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元宵節 >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精選19篇)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精選19篇)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精選19篇)

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為了彩燈。

自唐朝中期以來,元宵節發展成為了我國全民性的狂歡節,因此元宵節是把傳統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2

1、燈轉華夏千年過,些小佳節繼開來。香車寶馬今何在?喜慶中原億眾安。《元宵有感》

2、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詩曰》作者:姜白石

3、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清)丘逢甲

4、處處城鄉慶上元,煙花燈火表心歡。天寒難鎖新春意,爐暖宜烹白玉丸。《鷓鴣天·慶元宵》作者:東方駿

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遊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蘇道味

6、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元夕無月》作者:丘逢甲

7、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作者:劉克莊

8、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明)唐寅

9、年到元宵燈火燃,龍騰獅舞夜難眠。滿簾花影月三五,一碗湯圓情萬千。《元宵夜思兒》

10、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正月十五夜》作者:蘇味道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3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__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往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在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往後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節日。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4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元宵節,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湯圓,都是為了求一個全家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元宵和湯圓,都是以餡為基礎製作的,其主要原料都是糯米。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湯圓的內餡甜、鹹、葷、素皆有,而元宵則多為甜餡,一般是果料和乾果為主。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着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5

元宵節中山公園的燈會讓我留連忘近。今年白鷺洲燈會更讓我耳目一新,令我驚歎不已。雖然我縮短了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旅遊,提前回廈趕往在元宵節前賞燈,但一到白鷺洲還是燈如海,人如潮。

一進門,我就驚呆了,這麼大的紅燈籠啊,直徑足足有8米長,燈籠上有八個現目大字:跨越發展,如諧社會,啊,它點出此次燈會的主題,拉開了燈會的序幕,真是起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

接着我隨着人流來到金豬賀歲花燈前。我抬頭仰望,天真可愛的吉祥童子,手執火紅火紅的燈籠,站在又胖又大的金豬的背上,隨着音樂歡快地轉着身子,給我們美好吉利的祝福,我望着金豬深思着,來年,我們演武國小也能舉行元宵燈會,燈會的主題是和諧學校,温馨家園。每個學生做一盞有創意的花燈,全校就有上千盞花燈,整個校園一定更加燦爛輝煌。走啊,好看的還在後頭呢。爺爺喊到,爺爺的喊聲打斷了我們的思路。

我跟着爺爺看看這組花燈,賞賞那組花燈,43組大型花燈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風采,都是那麼璀璨耀眼,除了大型花燈外還有由近二千盞宮燈組成燈牆,閃耀火紅的光輝。白鷺洲兩邊的篔簹湖裏幾百盞荷花燈,鯉魚燈爭奇鬥豔。這燈會體現跨越發展的氣勢磅礴和輝煌成就,這次燈會展現出廈門吉祥喜慶,温馨和諧的社會風尚。

一轉眼二個多小時已經過去了,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白鷺洲,但整個廈門仍是火樹銀花不夜城。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6

漢高祖劉邦死了之後,呂后亂政。朝中大臣周勃和陳平等人協力掃除了“諸呂”,擁立劉恆為帝。掃除“諸呂之亂”的日期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文帝都要出宮遊玩,以示慶祝。從此以後代代相傳,逐漸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節日。由於正月也叫元月,夜也叫宵,故稱之為元宵節。那麼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1、吃元宵

元宵又叫做湯圓,中國大部分地方都會在元宵節的時候吃湯圓。因為湯圓的寓意是“團圓”,所以每家每户在元宵節的時候都會吃元宵。

2、舞龍

龍燈一般由竹木、彩紙、布等紮成,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數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隨於其後,整條龍在樂聲中沿着規定的路線和隊列奔跑。民間有值得慶祝的事情的時候就會舞龍,寓意五穀豐登。

3、猜燈謎

猜燈謎是元宵節玩的一種文字遊戲,人們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着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是元宵節特有的民俗文化。

4、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眾性技藝表演,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説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君。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7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觀賞花燈更是傳統的節日活動。今年媽媽和張阿姨帶着我和彤彤妹妹,去王城公園看花燈。

