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元宵節 >

南北方元宵節的習俗有什麼差異

南北方元宵節的習俗有什麼差異

不同的地方過節的習俗自然也就會有不同,各有特色之處,北方和南方的元宵節過法更是迥異,你知道南北方元宵節有什麼差異嗎?小編精心收集了南北方元宵節的習俗,供大家欣賞學習!

南北方元宵節的習俗有什麼差異
1、南北方元宵節代表食物

元宵和湯圓並不是一種食物。相比之下,元宵原來在北方更為盛行,而湯圓原先則盛行於南方。

①湯圓

材料:糥米粉200克,澄粉15克,黑芝麻100克,糖粉60克,豬油55-60克(可用黃油替代)、温水125克,開水15克

做法:糯米粉加入温水攪拌均勻,澄粉加開水拌勻後加入糥米粉中,多揉幾次至麪糰柔軟光滑,靜置10分鐘備用。黑芝麻炒熟,炒熟的黑芝麻放入攪拌機磨砂碎,加入糖粉和半融化狀態的豬油拌勻(如果使用砂糖與黑芝麻一起磨碎),做好的餡料冰箱冷藏半小時後,取出團成大小一致的黑芝麻團。

糥米麪團同樣均勻成大小均勻的小齊劑子,取一塊糥米麪團揉圓,壓成麪皮,放入餡料,包緊收口,全部做好好之後,坐鍋燒水,水開後把湯圓下鍋煮沸,湯圓浮起再煮兩三分鐘就可以享用了。

②元宵

黑芝麻餡做法同上。

取一個較大、較深的容器,另需要一盆清水,一個漏網,容器裏放入糥米粉,放入團成小球的黑芝麻餡。搖晃盆,使餡均勻的沾滿糯米粉,放入漏網中,浸入清水三秒後拿出,繼續放入粉中滾圓。此步重複大概八至十次。滾好的元宵表面會有小裂紋,可手沾清水粘一下再沾些粉即可。滾好的元宵體積大概是餡料的兩倍大。

2、南北方元宵節菜譜特色

南人的菜餚,多以精緻細微見長,並格外講究情致,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料講究。南方的菜餚自然也打上這鮮明的地域烙印,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盤的細節裝飾,格外講究。就烹飪方法來講,無論是烤、是燜、是蒸、是燉,還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雜而講究的程序,追求的是個鮮、嫩、香、滑,以求滿足味蕾的各類微妙體驗。

北人的菜餚,則以色豔味重取勝,最大特點就是就地取材,講究火候。北方作菜的原料沒有南方的種類豐富,也沒有太多花樣,可便是極其普通的東西,北方的廚師也能做出與眾不同的味道來。譬如説蘭州有名的烤羊頭,先將羊頭煮得半熟,然後一刀剁成兩半,刷上一層羊油,再放在烤爐上用急火燒烤。烤羊頭的整個工序很是複雜,共計要刷油九次,刷醬油兩次、醋兩次、孜然兩次,辣椒油三次。做好後,整個羊頭呈紫黑色,雖不是很好看,但味道卻格外誘人。

南方和北方,除了食米食麪、食魚食肉的差異。在烹調習慣、口味風格方面亦有巨大不同。比方稀飯,北方就是小米粥、大米粥,最多放幾顆棗。但南方人,不僅粥裏放菜,就連火腿、松花蛋,一鼓腦往裏放,甚至粽子裏都裹香腸等。另外南方人喜甜,北方人喜鹹。南方人吃菜喜歡分別炒,北方人偏愛一鍋熬等等。就總體來講,南方飲食講究的是精細,而北方體現的是粗獷。

3、南北方元宵節文化習俗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羣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慶雲縣元宵節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

河南省:襄城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孃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的元宵節臨水人家多放河燈。泰安市寧陽縣的元宵送燈至祖墳。濱州市博興縣的元宵節有照燈的習俗。男孩子提着燈,繞棗樹六圈,口唸“嘟佬嘟佬,開花結棗”六遍,就能使棗樹豐收。日照市莒縣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稱之“走老貌”,據説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陝西省:鳳翔縣於元宵節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並送燈、送油,稱之“添油”。

江蘇省:武進區上元日綁縛蘆葦成丈許之火炬,插於田間,稱“照田財”,用來預卜早潦。火色白者為水,紅者為旱。宜興上元日,兒童戴鬼面具,屈腳振肩而跳,稱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以精緻的菊花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於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於元宵節設酒祭牀。

江西省:新建縣民於元宵掃墓插竹為燈。萬安縣城各鄉均於元宵節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雲夢縣(今之江漢)老農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絕地蠶”。兒童則以田鼓迎神,以卜歲事。武昌的“弄龍”要一連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隨龍燈到鄰村赴宴,稱為“龍換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yuanxiao/pgyv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