地,我們在活動室的一角鋪上鮮豔的泡沫拼板,這樣既減少雜音,其實也為幼兒規定了活動的範圍。

間隔合理,隱含教育

在區角的設置中,我們充分考慮到環境的隱性作用,讓環境會“説話”,以此來培養托兒良好的習慣。我們為每一份活動材料都設置了一個“家”,在每份材料的筐上和放筐的“家”裏都貼上了托兒十分喜歡的卡通圖案,這樣每次托兒操作了之後,都能按照筐上的圖案找到相應的家,養成了良好的收拾習慣。

二、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孩子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孩子建構知識的依託。孩子就是在不斷的、主動的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的,因此材料是促進孩子發展的載體。

教師應該給孩子提供可讓他們自由選擇的各式操作材料,但不規定孩子操作材料的具體方式方法和詳細步驟,使孩子能夠有機會按照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材料;能夠按自己對材料的不同理解,結合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動過程,與材料互動,運用材料探索發現,使自己的本體需要獲得滿足。

目的性

在區角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與我們所要達成的教育目標緊緊相連的。 材料投放應該有其目的性。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師在選擇投放操作材料時,能夠把握孩子的基本特點,考慮材料對孩子的基本適宜性,並以孩子的階段培養目標(長程目標和方向目標)為主要依據, 區角活動所指向的目標,主要是需經過孩子反覆多次的操作實踐活動過程,才能發現和較熟練掌握的方法;通過孩子在活動中的多次嘗試、觀察,“試誤”,不斷累積感性經驗,才能提高的能力和構建的新的認知結構等,而不是通過一次活動就可達成的即時目標。

對於託班的孩子而言,一些提高手指小肌肉靈活性和動手能力,培養生活習慣為主要目標的培養就較適宜放在區角活動中。因為2~3歲是動作發展的關鍵期,教師儘可能提供各種機會發展大、小肌肉的動作,有利於孩子們充分發揮這方面的潛能,從而促進身心整體發展。其次人的認識來源於動作,動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維的基礎。在動作的過程中孩子與所操作的物體相互作用,相互適應。動作的內化會改變孩子原有的智能結構,從而促進孩子智能的發展。

區角活動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但並不是指一個目標只能與一種材料對應。比如説為了提高托兒的手眼協調性,我們為孩子提供了穿珠、抓手玩具等材料。這樣做就達到了一個目標通過許多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 因此,教師要將孩子的發展目標與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較確切地對應起來,有目的引導托兒進入到區角活動中,通過托兒的操作活動,使托兒逐步接近預定的目標。

豐富性

為較好地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我們可以預設不同類型的區角,根據不同區角的不同教育功能,投放不同的材料,使材料與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的實際水平匹配,切實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如在託班的各類區角中我們投放如下各類材料:指向動作技能練習類(手部小肌肉活動為主)的材料,象穿珠、翻襪子、抓手、旋瓶蓋、拉拉鍊、扣鈕釦等多種材料,以達成提高幼兒的操作技能、動作技能和增強神經肌肉的協調性的目標,各種托兒的生活照來滿足幼兒的表現表達慾望,使幼兒獲得愉悦的情感體驗。

這樣,使幼兒在與眾多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充分運用自身的各種感官,看看、做做、試試、比比、想想,提升思維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樣化,使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和發展。

生活性

託班的孩子平時接觸的就是生活。所以我們提供的材料也力求源於孩子的現實生活,是孩子們平時能經常看得到的、接觸到的、真實的材料。如米、調羹、勺子、餐巾紙芯、酷兒瓶、飲料罐、漏斗、吸管等,正是這些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看到過,而在家裏卻沒有機會或很少有機會碰的材料,才將他們深深吸引。在活動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玩得是那麼盡興、那麼愉快。

動態性

只有當材料適應幼兒的特點和需要時,幼兒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材料,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隨着幼兒經驗的不斷豐富,材料也要相應地變化,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否則,幼兒就只能被動地去適應材料。只有當材料適應幼兒的特點和需要時,幼兒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材料,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隨着幼兒經驗的不斷豐富,材料也要相應地變化,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否則,幼兒就只能被動地去適應材料。

