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關於中秋佳節有所感觸(精選3篇)

關於中秋佳節有所感觸(精選3篇)

關於中秋佳節有所感觸 篇1

月明星稀,籠罩歲月的濃煙,紅塵裏踏遍千山萬水,只為求一個好的結局。然命運的枷鎖釦住了我的雙手,呃住了我的喉嚨,鎖住了我的靈魂。披星戴月的奔跑,看途中風景美如畫,幻如詩,不禁停下來,掬一口甘甜的泉水喝下,聞一朵馨香的月季,夢一樣的顏色,夢一樣的迷幻,好想一直沉睡在花香鳥語中,奈何天涯海角,雲天之端,那神聖的陽光在等待着我。

關於中秋佳節有所感觸(精選3篇)

月色灑下清冷的光輝,庭院的角落,一下子亮堂起來。那些不知名的長得很高的樹隨着風兒婆娑而舞,輕繞而動,樹頂迎接着月光,貪婪的迷醉在清輝的淋浴中。月光,如夢一樣詩行,那些飄逸着芳香的花朵,期待着詩人將誘人的香氣寫進夢裏,淡淡的纏繞着光潔如玉的月色,將帶着濃濃憂愁的香氣,隨風遊走、飄逝。

月色,清涼如秋的風,淡淡撫摸着肌膚,每個毛孔,都像灌入了金色的蜜,如痴如醉。在庭院的石桌上,擺上一盤水果,有清爽的柚子,甘甜的葡萄,冰爽的雪梨,香脆的蘋果。隆重的放上一盒月餅,切成整齊的八塊,有雙黃蓮容,伍仁,水果餡的。中秋之夜,所有的食品都上齊了,月是圓的,可心卻是缺的,冰冰涼涼。

回想起小時候的中秋夜,大多都是愉快的。未到中秋,節日的氣氛就十分濃烈。商場上,擠滿了買月餅水果的人,東挑西撿,好不熱鬧。而小孩們最喜歡的就是那些做功精細,各種形狀,五彩繽紛的燈籠。記得每年中秋,我總提着飛機燈籠穿梭在校園的林蔭道上,吃着月餅,賞着月色,與朋友談着家長裏短。大草坪上,大學生們坐在報紙上,圍成一個圈,中間放着紅色的水桶,中間點燃蠟燭,唱着愉快動人的歌曲,玩着丟手絹的遊戲。

可是,那場中秋月,卻是我一生也揮不去的陰霾。十七歲那年的雨季,天空下起了雨,冷雨菲菲,看不見月亮,數不到星星,我倒在車禍的血泊中,那一刻,很痛,很痛,剎那間感覺失去了一切,看見的只有灰濛濛的天空,感覺到的只有那點滴打在臉上的冷雨,之後失去了知覺。醒來之後,恍如隔世,像做了一場惡夢。之後就是一日日的練習着走路,劇烈的疼痛感,艱難的行走,大汗淋漓,衣服被汗浸濕,換了一套又一套。

十年了,我的腳依然只能緩慢的行走,帶傷殘的右腳,我什麼地方都不能去,每年的中秋之夜,我只能,默默坐在庭院裏,看着月色照亮的方向,迷惘又迷惘……

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依託我靈魂的地方。每年月圓之時,看着月色那樣的美,那樣的悽楚動人,不禁想起命運的無情與捉弄。在淡淡的憂愁中,一股情緒在心中積鬱着,流淌在血脈中。12點過後,我難以入睡,捧着張海迪《輪椅上的夢》細細品閲。高位截癱,下身不能動的痛楚;身上長着膿瘡,潰爛的悽慘;不打麻醉的手術蝕骨的疼痛。長期病魔纏身,卻沒有擊退她的意志。在鄉下昏暗的油燈下,她學着給人治病,難學的鍼灸,她全神貫注,點滴領悟;長期心靈的荒蕪,激發她對書本閲讀的渴望。《輪椅上的夢》,是她人生磨難的記載,是她對病痛折磨不曲不撓的對抗,更是她對生命歷程的領悟與情感的依託。

我深深為之動容,我的不幸,我的悲傷,我的領悟,不是也能如她一樣寄託在文字的殿堂上嗎?

慢慢的,我愛上了閲讀,愛上了文字,將心之所想,情之所至,眼之所及,用最真誠的文字譜寫喜怒哀樂!我的腳雖殘疾,可是隻要心靈上積極向上,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我堅信,身殘,志不殘!

自從愛上了文字,便覺得月色特別美,因為我找到了自己天涯的光芒,它很普通,又很神聖,在那裏,我回憶着人生的點點滴滴;感悟着生命朝陽的起起落落;想通了命運的造化弄人;明白了與其流連於過去的美好,不如做風景的過客,再尋一片心靈荒蕪的田野,親自種上美味的瓜果和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那裏,我找了自己的夢想,屬於自己的天堂,收穫一月又月的中秋月光!我用真情,抒寫我的人生,在指尖的跳躍裏,彈奏出一首首靈魂之音。那裏,就是文字的天堂,我的天堂……

關於中秋佳節有所感觸 篇2

親情一本字典,在它的體內,你能找到“歡樂”與“温暖”;親情是一顆明星,在漆黑的夜裏,能給迷途的心指引方向;親情是一根繩子,用它的身軀,把心與心緊緊地連了起來……。

