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中秋佳節讀家書,他們的這些話語感人至深!(精選3篇)

中秋佳節讀家書,他們的這些話語感人至深!(精選3篇)

中秋佳節讀家書,他們的這些話語感人至深! 篇1

母親大人膝下:

中秋佳節讀家書,他們的這些話語感人至深!(精選3篇)

展信如晤。

轉眼間,我已經在清華度過了一個多月的時光,我的大學生活也在忙忙碌碌的骨幹培訓和軍訓中開始了。我很好,不知道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你們在一千多公里外的福建過得又如何。

中秋節又快到了,我很想回到福建見見你們,可是從北京返鄉路途遙遠,舟車輾轉勞頓,而且假短心長,所以我決定今年就不回去了。

仔細想來,這已經是我們不在一起度過的第四個中秋節了。高中三年,我離開南平去廈門讀書,從此過上了只見故鄉冬夏、不見春秋的生活,而短短的中秋假期,也不足以讓我回到南平過上一個安穩的團圓夜。於是一年一年的中秋節,都是那一輪明月陪着我,也陪着你們。一年又一年,當我默默地站在窗邊,聽着輪渡嗚咽的汽笛,看着那玉白色的月亮時,我總想着張若虛那句“願逐月華流照君”,可惜這是一個唯物的世界,我只能祈禱着每一箇中秋月夜,都能有着千里共嬋娟的浪漫。

今年我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沒有了鼓浪波濤,只有北方乾燥的空氣,可我仍然有着和那時相似的心境。有人説中秋是每一箇中國人心中永恆的詩句,此言得之。我想今年中秋之時的我,也許就該站在紫荊公寓的陽台上,看着明月,把欄杆拍遍,再回味着那句“願逐月華流照君”了吧。

你們常教育我不要做一個汲汲於私利的人,我自己也總想為他人做一些事情。來到清華,我發現這所學校裏有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同學——離開了原生家庭,來到遙遠的清華追尋自己的夢想,也學習着如何擔當清華人的家國責任。和他們一起生活,讓我進一步感受到了何為愛國奉獻的清華品格,也讓我更加明白家國之間的關係在青年身上應該如何實現和諧與平衡。

選擇清華,就是選擇了一種責任。這種責任或許很小,只是要我好好學習,努力做到又紅又專,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這種責任或許也會很大,不但要完善自己,還要努力成為一個可以引領時代風氣、推進社會變革的人,要成為一個唯物史觀下的英雄。

我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後的中秋節。

因為我發現,無論是上述的哪種責任,它們都代表着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們相聚的時間將越來越少,也許我們很難再有一個可以團圓的中秋了,也許我們以後都只能夠一同看那圓月而思念着彼此了。

可能思念將讓我們在同一輪明月下憂傷,可能家鄉的呼喚會讓我在月夜中輾轉反側。可我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青年馬克思曾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寫道:“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其實不只是對於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對於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我們或許都隱約知道,其實從我離家遠赴清華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經選擇了一種不同的人生,這也許是一段註定要把我從你們身旁拉走的人生,可我也相信這種人生將會讓我有機會成為更完美的自己,也讓我能為祖國、為人民、為全人類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貢獻。而我相信你們對我前路的企盼也是如此。

中秋和國慶都即將來臨,在此預祝你們中秋節、國慶節快樂。我的確又不能在你們身邊陪伴你們,但請你們看看天邊的那輪月亮,那月光之中,一定流淌着我對你們的思念,以及我堅定的決心和一個光明的未來。

敬頌崇祺

你們的兒子:甘澤霖

中秋佳節讀家書,他們的這些話語感人至深! 篇2

爸爸媽媽:

你們好!

不知不覺中,秋事已經過了三分之二,近來幾日早起天有些涼,記得加衣。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幾日,每當夜幕降臨,我獨自一人躺在牀上的時候,就總是會忍不住想起你們。

是的,我想你們了!

這麼多年,我從未説過這樣的話,即使第一次離家外出求學的時候,我都未曾對你們表達過這樣深的思念。

也許是我以前還不能體會“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意,總以為長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以慢慢的,慢慢的長大。但卻在不經意間,嘴角長出了點點鬍鬚,而您二老的眼角眉梢也染上了風霜。

我才意識到我已經長大了,而你們正在慢慢的變老。

自從工作之後,慢慢的我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跟你們相處的時間也逐漸變少。

每一次通話、每一次視頻,都只會匆匆的説一些

“好的,我知道了”、

“嗯”、

“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卻不曾多問問幾句

“您身體可好?”、

“父親昨晚又喝了幾杯?”,

更不曾想過説我想你們了。

再過幾天便又是中秋節了,已經記不得這是我離家後的第幾個中秋節了。我又想起了離家時母親的千叮萬嚀和父親對我的諄諄教誨,車站離別時的背影和目送下的真切。

我現在歸心似箭,想立刻就回到你們的身邊。

今年中秋節,我一定回家。

寫到此處,我該就此停筆了,希望爸媽看到這封信後能夠開心的等着我回來。

中秋佳節讀家書,他們的這些話語感人至深! 篇3

科技的發達讓人們即使遠在天涯,交流起來也十分便捷,在智能手機強大功能的支持下,留守兒童想媽媽的時候,也悄悄地舔屏,給媽媽一個吻。親人之間的交流躍然於指尖---鍵入文字,表達感受,戀人之間的溝通繾綣於脣齒之間---輸入語音,呢喃悱惻。

然而,我依然懷戀那用紙質媒介進行通信的美好時光。張張信箋,款款情誼。

記得很小的時候,每每家裏收到上海舅舅來信,整個宅院裏的人都要搬來板凳,一起聽媽媽朗讀信裏的內容。當時交通不便,舅舅回一次家不容易,他在上海生活的記錄就體現在信的內容裏,外公外婆聽着樂着,不時地叮嚀媽媽,如何寫回信,甚至噓寒問暖。當時我想,如果哪一天,我也遠離家鄉,也給家裏寫信,那該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呀!

時光之筆悄然刷過,如同書法家的大手筆。我那年參軍來到部隊,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將近五千里路。這五千裏的思念全憑書信進行聊慰。多少次夢見父母勞累奔波的身影,可他們比較遙遠,不僅僅夢中不可企及,就連醒來後面對的更是千萬裏的思念。

有一天,家裏又來書信了,讀來覺得五雷轟頂:“孩子,我在一個特別的地方給你寫信……”儘管整封信沒有提及什麼地方,但是我分明感受到,母親住院了。母親病情每況愈下,遊子回家的心境也愈發強烈。

退伍回家那天,因為路途太遠,行李得格外精簡,很多物品送人或者丟棄,唯有這一大疊家書卻是至寶。四年的軍旅,四年的牽掛,與父母的感情進一步加深,難怪人們發現這麼一個規律,當過兵的人對父母都特別好。

如今不常寫信了,也悄然成了“手機控”,然而難忘曾經有書信相伴的美好時光,其實我更是一個親情控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8l0g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