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元宵節 >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精選6篇)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精選6篇)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 篇1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這兒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鬧元宵、看煙火。我和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起過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精選6篇)

傍晚時分,奶奶準備教我搓湯圓,只見奶奶端來一盆糯米粉,邊倒温開水邊和。別看她已經六十多歲了,但她的動作還是那麼輕盈、嫻熟,三五下就把米粉和成了團。隨後,奶奶又拿出一碗桂花芝麻糖餡,香甜味兒飄出好遠。只見她掐下一塊麪團,放一小團芝麻糖餡,左捏捏、右揉揉,一個圓滾滾、可愛的小湯圓就這麼包好了。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着奶奶包得那麼輕鬆,心想:“這湯圓看起來也不是那麼難包嘛,不就是放點餡兒,隨便捏一捏嘛。”於是,我也要求親自試試包湯圓,輪到我拿起米粉團包餡,卻怎麼也不能把餡完全地裹進去,封口時,不是這邊皮破了,就是那邊露餡了。奶奶見狀,哈哈大笑起來,點了點我的鼻子,説道:“看來你光眼睛學會了,手還沒學會呀!你瞧瞧,這邊……那邊……”奶奶不停地指導我,在奶奶的指導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了一個湯圓。湯圓雖醜,但我看着它,心裏還是像芝麻糖餡一樣甜甜的。

吃完了湯圓,我們來到了熱鬧的街上看煙花。

街上人山人海,來到放煙花的地方更是堵得水泄不通,在人們的喧鬧聲中,煙火表演開始了。一個個煙花帶着紅紅的火星躥上了天空,幾聲脆響,夜空中綻放出幾朵美麗的大花朵。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金黃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牽牛花、火紅的玫瑰花、粉紅的月季、銀色的百合……真是百花齊放,絢麗多彩。

我喜愛這熱鬧、歡樂的元宵節,更熱愛我們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 篇2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稱得上元節、元夜、燈節。吃湯圓是節日的一項重要的習俗。湯圓又名元宵。吃元宵則美其名曰:元 寶。有發財之意,我也喜歡吃元宵也愛這個節日。因為湯圓香甜可口,而元宵節也是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起來之後,我洗洗臉,刷刷牙,便開始十五一天的飯:湯圓。我拿個筷子,左夾右夾,就是夾不住,剛夾住就有滑下去了。看姐姐那邊,右夾一個,左夾一雙。我看得氣不打一處來。我便拿來勺子,兩個兩個的吃。最後我先吃完。

吃完飯,便開車回老家,到了家,奶奶正在吃湯圓,爺爺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奶奶看見我們來了,天天笑呵呵。到家報完道之後,又找波波玩去了,我在他家有玩又打又鬧。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 篇3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有剪紙,生肖,元宵等。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

過元宵節當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的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人們把湯圓叫元宵,袁世凱知道了覺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嗎?於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湯圓,從此元宵又名湯圓。元宵的餡料有很多,有紅豆的、芝麻的還有綠豆的……

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裏,媽媽説:“小心點,別燙着”。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正好對面噴泉處有一個燈謎會,我吃完湯圓後就跑到對面的燈謎會去猜燈謎。燈謎會已經開始了,噴泉早已被人們圍的水泄不通。我抬頭一看,看見了一張謎條,上面寫着“一口咬掉牛尾巴”我立刻想起來了,這個老師講過,一“口”咬掉牛尾巴,口和牛加起來就是告,我擠進兑獎處,哈,果然是告字。我接着又猜對了幾個,經過一晚上的努力,我贏得了三件“戰利品”。

這次燈謎會讓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 篇4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節到了!元宵節到了!超市裏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好不容易才搶到了幾包糯米、麪粉,匆匆忙忙回家去包湯圓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一手拿着糯米,一手拿着麪粉將它們加水攪拌。我正準備和麪的時候,“哎呀”不小心把麪粉撒了一地,我趕緊把麪粉收拾乾淨,也學奶奶那樣和好面。然後,我疑惑地問奶奶:“到底怎樣才能包好湯圓呀?”奶奶笑眯眯地説:“你要輕輕地揉它,不能太重,要剛剛好……”奶奶還示範給我看,我也照着奶奶的做法依葫蘆畫瓢,一個可愛的小湯圓就在我手上誕生了!

媽媽把我們做的湯圓放進鍋裏,那香味真讓人饞得直流口水,媽媽煮得非常細心,一個個白白的小湯圓“撲通……撲通……”地從鍋底冒出來,挨挨擠擠的,真像一個個胖寶寶,可愛極了!

“出鍋啦!”媽媽説着。我趕緊拿起一個往嘴裏塞,啊!太燙了!我一下子吐了出來。我看了看大家,原來他們都在吹湯圓呢!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趕緊把湯圓端到風扇下,不一會兒就變涼了,我輕輕咬了一口,又軟又甜。味道也太香了吧,真讓人陶醉!

元宵節吃着美味的湯圓,我們一家人都沉浸在這湯圓的香氣當中,真是幸福啊!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 篇5

1、紀念“平呂”

傳説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據説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2、火把節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據説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3、“三元説”

元宵燃燈的習俗也有認為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説,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説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魏晉道家以“三官”與時日節候相配,定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這樣,正月十五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分享 篇6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xx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yuanxiao/ep8z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