因此,教師應不斷改變活動材料的投放。做到材料的更新與教育需要同步,更與幼兒的興趣需要同步。

觀察者

托兒在區角活動的過程中,展現的是最真實的自我。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觀察。蒙台梭利認為:要教育兒童就要了解兒童。而觀察正是瞭解兒童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前提,只有觀察才能瞭解幼兒,只有瞭解幼兒才能進行有高效的教育。

教師要有強烈的觀察意向和科學的觀察態度,要以欣賞、忍耐、研究的態度去觀察幼兒,要有一種開放性的心態,充分了解幼兒,理解幼兒的行為。

參與者

在區角活動中,不但要求教師善於發現和調動孩子活動的興趣、還要在瞭解和掌握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參與活動,影響帶動孩子的遊戲,使教師的意圖自然地轉變為孩子自己的意願。在活動中,孩子得到及時反饋(包括人的反應和物的反應)越多,就越能積極探索,增強好奇心和主動性,獲得新經驗。

在托兒心目中,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教師在托兒區角活動中的態度、語言,都會對托兒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教師要以欣賞的態度,運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鼓勵托兒,使托兒感受成功,充滿信心。

對於託班的區角活動的開展我們也只是剛剛起步,有些做法還是不太到位,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以取得更大的成績!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9

一、生活活動:

1、重點內容:寶寶天天愛喝水

2、措施;

1)利用兒歌引導幼兒多喝水,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費。

2)運動後提醒幼兒洗手後再喝水。

3、觀察與指導:

1)觀察幼兒是否找到小腳印再倒水,幼兒間不爭搶。

2)師提醒個別幼兒:不擠同伴,找好小腳印,一個一個倒水喝。

3)提醒幼兒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費水。

二、遊戲活動:

(一)主題遊戲:

1、喂娃娃吃飯、小動物吃豆豆:提供大小不同的勺子

2、打扮娃娃:探索打扮娃娃的方法,提供頭繩、髮夾,梳子等

3、幫媽媽摺疊衣服:提供小衣褲

4、找朋友:襪子配對:提供小襪子及夾子

5、找朋友:幫媽媽擺鞋子:提供大小不同的鞋及大小鞋櫃

6、拼圖:能找到相應的積木寶寶和圖片,提供拼圖、積木

7、貼貼説説:我的小手會……提供可供幼兒粘貼的圖片

(二)非主題遊戲:

1、看大圖書《小蝌蚪找媽媽》

2、擲色子:貼動物、水果圖片

3、手指點畫:大蝴蝶等

4、敲印章:花布,可供幼兒敲的材料如積木

5、玩顏色:顏色娃娃滑滑梯:要求(提供眼藥水瓶,內裝顏料、臉盆)

6、粘貼:小蝌蚪、蝴蝶等:發展幼兒手部精細動作

7、喂天線寶寶吃餅乾:圖形或顏色配對

(三)觀察與指導:幼兒在活動中,是否能和同伴友好相處,不爭搶玩具、積木;幼兒的在遊戲中的語言交往。

(四)個別交流評價:重點講評“打扮娃娃”,引導幼兒討論“我幫娃娃打扮好了,別的小朋友也要打扮娃娃,怎麼辦?”

三、運動活動:

1、目標:

1)鼓勵幼兒愉快主動參與活動,體驗快樂和友愛的情感。

2)鍛鍊幼兒動作的靈敏性。

2、分散活動:拍拍小動物

準備:墊子、圈、小動物圖片

3、集體遊戲:送蛋寶寶回家

規則:啟發幼兒學小螞蟻爬行,聽指令行動。

4、觀察與指導:

1)觀察幼兒衣着是否適合鍛鍊

2)避免幼兒過多出汗,提醒及幫助幼兒擦汗、喝水

3)指導個別幼兒,能積極地參與與同伴的遊戲.

