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2021霜降之前會下霜嗎

2021霜降之前會下霜嗎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xx霜降之前會下霜嗎_霜降有哪些風俗,希望你喜歡。

2021霜降之前會下霜嗎

霜降之前會下霜嗎:可能

在霜降節氣前,我國有大批地方已經出現霜凍。

霜凍,這是指氣温突然下降,地表或植物冠層附近的温度在短時間內驟降到0℃及以下,使作物受到傷害甚至死亡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霜凍有的時候會有霜,有的時候沒有,直接是凍害。遭受凍害,很多植物就會死去,這是因為植物是由很多細胞組成的,這些細胞之間充滿了水,一旦這些水結冰,體積膨脹,就會迫使細胞內部水分滲出,造成失水現象。而植物細胞失水後難以復原,就死了。

每年下半年第一場霜凍,叫初霜凍,初霜凍愈早對作物的危害愈大。根據1981-20xx近30年氣候統計看,北方大部分地區以及青藏高源都是11月前就初霜凍了,早一點的如內蒙古中東部、新疆北部在8月下旬就可以霜凍。東北初霜凍時間在9月中下旬,華北以及關中平原在10月中下旬,這個和霜降節氣是比較呼應的。至於南方,就別想了,怎麼也得11月以後了。

進入21世紀,隨着全球變暖,初霜凍呈現出越來越晚的趨勢,但也不絕對,具體到某一年,主要還是看冷空氣活動,如果強冷空氣過早爆發,造成北方大面積霜凍,然後氣温即使迅速回升,初霜凍日期也定格了。

霜降有哪些風俗

賞菊

登高山,賞菊花是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古人眼裏,菊花有着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被認為是“延壽客”、不老草。晚秋寒氣在古代常被視為鬼魅惡氣,能驅風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間作驅病療疾之用。

拔蘿蔔

有句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是指霜降以後早晚温差大,露地蘿蔔不及時收穫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蔔品質和收成。

民間自古就流傳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諺語,現代也有人稱蘿蔔為“土人蔘”。白蘿蔔還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此外白蘿蔔還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這段時間的飲食儘量吃些生的白蘿蔔塊。白蘿蔔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蘿蔔一是下氣,解腹脹之圍;二是白蘿蔔入肺,肺應秋季,白蘿蔔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肺與大腸相表裏”。

吃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説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其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一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柿子雖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時候也要適量,每次最好不要超過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從現代醫學角度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易凝固成胃柿石。

登高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登高的時間要避開氣温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時,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傷;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登高過程中,應通過增減衣服來適應温度的變化;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濕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鬆衣釦,不要脱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

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牛肉是全世界人都愛吃的食品,中國人消費的肉類食品之一,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凡身體虛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為相宜。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但牛肉的肌肉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膽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兒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鴨子好吃霜降補

閩南台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我們北方常説的“貼秋膘”。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台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因此,每到霜降時節,閩台地區的鴨子就會賣的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脱銷、供不應求的情況。

秋季潤燥首選吃鴨。不但鴨子渾身都是寶,更是全身皆美味。

標籤: 下霜 霜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pxnwjx.html
專題