來到公園門口,只見有很多的人已早早的來到了。進了公園門,更是十分的擁擠,想大步的走都十分困難。抬頭向四周望望,只見路的兩邊樹上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烘托出一片熱鬧的節日氣氛。人們漫步其間,人人臉上都寫着快樂和幸福。再往前,一個巨大的_造型的燈映入眼簾,感覺金碧輝煌,還有很多穿着節日盛裝的各少數民族的人物模型依次從_的左右兩門循環出入。在往裏走,我看見了一副姜太公釣魚的情景,只見一位老爺爺坐在石頭上把一個直的魚鈎放在水裏,結果釣到了一條大魚,真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妹妹問這問那,興高采烈的拉着我的手來到一組十二生肖的花燈前。我們都在找自己的屬相,我很快找到了兔的造型。這時活潑的小妹妹説:“我找到馬了我屬馬,我不屬羊了,羊太難看了……”我們都不禁被逗得哈哈大笑起來。接下來我們還觀看了,喜洋洋與灰太狼等,龍鳳呈祥燈……今年的燈太美了。九點了,我們看完了所有的燈仍然意猶未盡,都十分不捨得離開這裏。不過大家期待着,明年、後年的這個時候再來看燈。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8

熱鬧的氣氛,歡歌笑語的人們,這樣形容元宵節一點也不錯。

聽媽媽説本次元宵節要舉行一次扭秧歌大賽,許多礦的秧歌隊都參加呢!於是,我興致勃勃地準備和姥姥起早去看扭秧歌。

元宵節那天,我和姥姥起了個大早,急促地穿好衣服、洗臉、吃飯、收拾東西。我們來到了市委門口,啊!我大吃一驚!街道兩邊早已人山人海了,我們找了個好位置等着比賽開始。

開始了!開始了!我興奮得直拍手。只見第一個出場的是新建礦的秧歌隊,有一輛車,車上坐着幾位老先生在吹嗩吶,打鼓奏樂。秧歌隊的阿姨和老奶奶揮舞着鮮豔的大扇子,走着一式的步子,穿着一式的服裝,戴着一式的裝飾物,她們的臉蛋凍得通紅的,但她們全然不顧,扭得仍然那麼認真,那麼興奮。我興奮無比,不停讚歎:“太好了!真漂亮!”我一邊觀賞着扭秧歌,一邊把這隊和那隊比一比,看哪個隊扭得好!扭秧歌真喜慶!有肥胖的豬八戒,瘦瘦的孫悟空,中等的沙和尚和唐僧,大花轎、騎驢等有意思的人物。每個秧歌隊都發揮出了自己的表演,這勁頭真足!

觀眾們議論紛紛,對這次比賽讚不絕口。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歡樂與幸福。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9

又是一年元宵節,又是一次賞花燈。霧濛濛的天空上飄灑下了潔白的雪花,整個大地都變得聖凌潔白。街上的花燈頂端覆蓋着一層薄薄的白雪,白雪襯托着紅燈籠十分美麗。十字街口的彩燈旺火高高的矗立着,下面的紅色欄杆緊緊的圍着那高大的旺火。電線杆上的彩旗迎風招展,樹上的彩燈一閃一閃,有藍、有紅、有黃、還有白,就像一顆顆耀眼的流星一般。

要説元宵節的美食,那麼,非湯圓莫屬了!湯圓的外表圓溜溜的,白白的,有大有小,餡更是五花八門。有黑芝麻的、玫瑰的、花生的、糯米的、還有水果的,個個好吃。

我最喜歡過元宵節了,元宵節不但可以吃上一碗美味的湯圓讓我大飽口福,而且,還可以觀燈,猜燈謎,賞煙花哩!煙花清脆的響聲在耳邊此起彼伏,川流不息,煙花把深藍的天空映照的萬紫千紅。一輪温文爾雅的明月掛在天邊,彷彿也在觀賞人間的這副美景。也正應了古人的那句: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過了元宵節也就意味着年要過完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在新的一年,或許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制定一個計劃,去完成它。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0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__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1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鬧花燈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敍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華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2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這兒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鬧元宵、看煙火。我和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起過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

傍晚時分,奶奶準備教我搓湯圓,只見奶奶端來一盆糯米粉,邊倒温開水邊和。別看她已經六十多歲了,但她的動作還是那麼輕盈、嫻熟,三五下就把米粉和成了團。隨後,奶奶又拿出一碗桂花芝麻糖餡,香甜味兒飄出好遠。只見她掐下一塊麪團,放一小團芝麻糖餡,左捏捏、右揉揉,一個圓滾滾、可愛的小湯圓就這麼包好了。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着奶奶包得那麼輕鬆,心想:“這湯圓看起來也不是那麼難包嘛,不就是放點餡兒,隨便捏一捏嘛。”於是,我也要求親自試試包湯圓,輪到我拿起米粉團包餡,卻怎麼也不能把餡完全地裹進去,封口時,不是這邊皮破了,就是那邊露餡了。奶奶見狀,哈哈大笑起來,點了點我的鼻子,説道:“看來你光眼睛學會了,手還沒學會呀!你瞧瞧,這邊……那邊……”奶奶不停地指導我,在奶奶的指導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了一個湯圓。湯圓雖醜,但我看着它,心裏還是像芝麻糖餡一樣甜甜的。