四、學習:打開來,看一看

設計思路:

日常的生活中2—3歲的幼兒開始表現出獨立的傾向,嘗試着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穿脱衣物等,由於受動作能力發展的制約,動作仍較遲緩、笨拙,需要成人的幫助,對於2—3歲的幼兒而言,教育的出發點除了為幼兒提供表現和表達的機會外,還應發展他們的肌肉動作為主。2—3歲的幼兒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色彩鮮豔、有聲響的物品能激起他們的喜愛和注意,在“小手真能幹”這個主題活動中,通過嘗試打開各種有聲響、色彩鮮豔的容器這個學習活動,讓幼兒在自發的反覆動作中,積累直接經驗。那麼在下階段的活動中,我會幫助幼兒再梳理這方面的經驗,讓幼兒對這幾種方法歸類。

目標:

1、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容器。

2、幼兒通過操作擺弄,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準備:

1、小粘紙若干;

2、拉鍊袋、盒子、塑料瓶等容器;

3、小熊手偶。

流程:引起興趣---操作示範---幼兒自主操作

過程:

1、導入:幼兒和老師一起做遊戲,今天小熊來作客,我們和小熊打各招呼。

(幼兒向小熊問好),小熊帶來了好多禮物,寶寶想不想看?

2、幼兒操作:

(1)小熊:“我把這些禮物都藏在各種各樣的瓶子、罐子、盒子、袋子裏,寶寶要想辦法才能拿到好東西哦!”

(2)徐老師來打開一個盒子,我怎麼打開呢?寶寶來幫我,好嗎?(引導幼兒來操作,嘗試一起説轉、掰、拉、掀開等開啟的方法)

(3)寶寶要想辦法自己打開,才能拿到禮物。拿到禮物後,寶寶自己貼在臉上、手上都可以,那小盒子送哪裏去呢?(引導幼兒將禮物盒送回大箱子中)。貼上了小粘紙給老師看看,好嗎?

(4)幼兒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等

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共同回憶自己的操作過程,如自己是如何打開盒子的等,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不同的容器,並引導幼兒將禮物盒送回大箱子中。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0

活動目標:

練習奔跑、跳躍、下蹲等動作,發展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反應能力,使動作更加敏捷。

活動準備:

“雪花”(用紙煎成,數量多),大灰狼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扭動身體和上肢,模仿冬天雪花飄的樣子。

2.遊戲“抓雪花”。

教師向高處拋撒雪花,幼兒在雪花落地之前,努力把雪花抓住,可以跳起抓頭頂的雪花,也可抓身邊的雪花,但不能撿地上的雪花。反覆遊戲,比一比,誰抓到的雪花多。

3.遊戲“撿雪花”。聽音樂在規定時間裏撿雪花,音樂停,把撿到的雪花交給老師,説説自己撿了多少。

4.趕走大灰狼。

把雪花揉成雪團。配班教師戴上大灰狼頭飾,大家一起打大灰狼,大灰狼四處逃竄,直至被趕走。

活動延伸;

教師可更換其他材料進行該形式的遊戲,如拾樹葉、撿花瓣等。

反思: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孩子們都意猶未盡,但是教師準備的材料不夠充分,應該大大小小都有,以免能力差的幼兒抓不到,教師還要多鼓勵孩子跳起來抓,發展跳躍能力。

設計意圖:天氣逐漸熱起來了,有太陽的時候,孩子會發現地上有自己的影子,頗感興趣,我想可以通過影子培養他們四散跑的能力。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1

一、培養幼兒對美工的興趣:

1、運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激發幼兒學畫的興趣。

(1)組織幼兒觀看幼兒園牆壁上的大幅圖畫,告訴他們這是老師畫出來的,還可以帶領幼兒看看中大班幼兒畫畫的情景和畫的內容,讓幼兒知道自己也能畫,而且還能畫得很美麗。

(2)鼓勵幼兒放心大膽地自由塗抹,練習手指、手腕的動作,教師對幼兒美工的內容、題材、形式及技巧等不能提過高的要求,而是鼓勵幼兒大膽用筆,以輕鬆愉快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去隨意洽塗抹,自由表現。

(3)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採用遊戲的方法,如添畫遊戲、塗色遊戲等,使幼兒逐漸有意識、有目的的畫出一定的線條。

