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元宵節 >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分享(精選4篇)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分享(精選4篇)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分享 篇1

1、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分享(精選4篇)

2、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3、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4、今年華市燈羅列。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5、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趙汝茪《戀繡衾柳絲空有千萬條》

6、羣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閒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8、千門_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9、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10、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分享 篇2

1、月亮,元宵,映襯着你的歡笑,正月十五迴盪着你的歌調,兔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熱鬧,此時我心久戀着你的美妙。

2、帶着月色的悠揚,伴着元宵的吉祥,祝福心願在飛翔,給你的關心最吉祥,祈願順心與輝煌,願你人生處處強,元宵佳節到身旁,祝願你心情最歡暢。

3、明月高懸,彩燈高掛,鞭炮長鳴,音樂悠揚。元宵佳節,歡樂共享,美酒佳餚,湯圓品嚐。男女老少,閤家團聚,幸福聲聲,幸福綿長。祝你元宵節快樂!

4、二月的春風似剪刀,裁剪出那初發的嫩芽,裁剪出那燦爛的陽光,裁剪出那佳節的喜慶,裁剪出那熱鬧的味道,更裁剪出我輕柔的思念和祝福:元宵節快樂。

5、一縷情思一縷緣,元宵祈福最能圓,願你開心我心願,給你問候不會變,好運給你充充電,願你成功七十二變,事業發展到無限,心情愉悦每一天。

6、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讓雲捎去滿心的祝福,點綴你甜蜜的夢,願你擁有的這個幸福快樂元宵節是你甜蜜生活的開始!

7、今年元宵我送毫禮,祝福短信少不了你!圓圓湯圓粘粘皮,健康快樂黏着你;圓圓湯園甜甜心,幸福甜蜜圍繞你;圓圓湯園團團圓,所有好事屬於你!

8、十五的月兒圓又圓,給你全家拜個年!家好運大好人也好,幸福完善更團聚!

9、元宵祝福,我最有料。健康和麪,適宜老少。快樂擀皮,闔家歡笑。真誠作餡,友誼味道。熱情為火,吉星高照。團圓為鍋,快樂開道。彩鈴為樂,心意送到!

10、元宵佳節又來到,大紅燈籠門前掛,放飛夢想甜蜜蜜,閤家歡樂共團圓,佳節共遙齊歡笑,親朋好友樂逍遙。恭祝元宵佳節幸福伴一生,快樂永相隨。

11、風清月高樹梢頭,月華如水,祥雲升人間。燈紅酒綠喧譁裏,湯圓露白寄情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舉杯換盞,醉酒醉思念。元宵慶團圓,舉家幸福又一年!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分享 篇3

1、燈轉華夏千年過,些小佳節繼開來。香車寶馬今何在?喜慶中原億眾安。《元宵有感》

2、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詩曰》姜白石

3、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清)丘逢甲

4、處處城鄉慶上元,煙花燈火表心歡。天寒難鎖新春意,爐暖宜烹白玉丸。《鷓鴣天•慶元宵》東方駿

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遊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蘇道味

6、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元夕無月》丘逢甲

7、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劉克莊

8、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明)唐寅

9、年到元宵燈火燃,龍騰獅舞夜難眠。滿簾花影月三五,一碗湯圓情萬千。《元宵夜思兒》

10、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分享 篇4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yuanxiao/vvvz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