吃完了湯圓,我們來到了熱鬧的街上看煙花。

街上人山人海,來到放煙花的地方更是堵得水泄不通,在人們的喧鬧聲中,煙火表演開始了。一個個煙花帶着紅紅的火星躥上了天空,幾聲脆響,夜空中綻放出幾朵美麗的大花朵。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金黃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牽牛花、火紅的玫瑰花、粉紅的月季、銀色的百合……真是百花齊放,絢麗多彩。

我喜愛這熱鬧、歡樂的元宵節,更熱愛我們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3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點。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説,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説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4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__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5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稱得上元節、元夜、燈節。吃湯圓是節日的一項重要的習俗。湯圓又名元宵。吃元宵則美其名曰:元 寶。有發財之意,我也喜歡吃元宵也愛這個節日。因為湯圓香甜可口,而元宵節也是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起來之後,我洗洗臉,刷刷牙,便開始十五一天的飯:湯圓。我拿個筷子,左夾右夾,就是夾不住,剛夾住就有滑下去了。看姐姐那邊,右夾一個,左夾一雙。我看得氣不打一處來。我便拿來勺子,兩個兩個的吃。最後我先吃完。

吃完飯,便開車回老家,到了家,奶奶正在吃湯圓,爺爺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奶奶看見我們來了,天天笑呵呵。到家報完道之後,又找波波玩去了,我在他家有玩又打又鬧。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6

1、紀念“平呂”

傳説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據説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2、火把節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據説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3、“三元説”

元宵燃燈的習俗也有認為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説,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説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魏晉道家以“三官”與時日節候相配,定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這樣,正月十五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7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xx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8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有剪紙,生肖,元宵等。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

過元宵節當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的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人們把湯圓叫元宵,袁世凱知道了覺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嗎?於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湯圓,從此元宵又名湯圓。元宵的餡料有很多,有紅豆的、芝麻的還有綠豆的……

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裏,媽媽説:“小心點,別燙着”。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正好對面噴泉處有一個燈謎會,我吃完湯圓後就跑到對面的燈謎會去猜燈謎。燈謎會已經開始了,噴泉早已被人們圍的水泄不通。我抬頭一看,看見了一張謎條,上面寫着“一口咬掉牛尾巴”我立刻想起來了,這個老師講過,一“口”咬掉牛尾巴,口和牛加起來就是告,我擠進兑獎處,哈,果然是告字。我接着又猜對了幾個,經過一晚上的努力,我贏得了三件“戰利品”。

這次燈謎會讓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篇19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節到了!元宵節到了!超市裏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好不容易才搶到了幾包糯米、麪粉,匆匆忙忙回家去包湯圓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一手拿着糯米,一手拿着麪粉將它們加水攪拌。我正準備和麪的時候,“哎呀”不小心把麪粉撒了一地,我趕緊把麪粉收拾乾淨,也學奶奶那樣和好面。然後,我疑惑地問奶奶:“到底怎樣才能包好湯圓呀?”奶奶笑眯眯地説:“你要輕輕地揉它,不能太重,要剛剛好……”奶奶還示範給我看,我也照着奶奶的做法依葫蘆畫瓢,一個可愛的小湯圓就在我手上誕生了!

媽媽把我們做的湯圓放進鍋裏,那香味真讓人饞得直流口水,媽媽煮得非常細心,一個個白白的小湯圓“撲通……撲通……”地從鍋底冒出來,挨挨擠擠的,真像一個個胖寶寶,可愛極了!

“出鍋啦!”媽媽説着。我趕緊拿起一個往嘴裏塞,啊!太燙了!我一下子吐了出來。我看了看大家,原來他們都在吹湯圓呢!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趕緊把湯圓端到風扇下,不一會兒就變涼了,我輕輕咬了一口,又軟又甜。味道也太香了吧,真讓人陶醉!

元宵節吃着美味的湯圓,我們一家人都沉浸在這湯圓的香氣當中,真是幸福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yuanxiao/k03l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