2、運用多種多樣的材料,提高幼兒的學畫興趣。

可以讓幼兒拿教師製作的印章或筆帽、蔬菜等,蘸色蓋印在紙上;可以讓幼兒用手指或手掌直接蘸無毒顏料。在紙上印出不同色彩的指紋或掌印;也可以教幼兒將顏色滴在紙上。用嘴或小管吹出各種自然的紋理;還可教幼兒使用棉籤進行簡單的塗染。

二、訓練幼兒畫出基本線條和簡單的形體技能。

1、線、形體的訓練

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和喜愛的事物選擇外形可以概括或點、線的物體為內容,如用點畫“飄落的雪花”,用直線畫綠綠的小草、用橫豎線畫“好玩的梯子”。畫斜線時引導幼兒想象滑梯、山坡等,幼兒就會懂得斜線的含意。

圓是幼兒美工中最早出現的圖形,為了使幼兒較好地掌握畫圓的方法可以教他們使用徒手做懸空練習的方法,經過多次練習後再進入用筆在紙上直接作畫的階段。小班幼兒作畫時,往往只看一看所要畫的物體,只得到一個籠統的印象就終止觀察。這樣所描繪出的形象,只能是最簡單而粗略的,所以教師要注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美工一些生動的熟悉的事物。

2、色彩的訓練

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很強,但不能正確説出它們的名稱,更不會把某些物體固有的顏色正確地表現出來,在作畫時,往往任意取用一枝筆不加選擇的塗色,或是選取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一直塗到底。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認識幾種顏色的名稱,學習辯別相近的色彩(認識漸變色),同時訓練幼兒塗色的技能,不要塗到輪廓線的外邊去。

三、進行必要的常規教育

1、教會幼兒正確的畫畫姿勢,包括坐的姿勢,執筆的姿勢和畫畫的姿勢,手眼保持一定的距離,握筆自然。

2、教會幼兒認識和使用美工工具和材料,培養幼兒美工時的良好習慣。

以上是我針對小班幼兒特點制定的美術特色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爭取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輔導幼兒美工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這一步訓練雖説容易,但往往做起來是很困難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時刻注意調整自身所處的地位,細心地去了解每個幼兒的潛在能力,大膽地做出新的嘗試。科學地評價每位幼兒的作品,並做出隨機記錄。

通過在美工活動中發揮孩子的創造離,使他們能夠在遊戲創造中找到美工的樂趣,敢於用線條、色彩、形狀來大膽表達自己的意願,並通過美工表達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和追求。他們手中的稚筆將帶着一顆顆純真質樸的童心描繪出一個五彩繽紛的美麗世界,通向更加燦爛的明天。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2

活動名稱:美麗的海底世界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魚是有各種形狀、顏色、大小的,並初步瞭解魚的基本結構。

2、區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嘗試用組合圖形的方法拼搭魚。

3、培養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帶幼兒到 “海底世界”參觀

2、各種大小、顏色的半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形狀模板

3、印有水草等裝飾的畫紙

4、各種顏色的蠟筆、漿糊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前幾天我們參觀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裏都有哪些小動物住在裏面呢?”(知道海底世界裏有許多魚和其他的小動物。)

“他們長得一樣嗎?”“你都看到了哪些形狀的魚?”

(二)、出示各種形狀模板,拼拼玩玩,認識魚。

1、認識魚,知道魚是有哪幾個基本部分組成的。(魚身、魚尾和魚鰭)

2、觀察認識材料。

(1)請你們看看這裏都有哪些形狀的材料?(出示四種形狀模板)

(2)分別辨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並在自己的桌子上找出圖形。

3、 嘗試拼搭各種形狀的魚

(1)、材料準備好了,讓我們試試用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師示範模板拼搭小魚)

(2)、幼兒操作,師指導幼兒拼搭

(三)、幼兒作畫,教師進行指導。

1、將拼搭好的“小魚”粘貼在紙上。

(1)“我們做好的小魚十分想家了,讓我們把他們送回海底世界吧。”

(2)教師示範一條小魚的粘貼過程:魚身—魚尾—魚鰭

2、添畫魚的各種花紋

“小魚的身上還有許多美麗的花紋,請小朋友用小蠟筆為它們畫上吧。”

(四)、幼兒自我介紹並欣賞作品:

1、“你的海底世界裏,都有哪些形狀的魚呢?”