親情一本字典,在它的體內,你能找到“歡樂”與“温暖”;親情是一顆明星,在漆黑的夜裏,能給迷途的心指引方向;親情是一根繩子,用它的身軀,把心與心緊緊地連了起來……。

莎士比亞的詩句“對着悲哀微笑”説盡其中的苦況,傳出“笑的悲劇的情調”。

中秋節,是閤家歡樂、團圓的日子,本是滿懷暢飲的時刻,可為何心中卻有種孤獨的愁緒浮上心頭。匆匆過了十八年,在記憶中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因此童年比別人少了幾許關心與呵護,比別人多了些孤立與堅強。每一個節日都是由自己度過,從未享受過生活節日的氣氛,家的温馨,所有的歡樂都走向寂靜。父母一生忙碌,長年累月在外,漸漸的習慣了這一切,總之黑漆一團活着,夜闌人靜,回頭一想,哪能夠不為自己悲哀,哪能夠不痴痴地笑,笑裏感到無限的生的悲哀。

中秋時的月亮好圓,凝視着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別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這節日的氣氛,而我卻只能把它當作休假日一樣百無聊賴的打發。靜謐的夜,望着皎潔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諷刺我的孤獨,頓時有種想哭的衝動。

每逢中秋節時,心裏總有説不出的苦痛纏着,可想到父母與自己相隔兩地,看到這深深一層的隔膜,我除了傻笑,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嗎?笑之餘又似乎隱約有淚的味道,實在正是因為後面有看不見的淚,説不清的孤獨。中秋的夜晚,別人的幸福與歡樂,我不羨慕也無羨慕的必要,與其羨慕不如找些理由來填充心裏的孤獨,為自己找一絲的安慰。我無法説清我內心裏的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不過説清也許只是多餘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經發生了就只能面對,無法拒絕也抗拒不了……。.

皎潔的月光用白紗裝飾了大地的美麗,道路旁的燈光普照着大地,燈光與月光渾為一體,顯得格外的美麗。心中同時充滿了孤獨的惆悵和感受中秋月圓的歡悦,這兩種情緒混雜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濁兩水交匯的河流,兩水都洶湧着,努力撫平,使它們融合一地,並且進而相互在對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

中秋,沒有家人的陪伴我並不孤單,因為我同樣可以感受到幸福,有月光的陪伴,星星的閃爍,依然是那樣的和諧的美。那皎潔的月光的美,不僅是我,就連時間也會被它俘虜了,換種心態看同一件事會得到不同的解脱。

淚與笑,同樣可以演繹出不同的精彩。中秋,自己並不孤單,因為在生活中已依附了它歡樂的氣氛,所以一個人過又何妨呢?

關於中秋佳節有所感觸 篇3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每年的中秋佳節,皓月當空,冷月仙子都為我輕舒廣袖,我也為她擊節高歌,一年一度,猶如七夕。

十幾年前,因毛澤東的"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因李商隱"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因辛棄疾"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知道了冷月仙子的悽苦,也因我的寂寞,做小詩一首,從此與嫦娥心意相通,惺惺相惜,也有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之約。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恐怕就是最早對月亮的文字認識吧。在這萬家團圓的時刻,天涯共月,佳期難聚,一片相思,寄予明月,女兒求學遠在異地他鄉,打電話宿舍的人都回了家,一個人也在牀前明月光,低頭思爹孃。妻子一個人固守家園,雖有電視可看,環視家中卻是冷冷清清,悽悽惶惶,我堅守工作崗位,也是寂寞難捱,感覺冰冷枯燥。回首往昔,引發無限思緒,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喟歎光陰荏苒,世事滄桑,多少英雄豪傑、販夫走卒,都化作月光隨紅塵滾滾而逝。蘇軾的水調歌頭,更是千古絕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我們不應該怨天尤人,要懷有一顆平平常常的心態,從容對待。就像我們頭上的這輪明月,雖有陰晴圓缺但不見大喜大悲,每次都是行雲流水,瀟瀟灑灑。

月色如水,紛攘的機器轟鳴也彷彿變成了天籟之音,輕輕的敲打我的耳膜,心中愁腸百結,感懷萬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兒時的歡樂,豐收的喜悦,都在那花好月圓之夜,院中的供桌上,擺上新割的五穀,家做的月餅,樹上採摘的新鮮水果,把一年的希望,一年的豐收,都融入到對月亮頂禮膜拜的喃喃細語之中了。

月兒圓圓,月餅甜甜,千百年來中秋的明月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旅思懷鄉"的情感載體,它不但高高掛在朗朗夜空,而且還穿行在唐詩宋詞之間。宋詞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言簡意賅的道出遊子的失意與坎坷,流露出一股濃濃的鄉情,唐人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更是大氣磅礴,瀟灑風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跨越時空的距離,神交天涯,與好友心心相通。

幾多期待,幾多感慨,漫漫人生,亙古不變的是那一輪明月,它照亮我們的旅途,慰藉疲倦孤獨的心靈,不管心底暗潛着的淡淡憂愁,還是遮蔽心頭濃濃的化解不開的結,都會在這純潔的月光下,漸漸的放大清晰起來,一股從心底而生的暖意,像月光一樣在我們身邊縈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x3yz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