2、為自己的小魚取名字。

“你為它們取什麼名字?”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製作紙漿的步驟,激發對紙漿畫的興趣。

2、培養動手能力,發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範畫、各種顏色的紙漿、勾好輪廓線(三個大瓶子)的KT板每人一塊、彩色巧克力糖一包。

【活動過程】

一、欣賞範畫。

欣賞教師製作的彩色巧克力糖,説説這是什麼形狀,是怎麼做成的。

討論怎樣製作彩色巧克力糖,幾個幼兒試着用一些現成的紙漿製作巧克力糖。我們可以怎樣製作巧克力糖?

二、嘗試用紙漿製作巧克力糖。

1、你想往自己的空瓶子裏放什麼顏色的巧克力糖?紙漿可以粘在哪裏?

2、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紙漿,自己製作。

3、引導幼兒用夾子和牙刷作為輔助工具,教師適當予以幫助。

4、注意個別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個別指導。

5、提醒幼兒注意作畫的常規和衞生習慣。

三、共同分享。

1、洗好雙手,欣賞作品,然後教師打開手中的巧克力糖,讓幼兒分享美食。

2、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一起舞蹈。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4

一、生活活動

1、引導幼兒能愉快來園,並主動與教師和同伴打招呼,在成人引導下會説簡單的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2、引導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捲袖子,鞏固正確的洗手方法。

3、引導幼兒能積極配合成人穿、脱衣服,會把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

4、引導幼兒願意接受多種食物,知道細嚼慢嚥對身體好。

二、區域活動

美工區:

1、提供用來拓印的材料:如:樹葉、顏料和白紙,拓印後請幼兒自由添畫樹葉娃娃的頭髮。

2、提供用虛線所示畫出的事物和情景,鼓勵幼兒進行描畫。如:小蝸牛慢慢爬。

3、提供顏料、排筆、宣紙,引導幼兒學習使用排筆進行塗鴉,感知顏色:紅、黃、藍。

益智區:

1、提供輔材(數字及點數),鼓勵並支持幼兒感知點數1——5。

2、提供自制繞線玩具“小羊穿棉衣”引導幼兒練習繞線動作,發展手腕靈活性。

3、提供自制教具,如:晾衣服。鼓勵幼兒用二指、三指捏的方法夾夾子,發展幼兒手指靈活性,

娃娃家:

1、投放角色標誌牌,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身份角色進行扮演遊戲,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扮演媽媽的角色,在遊戲模仿;做飯、抱娃娃等動作。

2、提供一些自制的小衣服,讓幼兒學習為娃娃穿衣、疊衣等。

自然角:

1、提供一些能明顯看到長大變化的,並易於養育的植物,如葱、蒜、大豆、蘿蔔等,和幼兒一起觀察和養護。

2、鼓勵家長和幼兒共同製作水果娃娃,帶到班上分享,老師與幼兒一起了解秋天豐收的果實。

三、環境創設

1、和幼兒一起佈置以“秋天,豐收啦”為主題的牆面。

2、請家長和孩子一同製作:“水果娃娃”。感知秋天水果豐收的季節特點。

3、户外為幼兒提供各種運動使用的運動輔材。

四、教學活動

第一週:

活動一:名稱《吃果果》

目標:1、引導幼兒初步嘗試指圖説話。

2、通過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大家一起分享食物很快樂。

活動二:名稱故事《小鴨有禮貌》

目標:1、通過故事講讀,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再見”等禮貌用語

3、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願意與同伴一起玩。。

活動三:體育遊戲《小樹葉飄呀飄》

目標:1、引導幼兒通過參與遊戲能聽指令做動作

2,在老師的鼓勵下能和同伴一同遊戲。

活動四:名稱玩色《小手印》

目標:1、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喜歡玩色。

2、引導幼兒學習用手指進行作畫,並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活動五:名稱《插魚鱗》

目標:1、引導幼兒學習雙手配合準確將鱗片插到魚身上。

2、通過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第二週:

活動一:名稱兒歌《寶寶長得快》

目標:1、教師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幼兒學習説兒歌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能當眾説兒歌,發音吐字準確。

3、通過學習兒歌激發幼兒自己吃飯,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二:名稱故事《樹葉被》

目標:1、引導幼兒認識秋天樹葉的顏色。

2、喜歡聽故事,理解其大意,能通過故事知道要關心愛護小動物。

活動三:名稱——體育遊戲《過小橋 》

目標:1、指導幼兒練習原地跳過10釐米寬的障礙。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運動遊戲的愉快。

3、初步學習雙腳跳起,輕輕落地。

活動四:名稱—美工活動《彩色的果子》

目標:1、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能把彩色果子粘到相應的位置。

2、喜歡參加美工活動,感受運動遊戲的愉快。

3、學習正確使用膠棒粘貼的方法。

活動五:名稱《烏龜爬》

目標:1、引導幼兒參動手操作,激發幼兒的探究欲。

2、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説兒歌,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

第三週:

活動一:名稱——故事《一起去鍛鍊》

目標:1、引導幼兒參與户外遊戲,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2、能説出常見小動物的名稱及叫聲。

活動二:名稱——社會《跟着媽媽不亂跑》

目標:1、知道遊戲時要和教師、家長在一起。

2、知道外出時不隨便離開、不和陌生人走。

活動三:名稱——體育遊戲《小兔和大灰狼》

目標:1、練習雙腳向前跳的動作,發展幼兒腿部力量。

2、引導幼兒能跟着遊戲情節進行遊戲,體驗和教師、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活動四:名稱——泥工《好吃的太陽餅》

目標:1、引導幼兒喜歡參與泥工活動,願意動手操作

2、探索和嘗試操作,學習泥工技巧——團和壓。

活動五:名稱——科學《掛果果》

目標:1、引導幼兒能把彩色珠子掛在“樹上”。

2、通過操作能想像並説出熟悉的水果名稱。

第四周:

活動一:名稱—兒歌《柿子紅》

目標:1、通過圖片和説兒歌,認識柿子,知道它是水果。

2、引導幼兒能當眾大膽説兒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活動二:名稱—社會《送寶貝》

目標:1、引導幼兒能安靜傾聽故事,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

2、通過對故事的瞭解願意為別人做事,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三:名稱——體育遊戲《三輪車》

目標:1、願意用語言與別人交往,喜歡應答。

2、發現、指認、講述畫面中感興趣的人或物。

3、感知四季最明顯的特徵。

活動四:名稱——繪畫活動《筆寶寶跳舞》

目標:1、引導幼兒通過操作學習握筆並能大膽操作。。

2、引導幼兒喜歡參加繪畫活動,感受塗鴉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五:名稱——操作《站起來的小動物》

目標:1、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夾子把小動物立起來。

2、通過操作能説出小動物的名稱,感受獨立做事的快樂和滿足,對自己有信心。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5

一、生活活動:

1、重點內容:寶寶天天愛喝水

2、措施;

1)利用兒歌引導幼兒多喝水,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費。

2)運動後提醒幼兒洗手後再喝水。

3、觀察與指導:

1)觀察幼兒是否找到小腳印再倒水,幼兒間不爭搶。

2)師提醒個別幼兒:不擠同伴,找好小腳印,一個一個倒水喝。

3)提醒幼兒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費水。

二、遊戲活動:

(一)主題遊戲:

1、喂娃娃吃飯、小動物吃豆豆:提供大小不同的勺子

2、打扮娃娃:探索打扮娃娃的方法,提供頭繩、髮夾,梳子等

3、幫媽媽摺疊衣服:提供小衣褲

4、找朋友:襪子配對:提供小襪子及夾子

5、找朋友:幫媽媽擺鞋子:提供大小不同的鞋及大小鞋櫃

6、拼圖:能找到相應的積木寶寶和圖片,提供拼圖、積木

7、貼貼説説:我的小手會……提供可供幼兒粘貼的圖片

(二)非主題遊戲:

1、看大圖書《小蝌蚪找媽媽》

2、擲色子:貼動物、水果圖片

3、手指點畫:大蝴蝶等

4、敲印章:花布,可供幼兒敲的材料如積木

5、玩顏色:顏色娃娃滑滑梯:要求(提供眼藥水瓶,內裝顏料、臉盆)

6、粘貼:小蝌蚪、蝴蝶等:發展幼兒手部精細動作

7、喂天線寶寶吃餅乾:圖形或顏色配對

(三)觀察與指導:幼兒在活動中,是否能和同伴友好相處,不爭搶玩具、積木;幼兒的在遊戲中的語言交往。

(四)個別交流評價:重點講評“打扮娃娃”,引導幼兒討論“我幫娃娃打扮好了,別的小朋友也要打扮娃娃,怎麼辦?”

三、運動活動:

1、目標:

1)鼓勵幼兒愉快主動參與活動,體驗快樂和友愛的情感。

2)鍛鍊幼兒動作的靈敏性。

2、分散活動:拍拍小動物

準備:墊子、圈、小動物圖片

3、集體遊戲:送蛋寶寶回家

規則:啟發幼兒學小螞蟻爬行,聽指令行動。

4、觀察與指導:

1)觀察幼兒衣着是否適合鍛鍊

2)避免幼兒過多出汗,提醒及幫助幼兒擦汗、喝水

3)指導個別幼兒,能積極地參與與同伴的遊戲.

四、學習:打開來,看一看

設計思路:

日常的生活中2—3歲的幼兒開始表現出獨立的傾向,嘗試着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穿脱衣物等,由於受動作能力發展的制約,動作仍較遲緩、笨拙,需要成人的幫助,對於2—3歲的幼兒而言,教育的出發點除了為幼兒提供表現和表達的機會外,還應發展他們的肌肉動作為主。2—3歲的幼兒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色彩鮮豔、有聲響的物品能激起他們的喜愛和注意,在“小手真能幹”這個主題活動中,通過嘗試打開各種有聲響、色彩鮮豔的容器這個學習活動,讓幼兒在自發的反覆動作中,積累直接經驗。那麼在下階段的活動中,我會幫助幼兒再梳理這方面的經驗,讓幼兒對這幾種方法歸類。

目標:

1、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容器。

2、幼兒通過操作擺弄,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準備:

1、小粘紙若干;

2、拉鍊袋、盒子、塑料瓶等容器;

3、小熊手偶。

流程:引起興趣---操作示範---幼兒自主操作

過程:

1、導入:幼兒和老師一起做遊戲,今天小熊來作客,我們和小熊打各招呼。

(幼兒向小熊問好),小熊帶來了好多禮物,寶寶想不想看?

2、幼兒操作:

(1)小熊:“我把這些禮物都藏在各種各樣的瓶子、罐子、盒子、袋子裏,寶寶要想辦法才能拿到好東西哦!”

(2)徐老師來打開一個盒子,我怎麼打開呢?寶寶來幫我,好嗎?(引導幼兒來操作,嘗試一起説轉、掰、拉、掀開等開啟的方法)

(3)寶寶要想辦法自己打開,才能拿到禮物。拿到禮物後,寶寶自己貼在臉上、手上都可以,那小盒子送哪裏去呢?(引導幼兒將禮物盒送回大箱子中)。貼上了小粘紙給老師看看,好嗎?

(4)幼兒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等

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共同回憶自己的操作過程,如自己是如何打開盒子的等,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不同的容器,並引導幼兒將禮物盒送回大箱子中。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6

一、晨間活動:玩沙包

活動準備:幼兒人手一個沙包

活動目標:

1、練習投擲的動作,發展手臂的力量。

2、能創造出多種。

活動過程:

1、分給人手一個自制拖拉玩具。

2、交代玩具名稱,幼兒學説。

3、幼兒分散玩玩具。

4、教師簡單小結。

二、晨間談話:

話題:“我是快樂的好寶寶”

目標:教育幼兒懂得要高高興興地來上幼兒園,做個快樂的好寶寶。

三、早操:

1、做操時願意跟着磁帶念兒歌,情緒愉快。

2、體驗大家一起做操的樂趣。

四、科學活動:瓶寶寶渴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探索感受到,運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瓶子進水。

2、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感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及幼兒人手一個透明的軟制塑料瓶子。

2、六隻裝了水的大腳盆(每個腳盆周圍放4個瓶子)。 3、瓶蓋人手一個(第二次探索前放入盆中)。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1、教師以瓶寶寶的口吻引出:“我是瓶寶寶,天氣真熱,我口渴的厲害,誰來幫我喝些水?”

2、請一名幼兒嘗試給瓶寶寶喝水。

(二)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的瓶寶寶,他們也口渴了,小朋友願意幫助他們喝水嗎?”

“走過去時要小心,不要踢倒了瓶寶寶。”

“一會兒請告訴大家,你的瓶寶寶是怎樣喝水的。”

2、幼兒進行第一次探索。(教師參與活動中)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引導。

師:“現在瓶寶寶喝好了水,要浮在水上玩一會兒了,小朋友回到位置休息一下吧!”

(2)師:“你們的瓶寶寶喝到水了嗎?”“你是怎麼幫瓶寶寶的?”

(3)幼兒自由發言。(指導幼兒注意詞的運用)

3、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教師參與活動中)

(1)師:“瓶寶寶玩了一會兒,又要喝水了。不過這次它要站在水裏喝。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小瓶蓋,想想看怎樣利用瓶蓋讓瓶寶寶站着喝到水呢?”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引導。

(3)幼兒自由發言、演示。

4、同瓶寶寶做遊戲

(1)師:“瓶寶寶喝好了水,要和大家做遊戲”(教師演示瓶寶寶在水上打滾、在水上跳舞等動作)。

(2)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玩法(如瓶寶寶吐泡泡、鑽入水中游泳等)。

(三)結束活動

1、師:“芽芽1班的小朋友幫瓶寶寶喝好了水還跟他們做了遊戲,瓶寶寶很高興。他們也想去幫助別人,我們帶着他們到外面去給小草小花喝水好嗎?”

2、帶幼兒手拿瓶寶寶出教室,結束活動。

託班下午半日活動計劃 篇17

一、學習活動

美術:我在媽媽肚子裏

(一)、活動內容來源

進入中班我們班開展了“我愛我家”這個主題活動,幼兒紛紛帶來了家裏人的照片,其中一部分幼兒帶來了自己的成長相冊。一名幼兒的成長相冊是從媽媽懷孕的時候開始積累起來的。他們在翻看和閲讀相冊的過程中,知道了自己是從媽媽的肚子裏生出來的,繼而對自己在媽媽肚子裏是如何長大的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針對這個孩子們自己生成的內容,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邀請幼兒園的朱醫生和我們舉辦了一個“小小諮詢會”,解答幼兒的提問;還進行了“找找身邊的大肚子媽媽”的活動,與她們進行簡單的交流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又有許多小朋友們也從家裏帶來了自己媽媽大肚子時候的照片,還從各個地方收集了一些有關媽媽懷孕時候的圖片。大家把照片和收集來的圖片佈置在區域活動中的小書房裏,並熱烈的進行交流,有些幼兒還回家問問媽媽懷孕時的感受,到幼兒園來告訴大家。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收集資料和個別交流,我以美術活動作為切入口,根據孩子生成的需要,設計了“我在媽媽肚子裏”這個活動,作為孩子表現情感的手段,滿足孩子表達的願望,激發孩子對媽媽的熱愛之情。在整個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觀察比較,使孩子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充分發揮教育的整合性,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藝術表現,情感體驗都得到滿足和發展。

(二)、活動目標:

1.看看議議畫畫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事,嘗試大膽地表現表達;

2.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萌發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

1.翻看和閲讀成長相冊。

2.邀請朱醫生,召開“小小諮詢會”。

3.區域活動中“我在媽媽肚子裏”的材料收集與佈置。

4.圖片欣賞、彩色紙、水彩筆、蠟筆

(四)、活動過程:

1.看看議議

(1)從哪裏看出媽媽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媽媽累不累,辛苦嗎?

(2)媽媽大肚子的時候是如何照顧寶寶的。

2.嘗試表現

(1)你在媽媽肚子裏幾個月了?

(2)媽媽是怎麼照顧你的?

3.欣賞交流

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説説我和媽媽的故事。

4.活動延伸

回家把畫送給媽媽,並對嗎説一句好聽的話,表達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banji/kjxw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